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教學創新之我見論文
一、創新教學方式,改“教學”為“導學”,給足學生民主權
教師的親切是來自于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內心感情的自然流露。寬松和諧還表現在教師對每個學生的人格、特長及思維方式的尊重,以平等心態善待每個學生,特別是后進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充分民主的學習氣氛中把學習當作自己必須高度負責的事,從而才能成為學習上的主人,其學習的自發性、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
二、創新課堂提問設計,給足學生獨立思考的自由
設置問題和進行提問,是語文教師公認的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的延伸是靠提問來支撐的。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出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大量的“問”與“答”。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提問使教學過程平淡無味.一篇篇精美的課文,在課堂上、在教學中被提問肢解得支離破碎、體無完膚,提問與答問代替了美讀、美聽、美析。提問的繁雜細碎,是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問設計的不周,實質上是課堂教學改革沒有力度的表現。所以我們應有強烈的改革提問設計的意識。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我們應該提到“創新”的高度上加以再認識。
三、創新學習方式,給足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了語文教學具有自主性。語文學習的自主性要求教師確立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的精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我提高。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我們戰斗在第一線教師努力探索和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要讓學生有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最大限度。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并不是老師講得越多,學生就越有知識。因此,語文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要考慮如何為學生爭取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二是要營造寬松、自由、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教師應盡最大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關愛、平等自主、尊重個性的學習氛圍:備課時立足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做到熟悉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熟悉教材,熟悉學生,克服“以教代學,照本宣科”的傾向。
教學過程要實現“三個溝通”——全員互動,人際溝通;教學整合,文化溝通;師生調適,心靈溝通;克服“居高臨下,自以為是,賣弄學問”的傾向,善于營造情景、利用情景、促變情景,建立豐富多彩的課堂情景機制;樹立“雙主體”觀念,提倡平等互動交流,著眼“參與度、親和度、自由度”,建立課堂平等交往的對話機制,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講課過程中可走到學生中間,一邊講,一邊與他們進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學過程中還應適時地賞識、肯定或使用表示夸獎和欽佩的手勢,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這樣做能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因為,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的一句鼓勵的話語或一個贊賞的微笑就是一束燦爛的陽光,足以照亮孩子整個人生。再者,不強迫學生一定要接受老師的答案,學生的意見住往有其獨到的,適于孩子理解的優點。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小學語文第九冊)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課文通過一個傳奇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愛的頌歌。我在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說這對父子是了不起的父與子?”這個問題時,一個學生說:“我認為這對父子之所以了不起,是因為父親為了救孩子,決不喪失信心在瓦礫堆里挖了三十八小時,不吃飯不喝水,不休息不睡覺,他連雙手都被磨破了,甚至血肉都模糊了,還要實現‘不論發生什么事,我總是和你在一起’的承諾,這是一個多么堅韌、多么有責任感的父親,難道這樣的父親還不了不起嗎?”另一個學生說:“在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14個同齡的小伙伴共有的恐懼,然而只有7歲的阿曼達能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當得到父親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在這生死關頭,一個7歲的孩子想到先讓別人出去,這難道還不了不起嗎?”這時又一個學生舉手說:“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在困難面前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這個孩子在生死關頭想到的是他的同學,他的這種先人后己的思想多么令人感動啊!”
三是要引導學生質疑,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首先,抓住課題質疑。要求學生仔細分析課文的標題。看標題是什么結構,中心詞是什么,這樣的標題適合寫成什么樣的文體,重點應該寫什么,多問幾個為什么:如果自己都能回答自己的“為什么”,就說明學生已經懂得了命題的意義,如果不能回答,這就是疑問,就需要探究;其次,就文章的整體把握質疑。要求學生學會問本文是誰寫的,寫了些什么,他為什么要寫這些.是怎樣寫的,先寫什么,后寫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這些剛開始時是比較難.如果都能夠回答,閱讀能力就不錯了;不能回答.猶可以通過合作探究討論解決,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能夠得到培養;第三,抓住文章的關鍵詞語、句子質疑。
總之,創新教學方式,改“教學”為“導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給足學生學習民主權;創新課堂提問設計、給足學生獨立思考的自由;創新學習方式,給足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創設敢想、善思、能問的良好學習空間,設計適應學生發展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富有個性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創新;也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趨勢,才能順利地應對新的挑戰。
【小學語文教學創新之我見論文】相關文章:
教學創新之我見論文05-01
關于創新教學小學語文的論文04-28
班級管理之我見-小學語文論文04-30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我見06-20
中學唱歌教學之我見論文04-27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方法的創新論文04-30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論文04-29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創新模式研究的論文04-30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論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