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舊中學英語教材比較和教法、考法改革初探
每一套教材都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教育科研的水平。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學英語教學基本上沿用的是"語法翻譯法"。它本質上是把語言看作一門知識,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舊中學英語教材比較和教法、考法改革初探,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兩套教材的比較
1、新教材以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等理論為基礎,吸收了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借鑒了聽說法和功 能法的實踐經驗,博采同類中外教材包括通用教材的長處,采用結構功能體系編寫,既注意結構循序漸進安排 ,又按功能體系,密切結合社會交際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通用教材以語法為綱,十分注意語法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語法知識講述詳盡。新教材則將語法刪繁就 簡,降低難度和坡度,而把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
2、編寫體例不同,通用教材以語法項目為主要脈絡,教學內容圍繞語法展開。每一課大多包括課文(Text),語法(Crammar)和 練習(Exercises)三個組成部分。初中教材每篇課文前大多還有操練(Drills)部分。操練部分圍繞該課所要教授 的語法項目;課文以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主,盡可能體現該課的語法項目。練習緊密聯系該課的語法 和詞匯,用以鞏固學生在該課中所學的新語法結構和詞匯。十多年的實踐證明,在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語法 知識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方面,通用教材功不可抹,不失為是一套較好的教材。但在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 際的能力方面,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對學生聽說寫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新教材以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目標,初中側重聽說能力的培養,兼顧讀寫能力的發展,注 意語法歸納。每一課包括課文(Text)、操練(Drills)和課外作業(Homework)。涉及的范圍不僅限于語法結構操 練,而且包括會話、聽能、閱讀及語音等操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聽說寫的操練均圍繞作為該課教學重點 的結構、功能和詞匯。語法項目以句型形式出現,每2-3課歸納一項。高中新教材在繼續重視聽說能力的同時, 加強讀寫能力的培養,增加閱讀量,適當深化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自學能力。
二、新舊中學英語教材比較
(一)教材內容
舊教材往往側重于語法和詞匯的講解,課文內容較為單一,缺乏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而新教材則更注重語言的實際運用,增加了大量真實、生動的語料,涵蓋了豐富的主題,如科技、文化、環保等,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
新教材在內容選擇上更加注重時代性和趣味性,引入了許多當下熱門的話題和流行元素,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比之下,舊教材的內容更新速度較慢,難以跟上時代的發展。
(二)教材結構
舊教材的結構通常較為固定,以單元為基本單位,每個單元圍繞一個語法點展開。新教材則更具靈活性,采用了模塊式的結構,將語言知識、技能訓練和文化拓展等有機融合,使教學內容更加系統和連貫。
新教材增加了許多功能性的板塊,如聽說訓練、讀寫結合、項目式學習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舊教材在這方面的設計相對較少,側重知識的傳授。
(三)教材編排
舊教材的編排順序一般是先語法后課文,這種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新教材則打破了這種傳統模式,采用了情境導入、任務驅動等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語言。
新教材在編排上更加注重知識的螺旋式上升,同一主題或語言點會在不同的年級和單元中反復出現,逐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舊教材在知識的遞進和復現方面不夠完善。
三、教法改革
(一)情境教學法
鑒于新教材注重語言的實際運用和情境創設,教師應更多地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真實、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和運用語言,提高語言的交際能力。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英語國家的文化場景,或者組織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模擬實際交流場景。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
新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以任務的形式呈現,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給學生布置明確的任務,如小組討論、調查報告、演講等,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學習和運用語言,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分層教學法
由于新教材內容的難度和廣度有所增加,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更加明顯。教師應采用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和練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
四、考法改革
(一)多元化評價
傳統的考試方式主要以筆試為主,側重于語法和詞匯的考查。在新教材背景下,應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除了筆試成績外,還應納入口語表達、聽力理解、閱讀理解、寫作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可以采用課堂表現評估、作業評估、口語測試、聽力測試等多種方式,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英語水平。
(二)過程性評價
新教材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能力發展,因此考試評價也應注重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進步情況和努力程度,及時給予反饋和鼓勵。可以通過建立學習檔案、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定期進行總結和評價。
(三)開放性試題
為了適應新教材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考試中應增加開放性試題的比例。例如,讓學生根據給定的主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或者設計一些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新舊中學英語教材比較和教法、考法改革初探】相關文章:
高校英語閱讀之教法改革初探04-28
中學體育改革初探04-29
新英語新思維-中專英語教材聽說課教法初探05-02
俄語作業改革初探05-02
對《新編實用英語》教材與教法的初探05-01
道教法術與嶺南巫俗初探04-27
新舊醫療保險制度的比較分析04-29
現代漢語教法改革新探05-02
初中化學教法改革與學法指導04-28
《信號與系統》教學改革初探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