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探究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論文
哈佛大學流行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和思索問題。”即在學習中思索、研究;在思索、研究中學習。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擺上重要的地位。高中化學探究教學通常表現為實驗探究與問題探究兩種基本模式,它一般包括猜想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解釋結論、評價交流幾個基本環節,實施高中化學探究教學的核心在于建立假設與實驗驗證。
一、高中化學探究教學的理論基礎
認識的過程一般都遵循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總規律,但科學探究作為一種特殊性的認識,其認識過程模式一般為:
科學認識論強調,真正的學習已不僅僅是指知識本身,而且還包括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知識的再生過程應當以適當的形式重演知識的生成過程;學生所認識的知識,雖然相對于人類而言是已知的,但對學生而言卻是未知的。因此學生要想認識知識,也必須按照認識的一般過程來進行探索。
二、高中化學探究教學的基本模式
探究教學的教學模式多種多樣,但是實質和特征都基本相同,只是在形式上略有差異。在高中化學的探究教學中應該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基礎等因素的不同進行選擇。一般來說主要包括“實驗探究”和“問題探究”兩種基本模式。
(一)實驗探究模式
“實驗探究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發下,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充當新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的角色,根據自己設計方案,通過實驗探索進行積極主動的分析和思考,去探求未知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一般流程為:
其主要步驟包含:①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實驗,并對結果進行分析;②提出問題或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明確問題;③根據自身已有的認知經驗提出解答問題的猜測和假設;④搜集資料或收集必要的材料設計實驗,驗證假設;⑤作出判斷,形成結論,并進行合理的評價并與他人交流。
案例1:褪色原因的探究
實驗情景:在NaOH溶液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再加幾滴新制氯水,變無色。
提出問題:為什么試管中的酚酞最終變為無色?
提出假設:①NaOH與氯水中HCl、HCIO發生中和反應,使C(OH-)減小,酚酞褪色。
②氯水中HCIO氧化酚酞使其結構破壞而褪色。
實驗探究:①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申,滴入HCl溶液至溶液褪色,返滴NaOH溶液,又呈紅色。
②在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入氯水至溶液褪色,再滴NaOH溶液,溶液不變紅色。
交流評價:學生在討論、交流基礎上獲得共識。
得出結論:新制氯水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HCIO的氧化漂白作用。
(二)問題探究模式
“問題探究模式”是指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實踐活動為策略,使學生在學習中理解并初步嘗試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此模式教學貫徹“問題解決”這一中心,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能達到學生知識的主動構建。其一般流程為:
其主要步驟包含:①教師設計適當的問題情景,使學生發生認知沖突;②運用猜想與假設,與認知結構中的前概念建立聯系;③在對各種假設整理歸納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設計出合理的探究方案;④通過實驗探究或邏輯推理,驗證假設,尋求認知沖突的解決;⑤引導學生以科學概念代替錯誤概念,達到認知重組。
案例2:苯的結構的探究
提出問題:苯分子具有怎樣的結構?
討論交流:學生討論交流,對給予的大量信息做初步的分類與思維加工。
形成假設:假設一:若苯分子為鏈狀結構。(試根據苯的分子式寫出二種可能
的結構)
假設二:若苯分子為環狀的結構。(試畫出可能的結構)
設計方案:①能否使溴水褪色?
②能否使酸性高錳鉀溶液褪色?
實驗驗證:通過實驗這些結構又一一被推翻了。
史實情景:介紹化學史實。
討論交流:學生討論并預測結論。
結論階段:確切地表示苯分子的結構。
三、高中化學探究教學的基本程序
1.創設問題、引發探究。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再去認識更高層次問題的過程。問題對于學習過程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以問題為中心,圍繞科學的并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展開教學,也是探究教學的重要特征。創設探究情境就是創設一種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教學情境。
2.活動探究、探索問題。明確問題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活動探究,該過程是整個探究教學的關鍵環節,它一般包括猜想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解釋結論、評價交流幾個基本要素。探究活動中可以突出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要素,各個要素的順序也可以因探究的內容不同作適當調整。
3.評價教學、完善探究。教學評價是教學各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一般包括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就是學生對探究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的過程。評價的內容主要涉及學生的探究活動準備情況、對探究內容的興趣度、探究過程中的參與度、探究活動中合作交流情況、對探究活動結果的正確性及滿意度等。教師評價是教師對學生探究學習進行評價,可以采用書面測試、活動表現評價等方式。
四、高中化學探究教學中的兩個關鍵:假設與驗證
探究教學的過程一般包括“提出問題-查詢資料-建立假設-實驗驗證-形成結論-評價交流”等幾個基本環節。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探究活動的核心應該是“建立假設”與“實驗驗證”兩個環節。
(一)建立假設
“假設”是指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對需要探究的問題猜想出來的一種或多種可能的答案或結論,它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假設不要做太多的評價,但是要引導他們對種種假設進行整理歸納,教師對學生因知識上的欠缺而產生離題的假設要給予必要的啟發,為學生提出恰當的假設鋪路搭橋。一般可以運用歸納法、演繹法、分類法、類比法等方法引導學生提出假設,現以歸納法為例予以說明。
案例3:鹽類水解的探究
實驗情景:醋酸鈉、氯化銨、氯化鈉三種鹽的水溶液分別滴加酚酞和石蕊試劑。
明確問題:醋酸鈉、氯化銨、氯化鈉三種鹽的水溶液酸堿性為什么不同?
分析討論:醋酸根與水電離的氫離子結合生成弱電解質醋酸,所以溶液顯堿性。
歸納假設:某鹽離子能與水電離出的氫離子結合生成弱電解質,則溶液顯弱堿性;某鹽離子能與水電離出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弱電解質,則溶液顯弱酸性。
實驗驗證:通過實驗驗證假說的正確性,明確適用范圍并形成理論體系。
交流運用: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二)實驗驗證
任何假設與猜想都必須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在這個過程中要把假設變成可行的、具體的實驗方案。學生要選擇實驗的用品和設計實驗的步驟,對學生而言這一步難度較大,教師不僅要給予學生知識上的鋪墊,還要給學生探究方法上的指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后,首先要討論其安全性;可行性、簡約性。對有些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點撥,激活學生思路的中斷點,引導學生克服思維定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點撥學生時,不宜多講更不能代勞,只要把關鍵的問題點到即可。
案例4:苯酚與鈉的實驗探究
設計方案1:直接加熱苯酚,使其熔化,然后再加入鈉進行反應。
學生評價:苯酚有毒、易氧化,苯酚在加熱時顏色會發生變化,而影響實驗效果。
設計方案2:用乙醇把苯酚溶解,形成苯酚溶液,然后再加入鈉進行反應。
學生評價:苯酚和乙醇都與鈉反應都產生氣體,氣泡不能證明是苯酚與鈉反應。
教師評價:關鍵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溶劑,既能溶解苯酚,又不與鈉反應。讓學生
合作討論,交流,經過實驗比較。
得出結論:苯比乙醇合適。
著名的教育學家弟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在高中化學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職責不在于傳授給學生多少化學知識,教師要回歸一個激勵思考的引導者、交換意見的參與者、組織活動的協調者的角色。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探究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實踐教學04-29
新教育理念下的物理教學探究論文05-02
新課程理念下高校田徑定向運動的研究論文05-01
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的探究和思考04-27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04-30
淺析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學的創新論文05-02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方法新探的論文04-27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音樂鑒賞課教法研究論文05-02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想象作文探究04-29
新課程理念下探究新方法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