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論文(精選10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論文篇1
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同時,應充分注意和重視中學生的情感教育。
首先,對于情感,我們不能簡單地看著一種一般的心理品質。作為主體對于自己所認識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態度的體驗,它幾乎和一切心理品質相伴隨,感知與觀察、理解與思維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隨情感活動。情感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其它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
其次,中學生正處于一種情感迷茫狀態,這是一種無法忽視的客觀現實。一般來說,這種情感迷茫狀態從初中開始出現,到高中階段便十分明顯。伴隨著青春期的開始,封閉型的心理狀態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獨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時帶來了,而社會、家長、自身的壓力及日益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名目眾多的各種考試帶來的心理壓力,都使這種情感迷茫狀態無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重視對中學生的情感教育,就不能保證他們的情感得到良好的發展。
第三,從課程的本質特征來說,語文課與別的自然學科的課不同,它與情感教育的聯系很緊密。它兼有認知訓練和非認知訓練兩方面的內容,因而它對于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如同情心,利他精神,祖國優秀的傳統道德思想,想象能力,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都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當然,我們所說的情感教育絕不等同于傳統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思想的教育目的是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而中學語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在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和個性的完善。中學語文中的情感教育與政治思想及美育有著很重要的聯系。怎樣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這與其說是一個理論問題,還不如說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實踐問題。它無疑和教學內容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和教學方法的關系似乎更為密切。它對教師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一顆博愛、寬闊、敏銳的心。進行情感教育,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下面談談我們的一些粗淺看法。
一、教學內容方面
初中的1至6冊語文課本中,幾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這些課文歸納起來,大致有這樣幾種:第一類,表達對祖國、故土、人民的熱愛之情。第二類,表現一種至愛親情。第三類,表現忠貞不渝的愛情作品。還有其它的如表現氣節的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對第一類篇目,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流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講一些應該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大道理。依據學生這時期的心理特征,對說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這類課的學習與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來。作為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心理,講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現階段留學歸來效祖國的年輕學子,名人回祖國的具體行動、言語及落葉歸根的.想法等。講清楚作為一個公民為什么應熱愛祖國,熱愛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講大話。這樣,再結合讀、講、寫,學生接受起來是不會有抵觸情緒的。
對第二類篇目,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除了緊扣課文的內容,仍要輔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現階段中學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們同父母的所謂隔膜、代溝問題,把中華民族瞻養父母的傳統思想,父母養育孩子的艱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殷之情貫穿于教學之中。讓學生通過對這類課文的學習,樹立一種美好的、正確的人際關系思想。
第三類篇目,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也是我們想著重談談的問題。面對這類課文,學生一方面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有一種“等著瞧他怎樣講”的心理。過去很多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這個問題多有忌諱,往往顧左右而言他,輕描淡寫地一晃而過。
這種“回避或禁錮”的作法,反而加深了他們對愛情的興趣,以及對愛情的涉足與嘗試。這對中學生的健康的情感教育有百害而無一利。
我們的看法是,現代傳媒及文藝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學生成熟早,中學生早戀也似乎成了一種風氣。那么何不抓住這類課文來一個“借題發揮”正確引導呢?如果中學生走入社會沒有愛情方面的知識,沒有正確的愛情道德觀,就很難正確對待愛情。因此,語文老師應轉變教育思想,不視愛情問題為禁區,針對中學生身心及思想行為特點,引導中學生小心踏入這片圣潔的土地。因而在上這一類課文時,我們不應回避愛情這個字眼。結合課文我們一方面講清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的愛情,一方面以大量的早戀導致學業失敗的實例講清什么是所謂的愛情。與此同時再進行兩次關于早戀的討論會,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不要求有定論,但教師要歸納總結,談清自己的看法,曉之以理,讓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什么是愛情,從道德上認識愛情的真、善、美與假、丑、惡,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這樣,學生消除了神秘感,也從老師那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其效果是很明顯的。
二、教學方法方面
在前面筆者已說明,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實踐問題。它對教師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它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一顆博愛、寬闊、敏銳的心。廣博的知識與教學內容聯系似乎更緊,它幾乎可說是一個純知識的問題。而博愛、寬闊、敏銳的心則涉及到一個教師的人品修養。
中學生時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穩定的。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有一觸即發的豐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夠的自持力。他們希望在老師、同學面前施展自己的才華,他們要求老師尊重、信任、理解他們。他們憧憬將來成為有價值的人,更期望人們承認他們的價值的存在。但由于處境不同,加上個性的差異,有很多學生在渴望認同的同時又怕失敗,怕被拒絕否定。這種不被人理解的孤獨感和渴望人理解的欲望,使教師的態度上稍不注意就容易導致不堪設想的后果,而這種影響也許是終生的。
因而,在教學方法上,對學生,特別是對差生,教師應注意自己的態度,應竭盡全力理解自己的學生。當學生遇到困難而動搖、徘徊時,要給以鼓勵。對學生的思想要透徹地了解、掌握,工作應反復做。學生的一些活動,應給予積極的支持和認真的引導。這引導應把它看作是語文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環。要在對學生深入細致的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因人而異的耐心指導。對學生的每一點健康的情感內省和表達給予充分肯定,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幫助那些還處于自我封閉狀態的學生從情感的天地中走出來。讓學生在講、讀、寫、說中成為更加樂觀,更加自信,更加富有利他精神和廣泛同情心的人,從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質。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寬厚博愛敏銳之心去理解學生,原諒學生,關心學生。學生的每周練筆本是我們抓的一個重點。從進初中第一天起,我們就作了規定:寫周記不能當作只完成作業而敷衍了事,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希望把老師當作朋友,有什么心事如果信得過老師就盡情的吐出來。對老師的教學及為人也可褒可貶,一句話:寫真。這樣,學生消除了厭惡心理,由被動變主動,對生活中的人、事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也從中得到了幫助和鼓勵。周記的內容涉及寬廣:學習、親情、愛情、友誼、社會幾乎無所不包。我們從周記中獲取了學生的思想狀況,并及時聯系家長,避免家庭與學校在教育孩子時意見不一致。
總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任務。這種教育應引起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充分重視,把它貫徹到課內課外的各個教學環節中去。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地設計和促成一種民主的、活潑的、適合于學生情感——心理發展的文化氛圍,使學生的身心在這種氛圍之內得到真正完善的發展。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論文篇2
摘要:情感教育是中職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為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文章就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提出了三點策略,即充分發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情感。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情感資源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態度及信念,是新課程改革精神的體現。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部分學生學習基礎差,存在一定的厭學情緒。很多學生表現出情感冷漠,自私自利,不關心他們,為人處世能力差,情感道德嚴重缺失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中職學生的未來發展[1]。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但目前,中職語文教學重認知、輕情感的現象十分普遍,教師在教學中過于強調語文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情感方面的關懷和教育,學生人文精神嚴重缺失,這種問題的出現給中職語文教學敲響了警鐘。
一、充分發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資源
中職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佳作名篇,盡管這些優秀的作品風格不同,但無一例外都是充滿了真摯的情感,包含對家國、生活、親情、好友及壯麗河山的情感抒發。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發掘這些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在情感上打動學生,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激發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語文教學成效。例如,語文教材中有散文《我不是一個好兒子》,作者用平實的語言記載了母親的點點滴滴和一言一行,把一個勤勞、簡樸、慈祥、關愛兒子的母親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讀起來感人至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可以喚起學生對母親的感恩之情;還有史鐵生的散文《我與地壇》,同樣是寫自己的母親,重點突出了母親那偉大、內隱又不求任何回報的母愛,也正是在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感染下,作者對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寫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因此,只要教師善于發現,就可以從教材中找到眾多的情感教育素材。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
情感作為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主觀需要的內心體驗,因而,在中職語文情感教育過程中,中職生自身的情感體驗極為重要[2]。但傳統的中職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學生聽,學生缺乏體驗感,致使情感教育缺失有效的載體。針對中職學生,語文教師可以聯系一些蘊含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開展一些活動,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等與情感有著密切關系的節日,舉辦一些講故事、誦讀優秀詩文、小演講、演課本劇、續編故事等之類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使其從中獲取情感體驗,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又譬如,在母親節,教師可以先介紹母親節的由來和風俗習慣,然后以“我的母親”為主題,舉辦一場小演講比賽,讓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入演講當中,然后讓學生根據主題與他人進行親情方面情感交流,由此,既強化了學生口頭表達和口語交際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對親情有進一步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三、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情感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新課程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語文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誦讀,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腦海中會不由自主地浮現與作品相關的意境和畫面,真切地體會到作者的情感,進入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從而獲得思想啟迪,有所感悟[3]。例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這是一首飽含深情的詞,作品前幾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使用疊字的'修辭手法,將作者的愁苦凄涼之情描寫得淋漓盡致,后面陸續寫了梧桐、黃花、細雨、過雁等,將愁緒進行層層疊加,讀來讓人感慨不已,使學生為作者生不逢時和人生際遇產生深深的同情。這樣的一部作品,如果教師逐字逐句的翻譯講解,將大大削弱文章的情感。而如果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有感情的誦讀,可以幫助學生體會作者亡國之恨和淪落之苦,同時也對我們今天幸福快樂的生活倍加珍惜。總之,情感教學是中職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借助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促進學生情感素質的發展是實施情感教學的目的。當然,情感教育能否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有效實施,還需要語文教師具有較高的情感修養,以及靈活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情感教學的實效,幫助中職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福亞.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1):84.
[2]吳小麗,何君.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1):85.
[3]陳丁勝.試論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職教通訊,2014(33):43-45.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論文篇3
摘要:情感能夠有效刺激人的大腦和心理,是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的原動力,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思考知識,才能帶著自己的情感去感悟語文課程的熏陶。因此,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提升語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強心劑,如何去加強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也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從多個方面探討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有效策略,以供廣大語文教師酌情參考。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實施策略
1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原則
1.1情感教育在語文中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從內容上來看與其他學科有些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是情感性。語文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作者獨特的感情,只有讀者運用自己的情感功能去細細品味,才能發現其中的韻味。可以說情感是語文教育的靈魂,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法。只有注重學生的情感和諧發展,才能帶領學生進入到豐富的名篇佳作當中去體悟不一樣的內涵。帶著感情的閱讀,才會讓閱讀,才會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加有趣,跟隨著每一篇文章進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同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情感方面的運用,準確把握文章作者的情感走向的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學生在語文學習時候的情感走向,將兩者有效結合起來,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情倒情的教學方法才是有效進行語文教學的關鍵。另外,在語文教學當中運用情感教育,能夠更高效的促進語文學習。一般情況下,人在情感亢奮,心理比較興奮的狀態下,往往會思維更加敏捷,思考快速,而情感低落的時候,往往打不開思路。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當中,有著比較強的信號和強化功能,一些學生對于古詩詞或者課文背誦不出來,但是卻對自己喜歡的某些文章,或者音樂作品牢記于心,就是情感在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將整篇文章的情感注入到教學當中,引導學生認知,不僅提升了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的情感升華,強化語文學習。
1.2情感教育的基本原則
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
(1)互尊互重原則。情感的投入和產出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來完成,很多小學生的情感不明確,比較脆弱,容易激動或是情感的發生比較緩慢,教師對學生的平等看待,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心理特征,樹立平等的教學觀念,能夠實現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平等對話,這是情感教育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順利開展的保障;
(2)親身的情感體驗原則。教師在進行情感教育的氣候,所投入的情感,所創設的情景,要盡量與教學教材內容相匹配,讓學生能夠真實感受到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帶入自己的情感走入作者的情感,才能更好理解教材,也才能實現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
(3)啟發性原則。啟發性原則是當代教育比較提倡的一個原則,意在指出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不僅要在學習當中運用,在生活當中也不能忽視了情感教育,很多情感往往通過生活自然而然產生,小學生的情感體驗種類相對于高中初中學生較少,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引導,重視學生教師之間的相互啟發性,更好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
2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2.1加強教師自身的情感修養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人設,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些很多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平時的生活工作當中,要注意加強自身的情感體驗,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學習。從各個方面去給予學生情感上的熏陶或者感染,用真實的情感體驗去帶領學生走進教材當中的情感世界。比如,用一種比較關愛,和藹可親的態度去進行授課,避免冷酷和嚴肅,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思維觀念,從心靈上給予他們更多的情感關注,加強他們與人交流的能力,因為現在的很多小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又處于一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候,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封閉的,孤獨的,與他們沒有情感交流,情感得不到豐富,那么在帶入教學當中的時候,就要從學生的內心世界,個性特征方面對癥下藥,在教學當中,讓他們得到情感的釋放,這樣,才能開拓自己的思路,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來,運用自己的情感認知,再在教室的情感帶領下,完成更加高效的語文教學和學習。
2.2在教學過程當中注意情景的創設
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征,有效為他們創設豐富的課堂情景,能夠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能夠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通過特定的情景,或者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發學生的思考。傳統的的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記已經不符合現代的教育方式,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另外,對于學生從小語文語感方面的提高,情感教育是起到一個關鍵性作用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情景創設,或者在教學過程當中穿插一些比賽競爭的游戲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創造情感認知當中的良性機制,在課文講解當中,貫穿作者的情感主線,讓學生意識到某一種品質或者精神,從掌握知識的淺顯層面深入到道德情操的培養,從而內化自己。
2.3創建課堂課后評價機制
情感教育最終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和思考,而不是灌輸性的教育,認為在課堂中一定要讓學生體驗到積極的情感,然而在學生的情感認知當中,并不是所有情感都是積極向上的。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情感認知有一個充分的評價,合理培養他們的情感認知,加以適當的引導。因為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好勝心比較強,非常看重自己在她人心目當中的位置,重視老師對于自己的關注程度,在集體中集體意識還比較淡薄,因此,教師在課堂或者課后教學時,對于小學生的一些行為,及時給予反饋,比如獎勵,掌聲,哪怕一個肯定的眼神,或者是直接書面的考核評價,對學生的情感認知都會是一個很大的幫助,讓小學生從小就能不被束縛,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樹立起各方面的信心,有效運用情感教育促進語文學習,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東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教研視點,2012(04).
[2]呂立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福建省漳平市南洋中心學校.課程與教學,2015(11).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論文篇4
摘要:語文是一門極具人文情懷的科目,在中職語文的日常實際教學中,教師若能靈活運用情感教育這一新型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領悟課文的情感內涵,并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感的結合教育,不僅能夠強化其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同時還能在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其語文綜合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能夠更快地走上正確的人生發展道路。本文就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運用予以詳細分析。
關鍵詞:中職語文;情感教育;課堂教學
前言:語文是一門極具人文情懷的科目,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師在就該科目對學生進行教授時的“催化劑”,同時也是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及作者所想所感的“強心針”.在中職語文的日常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課文教授時若能靈活運用情感教育這一新型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領悟課文的情感內涵,并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感的結合教育,不僅能夠強化其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同時還能在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其語文綜合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能夠更快地走上正確的人生發展道路。本文就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運用予以詳細分析,現作如下相關報道。
一、情感教育含義與作用
(一)情感教育含義
教育界將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利于學生學習的同時,可恰到好處地拿捏住整個教學過程中情感與認知關系,以將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發揮到極致,注重對學生情感體驗培養的豐富性和內涵性,并使學生在情感交流互動中最大程度地激發其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新型教學方法稱為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能以辯證客觀的心態面對所有事物,并進一步升華對人生的感悟,能夠更好地實現其自我完善發展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教育責任。[1]從綜合的角度來看,情感教育實際上既是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同時也是一種非常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認識并積累生字詞、掌握一系列寫作或表達知識技能只是該門課程最基礎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學會并掌握如何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以及作者的所想所感才是進行該門課程教學更深層次的教育意義和教育目的。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和方法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強化對課文各方面的理解,同時還能夠通過該方法提高其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思想覺悟。
當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由于學生對古詩詞的各方面(詞句用法、表達方式等、)均不太熟悉,因此大多數學生都會覺得古詩文尤其是長篇大論的文言文比現代文更難以理解。但通過情感教育這一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以古詩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為突破點,抓住文章的中心和主題,進而逐步對課文進行“蠶食”,最終達到掌握全文的學習目的。學生通過對各類課文中或喜或悲,或憤怒批判等多種情感的體驗和感受,能夠進一步明了學生對生活各方面的認識,并在語文教師的恰當指導下學會如何正確處理和調節這些情緒,使情感的正面作用得以最大化地發揮。
二、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一)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互動
較之傳統模式中的教學方法,不斷增進和強化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是情感教育最明顯的.優勢。學生本身就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主動且耐心地與學生們進行溝通交流,多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循循善誘,給予學生更多的包容和鼓勵,[2]從各方面了解和關心學生,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批評。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和藹可親的態度和情感后,也同樣會在情感上作出相應的回應。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信任,就能夠使學生將老師當作人生中的良師益友,以在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并且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教師教育責任感,提高其教學水平。
(二)指引學生領會情感內涵
不管是普通中學語文還是中職語文,在該門科目的考試中,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所想所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考點。這就充分體現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表達文章主旨與作者思想知識技能的重要性。因此,這便為各從事語文教學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職語文教師指出了一條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這一塊知識技能的明路--引導學生領會文章情感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予以適當的指導和點撥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拋磚引玉”的積極作用,當然,這就要求教師應將點撥、引導的力度拿捏得恰到好處,既不能像直接說出答案這樣點撥過度,不給學生一絲一毫的思考空間,亦不能光提出問題卻不作任何的提點,造成非常尷尬的教學場面。
(三)理論與實際情感的結合
放眼古今,理論教育和應試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界的著重點。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忽視,造成了學生只會“紙上談兵”的不良局面。隨著時代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各階層對實用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不再只是注重理論知識豐富的人才,而是更傾向于吸收實際操作能力卓越的人才。而各中職學校一直以來都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為教育注重點,力求達到使其所培育出的人才更符合社會各崗位需求的教育目的。是以各中職院校應更為注重對語文這一學科教學的實用性[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語文這一學科知識的靈活性和使用性非常高,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文字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比如說中職語文教師要求學生以“母愛”為主題寫一篇作文,而在學生寫作之前,教師可充分利用上述第二點中的《游子吟》這一課文,除了讓學生通過情景演練等方式深化對詩文中心思想以及詩人情懷的理解,還應讓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發現生活中的母愛:“同學們,既然咱們學了這篇關于母愛的古詩,也從詩人簡樸的語言中深刻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幾分鐘回想一下你們的媽媽帶給你們的母愛,然后給大家分享。”實際上,當學生思考完后,內心對自身所受到的母愛是有非常多的感觸和領悟的,甚至情感細膩且感觸頗深的同學在向大家分享其從自己母親身上所感受到的母愛時,通常會因情到深處而流淚,同時還會在情感上感染其他學生。這就非常有效地促進了理論與實際情感的結合,同時也使得學生所作的文章更具真情實感,能夠打動人心,并使其作文的質量有了質的改變和提升。通過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感有機結合,既能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亦能鍛煉其運用理論知識的實踐能力,一舉兩得。
結語:
總之,情感教育不僅是順應教育發展和語文教學需求的新型教育模式,更是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極佳途徑之一。考慮到職業型人才是各中職院校的重點培育方向,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情感教育來幫助學生不斷促進其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琳.情感滲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D].魯東大學,2016.
[2]劉田田.中職工科類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16.
[3]胡偉.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方法與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0.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論文篇5
摘要:語文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情感性和思想性,而情感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素養,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將情感教育應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是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然選擇。本文主要涉及情感教育的內涵,情感教育對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以及在語文教學的應用三方面。
關鍵詞:情感教育;高中;語文
隨著現代教育模式在高中校園的普及,情感教育作為新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應重視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還能幫助學生培養健全的人格,提高其綜合素質,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一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教育是學校教育方式中的一種新思路,其特點是以心靈感應為基礎,教學主要手段為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情感教育關注的重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情緒以及情感問題,教師在進行情感教學時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總之,情感教育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道德修養、培養全能型復合型人才,將學生的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式教育方式。
二情感教育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高中階段樹立正確三觀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其中文學部分是我國古代文化中最為璀璨的一部分。當代青年肩負著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的責任,這就要求青年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和綜合能力。而高中時期是學生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的最重要的時期,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在這一階段將情感教育應用到語文學科的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情感教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的道德思想觀念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情感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領略文學的魅力,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情感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為學生以后的就業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還可以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促進師生良好關系的發展。教師通過情感教育可以時刻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及時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正確的引導,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四)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通過情感教育,學生可以深刻認識到認真學習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同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自覺地為了促進自身全方面的發展而努力學習,積極主動地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三情感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的情感進行深度挖掘
教材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基礎資料,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的橋梁,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無論是古代詩詞曲賦,還是現代散文小說,都是經過時代的檢驗沉淀下來的文學經典,無論是從文字、語言或者結構任何一方面,都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內容,是實現高中語文情感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應該對教材中蘊含的情感進行深度剖析,從中獲得情感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與實際內容進行緊密結合,這樣不僅可以充分體現文學作品的韻味,加深學生對課文中情感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生與文章產生情感共鳴,進而積極主動地將熱情和自身情感融入語文的學習中。例如,在進行《行路難》的教學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一句,體現了李白終于擺脫歧路的迷惑和彷徨,重新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終有一天,他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表現了詩人雖然身處黑暗卻依然對未來充滿了自信的強大精神力量。由此可見,教材中情感教育無處不在,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內容,促進高中語文情感教育的發展。
(二)教師通過詩歌的有感情朗讀實現情感教育
朗讀是實現情感傳遞的最佳途徑之一,教師在朗讀時給詩歌注入了真情實感,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就會被深深打動,自覺融入詩歌的情感中,與教師進行情感交流,從而實現情感的傳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過程中也能得到有效提高,而學生情感的融入也能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會隨之提高,情感教育的教學目的也得以實現。例如,屈原的《離騷》,這首詩歌表達了屈原對于國家危難、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擔憂,教師在朗讀的過程中,應帶著凄涼、憂愁的感情,使學生能夠深切地體會到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
(三)轉變傳統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為了實現高中語文的情感教學,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交流,從而實現情感的傳遞。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并不斷提高自身道德素養,要想辦法拉近與學生的關系,爭取與學生做朋友,以此來奠定師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基礎。同時,教師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要細心捕捉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能夠培養一定的情感素養,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把實際生活與語文學習結合起來,將自己的親身體驗和真情實感融入教學內容中,這樣,就能進一步實現學生文學素養和情感素養的提高,達到將情感教育融入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學科的教學時,要實現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情感教育的基礎上提高文學素養,進而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基礎。
(四)教師精心設計,創設多樣化教學情景,實現情感共鳴
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單純地將本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告訴學生,學生做筆記背誦以應付考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字詞句的分析冗長而乏味,學生很快就會對語文課堂失去興趣,根本無法將情感投入到課堂中。新的教學模式的出現為教師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方案。在進行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引進新媒體教學,為以往的傳統課堂增添了新鮮元素,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切地感受文學知識的魅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學科的教學時,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或者其他現代教學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加強學生對課文的情感理解,并將自身情感融入課文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情感素養和文學修養,同時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小結
將情感教育應用到高中語文科目的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在接受情感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語文能力和文學修養,還能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進一步提高綜合素質。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的應用途徑有:對教材內容的情感進行深度挖掘;通過詩歌的有感情朗讀實現情感教育;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創設多樣化教學情景,實現情感共鳴等。
參考文獻
[1]李存銀.淺談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7(7):46.
[2]趙曉陽.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9):349.
[3]周仲來.淺析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4):87.
[4]莊奇娜.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7,4(14):253-255.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論文篇6
摘要: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是情感教育的設計師、遷移者,傳授者,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所傳授的知識讓學生接受,讓我們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活動融為一體,使教師、學生、作品三者情感產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和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魅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曾經所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白居易也曾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足以看出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而在語文教學中對情感因素的教育又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很多文質兼備的文學作品。里面有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忠貞、對事業的追求、對信念的執著;對故鄉親人的思念,赤子之心、朋友之情、手足之誼盡顯;里面還有對社會拍案而起的激憤、有個人人生路途的催人淚下的凄凄切切、有細雨霏霏的柔婉;有描寫天地動容的悲慘;里面有開懷的笑、嚎啕的哭、會心的愉悅、無名的憂愁……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挖掘出作品的這些內涵,讓一切真、善、美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呢?筆者覺得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注重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充分挖掘教材,營造情感氛圍
沒有情感這個因素,任何作家筆下的作品都不能打動人心。創設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愉悅的學習。而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他特定的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每一篇作品都有著特定的情感表達。因此,在學生初讀作品時,教師就抓住這篇作品的的情感個性,精心設計導語,把學生帶入到這篇作品的情感之中。從情感出發,以情感作為敲門磚,以情擊情,才能真正扣擊心靈。示范朗讀時,用充滿感情的語調、表情、心境,以及結合課文中所做的`提示性的語言、動作,創設一種學習情境,這樣就會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滿期待。當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時,他們就會真正走進課文,走近作者,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比如在教《故鄉》一課時,筆者就創設了這樣一個導語:“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故鄉,我們都深愛著自己的故鄉,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寫故鄉、思故鄉。贊美故鄉,他們或描寫故鄉的風土人情;或抒發對故鄉離情別緒;或抒發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的激動和欣喜之情……大文豪魯迅也是一個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跟隨《故鄉》中的“我”的足跡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這樣就激發了學生閱讀作品的興趣,帶著情感去體會文中我”回故鄉的喜樂哀愁了。使學生真正走進了作者的內心世界。
2走進作品,讀出情感信息
我國古代有“三分詩,七分讀“的說法。也就是說在朗讀訓練中寓于情感教育。試想我們教師如果面帶笑容、精神飽滿地走上講臺,用悅耳動聽的嗓音、抑揚頓挫的語調、繪聲繪色的話語、逼真傳神的動作為學生朗讀作品,學生能不被感染嗎?能不激發起求知的欲望嗎?每種文章有每種文章的風格,這也決定了不同風格的朗讀。這就決定了在朗讀時,語調、聲音需要或高亢或沉緩;或激越或悲傷。每篇作品根據情感用不同的風格把作者創作時的全部激情釋放出來。用朗讀的恰到好處的聲量、濃郁的氛圍、與作者共鳴的情感,來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畫面,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學生就會更快的闖進作品的意境中、與作者的心靈,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產生情感共鳴。一起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比如《沁園春雪》的上闋要讀得豪情萬丈、下闋要讀得居高臨下、最后三句要讀得意氣軒昂才能體現作者偉大的胸襟和堅定的信心。同樣只有用真誠的心態、懇切的語氣朗讀才能體會得到《出師表》中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學生在讀時讀得真、悟得深,語文教師在課前還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做足功課,深刻透徹地去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歷程、寫作背景,并把這一信息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帶著這些知識,真正走進作品,走進作者的心靈。
3用情教育,學會做人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這深刻闡明了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當學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發時就要順勢引人課文深層次的學習中。將知識內化為學生自主思維的動力,提高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此時教學的重點就應落到學生對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讓學生如何介入并創新思辨的層面上。這時候,教師可以以解詞析句為手段,以剖析結構為依據……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我們要抓住情感與情理的聯系,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豐富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從深刻領會作品創造的藝術境地,完成由情入理,文中悟道的思維遷移。從而激起一種積極的審美愿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比如《岳陽樓記》中范仲淹的“憂”“樂”情;《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悲”“恨”情;《黃鶴樓》中崔灝的思鄉情;《我的老師》魏巍的師生情等等,都是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表現出來形象感、濃情感來領悟深刻的哲理。去追求那不變的真理,這樣就不僅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也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例如在教完《故鄉》一文后,針對作者文后抒情,筆者布置一道題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兒”,讓學生去比較社會主義背景下的的“情”和封建社會背景下的“惡”。起到了“課”盡而“情”未了的效果。讓學生在愉悅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4重情感交流,建和諧關系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指導者,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除了參與、促進學生的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指導,應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一個接納性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
同時,愛心是教師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的起點。師愛可有多種形式。“愛是教學的媒介,友愛更是消除戒備心理的傳感器”。消除對立情緒及情感障礙,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地維護班級的榮譽。
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情感教育,這樣既陶冶學生的情
操又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情感教育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一顆博愛、寬闊、敏銳的心。把它貫徹到課內課外的各個教學環節中去,并且教師還應該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地設計和促成一種民主的、活潑的、適合于學生情感――心理發展的文化氛圍,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義,人格健全,適應時代發展的有用人才。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用情感去感化學生,鼓舞學生,讓學生走進作品,走進作者的心靈,也讓語文教學在情感教育的感化下變得更加動人、精彩。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論文篇7
摘要: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語文教師應作為情感教育的設計師、牽引者,通過多種方法,科學引導學生讀出情感信息,努力創建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新課堂。
關鍵詞:情感教育;語文教學;體現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適合個人需要和社會需求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是人類文明的凝聚、內化與升華,是衡量個體與社會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應是教學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語文教材中,文質兼備的文學作品占據相當的篇幅。這里有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忠、對事業的追求、對信念的執著;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誼;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憤、催人淚下的凄切、細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動容的悲慘;這里有開懷的笑、嚎啕的哭、會心的悅、無名的愁……怎樣才能幫助學生發掘出作品的這些內蘊,讓真、善、美走進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呢?筆者認為首先語文教師應是情感教育的設計師、遷移者,教師應運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傳授知識和學生接受知識這種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活動融為一體,使教師、學生、作品三者情感產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而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注意抓好以下幾方面的環節。
一、要創設情感氛圍。
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得羅說:“沒有情感這個因素,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創設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處在“我要學”的狀態下愉悅地學習。而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的影響下的特定情感的表達。因此,在學生正要接觸作品時,教師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個性,巧設導語,引帶入境。導語的`設計要從情感出發,以情感作為敲門磚,以情擊情,才能扣擊心靈。那充滿感情的語調、表情、心境,以及結合課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語言、動作,會創設一種學習情境,會激活學生思維,會讓學生產生期待。當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時,他們就會沿著這條情感軌道,走進課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故鄉》一課就設置了這樣一個導語: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故鄉,我們都深愛自己的故鄉,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寫故鄉、思故鄉。贊美故鄉風土人情的有之……抒發對故鄉離情別緒的有之……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的激動和欣喜的有之……魯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們來跟隨《故鄉》中的“我”的足跡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這樣就激起學生帶著情感去體會“我”回故鄉的喜樂悲愁了。
二、要讀出情感信息。
“三分詩,七分讀”是我國古代就有的說法。也就是說情感教育應寓于朗讀訓練中。朗讀是以聲音傳達視覺信息的活動過程,而聲音本身也是一種情感、一種形象。加里寧曾經說過:“沒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捕捉住一切細微的事情。”試想教師面帶笑容、精神飽滿地走上講臺,那悅耳動聽的嗓音、抑揚頓挫的語調、繪聲繪色的話語、逼真傳神的動作,能不激發起學生求知的情感,能不產生銷魂攝魄的效果嗎?文章的多種風格,就決定了多種風格的朗讀。朗讀的語調、聲音或高亢或沉緩;或激越或悲傷。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創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恰到好處的聲量、充沛濃郁的氛圍j籠罩心頭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畫面,在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中,學生會更快的闖進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靈里,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擔喜怒哀樂,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比如《沁園春雪》上闋要讀的豪情萬丈、下闋要讀的居高臨下、最后三句要讀的意氣軒昂才能體現作者偉大的胸襟和堅定的信心。而《周總理,你在哪里》以沉緩的聲音(只在倒數第二段語勢稍高揚)、深切的語調來朗讀才能體味人民對總理的無限深情。同樣只有抱著掏心掏肺的心態、帶著懇切無比的語氣朗讀才能體會得到《出師表》中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學生在讀時讀得真、悟的深,語文教師在課前還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廣采博覽,深刻透徹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歷程、寫作背景,并把這一信息傳達給學生。
三、要出情人理。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深刻闡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學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發時要順勢引人課文深層次的學習中。將知識內化為學生自主思維的動力,提高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此時教學的重點落到學生對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讓學生如何介入并創新思辨的層面上。教師或以解詞析句為手段,或以剖析結構為依據,或以時空范圍為線索……都要披文人情,出情人理。抓住情感與情理的聯系,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豐富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從深刻領會作品創造的藝術意境,完成由情人理,尋文悟道的思維遷移。從而激起一種熱烈的積極的審美愿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比如設計《茶花賦》教學時,“醉了”就是傳神之筆,為了講透這個“醉”,就可用“前呼后擁”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情感意境中:前是身在異鄉的思念之情,卻因“畫不成”而總難釋懷,而回國的機會讓他久藏心頭的情感一下噴涌而出,就象喝了葡萄酒一樣感到甜美、欣喜、興奮和陶醉。在這種情感意境的想象中,學生自然能體會作者的深情。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中表現出來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來領悟起深刻的哲理。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例如教完《故鄉》一文后,針對作者文后抒情,我布置一道題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兒”,讓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的“情”,反襯封建社會的“惡”,起到了“課”盡而“情”未了的效果。讓學生在愉悅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只要我們科學地引導與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創設較好的情感氛圍,通過多種方法與渠道讓學生要讀出情感信息,披文人情人理。相信情真意切里定能舞出一片新天地,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新課堂。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論文篇8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學習的過程有助于學生發展智力、開闊視野和提高文化素養。由此可見,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語文課當作只是進行語文教與學的課,它同時還擔負著思想教育和心理發展的任務。因此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潛力,培養能力,從而使學生以極大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在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感到有“情”
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過程。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著學生的活動。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教師喜歡,其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誤、敢于開口說語文。重視學生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學生初學語文時都興趣盎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容量的增多、學習難度的加大,興趣的保持程度則會因人而異,出現差異,有的學生甚至會完全喪失興趣。針對這一自然現象,我們不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而應該多關心鼓勵,多給予實際行動上的幫助,從眾多方面著手,要防微杜漸,更要亡羊補牢。
著名作家冰心講過:“我只覺得‘師’和‘生’應當是互相尊重、相親相愛的朋友。”要學生對你所教的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就應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學生交朋友。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主要以交際為主,如果學生不敢或者不愿開口講,哪怕考試的分數再高,我想這個老師也不能稱之為成功的老師。為了能使學生敢于開口、愿意開口,教師應對他們有親切感和信任感,多和學生在一起談心交流,參加學生的課外活動。
二、優化心理狀態,使學生感到有“功”
所謂心理狀態是指一個人在認知、情感、意志基礎上所產生的相對穩定而又尚未形成品質特征的一種特殊的情緒狀態和行為方式。“求成功”是人類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點一滴的'進步,也會使小學生感到愉快,是學生愿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學生學業取得進步時,教師對學生的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會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光榮,產生積極學習的動力。在課堂上教師經常使用鼓勵性語言,可以激發學習成功的動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對問題回答得好的學生說“你真棒”、“好樣的”等,有時還可借助同學們的掌聲進行鼓勵,對于回答得不好的學生說“再努力,相信你一定行”等。學生聽到這些肯定和贊揚的聲音,就會洋溢在歡樂之中,他們的大腦皮層就會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學習興趣也就會有效地激發出來。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有回答不出來的問題,老師不能加以批評,特別是對學習上不是很好的學生更不能如此,因為這樣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那些學生對學習更不感興趣,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我們應該給學生們更多的鼓勵,對他們在學習上的錯誤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課上用淺顯的語言和他們交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產生成就感,這樣才會有更進一步的學習動力。
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到有“味”
在教學內容上要努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形式上力求新穎多樣,以滿足學生新奇感的心理要求。如通過集中識詞,讓學生從已感知的語言材料中,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活動,自己發現讀音規律,再將讀音規律運用于單詞的記憶中,使學生感到單詞并不難記,激發學生取得成功的動機,同時也降低了學習難度,從而提高了成功的機率。又如,通過不斷變化教學手段――有時引導學生做游戲,有時引導學生進行競賽,有時引導學生進行表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大腦處于最佳的活動狀態,充分發揮優勢機體的潛能,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滋味是非常好的。
四、組織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到有“用”
五、運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法,使學生感到有“禮”
小學的語文特別注重口語交際,因此,它不可能像語文數學那樣,很多地依賴書面考試的分數來評定學生的水平。為此,教師應在學習評價上力求形式多樣,通過不同層面的考察,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開學初,我就提出了三種平常語文測試的方法:第一種是觀察學生,平時的朗讀和平時的作業(這是針對品學兼優、口語好并且膽子大的學生提出來的);第二種是教師選定考試的內容,學生自由找同伴表演給老師看,平時書上的朗讀作為加分項(這是針對語文水平還可以、膽子較小一點的學生提出來的);第三種是教師選定考試的內容(書上的內容)表演給學生看或者朗讀給學生聽(這是針對大部分學生提出來的)。當然,第一種的分數要高一點,第二種稍微低點,以此類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的一種,也可以三種同時進行,教師過一個星期評價一次,選擇最好的一種給學生打分。通過這樣的評價方法,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很受尊重,教師對待自己是非常有禮貌的,連考試都可以讓自己選。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論文篇9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文學基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素質教育的主要教育載體及手段,還承載著提升小學生情感認知的職能。小學生因自身年齡限制對于事物仍處于認知階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小學生的思維成長、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仍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不能滿足小學的實際成長要求,因此,如何加強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際作用,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所共同探討的重要教學課題。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現狀分析,從小學生實際成長需求出發,對小學語文情感教學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交流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對小學生的教育情況,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內容。在小學教學體系中,小學語文教學占有重要地位,這是由于小學語文教學更加貼近小學生生活、容易被小學生所接受,這一特性決定的,相應的小學語文教學承載了更多的教學職能。小學語文除去基本的語文知識教學職能外,還承擔著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職能,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通過小學語文所包含的情感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健康成長、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但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不能滿足小學生的實際成長需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從小學生成長需求出發,在教學中投入更多的心血,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水平。[1]
一、小學語文中開展情感教學的實際意義
1.增進師生間感情
情感教學的實質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積極情感的促進作用,通過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豐富學生的情感內容,進而培養學生的探索、求知精神,最終塑造學生自身健全、獨立、個性的人格特征。[2]
開展情感教學的基礎是教師無私地情感投入,同時小學生出于對事物的認知階段,對于接觸對象的態度是極度敏感的,當教師無私地投入自身情感的同時,無形間拉近了師生間的關系,這對于開展后續教學工作、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塑造學生獨立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3]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教師無私地情感投入,將會營造出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中,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及同學間的合作,可以更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進而發現學習的樂趣、激發自身學習興趣。
3.提高學生情感認知能力
情感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功用就是通過教師情感的投入,影響、豐富小學的情感內容,并引導學生對于情感與認知間的關系,進而塑造學生自身的健全、獨立、個性的人格特征。這個過程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影響都是巨大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人生態度。
二、小學語文中開展情感教學的實際措施
1.注重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
教師作為情感教育的執行者,其自身素質是決定情感教學效用的重要因素。這不僅需要教師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還需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現階段的小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在他們的內心中希望與人交流、交很多的朋友,但是缺少有效、正確的表達方式。針對這種情況,就要求教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和思想動態,做到與學生的平等交流,培養自身在學生中的信任度,進而實現有依據的、針對性的情感教育。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通過教材中著重體現的德育教育內容,對小學生的思想進行正確的引導。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討論教學、互動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通過活動實踐,將自身對于情感的感悟轉化為自身的知識。[4]
2.創造恰當的教學情境
由情境教學的定義可得,小學語文中情感教學可行度最高的方式,就是通過創造恰當的教學情境進行情感教學。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絕對的.教學主體,對學生實施“灌輸式”教育,即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教學,這種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情感成長。
情感教學情境是指結合教學內容設定特定的情境,這個情境包含著教師想表達的情感內容。教師依托這種特殊情境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引起學生與教學情感的共鳴,通過這種共鳴在學生腦海中形成對這種情感的認知,最終由形成學生自身的知識。
3.實施合理的評價標準
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正處于對事物的認知階段,故而在對一些情感的理解上,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偏差。學生產生錯誤的情感認知,在小學語文情感教學中是正常且可接受的現象,對此教師不應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這樣會嚴重打擊學生的自主思考積極性,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理解偏差入手,通過實例講解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例如,在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正在講解《烏鴉喝水》一課。《烏鴉喝水》主要表達的是,當我們面對困難時,應學會變通,靈活運用已有資源,進而解決問題。教師在上課時,有的學生提出“烏鴉為什么不能到別的地方喝水,為什么一定要喝瓶子里的水?”的疑問,這是由于學生對故事所設定情境不清而導致的。教師在教學時不應直接否認學生的想法,扼殺學生的創造力,可以對故事情境進行適當的擴展,進而對學生提問:如果瓶子周圍存在其他水源或沒有石子時,烏鴉的正確做法又是什么呢?這樣即完成了教學目標,同時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性、發散性思維,進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結語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更多的教育職能,其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對于豐富學生的情感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索、求知精神,進而塑造學生自身健全、獨立、個性的人格特征,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成長需求出發,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在教學中注重情境的應用以及對學生實施科學的評價標準,通過這些實際措施,充分發揮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促進作用,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姜吉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01).
[2]趙雷娜.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實施策略探究[J].未來英才,2016(01).
[3]張玉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施策略[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02).
[4]楊煒.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未來英才,2015(12).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論文篇10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情感缺失問題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教學問題,會直接影響到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新課程標準中,將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了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語文;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滿足新課程標準語文教學改革要求
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育更加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其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情感教育作為語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要合理的利用情感教育,將其與常規的教育手段結合起來,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育,充分地發揮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2.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下,更加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更重視對學生情感、心理方面的培養。傳統的教育過程只重視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因素,因此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合理的應用情感教育進行語文教學,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除此之外,情感教育的開展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幫助青少年正確的了解、認識社會,降低青少年犯罪的概率。
二、新課標下高中語文實現情感教育的具體策略
1.尋找讀者與作者情感的契合點
情感的出現并不是偶然,其往往都具備一定的必然性,通常情況下人情感的出現都有著一定的`情景。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相關的文化,感受文學的美感,進一步體會到文學中蘊含的情感,教師需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創建一種更加貼合的教學情境,進而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到教學情境中,更加深入的體會文章的情感。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夠打動讀者,是因為這篇文章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能夠觸動人們內容最深處的情感。優秀的文學作品不一定要有優美華麗的辭藻,但是其通常都蘊含著十分真摯的情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指著就是這些優秀的語文作品。在語文情感教育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相關的情感,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找到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契合點,幫助學生根據深入的體會文章的情感內容,全面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2.以情感來激發情感進而調動課堂的積極性
語文是情感最直接的體現,在現代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培養,語文教材中的文章也大都是都有著十分豐富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見,要想學好語文,必須要深入的體會文章作品的情感內容,深入的體會文章的文學意境,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對語文學科的學習以及掌握,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相關的語文學科知識。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文章中的情感,教師應當結合課程內容進行課堂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更加全面充分的了解相關的文學情境,讓學生深入的體會文章的情感內容。例如,在學習《琵琶行》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資料來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因素,然后通過播發一些有代表性的琵琶曲,來為文章的學習創建良好的情景氛圍:月下彈琴的畫面很美,皎潔的明月,琵琶女出場過程的描寫歷歷動人,彈琴的高超演技,敘述早年曾走紅運,盛極一時,到后來年長色衰,飄零淪落的可憐身世。這樣一來,每個學生讀到這里時都會凝思回神,泛起情感的波瀾。
3.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高中階段的語文課程學習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其更多的是學習相關的文章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以及閱讀寫作能力。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往往也更加的融洽。傳統的教育模式過于的呆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不到位,導致了學生無法深入的了解文章的情感內容,所有的學習過程都只能夠依靠自己的思考與探索,在腦內創建出相關的情景。這樣的教學過于緩慢,也不利于學生的實際學習。對此,在新課標下進行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因當努力創建一個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保持一個平地的地位進行交流,這樣能夠有效的在師生之間建立穩定的交流關系,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思想交流,進一步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整體教學質量。
三、結語
語文學科是一門情感十分豐富的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一定要加強對情感教育的應用,合理的引入情感教育來豐富語文課堂,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相關的語文知識以及情感因素,促進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及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赫彩云.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社會科學,2016,(03):146.
[2]陽亞玲.新課標環境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5
[3]許明濤.高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方略探索[J].吉林教育,2017,(22):145.
[4]趙七玲.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情感教育的課堂實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
[5]王少評.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考試周刊,2016,(37):39.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論中學語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05-02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4-30
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05-02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04-30
論情感因素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4-29
論體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04-28
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05-27
教育教學管理中的影響論文04-29
淺析創新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