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5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
當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多媒體時代已走進了學校的課堂。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多媒體在學生 “快樂學習、創新學習”中發揮著日益巨大的作用。學科課程整合己成為各國信息技術教育乃至整個教育教學熱點和發展趨勢。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育的整合,讓多媒體信息技術成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聲、光、像等多種功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多聽多看獲取更多的知識,開闊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通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看到學到的知識面更為豐富多彩,讓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為適應教育形勢的變化,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一方面大力加強現代化教育技術條件的建設,一方面積極開展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目前已建成校園網,并以寬帶和互聯網連接,建成多個多媒體教室,并配備了高性能電腦和投影大屏幕,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性教學方面也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教育教學觀念不能及時轉變,使用媒體輔助教學僅僅成為擺設。學生依舊被動接受枯燥單一的知識,沒有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索知識構建的積極性,沒有突破單調的傳遞式教學,這些都嚴重地制約著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也成為我校必須進行的課題研究,也是一條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努力實現學校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捷徑。
一.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添磚、鋪路。
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育可謂是重中之重,語文學科與平時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學好語文,讓課程植根于現實,面向社會、面向未來,豐富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容,優化語文學習的手段,拓寬語文運用的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才能使學生在現代社會擁有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教育的優勢,通過信息多媒體靈活的教育形式,打破了傳統語文教學封閉、僵化的模式,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多學、多聽、多看的同時更容易將信息獲取、理解和運用,在教學中運用投影或動畫創設課文情景,能幫助學生掌握感性知識,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延伸了學生的思維。
二.信息技術提高了語文教學的備課水平。
備課是教學工作中重要一環,是上好課的前提,每位教師都要全面掌握教學大綱,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選擇探討最優課堂結構方式,設計出最佳教學方案,分時寫好教案,這是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的基礎。要讓孩子們完全明白教材的內容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多準備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但是,現在的小學教師備課大多采用傳統的手寫方式,于是把很多有用的內容省略了,有的教師甚至照抄原有的教案,備課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我認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備課就可以解決這個理由。教師備課前先熟悉鉆研教材,再通過互聯網收集各種課程資源,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自己的見解,有選擇性地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比如:我在準備《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充分利用網絡收集了植物傳播種子的策略的資料。讓學生在體會“蒲公英媽媽給自己的孩子準備了降落傘”這一部分內容時,運用多媒體形象生動地向學生們展示;在體會“植物媽媽的辦法還有很多很多”時,再次運用多媒體進行展示,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聰明所在。在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了不同的探索過程,有不同的體驗和發現,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發現的內容,增強他們探索、研究理由的興趣和能力。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一直堅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備課,既提高了備課的水平,又為課堂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信息技術增加了語文教學導入環節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進行積極思維活動,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動力。應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快樂的節日》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好聽的音樂,想不想聽?請你輕輕閉上眼睛,用心去聽,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開心、快樂的氣氛吧!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們快樂的節日】教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聽一聽,閉上眼睛去感受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很好的創設學習的情境,為新課教學的'展開打好了鋪墊,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使教學方式形象生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三冊《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一課時可以這樣做:師:【快來瞧大屏幕,這是課文中藏著的8個調皮的生字寶寶,請大家拿出筆,對照大屏幕,在課文中圈出他們,然后再拼一拼,多讀幾遍。看誰圈得快,記得多。】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低年級兒童的各種感官,很好的解決了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這一重點,完成了識字教學任務,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極大的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應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但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注意解決好以下幾個理由:
1.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評價一節課往往只是看教師是否利用了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而且,評價者往往特別關注的只是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數量,而非質量。也就有了在公開課上,有些教師為了展示整合的成果,讓小組學生代表用華麗的動畫演示文稿作匯報,看上去畫面色彩豐富,課堂氣氛熱烈,實際上,真正讓學生學到的和真正理解到的知識卻少了很多。因此,教師在制作語文課件時,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選擇恰當的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看教學文章內容是否需要,一個非常精美的動畫,如果和教學內容無關,則毫無價值;反之,一個簡單的圖片,若能準確地反映教學內容,就會成為一個閃光點,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整合教學不能片面追求課件的技術含量,否則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就顯得得不償失了,況且還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容易讓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
2.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模式。現代多媒體信息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用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解決一些傳統教學不易解決的理由的,但是還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課堂教學。由于課件是事先做好的,所以按部就班的傳授必定會有些許的導向性,有時會跟不上課堂的變化,這時就要求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來解決這個矛盾。由點到線,由線到面,一點一點的擴寬學生的想象力和知識面,充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完全用多媒體演示來代替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及駕馭課堂的靈活機智,更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
總之,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育整合只是一種手段、一種工具,它是一個復雜的長期實踐過程。整合的終極目標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發展學生,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因此,我們應合理有效地將這種手段和工具運用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去,它不僅能為教師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中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提供極大的幫助,使其能在更廣闊的教學領域中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也必將能為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提供有利的互動平臺,更重要的是它能為學生創設一種嶄新的學習新時空。這一切都將會推動新課程改革整合的不斷深入和健康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學生的學習,關注教學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對學生產生教育教導作用,此即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它表明教學過程中教師監控學生學習的程度和學生真正發生學習的程度。教學的有效性和教學效率密切相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那么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呢?下面就談談自己是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
一、積極的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探索欲望。
全面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是實現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根據學生學習特點,我們要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如:我在教《風娃娃》這一課時,我以猜謎語的形式“云兒見他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她點頭。”這是什么?我話音剛落,學生就爭先恐后的搶答,看著學生積極的氣氛,我又提出這樣幾個問題:風是什么樣的。怎么畫呢?同學們想了想,他們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說:風,看不見,摸不著,沒有人畫出來的。此時我點撥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是需要風,風娃娃的出現,為什么人們都喜歡呢?風娃娃又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人們為什么埋怨它呢?同學們都很積極的帶著問題去閱讀,然后搶著回答:通過這樣問題情境的創設,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們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時,我們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欲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設計教學環節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靈活處理教材,甚至對現在的教材內容加以適度的補充或重新組合,活化教學內容,縮短學生生活與教材內容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首先是教材資源的利用。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設計教學環節,突出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對課堂效率的提高無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教師在設計或選用課件時,首先應明確目的,如何才能把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表達清楚;其次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教育重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如:我在教《風娃娃》時,為了訓練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設計了“人們夸獎風娃娃的動畫”課件,通過同學們對課文的了解,有感情為動畫配音,試著為自己喜愛的動物當一回配音員,結果大部分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悟。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勤思多問。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必須構建一種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為特征,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為目標的師生和諧、積極探索、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的作用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后,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牛頓說:"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貢獻的話,那不是由于別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他人合作,與老師交流〃〃〃〃〃〃如:我在教學《風娃娃》這一課中,當同學們還在感受風娃娃只想著為人們做好事時。有一個同學就冒然提出問題:風娃娃心想,為人們做事,光有力氣就行,但它沒有想到對人們有用沒用。這時讓你的課堂掀起一個小小的高潮,那是再自然不過了。課堂上的學習氣氛非常濃厚,學生相互合作,交流欲望極高。因此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及靈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迸射出創造性的火花。
四、把時間留給學生。
我覺得語文課上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泛泛讀上兩三遍的做法。在語文教學中,盡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并在這樣的氛圍中,吸引學生融入情景,設身處地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深長,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不斷的練習中熏陶情感,發展智力,增強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智慧的生長。就如:《風娃娃》我會為風配音這一環節時,我先給時間讓學生自由練習,然后起來配音。我驚奇的發現,以前從沒舉過手的同學,也紛紛舉起他們的小手。這說明,把時間留給學生,大部分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的。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要不斷地改進教法,真正把課堂教學改革落實到實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嘗試性學習機會,使他們的個性在嘗試中得到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
摘要: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獲得認可和推廣應用,不僅使小學生的身體成長個體性學習訴求得到尊重,而且使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得以多元化和靈活化。這就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深入學習遷移理論并挖掘這一理論與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相結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現實性,審視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不足以遷移理論對其進行糾正和完善,從而促使遷移理論成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富有成效性的動力因子。
關鍵詞:遷移理論;小學語文;教學;活動
深入對遷移理論的內涵進行剖析,從其本質上可以看出來,在教育領域內應用遷移理論意在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也著重強調教師要銳意進取而不斷轉變教學方式以多元化和多視域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以革新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弊端和詬病,促使教學活動以現代教育發展的角度而富有現實性和導向性,最終一掃以往課堂教學活動中沉悶而單調的課堂教學氛圍,以便于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得以激活。這就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深入領會并貫徹這一教學理論,使這一個理論成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不斷獲得推進的教學先導和主流方向。
一、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缺失成效性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會發現明顯的原因就在于小學生的學習是被動性地接受而不是自覺自愿地學習,同時,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只囿于課本教材開展教學活動而不是多元化途徑展開,顯然,這勢必導致小學生對語文教學活動處于抗拒狀態,也勢必導致小學語文教學整體水平處于低下狀態。而遷移理論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長期教學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教學結晶,它一方面強調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要求尊重和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另一方強調轉變教學的僵化無趣教學方式,要求教師要從學生個體訴求角度拓展教學方式的多元化途徑。由此可見,遷移理論是一種科學的創新性教學理論,把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與遷移理論相結合,它彌補和深化了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在其理論的引導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必然會獲得推陳出新和革故鼎新的發展。
二、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途徑
1.注重引導教學,激活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小學生從本身來看就具有強大的求知欲和好勝心,小學語文教師只要順從小學生的這一成長天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給予引導,而不是小學語文教師一味地強調自己的教授和學生的接受學習,那么,小學生就不在糾結于自我成長天性追求的困境中,小學生就會基于自我的喜好以及滿足去自主地進行語文學習活動而不斷地使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提升。因此,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再專注于對學生強化語文知識傳授而是注重學習引導,讓學生自己來做主自己的語文教學活動,并自行挖掘語文知識內在的關聯性和客觀規律以不斷精進自我語文素養。例如:在進行《烏鴉喝水》這一語文教學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不再引領學生全面展開這一課語文學習,而是先讓學生根據以往漢字拼音的知識基礎上對新生字借助于漢語字典進行解讀和識記,而后教師以問題的形式把課文中識記知識、重疑難點、課文線索以及寫作目的等內容在多媒體視頻上展示出來,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引導來一一進行文章知識結構梳理以及內容解析。這樣的教學模式一下子就給予了小學生很大的自由空間和發揮度,促使小學生根據自我的認知以及學習習慣去積極展開這一課文的學習研究,最后,在小學語文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有效地回答了教師所指引的問題,使得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得到極大化的`激活和彰顯。2.注重教學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趣味性。小學生思維認知正處于不斷開發階段,他們對于一切新穎和有趣的事物和活動充滿了不竭的追求和認知欲望,特別是他們比較樂于參與知識和想象力空間都比較寬闊的探究性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他們總是從新知識的獲取中不斷獲得滿足,那么他們就由被動學習自動地轉化為主動積極地學習。因此,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多以教學探究方式來展開語文教學活動,在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趣味性。例如: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探究的形式探討小蝌蚪可以通過哪些有效方法找媽媽,小蝌蚪與青蛙的關聯性在哪里?這樣有趣的探究話題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進入熱烈話題探究之中,而后每組學生根據自己的無限性理解和想象給予了不同的回答,而這些回答凸顯了學生具有無限的學習潛力和創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入遷移理論,是對小學生自身成長、成才、個體性學習需求的尊重和滿足,也是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教法的高標準要求,更是響應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培育目標的現實性需要。只有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入遷移理論,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我性才能得以激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也才充滿鮮活動力,小學語文教學成果才更有效力,這也正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所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徐曉平.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下),20xx,(4):77-77.
[2]尤愛萍.試談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小教版),20xx,(9):13.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4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社會也原來越關注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學校及老師應該更注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堅持以人為本,以小學生為中心,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進行行之有效的互動,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推動教學發展。單子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師生缺乏有效的互動,教學方式和課堂方式等阻礙著師生的有效互動。因此,本文首先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師生有效互動對教學目標實現的意義,并指出目前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并以此尋找提高小學語文師生互動的有效措施,旨在促進師生交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師生;有效互動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道受業解惑,更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通過師生交流,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施教育,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對語文老師乃至語文課程的喜愛,激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學習語文[1]。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推動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的體現,不見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情感傳遞,也培養了學生了交流能力和綜合情感,只有教師與學生之間多進行有效的溝通互動,學生們才能興致高昂地去學習語文,對語文知識的吸收與理解才會更加深刻,也更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的意義
1.1了解學生基本情況
語文教學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的本質就是交流,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可以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學生的綜合情況,例如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程度,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了解學生對語文感興趣的方面,通過對學生的個性掌握,可以指定相應的教學辦法,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認知和自己的認知,使得學生有效地進行語文課程學習。
1.2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語文學科綜合性強,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還需要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例如小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情感表達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通過小學語文課上的師生互動,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幫助小學生們建立對語言的認識,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
1.3通過表揚發現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希望自己得到表揚,希望自己的學習被人肯定,而通過互動時候的表揚恰好可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興趣成為他們最好的老師,只要有興趣,小學生對語文學習就有一種滿足感,樹立一種學習好久能得到別人肯定的動力,更好地推進小學語文教學。
2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2.1教師缺少互動意識,很難把握住互動時機
隨著教學改革深入發展,互動教學成了教學的新理念,但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較深,許多老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辦法,尤其是較年長老師更難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雖然他們可能都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在教學活動技巧和意愿上與年輕老師相比還是有些不足,缺少互動的意識,導致師生缺乏互動。此外,互動的時機把握不好也會影響互動教學效果。
2.2課堂及教學形式單一
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應用的時間較長長,許多教師的思維模式固定,傳統的課前預習,課堂講解,課后作業的教學模式根深蒂固,課堂互動的教學模式還未得到廣泛應用,所以從整體上看,教學互動在科學性和系統性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可參考的具體教學方式案例較少,很多小學語文離不開讀、背、寫的教學框架里,導致課堂效果沒有得到提升。
2.3教師盲目互動,且互動方式不夠靈活
一方面,互動教學雖然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維系及輕松學習氛圍的構建,但并不適用于每一堂課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依然盲目地與學生互動,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有的教師在教學時雖然與學生適時、合理地互動,但是互動方式非常單一,使學生很難在互動中提起興趣。此外,一些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有明顯的選擇性,導致給予學生互動機會的不平等,挫傷部分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積極性,互動效果不顯著。
3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措施
3.1加強課前的互動
要加強對教師對在小學語文中互動的認識,不僅限于課堂上,甚至在課前就可以通過建立與學生家長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等,課前就可以進行課程預習的交流以及讓學生家長對孩子進行有效的'輔導交流,產生互動。其次,學校要加大對互動效果分析展示,突出教學效果,制定相應的規章,為老師與學生進行互動提供良好的環境。最后,學校本身也要提高對互動教學的重視,校領導應當積極學習相關先進的互動的精神,積極交流分享互動教育的工作情況,學習相關方法促進師生互動工作開展,例如老師可以在四年級上冊《火燒云》的課文預習上,通過選擇一個晴天夕陽,跟學生們進行手機直播互動,通過實地拍攝講解給學生的形式,讓學生充滿好奇,并可以與學生互動別的云彩分類,還可以拓展學生們的見解,在課前就與學生們交流好關系,才能活躍上課時的氣氛。
3.2采用互動教學的形式
首先,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備課時,要全面的觀察和思考小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和掌握水平,做好相應的記錄,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采取不同的課堂教育形式;其次,由于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非常短,在課堂上受其他事物影響也比較容易,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多媒體中視頻或者網絡教學互動吸引學生注意;再次,語文教學并不僅限于課堂上的授課,也可以進行戶外的角色扮演,例如在對三年級下冊的《女媧補天》一課的教學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在操場模擬場景,讓學生參與進來,老師扮演女媧,學生扮演雨神,讓學生們了解文明,也讓學生們知道感恩,通過課本再現,在臺詞的重現過程中,又可以增加對生僻字的深刻記憶和理解,在再現課本的過程中,學生們都參與進來,這樣就充分發揮其好奇心和參與感,提高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
3.3加強課后的互動
小學生具有愛表現、爭強好勝、好奇心重的特點,因此,教師可以對于這一特征采用競爭機制來發揮互動的作用,例如在顯眼的地方設置交流簿,讓學生把對老師的意見寫進去,老師在交流簿上回應,相互促進相互提高,還可以通過課后家訪的形式增加對學生的交流[2],對于表現和學習好的學生在家長面前進行表揚,樹立自豪感,而對于表現和學習都不好的學生,在批評之后要了解仔細原因,與家長一道幫助學生進行改善,通過師生交流,樹立亦師亦友的和諧關系,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代諾.如何正確進行師生互動[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3(01).
[2]張雪蓉.通過師生交流促進學生成長[J].教育導刊.2012(12).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5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閱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閱讀是學生與作者心靈溝通的窗口。閱讀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對文章的把握程度,進而也影響著語文教學質量。搞好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審美能力、自悟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等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且為他們能更好地萃取中國文化精華、文化底蘊,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等方面打下基礎。
那如何才能搞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呢?
一、構建和諧課堂,體現人文精神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融洽、歡快的課堂氛圍有助于發揮出學生的潛能,激發出他們的創造思維,這是上好閱讀課的基礎。因此語文閱讀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教學中,構建“我—你”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就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好朋友。營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有利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支持和引導學生發展閱讀能力的物質和人文閱讀環境。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樹立參與閱讀學習的信心。對于不足之處要巧妙地處理。
二、培養想象能力,激發創新思維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的這句話精辟地指出了知識和想象力的關系,知識借助想象力而發展,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先導,由此可見想象對知識的重要性。在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同樣要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首先通過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題,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與創造力是一對“孿生兄弟”。著名哲學家康德說:“想象力是一個創造性的功能。”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能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應當創設讓學生感到生動、美麗的情境,使他們獲得美的感受,產生美的喜悅,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使其內心的“情”在特定的“境”中升華到一種新的境界。
如使用提問創設情景法可通過設置有吸引力的問題來創造一個好的閱讀動機。也可使用看圖導入法在閱讀教學中用教科書中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及教學掛圖作為直觀教材,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媒體創設情景法可在學生閱讀時靈活運用聲音圖像,讓學生沉浸在文章的表達氛圍中,產生豐富的聯想,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創新思維。
(二)以讀引想,引起情感共鳴。
在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閱讀的思路與作者文章的思路連起來,著重把握體現作者情感的句子,通過閱讀讓學生大膽展開想象,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意識,使學生真正讀懂了課文,真正讀出了感情,真正體會了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注意評價的適當性
教師評價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句挖苦諷刺,就會給學生心靈的傷疤撒上咸鹽,一個熱情的目光、鼓勵的微笑又可以點燃學生心靈深處的星星之火,把學生從“黑暗”帶到“光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適時適當評價。如我剛接手的三年級時,有一學生每次讀課文錯字連篇,南腔北調,常常引起學生的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是窘態百出。遇到這種情況我沒有批評他,下課后,我把他叫一邊,讓他重新讀了一遍,讀錯的字進行糾正,并鼓勵了他一番,第二天一上課我讓他重新讀了一遍,這一次他只讀錯了幾個字,有幾個學生發出了笑聲,但大部分學生發出了“咦”的聲音,為他的進步而贊嘆。借著這個機會,我便“狠狠地”表揚了他一番,讓他在同學間樹立起自信心,并鼓勵他課余時間多向老師和同學們請教,幾個星期下來,他便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辯證法矛盾特殊性原理,我們知道每個事物都有其自身特點,小學生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各方面都沒定型,因此他們在閱讀和理解文章方面也是有差異的。因此在閱讀教學的評價中應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同”是指評價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個性和人格的和諧發展為根本目標、共同目標,把握住大方向。“異”允許學生觀點差異的存在,在評價中注重目標的多元化、方式多樣性和靈活性。凡是那些體現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創新,而又不算“大逆不道”的能體現學生發展的地方,教師都應給予肯定。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和個人感受,應用熱情、真誠的語言、期待的目光來有效地調控評價學生的閱讀過程,鼓勵閃光點,使學生心理處于“蠢蠢欲動”和“欲罷不能”的積極狀態,始終以愉悅的、高漲的情緒積極投入到閱讀學習活動中。對于缺點也要巧妙點撥,既不傷學生自尊心,不打擊學生積極性,不抹殺學生創造力,又使學生得到提高。有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一分為二的評價,找到他好的地方,先鼓勵,然后糾正錯誤。
四、精心設計閱讀的形式
指導學生讀書,形式應靈活多樣,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處。為了讓學生獲得整體印象,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師應對整篇課文或重點段落進行欣賞性范讀。當教材中出現了句子長、結構復雜或文章難懂的片斷,教師采取領讀的辦法,引導學生讀通、讀順、突破難點,為了讓學生從不同聲調、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課文的層次結構,也為了便于大面積檢查、了解和訓練,對于篇幅較長、自然段較多的課文,可由幾個人或全組、全班學生接續讀。為了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線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脈絡,捕捉關鍵詞句,可引導學生細心默讀,在讀中思考句子。為了誘發想象,形成意境,發展形象思維,對于畫面集中、含義深遠、語句優美、描寫生動的地方,教師可指導學生小聲自讀。為了提高興趣,深入理解內容,體會人物思想表情,對故事情節對話較多的課文,可進行分角色表情朗讀;對于句意連貫、句式復雜、內在聯系緊,邏輯性強的句群、句組或段落,可采用層層點撥設問,步步引讀的形式。為了強化記憶,激發靈感,活躍氣氛,對于詩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齊讀。當然還可以讓學生聽錄音進一步體味朗讀的技巧。為了較好地進行朗讀的訓練,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在低年級采用師生相互伴讀。為了激發學生進取心和競爭意識,提高朗讀效果,可采用分人或分組輪讀。要因材施教,精心設計讀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讓學生讀懂、讀熟、讀通、讀好課文,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唐利民.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湖南教育,1999,(11).
[2]黃紹業.閱讀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廣西教育,20xx,(28):34.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6
創新意識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陶行知先生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小學語文教學以教兒童學習語言文字為主要任務,語言文字學習過程中孕育著許多創造性因素,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培養兒童的創新意識與學習語言文字有機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語文學科的特點,按照字、詞、句、段、篇在不同年級的側重,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給學生以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創新欲望,使語文學科成為培育兒童創新意識的一片沃土。以下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一、保護兒童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
好奇心是科學發明的巨大動力,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產生對社會和人類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和創新。兒童的好奇心,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基礎。有位老師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忽然有同學問:“老師,書上說‘小蝌蚪的尾巴不知什么時候不見了’,那么,它的尾巴到底什么時候不見了呢?”孩子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獨特角度總是出乎成年人的預料,看似天真的問題,卻正體現了孩子探求未知世界的強烈愿望。遇到這樣的問題既不可能告訴學生具體的時間,因為小蝌蚪的尾巴從有到無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不知不覺中慢慢脫落,又不能直白地向學生講明其中的道理,因為如此雖回答了學生的問題,但同時亦抑制了他們自主探究的強烈欲望以及好奇心。這位教師很善于引導學生,首先表揚孩子提出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問題,隨后,面向全體學生:“同學們,小蝌蚪的尾巴什么時候不見了呢?讓我們在班上開辟一處‘生物角’養幾只小蝌蚪,一起來觀察他們、研究他們,好不好?”“好!”一雙雙閃亮的眼睛更加明亮,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更加燦爛。靈動的教學,不僅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還更加激起了孩子們渴盼探尋的求知欲望。
二、鼓勵質疑問難,喚醒創新意識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人類思維的精華。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啟發學生小到課題、遣詞、造句的質疑,大到聯系前后文探究文章思想內容的質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如筆者在《田忌賽馬》一課的教學中,當講到在孫臏的幫助下,田忌利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用自己的上等馬和中等馬分別對應齊威王的中等馬和下等馬,以兩勝一負的優勢贏了第二場的比賽時,許多同學提出疑問:難道齊威王就不知道要調換馬的順序嗎?課堂生成的活力,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在肯定了孩子所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我乘勢反問:“那么,齊威王此時會否調換馬的順序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
通過認真閱讀課文內容,字斟句酌地分析,最終達成共識——不會調換,其原因關鍵在于齊威王由于第一場比賽的大獲全勝而得意洋洋、驕傲輕敵,哪能想到自己的手下敗將已改變了戰略呢?
三、給予想象空間,激活創新潛能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調動其創新勇氣,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想象力。想象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教材中有些課文段落結構類似,如《精彩的馬戲》、《黃山奇石》等,作者在安排內容材料上有詳有略。教學中,教師可運用知識的遷移,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將文中略寫的內容進行想象補充。
如《黃山奇石》一課,文中詳細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四塊奇石,結尾部分提到了“天狗望月”、“仙女彈琴”、“獅子搶球”等幾種奇石的名字。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小結,并運用介紹四塊奇石的方法展開聯想,想想這些石頭的樣子及其何以得名,以轉換角色的方式讓學生當小導游,結合屏幕畫面向同學介紹這些奇石,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自我表現欲望。
四、訓練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發散思維是尋求多種不同答案的思維活動。沒有發散,就無所謂“創新”。教學中要精心選擇發散點,給學生提供發散思維的機會,逐步訓練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例如《盧溝橋的獅子》這篇課文,第二段最后一句采用了總分的寫法,文中先總說“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之后分別具體描寫四座石雕上的小獅子有的怎么樣、好像在怎么樣。教師可利用句末省略部分結合有關圖片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五、提供動手機會,增強創新意識
語文教學中教師深入把握教材,根據文本特點選擇恰當的切入點為學生提供動手機會,讓學生動起來,更利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平面的語言文字在學生的理解操作下立體直觀地再現,才能使創新思維的結果物質化的同時更符合現實,具有實際的效果。此外,還可以使他們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體驗到創新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新探究意識。如教學《詹天佑》,可讓學生通過文中的語言文字畫出挖掘隧道的兩端開鑿法、中部鑿井法的設計圖紙,體會設計圖紙的不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不僅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更增強了學習的自主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六、營造寬松環境,形成創新情感
營造自然放松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有研究顯示,“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是創新能力形成的兩個最重要的條件。因此,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情境,以積極的評價肯定學生的創新行為,才能為創新提供一個適宜的氣候和土壤。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7
一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概況
對于多數中西部貧困地區來說,小學的語文教學僅限于對于一些漢字的識別教學,很多孩子是沒有接觸過寫作教學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師資力量的缺乏,很多地區一個老師是身兼數職,在語文教學上不會側重于作文教學,多數情況下就教孩子們讀書認字;另一方面,老師極度缺乏專業性,更不可能給學生帶來一節好的作文指導課程。對于城市中的孩子來說,教學條件上的優越性,使得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接觸到不少的作文教學課程,但是在應試教育下,孩子們的作文呈現千篇一律的狀態,很少出現有創新思維的作品,從而使得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陷入困難之中。首先,要求學生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詞匯和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還要學會運用最基本的一些標點符號。這些都在要求作文教師用一種高效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始獨立表達一些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讓學生開始獨立認識世界。其次,要求學生擁有一定的想象力,在現實情況的基礎上,善于發揮自己的思維,創造出有想象力的作品,除此之外,還要求學生在現實生活事件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定的經驗,并學會評價自己作文中所描繪的事件,學會培養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這無形中給予負責教學活動的老師帶來了壓力,學生這些能力的養成,需要他們花費過多的精力。
二重視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
(一)對孩子綜合能力培養的作用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可以說是一個孩子開始學著表達自己的開始,良好的表達能力可以判斷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對孩子進行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成功干任何事情都要建立在一個理解的前提之上,優秀的語文作文基礎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從而促進對其他學科的理解,從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作用
小學教學活動是著重于對孩子啟發性的教育,對孩子未來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于教師來說,學生的創造力同樣可以給老師帶來啟發性的教學體會,共享經濟的發展使得孩子們的作文創作缺乏活力,但是在小學的語文作文教學中由于孩子天生的靈氣,往往能給教師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這對他們在以后的作文教學活動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可以給他們帶來新的思維模式,新的啟發,新的教學方式,從而促進自身的教學能力。
(三)對社會發展進程促進的作用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孩子的基礎培養教育是社會各個群體一直關注的重點。各種經濟政治活動的順利開展都離不開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參與社會活動也需要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活動目的無疑是對這些能力的有效培養。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多種專業學科只是人才的供給,而各種學科知識的學習基礎也是來源于對知識有著較強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就更需要加大各種投入來對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進行調節,使得這項基礎教育可以間接培養出各方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綜上所述,重視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不僅僅是對于孩子的能力培養方面,還是對教育園丁的一種思想啟發,更是對祖國未來發展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有效促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措施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孩子們創作不出來好的作品,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喜歡寫作。興趣是掌握一個本領的基礎,沒有對一件事情有參與的興趣,那么就不會有參加這個活動的信心和動力。對于一個小學語文作文老師來說,作為作文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必須要掌握一些技巧來增進孩子們對寫作的興趣。首先,要培養學生寫作的自信心,讓他們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創作出不錯的作品,在這期間老師不僅僅是一個領導者,更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鼓勵者,這要求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夸獎學生稱贊他們的作品,跟他們交流方法,寫作心得,從而讓孩子們有繼續創作出新作品的信心;其次,要讓孩子認識到對語文作文知識的掌握對未來自己的與人交往能力提升的重要影響作用,讓學生體會到學好寫作對自己未來的生存道路有著很好的意義,讓他們從心里不排斥寫作,并為了自己的發展而熱愛語文作文的學習。
(二)營造一個好的寫作環境
應試教育下的小學生作文充斥著嚴格的'“模式”,“套路”,“體系”,這些在無形中磨滅了小學生愛好寫作的興趣,給予他們過大的壓力,正處于興趣培養階段的孩子,面對那些枯燥無味的東西,很快便會產生厭惡情緒,不再享受寫作帶來的樂趣。在這么一個大環境下作為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通過努力改變現狀,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讓他們自愿自由創作。老師一定要打破固定的思維,要擁有一顆寬容的心來原諒孩子們在作文中體現出來的天真,幼稚的觀點,并從中找出亮點,加以鼓勵。還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善于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在個性的探討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多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多多參與集體活動或者親近現實生活的活動,然后讓他們在活動之后談及自己的感受,以及在活動中他們所面對的問題,更或者是讓他們簡單描述活動內容。這些看似沒有用的活動卻可以給他們帶來豐富的實踐經驗,讓他們有話可說。從另一方面來看,孩子們課外活動的過程中處于興奮開心的狀態,在他們描述情況時便不會覺得乏味,也不會感覺無趣。
(三)寫作內容適應社會需要
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社會上展現自己的價值意義,當然語文作文的學習來源于實踐生活,最終它也要會回到社會生活之中去。因此,對于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主要參與者,老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要看到自己身邊最簡單的小事,并學著從對這些小事的背后慢慢總結出一些簡單而深刻的道理。作為一個小學生也要學會用最簡單,樸素的言語來闡述自己的所見,所聽,所想,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盡早培養出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用于社會實踐活動。另外,一些簡單的應用文也是學生未來在社會生活中必須要掌握的寫作內容。書信,假條,申請書等,這些都是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語文老師必須重視的內容,并讓孩子們真正把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真正用于實踐生活。
(四)寫作內容融入生活
寫作源于生活,作為一個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文學習的主體,學生要積極收集生活中的寫作素材,這就要求學生要走入生活用心體會生活中的一切。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美好的事物產生就源自人們的觀察,那優秀的作文創作當然也就來自學生對于生活的細致觀察。一篇作文的質量好壞往往取決于創作者對生活體驗的深淺,用心的觀察體驗就會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這樣在文章中就更能將文字展現得更加生活化,簡單來說就是更加真實。
四結語
通過本研究,可以明顯看出,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重視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然而,在這教育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首先要打破固定思維,才能有效引導學生創造出不同于應試教育下千篇一律的文章;其次,要培養學生喜歡觀察,善于分析,熱愛寫作的興趣;當然,不可或缺的就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加入社會生活的作用,學生的文章要來源于生活,體現生活,更要將自己總結出來的東西運用在生活之中。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新課標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一定會打破常規,促進孩子成長和教師的進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出力量。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8
摘要:素質教育的快速發展和新課程實施進程的不斷深入,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師生互動模式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雙重的影響作用。基于此,以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為主要出發點,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模式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模式構建的對策,旨在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關鍵詞:師生互動;小學語文;問題;對策
新課標的提出,要求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性,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基礎上培養其綜合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可以使課堂教學更為生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進教學中去,進而可以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1.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互動目標分析
1.1師生情感的相融。
小學生在學習的初步階段,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師生的情感相融不是體現在小學班級師生間的語言交流層面,而是具體地表現在班級師生之間感情的流露與他們的共鳴中。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小學生們在富有意境的氛圍中培養感知能力,學會自主努力吸收知識。
1.2師生信息的相通。
信息的相通即為班級師生之間充分的信息交流,班級學生在任課老師的教學下,獲得文化知識,而語文老師通過班級學生來獲得具體的反饋,了解本班級學生們的實際的學習狀況,以便于對課堂語文的教學方案及時作出相關調整。
1.3師生思維的相接。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只有師生之間思維相接才能做到相互理解,從而開始有效的交流與對話。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師生互動中,師生的思維相接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師生思維的相接,廣大老師們才能更好地了解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和他們的實際接受能力,以適當調整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案。
2.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標要求的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逐漸意識到增強師生互動的重要性,但是就現狀來看依然存在一定問題,比如教師過度追求師生互動,整個課堂看似很熱鬧,但是教學質量卻不高。主要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流于形式。
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很多教師都喜歡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來實施,但是在活動的選擇上以及實施上都存在一定問題,學生并不能完全參與進去,部分學生"不買賬"。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部分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為其制定一定教學活動,希望通過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方式提升教學內容[1]。但是,教師制定教學活動后,不能有效掌握每一位學生,四人小組可能只有兩人在進行討論,而另外兩人在走神做小動作。整個教學過程下來,看似比較活躍,學生比較放松,但是教學效果甚微。
2.2過多提問。
小學語文是一門比較靈活的課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態度來選定教學方式。就現狀來看,在實現師生互動這一環節上,大部分教師都選擇提問。但是提問也存在一定問題,一方面問題多而不精,教師就是在課堂上一個接一個的提問,無論題目具不具備思考性、創新性,在提問后也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看似師生交流良好,但是學生完全是亦步亦趨跟隨在題目后面,失去創新性、主動性[2]。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提問時一般會怕學生答不上來,提問的學生就是成績比較好的,對于成績稍微差點學生完全沒有參與進教學中,一部分學生認為這個問題和我完全沒有關系,影響教學質量。如果是進行全體提問,很多學生還沒有思考出來,有的學生就給出答案,影響其他學生思路,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2.3教師教學的'策略分析。
課堂教學也是小學教育的基本模式,而且主要是在學校的教室中進行。從時間上看,主要是在授課中具體完成的。
第一,在小學語文課前的導入時,語文教師們可以課前早幾分鐘來到上課的教室,利用這幾分鐘的時間與班級的學生們進行相關的溝通,通過詢問班級學生們課前具體準備工作情況,來進一步了解他們對舊課的理解掌握情況,也從側面喚起學生們對將要學習的新課的興趣。這一方面幫助班級學生提前進入相關角色,另一面又拉近了班級師生的距離,上好一堂課就有了基礎保證。
第二,在小學語文新課進行的具體過程中,教師們也要充分注意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對班級的學生進行相關的啟發,更包括技能型的也包括人文上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師生之間不僅僅是一味地教師教和學生學,而更應該是師生共同學習、鍛煉、獲得價值觀的一個過程。某一節具體的課結束之后,教師應該請班級的學生對本課的內容進行具體的總結,發現班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新的增長點,以此來生成新的相關課程,這都在在無形之中促進了語文教師對于自我的進一步反思,促進班級的師生共同成長。
第三,加強學生主體意識培養,新課改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可以提升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其主動拉近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實現開放性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教學環境[3]。同時,教師還需要以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多接觸一些學生這個年齡段的信息,并在課堂上靈活運用,給學生傳達一種"原來老師和我們一樣啊"的意識,使其在內心縮短與教師之間的距離。
總結:師生互動其實質就是具體發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具有目的性和情境性以及全面性、雙向性的小學班級師生之間互動地新氛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的特殊性決定了師生互動在具體課堂教學中的極端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理念的不斷轉變,又是生成式具體教學活動的相關要求。
參考文獻:
[1]李根.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與寫作――從《變色龍》與《金蟬脫殼》兩課教學談起[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夏菲.淺談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3]房磊,張中敏.解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資源的設計及運用[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9
摘要:在低年級的語文教育中,識字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它既是低年級語文教育中的教育要點,又是一大難點。識字教育的一大特色是,識字量大且枯燥無味。在低年級識字教育的一般教育中,大多數教師選用重復書寫的辦法來讓學生進行回憶。這樣不光學生學習的愛好不高,并且獲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語文教育中,選用一些恰當的辦法對進步學生學習生字的愛好有很大協助。
關鍵詞:語文教育識字教育辦法為了滿意學齡初期兒童閱覽的需求,《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在階段方針的榜首學段識字量由本來的1250個添加到1600至1800個,識字使命深重而艱苦。那么如安在不添加學生擔負的前提下,順暢、高效、優質地完結這個識字使命呢?常言道:“愛好是最好的教師。”因而在識字教育中,要依據學生的年紀特色和心理特色,牢牢捉住學生的注意力,培育低年級學生的識字學習愛好至關重要。所以在平常的教育中,為了更好地激起學生識字愛好,我常常選用以下幾種辦法:
一、運用多種識字辦論文法,調集學生識字的活躍性。
“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的終究意圖是讓學生可以自己學習,所以盡快地教給學生識字的辦法,一同運用五光十色、靈活多樣的識字辦法,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識字,有利于激起學生的學習愛好,進步識字教育質量。
1.兒歌識字法:
讀兒歌是低年級學生比較感愛好的活動。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就有《日月明》這種拆字式的識字歌,為了協助學生分清和回憶“看”、“著”、“春”,我編了“手目看、羊目著;三人日,就是春。”還可以依據漢字的特色,引導學生編一些合適兒童情味和了解水平的歌訣,讓他們重復吟誦,使學生對字形發生直觀形象,然后進步回憶字形的準確性。如:“朋”字,“兩個月亮手拉手,做成好朋友。”這樣學生回憶就比較深入。“坐、座、做”這三個字讀音相同,可是字形、含義都不相同,在編了“兩人站土上,座位請加‘廣,干事就用單人旁。”讀了這個兒歌后,學生不僅能區別字形還可以體會它們所表明的不同意思。如;請、晴清、情”這幾個字,就可以依據兒歌“言來相互尊重,日出萬里無云,水到純潔通明,心至令人感動等”來區別并記住它們。
學生對燈謎十分感愛好,適可而止地運用燈謎也能協助學生識字。如:“半個月亮──胖”,“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獨木橋──生”,“王姑娘、白姑娘,一同坐在石頭上---碧”“倆個月---朋”。學生猜謎語的進程就是識記生字的進程,這種識記不同于機械識記,是學生在活躍的思想活動中回憶,形象十分深入。但這種辦法關于字義的了解簡單呈現誤差,教育中教師要注意對字義的正確了解。
2.游戲法:
如“啄木鳥”游戲:用“開火車”的辦法來認讀生字或詞語,讀對的詞語請咱們跟讀一遍,讀錯了,可自己做“小小啄木鳥”自動起立自我糾正。如不站起來自我糾正,其他同學再爭做“小小啄木鳥”協助糾正,若糾正對了,咱們就跟讀,若仍是不對,其他同學再爭做“小小啄木鳥”依此進行。
除此之外,識字的辦法還有許多,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減偏旁、熟字換偏旁、熟字加熟字、、講一講、畫一畫等等。運用時要結合所學生字的特色。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辦法來學習生字。用學生曾經學習過的生字加上偏旁變成新的生字。這樣回憶起來就比較簡單。
“減一減”的辦法就是把曾經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
“講一講”就是讓學生把生字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講出來。
“畫一畫”就是讓學生依據字要表達的事物畫出來,再和生字進行比較。通過這些辦法加上輔佐的游戲學生學習生字就充滿了趣味,也大大的進步了識字量,省去了重復書寫給學生帶來的擔負和壓力。
二、識字聯絡日子,激起學生識字的愛好。
聞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需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明顯的激動人心的.日子情形,里邊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響、旋律的時分,讀寫結合進程才干變得比較輕松”。
1.有用有利地勢用好各種日子條件,可讓學生感觸到識字的效果性和重要性,然后激起學生識字的愛好,使之情愿自動地識字。如廣告牌、課程表,同學們的姓名,教室安置中的文字,班級條約、校園校規等,都是學生識字的教材。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大愛好,乃是對學習材料的愛好。”假如咱們可以在教育的進程中注重日子情境的創設,把學生了解的或不太了解的日子場景在課堂教育中再現出來,并引導學生置身于這些日子情境之中,去親身體會感觸,發生語文學習與咱們的日子密切相關的認識,就會縮短與學習內容的間隔,并激起起他們的學習的愿望與熱心。如一年級上冊識字(一)、(二)選用的教材十分賦有日子情味,《在家里》和《操場上》、《自選商場》、《菜園里》等內容,有的來自日常日子、學習日子,有的來自農村日子,有的來自現代社會日子,它們和學生的日子都有著直接或直接的聯絡,為教師進行識字教育供給了很好的日子根底,逐漸培育學生識字的愛好。
2.憑借什物識字,也是將識字教育與日子聯絡在了一同,如教育“傘”字時,先引導學生仔細調查“傘”字的結構,然后拿出一把傘并翻開。學生很快就發現:上面的“人”就像傘的頂部,中心的一長豎像傘桿、傘柄;一點、一撇、一橫,像傘的骨架。這樣學生就能很形象地記住了這個字的字形。
3.在識字教育中放手讓學生依托自己的盡力運用新知,結合自己的日子經驗自由發揮,一朝一夕,學生比以往長于調查了,識字的愛好也愈加稠密了。《烏鴉喝水》中有兩個生字“喝”和“渴”簡單混雜,學生常常誤寫成“渴水”和“口喝”。此刻,我引導學生聯絡日子實踐:“平常,你為什么會口渴?”“喝水要用什么來喝?”在剖析日子實踐的進程中,學生逐漸找到了答案。有的說:“由于水少,只需三滴水,所以才會口渴。”有的說:“口渴了,要找水喝,所以‘渴左面有三點水。”這兒要特別強調與日子經驗的聯絡,通過這種聯絡,字就記住特別牢。總歸,在平常的教育中,教師要發揮教育的主導效果,結合學生的思想特色及年紀特色,引導并鼓舞學生在日子中識字,運用各種辦法自主識記,充沛激起學生的學習愛好,激起學生的學習活躍性和自動性。這樣學生就會活躍地參加識字教育,將庸俗的機械回憶變為風趣輕松的高興學習。只需仔仔細細地過了識字這一關,學生往后的閱覽和寫作才不會有妨礙。咱們信任:只需有咱們教師不懈盡力,學日子躍參加,咱們的識字教育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0
"扎扎實實教語文"是我從教20年來的教學理念,我所理解的語文就是要充分地理解并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所以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積累。我認為積累應包括語言的積累、生活感受的積累。
一、重語言文化的積累
我常用"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督促學生。我認為語言積累是促進學生"氣自華"的最有效的途徑。重語言的積累就是要求教師重視讀和背,重視課外閱讀做讀書筆記。
閱讀和背誦是促進學生語言積累最有效的途徑。所以我每教一篇課文之前,都要讓學生做好預習,至少讀3遍,給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注音,在自己有感受的句子下注明自己喜歡的符號,并寫上一兩句自己的感受。課堂上我抓住重點詞句分析感悟,結合人物的生活環境,當時的生活處境來體會人物的心情,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主角來感受,進一步讀出語氣。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當我課件出示鴨先生門前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兩旁開滿鮮花的小路時,"哇,好美呀!"許多學生情不自禁地叫了起來,接著我就讓學生發自內心地來夸贊這條美麗的小路,再接下來我就讓學生來讀兔姑娘、鴨先生贊美小路的語言的句子;然后我再讓學生來演一演兔姑娘,鴨先生;最后我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那就是水到渠成了。學生通過圖畫再現和有感情的朗讀,輕而易舉就背下這個自然段。緊接著我就采用比賽和激勵機制鼓勵學生背下了這個自然段。
課外閱讀是積累語言的另一大途徑。我特別喜歡讓學生群文閱讀。我每年都推薦學生購買與教材同步閱讀的《快樂誦讀》,每天要求閱讀和背誦。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語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關于寫秋天的課文時,我每天就從《快樂誦讀》中選擇了一些寫秋天的詩歌和短文來讓學生閱讀背誦并摘抄。每天上語文課之前就按學號來檢查學生背誦的課外閱讀的語段,并給學生發學分獎卡,當積累到一定學分時就可以兌換獎品,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詞匯。在學校還沒設計摘抄本的情況下,自己設計了適合不同年段的學生適用的摘抄本,每天堅持摘抄,摘抄完后還要讀幾遍。我還抓住學生課堂上生成的優美詞句,板書在黑板左上方,建議學生利用休息時間摘抄下來。并獎勵那些能恰當運用優美詞句的學生。長此以往,學生就知道每天哪些是必做作業。
我還推崇海量閱讀,并概括出群文閱讀、正反閱讀、話題閱讀、親子閱讀、"自助餐"閱讀等方法。在"愛心溫暖人間"主題月,建議學生閱讀《愛的教育》《心靈雞湯》《窗邊的小豆豆》等文章,指導他們寫讀后感,讓他們學會關懷朋友和家人。在"向先賢學國學"主題月,我建議學生每天背誦一小段來自國學經典的名句。在"探索與發現"主題月,建議學生翻閱《昆蟲記》《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科學家故事100個》等書,指導他們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設想……海量的閱讀真正讓學生得到了思想上的熏陶,并形成良好的語感。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生的語言積累就積淀下來了,就能達到出口成章的境界了!
二、重生活感受的積累
我在家長會上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只要堅持做好三件事——鍛煉、讀書、旅游,那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書本知識固然重要,社會實踐也不可忽視。如果學生滿腹倫理道德,可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另一副面孔,那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即使這些學生考試分數再高,也只不過是"高分低能"的代名詞。所以我十分重視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和綜合學習這兩大板塊的教學。口語交際中設計的教學情節往往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充分利用口語交際課程,它可以給學生思想上的正確的引導。例如,小學一年級有一篇口語交際內容如下:爸媽不在家,一個小朋友獨自在家,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自己該怎么辦?首先我讓學生趴在課桌上靜靜思考自己遇到過類似事件沒有,接著有學生說遇到過,并說明自己是怎么做的,我再讓其他學生來說這個學生這樣做對不對,接下來再讓學生討論你認為書上這個學生該怎么辦。通過課堂正面引導,學生知道了今后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誠實,其次就是做事要小心,不要毛毛躁躁的。我還常常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的家庭小作業。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基本都不會掃地,所以我要求學生每周在家掃兩次地,周末整理一次自己的房間;剛入隊時學生不會系紅領巾,我在學校當面指導以后,讓學生回家自己每天系;每天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周末給父母做頓飯……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中收獲了很多,特別是他們從中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勞,進一步知道了應該關心父母、體貼父母、感恩父母。我還布置家長周末帶上學生郊游的實踐作業,讓學生在郊游中體會到全家人在一起的.和諧與親情,并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并進一步體會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寒暑假我給學生布置旅游的作業,并讓學生堅持寫游記,不論字數多少,篇幅長短,寫進自己的收獲與感悟。到達的景點都要拍照留念,回家后做成PPT,開學時與大家一起分享,讓每個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從而讓學生學會愛生活,愛祖國,愛大自然。
這樣做既重視了學生語言的積累,使學生的理解能力更全面、更深刻、更透徹;又重視了學生生活感受的積累,使學生的情感世界越來越豐富。學生的心里滿滿的都是溫暖的陽光,學生的身體里充滿著積極向上的力量,學生健全的人格得以健康的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1
摘要:語文教學的一大核心就是閱讀教學,只有使學生閱讀更多書籍并實施閱讀鍛煉,才可以增強其自身的語文知識儲備和綜合運用能力。當前,閱讀教學應與時俱進,引入新興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方式,生本教育即是一種新興的教學觀念。生本教育對比原本的師本教育盡管有相應的區別,但是沒有本質方面的排斥及矛盾,而是師本教育相應的進步及健全。在生本教育這一觀念的引領之下,對小學階段的語文開展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生本教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前言
語文教學的一大核心就是閱讀教學,只有使學生閱讀更多書籍并實施閱讀鍛煉,才可以增強其自身的語文知識儲備和綜合運用能力。當前,閱讀教學應與時俱進,引入新興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方式,生本教育即是一種新興的教學觀念。所謂生本教育,即在實施教學期間全方位凸顯出學生自身的主導地位、發掘學生自身的潛力、凸顯出學生本身的主動性。生本教育對比原本的師本教育盡管有相應的區別,但是沒有本質方面的排斥及矛盾,而是師本教育相應的進步及健全。在生本教育這一觀念的引領之下,對小學階段的語文開展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1]。
二、借助生本教育理念中的小學閱讀教學對策
(一)凸顯出小學生的主導地位
由于小學階段的語文即一類基本型科目,其相應的閱讀教學對于增強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語文知識層次而言無可或缺。所以,小學階段對語文開展閱讀教學就變成了小學階段語文有關教學內的一大根本科目及關鍵科目。伴隨了生本教育這一觀念以對小學階段的語文開展閱讀教學,教師應意識到在實施教學期間學生自身的主導地位,并把學生當作開展教學的核心及主導,在開展閱讀教學期間也應全方位凸顯出這一觀念[2]。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期間就應引領學生對部分關鍵的字詞、句式、語段實施深層次剖析。比如,在對《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詩詞開展教授期間,由于即古代詩詞這一模式,在詩詞內的部分意象內就會涵蓋了更為深層次的內涵,小學階段的學生較難進行全方位的理解及把握。為此,教師就應細心地引領學生開展思索,指引其對詩詞內的句子實施深層次的探究,并可以在學生對詩詞本身的含義具備相應的把握過后實施示范性的誦讀,把這一詩詞內所涵蓋的對好兄弟的思念、想念一類感情加以體現,以輔助學生可以獲得更為深層次的理解。在生本教育這一觀念之下對小學階段的語文實施閱讀教學,教師應全方位凸顯出自身的輔助功能,大力實施引領,讓學生可以體現出其在教學內的主導地位[3]。
(二)構建良好的閱讀教學情境
小學時期即學生被教育的初始時期,在學生自幼兒園內邁進小學過后,部分依舊不能很好地緊跟小學階段教師的教學步調,就體現在學習期間注意力過于分散與開小差等。若班級中出現少數學生過于活潑,則整個教學相應的成效及次序等都會有所降低。因此,在還未開展教學以前,教師就要依據學生自身的狀況,構建一個緊貼平時生活的教學情境,讓整體的教學氣氛更為歡快及放松,這也即增強學生自身的加入欲望與對學習本身興趣的重中之重。比如,教師在教授《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文章期間,可以尋找一些與西沙群島有關的旅游簡介及小文章以讓學生開展閱讀,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西沙群島本身的魅力。在閱讀結束過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依據閱讀的成果說出自己心中的.觀念,以鍛煉其本身的表述能力。此外,雖然部分教師在實施教學期間借助了引進式這一教學方式,但是其所構建的情境不夠合理,不單不會吸引到學生自身的關注,還會使情境相應的教學喪失其根本的功用。為此,為了更好地提升情境相應教學的成效與質量,教師就應自如下幾個方面著眼實施改良:其一,對語文有關教學情境實施構建,要將學生自身的興趣當作根本,能夠讓學生想要加入,并與學生自身的認識特點相一致。其二,在開展教學期間,為了提升并鍛煉學生單獨進行思索這一能力,教師應借助疑問型情境與矛盾型情境,進而開啟學生自身的革新型思維,同時提升對小學階段的語文實施閱讀教學相應的成效。
(三)紓解閱讀過程中的障礙和困難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實施閱讀期間無法避免地會碰到部分問題,此時,教師就應增強與學生進行交談,把握其實施閱讀的狀況及進展,探究學生自身對某部分內容的理解產生了錯誤與否。而對部分內涵充實但是對學生而言過于繁雜的內容,教師就應引領學生一同開展閱讀,借助多媒體一類輔助方法以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如,教師在對《荷花》這一文章實施教授期間,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發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及內涵,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一類方法開展教學,教師可以去網絡內下載部分與荷花有關的圖片及小視頻、小文章等給學生進行展現,以讓學生更易把握文章本身的情感,并凸顯出其中的重難點。而對于某部分語段,還能夠裁取各式影視片段,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文章內關鍵的觀點、具備教育價值的理念,或是部分寫作方式及技能,教師均能夠借助多媒體以使學生更為直觀地把握其內的關鍵點,使學生在對文章實施探究期間學會如何更好地表述出自身的想法。如此,不單使學生把握了文章內部的關鍵點,還增強了其相應的表述技能及閱讀技能。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本教育這一觀念應用到對小學階段的語文實施閱讀教學應著眼在將學生當作主導以實施教學,教師不單應給學生予以閱讀條件及閱讀空間,還應激勵學生學會獨立思索,勇于表述出自己的觀念,對自身所喜愛的作品應盡力達成情感方面的共鳴,以提升閱讀成效。同時,對學生自身獲得的成就,教師應多予以激勵,使學生不單可以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還可以更具自信心,并憑借最優的狀態加入至閱讀內,逐步增強自身的表述技能,以促使小學階段的語文有關閱讀教學獲得更為長遠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3-24.
[2]胡潔.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xx,(7):123.
[3]柴軍應.本教育思想內涵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xx,(10):6-8.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2
對于農村小學教學來說,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為了教好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通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加之自己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兩點。
第一,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平時積累,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學生只有積累了一定的字詞句之后,才能寫出較好的文章。怎樣才能有效地掌握一定的詞匯呢?筆者認為首先可以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后,就讓學生以后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其次可以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第二,注重學以致用,教師要結合實際及時指導。小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后,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廣東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身旁,她出門我陪著,她睡覺我伴著,而且我還緊緊地捏著她的手,生怕她離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發現媽媽提著包已跑出了家門,我連頭也沒梳,散著發就在后面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子里空蕩蕩的,怎么也睡不著,只好抱著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體味。這樣的描寫很感人,學生也能說真話、實話。
第三,要注重評價。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評價不能千篇一律,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于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后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深刻地體會到: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一旦有了濃厚的寫作興趣,寫作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3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水平,還要培養學生對語文藝術美的感知能力。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滲透美學的培養,是語文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正確培養小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及促進學生對美學的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中對美學構想的基本要求。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學構想進行分析,通過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對美學的感知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美學構想
在小學的語文教育中,美學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讓學生進行美學教育同時加強學生對美學的感知是語文課教學的責任。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非常多引人入勝的優美語句。這也就要求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不僅要對文字本身的美給出相應的闡述和講解,也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內容的美感,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擁有美學的構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
一、小學語文美學教育的重要意義
所謂美學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對文學的審美能力,對學生進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教育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對其美學的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善于去發展生活中的美,同時在生活中去感受真善美的思想。“小學語文教學,因其本身包含美感的特點,使它成為審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因此,小學語文的美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中的美感教育因素
1.在自主閱讀中感受美。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通過自主閱讀是培養審美,激發學生對美學感知的主要途徑。在培養學生的美學意識時,主要是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的內容則需要學生通過耳朵去聆聽,眼睛去閱讀,嘴巴去朗讀來感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多去注意字里行間的寓意,同時關注作品中詞句的運用,讓學生慢慢體會文字中的美感。在語文課本中,有非常多形象生動的好詞好句,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慢慢去體會。例如,在課文《燕子》中有這樣一段話:“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在閱讀這一段時,學生腦海里都會出現一副春暖花開的美好景象,這種美好通過閱讀來感知,感受文字的美,感受畫面的美。
2.在閱讀的分析過程中鑒賞美。在語文教育中,除了文字畫面展現的美,還有特殊的美學表達方式,例如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青松堅韌的高貴品質。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除了感受表象的美,學生更應該分析文章內容,感受文章主旨精神之美,用詞上的斟酌,語句上的編排,這些都是美學的展現。例如,《梅花魂》一文中寫道:“這梅花是我國最出名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的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在這段中,作者對梅花的品格進行了評價,即不畏嚴寒,不懼艱苦。學生在分析梅花品格的同時,真切感受到了梅花高貴的品格,同時引申出做人的道理,以此共勉。這同樣是美學的體現,在作品的分析中,對其梅花精神做出鑒賞,去感受更深層次的美。3.在讀寫的訓練中創造美。感受美,鑒賞美,最終目的都是需要創造美。創造美使得學生在審美能力上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在培養學生的美學創造時,第一步是說,即在朗讀中體會作品的意境,透過意境的詮釋,聲情并茂地將作品進行朗讀。并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第二步是寫。例如,從《找春天》中“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凍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聲吧”這樣一段描寫里,我們可以感受出春天的美。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美的同時,也可讓學生自己動手,寫出自己想象中春天的景象。在文章寫作時,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都有著重要作用。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美學的方法
1.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美感能力方式很多。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其理解能力有限,且思維不夠發達,因此,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時主要是通過朗讀的方式來進行的。低年級的語文大多內容比較簡單,主要以押韻的詩歌為主,所以這種眼睛看、耳朵聽、嘴巴讀的方式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途徑。在高年級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思考方式有了一定的進步,并且對文章的解讀和分析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在激發學生審美情感時,教師應該用更加形象直觀的辦法,不僅讓學生理解字面上的美感,還要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圖片展示,或者游戲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
2.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文章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讓學生切身體驗到語言美。在一部分文章中,作者會留下開放式的結尾,而這樣的結尾會給學生留下更加寬廣的想象空間。對于這樣的文章,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就應該引導學生去更加深入的思考,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些文章,畫面感比較強,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將文字轉化成圖畫,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文中的景象,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3.走出課堂,豐富視野。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而且,課堂學習并不是學習知識的唯一路徑。所以,在語文課的美學教育中,學生更應該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去感受美。例如,對于《西游記》這部書,由于大部分學生透過電視視頻對該名著有比較詳細的了解,所以在課外閱讀時就可通過小說章節去感受各種奇幻的場景,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寫。再如,在學習與春天相關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踏春,感受春天的氣息。諸如此類,都是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去學習語言美,感知語言美。
四、結語
美學教育的培養是促進學生熱愛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機制。在語文課中,文字本身就存在美感。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追求生活真善美的思想境界,還可以陶冶情操。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同樣也是一切學習的工具。通過語文教育中的美感培養,學生能學會感受美,欣賞美,鑒賞美,創造美。同時,通過語文教學中的美學教育,學生能從多個方面、多角度去感受美學的存在。通過美學教育,還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美學在小學語文的教育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溫靜.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學教育[J].學周刊,20xx(12):60.
[2]王會英.芻議綜合實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xx(21):133.
[3]閆瑞琴.芻議語文教學中的美學體驗[J].讀書文摘,20xx(8):234.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4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課堂教學開始時
上課開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唱唱歌,背背詩,這樣,不僅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當中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如果是借班上課,可以和學生課前談話,如問學生“你貴姓”“老師想和你做朋友”“你吃過飯了嗎?”等一些輕松活潑的話題,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了新授課作情感鋪墊。
二、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布滿情趣的活動課。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課,塑造教師親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現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這就在無形中就扼殺學生對你的親切感。那樣的話,試問,學生還愿意和你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于你的學問和修養。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有的時候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四、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情趣和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黃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黃山的美景。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黃山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黃山的美。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生情趣和學習興趣。
五、創設懸念引發課堂氣氛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意活躍課堂的.氣氛,也不知道怎樣活躍課堂的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在聽話的聽教師講課,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應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技巧創設一種寬松、和諧和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此時,教師也不需擔心教學效果如何。
在語文教學活動,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創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5
1.將自改文章教學與課本上的內容相結合
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良的習慣和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如果教師直接讓學生改正,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對學生自改文章能力的教學與課本上的內容相結合,對于課本上一些經典的教學素材進行深入的分析,讓學生對比自己寫作的作品與優秀的作品之間存在的差距,學習課本上經典教學素材的寫作手法,并對自己的文章進行改正。比如,學生在寫作時對于細節的描寫把握的很不好,在學習課本上《姥姥的剪紙》這篇文章時,文章中這樣寫道——姥姥的剪紙在形式上與普通的剪紙并沒有什么不同之處,但是,在我的回憶中,姥姥的剪紙代表的是幸福和期待,它們好像一個個會說話的小精靈,一直存在我的世界里同時為學生也布置了一個記敘性散文的寫作任務,并讓學生在寫作后與這篇文章進行對比,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修改,通過這樣的學習來提高學生自改文章的能力。
2.在互批互改中共同提高自改文章的能力
為了有效的提高學生自改文章的能力,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修改文章的氣氛,鼓勵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對于文章的修改及時進行交流溝通,完成修改任務,提高自改文章能力。
步驟一:教師進行批改作文示范由于學生的經驗有限,在剛開始進行學生互批教學時,很多學生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如果這個時候沒有教師進行示范批改,學生很快便會對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失去興趣,影響學生互批教學法的向下開展。筆者在進行學生互批教學法時,為學生布置了一個記敘文的命題作文——我最熟悉的人。首先,對學生交上來的作文全部瀏覽了一遍,在所有作文中選擇了一篇優秀的作文和一篇具有典型錯誤的作文,并將這兩篇作文打印出來,用了一堂課的時間與學生共同分析了這兩篇作文的優劣,為學生講解了批改作文的詳細要求,并引出了進行學生互批的教學方法。
步驟二:確定作文互批標準在學生真正開始進行互批之前,要確定作文互批的標準,幫助學生明確方向,帶著標準去批改作文能提高互批的效率。比如,針對這次的命題作文,是一個記敘文題材的,筆者為學生設定了如下的批改標準——標題,無標題扣2分;錯別字,1個扣1分,扣滿5分為止;病句,每一處扣2分;記敘文,有2-3個細節描寫加3分以上。對文章的總評語不得少于100字,內容來自于表格和你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鼓勵寫旁批。
比如劃出文中優美的句子,可以在旁邊寫點表揚和感受,劃出好的細節描寫。步驟三:學生分組互批讓學生以四人到六人為一個小組進行作文的互批,要求不僅要找到文章的'閃光點,同樣對于文章中存在的問題要能夠給予改正。比如,學生在讀第一遍時要確定文章的立意;讀第二遍時,要用刪、增、減、調、換等方式對文章中出現的病句及具體的段落進行調整,使文章在結構和內容上都更加的合理,在修改的過程中,注意要加入評語。對于這次安排的記敘文要注意在描述人物時是否采取了記敘和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步驟四:教師總結這個步驟主要是最后的收尾工作,需要教師進行查缺補漏,總結學生在互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防止因學生經驗不足而遺漏了一些優秀的文章,并且在這一步驟中還可以與學生交流批改心得,總結寫作技巧。
3.結語
小學作文教學是學生學習寫作技巧、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的初級階段,傳統的批改作文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措施來提高學生自改文章能力,從而提高整體寫作水平。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1-21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精選01-25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7-15
[精選]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6-0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1-26
小學語文教學核心論文11-08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大全09-0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7-24
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05-16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精華)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