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4-05-18 14:00:49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

  1前言

  在數學教學中,新課就如同學生毫不知情的一件事情一樣,教師如何更好地導入新課,將新課流暢、合理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是目前數學教學的一個關鍵。隨著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數學教學的新課導入可以呈現出不同的模式。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導入新課是一種良好的新課導入方法,其不僅體現了導入新課形式的新穎性,也能更好地幫助教師表達意思,完善教學過程。

  2小學數學教學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的必要性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被大家認為比較固定的學科,其在激發學生興趣上有著一定的阻礙,尤其是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學習數學似乎是難上加難,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更是十分不容易。從目前來說,利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數學教學的發展,體現出數學教學模式的優化,從根本上提升了數學教學模式的全面進步。數學教學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具有如下必要性。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為教師教學提供便捷因為數學課程的單調性,許多數學教師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總是用多年不變的話題或者是同樣的例子和話語,不僅讓學生感覺乏味,更使教師失去教學的興趣。通過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為教師提供了較多的教學方法,加之多媒體課件本身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帶動教學工作有效發展。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環境下,學生的思維相對比較開闊,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較強。

  教師以多媒體教學為媒介和平臺來進行教學工作,把新的知識融入多媒體課件中來,用靈活多樣的多媒體教學模式來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吸引了學生的興趣[1]。可見,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數學教學的新課導入是教學的一種捷徑選擇,為教師提供了諸多的便捷。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在任何學科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都是學習的基本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想辦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的作者:徐松湖,臨沂市郯城縣勝利鎮中心小學(276100)。過程中更加愉悅。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導入新課符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要求。在小學生的心目中,其對于數學的概念不是特別的清晰,如果以傳統的教學模式來導入新的知識,可能會使學生對新的知識更加難以理解。而相對的,通過一段視頻、一個動畫、一段音樂等來導入新課,并將新課的導入與要學習的新知識有效結合起來,環環相扣,必然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動力。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在現代社會環境下,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已經應用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在小學數學教學改革過程中也將計算機技術運用其中,用計算機技術來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從目前來看,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來導入新課,無疑是對教學改革的一種配合和深化。獨特的教學模式、獨特的新課引入模式是促進小學數學發展的基礎,也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利用多元化的多媒體教學模式來促進教學改革,構建小學數學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必然聯系,帶動數學教學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3小學數學教學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方法分析

  演示引入法所謂演示引入法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種較為直接的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小學數學新課引入的方法,這種演示引入法以即將學習的新知識和新內容為基礎,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播放來為學生制造一些好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且要求課件的引入要相對簡潔,不可過長,這樣不僅體現出教學目標,也為后期的教學留出更多的空間,讓學生帶著一個好奇的心理去進行學習。同時,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還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新課程導入的傳統性,是利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其有效規避了傳統教學的死板,也合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的靈活性,運用上恰到好處[2]。懸念引入法多媒體課件能夠為學生提供直接的視覺、聽覺體驗,同時能夠為學生提供較為鮮明的疑問設置。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新課的引入過程中總會在播放一段視頻后提出一個疑問,抑或在播放一段音樂后設置出一個問題,這些都是對多媒體教學的一種新穎運用。利用懸念的設置和疑問的'引入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對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

  在懸念引入法的使用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與關聯性,所設置的懸念一定要體現出新舊知識的這種關聯性,又能夠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拓展想象,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觀察能力。綜合結合法綜合結合法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是一個較為難以掌控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多媒體課件較為靈活多樣的情況下,如何利用多媒體教學來表現出這種綜合結合法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進行相應的轉變和變化,通過引入一些真實的、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案例進行分析,將學生學習到的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更樂于去接收新知識。但是,這種方法的運用對于教師的綜合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較為高的專業素質,還需要具備生活素質和實踐經驗,只有將專業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運用好綜合結合法,否則將會呈現出一種“驢唇不對馬嘴”的現象。

  4小學數學教學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方法的探討過程中,既要重視多媒體教學的先進性和科學性,更要注重其合理性和完整性。在多媒體教學的開展過程中,積極地配合傳統教學,在新課的導入中注重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注重針對性與個性化每一個階段學生有著這個階段學生的共性和特性,對于數學教師而言,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共性,并重視學生的個性。在小學數學教學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方法使用過程中,要注重個性與共性的結合,全面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與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交相輝映。因此,對于數學教師而言,要善于觀察學生,并把學生的要求體現在多媒體課件中來,進而合理使用多媒體課件。注重學科性與專業化在注重個性與共性的同時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注重科學化與專業化。小學數學教師要想更好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就必須積極學習多媒體知識,掌握多媒體技能,要體現科學性[3]。加之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專業性和針對性,那么數學教師還要注重這種數學學科的專業性,將科學性與專業化合理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在小學數學新課引入中的作用。

  5總結

  在小學數學多媒體課件引用過程中要注重合理性,必須從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實際情況出發,不僅僅要體現出教學的根本性,還需要真正將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在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積極掌握計算機技術,學會合理、有的放矢地進行運用,培養出良好的學習方法,合理地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結合起來,在符合小學生學習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2

  《新課程標準》整體設置了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這就要求我們站得高一些,目光遠一些,從整體入手。縱觀整個小學的數學教材,我們不難發現,在內容體系的組織中,教材按照兒童的年齡特點,對數學知識逐步滲透,逐步拓展。這就要求我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數學教學中落實整體知識觀,扣準知識跳動的脈搏,通盤考慮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重視數學本身內容的銜接,加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逐步滲透數學文化,并使彼此之間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數學體系。

  一、扣準知識脈搏,重視知識銜接

  我們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對數學教學進行整體改革,即融知識的“質”與“量”為一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打破常規教法,通過關鍵問題的追問、求同存異的比較,使學生深刻理解了知識間的聯系。

  情景:

  (1)誰來說說除法里商不變的規律是什么?

  (2)誰來說說小數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3)誰能把除法算式寫成分數形式?它們之間能添上什么符號?

  (4)誰能把小數寫成分數形式?

  它們之間能添上什么符號?

  (5)今天,我們學分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想一想,分數可能會有什么基本性質?例如:16 =( )=( )=( ),誰能猜想一下?

  (6)同學們都做了很多猜想,那么這些猜想是否正確呢?下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

  這是一個整體數學的教學嘗試。除法里商不變的規律、小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屬于同一“質”的內容。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沒有專門為了教分數基本性質進行設計,而是瞻前顧后,整體聯系,把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放到了和它屬于同一領域的知識體系中。我們知道整體的知識是有靈魂的,當學生調動起自己知識儲備,根據除法里商不變的規律和小數的基本性質而大膽對分數基本性質進行猜想時,他已經獲得了一個偉大的發現(因為他已觸及到了知識的內在聯系)。也許學生并不清楚這種內在聯系,也不能清楚地表達這種內在的聯系,但學生分明已經感受到了這種內在的聯系。這種采用整體知識進行教學的教學方式體現了教師對數學知識整體聯系的準確把握,既使學生認識到了分數基本性質與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小數的基本性質的聯系與區別,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為學生以后進一步學習這個領域的知識(例如比的基本性質)作了鋪墊。

  二、扣準知識脈搏,追求學科整合

  追求學科之間的整合,可以使學生在一個比較廣闊的知識上獲得對數學多維度、多層面的認識,獲得對其他學科的真正理解,有利于學生在一個綜合知識背景下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筆者曾經聽過這樣一節綜合課:在教學《確定位置》這一課時,教材要求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一位教師并沒有讓學生去認方向,而是引導學生背起了語文課本中的兒歌“早晨起床,登上山岡,面向太陽,辨別方向。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邊背兒歌邊表演,學生很快就能認識四個方向了。但是教師并沒有滿足于此,而是讓學生根據教室的擺設認識方向,進而認識四個不同的方向。緊接著,教師又出示了一張地圖,讓學生辨別地圖上的方向。

  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在教師的眼中,蘊涵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拓展空間。“確定位置”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數學問題,而是一次充滿智力歷險的數學發現之旅。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深度開發。當學生背誦完兒歌后,能指認出四個方向,這時,學生的體驗是粗淺的。緊接著,教師又出示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地圖,引導學生認識地圖上的方向,由于地圖上的方向與生活中的方向有所不同,學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體驗進一步加深。在這一旅程中,學生初步感知了位置的四個方向,了解了相關的地理知識,更感受到了數學偉大的理性力量。我想,這種理性力量一定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記。

  三、扣準知識脈搏,需要文化潤澤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它的任務歸根結底是要促進人的發展。傳授知識是促進人發展的基礎,但如果缺少文化的潤澤,就像一條干涸的小溪沒有了雨水的滋潤,這種發展也是苦澀的。因此,數學文化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學生在學校學的數學知識畢業之后若沒有機會去用,一兩年后很快就會忘記。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銘刻在心中的數學精神、數學思想、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問題的著眼點等,卻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們終身受益。數學文化便是數學思想、方法、精神、觀點的最好表達形式。

  扣準知識跳動的脈搏,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從學生長遠的利益出發,高瞻遠矚,志存高遠,去謀求學生一生發展的策略。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樹立整體知識觀,并養成為良好習慣,從而為他們以后甚至終身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3

  【摘要】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在數字化技術突飛猛進發展的當今,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使他們成為振興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創造型新人.

  【關鍵詞】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數學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小學生有旺盛的精力,強烈的好奇心,無拘的想象力,這為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小學數學教師的歷史使命.

  一、教學民主,提供創新環境

  教學民主首先要求教師樹立新的學生觀.要尊重、關愛、理解、包容學生,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要讓他們感到愉悅和快樂,創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產生創新思維火花的良好環境.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其過程是教和學的交往、互動,即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師生之間思維經驗和知識共享,情感體驗和觀點共享.教師要始終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大膽放手讓學生活動.生動活潑、熱情洋溢的課堂給學生提供了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不給學生發展創造的機會,等于是扼殺了學生的成長.教師要解放學生的好奇心,喚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看看、摸摸、問問、試試等,這正是他們思維的開端.只有啟動了學生的思維,才會有創新的表現.

  二、合作學習,培養創新思維

  數學思維是對數學知識的內在的本質的認識,是對數學知識內涵做出的判斷與推理、分析與概括,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學生的數學思維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思考信心、創新行為.只有當學生數學思維有膽量時,才會有新意,才可能具體地外在地反映到數學方法上的創新上.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并把自己的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在各自不同觀點和方式解決問題時,激起大家創新思維的發展.同時,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意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如順逆、對應、轉化、歸納、分類、對比、類比、分解、組合、發散、聚合等,要隨時借助具體的數學材料適時點撥和啟發.如7×□=56、(□-7)×5=10一類問題,可引導學生順推、逆算解決.教師的作用是啟迪學生在思維的路上不斷前進,促進學生在前進中靈光閃現.

  三、實踐探索,打通創新渠道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手實踐,既有獨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索.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我們要轉變教學策略,組織學生實踐,引導學生觀察、操作、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讓學生動起來.陶行知認為“行動是一切創造的開始”.教學中激勵每名學生都來“做”數學,以“做”促進學生思、看、聽、說、模.學生既用身體經歷,又用心靈感悟,這種直接的體驗能讓學生領悟數學內涵,了解知識的'發生發展.由于各自的體驗是不盡相同的,教材沒有寫出來的、教師沒有講到的學生也可能會想到,并在知識發生發展的各個“枝點”處大膽聯想和實踐,這就會產生創新.教學圓的面積時,先讓學生想:怎樣把圓形轉化成為我們會算面積的圖形計算面積呢?學生在動手剪拼的操作中會嘗試探索出沿直徑或半徑剪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擺成近似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都是以前學過的,經教師點撥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尋找計算所拼圖形面積的條件.學生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推理轉換、合作探究得到所拼圖形的面積πr2就是圓的面積.這是多么可貴的創新啊.

  四、引進競爭,開發創新潛能

  學生創新有賴于高漲的情緒和積極的態度.適當的競爭機制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手段.小學生都具有爭強好勝心理,總想顯露自己,贏得老師和同學的贊賞.適當的競爭機制能使學生“自我求成”、積極向上的需要得到滿足.學生有巨大的潛能,競爭能把學生的潛能開發出來,競爭能讓學生不斷成長,競爭能讓學生施展創新,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生不但能積極按要求去做,而且能不斷求新求異.小組合作時,觀察哪組同學合作得更好;討論交流時,看哪組討論得詳細準確;回答問題時,要看哪個講得清楚明白而又簡潔;評價學習時,看誰找到的優缺點更準確;一題多解時,鼓勵方法新、奇、異,比比誰的方法簡潔,誰的解釋清楚合理.競爭能振奮主體,競爭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互相啟發,信息交流,出新出彩.

  五、創新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更是自身發展的主體,課堂要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條件.每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賞識,作為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從過去的評判者變為現在的鼓勵者,從過去冰冷的打分者變為現在熱情的加油、吶喊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把學生看成朋友,對學生在主動探索學習的過程中的表現進行激勵式的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關注每名學生的感受.因為注重適時評價,才能使學生樹立信心,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才能使學生在民主、和諧、平等的氛圍中獲得相應的成功體驗,多一份快樂,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以充分地體現,學生才能學得更加快樂,學生更加富有創造力,教師的教學更加輕松,這正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追求的效果.總之,一線數學教師應肩負歷史使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人類的進步靠創新,科技的發展靠創新,社會的前進靠創新.小學數學教學只有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真正落實,才能培養出實現中國夢需要的創造型人才.

  作者:晏廷學 單位:重慶市萬州區電報路小學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4

  摘要: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特征是看他如何理解數學,以及他能否用數學思維觀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然后用他所學去解決他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師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和實踐者,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通過學生的數學學習,他們可以體驗生活,享受樂趣,欣賞價值觀,培養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生活資料;對學習的興趣;

  1、教師應高度重視將生活資料納入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集中認知數學知識點的過程,具體體現在對學生的有效引導上。教師必須通過創造性設計,將數學知識點還原為每個學生親身體驗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答案和應用的過程,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知識時,我沒有直接給出物體體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相反,我專門設計了教學。首先,我讓學生做實驗來測量長方體盒子的體積和盒子里黃沙的體積。通過學生的獨立比較、歸納、推測和討論,讓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探索體積的計算方法。然后,我將引導學生進一步解決和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討論諸如“為什么飲料不能裝滿瓶子”和“為什么網上的內容寫在飲料盒上”這樣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常識結合起來。在這個數學課堂上,從實驗方法和工具的選擇到最終結論的結論和知識的實際應用,我沒有說教和灌輸,而是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參與數學探究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循環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積極探索、獨立建構知識,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用在生活中”的含義,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2、教師應該善于挖掘生活資料,引導學生學習數學

  在現實生活中,到處都有豐富的數學資源。學生學習的數學應該是生活中的數學。雖然我們教科書中的.案例現在與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現有知識背景有了很大的融合,但對于一線教師來說,仍然存在空,關鍵是教師如何開發和使用他們周圍的生活數學。這就要求教師立足于學生的發展,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大膽重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中充分體驗數學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在教授了“十進制乘法”的相關知識后,我特別設計了“理解并填寫發票”的生活常識,這是數學知識與生活常識相結合的教科書中找不到的常識課。當我安排介紹的時候,我從發生在學生周圍的一個小事件開始:“張三吃了他從李四熟食店買的豬肉,食物中毒了。”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張三應該出示什么證據來投訴?在討論中,中學生意識到發票是解決消費者糾紛的重要證據,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需求。為了讓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知識,我還設計了三個層次:

  一是理解發票,一是讓學生在上課前交流發票知識,然后展示完整的發票,讓學生能夠閱讀發票上的相關信息;

  二是如何填寫發票,為學生創造一個模擬的購物情境,讓學生體驗用十進制乘法知識填寫發票的方法,學會正確填寫發票。

  第三,我設計了一個情節:發票臟了,怎么恢復發票?由于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事件,我現在建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積極參與這項活動,全心全意地解決問題。

  最后,當問題解決時,學生們感到由衷的興奮。他們掌握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知識,還可以發展技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書本上枯燥的數字和符號,它的“影子”活躍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只要教師善于在現實生活中開發豐富的學習資源,他們就能提供培養孩子能力的額外途徑。

  3、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學習數學

  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啟發和誘導學生。課后,老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探究—發現—再探究—吸收”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理解數學的內涵,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和能力。在數學生活化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數學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的真理。因此,一些數學知識可以走出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空并在生活實踐中感受。當我在課堂上教“一些簡單的加減運算”時,我讓學生扮演一個角色,親自去超市進行模擬購物。付款時,我想:銷售人員應該如何找到錢?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但是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學生都會通過購物過程中的自我體驗,懷著極大的興趣感受到新的知識。數學知識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學習,而且可以融入生活。學生可以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庫,使數學思維隨著問題的解決而發展。在生活實踐和數學理解的交融中,熱愛數學和學好數學的積極情感來自內心深處。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是成為實踐者、探索者和計劃者。在用數學眼光觀察、分析、判斷、選擇和規劃現實生活的過程中,不僅要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還要創造獨特的數學價值觀。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5

  隨著現代教育手段的不斷發展,微課已經備受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喜愛,為此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合理運用微課教學,發揮微課的優勢,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

  一、在課前使用微課為課堂教學掃清障礙

  通過多年教學經驗我們會發現現在教學中學生會對教材中很多知識點都存有疑惑,因為我們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情況,最終導致這些疑惑會伴隨學生一整堂課,從而影響了學習的效率和教學的質量水平。因此,我們可以在課前使用微課的方式及時解答學生問題,幫助學生答疑解惑,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就能保持思路清晰,為教學掃清了障礙,保證了教學的整體水平。例如,在學習分數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很多學生就會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法則產生疑惑:“為什么只有分子相加減,分母為什么不能相加減呢?如果把分母相加減會得到什么結果呢?”就針對學生的這個疑惑,筆者特別制作了一節微課,微課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同分母分數的相加減”,不僅分數的分子相加減,同時分數的分母也進行相加減,通過得到不合理的答案解答學生心中的疑惑,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算理和算法。

  二、把握微課引入時機以發揮其最大作用

  微課的引入要把握好時機,只有在合適的時機引入才能將微課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首先,我們可以在教學開始階段引入微課,向學生展示一些充滿趣味性的問題,也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教學中出現的精彩片段,最主要的目的是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動力,讓學生調整到最佳精神狀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為課堂教學的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教學難點處,我們可以利用微課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學習的難點和重點知識內容,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最后,在教學結束前,我們也可以借助微課來吸引學生眼球,將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握微課的引入時機,以發揮微課的最大作用,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微課動態展示角的`組成結構,幫助學生明白角的組成結構,理解什么叫頂點,什么叫做角的邊,通過微課的形式動態展示這些知識內不但可以做到聲音、文字同步顯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也能起到節省教學時間的目的。再例如,在學習“混合運算”的時候,當遇到混合運算的難點部分時,我們可以將這部分難點內容做成幻燈片,在總結概括環節中向學生展示混合運算的原則,一方面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原則,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利用微課引導學生們鞏固復習舊知識

  數學知識前后存在很強的關聯性,我們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需要不斷復習舊知識,做到溫故而知新,這樣我們在學習中才能無往不利,事半功倍。但是由于小學生自制力較差,在沒有約束和監督的情況下很難自覺地去回憶學習過的知識,而且復習的過程也是枯燥乏味的,這更成為了學生復習知識的阻礙。因此,我們可以借助微課來引導學生回憶舊知識,因為微課時間短,而且信息內容也都是精簡過的,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輕松地鞏固學習過的舊知識,同時新穎的教學模式還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時,我們通常采用的面積推導方法就是拼剪法,將平行四邊形剪成幾部分,然后將其重新拼成一個矩形,因為矩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相同,所以可以借助矩形面積計算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因此,想要高效的完成推導過程,讓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由來,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回憶起矩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所以我們課前引入微課的形式,借助flash動畫技術,動態展示矩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喚醒學生記憶,幫助學生將矩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回憶起來,然后再動態展示平行四邊形向矩形轉換的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水平。總之,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的趨勢,也是我們現代教學的必然需求,所以,我們老師要擺正心態,科學運用微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們數學素養的提高。

  作者:李加麗 單位:淄博市高青縣田鎮中心小學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6

  一、課堂提問現狀反思

  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法之一。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從而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問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提問“只顧數量,不求質量”。課堂中過多的一問一答,常常使學生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表面上很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處于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

  2.答案被老師完全控制。有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即使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仍然會很不放心地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個人的評價,左右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

  3.候答時間過短。學生回答問題需要醞釀和思考的時間,教師在極短的時間就叫停,學生的思維無法進入真正的思考狀態。

  4.不注重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會傾聽學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否則,問題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無效。

  二、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

  有效提問是相對“低效提問”和“無效提問”而提出來的。所謂“有效”,《現代漢語詞典》對其解釋是:“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由此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

  有效提問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有效的問題;二是有效的提問策略。為了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充分體現課堂提問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我們在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備教材要“懂、透、化”

  這一點是絕大多數老師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卻是我們每個老師需要反思的。筆者認為,對教材的研究,要達到“懂、透、化”的目標。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們才能分清哪些問題是基礎性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樣”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拓展性問題,我們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探究性問題,有必要讓學生討論、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統性、重點和難點,做到透徹掌握,融會貫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僅能夠站在教師的角度,而且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感受學生的學。只有做到這樣,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2.備學生要“實”

  我們常說,“我們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而且要備學生、備學法”。

  所謂“實”,是指教師必須深入實際,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思維習慣,以及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問,恰當地把握問題的難易度,使得提問更加有效。

  比如,筆者在執教三年級數學第五冊“可能性”一課時,針對可能性有大有小這一知識點,想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語,這些成語能夠巧妙地體現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試講,本以為很簡單的成語,很多學生竟然沒有聽

  說過,更別說聯系數學內容了。下課后,我及時反思自己,找來一部分學生,和他們聊天,了解他們對成語的認識和掌握情況。最后,我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了要提問的成語內容。再上課時,學生很順利地解釋了成語的內容,同時緊密聯系到了課上所學的內容。課下,不少學生都對這一環節印象深刻,追著老師想要再說說。

  3.提問過程要突出學生主體

  思維來自疑問。一般教師只看到讓學生解答疑難是對學生的一種訓練,其實,應答還是被動的。要求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自己發掘問題,是一種更高要求的訓練。教師在設疑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再生疑,然后鼓勵、引導他們去質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會很自然地問一問學生:“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沒問題。”如果總是“沒問題”,那這一現象就極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問題”了。對任何一個數學問題的認識,都永遠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終保持在同一個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學得輕松的,也有學得困難的。也就是說,應該“有問題”。

  “沒問題”的問題,反映了教師的一種教育觀念,似乎只有順順利利的一節課才是好課。其實不然,課上的這種“順利”,只會培養出唯書唯上的人,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課上的這種“順利”也會使學生缺少一種精神,一種實事求是、刨根問底的精神。

  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1)改變觀念,樹立“問題”意識。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數學修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問題意識。因此,培養學生敢于提問題、善于提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是數學教師肩負的責任之一,也是評價數學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

  (2)為學生創造機會,使學生去思、去想、去問。教師不僅要在每節課堂上創造質疑機會,還要使學生真正開動腦筋想問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自己不懂的問題。把這一時間真正利用起來,而不是走走過場而已。為了使學生會提問題,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訓練,可以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學生的身份去示范提問題。比如,二年級教材學習了“角的認識”,對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稱,“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些內容,學生已經知道了。“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答道“沒問題”。真的沒問題了嗎?“那我來問個問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角的大小為什么與邊的'長短無關呢?”經過討論,大家明白了,角的邊是射線,射線是沒有長短的,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決定于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教師從學生的角度示范提問題,久而久之,也就讓學生有了提問題的意識,在引導學生提問題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善待”學生的提問和回答。無論學生提什么樣的問題,無論學生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只要是學生真實的想法,教師都應該首先對孩子敢于提問題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對問題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或請其他學生解答。對于頗有新意的問題或有獨到的見解,不僅表揚他勇于提出問題,還要表揚他善于提出問題,更要表揚他提出問題的價值所在,進而引導大家學會如何去深層次地思考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提問題中感受到更大的收獲,才會對提問題有安全感,才會越來越愛提問題,越來越會提問題。對于學生的回答,我們要慎用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對”等習慣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過于強化對與錯,天長日久,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于教師想要的東西上。我們可以適當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納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評價。比如:“噢,這是一種有道理的思路,還有其他思路嗎?”“這個想法不錯,我們還能補充點什

  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們怎么知道??”有針對性地鼓勵學生,滿足學生的需要,鼓勵學生繼續學習。

  總之,在實踐中,教師要聯系實際,優化提問內容,把握提問時機,講究提問技巧,不斷提高自己提問的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7

  【摘要】教師的語言是上好課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和學生進行知識信息的傳遞反饋,還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記憶、思考、想象等智力活動,都必須借助教學語言。精準明確的提問語言,可以導引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的思考;精練流暢的過渡語言,可以完成承上啟下的轉換,讓課堂完美無痕;精確優美的評價語言,可以渲染美好的意境,觸發深遠的思考。

  【關鍵詞】簡約,精確,優化,豐富

  “語言之外無教學。”這是教學語言之于教學重要性的精辟概括。教學活動中,講解、點撥、啟思、評價……可以說,一切教學活動的展開都離不開教學語言。《學記》中有記載“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言中之意,良好的教師口語是使人“繼志”的前提,也是“善教”的標志。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只有在學會用15種至20種聲調來說‘到這里來’的時候,只有學會在臉色、姿態和聲音的運用上能夠作出20種風格韻調的時候,我就變成一個真正技巧的人了。”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教學語言應該具有豐富性,課堂語言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數學課堂也是如此。

  一、精準明確的提問語言,可以導引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的思考。

  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語言比較干癟、零碎,并且絕大多數都是指向知識教學的,較少有突出課堂教學主干的結構性問題,隨意性很大,無效提問多。提問方式上,問答式、解答式多,疑問、追問、設問等幾乎沒有,更少見帶有啟迪、質疑、激勵等情感語言。

  例如:(上課開始,出示一組分數)老師這里有一些分數,如果請你從中選出兩個組成一道加法或者減法算式,可以嗎?(生匯報組成的算式后)如果將這些算式分成兩類,你想怎樣分?如果根據所選分數分母的異同可以怎樣分?(指著其中一道劃分錯誤的算式)這個對嗎?應該怎么辦?有沒有異分母分數可以做減法的?有沒有考慮過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該怎樣算?等于3/4對嗎?請大家拿出長方形紙折一折……對照折紙你發現是多少?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哪些人是這樣做?哪些不是?……

  這樣的提問語言在家常課中常有。我們不能不思考我們的數學到底需要怎樣的教學提問語言?

  第一類,用于幫助學生學會“合作地學習”。

  “其他人對他所說的有什么看法?”“你是同意?還是不同意?”“有沒有人用其他的方法得出同樣的結論,或能用不同的方法對此作出解釋?”“你能否使其他人確信這一結果嗎?”

  第二類,用以幫助學生學會更多地依靠自己去判定某一結果是否正確。

  “你對此有什么看法”“這為什么是真的?”“你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你能否做出一個模型來對此進行說明?”

  第三類,用以幫助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這是否永遠有效?”“你能否想出一個反例?”“如何對此進行證明?”“你采用了什么假設?”

  第四類,用以幫助學生學會猜測、發現和解決問題。

  “你能否看出某種模式?”“這里有哪些可能性?”“你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有什么建議?”“你認為他應當做出怎樣的解釋?”“你的解題方法和他的方法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不同?”

  第五類,用以幫助學生把數學及其思想和應用聯系起來。

  “這與……有什么樣的聯系?”“在解決這一問題時,用到我們前面學過的哪些思想?”“在昨天的報紙中你有沒有發現任何對數學的應用?”“你能否舉出關于……的一個例子?”

  這些教學提問語言,充分地顯示出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和位置。每一個提問都短小精練,但指向明確,價值很大。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回歸簡約和走向豐富應該成為數學教學語言的追求。所謂“回歸簡約”,就是數學教學語言要化繁為簡,剔除那些毫無價值的“正確的廢話”,言簡意賅,干凈利落。所謂“走向豐富,”是指教學語言要多角度、多層面、多樣化,點撥、提示、啟思、悟道、勉勵……豐富多彩,精妙靈動。

  二、精練流暢的過渡語言,可以完成承上啟下的轉換,讓課堂完美無痕。

  好的數學課堂的過渡語具有串線、激趣、啟思的功能。觀摩眾多名特優教師的課,幾乎每節課都行云流水、天衣無縫,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們有高超的“搭橋”藝術,即善于精心設計和運用課堂過渡語。很顯然,如果忽視對各環節教學內容的起承轉合,課堂就會生硬、凌亂、松散,甚至于支離破碎,缺乏美感。

  (一)對于知識面的過渡語言,要力求準確簡潔。

  例如,在教學了“認識分數”時,當課始復習完“4只小猴平均分1個蘋果,每只小猴分到1個蘋果的1/4”的舊知,準備分第二盒沒有打開盒蓋的蘋果時,老師的過渡語是“第一盒分完了,我們再來分第二盒,猴媽媽為了分得公平,她也會怎么做?”這里的一個“也”字,暗示了“平均分”“平均分成4份”“一只小猴1份”等不變的思路。數學王子張齊華老師在講“分數的認識”一課,在認識“1/2”后,張齊華老師就問學生:“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一個“你還想”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蹲下來”用商量的口吻與學生交流,既尊重學生的自由,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激起學生求知的情趣,又自然過渡到下一步的學習之中,實在妙不可言。

  (二)對于方法層面的過渡語言,要力求清晰精當。

  例如,在教學含有“中括號”的計算時,當初步梳理了運算順序后,老師安排了兩組練習,第一組是按要求“添上符號”,第二組是“看算式說運算順序”。第一組練習完成后,教師的過渡語是“剛才我們一起玩了個游戲----添上符號。在游戲中,我們明白了要改變運算順序,有時候不但要用到小括號,還可能要用到中括號,老師這兒有幾道題,看一看,能不能說出運算順序,再把得數算出來。”

  (三)對于思考層面的過渡語言,要力求啟思簡約。

  例如,在研究“拋硬幣”的可能性時,隨著拋的枚數由1、2、3枚逐漸遞加到4枚、5枚后,學生感覺到向上面的“可能性”情況越來越多,研究陷入困境。這時,老師用一句過渡語殺了一個“回馬槍”:“千金難買回頭看,剛才我們研究出拋一枚硬幣,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1/2,拋兩枚硬幣,全部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1/4;拋三枚硬幣,全部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1/8。從中你是不是能發現點什么呢?”

  三、精確優美的評價語言,可以渲染美好的意境,發展學生的思維。

  數學課的評價語言要扼要坦誠,力戒廉價表揚、肉麻吹捧、空洞無物,要是非分明、真實坦誠,這樣的語言才有評價分量。數學課堂評價從其作用來看可以分為三種:

  (一)診斷性評價。

  張齊華老師在“認識軸對稱圖形”一課,……生1:我認為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沿著高把它剪下來,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對折后,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生2:我認為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把平行四邊形對折后,兩邊的圖形不能完全重合,所以我認為它不是……張老師特意走過去,跟她握著手說:“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贊成你的說法,而是感謝你為課堂創造出了兩種不同的聲音。想想,要是我們的課堂只有一種聲音,那該多單調啊!”這樣的評價與伏爾泰的那句名言:“我不贊同你的意見,但我誓死保護你講話的權利”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這里張老師不是“誓死保護”,而是“傾情呵護”!這樣的評價語多么富有哲學意味,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受到這樣哲學思想是熏陶。在學生再次進行操作實踐后,第一個女生改變了自己的看法,知道了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張老師又評價說:“你的退讓讓我們更接近真理!”“你的退讓讓我們更接近真理!”我認為這里的評價并不十分恰當。第一個女生是很有主見的.(有思想的前提。)她并不是一味的無原則的退讓與妥協,而是她自己在參與辯論,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經過自己思維的內化,轉變了自己的觀點。最關鍵的一點:并不是她的退讓使我們更接近真理,而是她思維的參與使她自己也站到了真理的這一邊!在接下去的環節中,為了引導學生能找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張老師這樣評價學生:“都說實踐出真知,數學講究的是深究,就這5個圖形,難道你們就不想深入研究說點什么?這個梯形是軸對稱圖形,但是……”

  張老師的這句沒有說完的話將學生思維引向深入,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后面學生自主探究的一系列問題都從這句沒有說完的話開始。

  (二)鼓勵性評價。

  例如:一次全國的公開課,主講的張齊華老師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個車間要裝配288臺洗衣機。工人們每小時裝36臺,經過5小時,還剩多少臺?”對于這樣一道題三年級學生比較容易解決,一般列式為:288-36×5=108。可張齊華老師點去板演的學生是基礎較差的,將式子錯誤列成:288÷36。看臺上幾千名老師、專家、記者頓時鴉雀無聲,仿佛一根針掉下去也聽得見,而臺下的幾個大膽的學生竊竊私語:“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真是的,丟人現眼。”板演的學生如背生芒刺,臉漲得通紅,如果這時地下有一個裂縫他恨不得鉆下去。張齊華老師趕忙示意大家安靜,和顏悅色地對板演學生說:“你并沒有做錯呀!可能比我還緊張,以至于題目沒有寫完。”學生們不解地瞪大了眼睛,一副欲知究竟的模樣。DDD機會終于來了,張齊華老師趁機引導學生用一種新的方法解出這道題:36×(288÷36-5)。板演學生高高興興地回座位去了。張齊華老師的機智在于將錯就錯,善于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引導學生進入一種良好思想境界。北大的一位教授說過:三流教師教學生的知識,二流教師教學生的方法,一流教師教學生的思想。教師的品質和思想不但在教學行為中表現,也在教師的教學語言中顯現出來。“你并沒有做錯呀!可能比我還緊張。”一句簡單的話體現張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尊重之情,從另一方面顯現老師對教學過程的駕馭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因為張老師深刻領會了教材的內容,博覽群書;因為張老師對受教育者的無私熱愛,平等對待,才能以智慧的語言主導教學。

  (三)導向性評價

  張齊華老師的語言富有磁力,常常是“未成曲調先有情”,蘊涵著元限的意趣。如“省略號來得太遲”“邊做作業邊思考,再作出決策”“不要忙于下結論”他時刻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一位學生在寫36的因數時,漏掉了2。面對學生的錯誤,張老師幽默地說道:“看了以后,你想說點什么嗎?”“聽聽他是怎么找的。”“有很多人一個也沒漏掉,相信他們一定有竅門,一起看看吧!”……一句句簡短的心靈對話,一個個與學生心靈交匯眼神動作,無不滲透著關愛。

  每一種評價者有其獨特的作用,如使用不當,不僅會導致學生積極性的缺失,還會造成課堂時間的隱性流失。

  總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人說,語言的舒展即是思想的流暢,語言的優美源于思想的精致,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智慧之花。教學語言的力量是無窮的。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數學課堂的教學語言要能貼近兒童的數學學習,促進數學思考,發展數學思維,提升學習品質。從美學的角度來考量,數學教學語言不僅要形象生動,更要簡潔精確,“豐而不余一言,約面不失一詞”,簡約而又豐富的教學語言是教師教學個性與風格特色的“招牌”。

  參考文獻: 《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年

  《教育過程》布魯納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

  《談數學教學語言的三個美學趨向》王錫寧20xx年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8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新理念

  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按照素質教育教學的要求,以學生為本,創新教學形式,從其本質來講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遵循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基礎,依據教材內容,在學生認可的、和諧互動的教學氛圍內,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通過師生互動交流發現問題,并在質疑問題中進行思考,最終實現學生有所獲得,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以便讓學生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學有所得。為此,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遵循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面向全體學生改進教學方法方式,以便讓全體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二、新時代良好教學氛圍的構建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小學生正襟危坐,“師動生不動”。時至今日,學生有其自身的個性特點、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接受新生事物快,愛好探究,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情緒的波動和認真學習時間短暫,對于此種情形的出現,筆者覺得要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的這些特點,與學生進行情感、情緒上的互動,及時發現學生的思維動向,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高質。筆者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時,筆者用多媒體投影一個多邊形,然后逐漸用黑色把多邊形的“大部分”擋住,這時只露出一個有三個角的三角形,然后讓學生根據剩余部分說明三角形的定義。于是,學生的好奇心來了,開始先是竊竊私語,隨后開始大聲討論:用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句話是否正確呢?筆者隨后利用多媒體隨意地用三個線段組成圖形,但不見得是三角形。于是,多媒體顯示出:看一個圖形是否是三角形,要把握了兩個要素:首先,是三條線段;其次,要看能否圍成封閉圖形,筆者重復了這句話。然后,告訴學生三角形有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型之分。隨后,在多媒體的大屏幕上分別予以顯示有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型。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參與其中,而且氣氛活躍,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加深了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特征的認識,從而使課堂成為新時代的優質高效課堂。

  三、數學課堂的學法指導

  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建構知識,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由于學生對數格子缺乏適當的方法,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數格子存在誤區,數不清楚,致使學生不能準確計算的數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鑒于這種問題的出現,筆者不失時機地啟發,同時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學習方法的點撥、指導:同學們,請你們想一下能否把我們學過的圖形和現在的三角形一并結合起來考慮,也就是說,將三角形細化成多個原先學過的圖形,然后用已知的圖形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呢?筆者的提示,學生好像猛然明白了什么,情緒一下就被調動起來,學生之間開始了互動交流和相互切磋。不一會,學生就發現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組成的,也有的學生提出而且還可以把三角形從中畫一條線就可以分成兩部分,分別是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如果把這兩部分再旋轉180°的話,是不是就會成為平行四邊形呢。經過如此三番的提示、引導和學生的努力探究,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學生很快發現計算三角形面積的公式,同時也讓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過程中激發創新思維。

  四、新時代數學課堂的引導探究

  新時代的小學數學課堂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構建和諧互動課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從而實現課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邊互動,引導學生積極動腦以便學生掌握知識。在教學《可能性》這節課時,筆者從學生感興趣的摸球游戲作為課堂導入的開始:在一個紙袋內裝有一紅二白3個乒乓球,先后讓5名學生分別從中隨意的取出一個球,并且連續摸3次。隨后,教師在黑板上進行了分析:學生摸球結果無外乎3種可能,一是全是紅球,二是兩白一紅,三是全是白球。學生認可了筆者的分析,隨后筆者又提出問題:你認為上述哪3種情況出現的幾率最大?為什么?這樣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探究的欲望和激情,此時,同學們互動交流的氛圍起來了,學生積極交流的課堂氣氛活躍,并在交流中逐步進行探究,最終讓學生在交流創新中發現了其中的奧秘。以上教學氛圍的創建,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快樂。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9

  目前我國學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等。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政治觀念和政治信仰;思想教育培養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在筆者看來,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德育教育也尤為重要,教師在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時,還要要注重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學習思想品德教育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健康發展。那該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好德育教育呢?結合本人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該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德育教育相結合。

  1 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素質

  教師是向學生教授知識、傳授經驗的人,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高低也決定了學生德育層次的高低。教師自身素質不高并不能向學生傳授更多的德育知識。不少教師只是要求學生懂禮貌、尊敬師長和尊老愛幼等,但這樣的德育教育不僅不夠全面,而且沒有深度。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德育教育實施打下基礎。還要樹立德育教育與數學知識教授同等重要的觀念,把數學知識教學跟德育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在教師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去影響和教育學生。例如,教師要求學生講衛生,不要亂丟垃圾,那么教師就應該以自身為標榜,看到垃圾就撿起來,間接教育學生不要亂丟垃圾。教師有愛國之心,能影響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教師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影響學生形成刻苦專注精神。

  2 數學教學要與德育教育相結合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善于發現小學數學本身所具備的德育內容,將德育教育本身的因素與數學自身的教學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德育內容通過數學教學傳遞給學生,培養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可以引導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中,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數學教學要與德育教育相結合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善于發現小學數學本身所具備的.德育內容,將德育教育本身的因素與數學自身的教學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德育內容通過數學教學傳遞給學生,培養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可以引導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中,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1 結合數學教學內容:把德育與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優化教學方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學習《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七節的“認識時間”,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在課堂上展示鐘表,讓學生觀察鐘表上的時針、分針和秒針,了解鐘表的構造,告知學生鐘表上每個分格的意義。給學生講解什么是時什么是分,1小時等于60分鐘,讓學生學會運用幾時幾分表示時間。接著播放一分鐘的音樂來讓學生感知一分鐘有多長,并讓學生思考在一分鐘可以做什么事情。讓學生明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讓學生學會合理利用時間、珍惜時間。

  3.2 結合日常技能訓練:數學本身具有嚴密性,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學生學要一絲不茍。因為小學生年齡小,可塑性高,要想使他們擁有良好品德和習慣就要進行反復訓練,讓學生逐漸形成對待任何工作、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負責的態度,還要學會獨立思考,擁有勇于面對錯誤和改正錯誤的精神。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優良品德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從細節抓起,甚至通過以身作則來影響學生。例如小學生做數學作業,要反復強調讓他們寫完之后進行檢查,從檢查過程中去發現自己的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檢查過程中必須要細心,要認真,這能培養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進行反復檢查的良好習慣。

  3.3 豐富數學課外活動:為了能更廣泛的開展德育教育,除了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外,開設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非常有必要。例如學習《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一節的“數一數”,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觀察學校操場的樹木數量;觀察升旗臺上國旗上五角星的數量;觀察操場上正在上體育課的學數量等,通過運用數學知識數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再比如,在學習“測量”一課中噸、克和毫升的內容時,讓學生對自己平時喝的水進行測量,計算我國平均每個人一天只喝500毫升的水,中國13.7億人就喝掉6.85億升的水,而這些水可能相當于缺乏引用水資源的非洲地區里10個人一年的用水量。借此老師可以教育學生要懂得節約用水,珍惜飲用水,養成節儉的良好習慣。

  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面的教育和影響才能形成和發展的。當今時代飛速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德育教育變得尤為重要,教師在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時,還要要注重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學習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文化知識,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健康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0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教師通過對數學教學中的科學組織,引導學生自主探尋數學和生活的關聯性,以便學生能夠達到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所在,并讓學生懂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培養學生數學生活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學生具體生活和興趣點為方向,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進一步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事例,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逐步建立學生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的聯系,同時在學生掌握兩者的聯系之后,加以實踐性的知識練習,這樣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將枯燥的數學知識引入具體的學生現實生活當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也能提高學生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2.體會數學的邏輯思維模式,了解數學在人生價值中的重要作用數學在實際應用中涉及的領域很多,生活中很多問題也都會用到數學知識來解決。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就是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價值。學生在生活化教學中不斷實踐,經驗會增加,有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確定學習方向,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領悟到數學的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的途徑運用

  在數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積極地把數學知識理論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生活的價值,知道生活中存在著數學,以便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1.培養用數學方法觀察生活的習慣

  利用數學角度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用數學知識探索現實問題的答案,可以讓學生對數學本身有深入的理解,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關注生活中存在的數學,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課外數學知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數學濃厚的學習興趣。

  2.了解掌握學生的現實生活

  了解學生的'實際生活對于教師安排教學內容有重要的參考意義。(1)重視學生的校園生活。(2)了解學生的社會生活。(3)掌握學生的家庭生活情況。教師要通過家訪、談話等途徑來掌握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從中發現存在的數學問題,如家中某件電器的價格。

  3.多選取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學習的目標之一是運用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教學生活化就是對理論知識的一種檢驗、理解和創新。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教學背景,讓學生以生活中的經驗來體驗數學知識帶來的價值,是激發學生積極學習數學興趣和創新的最佳途徑。

  三、小結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生活化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現實生活帶到課堂上來,有助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變能力的提高,也為學生本身的長遠發展有推動作用,培養學生早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只要我們能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征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性,從學生的現實生活著手,架構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梁,必定會增加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會增強,進而達到新課改對于數學生活教學的最終目標。

  作者:范恒云 單位:湖北省十堰市竹山武小學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1

  摘 要:本文從教學內容選擇生活化是小學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窗口”,教師要有效把握住這一“窗口”,就必須從理論、備課、生活、創新四個方面準備,同時從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實施機制等方面談了一些體會。

  關鍵詞:窗口 生活化 實施機制

  小學數學從編排結構與情景設計上都匠心獨具,體現出新課程理念,那么怎樣在教學中落實這一理念呢?我認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生活化是其必由途徑。下面談談我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一些體會。

  一、數學教學內容選擇生活化

  數學教學內容選擇生活化是小學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窗口”,教師要有效把握住這一“窗口”,就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準備。一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論準備。沒有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想理論基礎,就不知道從何下手,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理論,并能站在其前沿,方能跟隨課改潮流,使自己成為其中的一員。新課程告訴我們以教材為憑借,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為數學教學生活化打開了“窗口”。二是備課中要體現數學教學生活化。因為備課就是為了上課,如果在備課這一環節沒有充分準備,就難以把握好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度,也不利于上課時的選材與發揮。至少對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內容應心中有數,或是相關內容有可供選擇的探討例子。三是為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生活準備。這是要求教師注意觀察生活、研究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以數學的眼光洞察生活,體會數學的功能與妙趣,從而為生活中的數學走進課堂、走進學生心里做準備。使自己在教學中從容地選擇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內容,有利于自己厚積薄發,在教學中選擇恰當的適合學生心理與年齡特征的內容。四是挑選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要符合時代生活特征,具有創新的思維特征,更能激發學生創新心理需求。

  二、教學方法生活化

  這主要是強調教學方法與生活化教學內容保持協調一致。要使教學方法生活化就必須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置身其中,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帶來的'樂趣,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使他們在學習中彰顯自己的創新思維,讓學習的動機更加明確,動力更加充沛。如教學“測量長度”,我先讓他們怎樣知道自己的身高,需要使用哪些工具。隨后我讓他們選出一人,再分組討論怎樣給他(她)量,并試著給量一量,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并再量一量。在教學二年級數學下冊(6)克和千克時,從學生每天吃的蛋奶引入,再讓他們動手稱一稱,從而讓他們在感知中體會克和千克的關系。認知身邊較輕的物體用克作單位,較重的物體用千克作單位,學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三、教學形式多樣化

  一方面是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同時也是教學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還學生一個精彩的學習生活空間,激發他們轉變學習方式。使用直觀的教學具或多媒體課件,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比一比、賽一賽也能彰顯他們的學習激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形式

  四、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機制

  一是要選準內容,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這種方法。必須要選貼近學生生活的、有豐富感知力的內容,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把他們的學習欲望充分調動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選準教學內容。如我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時,考慮到本地山區學生的居住環境,秋季學生喜愛撿拾核桃、板栗等果實的活動,導入時問學生;“星期天你在家附近的樹下撿了多少顆核桃(或板栗)?”學生都很興奮地告訴我他們各自的成果,然后我接著問:“同桌兩人一共撿到多少核桃(或板栗)?”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計算起來。之后我讓部分學生到黑板上進行板演,有兩位同學在計算中忘記加進“1”,一位不知進“1”怎么辦,我讓他們根據以前所學展開小組討論,問題得到了解決,這時我再與他們一道歸納小結。數學是身邊的學問,教師在設計數學課堂教學時,應注意所設計的數學問題學生是否感興趣,是否有利于數學課堂教學的開展。只有綜合了這些因素,才能有效激活數學課堂教學,使數學教學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二是要把握好恰當的契機進行切入,這與每個教師的教學藝術有關。如果在教學時運用學生身邊的懸念,巧妙的問題設置可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當然使用多媒體技術、遠教IP等都能作為很好的憑借,更好地服務于教學。三是教學設計要富有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常教常新教學相長。四是要有靈活的教學機制。課堂上要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思辨能力的培養,提倡他們仔細觀察事物(生活),大膽質疑、動手驗證,合作分享。因此課堂教學設計宜給學生留有充分的發展空間,留給他們展示自我、創新自我的時間與機會,使他們在創造中成長,并形成主動與人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在分享成功時共享歡樂時光。

  五、數學教學生活化中要注意的事項

  一要避免教學過程形式化。不能為數學教學生活化而生搬硬套。二要避免教學準備不充分、倉促上陣。易造成教學目標不明、效果不顯,挫傷學生學習熱情。三要避免教學環節戲劇化。不能人為地一折又一折,波瀾起伏,高潮迭起。而應根據教情學情恰當引導、適時深入,自然形成高潮。并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學會學習與反思。數學教學生活化是以生活化的情景為基礎的,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任何背離這一原則的做法,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2

  什么是探究學習呢?探究學習的本質是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圍繞一定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究、討論,并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可學習到許多知識與技能。教師通過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探究教學形式的理論依據

  第一,建構主義理論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產生的過程。建構主義的實質是使用探究型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學習,讓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主動投入到實際操作中,構建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自身的數學能力,并提升教學效果。第二,再創造教學理論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在數學教學的眾多理論中,有一種叫做再創造教學理論。換一種方式來說,數學學習過程就是一種再創造過程。在小學階段,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傳授,其實也是不斷復習學過的舊知識,一層一層進行新知識傳授,從而實現了對數學知識的再創造。第三,問題解決理論為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在一定情況下,數學問題解決,理論上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在對待數學問題解決理論時,教師應該引起重視,一種是學生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一種再創造,這種再創造也是一種創新的過程;另外,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當他們成功解決了問題時,他們就會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而且對數學學習更有自信。

  二、小學數學探究教學模式的積極思路

  第一,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最重要的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學習,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創設問題情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教師要把握好設置問題情境的動機和目標,在問題情境的設置時,一定要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只有學生積極思考數學問題,那么這堂數學課才能算得上成功。其次,教師要把握好設置問題情境的目的。在進行問題設置時,要有一定的針對性,這個問題一定要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最后,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結合學生的第二,要保證教師和學生之間友好進行溝通。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探究型的教學非常很重要,不管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外,教師都需要進行角色轉變。教師不再是單純傳授知識的人,教師應該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上的引路人,同時,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與學生進行對話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學生尊重,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原則之上的,教師只有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學生才喜歡主動向老師靠近,從而激發學生自主進行數學學習。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要鼓勵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鼓勵學生開闊思維,學生犯錯的時候要進行引導,而不是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這樣才能創建一個自由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也更愿意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簡單的活動,如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去拼一些數學課堂上所常見的數學圖形,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為了培養學生自己進行動手操作的能力,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推導各種數學公式,從而來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第三,教師在進行探究活動時,要注意形式的多樣化。教師在日常組織的一些數學探究活動時,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使他們在活動中能夠得到體驗。在進行探究活動時,教師還需要注意探究活動的多樣性。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作為活動的主人公,活動應該由學生自主進行探究,讓他們體會到探究過程中的困難,但是也要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有所提高。因此,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也更愿意參與到教學探究活動中。總之,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開展探究式教學,已經是數學教師所必備的一種教學模式。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將傳統教學模式和探究型教學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教學質量最優化。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3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分析

  在國際數學比賽成績分析結果中,我們發現我們的學生在數學知識比賽中表現優異,成績突出。但是,在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中卻低于其他國家的學生。這就說明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沒有很好地與生活聯系,導致學生也不能將數學知識很好地運用于生活中。

  二、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上面我們已經清楚地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發現生活化的概念依然處于概念層,教學沒有很好地融入生活中。下面我們將提出幾種優化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

  1.我們的教學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建立新型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紐帶,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夠讓學生在數學中尋找到生活,因此,改變這一教學方法是相當重要的。例如,針對五年級數學中循環小數的教學。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收集并整理資料,將大量的生活實例運用到教學中,再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知識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有所接觸。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中進行學生與教師的有效互動。這樣,會使課堂氛圍相當融洽,同時,教師的'教學也會達到一定的效果。

  2.對于我們數學課堂來說

  良好的課程導入也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的環節中采用實際問題進行引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說,小學數學中關于任意角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體操運動員在單杠上做大回環的例子,與學生進行探討,從而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這種教學的導入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漸地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

  3.數學課堂其實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有效地改善課堂,讓學生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教學生活化其實也是為了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較為開放的教學方法,數學課堂運用這一教學方法也能達到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的。我們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生活中的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魅力,從而達到優化數學課堂的目的。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生活化對于我們的數學教學有很大的好處。傳統的數學教學無法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其實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卻忽視了這一點,更注重學生在試卷上表現出的分數。本文所分析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的在于培養出將數學運用于生活的學生,培養有創新精神、數學運用意識的學生。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4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 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愿意學并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 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后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小貓釣魚》一課時,先讓學生觀察貓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態,再讓學生戴上小貓的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跳繩》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列算式為:2+6(2個搖繩的,6個跳繩的),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說:“有4個小男孩,4個小女孩,共有8個小朋友在玩跳繩。”我當時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并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后,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通過這幅圖還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并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 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分類》課以后,布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按什么規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后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東西,叫學生扮演“中。商場小經理”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歸類。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5

  摘要:數學是小學最為基礎的課程之一,對于小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數學教師的教學情況對小學生具有重要影響。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情境教學受到教師的推崇,并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本文主要從小學數學教師在情景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及在應用工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三個方面進行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運用

  一、引言

  小學是小學生知識積累的重要階段,小學數學的學習主要是為了鍛煉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從而為以后其他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因此,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新課改提出的情境教學,對于小學生增強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具有顯著的效果,因此應將其推廣應用。

  二、情境教學應用的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需要遵循以下幾方面的要求:第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數學與其他學科不同,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會比較吃力,從而導致厭惡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趣味性強的情境,可以有效將學生帶入課堂教學之中,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第二,具有一定的實際性。教授學生數學知識的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其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也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貼近小學生生活的素材,不要讓小學生對教師創設的情境有距離感,進而影響情境教學的效果;第三,具有一定的實踐性。教師教授學生知識的目的,是讓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事情加以解決的,發揮知識指導實踐的作用,將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不要與實際生活相脫離。此外,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時還要遵循其開放性、誘發性、引導性等原則,促使情境教學可以真正發揮其功效,提高教學質量,增強課堂教學效率。

  三、情境教學的具體應用

  (一)對實際生活的應用

  對實際生活的應用主要是指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可直接利用身邊的事例進行教育。例如,教師在教授一年級學生學習測量時,教師在為學生解釋完什么是長度單位以后,可以讓學生對課桌或者書本進行測量,讓學生感受其長度單位的概念。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用手或者其他工具對同一物品進行測量,讓其加深對長度單位的理解。再比如,教師在為二年級學生講解《角和直角》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再講解完角的含義以后,讓學生在教室中尋找角和直角,進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保持在熱烈的氛圍中,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獲得對新知識的認識與掌握。

  (二)對現實生活的模擬

  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中,最常用的一種手法就是對現實生活的虛擬、假設。例如,數學教師在教授一年級學生《認識人民幣》這節內容時,可以通過創設一個現實中的場景,幫助學生認識人民幣。如教師可以這樣創設情境:小紅放學后與媽媽一起去水果店買水果,賣水果的阿姨說一個蘋果是一元錢,小紅發現媽媽給了阿姨一元錢,一個奶奶給了阿姨兩個五角錢,還有一個小妹妹給了阿姨十個一毛錢,然后讓學生思考這是為什么,那么小學生就會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掌握而對教師問題進行解答,以此幫助小學生增強其對新知識的深刻理解。

  (三)對實物的具體應用

  對實物的具體應用主要是數學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可借助身邊的實物,促進情境教學的效果。例如教師在為二年級學生講解《時、分的認識》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班級的時鐘借用過來,作為教學輔助用具。拿實物進行教學可以減少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難度,從而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實現教師的預期效果。對教學資源的利用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便于教師教學,還可以明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而實現與教師的高度配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教師在講解《認識乘法》這節內容時,可以通過播放一段小動畫,然后通過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積極進行互動,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乘法,從而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高效學習,一舉兩得。

  (四)情境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教師創設的情境不要過于復雜,復雜的情境不僅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還不容易讓小學生掌握教師的意圖,從而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第二,選用適當的教學設備。數學教師在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學設備的選擇對于情境教學質量的好壞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在教學設備的選擇上也應該加以注意;第三,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知識主要鍛煉的就是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一定要設計能夠鍛煉學生思維的問題和情境,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因此,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需要引入情境教學,從而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小學生學習的熱情,進而營造熱烈的課堂氛圍,實現教師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完成。

  參考文獻:

  [1]單燕紅.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xx.

  [2]白曉林.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xx,06:114.

  [3]董玲.小學低年級數學教科書中的情境題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xx.

  [4]梁進永.論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讀書文摘,20xx,08:208.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1-21

數學教學論文11-09

提高數學教學論文11-04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01-30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好習慣,益終生08-10

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論文11-12

小學數學論文01-22

小學數學論文07-15

初中數學教學教育論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