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多媒體導入新課例談
小學數學多媒體導入新課例談 浙江省海鹽縣石泉中心小學 施杏鳳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學習情境中,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了基石。 一、以舊聯新,搭橋鋪路 如采用這種“溫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設計上要找準舊知識和新舊知識的聯結點,并因情況而異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種是聯想式:如教《環形面積的計算》時,可做一框兩幅抽拉投影片。教學時,先出示兩兩半徑分別為5厘米和2厘米的圓,讓學生先計算出兩個圓的面積,然后啟發學生想:圓的面積和環形面積有什么聯系?能從兩個圓的面積得出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最后老師演示抽拉投影片,把兩個圓重疊在一起,形成兩個同心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環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用大圓的面積減去小圓的面積,從而實現了知識和方法的“遷移”。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輕松扎實。另一種是對比式,如教《有余數的除法》時,先投影顯示六個梨、三只盤子,指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把六 個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盤子里,他們很快分完。這時老師在投影儀上又加一個梨,這時繼續讓學生把七個梨平均分在三只盤子里,結果剩下一個梨無法平均分。趁勢讓學生思考這兩道題: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剩下的數叫什么數?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數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數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數叫“余數”,這樣既溫習了舊知識又掌握了新知識。同時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這樣對知識得掌握也較為深刻。 二、激發興趣,啟動認知 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激發學習興趣,萌發求知欲望,啟動認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環小數》時,為了在課堂伊始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啟動思維;同時也為分散教學難點,一位老師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紅綠燈投影片。上課開始時將此片映出后老師讓學生觀察投影片。并讓學生說出日常看到的紅綠燈,學生說出了交通崗上的紅綠燈,并說出了綠、黃、紅燈總是依次的變化。這時老師接著說:“它總是按一定的順序,不斷地重復出現,那么我們就可以說紅黃綠燈總是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種現象叫循環現象。日常生活中有這種循環現象。數字運算中也會出現類似的現象。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研究。 ”這樣的教學導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難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認知興趣。由形象具體的實物表象直接轉入認識數字排列規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設障立疑,激發思維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維一般都從問題開始。在導入新課時,可以適當創設“問題意境”,提出疑問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積極思維。一位老師在教《長、正方形面積計算》時,先出示3×5和4×4兩個圖形(單位:分米)。 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有的學生說:用割補法,把兩個圖形重合起來比較。有的同學說:用一平方分米的單位進行測量。老師在肯定了同學們積極主動精神后,又提出新問題:“要想知道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我們國家的土地面積還能用這種方法嗎?”同學們領悟到這種方法太麻煩,不實際。“那么,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積呢?疑問萌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新知識的探求。 四、設置懸念,引導探究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這是老師常用來設計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設置的懸念應具有“精”、”新”、“奇”的特點,在技巧上則應“引而下發”、“令人深思”。 例如有一位教師教“三角形內角和”時,老師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塊玻璃拼成的),并提問:“你們知道這個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嗎?” 學生對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這時老師并沒有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進一步引導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兩個直角三角板,算算每個三角板的三 個內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讓學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1] [2]
【小學數學多媒體導入新課例談】相關文章:
談小學數學課的導入04-29
淺談如何導入數學新課04-29
例談小學數學拓展題教學05-02
淺談語文新課的導入設計04-28
在自然交談中導入新課04-30
數學建模教學例談04-29
例談小學數學中的思想方法05-01
精心導入新課,有效激發興趣04-29
巧妙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04-29
小學數學課導入的原則和方法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