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新課改的語文朗讀教學論文
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朗讀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強高中語文朗讀教學?有效途徑:清楚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有計劃地訓練語文朗讀的能力,采取得力的措施,有效地加強朗讀教學;朗讀的效果與朗讀的方法是密不可分的。教師應該通過對學生的朗讀訓練方法加以很好引導,讓語文課堂書聲瑯瑯。
“書聲瑯瑯”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大特征。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就道出了朗讀的重要性,更何況又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呢,更道出了古人治學方面的寶貴經驗。從孔子到陶行知,再看當代語文界的一批批特級教師,他們都非常重視語文朗讀,如一位特級教師上《大堰河,我的保姆》時,課堂的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激情朗讀。李鎮西老師的課更是通過示范朗讀,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引導學生朗讀,讓朗讀的激情走進學生的心靈。然而,現在的高中語文教學,朗讀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語文課堂的朗讀現狀,有很多讓人擔憂的地方,其主要表現在:不看重朗讀教學。在語文課堂上,朗讀只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已。時間充足的話就安排一下,時間緊了則略去。一貫性地朗讀,缺少方法上的指導,只讀不總結,甚至部分老師僅僅以讀得是否洪亮、整齊當作朗讀水平好與不好的標準。看重了“點”卻忽視了“面”。還有的老師把朗讀教學只集中在個別朗讀水平很高的同學身上,重視個別,而忽略整體。隨心所欲,沒有系統的計劃。朗讀教學沒有用心納入語文能力訓練計劃,只是視為“應急”或“補白”的手段而已。因此,朗讀教學中的隨意性、盲目性代替了科學性、計劃性。
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是對朗讀教學的重要性認識的缺失:為了高考升學,大部分教師以及學生片面認為,只要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好了就夠了;語文課堂教學容量大,教師總是擔心朗讀非常耽誤時間,怕完不成教學任務,于是用講代替了讀,搞“滿堂灌”;課外朗讀訓練布置之后很多學生不認真完成。
不看重朗讀往往給語文教學帶來了負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它使得教學要求不能很好落實,忽視了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這樣直接影響著未來人才的素質,與此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與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愿望背道而馳了。自從新頒發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朗讀提到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事實證明:朗讀教學已經被古人沿用千百載的傳統教學法,不僅不可以丟棄,而且更應該加以繼承發揚。因此,實施新課改,應該讓語文課上書聲瑯瑯。
怎樣才能搞好朗讀教學呢?我認為對傳統語文教學的精華應加以繼承,依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原則,很好結合高中語文教學的實際,應是我們搞好高中語文朗讀的有效途徑。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清楚朗讀的重要性
首先,對個人而言,朗讀是學生對文章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和感受,更加有利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清代的陸世儀曾經說過:“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歲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自十五歲以后,知識既開,物欲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人凡有所當學之書,皆自十五歲以前使之熟讀。不但四書、五經,既如天文、地理、史學、算學之類,皆有歌訣,皆須熟讀。”這段話,真正抓住了青少年心理特征,尤其強調了“讀”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是再正確不過了。朗讀是背誦記憶的基礎,反復朗讀文章,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感,為學生今后的聽說讀寫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在課堂教學中,朗讀具有交流對話、調節節奏的作用
一堂真正精彩的語文課,如果沒有朗朗讀書聲作為鋪墊,老師講解得再生動,也不免有點沉悶而乏味的感覺。朗讀中,學生擁有主觀能動性,并對課文內容進行二度創作,在這樣的基礎上,穿插教師恰當的點撥和引導,就可以很好地實現師生間的互動,課堂氛圍得以調整,從而實現教學目的。因此,必須把朗讀列入語文能力訓練計劃,采取得力措施,切實加強朗讀教學。 首先,語文教師應該努力增強自身素質,加強朗讀的示范性。范讀是語文老師的一項基本功,一定引起高度重視。語文教師要想在朗讀教學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老師自己首先一定要有較高的朗讀水平,為此,語文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要苦練基本功,不斷努力提高朗讀水平,以加強朗讀的示范性。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征、對不同的文體采取靈活的方式進行朗讀訓練,同時,還應該適時給學生以指導、點撥,逐漸達到朗讀的基本要求:聲音洪亮、口齒清晰、態度大方、停頓適當、富有感情。
再次,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不同形式進行朗讀訓練。如充分利用早讀和課堂教學中的部分時間,請朗讀比較好的同學進行示范性朗讀,引導學生自由朗讀、分小組集體朗讀、男生、女生分開集體朗讀、全班集體朗讀。還可以利用第二課堂的時間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朗讀比賽等活動,用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同學們的自信心,從而來提高學生整體的朗讀水平。
三、對朗讀的效果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還是朗讀的方法
教師應通過朗讀訓練,引領學生掌握朗讀的方法。朗讀訓練一般分為三個階段:聽、學、試。聽,就是組織學生聽名家朗讀錄音;學,就是查找糾正學生朗讀時語調、節奏、停頓、輕重、情感等朗讀方面的問題;試,就是讓學生就喜愛的文章放聲朗讀。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依據文章的內容采取范讀、齊讀、分讀、配樂讀等方式來實現。如:讓學生聽《雷電頌》名家朗讀錄音,使學生能夠感受其中磅礴、激憤的氣勢。《紀念劉和珍君》應該由教師范讀出義憤、沉痛之情。《荷塘月色》適合用舒緩的二胡曲來營造出一種憂喜交織、朦朧淡雅的氛圍,讓學生跟著輕聲齊讀。《赤壁懷古》則由男生齊讀,會讀出一種慷慨、豪放的氣勢。《雨霖鈴》則由女生齊讀,能讀出一種清新、婉約之韻。再反復朗讀,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進一步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達到陶冶情操、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運用普通話表達的功效,真可謂一舉多得。
同時,在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認識到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應該常抓不懈。高考中,雖沒有直接考查學生朗讀,但是,其中許多題目都關乎到朗讀。直接的有,如“背誦默寫”題、“語病”題、“詩詞鑒賞”題等;間接的有,如:“寫作”題。這些都有賴于學生在平時大量的反復朗讀來積累的。
接受心理學中講到:學習主體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有著從“表面感知”到“深層感悟”的過程。教育心理學也同樣指出,語言的習得,其過程是“符號—信息—符號”。從這中間我們可以獲悉,語文知識的習得,尤其是語文能力的提升,必須要經過從“感”到“悟”的階段。那么,朗讀無疑是最好的催化劑,語文能力的形成過程,它為更深層的“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故而,只有通過不斷地吟誦,才能真正地把理解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語感。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我們為什么不略去一些繁雜的講述,給學生留足時間朗讀呢!面對高中語文教材中,大量的經典美文,詩文辭賦,我們為何不縱情地誦讀,放聲去歌唱,這樣的話,我們既可獲取讀書的樂趣和美感,激發起語文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何樂而不為呢?
【淺談新課改的語文朗讀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04-29
淺談漢語朗讀教學04-27
淺談語文教學論文11-11
淺談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4-28
淺談在新課改中的美術教學04-28
淺談新課改中自主、合作、探究式語文教學04-29
淺談語文教學論文15篇11-11
淺談語文教學與課改的論文11-22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5-24
淺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