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15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1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也同樣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新課程標準》對朗讀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絕非是老師或學生完全個性的釋放以進行二度創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課本內容后,盡可能地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原文章的本色,通過正確處理停頓、語調、語氣,再現文本內容。人們常說“讀書百遍,其意自現。”這里的讀書就與我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緊密相連。從過去和現在的閱讀教學來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過于古板和落后,比如:課堂上,一段感人至深的話語,經由學生口中道來,平淡無奇,甚而有念讀、唱讀之勢,老師可能原有的一腔激情,頓遭瓢潑冰雨……針對這種語文教學的弊端,我想就此談談自己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看法:
(一)、應清楚地認識到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從“讀書百遍,其意自現”這一句話便可知我國古代的教學方法對誦背十分強調,但在我們的眼中這似乎十分落伍,實際上古人這樣做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只有讀熟了課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在過去和當前的教學中,閱讀教學往往是教師事先設計好問題,學生被動回答的過程。學生自己想的東西很少。這就使學習陷入被動,不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因而閱讀教學應做到讓學生感知后有所領悟,只有這樣我們的閱讀教學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過程。當然,在讀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一定要用標準的普通話讀,并在此基礎上達到流利。
(二)、根據課文內容指導學生對重點段落、句子、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那么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走進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讀?我認為因該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創設情境,誘發孩子高漲的朗讀熱情
陶行知先生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 教學過程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而認知過程中必須有良好情感的參與。我們說:沒有情境的教學如同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學生是品不出味兒來的。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朗讀,這樣學生才會入情入境,讀出味來。
第二、巧用示范,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可以老師示范,讓學生聽,也可以請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讀,讓其他學生模仿。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語感還沒有成熟,而且模仿能力很強。教師激情的朗讀是引導孩子們進入語文情感世界的一條捷徑。怎么用示范?一是老師示范在難點上,在關鍵處,在美文中;二是盡量讓學生來示范,老師“示范”多了,就會喧賓奪主,占據課堂寶貴的時間。正如于永正老師說的:指導低年級孩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倘若老師只是從道理上講應懷著什么感情讀,哪個字讀重音,哪里應該讀得快,哪里應該讀得慢……是不夠的,而且,“強加”的東西只能是“外在”的。俗話說:說十遍不如做一遍。教師范讀一下要現實的多,有效的多。
第三、多形式練,促進孩子感情朗讀的快速成長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朗讀教學更是如此,要想學生都能有感情的朗讀,多練習,多種形式的讀是關鍵。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生的朗讀水平才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在教學中,應由教師的指令性轉為學生的選擇性,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進行多種形式感情朗讀,如比賽讀、分角色讀、邊演邊讀、配樂讀、師生共讀、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等,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學生主體了,積極性也就高了。
四、互動評讀,提升孩子感情朗讀的能力
我們知道:“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在讀時,采用評讀,學生可以互相幫助、互相啟發,讓每個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已的潛能,快樂地學習,提高孩子的朗讀能力。
課堂上,我努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學習主人,常鼓勵學生互相評,互相合作,常對讀不好的孩子說:別人的點評就是對你的最大幫助。讀不好沒關系,老師和同學會幫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來。聽老師這么一說,一部分原來膽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學生讀完后,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評讀,如“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能像他那樣讀嗎?”“哪里讀得還不夠,你能讀得比他更好嗎?”誰也想來展示一下?“……實踐下來發現,評讀,使大部分學生得到了發展,課堂上學生用聲情并茂的朗讀來傾注自己的體會,雖然讀法有別,各具特色,但都進入了境界。這正如第斯多惠說的: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一個班出現幾個讀書出色的學生不難,難的是讓全班同學能夠有滋有味地讀書,愛讀書,這就不容易了。總之,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要重視平時的課堂教學的中指導,同時要求學生養成有感情朗讀的好習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2
在小學階段閱讀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他們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認識語文的重要途徑。同時掌握好閱讀可以讓學生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新課程標準中,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更好的學習閱讀這一板塊的知識?在不斷的實踐中,我也探索了大量的教學策略,好讓本班學生在學習閱讀中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交際能力,使他們適應更高層次的學習要求。
一、加強學生的閱讀
小學生的成長特性導致他們具有不同于初中生的特點,他們獨特的特點也要求教師對他們的教學方法的改變。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勝心強,活潑好動,每天的精力比較旺盛,但在課堂中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能持續很久。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要過長地給學生講解知識,不然就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在花了一定時間的講解課文后,教師就應該抽取一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讓他們及時掌握所講課文。
首先就是要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這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首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可以恰當地運用朗讀,就可以大大提高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也可以讓學生更加理解課本。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朗讀這一環節。第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注意拼音的準確性,聲音還要洪亮,一字一詞吐字清楚;第二,流利地朗讀,當學生朗讀幾遍課文后,就應該要求他們流利地朗讀課文了,這時候也需要學生自然連貫地朗讀,在朗讀時語氣要有輕重緩急,要讓學生把其中的感情讀出來。
其次在要求學生朗讀的時候,要指導他們使用正確準確的讀音,在朗讀課文的時候還要讓學生把文章的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來,讀出節奏,讀出感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針對相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朗讀起來會有不同的感情。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教師不能武斷地指出哪個學生朗讀表現的感情是對的,哪個學生的感情是錯的。而是應該對不同學生不同的感情加以分析,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思想感情方向發展,但不管是哪一種語氣,教師都應該尊重他們的想法,還要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鼓勵他們多讀,提高他們的勇氣。
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在一堂課的講授中,教師要發散學生的思維,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他們的思考能力,讓他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內心體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本的基礎上就要準確朗讀課文。但在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告訴學生為何而讀,怎么才能讀好等,一定不能讓學生只是機械地朗讀,反復的讀,而是要讓學生讀懂課文,讀通課文。通過反復的提醒以及訓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激發出來,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技巧。
在開始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把課本中自己不會的字詞勾畫出來,在最初的朗讀中就要著重掌握它們。接下來教師就要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這篇課文所講的內容,如果其中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及時詢問教師。教師還要讓學生注意課文中的標點符號,體會文中所采用的修辭手法還有各種表達方法,理解它們的用法。只有把各個方面的知識點都帶入到朗讀中去,學生才能對朗讀有更一深層次的理解。也只有讓學生不斷思考,不斷摸索,他們才能形成自己的思維,才能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
三、感知課文,感悟閱讀
只有把朗讀和感受語言、分析語言、積累語言結合起來,學生才能從朗讀中感悟語文知識。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注意結合這幾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對朗讀的課文就會有了一定的`理解,當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基本的理解以后,這時就需要學生去感悟課文了。感知了才能感悟,讓學生在感知中去感悟課文,讓學生把閱讀和思考結合起來,讓他們逐漸培養閱讀的能力,這樣才是成功的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課本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具有啟發育人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對課本中的重點詞句進行賞析,讓學生在腦子里形成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因為小學生的思考比較具體,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朗讀,讓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每一篇課文的講解都是一次美的熏陶,都是一次情感的陶冶,如果在小學階段教師能夠逐漸養成學生的審美能力,那么對他們進入初中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學生去想象課文中展現的情景,教師也可以創設課文中的情景,引導學生進入其情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避免繁瑣的步驟,在給學生分析的時候要抓住重點,取其精華。新課程標準提出“感悟、積累、運用”,朗讀是學生感悟積累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帶動學生聽、說、讀、寫的感官的運用,因此,朗讀是閱讀能力培養非常重要的訓練方式。在當代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多讓學生朗讀,用閱讀來代替教師的講,減少對課本的具體分析。語文的教學要注意學生語言的積累,注意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小學階段,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一個知識點,很多學生看到比較長的一段文字時就直接放棄,根本就沒有去思考問題。并且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仔細,對問題的理解也非常的淺顯,導致他們在回答問題時回答錯誤或者偏題,不能答到問題的關鍵點上去,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甚至放棄閱讀。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首要任務就是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和朗讀習慣,改變他們對閱讀的困難認識,讓他們對閱讀形成正確的認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形成只要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不斷訓練就一定可以戰勝閱讀這一難點。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不斷研究班上學生的學習特征,把握他們的心理特性,然后采取適合本班學生的教學策略。同時教師要具有創新意識,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加以調整加以完善,以便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教學效果。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創新,就一定可以讓自身的教學方式不斷改進,教學效果不斷提高。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3
用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來教和學小學語文課確實是太枯燥無味了。而處在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較小,感性認知能力不成熟,尤其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新鮮的內容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段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把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強大功能,例如多媒體精美幻燈片的制作,生動有趣動漫視頻的下載和精美圖片的展示。只要教師充分掌握了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技巧,把多媒體的優勢和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情境進行創意結合,小學語文課將會變成學生最感興趣的課程,大幅度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量。
一、闡述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調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課堂效果特備好,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教學水平,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學習小學語文的主體人是六歲到十一二歲的孩子,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的感性思維還不成熟,且他們處在好動和貪玩的年齡階段,而小學語文閱讀課需要學生投入感性認知來理解課文的內容。老師只重復的給學生們讀課文,小學生們可能根本就不能理解課文的內容,他們對課文的印象也不會太深。但如何老師利用多媒體再加上老師的講解,小學生們會特別容易理解,例如,小學四年級課文《爬山虎的腳》,老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找到爬山虎全景和爬山虎的腳的圖片,在幻燈片上展示出來,同時還可以搜到爬山虎如何爬墻的微觀電影放給學生們看,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命的頑強,培養學生愛護植物的仁愛之心。
(二)多媒體幻燈片的多樣化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
小學語文是培養孩子的情感態度的重要平臺,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強大功能,例如多媒體可以收集大量豐富的圖片、視頻、動畫、音樂和圖像,這些技術單獨的應用到語文課文內容的講解中可以提升語文課的境界,當把這些多媒體的內容集合為一體,可以想象出語文課堂的精彩讓學生們如同置身在作者描述的境界中,自然就會激起學生的興奮感,身臨其境的感覺也會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情感。例如人教版一年級的課文《春雨的色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課文中春雨滋潤中的世間萬物,用圖像和視頻讓學生從視覺、感覺和心靈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三)多媒體龐大的信息量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
沒有多媒體的課堂,因為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只有時間給學生們講解課本上的內容,沒有拓展知識的時間和空間,難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而運用多媒體強大的功能和龐大的信息量,教師可以收集到與課文內容相似或相近的課文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內擴展課文的內容和知識量,把課外的知識內容有機的融合到所學的內容里,極大的補充了課本內容的不足,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課外知識,極大的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二、教師如何有效的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
(一)從學生的情感入手進行多媒體的教學。
分析小學語文教材可知,其內容廣深度淺,教師完全可以截取生活中學生經常遇到的故事情境與學生進行探討。例如,在學習朱自清《背影》這節課時,為了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可以捕捉家長每天接送學生上學的場景,可以把家長送完學生入校后離開的背景拍攝下來,把家長的背景圖片放映到多媒體大屏幕上,先讓學生各抒己見,讓他們談談看到自己親人背景離開自己的感受。之后在引導學生進行《背影》這個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來感受到作者寫這篇課文時的所感所想。多媒體圖像的展示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感性柔情,在探討聲中把語文知識就裝進了學生的頭腦中,同時教師還輕松的而上完了一節有趣生動的語文課程。
(二)利用多媒體強大的音像效果開啟學生的智慧思維。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也帶動了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在教學手段中多媒體的興起,為教學事業的進步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教室的教學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輔助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內容相符的動畫視頻來展示課文的情感主線內容。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在網絡上搜索鳥與大自然的視頻,讓學生們觀看視頻和閉上眼傾聽大自然中各種鳥叫的聲音,讓孩子們全身心投入到這節語文課的學習中。通過多媒體逼真的自然聲音和圖像,讓學生不僅深愛上語文課,還會對自然、動物和人類三者的生態和諧的畫面觸動良深,從而培養了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教師應該結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靈活的運用多媒體技術。
盡管多媒體的發展逐步替代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也解放了教師每節課親自板書的苦力。但小學語文課上的生字生詞的拼寫,也是離不了教師親自在黑板上的板書,親自為學生進行示范可以提醒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多媒體的使用確實可以帶動課堂的生動和活力,但每個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盡相同,所以,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方式靈活的運用多媒體技術,盡可能多的發揮多媒體的優勢。
三、小結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只要教師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多媒體強大的功能和龐大的信息容量從學生的視聽情三方面入手,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的融入教學當中,教師就完全可以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引領者、引導者。
參考文獻
[1]陳華欣,李小剛.運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情境設計過程研究[J].考試與評價網,20xx.24-27.
[2]于春華,趙清水.語文課程的多媒體教學探討[J]東北師范大學,201.25-29.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4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的基本特征:主體性;親歷性,然后分析了提升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的對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獨立實踐,獲得美的體驗;對比激發式,情感對比,激發體驗;互動、拓展中體驗。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驗教學構建
在傳統的教學之中,主要是注重教學的結果,著重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吸取,此類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本身的“學習過程”,并且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負面的影響。小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之中,只能夠機械的吸收知識,不能夠理解書本知識的深層含義。此類的效果無法達到當前素質的教育的標準,但是老師和學生需要共同努力,創建一個共同合作與能夠彼此交流的模式,將課堂氛圍活躍,才能夠使得學生主動吸取老師所講的內容。[1]
一、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的基本特征
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是學生能夠學習到書本上的知識,主要是有著親歷性和主體性著來年改革特點:
主體性:傳統的教學方式的主體是知識,體驗式教學方法的主體應該也是學生,由此,在進行課堂學習的過程之中,應該以學生為重心,并且重視每個學生在學習知識之中的學習能夠以及完善的程度。老師不僅僅在課堂之中傳授知識,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的的主動性,并且選擇合適的情境教學的方法,對于老師而言,采取這樣的方法才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到知識的基礎之上,進行相關的自我分析,并且明白語文教學內容之中的隱含意義,并且達到能夠自主學習知識的目的。[2]
親歷性:在小學語文將愛心歐俄之中體驗式的教學方式最具有特點的便是親歷性,就教學角度而言,學生親自體驗教學的`整個過程,并且對教學的內容有了較為新的深刻的體驗,學生不需要借助任何的介質便可以身心經歷過程,體會到情感。老師與學生個人情感的充分融合,并且實現精神的共鳴,這種經歷的存在可以使得體驗式教學發揮它最大的作用,使得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課堂的教學成果。
二、提升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的對策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枯燥的語文課本學習本身便無法激發出學生的主動性,同學在語文課堂之上只是單純學習課本知識便會產生精神分散,思維呆滯的現象。學生無法體會到學習語文的快樂,由此教師應該為了增強學生的興趣,引進情境教學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多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制作聲情并茂的課件,為學生展示生動的圖片,從而使得學生可以感受到課本之中的知識。教師通過一定的技巧將書本的內容進行生動化與形象化,這樣能夠充分調動課氛圍摒棄人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其中,親身感受到活動之中的語文美感。[3]
2.獨立實踐,獲得美的體驗
教師長期而言,主要是利用強制的手段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們普遍較為反感這種教學方法。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以及活躍的時期,小學生接收新事物的能力逐漸成長,如果學生在進行學習知識的時候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且正確引導學生,使得課堂之上充滿著較為和諧的人文氣息。例如,學生在進行某篇文章的學習的時候應該使得學生組織相關的活動,并且參與到角色扮演之中。
3.對比激發式,情感對比,激發體驗
強烈的情感對比能夠自然而然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小學語文教材之中,很多課文的情感比較粗狂或者比較細膩,比較歡樂或者比較抑郁。這些情感往往在學生和平以及恬淡的生活之中無法具體感受到,但是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引導法,進行學生情感的引導,通過鮮明的對比,使得學生可以強烈的感受到情感之間的差別,并且學生能夠間接感受到經驗和知識。
再比如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課文之中的畫面,并且是的學生能夠感受到課文之中描寫的場景。教師進行追問,學生進行想象與體悟。在讀與引導之中,使得學生情感產生較大的對比,并且伴隨著課文的情感的喜悲進行共情。
4.互動、拓展中體驗
課程標準指出:“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師生的平等對話有利于過程的推進。”教學過程是師生進行平等交往,并且雙邊互動能夠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共同的發展過程,才能夠有利于民主、互動課堂的建立,打破固有的課堂的壁壘,進而打開師生情感交流的閥門。[4]
例如,在進行例文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可以抓住關鍵處一電腦學生進行質疑,進行主體之間的平等交流:富蘭克林的手指為什么靠近銅鑰匙便會閃出火花呢?富蘭克林有生命危險嗎?小學生可以運用自身較為有限的實踐知識,進行激烈的討論,最后認識到富蘭克林是冒著自身的生命的危險進行科學的真理的探究。在進行師生交流之中,教師對于課文的理解能夠影響到學生的對于課文的感受。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情感在互動中彼此交融。學生有著體驗的認識并且能夠充分延伸到課外,使得學生的思維有著更加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趙克生.童蒙教育與朱子學的下移——明清時期兒童的《小學》閱讀[J].社會科學輯刊,20xx,(1):132-142.
[2]余皓明.從最喜歡的三本書和三個作者看小學生閱讀——廣州市華陽小學閱讀調查分析[J].編輯之友,20xx,(7):51-54.DOI:10.3969/j.issn.1003-6687.20xx.07.019.
[3]吉利.從“文體”到“策略”--基于文體的小學閱讀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語文學刊,20xx,(12):115-116.DOI:10.3969/j.issn.1672-8610.20xx.12.061.
[4]尖措.尋找一把打開心靈的鑰匙——少數民族貧困山區小學閱讀推廣的實踐與思考[J].新世紀圖書館,20xx,(10):53-55.DOI:10.3969/j.issn.1672-514X.20xx.10.014.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5
一、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是重要的審美陣地
新課標小學語文教材非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以及教育規律,有很多內容都體現了社會的和諧之美以及自然的生命之美。其中有很多是描寫大自然的,比如《觀潮》《海底世界》《記金華雙龍洞》等,這些文章都體表現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力,這些內容在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獨特的審美享受。此外,關于人類社會的美,表現內容也相當豐富,在現實社會中,處處都體現了社會之美,然而社會美的核心內容是人性的美好,它涵蓋人的節操、智慧與情感等。總的來說,美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中處處得到了體現,教材中蘊含美的地方是廣泛而且豐富的。這些美好的東西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可以說這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的建構提供了權威的語言資料。
二、小學生語文審美心理的發展特征
童年是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階段,此時兒童的身心發展處于相對平穩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兒童已經能夠掌握書面語言,并且可以借助于學校的教育和教材,有步驟、有計劃地學習文化知識。但小學生也有其較為特殊的一面,即分析能力相對薄弱、辨析能力較弱、記憶力強、充滿好奇心和想像力、敢于創新及喜歡活動等。根據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必須要與其審美心理結構充分結合,普遍認為,審美心理結構主要由審美情感、審美行為傾向及審美情感組合而成,這三種成分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通過這種影響和制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審美心理結構。可以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心理培養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從稚嫩向成熟逐漸過渡,將心理結構的主要成分進行相互的整合,同時其容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迅速擴展,但心理過程仍舊以接受為主。表現如下:在審美認識發展方面,對于審美的感知從以前的零散、粗獷逐漸向整體、精細的方向發展。小學生在初期對于審美的`認知以及審美的經驗是相對匱乏的,審美興趣也顯得相當淡薄,通常不能夠整體把握審美形象,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審美經驗的持續積累,他們的參與熱情以及興趣會不斷提高,感知缺陷同時會有所改善。此外,小學生通過美的熏陶,審美的范圍也會隨之擴大,內容也逐漸豐富,之后創造性想象開始出現,而審美理解也從開始的模糊變得逐漸清晰起來,能夠將自然或者社會中發生的事物和美聯系到一起。但是小學生相對缺乏審美經驗,知識積累更是匱乏,對一些思維方式在運用上還顯得不夠熟練,對于一些語言的意義只能夠進行初步理解,無法深入理解語言的深刻意義,所以一些理解往往是淺層的,隨著小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其理解能力完全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
三、結束語
當今社會的孩子缺少感知美的基本能力,所以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是一個具有一定分量的課題,在外來文化的猛烈沖擊之下,語文教育必須要堅守育人的基本原則,引導學生產生對美的向往,增強他們的審美意識,這對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所以要求當今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絕不能成為教學的附屬品,必須要為審美建構創造出獨立、寬松的環境,這樣才能達成小學語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6
一、自主閱讀,豐富自我
倘若不能合理地安排課堂上的時間,那么教師就要帶領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而這里就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對于課文而言,學生沒有進行自主閱讀,沒有自己對課文的體會。一般情況下,就是老師對課文段落進行大段的解析,因而忽視了學生自身對課文的理解。長此以往,將會造成學生對教材解析的依賴,會導致學生思維能力下降、語言表達能力不達標等多種我們不希望出現的現象。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課文學習時,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閱讀中產生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
二、透析閱讀教材,精心設計
閱讀是豐富小學生生活經驗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小學生個性、提升自身能力的必要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對教材研究的力度不到位。尤其是在多媒體教學技術出現之后,很多教師更是喜歡依賴于多媒體,從而放松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因此,教師在上課前的準備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之前,一定要自己對教材有良好的把握。在備課的時候,要站在多種角度對課文進行解析。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的提高。此外,教師自己在進行解析課文的過程中要帶著自己的感情,千萬不能敷衍了事。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在課堂授課時,與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師在備課時,對課堂教材內容做好認真的篩選,在課堂上實現“精講”,并且注重對學生的語言訓練,提高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例如,在講一些深情類的美文時,可以采取“以讀代講”方式進行授課。讓學生富有感情地去朗讀課文,這樣一來,在對課文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作者的寫作目的有著更深層次的體會。
四、互動式教學,營造生動的閱讀氛圍
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帶著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以及高昂的'情緒,充滿感情地去進行教學。讓自己的心情去感染學生,從心靈深處與學生進行溝通,從而營造出一種生動、輕松又愉悅的課堂。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一系列的情景設計,鼓勵學生多多參與進去,讓他們充分融入課堂、愛上課堂。例如,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穿插上角色朗讀,讓他們參與其中,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閱讀中的快樂,從而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五、掌握側重點,提高效率
一節課的時間顯然是有限的,很難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閱讀教學時要有所側重,帶領學生去進行重點的解讀,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效率。閱讀也是一門藝術,它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而且在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水平上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實效性是個永遠探索不完的話題。因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做好總結、不斷去探索、去創新,并且跟著時代的腳步不斷更新閱讀理念,從而使小學生在閱讀中充滿活力、收獲快樂。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7
1.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首先要使教學計劃更具條理性,課堂提問的問題所包含的范圍要廣,要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要給學生留有更多的選擇余地,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多樣化的思考方式,讓學生通過探索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要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使學生輕松自然地參與教學,最后找到問題的答案。師生間要有足夠的思想交流互動,教師要用教學內容構建有效的課堂。
2.建立不同的教學類型
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類型,對于閱讀教學劃分成不同的類型,每種類型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作用,它包括積累、消化、解析和鑒賞。不同的教學類型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滲透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初讀教材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再假設問題的答案,再通過仔細閱讀來驗證假設的正確與否,這樣有利學生形成自主閱讀能力。
3.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明確、適度、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效益的基礎,同樣也是教師的教學依據。教師要能夠將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踐活動融為一體。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和思維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4.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在教學前先創設問題情境,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夠跟隨教師去感知教材。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擁有自己的見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并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是感悟,提高小學生的交流能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5.對學生的潛能挖掘
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挖掘學生的內在動力。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標注,對于不認識的生字生詞,可以教小學生如何去查字典,讓小學生通過查字典來解決生字詞的問題,然后再讀課文,鼓勵學生多問問題,可以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樣即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更加扎實。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上教師正確的指導,使小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小學生具有對閱讀甚至對語文乃至各學科學習的探索精神。通過閱讀教學,使小學生總結出一定的學習規律,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讓小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另外,閱讀教學還要培養小學生使其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多讀書,擴大閱讀的范圍,正確引導小學生從課堂走向講外,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素養,為將來的寫作和語文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8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最終的教學質量、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人物的完成等方面都具有決定性意義。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掌握好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對于語文教學的其他課程以及其他學習科目能夠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作用,由此可見,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值得學校以及教師予以高度的重視。本文總結了影響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性教學因素,并且仔細研究出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的幾點對策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思考
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是教師教授、學生汲取知識營養的主要渠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一直占據著較大的比重。小學作為學生的基礎培養基地,有必要擔任起為學生今后的閱讀能力打下基礎的責任。在我國的新課改內容踐行中,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都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但仍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教學現象,這些問題阻礙了小學生有效的進行閱讀教學課堂內容的學習、阻礙了學生發散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阻礙了學生的語文閱讀效率有效提升。因此,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作出研究分析。
一、現階段存在的閱讀教學問題
1.在實際的閱讀教學課堂中,語文教師未能突出主導作用。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給出限定的閱讀時間,沒有任何的過渡便進入了小組討論,之后進行課堂提問。這種方式雖然突出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但缺少了教師的指導,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提升不上去,課堂環節任務不明確,雜亂無章。同時,學生對課堂中的教學內容理解不到位,閱讀課堂教學效率低,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負擔。
2.教學手段較為單一,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現階段的小學閱讀課堂教學,仍舊有教師單一的講解文章結構、總結中心思想以及概括文章內涵等方面的傳統教學課堂的影子。這種僅僅停留在形式上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討厭學習語文閱讀,進而降低對閱讀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習效率。3.閱讀內容的選取不符合小學生的成長規律。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許多教師為了能夠使學生學習到更加豐富的學習內容,會使得課堂變成羅列式,涉及到的知識面較廣,學生抓取不到學習重點,缺少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深度理解,對知識消化以及記憶不深刻。
二、提升小學生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對策措施
1.創設閱讀情景教學,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主動積極性。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開展的關鍵性措施,在閱讀前引出問題,使學生帶著好奇心理進行閱讀,能夠大大提升閱讀效率,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有助于想象力的發揮。小學生帶著問題在閱讀中尋找答案能夠鍛煉學生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有效的提升閱讀效率。
2.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起到重要調控者的作用,要充分踐行所處的主導地位,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總結課堂中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同時也要采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緊密聯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創建具有創新性的閱讀教學課堂。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開拓學生思維。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依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閱讀課堂教學。鼓勵學生的個性閱讀,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積極正面回應,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輕松、愉悅的閱讀課堂氛圍,通過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
4.在課后進行教學評價與反思。制定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應用鼓勵式的評價手段,進一步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實踐性,幫助全體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采用多元化的評價形式,要求教師靈活的運用教材,改變以往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此種方式幫助學生在英語閱讀的學習過程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改變自我,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5.注重啟發式閱讀教學。注重啟發式的教學,按照基本的學習規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更加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學會自學,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相互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不斷地優化現有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參加到互動教學的積極性,掌握學習語文閱讀的方法技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結束語
展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創新且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學方法提升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此同時,還使學生在具體閱讀過程中進行教學反饋,以此來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合理的閱讀課堂氛圍,實現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趙英.關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小學,20xx(7):29-29.
[2]王平強,徐文彬.閱讀教學中學生情感體驗的影響因素探析——兼談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J].現代中小學教育,20xx(6):25-28.
[3]朱月弟.失度與適度——對于小學語文“比較閱讀”的有效性思考[J].新課程導學,20xx(10):18.
作者:王維琪 單位:寧夏彭陽縣第三小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9
摘 要:課堂閱讀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開拓學生的視野。所以,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顯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嚴重阻礙著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怎樣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一、根據學生實際,制訂科學、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安排教學活動時,不僅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發展狀況,也需要考慮教學內容。語文教材和小學語文閱讀內容是提高語文閱讀質量的重要基礎,教師應該立足于語文教材知識的講授來實現教學目標。同時,每篇文章、每段文字的教學目標都有自身的要求,教師應該進行精細的目標設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當同樣的語文閱讀材料出現在不同的教學氛圍中時,教師應該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另外,制訂的教學目標應該明確、科學。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制訂缺乏深入的解讀,教學目標只是一個整體的框架。比如,閱讀材料掌握生詞、閱讀文章后理解文章的主題等,這些閱讀目標都具有較強的`概括性,缺乏實踐,是一種整體目標,基本可以應用在任何一篇閱讀文章中,對于目標分層、目標的實現等內容沒有進行深入的解讀。
二、選擇精準的教學內容
1.依目標,定內容
新課標將語文教學目標的要求劃分為三個維度,而不是三個目標。教師在授課時,應該根據目標的三個維度設計教學內容,閱讀教學很容易完成這三個維度,通過閱讀課文,能夠識字,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將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結合起來,有助于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精文本,定內容
在閱讀的過程中,必須抓住文章的重點內容,之后再細讀文章、領悟文章中的詞句,然后再勾畫文章的意境。在細讀說明文文本時,需要加強對過程描述的重視,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蘊含的道理。在閱讀詩詞時,應該將重點放在關鍵詞的理解上,善于利用關鍵字詞,逐字逐句地進行品味和推敲,勾畫出文章的意境。在閱讀小說作品時,應該細細品味其中的文本,通過小說描述的人物形象來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其中文言文的引入是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語文教師應該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逐字逐句地分析,從而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合理運用教學評價方法
1.教學評價注重對學生進行個性評價
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性格特征、心理素質以及生活經歷都不同,所以教師在評價時不能一刀切。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評價方式。
2.注重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實現閱讀有效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協調者,起著引導和評價的作用,如何運用有效的評價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顯得非常重要。所以,教師可以進行生生評價和小組互評等活動,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比如,開展小組互評活動,讓學生輪流到講臺上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組內其他成員充當評委的角色,這樣就可以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客觀的評價。除了小組互評方式,還有全班互評以及同桌互評等方式。采用各種評價方式,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和評價交流的機會。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教學內容過于空泛,解讀不深入,教學方法與語文閱讀教學實際相脫離,教學評價方式落后。因此,教師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根據學生實際,制訂科學、明確的教學目標,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合理運用教學評價方法,最終實現閱讀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10
摘要:文章首先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拓展閱讀教學的意義進行了闡述,然后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拓展閱讀教學的策略,即圍繞語文教材,拓展閱讀內容;創設課外閱讀條件,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積極開展閱讀活動,展示閱讀成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拓展閱讀;閱讀氛圍
小學生正處在接受文化知識的關鍵時期,對其適當進行閱讀拓展,既能彌補教材的某些欠缺,又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相應拓展模式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拓展閱讀的意義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模式是指語文教師在完成語文核心教學的前提下,給小學生進行相應的拓展閱讀,拓展閱讀的內容既與語文教學的內容息息相關,同時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外延伸,對小學生的文化素養及閱讀表達能力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另外,拓展閱讀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有著以下意義:
第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外閱讀與語文教材內容相比較為有趣,所以能夠有效地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提升閱讀效果。
第二,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課外閱讀語言表達方式豐富多彩,且更加貼近生活。因此,小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受其語言表述方式影響,從而豐富小學生的語言積累,而語言積累的豐富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寫作。第三,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好的課外讀物不僅故事性強,還有著很好的教育意義。小學生通過閱讀這樣的課外閱讀讀物自然會受到課外讀物中體現的價值觀念影響,從而既陶冶了小學生的情操,又能夠幫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1]。
二、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策略
(一)圍繞語文教材,拓展閱讀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為核心,畢竟其教材內容是專門為小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而“量身打造”的,更加有利于學生未來學習的發展。因此,教師需要圍繞教材內容來開展課外閱讀教學。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遇到語文教材中很難解釋或較為復雜的背景內容時,教師若用專業性較強或較為深刻的語言給學生介紹或解釋這些背景,學生很難聽懂并理解。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較為簡單易懂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去閱讀,使學生對相關教材的背景理解得更加深入,從而將教材內容與自己課外了解的背景相結合,實現更為深刻的認知與理解。其次,教師可以結合語文教材內容給學生進行課外知識閱讀的拓展,從而使學生進一步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最后,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對語文教材中的興趣點來拓展課外知識,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拓展閱讀的積極性,激發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課外閱讀條件,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課外閱讀雖是一種興趣,但并不是每一位學生一開始就喜歡課外閱讀,需要經過后天的引導與培養。而社會、學校、家庭等因素都會對小學生的拓展閱讀興趣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課外閱讀條件,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來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首先,學校可以向學生開放圖書室,并對里面的圖書定期進行更新,為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基本的閱讀條件。其次,教師可以在班級創建圖書角,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圖書角中分享自己喜歡的圖書,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最后,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課外閱讀課,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在此基礎之上盡量將課外閱讀內容與語文教學的實際內容聯系起來,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同時,強化課外閱讀對語文教學的助推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積極開展閱讀活動,展示閱讀成果
為了落實課外閱讀模式,并使得閱讀成果得到進一步的展現,學校應積極開展各種閱讀活動。例如,學校可定期組織讀書交流活動,在組建過程中結合班級、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等實際的情況進行形式多樣的讀書交流活動,并通過演講、辯論、知識競賽等方式積極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一方面,這樣的方式增強了讀書交流活動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學生若想在讀書交流活動中展現自己的風采,就必然通過課外閱讀來提升自己的語言積累及知識存儲量,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熱情,強化其閱讀動機。既讓小學生盡情體驗了課外閱讀的興趣,又能夠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引導小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2]。
三、結語
拓展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拓展閱讀教學不僅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良好的助推作用,還能夠豐富小學生的語文知識,為其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宦承梅.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閱讀模式的教學策略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xx(9):66.
[2]李曉娟.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閱讀模式的教學策略分析[J].教育科學(引文版),20xx(12):190.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11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成為硬性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關鍵。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共同關心的問題。本文對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從三個方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語文教師依然采取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往往以自己為教學的中心,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只能被動接受知識,閱讀能力難以得到顯著提高。此外,語文教師在講解閱讀文章時過于注重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修辭而缺乏延伸性的內容,不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
1.2學生閱讀興趣不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然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大部分語文教師往往只重視對閱讀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因此,不少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常常會感到枯燥和乏味,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學習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利用現代科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基于生理和心理的條件,小學生一般具有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小學生的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熱情。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從視覺和聽覺上帶給學生觸動,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想象和聯想。例如,在教授《看海》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結合網絡資源為學生展示有關大海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大海的深邃與波瀾壯闊。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學生的腦海中會浮現出生動的畫面,閱讀不再枯燥與乏味,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得到調動。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所教授文章的朗誦音頻,朗誦者陰陽頓挫,富有情感的朗讀可以帶給學生奇妙的美感,使閱讀更具魅力。在現代科技的輔助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可以得到延伸,學生的視野得到進一步的開拓,思維得到進一步的鍛煉,能進一步體味到閱讀帶來的豐富的知識,對閱讀的興趣也會油然而生。
2.2采用恰當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文章的類型多樣,內容豐富,而長短不一。閱讀不同的文章應當采用相對應的閱讀方式,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方式閱讀。根據文章特色和需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對于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的文章,可以采用朗讀的方式;對于生動細膩,用詞優美的文章,可以采用默讀的方式;對于蘊含知識,信息豐富的文章,可以采用精讀的方式;而對于長篇牘句的文章,可以采用泛讀的方式。閱讀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工具,閱讀能力強的人的更容易通過閱讀獲得知識,領悟道理。為了發揮小學語文教育的功能,帶給學生更多美的感受,在小學語文閱讀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恰當的閱讀方式閱讀,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3設計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教學活動離不開一定的教學情境,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教學情境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即創造與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安排。例如,在講授《鷸蚌相爭》這篇文章時,語文教師可以設計教學情境,將文章中的不同角色和旁白分配給一些學生,讓學生們分角色朗讀。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在有感情的朗讀的過程中,能夠漸漸進入情境,對于文章的內容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受。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熱情,而且可以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知識,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3總結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深遠影響。面對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學生閱讀興趣不足等問題,教師要積極應對,利用現代科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采用恰當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此外,為了更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應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閱讀的平臺,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讀好書,多讀書,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推動小學語文教育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林文蘭.試論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10).
[2]朱靜萍.素質教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巨[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35).
[3]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3(3):183.
作者:王霽 單位:重慶市南川區沿塘小學校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12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活動流于形式。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語文教師會適當組織一些閱讀活動。但是由于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并不到位,導致大部分活動僅流于形式,雖然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并且課堂氣氛活躍,但是起到的實質作用并不明顯。
2.輕視學生的自主閱讀,師生之間缺乏互動。
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仍然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只是傾聽者的角色。教師只是自己在對文章進行分析,并沒有關注到學生的想法與感受,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與交流,由此抑制了學生思考力和創造力的發揮。
3.重數量輕質量。
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重視學生閱讀的數量,而不管文章是否真正對學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這種重數量輕質量的教學理念下,學生即使閱讀了很多書籍,往往收獲也不大,且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有待加強。
4.只重視文章的知識點,輕視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
語文不僅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對學生進行必要的人文教育,有助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建立健康的審美標準。但是,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對文章知識點的識記,而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使得學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情感熏陶。
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方法
1.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若教師能夠精心設計課堂導入,便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如可以從學生喜歡的游戲或者崇拜的明星導入,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學生愛看的動畫片。總之,課堂的導入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只有讓學生產生興趣,他們才會集中精力認真聽講。此外,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最好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讓新舊知識之間產生聯系,使學生對舊知識達到復習與鞏固的效果。
2.閱讀教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師開展閱讀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規律,不能將目標定得太高太遠,要根據學生實際提出適當的要求。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將目標定為能夠根據拼音讀一句話,并且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讀懂每句話的基礎上,通讀全文。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要讓學生帶著感情閱讀,并且能夠將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這樣,教師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使學生的閱讀學習更具有目的性,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3.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以主導者自居,而要轉換角色,以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出現。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就某個問題讓小組之間展開辯論,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4.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由于學生性格、閱歷等方面的差異,因此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會不同。教師不能束縛學生的思想,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自己去品位文章,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以便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下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良好的閱讀氛圍,有利于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
5.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對閱讀知識的運用能力。
課外閱讀是對課堂閱讀的有力補充,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專門為學生開設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課上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并且學生之間可以相互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討論閱讀的內容,相互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在閱讀課上,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并且要注重質量。在學生選擇書籍時,教師要做好指導,幫助學生選擇一些質量好的書籍。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的閱讀實踐,提高學生對閱讀知識的運用能力,做到學以致用。在當前的小學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需要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閱讀;還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訓練,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13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進行心靈溝通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感受來代替學生的閱讀體驗。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等不可抗力,很多語文教師習慣于以自己為主體來成段地講解每一篇課文,使得小學生自己的閱讀初體驗被抹滅了。因此,教師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來保持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從而達到理想的閱讀效果。
1尊重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何謂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從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從而去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閱讀的學習氛圍,真正地把閱讀教給學生,而不是形式上的“請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等。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他們自己才是閱讀的主人,不要為老師是從、為書本是從,更不要跟在老師的身后,做老師的小跟班,而要學會去做一個自覺、主動而又深度的思考者和行為者。主導學生思維的不是我們的教師要我們讀什么、怎么讀,而是我們自己想讀什么、應該怎么去讀,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文章《匆匆》時,引導學生在閱讀后,說說自己喜歡那些句子,并且談談關于時間的看法,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閱讀理解。由于這些感悟都是發自內心的,并且所選的內容是自己選定的,每個學生的閱讀都是非常積極主動的,都有個性化的理解。課堂中呈現出一個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活躍氣氛,真正體現了“以生為主”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這也為學生實現在閱讀教學中的`個性化體驗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把課堂上的閱讀還給了學生。
2激發閱讀的興趣和求知欲
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的小學生只有自己有了閱讀的興趣和欲望,他們才會抓住閱讀的機會和材料,進而從中獲取某些信息,體驗到一種自我滿足和愉悅的心情。所以,只有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樂于與作品中的文本進行接觸,這才是教師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基礎心理和重要前提。這就要求教師經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的實際反饋情況等,來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情趣盎然中敞開心扉,積極表達內心獨特、別致的的閱讀感受。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六年級的《為人民服務》時,可以不直接開始講這篇課文,而是先讓每個孩子都暢談自己的理想,如何為人民服務并且站在講臺上為大家進行描述一番,孩子們都興趣昂然、歡呼雀躍地在說著。有的說,長大了要當老師,培養很多優秀的學生;有的孩子長大了想當天文學家,為全球的人類解答更多的宇宙奧秘;有的說想當政治家、軍事家,為百姓謀福利;有的人卻想當清潔工,為城市的人們創造清潔的環境的等。每個人的理想都不同,都在盡情地描述著自己的人生,教師可以一一地給予了肯定和支持。用這種方式引入當天的學習更加能夠喚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看一看我們課文中是怎么描述的?”,順利地開啟了今天的課程。
3擇取適合學生的閱讀方式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經驗背景、家庭環境等都各不相同,那么他們的個性化的閱讀方式和表現自然也不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閱讀方式,從而讓學生用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方式來進行接下來的語文課文的學習,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加以適當的引導。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才能實現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以及閱讀過程中的平等對話,以此來展現學生自主的閱讀方式。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九寨溝》一課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由、靈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朗誦好的就盡情展示自己的朗讀能力;喜歡講故事的可講講有關九寨溝的故事和自己的額旅游經歷等;愛好美術的同學通過自己的想象來畫出九寨溝的美麗風景;喜歡當導游的,也可以寫導游詞,帶大家一起游覽九寨溝;還可以自己搜集關于九寨溝的資料、圖片等,來辦一期的手抄報,這樣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同時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還可以達到讀與練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新知識和已有經驗的重構等。
4注重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
在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順利地完成自己提前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為了避免自己備好的教案之外的“節外生枝”,教師常會通過一些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問題來把學生引入自己的“結論預設”中,從而按照教師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其實,這一切都忽略了學生的初體驗。很多教師習慣于用刻板的教條主義以及所謂的標準答案去束縛小學生的思維,對他們進行“教參捆綁”,使得有些學生的個性思維被一次次地禁錮,最終扼殺在了搖籃里。實施個性化的閱讀教師要珍視學生的閱讀中的獨特感受,這樣他們才能暢所欲言。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桂林山水》的時候,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文章的真情實感。朗讀其實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掌握規范的語言、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我把教學目標中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改為了“嘗試著根據自己的感受來朗讀課文”,使得學生能夠在讀完課文后擁有自己的感覺和理解,這將有助于培養學生閱讀方面的個性化發展。接著我又“說說你自己的想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允許我的課堂出現不同的聲音,學生可以暢所欲言。5結束語綜上所述,教師要恰當地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激發閱讀的興趣和求知欲、擇取適合學生的閱讀方式、注重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等四個方面著手,使得學生出現多元化的理解角度和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德、智、體、美、勞五位一體的全方位發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14
摘要: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個重要方面,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寫作意識進行培養和強化,既是促使小學生將語文知識內化吸收的過程,也是提升小學生全面語文學習能力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強化小學生寫作意識的相關方法和措施進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意識
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兩者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閱讀是寫作的重要積累過程,而寫作是閱讀語言素材的體現途徑,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深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寫作意識強化能夠點燃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在切實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創作能力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引導小學生掌握合理的閱讀和寫作學習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小學生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的引導教學,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首先,在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小學生進行閱讀和思考的相互結合是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閱讀教學中做到邊讀邊想能夠有效提升對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將內容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具體的說,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小學生針對不懂的地方多問幾個為什么,通過上下文聯系的方法對文本進行思考分析。引導小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批注也是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一個重要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將看不懂的地方、理解不了的地方以及認為比較精彩、喜愛的地方進行標注,這樣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動手與動腦相結合提升文本閱讀質量。其次,在寫作教學方面,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記錄,例如,在《陶校長的演講》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課文教學內容引導小學生對日常學校組織的“國旗下的講話”或者是組織的相關演講比賽活動進行觀察,從而記錄好關于演講文章的寫作思路和方式,在日常中積累演講題材寫作材料,提高寫作能力。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對文本的開頭、結尾和每一段的中心句進行標注和體會,并且通過仿寫等手段對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相應的培養。
2通過刺激內在興趣動力激發小學生動筆寫作的欲望
興趣動力激發是強化小學生寫作意識的重要基礎,只有小學生對某個主題、某個話題有著濃厚的興趣,才能夠開展有效的寫作學習,并且興趣動力還能夠激發小學生對寫作的表達欲望,在提升小學生寫作創新能力方面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以《恐龍》教學為例,這是很多小學生都喜歡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以“我想象中的恐龍世界”為寫作主題,并且以這個主題為主導,開展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對小學生的寫作意識進行強化,實際上很多小學生對“恐龍”有著較為廣泛的認知,在幼兒階段就已經接觸到“恐龍”,并且市面上有很多關于“恐龍”的兒童讀物和兒童影視,這就為這節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具體的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對恐龍的圖片、視頻、影視作品等進行多角度的展示,對小學生腦海中關于恐龍的相關認知進行進一步的強化,然后在課文閱讀的基礎上構建自己心目中的“恐龍世界”,通過這樣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知識儲備的教學能夠對小學生的興趣進行有效激發,從而在閱讀教學中過程不斷積累相應的寫作欲望,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自己恐龍世界”的描繪寫作過程中。
3注重閱讀教學中的練說訓練
語文文本教材中的很多詞語、語句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本的涵義,并且在掌握相關詞語、句子的.應用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關鍵詞、關鍵句是課文文本語言的典范,對于小學生更好地掌握作者寫作意圖、熟悉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發展思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這些關鍵詞、關鍵句的教學也是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練說訓練。所謂的練說訓練,就是讓小學生根據文本閱讀的相關內容,在周圍實際生活中尋找實例,將文本中的詞語、句子應用到實例描述和表達過程中,掌握優美詞語、合理修辭方法的應用,從而對小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進行有效提升。在文本閱讀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練說訓練。首先,讓小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根據自身的實際對文本內容進行概括,對課文表達的主要內容進行掌握。其次,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悟進行再次的提升,尤其是要對文章中體現語境的詞語、句子進行分析。最后,要對學生的感悟能力進行培養,具體的說就是讓小學生表達自己在文本閱讀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通過練說訓練對小學生的文本閱讀理解能力、寫作思維掌握能力進行有效培養。4重視寫作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階段的寫作內容大都是從小學生的生活實踐和興趣愛好出發形成的,但是不論是哪一個寫作主題,都要求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這是寫作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邏輯思維進行感受,并且在生活實際中尋找邏輯思維,遵循邏輯進行寫作。例如,在《負荊請罪》這篇課文的額學習中,有了藺相如和廉頗之前的矛盾誤會,才會有后來的負荊請罪,這是一個簡單的因果邏輯,在閱讀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個邏輯進行掌握,并且應用到相關的寫作中,強化文本的邏輯性。在閱讀教學中強化寫作意識就是要通過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積累素材,通過興趣激發、練說訓練和邏輯思維培養等促進閱讀和寫作的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林海濤.強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寫作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xx,(8):36.
[2]葉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3):175.
[3]萬永惠.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加強對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J].課外語文,20xx,(20):118.
[4]魏紅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意識的思考[J].課外語文,20xx,(10):11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15
第一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策論文
【摘要】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在閱讀的基礎上能夠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拓寬學生認識范圍。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的意義,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發揮學生個性特點,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本文重點分析了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不斷實施的背景下,個性化閱讀得到了高度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規律進行合理規劃,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閱讀對小學生而言是一種主觀性、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對于閱讀的興趣可以由課外到課外不斷擴大。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僅能夠挖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基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入分析,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教師需要準確定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要求在教學時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由于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生來進行。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準確定位自己,并充分展示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意識。與此同時,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缺少自主學習和能力,這時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進行互動,明確區分教、學的區別,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狼和小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之后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提前準備好的課件。“有一天,一只可愛的小羊在小溪邊喝水(動畫出示小羊),正在這時,從森林里走來了一只狼(動畫出示狼),你們想知道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狼和小羊的故事。”在引入課文閱讀后,教師要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閱讀,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想象,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讓學生進行講述。或者,可以讓學生作為小老師,帶領其他學生完成本節課的學習,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加深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正好符合個性化閱讀教學,要求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變成主動思考的狀態,脫離教師給出的標準答案,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掌握閱讀內容,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其安排相應的閱讀任務,使學生在閱讀領悟文章思想,掌握文章內容,進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拉薩的天空》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拉薩的景象,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之后,教師要求學生通讀全文,找出文章有哪些語句描寫了拉薩的天空,并標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詞語。通過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既能激發學生閱讀情感,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自我閱讀,獲得獨特的閱讀感受,進而在提升個性化閱讀教學水平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個性。
三、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將學生引進方法暗示、結論預設以及思維陷阱中,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想法和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我國倫理本位非常濃厚的傳統文化中,師道尊嚴是每名學生必須尊重的,但是正是因為這種約束,導致小學教學變得越來越刻板,禁錮了學生的個性思維和創造靈感。所以,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由預設向生成轉變,格外注重學生在閱讀時的獨特感受。對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壁壘要及時拆除,用平等、民主的教學形式代替師道尊嚴,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自由辯論,促使學生個性發展,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提高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水平。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負荊請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最喜歡文章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教師預設的答案是廉頗,而大部分學生的答案也是廉頗,因為該文章主要講的是廉頗負荊請罪,體現了廉頗知錯能改的個性。但是有的學生卻有不同的觀點,有學生說比較喜歡藺相如,因為他顧全大局、深明大義,這種精神和行為值得學生學習。對于學生的不同觀點,教師應該給予鼓勵,進而引導自主思考,使學生獲得不同的閱讀體驗,這樣才能體現出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意義,進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行為,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開展教學活動,具體可以從教師需要準確定位、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等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閱讀體驗,進而增強自身的閱讀效率。
【參考文獻】
[1]張仁權.以生為本,促進成長———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實踐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xx,3(18):246.
[2]蘆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xx(35):225-226.
第二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策論文
一、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存在的意義
(一)提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的單一講解模式,使得同學們對問題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降低。教師無法針對每個同學的疑惑進行一一解答,久而久之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喪失。合作學習的模式可以讓同學們針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和同學相互討論,互相解決彼此的疑問,同時這種教學模式在解決疑惑的同時還能夠擴大自身知識面,使得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因此,合作學習的模式有效的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問題積壓較多的'情況,有效的提升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課堂效率的提升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二)擴大閱讀面,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每個段落的大意進行總結,在學生還沒有來得及進行思考之前就已經將知識強制性的灌輸給每個同學[2]。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分組的自由討論可以把自身的想法和能力充分發揮出來,提高了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時,同學之間的互相溝通和討論也可有效的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理解文章的內涵和魅力,對學生學習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二、合作學習模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一)分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最常見的是分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比如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以班級為單位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組別,每個組4到5人,將不同的段落分配給不同的小組,小組成員可將自己理解的段落大意,最喜歡的句子等和同學們進行分享。對于不懂的問題同學之間可互相探討解答,這種教學形式可以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提高協作學習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擴大知識面。同時教師在進行分組的過程中要了解每個同學的不同喜好,可將有共同喜好的同學分為一組進行討論,促進小組成員之間能力的展現和發揮,相互之間揚長避短,快樂學習,快樂教學。
(二)競爭合作式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良性的競爭模式對于激發學生自身的潛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閱讀競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競賽,在這種良性的競爭中提升每位同學的比賽意識和進取意識,這種積極向上的競爭可以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閱讀能力較強的同學也可以幫助到閱讀能力相對較弱的同學提升閱讀水平,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三)課后合作學習模式。在語文閱讀教學合作模式中,課堂的教學是一部分,作為教師還應培養學生課外合作學習的氛圍。例如可以找到和課堂學習相似的文章,讓同學們擴展思維進行討論和學習。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僅僅局限與課堂,可適度的為同學們提供延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主動鉆研的能力。
三、結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合作學習模式對于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能夠培養其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保障語文教學更加順利的實施和開展。
【參考文獻】
[1]范朝華.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課程教學,20xx(1):117.
[2]王愛婷.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xx(5):38.
第三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策論文
一、抓好教材范例,引領精神對話
閱讀活動是復雜的思維過程,它牽涉學生的知識儲備、閱讀經驗、閱讀專注度和將文本轉換成表達方式的能力。同時,閱讀活動更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是讀者與作者靈魂與靈魂的對話,滲透著認知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語文現代文教學主要依賴的載體是教材,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閱讀探究的主要材料。這就要求教師抓好范例,引領學生進行精神對話。小學語文現代文閱讀篇章都閃耀著作者的精神睿智之光,而閱讀的重要價值就是改變學生的思想,化為生活最深處的智慧。閱讀的最終的歸宿是審美、求知、增智。如教學《小狗小弟》時,讓學生學會自審,進行自我靈魂的拷問,擁有靈魂深處自審的勇氣;教學《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淺說》時,讓學生能夠正視生活的考驗,可以越過生活的門檻,在黑暗中勇敢地摸索通往成功的大門;教學《動物游戲之謎》時,讓學生重新審視人和動物的關系,進而重新認識自己;教學《老人與海》時,正視命運的選擇,從容面對厄運;教學《邊城》時,讓學生思索優美的自然的人性之美……通過閱讀這些文本,增強學生的人文意識,提高個體的人格魅力,相應的閱讀質量就會升華,閱讀能力也會養成。
二、設計好問題教學,培養閱讀能力
學生的閱讀不僅是從教學開始的,實際上閱讀教學是不斷解決舊的“期待”、迎接新的“期待”中完成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設問,引導學生思考,重視發掘教材中蘊涵的創新思想、求異思維的文本或片段,并引發與固有觀念的碰撞。讓學生在新舊思維的對比中提升探究能力。如學習《咬文嚼字》時,朱光潛先生對“推”的肯定來引發學生以前認為的“敲”比“推”好的觀念,引發學生思維的轉變。同時,還需要在縱向和橫向的比較閱讀上設問。如教學朱光潛的《咬文嚼字》時,可以對比馬南邨的《不求甚解》,讓學生在批判中學會閱讀的方法。如教學《說木葉》時,可以讓學生了解詩歌語言的暗示性這一特點,可以由此延伸中國詩歌的意象與情感載體的關系。對同一篇文章也可以用不同觀點,不同方法去分析和闡釋,使學生體會到不同方法多元互補的功效,從而從不同側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抓好課外閱讀,做足閱讀拓展
新課程在小學語文現代文的閱讀教學中,對作為發展主體的學生地位更加關注了。因此,閱讀如何更有效地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創造開放式的閱讀環境,這就必須靠課外閱讀來解決。課外閱讀讓學生有了屬于自己的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滿足學生各自特有的生活背景,個性需求,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一個博覽群書的空間,讓學生的思想馳騁。當然,課外閱讀仍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有益的書,變低層次的閱讀為高層次的閱讀。也可以建議他們邊讀邊摘抄,一邊讀一邊思索,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學生的悟性,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從而更深刻地領會社會人生。當學生有了一定量的閱讀儲備時,閱讀能力就會提高,文字的表達交流自然也不會受阻了。
四、抓好語言訓練,提升表達能力
葉圣陶先生有一個著名的“例子”理論,葉老認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形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閱讀教學以教材為例,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將文本信息轉換成語言的表達能力。這就要求教學中也應注重語言的訓練。葉圣陶先生曾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文的銳敏的感覺。”教師可引導學生把對語言感知、揣摩放在重要位置上,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學進行感悟,體會語言對象的獨特之處,通過點拔、指導、啟發,讓學生分析、感知、總結,歸納。引導他們的語感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語感強了,表達自然也不成問題。閱讀教學不只是為了高考能贏得高分,更是要使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形成閱讀能力,提升人文素養。要保證小學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還需不斷地探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1-2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7-24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11-04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06-04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8篇11-05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心得11-2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會01-2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