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論文1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對于小學階段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有自己的思想和獨立的思路,尤其是對于解決問題與分析問題,能夠做到自己去分析,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
一、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難點分析
筆者以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為例,分析了小學三年級數學的教學難點。在第一章節中,教師認為教學難點是分辨方向和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為看路線圖比較困難。具體來說,在方向分辨上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對方向辨別知識理解有難度。并且,在看路線圖方面,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還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學習有一定的難度。第二章中,難點集中在口算除法、一位數除三位數、有關0的除法等知識。在第三章統計中,難點集中在根據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求平均數、平均數比較這三個知識點上。在第四章年、月、日中,教學難點集中在平年和閏年知識、24小時計時法、時間計算等知識上。在第五章兩位數乘法中,教學難點集中在口算、兩位數乘法估算、計算方法、進位乘法這幾個知識點上。在第六章面積中,教學難點集中在面積含義、面積單位、單位換算、計算公式、單位進率這幾個知識點上。在第七章小數的初步認識中,難點集中在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的寫法和大小比較上。在第八章解決問題中,難點集中在生活中的乘法和除法計算上。在第九章數學廣角中,難點集中在等量代換思想和集合思想上。
二、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難點的成因
1.數學學科特點。數學學科特點是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難點的主要形成原因,而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科特點主要表現為內容枯燥、記憶不方便;學生缺乏基本知識,難以理解教材內容;學生缺乏必要的認知能力,對抽象的知識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數學內容有著一定的系統性,學生對前邊章節的學習直接影響后邊章節的學習,因此,只有學生學好前邊章節的基礎知識,才能夠理解后邊章節的數學內容。最后,數學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自身思維邏輯還沒有發育完善,很難理解抽象的知識。
2.數學思維方法。數學學習需要采用數學思維。數學知識具有內在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學生需要運用直觀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進行綜合思考。但是,小學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維,在學習面積、空間、方位等抽象知識時,學習難度較大。而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還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重視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積極拓寬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抽象性思維鍛煉。
3.教師人為原因。首先,部分教師沒有從學生的角度選擇教學內容,導致教師認為的教學難點和學生認為的教學難點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大多數教師都是從自身的主觀思想出發,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對教學難點理解錯誤。其次,部分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增加了教學的難度。最后,部分教師由于教學能力等問題沒有正確把握教學難點,所選擇的難點內容不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導致數學教學出現教學偏差。
4.學生自身原因。首先,學生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小學數學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能夠理解數學大概內容。但是,由于學生數學知識不扎實,知識系統不夠完善,一些本不屬于教學難點的數學知識對于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仍有一定的難度。其次,學生缺乏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習成績,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缺乏對數學本質的了解,學習數學積極性不高。并且,理論灌輸教育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很多學生都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無法正確把握學習難點。
5.教材內容特點。數學知識具有系統性特征,教材中的內容環環相扣,前后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學生在某一環節的學習中存在問題,將嚴重影響后面章節的學習,增加學習難度。另外,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較強,雖然教師對數學知識進行了詳細講解,但是,學生還是無法深入理解所學的內容,存在概念模糊的問題,學習難度較大。
三、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難點的.教學策略
1.教師方面。首先,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特征和心理特征的了解,從學生的角度深入研讀教材,正確把握數學教學難點,加強對教材的研讀,找出學生存在學習困難的知識。其次,教師應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擯棄傳統的理論灌水式教育,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讓學生提出預習過程中的知識難點,并根據學生所提出的知識難點進行課堂教學,正確把握數學教學難點。
2.學生方面。首先,學生應端正數學學習的態度,面對學習困難不放棄,積極培養抽象思維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學生在遇到數學難題的時候應積極向同學和教師求助,在數學難題的解決過程中找出自身知識系統的缺陷,并積極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其次,學生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做到課前預習,找出預習中的難點,根據自身的學習難點針對性地進行課堂學習。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論文2
小學三年級應用題是整數應用題的總結。在這一階段把整數應用題中的一般應用題和典型應用題作了一個全面的匯總。所以小三應用題的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涉及一般應用題到典型應用題,從一步應用題到幾步應用題,這就要求學生掌握從普遍到特殊,從簡單到復雜的解答方法,也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不斷地歸納、綜合,讓學生從已學習到的解題方法中找出規律,把握特點。
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整數應用題的教學中,應注意抓住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方法,教會學生解答應用題的切入點。我們知道解答一般思考應用題的方法是:問題〈——〉已知。解答過程是:1讀題,2分析,3解答,[列式],4檢查。而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最難的是要教會學生把這個程有機的結合。于是,我就提出一些要求,讓學生知道解題過程中各個環節中應達到的目的,使學生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一班栽樹40棵,二班栽的比一班多5棵。兩個班一共栽樹多少棵?”
這道應用題時,我就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要學生思考:這道題說的什么事?有幾個班栽樹?拿個班栽得多?“一共”是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什么方法?這一串問題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把解題的方法也有機的結合起來。教會了學生怎樣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教會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從問題〈———〉已知的一般的解題方法。
小學三年級應用題中還涉及到許多典型應用題。如:路程除以速度=時間,總產量除以工效=工作時間,總產量除以單產量=數量,總價除以數量=單價。之所以把它們叫做典型應用題,是因為這類應用題有著極強的規律性。雖然這類應用題也可以用解答一般應用題的方法來解答,但如果學生把握到它的規律性,用它特有的典型關系式來分析、解答就會更加簡便。例如:商店有12箱水瓶,每箱5個,每個10元。著些水瓶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這道題是求總價,關系式是:總價=單價乘以數量)
這樣根據數量關系式就能輕松的解決這道題。當然一般典型應用題都不是一步的簡單應用題,這就要求學生要熟練地、準確地應用各種關系式子。在教學中教師要準確的定義關系式子中的一些慨念。如:“速度”,“單價”,“工效”等等。并列舉生活中有關慨念的例子,讓學生判斷、理解,逐步掌握、運用,以利于學生更好的解決典型應用題。
以上是我的一已之見,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素質的提高,有賴于教師素質的提高。希望我們不斷的研究教材,探索教法提高自身的素質,從而更好的貫徹素質教育。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論文3
小學3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如何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前提下解決3年級數學成績下降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教育界,特別是一線教師特別關注的問題之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把以學生心理特點改革小學3年級數學教學為研究課題,使學生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現從3個方面簡論如下:
一、克服學生的不穩定情緒,培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3年級學生的年齡階段一般是9周歲,這時,學生開始進入發育期,個性開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潑好動、易受影響,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力是一種基本能力,它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必要前提,是獲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就應該培養少年兒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質。良好的注意力素質有助于教學的學習;反過來,數學的學習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是在相輔相成的過程中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又培養了這一基本能力。
二、 自然引出,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發揮其無意注意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凡是學生完全不熟悉的東西,或完全熟悉的東西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結合學生熟悉的知識經驗引出他們不熟悉的知識,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諧音他們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乘數是3位數的乘法時,借助于學生已掌握的乘法數是2位數的乘法知識,我引導并幫助學生逐步解決課本的準備題讓學生在無意中接受了新知識。
在講解準備時,教師有意讓學生初步認識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乘得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這是關鍵。學生的知識經驗一方面來自原有的知識,另一方面來自生活經驗。由于我堅持按照教材的實際,在教學中區別情況加以運用這些知識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循序漸進地獲得了新知識。
1、合理組織,張弛相間。
由于兒童的注意力持續性還較差,根據這一特點,我采用3個環節組織課堂教學,自然的引入已使學生興奮的情緒得以穩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礎上,講授新課成了中心環節,教師應抓緊時機在上半節課學生注意力較集中的時間內,講清重點,突破難點。最后一個環節是鞏固階段,讓學生對新知有一個完整、準確的把握,師生可以在一種較為輕松的理解和運用。正是因為張弛并用,學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學習知識,充分地利用了課堂。
三、由直觀教學入手,促使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小學一、2年級的學生主要借助直觀形象理解知識,并通過反復練習記憶知識。對待3年級學生不能依然停滯于這樣的水平。但是,由于3年級的學生思維正處于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這一特點又決定我們的教學不能操之過急。為此,我采取由直觀教學入手,并且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方法。比如,在講乘除法的一些簡便算法時,教師板書例題:
乘法 除法
按運算順序計算 簡便算法 按運算順序計算 簡便算法
26×45 26×(4×5) 360÷8÷5 360÷(8×5)=一04×5 =26×20 =45÷5 =360÷40=520 =520 =9 =9
通過這種方法計算結果的比較,得出乘法時,3個數相乘,結果不變;和除法時一個數連續
用兩個數除,每次都能除盡的時候,可以先把兩個除數相乘,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的結論。由直觀演示到抽象概括,學生掌握了知識,并強化了思維能力的訓練。
四、 突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促進知識的正遷移發展,防止負遷移的干擾。學生原有的知識可以促進新知識的掌握,這是知識的正遷移;也可以干擾新知識的學習,這是知識的負遷移。我在教學中注意利用遷移規律,促進學生知識的正遷移發展,防止負遷移的干擾,做法是:
1、溫故知新。3年級是整數學習的最后一年,多位數運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這部分教材的任務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全年的教學任務的完成都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多位數運算能力學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賴于一、2年級各種運算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但是我們不可能抽出整段時間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而只能把一、2年級學過的進退位加減法,一位數乘2位數,試商等內容編成口算、聽算訓練題目,有計劃的安排到各節課,作為課前練習。使舊知識對學習起著正遷移作用。
2、運用比較。當新舊知識技能一0分相似,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往往會受舊經驗的干擾。這是負遷移作用,是學生學習上的難點。這時我便運用比較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消除舊知識向遷移作用。例如:教學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除法簡便計算時,對偶題目:5一600?700=73……500
往往有一些學生算錯為:
5一600?700=73……5
教師便啟發學生用驗算的方法發現錯誤。進而說明余下的“5”是被除數的百位上,應該是“500”的道理。最后教師幫助學生與以前的有余數的除法做比較:被除數和除數消去相同個數的“0”之后,按以前學過的方法求商和余數,這是相同點;不同點在于,如果有余數,應該在余數后面也添上被消去的“0” 的個數。當然,這只是指法則的記憶而言,在算理上是完全統一的,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就能記住了。
3、改錯練習。在教學中我不僅注意到從正確的方面教給學生的知識,而且注意到從反的方面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
其中 ①是針對學生法則中“被除數和除數劃去相同個數的?0?的相同這一關鍵詞不理解而提出來的。”
②是針對學生對余數的位置不理解而提出來的。
③是針對“補0”有模糊認識提出來的。這樣,既從正面講清算理,又從反面加深理解,互相配合,使知識掌握更牢固。
3年級是連接小學低年級和高年級的橋梁和紐帶,學生能否很好地完成這個過渡關鍵在于教師的把握。我相信,只要遵循教學規律,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提高3年級教育教學質量不會再是難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論文4
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是幫助學生解答應用題的重要教學手段。通過多變的練習可以達到這一目的。教學時,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實際情況,組織對應用題改變問題,改變條件或問題和條件同時改變的練習,達到目的。但“變”要為“練”服務,“練”要做到有計劃、有針對性。因此,教師就要精心設計練習題,加強思維訓練,使學生練得精、練得巧、練到點子。
一、一題多問
一題多問是就相同條件,啟發學生通過聯想,提出不同問題,以此促進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三年級有女生45人,比男生少1/10。
問:(1)男生有多少人?
(2)男生比女生多幾分之幾?
(3)男生占全年級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二、一題多變
這種練習,有助于啟發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其異同點,抓住問題的實質,加深對本質特征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區分事物的各種因素,形成正確的認識,進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促進和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一般可以采用“縱變”和“橫變”兩種形式。
1、“縱變”:使學生對某一數量關系的發展有一個清晰的認
例:某工廠原來每天生產40臺機器,現在每天生產50臺機器,是原來的百分之幾?
變化題:
(1) 某工廠原來每天生產40臺機器,現在每天生產50臺機器,比原來增產了百分之幾?
(2) 某工廠現在每天生產50臺機器,比原來增產了25%,原來每天生產多少臺機器?
(3) 某工廠原來每天生產40臺機器,現在比原來增產了25%,現在每天生產多少臺機器
2、“橫變”:訓練學生對各種數量關系的綜合運用。
例:糧店要運進一批大米,已經運進12噸,相當于要運進大米總數的75%。糧店要運進大米多少噸?
變化題:
(1) 糧店要運進大米16噸,用4輛汽車運一次,每輛運2。5噸,還剩下多少噸大米沒有運到?
(2) 糧店要運進大米16噸,先用4輛汽車運一次,每輛運2。5噸,剩下的改用大車運,每輛大車運0。6噸。一次運完,需要大車多少輛?
(3) 糧店要運進大米16噸,先用4輛汽車運一次,每輛運2。5噸,剩下的改用大車運,每輛大車比汽車少運1。9噸。一次運完,需要大車多少輛?
(4) 糧店要運進大米16噸,先用汽車運進75%;剩下的改用大車運,每輛大車運的噸數是汽車已運噸數的1/24。一次運完,需要大車多少輛?
(5) 糧店要運進面粉14噸,是運進大米噸數的7/8。這些面粉和大米,用4輛汽車運,每輛運2。5噸,需要運幾次?
這樣,從“縱”、“橫”兩個方面進行練習,就不斷加深了學生對數量關系的理解,使學生的思維從具體不斷地向抽象過渡。發展了邏輯思維,提高了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一題多解
一題多解主要指根據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啟發誘導學生得到新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溝通解與解之間的內在聯系,選出最佳解題方案,從而訓練了思維的靈活性。
例1、某班有學生50人,男生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
(1)用分數方法解:50÷(1+2/3)=30(人)
(2)用方程方法解:x+2/3x=50或x(1+2/3)=50x=30
(3)用歸一方法解:50÷(2+3)×3=30(人)
(4)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50×3/(3+2)=30(人)
例2、某工廠計劃10天制造200臺機器。結果2 天就完成了計劃的25%。照這樣計算,可以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有以下幾種解法:
(1)10-200÷(200×25%÷2)=2(天)
(2)把計劃產量看作“1”。
ⅰ、10-1÷(25%÷2)=2(天)
ⅱ、10-2×(1÷25%)=2(天)
ⅲ、10-(1-25%)÷(25%÷2)-2=2(天)
(3)把實際天數看作“1”。
10—2÷25%=2(天)
這樣,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問題,克服了思維定勢的不利因素,開拓思路,運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能正確、靈活地解答千變萬化的應用題。能做到大綱要求的“根據應用題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解答方法。通過以上形式多樣的練習,不僅調動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溝通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深化,而且可以達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論文5
摘 要:從提高學生對數學認知,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針對小學三年級數學中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數學;解決問題
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并不是單純地解答題目,而是利用所學的知識點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只給學生灌輸知識,卻不教學生用知識,導致數學失去了本來的使用價值。
一、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知
1.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生活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源自生活,又回歸生活。日常生活離不開數學,同時其他許多學科都與數學緊密相關。馬克思曾說過,數學是各門學科得以完善的前提。身為數學教師,更應該擅長數教學融入生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己有著密切聯系。例如,在第一冊"解決問題"教學中,應精心收集生活中有關數學的問題,做成課件,為學生展示生活中許多需要他們運用數學去解決的問題。
2.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廣泛性
在高速發展的社會條件下,無論是家電、醫學還是宇航工程、氣象預測學等,無不需要用到數學。讓學生課下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用到的數學實例,一方面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例如,在三年級下冊數學的統計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搜集班上的零用錢情況,分別進行收集、描述與分析,并繪制統計圖。教師再將每組學生的零用錢情況與他們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讓他們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零用錢等。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學到教學大綱中的數學知識,還可以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用度,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二、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問題
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學生會解決問題,不一定善于發現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根據數學教學內容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通過分析與詳解,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與應用意識,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例如,在"千克與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記錄家里洗衣粉、味精或零食的重量。課堂上,讓每個學生展示自己記錄的數據,教師再給予他們事先準備好的具有不同克數的實物,讓他們分別再次體驗不同物體的重量。不僅能夠使學生對物體的重量有個初步的印象,還使他們每當拿起一個物品的時候不禁衡量它的重量,實現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目的'。
三、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
1.嘗試解決,主動探索
在此過程中,應給予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空間,實現全體參與的教學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經驗與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獨立嘗試、獨立操作或小組討論的形式,自己學會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交流算法,歸納整理
讓學生分別展示自己解題的方法與結果,尤其注意應讓學生解釋解題過程,并進行小組交流。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明確解題思路,弄清楚解題步驟間的邏輯關聯。同時引導學生對比不同解題方法間的差異,了解各方法的特點,有助于學生找到便捷答題的思路與方法。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使學生加深對解題過程與方法的理解,還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讓他們自己思考出解決問題的步驟,親身體驗解題過程,并寫結果。
3.自我評價,檢驗成果
培養學生自我檢驗的習慣,讓學生通過不同角度對自己的思維成果進行系統檢驗。檢驗過程即為學生反思與自我評價的過程,實施教學策略的關鍵所在,是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的重要補充。自我評價與反思的主要目的是充實學生的自身內涵。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評價的要求應適當,反思的問題可以是:這是怎么做的?這樣做對嗎?教師應重視學生每一點進步以及小許成功,通過評價的方式給予學生自信。
四、引導學生實踐運用
學習數學的價值在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對生活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動力。生活中蘊含許多數學問題,教師教學時,可將這些問題抽象化,作為數學問題納入教學內容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房屋的裝修面積、地磚鋪地面積、樹木種植面積與數量、車輪為圓形的原理等。給學生提供充足接觸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機會,多給予學生自主實踐、探索的空間,讓他們懂得知識源自生活,并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此,教師不僅應注重知識的講學,還應教會學生運用知識,協調學與用的關系。
本文主要講述了提高學生數學認知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動力;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學會自己解決問題,通過交流的形式找到快捷的學習方法并提高他們的自信;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與評價,使他們找到學習的樂趣并通過教師的評價獲得自信。總而言之,協調處理學與用的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參考文獻:
杜一凡。小學數學新課程中"解決問題"的教學實踐與思考.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xx(01):50-52.
尚慧娟。三年級學生"數感"培養方法探討.教育教學論壇,20xx(38):79-80.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5-18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1-21
數學教學論文11-09
數學教學論文06-30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5篇【集合】06-17
提高數學教學論文11-04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01-30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05-22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好習慣,益終生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