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1
語文教材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這些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內容深邃,藝術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為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自然美、生活美、語言美等審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
作 者: 張智慧 作者單位: 刊 名: 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 英文刊名: 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 年,卷(期): 20xx ""(12) 分類號: G63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2
一、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想象能力
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教材透徹地掌握,聯系課文內容將文中的審美因素與學生的審美經驗“接軌”。如,李白的詩句中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看到這句古詩,我們的腦海中會浮現出黃河的畫面,也會浮現出浩瀚大海的畫面……這種讓人浮想翩翩的波瀾壯闊的畫面,使審美的感受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一篇課文審美因素存在的地方很多,教師要適宜地抓住文中的重點將其滲透,講解時要注重突出分心,例如人、景,將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與審美意識焦點的“情結”,誘導學生闡發、品味。如,《荷塘月色》文后第二題“:作者如何將荷塘月色的美麗進行描寫?……我們聯系現在的感受,如果當時作者不這樣寫,我們還可以如何寫?試想最后的效果會怎樣。”這些結合實際情況、引導教學想象力不斷擴展的`方法會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鍛煉,親自感受,親身體會,充分表達。
二、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理解能力
每一篇課文中都會存在著不同的審美,語文課本身就是美的載體。例如,這些我們平時能夠耳熟能詳的一些詞語:偉大、平凡、善良、純真、光明、積極向上、鞭笞丑惡、黑暗……語文中作者的審美情感包含在豐富的知識中,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應積極地引導和啟發式教學方法會使得在學習中了解人的自身,幫助我們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課文。如,讀蘇東坡的意境開闊、場面宏大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在這篇文章中要想體會作品所表達出時間流逝的情境,世事的沉浮所表現出懷古的幽幽之情,讓學生從作品中體會深層次的寓意,把“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豪杰“”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聯系起來,同蘇軾當時被貶黃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緒聯系起來,體會作者對雄姿英發的周瑜建功立業的敬慕,體會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發“人生如夢”的心路歷程,由此而獲得自己的審美感悟。以上所談的審美感知、想象、情感與理解并不是清晰獨立和分明的,這些因素彼此之間是相互理解、相互滲透的,具有一種美的具體性和美感的情感性。教師對于學生的積極性要充分調動,并培養美的審美能力,學生會對審美對象包含有感情色彩,再加上知識的不斷積累,會使學生對美的理解以及美所展示出的意義明確蘊含在理性之中。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相關文章:
審美教育在大學翻譯教學中的必要性04-27
審美何為-讀席勒的《審美教育書簡》04-26
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審美意識04-26
論審美經驗中的距離問題05-01
音樂審美教育的意義原則方法04-27
音樂教學中的感恩教育04-27
在審美意義下的藝術教育04-27
班主任審美人格的教育魅力04-26
邏輯與審美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