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內隱學習論文
摘 要: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于1976年首次提出了內隱學習的概念,他認為:對于較復雜的學習任務來說,除了顯而易見的外顯學習模式外,還有一種無意識狀態下獲取某種知識和規則的學習模式,即內隱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效果具有外顯性,但是在意識層面無法察覺。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的論文
1、前言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于1976年首次提出了內隱學習的概念,他認為:對于較復雜的學習任務來說,除了顯而易見的外顯學習模式外,還有一種無意識狀態下獲取某種知識和規則的學習模式,即內隱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效果具有外顯性,但是在意識層面無法察覺。語言是內隱學習在自然生活中最理想的研究對象,尤其是母語內顯學習學習特征明顯。這是因為母語作為人們學習的第一語言,人們一出生就沉浸于母語的環境中,不需要通過刻意的學習也能對單詞的發音和拼寫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2、小學語文內隱學習的含義與特征
2.1小學語文電影學習的含義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之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性和人文性,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中除了顯而易見的外顯學習還存在大量的內隱學習。小學語文主要是教授學生掌握對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學習和運用,汲取沉淀的語言中的歷史文化和思想情感,從而學會以感性的思維去理解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提高自身的人文和綜合素質的修養。通過對語文的學科特征和對內隱學習的理解,我們可以從過程和結果兩個方面進行語文內隱學習含義的理解:首先,語文內隱學習的過程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如《綠葉的夢,》中字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小學生的學習這篇課文時,通過體會作者的情感而豐富自己的感性思維;其次,從學習結果來看,語文內隱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是潛移默化的,它不像數學一樣通過定律、算法口訣等固定的程式得出結果,而是儲存于學生的潛意識中。語文知識需要教師在適當的情景下給予引導,從而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吸收。
2.2小學語文內隱學習的特征
內隱學習的特征有兩個:一個是無意識的獲取途徑;一個是學習的知識是抽象的。語文作為一門學科有以下特征:1、豐富的人文性。這是由于語文作為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精神活動的重要載體。素質、思想、人格等這些人文性的內容靠單純的語言學習技巧和課堂訓練是難以形成的,需要教師構建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培養。2、很強的實踐性。語文知識滲透于學生生活的每個角落,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在聽說讀寫的練習中融入現實生活,可以豐富學生生活經驗,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3、文字的審美意象和隱喻性。漢語言文字是表意性的,具有審美性和隱喻性等特征,而這種審美和隱喻需要學生無意識地進行體會加深了解。語文學科的這三個特征是教師構建小學語文學習環境、開展小學語文內顯學習的基礎。
3、小學語文教學與內隱學習的結合
3.1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內隱學習
內隱學習低耗高效的優勢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備課。備課通常分為教材、學生和教法三個部分。首先,在備教材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哪些語文知識適合外顯學習,哪些內容應該使學生通過內隱學習獲得。其次,在備學生時,結合學生內隱學習的時間,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動機進行教學設計。最后,備教法時,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確定在教學過程中應進行無意識的內隱學習引導還是調動學生的外顯學習積極性,做到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3.2課外構建內隱學習的校園文化
在課外構建內隱學習的校園文化,有利于為學生進行內隱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首先,注重豐富圖書等文化載體。教師可以在教室角落置辦圖書角,鼓勵學生把自己手中零散的閱讀資料貢獻出來,集中在一起供學生參考閱讀。也可以利用黑板報,在黑板上進行文字游戲,在趣味性教學中逐漸提高學生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其次,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內隱學習的條件和環境。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害怕的是寫作課,這是因為小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還比較弱,詞匯等方面也不夠豐富,學校可以有選擇地開辦閱讀課或者是寫作競賽,也可以舉辦由名師定期主講的語文講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擴大學生的文學視野。
綜上所述,內隱學習與外顯學習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內隱學習彰顯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營造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內隱學習氛圍。
【淺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內隱學習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新課改的語文朗讀教學論文04-27
內隱學習理論在幼兒德育中的應用論文04-27
淺談在新課改中的美術教學04-28
淺談新課改下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4-29
人工語法中的內隱學習實驗研究04-30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與探索論文04-30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04-27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04-29
內隱學習研究綜述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