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程語文的人文性定位
[align=center]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應該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感知、理解、記憶、判斷等智力因素的發展,更應該注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的發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把小學教育真正優化成素質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人文性 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一直被擺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而,在語文教學中十分講究語言結構、詞語特性、語法修辭等的學習,使語文學習趨向于嚴謹、準確而失去生機。
小學教育是一個人整個受教育生涯的基礎,而語文教學又是整個小學教育的重點。因而,改進小學語文教學,發揚小學語文的人文性,展現其豐富的人文價值和人文底蘊,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面臨的新課題。可喜的是,當前時下盛行的素質教育就為我們走出當前語文教學的困境指出了明路: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思想自由、個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人文化改造,培育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于標新立異的人才。
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克服重智育輕美育的傾向,注意發揮教材美學方面的教育價值,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中,通過情感與認知的多次交互,使學生的情操得到不斷的升華,以知促情,以情知理,建構學生完善的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學語文教育中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一、使學生的思想融合于文本
情感是作者創作的靈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去探索作者的心路歷程和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鑄于作品中的情與意,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即思想與文本的融合,這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的理解和感悟的目的。
教師首先要鉆研教材,領會作者的情感。詩人臧克家說過:“一文未成,多次痛哭,要寫出感人的文章,自己一定要先感動過。”同樣教一篇課文,要使學生感動,教師必須先被感動。正所謂“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設身處地地體驗作者的創作激情,與作者同歡樂、共憂患。
其次,在教授過程中,教師應以飽滿的教學激情去感染和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教師、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上課之始,教師可以以一段抒情性的導語將學生帶入授課所需要的情感氛圍。接著,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并且指導他們有感情地讀,把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通過聲音表達出來。然后創設情境,以境入情,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最后提問,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情感體驗。最終達到深入理解課文,培養感悟力的目的。
二、讓語文課堂成為情趣的棲息地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和體驗,是興趣的誘因,它使人的注意、感知、思維傾向于某一對象,促進智力的更好發揮。所以,教師應當充分發掘課文的情感因素,營造情感氛圍,使課堂的教與學籠罩在一種富有情趣的氛圍之中,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這樣,學生身上所蘊含的學習潛質就會
[1] [2]
【新課程語文的人文性定位】相關文章:
論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04-30
2009高考語文江蘇卷人文性得失解讀04-29
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與人文素質教育04-28
人文的科學性與現代性04-29
人文教師素質形象的時代定位04-30
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的人文性體現的論文04-27
中學語文課程人文性開發研究論文04-27
淺談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定位04-28
淺析高中政治新課程的人文關懷04-30
莊子的人文性思想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