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利用生活化的語文作業讓學生學會學習論文
新課程改革已有幾個年頭了,在一浪高于一浪的課程改革過程中,語文教學也順應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關注到學生諸多能力的培養。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清楚的意識到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學會學習。同時,語文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以學生生活為語文作業的切入口,這是“語文教學觀”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在語文作業設計中,滲透學生的生活,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讓語文教學真正回歸生活。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因此,我認為只有在生活化的語文作業中才能更快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使源頭之水活起來。
一、作業生活化,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生生存》一書中,說了這樣一句話;“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而要學生學會學習,首先要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美國教育家華特則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此話不無道理,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業設計更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盡量還原生活,并設計出與生活相關聯的作業,將教學過程中需要內會的知識置于逼真的社會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聽、說、讀、寫的強烈愿望,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的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本學期習作4是讓學生給自己的朋友寫封信,介紹自己的家鄉。第一次習作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家鄉特色來寫這封信的,雖然我寫了下水文讀給學生聽,同時在寫作上又作了指導,但結果真是有點出乎意料之外的差,不管是從作文的內容上,還是從習作的篇幅上,都讓人不滿意。靜下心來分析原因,我班的孩子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新太倉人,從小就跟著父母離開自己的家鄉,對家鄉并不熟悉;習作之前雖然叫孩子收集了有關太倉名勝古跡、人文歷史、風景名勝等相關資料,但苦于孩子的生活環境及條件的限制,都沒啥大的收獲。在脫離現實生活這種的情況下,孩子能寫出好的作文嗎?幾番思量,又與同年級組的教師商量后,決定利用我校周邊現有環境——西園作為本次習作介紹的內容。利用一節班隊課帶領孩子游覽了一番西園,再利用作文課讓孩子重新給自己的朋友寫封信,以介紹西園為主要內容。結果,前后兩篇習作一比較,真是又一個出乎意料之外:全班每個學生都能寫出不少于400字是習作,大部分學生結構合理、條理清晰,只有個別學生在方位上需略加修改。可見,脫離學生生活的習作是沒有生命力的,而發生在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東西,往往能給人以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只有在有興趣的情況下,才能發揮自己的內在潛能,而生活化的作業恰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作業生活化,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大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學生學習其方法至關重要,方法不當,猶如在黑暗中摸索,舉步艱難;方法得當,猶如順水推舟,事半功倍。”由此可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所在。而顧黃初先生則在《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謀求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閉在四壁合圍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課本上,恐怕很難求得突破性的進展。語文是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頻繁運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學生掌握好語文工具,我們的思想要向廣闊的生活審視。”他同時強調“語文教學的改革,關鍵在貼近生活。這是‘根’”。這番話,正為我們指明了設計語文生活化作業的方向。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語文作業中提升學習能力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和內在需求的,突破了傳統的填壓式教學模式。我們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要有意識地拓展學生生活化的活動時空,進行語文生活化的作業設計,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其目的在于落實“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豐富多彩的語文作業,把語文作業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如在我們班中很多學生喜歡繪畫,學習了古詩《江雪》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詩文畫一幅“雪天垂釣圖”,體會孤身垂釣的冷清景象;很多學生喜歡寫模仿文、想象文,學完了《徐悲鴻畫馬》后,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某一個人或某一件物品,然后把觀察到的不同點寫下來;學習了《開天辟地》后,可在班級內開展“故事會”活動,或者辦一期“神話故事知多少”的手抄報。學了《虎門銷煙》,讓學生練筆,寫寫站在林則徐的塑像前……;再比如,學了修改病句,可設計趣味游戲題:學生扮演醫生,給“病人”寫診斷書,開處方,動手術;學了直述句改轉述句,可設計打電話游戲題,讓學生扮演打電話人、聽電話人、轉述電話人,練習轉述別人的談話。
三、作業生活化,引領學生學會學習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并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態度。可見,充分發掘學生的自學潛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目前小學教學的潮流目標。我們必須突破傳統習慣思維方式,認真分析一下,學生有許多本領,特別是玩的本領,就不是老師教、父母教的,而是通過自己看、自己琢磨,自己實踐學會的。學生都有學會學習這種能力的礦藏,只不過沒有挖掘出來,沒有冶煉能力而已。教師要有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主觀愿望,學生也要有內在需求,能同教師同步運轉,學生學會學習的潛力就會得到發揮。
利用生活化的語文作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一直追尋的目標。開學初教到《泉城》一課時,深入體會了“涌、匯注、噴吐、冒”四個同樣寫泉水流動的詞,結合學生生活體會放在不同的語句中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不同泉水流動時的特點,并在寫法上稍作了指導。在一次習作中,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以第一人稱介紹一個自己熟悉的事物。使我感到驚喜的是,在批改作文時,發現我班的一個男生在習作《文具袋的自述》一文中,竟然能靈活變通、學以致用。這是他習作中的一個片段:每當主人寫作業時,我的好伙伴們便開始工作了。鉛筆弟弟會跳出來;寫了錯字,橡皮大舅就會跑出來;寫習字冊、抄寫詞語、謄寫作文時,鋼筆哥哥又會蹦出來;寫了錯別字,修正液奶奶就會慢慢地走出來。同樣是寫從鉛筆袋中出來,他卻運用了“跳、跑、蹦、走”四個不同的動詞來表示,而且寫出了人物不同年齡段的特點,真可謂用詞精準。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由此可見,學生是否“會學”,是“學會”的關鍵;而小學語文作業生活化的設計,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能力,引領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學生只有“會學”,才會為未來事業的發展夯實基礎,才能成為祖國將來的橋梁。
【利用生活化的語文作業讓學生學會學習論文】相關文章:
家庭作業生活化小學語文論文05-06
淺談讓學生學會學習的論文04-27
教學反思: 學會利用教材,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07-18
要學會利用網絡學習英語08-06
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 論文04-30
利用語文實踐學習文言文論文05-04
漫步在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春天教育論文05-02
高中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論文05-02
聾啞學生語文生活化教學實踐論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