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課改應把握幾點論文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的發展、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使真正成為的主人,體現了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結合自身近年來參與小學課程改革的實踐,淺談幾點感受。
一、轉變理念和行為
首先,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活動必須適合的認知發展水平”基礎上,創設“建立在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的生活情境,激發的積極性,讓主動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教師“應向提供充分的從事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參與合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促使“不同的在上得到不的發展”,使人人體驗成功的喜悅,感悟的樂趣。
其次,轉變的方式。傳統的“講”、“聽”、“練”的方式,使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效的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的重要方式。”鼓勵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現和掌握知識。
最后,轉變評價標準。傳統的評價重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目標多元化,評介方式多樣化。評價“注重過程,多用激勵性評價 ”,“評價要關注的個性差異,保護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不同的需要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
二、正確處理三維目標的關系
為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目標。體現了教不僅只是為了提高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在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的價值,加強對的理解,對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的信心和決心。如某教師在人教版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10的認識”時,通過課件演示教材p64主題圖,教師引導多角度觀察,數出10個人、10只鴿子,通過比一比,填一填等實踐活動,經歷抽象10的過程,感受10的組成,培養10的數感,形成和建立數10的概念,讓在充分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完成抽象,讓不同水平的都有所發現,有所認識與提高,使對產生濃厚興趣,體會語言的簡潔美、數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點,活用教材
與傳統小學教材相比,新課程對小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的生活經驗、密切與生活的聯系;確立的主體地位,創造良好的課程環境;倡導多樣化的方式,培養的創新意識;關注的情感體驗,創造寬松和諧的氛圍。為了讓感受到來源于生活,所學的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一小節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為了“不同的人在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讓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讓結合自己的實際,通過活動獲得知識。倡導自主的、多樣化的。如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p96—97“9加幾”時,“有幾瓶牛奶”(9加幾),教材給出兩筐牛奶實物圖(一筐9瓶,一筐4瓶),通過提問題,得出算式9+4。在計算9+4時得多少時,可以通過直接數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數小棒得出9+4=13;或者將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減去1得13,即:9+4=13……總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討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在鼓勵計算方法多樣化時,實現計算方法最優化。練習題型設計上也充分考慮了一些開放題型,為了使喜歡,體驗的樂趣,教材引入了小特別喜歡的卡通人,“智慧老爺爺”、“笑笑”、“淘氣”,教材中很多問題的設計都富有彈性,使不同都在不同程度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產生學好的信心。
四、開發和利用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是教師和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而教材給我們提供的只是表態性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加上教材編寫過程中受篇幅的限制,教材編寫人員與所處地域不同。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所以教師在課堂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材,開發和利用校內外一切有利于活動的課程資源。如“分類”時,教師充分利用校內課程資源,從生活實際出發,擴大取材范圍,增加了熟悉的玩具、書、衣物等,為提供更廣泛的思考空間,同時向展示“有大堆零亂物品”的場景,使自覺產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從而引出課題,滲透分類思想。然后以評選“最佳小管家”作為獎勵機制,讓共同把教室里的雜物,按品種進行分類。每組選取一樣后,讓每組把小組內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標準,再一次進行分類,讓物品擺放得有序、整齊和美觀。從而讓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存在分類,明白分類的必要性,使對分類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堂上,再通過大家齊動手整理教室,自己動手整理書包,使非常容易地掌握了“分類”的方法,也養成了整潔愛美的良好習慣。真正感受到就是生活,就在身邊 。
【小學數學課改應把握幾點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改總結02-17
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04-29
小學數學課改工作計劃03-20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03-27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11-27
初中數學課改總結11-22
初中政治課改的幾點體會04-28
張改平院士把握創新的本質04-28
人工喂養奶汁的溫度應如何把握05-02
營改增論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