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時間:2024-06-19 14:08:27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常用15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常用15篇】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

  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點科目,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和素質教育的發展,語文教學越來越受到相關部門和學校的重視,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提出發揮語文教學美育功能的幾點有效措施。

  一、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素質教育進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小學語文作為小學的主要學科,承擔著很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是抓好小學基礎教育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意識、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這也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審美教育模式,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使學生樹立審美意識的關鍵。人類立足社會,除了要具備必要的知識理論外,還要具備全面的能力與技能。教育不僅要提高人的知識掌握能力,更要鍛煉人的思維,促進人的社會屬性形成,提高對世界的認知,進而提升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創造生活、享受生活是人們的終極追求,在這其中,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審美教育,是通過美的事物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欣賞,進而提高學生的智力教育與德育教育。追求美和欣賞美是每個人的權力,審美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和諧發展,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小學語文教育不僅僅是訓練和灌輸學生的工具,而應該立足于培養人的思維和能力,開發學生智能、陶冶情感,提高學生思想品德,促進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在成人后學會創造生活享受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從不缺乏美好的事物,我們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擁有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美學教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發現美和觀察美,培養學生創造美好事物的能力,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提高學生學習與生活的質量。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具體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手段和有效的教學方法,滲透審美教育的內容,將語文的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上,進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來契合素質教育對于小學教育的要求。通過審美教育,學生逐漸學會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己周遭的一切,確立正確的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逐步掌握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和文化修養。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任務,也是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不可忽視的一項教育工作。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路徑研究

  1、轉變觀念,提高學校對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的重視目前,小學語文教育存在一個嚴重問題,就是部分小學學校不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認為其對學生能力的提高的作用不大,語文教學依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語文教學內容刻板,形式不夠靈活,教師灌輸知識是常采用的方式,一味的知識灌輸不利于學生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提高,反而使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有所下降。當務之急小學學校和教師要轉變觀念,將審美教育提到重要的位置,改革教學模式,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和應用性,進而促進小學生發現語文學科的魅力,提高審美和鑒賞能力。

  2、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提高語文美育教學質量針對語文的具體教學,教師要創設情境,形象生動地進行課堂教育,課堂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關鍵,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活潑好動,如何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是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輕松舒適的氛圍內學習,提高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不同人物的心境,鍛煉了學生的自我表現力;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針對語文課文或古詩中存在的美的意象進行分析和討論,鍛煉學生的觀察力,使學生善于發現美和形容美,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美育功能。

  3、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增強審美教育的效果現在交易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在教學中很廣泛,語文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例如,在長春版語文教材中《在冬天里》、《春天來了》等課文,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大屏幕播放關于冬天與春天景色的圖片,將文章中美麗景象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直觀的印象,使學生發現其蘊藏的美感,并鼓勵學生用語言形容那種美感,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發現美的能力。

  4、家長與學校積極配合,有效利用社會環境因素,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在小學教育階段扮演的角色對于小學生教育來說是不可忽視的,除了在學校教師加強語文審美教育以外,家長要與學校積極配合,共同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例如長春版語文教材中《家》、《快樂地玩》、《過年》、《趕集》等課文的學習,家長就可以充分參與進來,與孩子加強溝通,帶孩子體驗文中提到的事情,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意識,鍛煉學生的美學思維,為其逐步形成文學鑒賞力和美學知識打下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效滲透審美教育的內容,有利于小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是符合素質教育理念的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師在強化審美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創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為學生打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萍.審美教育應滲透于語文課堂教學[J].考試(教研),20xx(04).

  [2]高紅梅.探討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J].課程教育研究,20xx(19).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2

  摘要:以學定教旨在以學生學習能力及水平為基礎,來確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針,其重點在于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相比于其余類別的教學模式,以學定教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出更為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就以學定教,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展開探究。

  關鍵詞以學定教;語文教學;應用闡述

  近年來,隨著小學教材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也隨之不斷攀升,成為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又一重要保障。在現階段的教學環境中,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采取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極為必要,是未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為小學生未來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有效途徑。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狀況總體較為良好,但在邊緣化與細節化方面,卻存在一定的問題。其問題產生的原因較多,均受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但就大體而言,與教師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能力、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及教學制度等有著難以分割的必然聯系,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學需要進一步解決的首要問題,若未能做好相關的處理與管理工作,則對推動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面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首先在課程的安排方面,各地區均存在課程安排不合理的問題。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知識理解與分析能力較差,因而對于知識的吸收與分解速度也相對緩慢,同時部分地區的語文課程設計過于集中,使學生在未能充分理解上一步語文知識的情況下,便需要學習下一部分的語文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必然會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學心理。其次在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方面,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力,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產生一定的偏差,這便成為阻礙學生打下良好學習基礎的重要隱患。最后是課業壓力過大的問題,雖然近年來,我國在小語教學過程中,不斷采取減負的方式來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但卻產生了作業標準要求過高的問題,繼而導致相關的學生減負工作失去了其存在的基本意義,從而使學生不再主動地接觸語文知識學習,而是對語文知識學習采取一種回避的態度,這也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以學定教”的.應用闡述

  1.讓學生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同學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教學材料的選擇均有其重要的含義,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與教學知識能夠緊密相連,同時也需要保障其能夠充分理解本篇教學材料的重要用意,從而使其能夠切實地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學到有價值的語文知識。為有效提升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能力,教師需在教學中注意以上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課堂教學發言積極性,要引導學生提高在課堂中的發言頻率,并根據實際的教學結果來聽取學習相關知識學的基本感受,進而讓教師更直觀地總結出學生在知識理解中存在的問題。其次要做好學生課堂教學的評價工作,對每一名學生做出公平公正及積極向上的評價,以此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在此學習氛圍的推動下,學生必然會主動地去深入了解語文課文的重要含義。2.以學定教,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極為關鍵,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優勢與調整,從而使其符合現階段語文教學的基本需要。當前,我國現有教學模式雖然可滿足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但就細節方面而言,我國現有教學模式適用范圍并不廣闊,其發揮的教學效果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在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中,應注意三方面要素,第一,即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若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則應采用集體化教學模式,使每一名學生均能得到系統的知識教學,從而避免出現學習成績總體差異過大的情況。第二,即學生實際心理反應,學生的心理反應直接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分析與理解程度,一旦教師能夠有效地把控學生心理反應,則在教學過程中占有了教學主動權,此時便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調整教學方案與技巧。第三,即教學環境對課堂教學的影響,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環境方面,教師可充分利用教學環境的優勢,來烘托教學氛圍,以此從良好的教學環境與氛圍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分析知識。

  總之,以學定教概念的提出是解決目前學教水平不一致的有效措施,對于確保教師教學質量及學生學習成績均具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學社會實踐性較低,因而以學定教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較為適用,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為其未來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是現階段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舉措,為推動小學階段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起了堅固的橋梁。

  參考文獻:

  [1]王增敏.淺談如何在小學科學課中開展微型實驗教學[J].學周刊,20xx(4).

  [2]徐紅.科學教師科學素養的現狀與提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xx(3).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

  一、朗讀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朗讀參與面窄

  語文課堂教學中最基本的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會讀。教師往往只關注個別優等生或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讓他們示范讀或領讀,一節課40分鐘,都沒時間讓大部分學生參與朗讀,更不要說去指導那些朗讀水平較差的學生了,朗讀訓練變成了少數學生的專利,大部分學生都是在非常被動地當聽眾,連最基本的朗讀機會都無法得到,又怎么能達到會讀呢?因此,朗讀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失去了機會和信心,沒有起到實質性作用。

  2.朗讀指導單一

  朗讀指導方法簡單、隨意,常見的是教師在分析理解結束時,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生動地讀讀剛才所學的段落,或要求學生讀出溫柔婉約的語氣,或要求學生讀出粗獷豪邁的語氣。有的教師即使指導了,但對要領把握不夠,只注重聲音、語氣的形式,不重視內心獨到的體驗;只注重表面的朗讀技巧,不重視語言的內涵寓意。經常會出現教師隨隨便便地告訴學生讀法,如把那些字讀得重些,把這幾個詞讀得輕點,把某個句子讀得快些,把這些段落讀得慢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因此,學生遇到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就讀得非常高,遇到感情比較低落的句子,就讀得十分深沉,這種時重時輕的讀法,讓他們無法理解朗讀的抑揚頓挫,無法掌握朗讀的真正技巧。

  3.范讀環節缺失

  從教師的自身素質來說,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普通話不標準,朗讀基本功較差,自己都把握不住每篇課文的情感、內涵,自己都無法獨立地、規范地、有感情地朗讀一篇課文,那如何給學生范讀、領讀?如何去指導學生朗讀?如何評價學生朗讀?學生讀完一篇課文,就只能說“很好”之類的'話,讓學生無法理解好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好?這種實質上不是評價的評價,就連最基本的激勵作用都發揮不了了,更不要說起到發展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作用了。

  二、優化朗讀教學的對策

  1.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都知道,凡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他們總是投入全部精力探索、研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朗讀缺乏興趣,不喜歡讀、不愿意讀,甚至厭倦讀,導致朗讀能力訓練效果不佳、朗讀能力提高緩慢。此外,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創設適合學生能力發展的環境,傾心營造與學生心靈相通的情境,引導學生想讀、樂讀,讓他們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用意、收獲快樂、宣泄情感。

  2.保證時間

  教師要結合年級特點、學情特點、教材特點安排不同課型、不同文體、不同情感的朗讀時間。要有充分的時間保證,讓學生正確、流利、富有情感地朗讀課文,并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聲音洪亮,吐字清晰,字音準確,斷句得當,特別是每節課的初讀課文,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相對充足的時間讀完、讀懂,不能走過場,匆匆而過,草草收兵,這樣就只完成了教師對讀的心理平衡,而沒有達到預習或初讀的目的。

  3.明確要求

  在朗讀訓練中,教師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讓他們努力向這個方向發展。首先,要讀正確,即要用規范的普通話進行朗讀,發音清楚響亮,不錯讀、不唱讀、不頓讀、不加字、不丟字,做到讀的最基本標準。其次,要讀流利,即不重讀、不斷讀、不讀破、斷句間歇準確、停頓時值分明、速度快慢適中、語氣連貫流暢。最后,要讀有感情,即要繪聲繪色,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掌握合適的語調、語氣,在深刻領會文意的基礎上,能準確地傳達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思想感情,對所蘊含情感的表露要樸實無華、連貫自然。

  4.擴大訓練面

  課堂教學中的朗續訓練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層面均得到不同的發展,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參與。特別強調的是低段學生,他們年齡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枯燥而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極大浪費。所以,教師要適當地創設情境、營造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搶著讀。例如,可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朗讀語氣、不同的情感表達、不同的朗讀技巧,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聽的過程中、評的過程中找到朗讀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引導他們全員參與。

  5.進行有效指導

  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情感脈絡。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基調,如果教師在講讀課文時能夠引導學生很好地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的話,就基本解決了有感情朗讀的大難題。然后,再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才能水到渠成、輕松高效。其次,要重視技巧指導。朗讀技巧,主要是指對重音、停頓、語氣、語速等的掌握、控制和運用。朗讀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首先來自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教師指導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就是讓學生運用恰當的朗讀技巧準確地表達出這種理解與感悟,學生才能更好地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情”讀出來,才能更好地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意”讓聽眾聽出來,進而實現“表情達意”的目標。

  6.提高自身素養

  要想搞好朗讀教學,語文教師需要著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加強普通話的訓練達標,除了精心策劃課堂教學以外,要多聽、多看、多讀書、多思考、多感悟,只有自己的朗讀水平有了提升,有了一個相當的高度,我們才能有更好地指導學生朗讀,我們的學生才會訓練成為一個個朗讀小能手。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4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不能聯系實際生活,增大了學生理解難度

  新課程改革后的語文大綱要求課堂的教學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要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來降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課本的選材上,很難真正與學生的實際聯系在一起,很多教師也沒有主動去探究和尋找課文與學生生活的契合點,致使學生不能通過自身的感受來理解文章含義,而是根據教師機械性的講解來“明白”文章的內容,不僅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還抹殺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無法讓學生通過自主思維訓練來鍛煉對文章含義的獨立思維能力。

  2.只重視學生成績的高低,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依然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將成績作為檢驗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這種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方法只會為應對考試而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訓練,不會教給學生閱讀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對于可能考到的“重點”,只會強制性的讓學生背誦。這樣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感到乏味、枯燥,長期下去就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此外,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性差異,一些學生可能因為沒有對語文的學習“入門”,致使他們的成績不理想,如果將成績作為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將會限制學生的發展,無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改善措施

  1.理論聯系實際,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

  將文章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為此,教師要深入分析每一篇文章的內涵,然后對文章的細節進行剖析,在生活中尋找與文章相關的契合點,最后將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感受來理解文章的含義。例如,在講解《在夏天里成長》這一課時,為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夏天是萬物長大的時期,可以結合學生周圍的生活實際。如秋天是果實豐收的季節,這正是因為果實在夏天的生長,如果果實不在夏天生長,秋天也不會出現豐收的景象。

  2.開展素質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小學教學是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啟蒙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重視學生的成績,而是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學等各方面的能力。為此,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創新和探索有效教學方法,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成績,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其次,教師應改變教學評價方法,將平時的考察及學生的表現整合到學生的最終成績之中,將書面的考試與能力相結合,這樣才能對學生做出全面合理的評價,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講解《信的旅行》時,教學的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寫信的基本格式,并通過書信交流的方式來介紹自己。但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書信不是考試的重點,就沒有重視這一課的講解,這樣就不能通過這一課時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寫信的技巧和方法。為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課時,教會學生書信的正確格式,并讓學生掌握信封的寫法、郵票的使用等能力。總之,隨著新課改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的教學還會出現其他的問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探索并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以保證新課程改革后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5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作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科目,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發揮一定作用。本文將對小學語文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關鍵詞:多媒體科技;小學語文;教學對策

  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小學語文教學形式不斷豐富,呈現出更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突破了傳統教學固定模式,受到教育領域的青睞。由于小學語文課程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據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采取信息技術,對教學情境加以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筆者分別從: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促進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兩個方面來闡述。

  一、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就目前來看,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有效應用,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存在各種問題,筆者將從以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多媒體技術運用偏重形式

  很多語文教師教學觀念仍然比較落后,即使如今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義務教育領域,教師依然不重視對多媒體的合理利用。課本中插圖相對較小,同時大多為學生預習時已經接觸了解過的內容,因此缺乏新鮮感,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據調查,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教師未重視多媒體教學中課件圖畫的應用,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僅僅用多媒體設備復述課文內容。

  (二)缺乏對圖片資料的有效整理

  教師備課時,需要通過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生對課文的解讀。而通過對課堂文本圖片的來源調查,結果發現教師大多喜歡直接從網絡尋找課件插圖,還有部分教師會選擇從一些相關的視頻文件中截取圖片[1]。但真正能夠做到對網絡資源與課文內容高效融合的教師卻相對較少。小學語文教師往往喜歡采用資料堆砌的方法,但缺乏對課件所需圖片的有效整理與排版,難以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效果。

  二、促進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

  (一)共建生本教學資源

  隨著現代化技術的普及運用,小學語文教學也在面臨改革和進一步發展,不能僅憑教師的力量來推動。在教學過程中,教研小組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必須充分發揮教研小組的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與其他友校之間的互動交流,聯合當地各學校的優秀教師,共同開發教研項目,建立一支專業的教研小組,共同參與對語文教學的改革。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教師能夠在不同地區實現互聯互通,共同整理、研究課件內容,并共同制作教學課件,再將其分享給其他語文教師[2]。在充分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后,教研與教改的時間就能夠很好地縮短,從而使時間資源最大效率地被利用,同時也為那些缺乏一定教研能力的教師提供更多便利。例如課文《鳥島》,這是一篇呼喚學生環保意識的課文。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應切實考慮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及基礎知識水平,還應充分考慮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課本之間銜接的問題[3]。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不僅應緊密聯系語文教學具體內容,還應能夠借此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科及知識內容的.認知水平,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如此一來才能使多媒體技術真正為語文教學服務,充分發揮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3]。以《記金華的雙龍洞》為例,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不應盲目追求多樣復雜的課堂教學形式,也不應過分重視畫面和音樂的美感,不應只注重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夠使其完全融入其中的教學意境,而是應該重視創設的意境與教學文本的關系。

  (三)構建動態開放課堂

  語文學科涵蓋了廣泛的課程內容,在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前提下,教師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課程內容。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查找并下載學生學習所需的資源,從而實現對語文學科的拓展教學,以達到拓展學生知識面的目的[4]。教師也能夠組建微信群或其他形式的網絡平臺,將實用性強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語文知識傳至平臺中,學生可以在平臺上瀏覽觀看相關內容,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提升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尋找自己學習所需的內容,而教師也要經常更新知識內容并進行一定的創新,實現具有動態性的開放課堂教學。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學開始更多接觸并運用信息技術,因此教師也應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對多媒體技術的利用與創新運用,通過新的科技成果與教學理念,不斷豐富小學語文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白炳仁.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xx,(4):189.

  [2]柳忠蘭.淺析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考試周刊,20xx,(48):69.

  [3]劉井敏.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xx,(12):168.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6

  【摘要】將探究式學習引入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目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探究式學習的有效性,關鍵在于教師對文體的設計、探究過程的控制和方向把握。探究式學習的效果更多體現在學生對語文學科興趣的構建和學習綜合效果的評價方面。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究式學習;情境

  有疑問、有探究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積極的學習行為表現。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要鼓勵學生的疑問,讓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當教師了解了學生怎么想之后,在引導他們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更加有針對性的設計一些探究的題目,采取更加適合他們的探究主題。探究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能力,教師要有計劃的,系統化的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創設可以探究的具體情境,促進學生探究欲望的生成

  打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去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材料。探究式學習重點不在于學生一開始表現出多么強的主動性,而在于教師是如何激發和引導的。組織探究式的教學活動,實際上要融合情境教學的一般方法。學生的探究欲望生成,首先在對事物的認知方面可能出現了不協調,或者出現了認知上的沖突。例如自己原來的想法和教師所提出的觀點相悖,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想一探究竟,到底孰對孰錯?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這樣的情景,那就是讓學生感到非常意外,跟原有的認知相沖突的情境氛圍,這樣就可以非常有效地促進他們探究欲望的確立。另外,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打造故事情境,給學生講故事,或者播放相關視頻,讓他們看完故事之后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老師給他們提出一些問題,這樣都可以在充分引發學生的興趣的前提下,讓他們有更多的探究沖動。

  二、帶領學生仔細研究閱讀課文,鼓勵學生的深層探究學習行為

  探究這個詞本身就包含了這種學習方式,必然會解決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而深度,對于不同的人來說,自然標準會有不同,這就看當前學生的思考深度問題有多少了。經常教師會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同一篇課文或者是同一本書,第一遍看和后邊第二遍,第三遍看,總會有一些不同的發現。意思就是說,我們會有更多的思考,這種思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也會有很多的變化。因此在語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尤其要引導他們將自己的生活實際與這種思考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的,更加有效的培養他們的探究行為。每一篇課文都是編者精挑細選的,自然符合一定的標準,所以教師要深入挖掘每一篇課文,從多個角度去啟發學生,讓他們有所發現,有所感悟,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一步的探究,從小培養他們善于思考和解答問題的良好習慣。這也是科學精神所必備的一種素質。為了真正有效的推進素質教育改革行動,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每一堂課程都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和訓練。教師在具體的教學設計和承建方面就要多采用探究學習這樣的方式。

  三、每一個探究的問題,教師都要精心設計,并反復修訂

  不可否認的是,探究學習的過程是由一個問題串聯起來的。探究學習真正落到實處,問題非常核心,也非常關鍵,那么要如何設計適當的問題,有效的問題呢?教師的角度來看,首先要把握的就是每一篇課文的基本教學要求,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學到什么?在知識上面增加哪些儲備?在技能方面有哪些提高?在情感方面有哪些共鳴和互動?這些都是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考慮的`基本點。再有,問題的設計當然也要考慮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如果探究能力比較強,經過了前期的訓練,教師就可以給他們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這樣學生可以按照以往的習慣,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如果學生探究能力還很不足,這樣就可以設計一些表淺的問題,將一個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逐漸地引導學生。所以,問題很關鍵,教師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在設計好之后,也要看課堂的實踐情況,根據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再進行調整和補充,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四、結語

  探究式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精神和科學探索能力。教師結合著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精心準備每一個問題,給學生更多科學的引導和啟發,經過嚴謹的科學的訓練,學生逐漸的就會掌握科學的探究步驟,他們的能力自然逐漸的就會提高。

  參考文獻:

  [1]季南月.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及其培養的調查研究[D].揚州大學,2017.

  [2]周玉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北師范大學,2017.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7

  一、引言

  從古至今,人類文明的進步有賴于社會文明的發展,書籍是傳播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匯集著人類文化的精華。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語文素養的理解,為小學生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僅僅閱讀教材中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閱讀量少的學生,思維能力以及閱讀水平遠遠不及閱讀廣泛的學生,大大限制了學生思考、語言表達和寫作等能力的發展,更加阻礙了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的閱讀能力,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閱讀教學拓展的意義

  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很重要的,它能夠促進學生的智力、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發展。所以,通常小學語文教師會提倡學生積極閱讀課外書籍,充實學生的知識面,豐富閱讀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牢固的文化基礎。小學生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喜愛讀書,快樂讀書,能夠多讀書、讀懂書的含義,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活躍上進,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結合實際情況推薦與學生學習生活相符的課外書籍,讓學生在閱讀中延伸補充知識面,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愛好。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有利于小學生語言知識的豐富與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以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為中心延伸到課外閱讀中來引導學生積極閱讀,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同時陶冶了情操,塑造更加積極向上的人格,促進全面發展。

  三、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概況

  通過對幾所小學的抽查,發現目前實際教學中情況不容樂觀,小學生的閱讀量遠遠不夠,大多存在以下問題:1.小學生課外閱讀內容不夠精辟。一般小學生選擇課外讀物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書籍,內容與品味都不夠精辟,不能達到很好的.閱讀效果。一本好的讀物,對學生的性情培養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夠督促孩子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2.缺乏濃厚的閱讀興趣,有些學生的惰性很強,把閱讀當成一種負擔或者就是為了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沒有真正認識到閱讀的正確意義。3.閱讀量的不足也是小學生拓展閱讀教學的一個現狀,這需要老師積極采取相關措施,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四、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策略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參與學生的互動,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建立合作關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安排的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教師在學習互動中可以有效地指導或幫助學習有困難或者有問題的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學生在活動中受到老師的指導,在老師的參與下對學生學習有著意料之外的效果。學生建立自己的思維方式,大膽自信地去說去做,讓孩子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積極思考,帶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發揮其真正的作用。2.除了教師積極組織學習活動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外自主地學習,每天完成課堂作業后形成閱讀習慣,這種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于拓展閱讀教學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定期安排朗讀競賽,來檢查閱讀成果。對朗讀優秀的或者進步較大的學生給予獎勵,差一點的學生要進行鼓勵,使其更加積極努力地參與閱讀學習中來。3.立足于課文,豐富閱讀內容。小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時展現的只是一種視野。與此同時,增加課外閱讀,拓展了小學生的視野,鼓勵小學生廣泛閱讀,開闊眼界的時候,老師也要指導學生如何學習書中精華,去除不好的內容。4.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還需要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就告訴我們,好的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作用。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五、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提出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教育制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要求我們廣大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在教學實踐當中不斷思考問題,認真總結經驗,能夠利用各種閱讀資源,真正認識到拓展閱讀教學的重要性。緊密地將課內外的閱讀教學結合在一起,解決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深入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外拓展和課堂教學內容的融會貫通,認真思考總結教育經驗,更加科學有效地在實踐中拓展閱讀教學,使學生的發展更加全面健康。

  參考文獻:

  [1]周雪娟.小議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4,(34):55.

  [2]王秀梅.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探討[J].新課程,2015,(02):62.

  [3]崔兆鳳.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方法探討[J].人生十六七,2017,(14):4.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8

  一、認識到閱讀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

  我們應該大力支持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工作,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能僅僅限于能夠理解文章,還應該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很多的情況是我們教師在閱讀之前設置問題,學生只是被動地對問題進行思考。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思考就比較少,不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所以,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工作。同時,閱讀的展開還需要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只要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才會把閱讀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閱讀的效果就會更好,興趣也就更加的濃,閱讀的過程才能更加長久地堅持下去。

  長期積累下去,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就能不斷得到提高。那么,我們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我認為,可以適當在閱讀之前提出問題,使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這樣的效果應該是比較良好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閱讀興趣。這樣,閱讀就成為了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通過諸如這樣的措施幫助學生建立對于閱讀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取得進一步的提高。

  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做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做,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我認為,從下面幾點著手比較好。

  (一)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對于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來說,他們都是有著比較好的閱讀習慣。由此可見,閱讀習慣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若不能良好地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行為,對于學生來說就難以形成系統的、整體的閱讀觀念。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學生產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惡閱讀的行為,這對于閱讀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針對于小學生活潑的特性,我們應該要求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沉下心去,在閱讀中不要一心多用,要沉下心來進行閱讀,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這是至關重要的。“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讓學生多多進行記錄。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方面的要求可以稍微降低,可以主要針對文章中的生字生詞以及難以理解的句子進行標記,這樣也是比較好的。習慣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乃至三五天,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通過我們慢慢地、不斷地長期練習,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夠形成。

  (二)教授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對于閱讀的過程來說,是存在著各種各樣閱讀方法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閱讀方法的教學。在提到閱讀方法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想到的只是讀懂詞語,讀懂句子,這樣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但是對于小學生的'閱讀教學來說卻是已經足夠。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能簡單地進行閱讀方法理論的講解,因為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對此,我們應該選擇更加貼合實際的閱讀來進行閱讀技巧的教學,教授學生一些比較實用的技巧。如在閱讀之前可以根據文章的題目,對主題進行一定的猜想。進過閱讀之后,再將講讀后的理解與自己先前的猜測進行對照,找出段落中的主題句等諸如此類的比較實用的方法。同時,教師還應該讓學生注意文章中語句的表述方式。通過長期的學習和積累,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時有著很大的幫助。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對于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的地位,我們要更加重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如此。因此,閱讀教學可以更加開放,更加自主,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生,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來進行閱讀的過程,不能僅僅將閱讀的過程放在課下,這樣往往是學生沒能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同時,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也可以讓學生更加自主。閱讀的材料不單單局限于我們的課本,還可以向課外健康的讀物進行擴展。這樣,閱讀的范圍才會更廣,學生閱讀獲得的知識才會更廣。

  (四)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

  對于閱讀課程來說,我們應該讓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不能單獨局限于傳統的課堂形式。因此,我們可以引入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更進一步深化閱讀效果。其中,游戲比賽性質的活動比較適合于這樣的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也比較喜歡玩各種各樣的游戲,所以這樣也是比較不錯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在學生完成一定量的閱讀之后,讓學生進行講解,說說自己所讀過的書籍中最深刻的一部,介紹給大家,介紹出自己的所得所想所感所悟。這樣,對于講授的學生來說是對閱讀內容的一種回味,對于別的學生來說又有了一個更好的閱讀材料的選擇。我們還可以在黑板上寫一些有語病的語句,讓學生進行改正,對學生進行分組。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勢必是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樂意參與到其中。通過這樣的逐步積累,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總結

  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教師應該嚴格履行自己的責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的語文的閱讀能力。要想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更進一步得到提升,我們還應該更加積極深刻思考,不斷探索,尋找出更加優良的教學方法,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而努力。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9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現代化教育工具、信息技術發展對于課堂教學產生了積極影響。小學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基礎性人文學科, 需要兼顧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與識文斷字能力的培養, 涵蓋面積廣, 單純依賴于傳統課堂教學手段, 總是會有所疏忽。在課堂教學中, 運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 能為課堂教學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一、對教師開展一體機技能培訓

  在交互式一體機培訓會上, 學校本著以“有效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追求小學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每個環節的有效性, 達到小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為目標對教師重點講解了一體機軟件的應用, 介紹了交互式一體機在學科教學中的使用技巧, 比如筆跡、字體、顏色的變化, 便捷式擦除方式, 多媒體文件的插入、組合, 學科教學工具等。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除了用帶著方言的普通話一遍一遍地教學生讀課文, 還用不同的方式, 不同的語言引導學生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 好一點的就是花費過多時間與精力下載或者制作課件, 可很多時候總有油點上了燈不亮, 使人留有遺憾的感覺。交互式一體機的使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 其操作方便快捷, 可以有效節約課堂時間, 提高教學質量, 所以對于交互式一體機的知識技能, 每位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去掌握和運用。

  二、借助于信息技術實現教學情境構建

  語文學科是重要的人文學科,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理解相應的字詞, 還要知道內涵的人文底蘊, 而這些絕不是單純地依賴機械的講解就能完成的, 需要教師有相應的情、理、景融入進去, 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借助信息技術可以為課堂創設情境, 通過文本、聲音、圖片等多種要素的融入, 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例如, 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 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直接將美麗的海底世界展現給學生。小學階段學生生活閱歷尚淺, 即使通過教師的語言描述, 他們想象的空間也十分有限, 當教師將海洋的場景展現在學生面前時, 他們才能意識到場景的壯闊。再如, 在教學《雪地小畫家》一課時, 看似十分簡單的話語, 但是沒有多媒體技術, 學生只能通過“小雞畫竹葉, 小狗畫梅花……”來想象那些動物的`腳印應當是什么樣的, 而通過信息技術的展示, 學生能夠理解對雪景的贊美之情。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教學情境, 是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的基本運用, 也是現代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基礎內容。

  三、借助于信息技術實現教學的輔助

  借助于信息技術, 教師可以將一些“微課”等素材帶入到課堂中, 實現對教學的推動作用。“微課”是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出現的重要教學輔助手段, 能夠為學生提供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課堂學習等方面的多元輔助。在課前階段, 教師可以先將微課發送給學生, 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在課后階段, 學生利用微課內容, 可以實現對知識點的復習。由于微課本身言簡意賅, 直奔主題重點, 學生利用其復習能夠直接抓住重點, 實現自主復習。在課堂教學中, 微課可以為教學工作提供輔助, 如教師可以借助于微課強化重點和突破難點。除此之外, 在課堂教學中,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還可以實現學生與教學內容的互動。在小學階段, 學生的識字環節往往是讓教師著急的內容, 想要讓學生記住、會寫這些字, 難免需要重復、模仿,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 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可以巧妙融入一些游戲的環節, 如看圖填字、人機對話等。這樣的教學環節可以給學生更多的關注, 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 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字詞[1]。

  四、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展開家校合作

  多媒體技術除了在課堂中可以推動教學, 也可以成為溝通的途徑, 借此展開家校合作。在小學階段, 語文教學不僅是要教學生語言相關的基礎知識, 也需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語文教學中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就在于需要大量的閱讀以支撐, 而閱讀能力的培養, 絕不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完成的, 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大量的閱讀。小學階段是學生好奇心強, 卻很難長時間投入的階段, 也是家校合作十分重要的階段。教師與家長的交流, 能夠實現家校互通, 使家長對學生全面了解;在閱讀過程中, 教師可以指導家長, 倡議家長能夠為學生構建豐富的學習氛圍, 進一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等。小學階段, 家長對學生的陪伴, 能夠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影響[2]。

  五、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獲取更多資料

  在教學過程中, 多媒體技術的融入, 能夠為教學工作提供更多的資料來源。一方面, 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需要有大量的教學資料作為支撐, 其中很多專業的站, 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和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 在多媒體技術環境下, 學生可以自主地獲取一些學習資源。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項涉及廣泛的內容, 需要大量的資料作為支撐, 閱讀一篇文章需要簡單了解作者、背景等。這些除了教師的講解之外, 還需要學生借助多媒體技術自主地進行素材搜集。

  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改變, 已經成為最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之一。信息技術與教師的語言藝術的巧妙融合為課堂增添了色彩, 提高了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0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學生的學習,關注教學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對學生產生教育教導作用,此即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它表明教學過程中教師監控學生學習的程度和學生真正發生學習的程度。教學的有效性和教學效率密切相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那么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呢?下面就談談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

  一、積極的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探索欲望。

  全面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根據學生學習特點,我們要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如:我在教《風娃娃》這一課時,我以猜謎語的形式“云兒見他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她點頭。”這是什么?我話音剛落,學生就爭先恐后的搶答,看著學生積極的氣氛,我又提出這樣幾個問題:風是什么樣的。怎么畫呢?同學們想了想,他們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說:風,看不見,摸不著,沒有人畫出來的。此時我點撥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是需要風,風娃娃的出現,為什么人們都喜歡呢?風娃娃又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人們為什么埋怨它呢?同學們都很積極的帶著問題去閱讀,然后搶著回答:通過這樣問題情境的創設,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們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時,我們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欲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設計教學環節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靈活處理教材,甚至對現在的教材內容加以適度的補充或重新組合,活化教學內容,縮短學生生活與教材內容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首先是教材資源的利用。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設計教學環節,突出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對課堂效率的提高無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師在設計或選用課件時,首先應明確目的,如何才能把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表達清楚;其次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教育重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風娃娃》時,為了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設計了“人們夸獎風娃娃的動畫”課件,通過同學們對課文的了解,有感情為動畫配音,試著為自己喜愛的動物當一回配音員,結果大部分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勤思多問。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必須構建一種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為特征,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為目標的師生和諧、積極探索、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的作用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后,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牛頓說:"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貢獻的話,那不是由于別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他人合作,與老師交流〃〃〃〃〃〃如:我在教學《風娃娃》這一課中,當同學們還在感受風娃娃只想著為人們做好事時。有一個同學就冒然提出問題:風娃娃心想,為人們做事,光有力氣就行,但它沒有想到對人們有用沒用。這時讓你的課堂掀起一個小小的高潮,那是再自然不過了。課堂上的學習氣氛非常濃厚,學生相互合作,交流欲望極高。因此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及靈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迸射出創造性的火花。

  四、把時間留給學生。

  我覺得語文課上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泛泛讀上兩三遍的做法。在語文教學中,盡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并在這樣的氛圍中,吸引學生融入情景,設身處地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深長,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不斷的練習中熏陶情感,發展智力,增強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智慧的生長。就如:《風娃娃》我會為風配音這一環節時,我先給時間讓學生自由練習,然后起來配音。我驚奇的發現,以前從沒舉過手的同學,也紛紛舉起他們的小手。這說明,把時間留給學生,大部分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的。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要不斷地改進教法,真正把課堂教學改革落實到實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嘗試性學習機會,使他們的個性在嘗試中得到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1

  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營造良好氛圍的前提

  語文學科本身就具有較強的人文特征,教學中,教師不能違背語文的學科特性。教師要營造寬松愉悅、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來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征。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平等的,師生之間更應該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以形成團結一致、共同發展的良好勢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乃師生關系和諧發展的基石、師生溝通心靈的橋梁。曾記得《列夫托爾斯泰》一文中描寫托爾斯泰眼睛的一段話:“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學生對此感到疑惑不解。此時此刻,我便想到了《西游記》中各位大仙的兵器,并以此來激起學生的興趣。我說道:“難道托爾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寶葫蘆、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的金角一樣能把世界上的物質吸進去?”學生齊聲否定后,我又問:“我的眼睛能把語文書吸進去嗎?”學生答:“不能。”筆者一本正經地說:“我說我能!我能通過眼睛把這本書的內容記到我的腦海中去。所謂‘吸進去’就是指將知識記入腦海中。”我接著再以好差兩生的評價讓學生領會了什么是“放出準確無誤的頻波”。最后,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學生自己概括對該句話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創造力才能得到開發,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教師要放下“唯師是從”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多給學生展開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多給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和自由。教師要重視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方法,要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特別是與老師不同的意見。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不屈從于教師,不迷信于權威,不盲從于教材,敢說“我認為”。只有教師徹底放開學生的手腳,為他們搭建自由表達、自由活動的舞臺,讓他們盡情的想象,盡情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其學習效果才能達到最佳,課堂氛圍才能良好。

  二、動手操作是調動課堂氣氛的抓手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育家短短的一句話道出了實踐操作的強大力量。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很有必有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意識。如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濃厚的讀書氛圍,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布置教室。學生通過想象、查閱資料、合作、動手操作,在很短的時間內使我們的教師變得書香四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鍛煉了的動手能力,而且鍛煉了思維能力。

  三、多媒體技術是營造課堂氛圍的助手

  多媒體技術融聲形于一體,在輔助教學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它可以將教學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出來,給學生以生動形象之感覺,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很強的優勢,但是教師切忌泛濫使用多媒體,也就是說多媒體的使用要適時、適事。如在教學《蘆花蕩》一課時,首先,我播放了《小兵張嘎》的片尾曲,并加上旁白;同學們,剛才大家聽到的插曲出自哪部電視劇?(學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動的地點是哪里?(學生回答)同時,我適當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葦田無邊,水道縱橫,足有兩三千條,極為壯觀,是旅游愛好者觀光游玩的一大景點。可就在60年前,這里曾是抗戰大舞臺,演繹過無數個英雄傳奇,今天我們就順著孫犁的《蘆花蕩》去結識一位老當益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傳奇英雄。然后,我板書課題:《蘆花蕩》,并緊接著播放配樂配、范讀課文等,給學生直觀形象、生動新鮮的視聽感受。

  四、教學設計是提高興趣的保障

  學生只有對教學內容充滿興趣,才能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課堂氛圍才能積極活躍。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如教學《蘆花蕩》一課時,我結合問題情境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我出示了兩個問題:老頭子最后與兩個女孩兒告別時說了些什么話?老頭子會因為這次失誤而改變性格嗎?學生看到問題興趣便油然而生。緊接著,我讓學生在事先分好的小組里展開討論、進行探究。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討論得有聲有色。這種活動給了學生自由學習、合作學習的空間,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小組內盡情想象、盡情表達,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五、結語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教師只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就一定能尋找到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方法,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2

  摘要: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是小學教學最重要的階段,對于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引導接下來的教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承上啟下的意義。語文是工具性學科之一,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語言溝通的技巧。但是由于傳統思想的限制,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方法還存在很多不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新課改的理念也不契合。針對這樣的現象,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對語文的教學,從課堂教學、作文教學、作業布置以及課外教學中開展有效授課,從而切實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有效性

  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必修課,也是教學的重點,對于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提高語文素養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漢語是我國的母語,語文學習還關系到其他科目的教學質量,影響著課程的把握和理解。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實施,傳統的四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已經不符合學生的學習訴求,只有創新教學的方法,樹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從語文課程的內涵出發,才能構建高效課堂,做好有效教學。本文就從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的現狀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材內容,設計教學的良好制度,找到有效教學的方法。

  一、有效的課堂教學

  課堂是學習最主要的地方,也是教師授課的場所,課堂的40分鐘時間是學生高效學習的關鍵。但是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的效率,就成為了教師研究的重點。

  首先,教師要充足備課,在教學之前熟悉掌握課本內容,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適度原則,將備課過程中準備好的資料、信息向學生進行講解,打好高效課堂教學的第一步。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緊跟住學生的'思維,了解他們的變化和訴求,及時與學生進行眼神上的溝通和交流,明白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不懂之處,并完善課堂教學,彌補教學存在的不足。

  再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實施授課,改變單一教學存在的問題,用富有趣味的方法開展教學,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從而全面實現教學的目標。

  最后,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留下充足的空間,提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策略,擴展他們的眼界和思路,讓他們主動進行思考,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學習。

  二、有效的作文教學

  作文是小學教學中最難一部分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小學生閱歷淺,在寫作過程中很難用詞準確的抒發自己的情感,寫出的文章有很多都是流水賬,立意不夠清晰,觀點也不夠鮮明。作為語文考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作文的教學也體現著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語言技巧的運用。

  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在不斷的積累中掌握各類詞匯和成語的含義,鼓勵學生從說話入手,在平時通過日記的形式記錄一天的生活。與此同時,教師要延展學生的思路,向學生介紹適合閱讀的書目,在讀書中擴展自己的眼界,掌握寫作的技巧,在學習作文范文的過程中創新寫作方法。當然,在寫作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將情感抒發其中,鼓勵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真實的故事和語言打動讀者。

  三、有效的作業布置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形式,也是高質量教學的關鍵階段,有助于彌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鞏固教學知識點。但是,要保證四年級語文教學的高效性,就必須在作業的有效布置中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分層布置作業

  因材施教,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同樣也體現在作業布置上。作為教師,要放開膽子,克服麻煩心理和整齊化一的思想,不要用一把尺子去量幾十個學生。這既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也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師應把作業分成幾個層次,分別要求,分別提高。

  (二)布置快樂性作業

  教師要充分挖掘作業中的有趣的元素,編制成有樂趣的作業。例如:成語接龍、成語迷宮、看圖猜成語、智勇神探、動手做做看、淘氣的小標點、錯別字糾察隊、積累專家、朗讀高手、背誦大王、學生設計作業等等。一個不識字的妻子寫給她的先生的,信的上面只畫了四只烏龜,請小朋友發揮想象力,用同音字把這封信翻譯出來。通過這樣的作業形式,學生能夠更有興趣的做作業,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四、有效的課外教學

  小學四年級已經是小學教學的高年級時期,對于學生進入初中學習具有重要的祭奠作用,僅僅依靠課堂的教學時間,學生無法擴展眼界和延展思路,不能學好語文課程。針對這樣的現象,教師要對課外教學進行補充,在課后輔導的時候堅持“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強化糾錯環節,實現培養優等生、補給學困生的雙落實。要擴展輔導形式和內容,在以教師輔導為主的同時充分挖掘學習群體的資源優勢積極開展同學之間的輔導由一師變為多師,由單向的師生輔導變成多向多層面的輔導。此外,通過課外讀物的教學和閱讀,讓學生自主進行思考,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

  五、結束語

  打造“高效課堂”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小學四年級教學是教學的關鍵階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基于傳統教學方式是不足,教師要從課堂教學、作文講解、作業布置以及課外教學四個方面創新教學的方法,立足教學實踐,更新教育理念,探究教學本質,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娜.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卷[C].:,20xx:2.

  [2]郝俊格.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xx,(23):137.

  [3]賈保良.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淺談[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xx,(02):90-91.

  [4]黃慧麗.小議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xx,(04):81+68.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3

  【內容摘要】:童話故事神奇曲折,內容淺顯生動,能適應兒童的接受能力。結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教師要帶領小學兒童挖掘字里行間背后的含義,引導兒童思考并討論童話內容,使他們通過語言、透過形象,認識到童話所傳達出的文學意蘊美。與此同時,逐步養成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地認識生活的習慣。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從讀、析、悟、演、編這五個方面入手,來揭開童話教學的神秘面紗,讓學生愛讀樂讀童話,教師易教樂教童話。

  【關鍵字】:童話 童話教學

  【正文】:

  “童話:兒童文學的一種,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生活,增進兒童思想性格的成長。一般故事情節神奇曲折,內容和表現形式淺顯生動,對自然物的描寫常常用擬人化的手法,能適應兒童的接受能力。”

  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發展建立在學齡前兒童的基礎之上,因此他們的心理必然還保留某些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點。首先,他們的感知有明顯的隨意性與情緒性,少受目的控制,較多的受興趣控制;其次,他們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動的、鮮艷的、新穎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再次,他們想象力豐富,在學習過程中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與想象展開聯想。然而,童話中神奇的的語言,生動的形象,有趣的插圖,與小學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密切相關。

  童話文體與小學兒童的學習存在以下幾種對應的關聯:

  1.童話中對自然物的描寫常常用擬人化的方法,而小學生的注意常被有趣的、新穎的、活動的事物吸引。因此,童話的寫作方法正好適應了兒童的接受能力,吸引了兒童的注意力,激發他們閱讀童話的興趣。

  2.童話的故事情節神奇曲折,內容淺顯,而小學生的思維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有明顯的隨意性與情緒性。童話簡單的文字可以幫助小朋友讀懂句子,培養了小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

  3.童話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這就需要孩子們有足夠的想象力,由文字展開聯想。低年級的小學生感性思維強烈,因此十分適合閱讀童話,在閱讀童話中細細回味,訓練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結合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童話故事的特點,為了使小學生不僅能讀懂童話,感受童話,更要理解童話,領悟童話,演繹童話,我做了如下探討:

  一、讀——體會童話的語言美

  新課標指出,閱讀應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對于小學低年級兒童來說,他們還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只能讀到童話的表層含義,那么他們怎樣才能讀出經典的童話中內含的豐富的寓意呢?

  首先,教師可以用生動活潑、飽含情感、富有兒童色彩的語言為兒童讀童話,充分展現文學的語言美及其蘊含在語言之中的情感美。這樣不僅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牽引情感,以情感激發想象。

  其次,教師在將學生引入童話情境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讀,讀比聽更能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它讓學生動口、動眼、動腦,調動多種感官進行思考。只有通過充分地讀,才能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理解,從而體會到童話的語言美。通過讀那些語言優美、情感豐富的段落,讀出《狐貍和烏鴉》中狐貍的狡猾語調,《狼和小羊》中大灰狼的兇狠,《蘑菇該獎給誰》中小白兔的活潑,《三個小伙伴》中老牛的善良等,達到語言、情感與思想相互交融的過程。

  通過這樣足夠量的言語實踐,可以更好地幫助兒童品味文學語言的情感美與形式美,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析——剖析童話的文字美

  童話故事短小生動、有趣、富有教育意義,特征明顯。童話教學以學生讀懂故事為表,理解寓意為里,聯系實際為真。因此,引導學生正確揭示寓意是童話教學的核心。要使學生正確理解寓意,讀懂、讀通童話是關鍵。可以用以下方法來分析:小學低年級語文童話教學經驗交流

  ①.從分析故事情節中揭示寓意

  《螞蟻和蟈蟈》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們在烈日下辛苦搬運糧食,蟈蟈們就在樹陰下唱歌、睡覺,可是冬天來臨了,螞蟻躲在充滿糧食的洞里過冬,而蟈蟈就又冷又餓。教學時可以通過整個故事的展開讓學生明白要像螞蟻那樣辛勤勞動、未雨綢繆,不能像蟈蟈那樣先行享樂,不顧后果。

  ②.從分析關鍵詞語中揭示寓意

  《蝸牛的獎杯》這篇文章中通過“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這些詞語生動的表現蝸牛得獎后不思進取,滿足現狀的心態,導致最后由天上的飛行冠軍退化成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的蝸牛。通過分析這些關鍵性詞語來揭示成績只能代表過去,不進則退這個激勵人心的道理。

  三、悟——感受童話的情感美

  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有效地激發兒童的情感,使兒童在情感的促動下牽引想象,進而在飛揚的想象中產生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我們正是要通過“悟”的過程去點燃兒童心靈的火種,決不能以抽象瑣碎的分析替代個體體驗、感悟的心理過程。

  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青蛙看海》時,我通過語言描述導入:同學們,一只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青蛙經過艱苦的跋涉終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大海。“青蛙終于看到了大海,大海是什么樣的?”“它會說些什么?”教師通過優美的語言描述、動聽的音樂熏陶、形象的媒體再現等形式,誘導學生進入故事的藝術境界,讓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進行看、聽、想一體化的語文實踐活動,從而直觀的感受文字,使其獲得更加立體的語言信息。

  教完課文后,可以設置復述課文這一語言訓練點,讓學生復述課文,再引導他們配上自己的動作,邊演邊說,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語言與動作上生動地再現出來,使教學達到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的目的。

  四、演——體驗童話的形象美

  如果前面的讀,學生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話,那么,“演童話” 可以為學生提供無限廣闊的思維、想象和創造的空間。“演”,會促使兒童更主動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話文學的形象美,同時又在故事所創造的情境之中進行了生動的言語訓練。在童話教學中,我適時抓住學生的熱情,讓他們試著把童話演出來,揣測表演技巧和理解角色心理的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社交能力和創造力,還能使兒童產生豐富的美感體驗,在積極嘗試中學會欣賞自己,感受成功。

  在《螞蟻和蟈蟈》這一課中,螞蟻和蟈蟈是無聲的,沒有動作神情的,而我在這一課時讓孩子們分角色去演螞蟻和蟈蟈,使學生沉浸在角色讀的游戲中。在整個課堂上,教師調動了孩子已有的情感,激發了孩子內心的情感,并且深化了學生的情感。為學生的情感發展打通了一個通道,一個人與螞蟻,人與蟈蟈,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通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學生在這個童話的世界里,在真實的背景下,獲得了精神的愉悅,獲得了情感的飛躍。

  《螞蟻和蟈蟈》教學片斷:(師提供螞蟻和蟈蟈的頭飾)

  生1:(滿頭大汗)嘿咻嘿咻搬食物

  師:你是誰?

  生1:我是螞蟻。

  師:你是螞蟻,那么課文中的“螞蟻”就應改變成——“我”(學生回答),你把課文變成了你的話,這是你的創造,再請你再來讀讀。

  師:這時候,幾只蟈蟈看到了——

  生2:哈哈哈,你真是傻瓜……

  分角色讀,情思交融。教師要充分利用分角色讀,把學生引入童話的角色中

  去,體驗童話中的形象,通過語言、情感、思想的交融,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朗讀能力。

  五、編——發掘童話的弦外音

  “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今天,我們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在教學中可以根椐低年級兒童愛想象的特點,不禁錮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續編或改編故事,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兒童在閱讀童話故事時,有的對文本的主人公打抱不平,也有的對其行為有疑議,還有的對故事的發展所“期待”,所以學生往往會有這種改變結局或續編的欲望。教師在教學中可因文本而異抓住這種教學機會,讓學生改編故事的結尾或續寫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這樣的活動還可引導學生體會童話的情節美,也有助于學生豐富詞匯、積累語言,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小松樹和大松樹》一文中結尾是這樣的:小松樹聽了,慚愧地底下了頭。這是一個非常發人深省的結局,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我們何不讓學生深省一下,想象一下,小松樹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大膽的想象編排,從更高角度去領悟故事所要帶給學生的啟示。很多童話的結尾是言盡而意不盡的,讓學生編寫故事結尾既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想象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寫話的興趣,培養了寫話能力。

  以上就是我對低年級童話教學模式的一些初探。

  教學的終極目的不是要答案,而是要發展。正如皮亞杰所說:“智能訓練的目的是形成智能,而不是儲存記憶;是培養出智能的探索者,而不僅僅是博學之才”因此,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童話教學亦是如此,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就是,“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世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況,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是啊,孩子們簡直是極富浪漫主義的童話作家,在他們眼中的各種事物都是童話故事中的主角。教師就更應該利用這一點,從童話出發,打開他們夢幻般的精神世界,從經典童話中獲取營養,從而為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而添磚加瓦。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4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新課標明確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學教學要求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所謂“閱讀”就是“讀書”。“讀書”一詞,《現代漢語詞典》上有這樣的解釋:“看著書本出聲的或不出聲的讀。”出聲的讀曰朗讀,朗誦或吟誦;不出聲的讀曰默讀或閱讀。其基本途徑有二:一是現實的語言交際活動;二是典范的文章作品的朗讀。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是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學實踐也證明,常聽別人朗讀好文章,可以使自己擴大視野,學習優美語句,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常朗讀好文章可以在閱讀中展開想象,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的學生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本人通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實際體會談談朗讀幾個問題。

  一、語文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傳統教學的法寶,也是我國幾千年傳統的語文學習的方法。朗讀有助于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對于各種語文知識、技能的獲得也只有靠反復的朗讀,在不斷的語言感受中領悟。學習語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語言的直接感受和積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親身的經歷向讀者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反復的朗讀,從草原藍藍的天、綠綠的草,藍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這些明麗的色彩深刻體會“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體會“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同時也認識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學《桂林山水》,通過朗讀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靜、清、綠的水,桂林奇、秀、險的山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認識到用這種句式表情達意的妙處。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的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發展語言。反復朗讀有利于記憶,記憶、背誦這是學語文的基礎。

  朗讀是培養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讀有助于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讀書時就把辨形釋義、正音、識字有機結合起來,便能積累詞匯,熟悉句型,洗練語言,規范口語,能培養正確、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說話習慣。朗讀對小學語文教育的作用體現以下幾點:

  1、穩定兒童注意力。低年級兒童由于內部言語尚未發展,閱讀時注意力不能穩定。出聲地讀,由于有發音器官活動,有聽覺器官的監控,可以使他們對閱讀材料的注意保持穩定。

  2、幫助兒童口語。通過朗讀,兒童以口語為中介,把書面語言與它們的意義聯系起來,離開了朗讀,低年級兒童難以理解課文。小學低年級兒童發聲速度比認字速度快,兒童朗讀較默讀自然得多。如果禁止他們朗讀反而是不自然的事。

  3、發展兒童想象力。增進對文字的鑒賞力。兒童由于長于形象思維,在有聲有色的朗讀時,他們會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讀那些節奏和諧、音調鏗鏘的文字,無須多作講解,他們會有一種美的感受,從中也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達到思想教學的目的。

  4、加深課文理解。默讀由于只有“眼——腦”一條通道,而朗讀有“眼——腦”和“耳——腦”兩條通道,在大腦皮層上留下雙重刺激的痕跡,有助于對朗讀材料的記憶。

  二、加強指導,提高朗讀水平

  (一)朗讀有效培養

  一般來說,朗讀訓練的質量大體有三個層次:

  1、朗讀的正確性。這要做到語音正確,停頓適當,不錯不漏不添字,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閱讀說明介紹事物的課文,達到正確的朗讀就可以了。

  2、朗讀的流暢性。正確地把握好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輕重緩急,連貫地讀下來,這是進一步的要求。在這個層次,可以訓練學生使用什么語調(平直、升昂、降抑、曲折),如何停頓,怎樣確定重音和語速等。

  3、朗讀的感情性。是對朗讀的一項更高要求,只有讓學生逐步掌握以聲音來表情達意的規律,懂得音色、音高、音強的相互融合與變化,把握停頓、快慢、高低、語調的調節,才能更好地表現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借助音響,以聲傳情,渲染氣氛,指導感情朗讀,使學生沉浸在喜怒哀樂的情境之中,豐富感性認識,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深入領會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才能讀出讀者的心聲,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二)朗讀的基本原則

  1、全局性

  朗讀訓練是語文閱讀教學論文中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朗讀是吸收和表現相統一的過程。朗讀訓練是聽說讀寫的整體性訓練,需要綜合運用字詞句段篇等語文基礎知識。要充分發揮朗讀訓練的作用,就必須處理好朗讀訓練與其他語文訓練、教學過程、閱讀形式的關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在閱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激發想象。”因此,如何指導學生讀好書、愛讀書,是我們每一個教師共同探討的問題。大量教學實踐證明,語文閱讀要根植于情感,朗讀是加深情感體驗的最好方法;閱讀教學要落到實處搞扎實,就必須從最根本的朗讀上多下功夫。教學中要從“讀”出發,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把引導學生鉆研文本作為閱讀教學的根本。它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體現以學生的語文時間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標理念在朗讀教學中的落實。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篇目,文質兼美,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給學生閱讀的情感開辟了一個廣闊的園地。學生可以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的詞、句、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神韻、風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讀有助于語言的積累,在反復的朗讀吟誦之中,詞、語、句、段、篇能夠順利地進入學生的語言倉庫,能鍛煉學生用語言描繪事物、表情達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聽、說和寫作水平,加大語文為生活服務的力度。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朗讀,檢查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傾向、認識水平和運用程度。所以,在教學中狠抓朗讀,的確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想象性

  美文佳作都具有極佳的意境美,而這美常常是無法用語言表示的,正所謂“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朗讀可將語言文字創設的意境美展示出來,而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實現的。眾所周知,想象是樹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發情感的關鍵。學生朗讀時,不僅要從語感出發,而且還要始終伴隨對具體形象的感知聯想想象。有想象開啟的生活圖景,比語言文字打開的天地更廣闊,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從中獲得情感體驗。德國戲劇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動活潑,也就更多引起心靈的活動,激發的情感也就更激烈。”

  3、感悟性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如《和時間賽跑》、《為中華崛起而讀》、《師恩難忘》、《永生的眼睛》、《只有一個地球》等,這樣的文章適合于學生的表演。對于這類文章,可以讓學生擔當課本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學生通過對文中人物說話語氣和表演進行模仿,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過頭去朗讀課文的時候,他們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達出來。

  4、發展性

  在多種的的形式中,評讀是不可缺少的。課堂中,教師們常用“賽”的方式組織朗讀教學,如小組比、男女比等。既然有賽,就有評。但朗讀是一種極具個性,融理解和表達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不同的人對同一篇文章的體會即使一樣,表達出來也肯定有所差異。學生口誦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讀來傾吐自己的心聲,就會讀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現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活脫脫地表達出來。這時,學生才是一個真正的閱讀主體,他們在閱讀中才能真正體驗到自己的勞動所帶來的快樂,他們才可能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思想。因此評議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學生,應該允許并鼓勵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去解讀課文,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成功的喜悅。

  三、提高朗讀水平存在誤區及對策

  1.朗讀目的不夠明確

  語文新課程強調要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張揚學生的個性,所以在課堂朗讀這一環節上,教師大多改變了過去學生集體朗讀的方式,采取的方式是: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文章中蘊含的感情。但是,這種方式往往卻變成了“想怎樣讀就怎樣讀”。下面這種現象是比較常見的:

  師:同學們,接下來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全班學生雙手持書不約而同地齊讀起課文。)師:(一邊使勁地拍手,一邊大聲地喊著。)停下來,停下來,不要齊讀,自己讀自己的,想怎樣讀就怎樣讀。這種天馬行空、漫無目的的朗讀,是不能使學生體味到文本內所蘊含的真實意蘊的。

  甲生讀了乙生讀,男同學讀了女同學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著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著經”。這樣的朗讀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導致學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2.朗讀時間缺乏保證。

  一節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卻不到5分鐘,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雁掠過,且又“雁過無痕”。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連一遍課文都未讀完,教師就“啪—啪—”鼓掌示意學生停下,馬上轉入下一程序,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而已。

  3.朗讀局限部分優生。

  不管是檢查性的朗讀還是講析、答問之余的所謂感情朗讀,教師往往盯住幾個尖子,讀來讀去,就是那四五個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是規規矩矩坐著當聽眾,這種多數學生得不到朗讀練習的現狀,怎能提高朗讀教學的質量又怎能落實語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會讀

  4.朗讀指導方法粗淺。

  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教師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把xxx語氣讀出來”,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溶“導”、“練”于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體。有時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蘊。常常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把某一個字(詞)讀得重(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所以許多學生一遇到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就認為該讀重音,而不知道有時重音輕讀,表達的效果更強烈。如《伯牙絕弦》中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的一句話: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學生往往讀得快而平淡,像在喊口號。其實,體驗鐘子期善聽,“哉”、“兮”一字一句讀得緩慢而降調,字字有聲,聲聲有情,更富感染力。學生會說話,卻不會讀對話,讀對話時呆板、別扭,并不代表“角色說話”,卻刻意模擬角色的聲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調,也削弱了語言本身的表現力。

  關于以上在教學中所存在的朗讀問題,做如下對策:

  1.朗讀目標有的放矢。

  朗讀不是沒有目的的“想怎樣讀就怎樣讀”,朗讀是為了感悟和解讀文本,不能只是把朗讀當作課堂教學環節中的一環,或者把朗讀作為教學過渡的一種形式。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未雨綢繆、全盤考慮,從最能達到教學效果的方面來精心設計朗讀,讓學生的朗讀有明確的目的。朗讀是為了讀準字音,還是為了體會感情?是對課文大致的了解,還是對某句關鍵句子細細品味?有的課文適合集體朗讀,有的課文適合個別朗讀,有的課文需要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對課堂上的分層次朗讀,教師要做到統籌兼顧。如在教授本次朗讀指導課《山溝里的孩子》時,既要有教師范讀,又要有學生配合朗讀;既有剛上課時的整體感知朗讀,也有課文分析過程中的情感品味朗讀;既要有整篇文章的朗讀,也要有其中各別句子的朗讀。應在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激蕩學生的感情,使朗讀真正成為有效教學的一部分。

  2.朗讀時間充分保證。

  教師可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并自我監控達成度。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

  3.朗讀層次因材施教。

  朗續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每個班的學生都不是整齊劃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層次性。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

  4.朗讀結合理解本義。

  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并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后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我們的祖先有“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古訓,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畢竟是少數。所以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相輔相成的,必須有機結合。一次我上《鳥的天堂》,其中有一句:“這是一棵大樹。”我請學生試讀,提醒他們:“怎樣才算正確地讀?”結果,有的把重音落在“這是”上,有的一見“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顯然,對上下文的理解還未到位。于是,我引導學生再讀上下文有關句子,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經過比較,學生才恍然大悟,應重讀“一棵”,從而強調上文說的“許多棵”、“二棵”都是錯誤的。朗讀到位了,對榕樹之大體會也更深了。

  5.朗讀情感重點突破。

  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等。但這些指導不可能課課皆有,次次具備。因此,要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錘錘敲打,錘錘有聲。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讀法,可進行音變、氣聲的訓練。“啊”的具體讀法是:“靜啊(nga)、清啊(nga)、綠啊(ya)、奇啊(ya)、秀啊(wa)、險啊(na)”。還可告訴學生,隨著讀“啊”字,氣流也輕輕帶出,以達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之功效。《和時間賽跑》文質兼美,行文活潑流暢,情感豐富,是進行朗讀節奏訓練的較佳課文。“什么是永遠不會回來了呢?”讀得急促且傷感,“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樣小,現在再也不能回到你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會長大,你也會像外祖母一樣老,有一天你度過了你的所有時間,也會像外祖母一樣永遠不能回來了。”要讀得緩慢而深沉,讀出爸爸感情,三個“永遠”讀得很輕很輕,體現對時間的理解深刻。延伸“再也”出現了幾次?這樣讀,讀出了語言的韻味,讀出了語言的內在美。同時,學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將舉一反三,極大地提高朗讀教學質量。

  6.朗讀緊扣故事情景。

  要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錘錘敲打,錘錘有聲。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在趣談“碰壁”一事,"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哦!"我恍然大悟,"墻壁當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場面?讓周曄回憶小時候與伯父的一起享受至愛天倫,對比現在失去伯父萬分悲痛心情,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去朗讀,就會讀得有聲有色,就會讀出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實踐證明朗讀是小學語文朗讀練習必用的方法。因為語言的精妙,內在的韻味,只有在酌中才能入情,在賞中才能感受,才在讀中品出味道,在讀中流露真情。小學語文課文中的有些詞語雖不深奧,卻用得傳神,可以通過反復的朗讀,達到意會。我們可以通過朗讀引導學習進行言語的感知,使他們懂得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感悟作者情感的抒發和渲泄。認真試讀幾次,學生就會在幾次試讀中把情感積蓄在心中,融入到語言文學中,使語言文字有了生命力。朗讀的方法靈活多樣,這里僅就個別特色的朗讀談談個人的見解。所謂殊途同歸,只要我們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就能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會學習,真正做到“以讀為本”。

  7.朗讀注重學生體驗。

  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課,在理解的基礎上,我跟學生說:“桂林山水風景秀麗,經常有外賓慕名前來一睹它的風采,誰能做個出色的導游,為外賓介紹”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我順勢引導要想做好導游,首先要把課文讀熟,并要讀出感情來——讀出桂林山水的優美,這樣在介紹時,才能眉飛色舞,生動精彩,讓外賓聽了贊嘆不已。幾句話激活了學生的讀書欲望,連平時不愛讀書的學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讀起來。

  每個班的學生都不是整齊劃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層次性。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同時,多為“丑小鴨”創造“登臺亮相”的機會,要知道美麗的白天鵝也有“丑小鴨”的經歷。

  總之,語文新課標指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這正是希望通過朗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語言習慣,使學生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把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于聲音之中,通過朗讀來觸動心靈,引起共鳴。可以說,有效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課文的極好理解。在推進語文新課程的征程中,教師要讓朗讀課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抒發性情的舞臺。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5

  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著學習成績的好壞。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沒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而是采用的“灌輸式”教學。大多數閱讀教學環節中看似是老師“教”,學生“學”,而實際上是老師在替學生們閱讀,學生們更多的是被動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因此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文中,我將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談一些自己的見解。

  關健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

  一、提好問,抓好詞,找線索

  1、善于提問,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老師,首先我們要了解坐在我們面前的這群學生,小學階段的孩子,由于年齡較小,所以大多活潑好動、表現欲強、喜歡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贊美。因此,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他們的這些性格特征,有針對性的制定教育教學方針。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我喜歡先跟學生們進行互動,提出一些有助于幫助他們理解全文的問題,然后鼓勵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文章,看誰最先找出所有答案,并對其進行表揚。閱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本就是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具有神秘性和趣味性,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小學生表現欲強,喜歡得到別人的贊美的性格特征,用提問的方式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以人教版小學三年下冊《翠鳥》一文為例,上課前,我會先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翠鳥嗎?翠鳥長什么樣子啦?翠鳥以什么為食啦?然后鼓勵學生們通過閱讀找出答案,學生們帶著好奇心和好勝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閱讀中去,學習效率也比被動接受知識的“灌溉”要好很多。

  2、文章源于詞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抓關鍵詞。記得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先生曾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里?語文的味道在哪里?在關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讀里。”詞語是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單位,每一篇完整的文章都有一個或者多個可以簡要概括文章內容的關鍵詞,找出這些關鍵詞,并將這些關鍵詞的含義吃透有利于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化繁為簡快速理解文章內容。由此可見,在閱讀過程中,抓關鍵非常重要。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中,要反復強調關鍵詞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抓關鍵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找主要線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閱讀不僅要帶著問題讀,會找關鍵詞,還要學會“剔骨”。所謂的“剔骨”就是要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線。閱讀作為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了學生小、初、高幾個階段的語文學習,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縱觀每一個階段的閱讀訓練,都強調的是在有限時間內的定時訓練。閱讀的材料有長有短,難易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要想在一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閱讀任務,這就需要在日常的閱讀訓練中靈活運用“剔骨法”,剔除或者忽略與文章主要內容無關的詞句,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對閱讀材料進行剖析,找出文章的主線,從而加強對文章的理解,達到閱讀訓練的目的。

  二、讀練結合,拓視野,在實踐中培養

  1、朗讀是培養學生閱讀愛好的有效途徑。小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造能力有限,需創設環境幫他們激發。小學生在朗讀時聲情并茂的節奏感及和諧婉轉的韻律,非常完美的展現出作品的音韻美、神韻美,范讀的魅力足以誘發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渴望,同時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旁敲側擊,通過培養學生的朗讀愛好來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用榜樣帶動,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每個班級都會有幾個愛讀書的同學,要想辦法把他們樹立成榜樣,來鼓動其他同學效仿,多創造如演講、朗誦、講故事、辦黑板報、交流讀書體會之類的活動,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

  三、拓寬閱讀范圍,養成閱讀習慣

  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什么有的同學看小說會廢寢忘食,孜孜不倦?說到底,是因為興趣使然,只有 “樂此”才“不疲”。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鼓勵學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拓寬閱讀范圍。學生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入手,逐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些習慣包括養成熟讀精思的習慣、養成“不動筆墨不看書”的閱讀習慣、養成“博聞強記”,多背誦積累的習慣、養成讀書和寫作相伴的習慣。

  四、創造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階段是學生生理和心理的萌芽階段。學生無論是心理特征還是生理特特征都發展較快,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他們的喜怒哀樂隨時都寫在臉上,并且支配著他們的行動。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可以根據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創建良好的情景教學模式,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小學階段,學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等特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就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高效、有趣的課堂情景教學氛圍。第一,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閱讀教學,通過有聲的、形象的畫面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要把握課堂教學節奏,充分利用課堂上前20分鐘的“黃金期”,盡量避免“滿堂灌”的尷尬;第三,閱讀教學中要滲透情感交流,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我們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要強調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但并不代表完全的“放任自由”,我們要多和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予以解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五、結語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不僅影響著當下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同時,從長遠意義上看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也有著深遠影響。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不斷推進和深化語文教學改革,在小學這個閱讀的“啟蒙”階段,高度重視對小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的培養,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寬他們的閱讀渠道,讓閱讀成為學生的愛好,并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閱讀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 趙慶豐.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文學教育(中).20xx(05).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論文論文04-29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精選01-25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1-21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7-15

小學語文趣味教學論文06-12

[精選]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6-02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7-24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1-26

識字教學小學語文論文05-06

談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