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模塊化教學在宏觀經濟學課程中的實踐及評價論文
【摘要】1936年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發表,標志著宏觀經濟學的誕生。本文將從宏觀經濟學知識框架的角度出發,以凱恩斯宏觀經濟學思想為主題,將其零散的知識進行模塊分類,并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工作的經驗,對高校宏觀經濟學教學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模塊化教學改革
一、關于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來源于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現代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出版后迅速發展起來。《通論》提出的最有影響的見解是經濟大蕭條產生于有效需求的不足。凱恩斯認為,由于“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律”、“資本邊際效率遞減律”和“流動性偏好”的存在,市場完全有可能出現供求非均衡狀態。同時由于價格和工資存在“黏性”,市場自發調節資源配置的作用不能迅速發揮作用,而政府干預的公共支出卻能夠作為外生性工具發揮替代作用。這一見解推動了當代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建立,并且為宏觀計量經濟學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在“一般均衡”理念的指導下,希克斯等人提出的IS-LM模型與AD-AS模型一起成為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的基礎。
二、關于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模塊的劃分
(一)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
宏觀經濟學是研究一國的整體經濟運行及政府運用經濟政策來影響經濟運行等宏觀經濟問題的社會科學,其研究領域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宏觀經濟學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圖1宏觀經濟學基本框架
(二)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主要模塊
1.國民收入的核算。國民收入是反應整個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在宏觀經濟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亦是國際投資者非常關注的國際統計項目。國民收入的核算主要包括兩個指標,一個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另外一個是國民生產總值(GNP),國民收入的核算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
2.IS-LM與AD-AS模型。IS-LM模型是希克斯和漢森根據凱恩斯觀點提出的,該模型是主流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多恩布什把IS-LM稱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核心。該模型通過利用利率的傳導機制,分析了政府主動干預經濟的財政、貨幣政策的效果,成為戰后各國主動干預經濟運行的首選理論依據。但從實踐來看,該模型存在不少缺陷,特別是70年代以盧卡斯為代表的理性預期學派的崛起,對傳統凱恩斯理論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由于國內經濟學研究水平的落后,大多國內經濟學教材仍然繼續沿用這一思路。但在國外許多國家,IS-LM模型有時出現在宏觀經濟學教材中,但只是作為建構AD-AS模型中總需求曲線的一個階梯。進一步將總需求和總供給結合起來解釋國民收入與價格決定之間的關系,就是AD-AS模型。
3.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理論。在經濟學中,經濟增長通常有兩層含義,一是經濟總量的增加,二是人均產量的增加,經濟增長的程度可以用經濟增長率來描述。哈羅德(1948)提出了經濟增長模型,多瑪(1946、1947)也提出了自己的經濟增長模型。由于兩個模型幾乎相同,所以一般稱為“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一般的表達式為:盡管哈羅德多瑪模型存在重要缺陷,但不能否認該模型是經濟增長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經濟增長理論最有影響的是索羅提出的“slow增長模型”。索洛模型又稱作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外生經濟增長模型,是在新古典經濟學框架內的經濟增長模型,是Solow于1956年首次創立的,用來說明儲蓄、資本積累和增長之間的關系。自建立以來,這一模型一直是分析以上三個變量關系的主要理論框架。模型表達式為:索羅模型解釋了發達國家富裕的根源在于較低的人口出生率和高的儲蓄率,并認為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兩個源泉。新古典增長理論之后最有影響力的就是內生增長理論,該理論是20世紀80中期被提出,其核心思想是認為經濟能夠不依賴外力推動實現持續增長,內生的技術進步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決定因素。內生增長理論仍然處于當代宏觀經濟學經濟增長研究的活躍時期。
經濟周期指經濟運行中周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迭、循環往復的一種現象,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主要理論有熊彼特經濟周期,薩繆爾森提出的乘數—加速數模型等。
4.失業與通貨膨脹的問題。1958年,菲利普斯根據英國1861-1913年間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的經驗統計資料,提出了一條用以表示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同時,貨幣工資就是通貨膨脹率,這條曲線就表示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存在著反方向變動的關系。1968年,弗里德曼指出菲利普斯曲線忽略了影響工資變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工人對通脹的預期。對工人來說,實際工資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名義工資變化率必須用通貨膨脹率來糾正。工資變化率部分地由預期通貨膨脹率決定,部分地由實際失業率決定;通貨膨脹率等于工資變化率減去生產率增長率。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現代菲利普斯曲線):短期的現代菲利普斯曲線就是預期通貨膨脹率保持不變時,表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關系的曲線;在長期,人們有充分的時間調整通貨膨脹的預期,所以長期的菲利普斯曲線是從自然失業率出發的一條垂直線,它表明在長期內,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不存在替代關系,從一地程度上解釋了滯漲現象。
5.開放經濟下的經濟模型。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以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和多恩布什模型為代表。Mundell(1963)、Fleming(1962)提出了一種開放經濟分析框架,該分析框架通過把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引入IS-LM模型,從而對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作用進行了分析。Dombush(1976)在存在適應性預期和資本完全流動的情形下,發展了匯率的波動理論。分析了匯率、利率和其他經濟變量間的關系,具體闡述了貨幣擴張政策所造成的影響,較好地解釋了貨幣超調現象。作為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的延伸,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是本知識模塊的主要內容。
三、結論
與微觀經濟學不同,宏觀經濟學是研究整個國民收入的總體運行情況,但國民經濟是個龐大的體系,需要將其劃分為不同的模塊,同時需要剖析他的內部結構和相互間的關系,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展開宏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研究。因此,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按照模塊進行知識分類,幫助學生建立框架性知識體系,教給他們建立知識模塊化的方法,這將有助于學生全面和系統地把握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M].商務印書館,2011,第一版.
【模塊化教學在宏觀經濟學課程中的實踐及評價論文】相關文章:
對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幾點認識論文05-04
高校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4-29
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問題04-30
試析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04-30
新課程中的評價論文05-02
杜威的生活教育觀在高職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論文05-03
經濟學基本范疇與宏觀的調控論文05-04
實踐教學法在體育散打課程中的應用論文04-28
工程經濟學中改善課程設計的措施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