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結構設計探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建筑工程;地下室結構設計;結構平面設計;抗震設計
論文摘要:隨著高層建筑的飛速發展,其建筑設備用房、地下消防水池和汽車停車位多功能都應用在地下室,因此在高層建筑設計中,地下室結構設計難點繁多、意義重大。文章分析了地下室結構設計中的難點問題,并針對性提出了優化設計的方案。
目前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緊缺,建筑及城市交通有逐漸向地下發展的趨勢。然而,建筑由于其功能和結構本身的需要,大多設置了地下室。隨著建筑層數的日益增高,地下結構已向多層發展,其結構設計、施工及防水等日益成為建筑工程界關注的熱點。由于地下室工程的施工環境特殊、隱蔽性大、涉及的工種多、施工復雜,也容易出現質量問題,因而對設計和施工有一定的特殊要求。
一、地下室結構設計難點概述
地下室工程涉及的專業極為復雜,在建筑的地下室結構設計時,需綜合考慮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設備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風、采光等各專業的配合。對于具有大底盤地下室的高層建筑群體而言,塔樓部分一般在使用階段不會存在抗浮問題,但裙房及純地下室部分經常會有抗浮不滿足要求的問題。而且由于實際地下室抗浮設計中往往只考慮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對施工過程和洪水期重視不足,因而也會造成施工過程中由于抗浮不夠而出現局部破壞,加上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設計、施工、材料選擇等諸多方面因素,因此造成了地下室結構設計難點繁多,一般來講概括起來為:(1)結構平面設計;(2)抗震設計;(3)地下室抗浮、抗滲設計;(4)外墻結構設計。
二、建筑工程地下室結構優化設計
。ㄒ唬┙Y構平面設計
在高層建筑的地下室結構設計時,需綜合考慮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設備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風、采光等各專業的配合。例如地下室的長度超過設計規定長度時,需要與結構專業配合,確定是否設置變形縫,通常應盡可能少設或不設變形縫,因為設置變形縫會使得變形縫處的防水處理變得復雜。設計人員可以通過設置后澆帶和合理使用混凝外加劑或地上設縫、地下不設縫等方式,達到不設縫的目的。若地下室過長依靠設置后澆帶的方法難以解決,設計人員應合理地調整平面將地下室分割成幾個小地下室,中間用較窄的通道相連,以滿足使用及管道相連的要求,而將變形縫設置在通道處,這樣可以使接縫較少且處于受力較小處,便于補救。在結構設計時應合理地設置采光通風井,若高層建筑采光通風井位置設計不當,例如在側壁外作附加通長采光井,而采光井外壁又不能與地下室頂板整體連接,會造成地下室保證結構穩定功能的喪失,不能有效地將上部的地震及風力作用傳至側壁及地面,不能滿足高層建筑的埋深要求。
。ǘ┛拐鹪O計
一般來講地下室抗震設計中較為常見的問題為:多層建筑中半地下室埋深不夠,房屋層數包括半地下室層已達8層,層數和總高度超過要求,違反GB50011-2001第7.1.2條。地下室頂板為上部結構嵌固端,地下室一層抗震等級定為三級,而上部結構為二級,按GB50011-2001第6.1.3條地下室也應為二級。
若地下室設計不當,對其整體的抗震性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根據施工圖審查要點,一般來講,對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應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計算其層數,總高度才能從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墻柱與上部結構的墻柱應協調統一。對地下室頂板室內外板面標高變化處,當標高變化超過梁高范圍時則形成錯層,應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處理,否則不應作為上部結構的部位。相關規范明確規定,作為上部結構部位的地下室樓層的頂樓,蓋應采用梁板結構,地下室頂板為無梁樓蓋時不應作為上部結構的部位。結構計算應向下計算至滿足要求的地下室樓層或底板,但剪力墻底部加強區層數應從地面往上計算,并應包括地下層。
。ㄈ┑叵率铱垢、抗滲設計
一般來講,此類設計常見問題為:地下水位未按勘察報告確定,或勘察報告未提供計算浮力的地下水位及其變幅,違反了GB50007-2002第3.0.2條;斜坡道未進行抗浮驗算,斜坡道與主體分縫處未作處理;抗浮驗算不滿足要求,不符合GB50009-2001第3.2.5條等。
地下水位及其變幅是地下室抗浮設計的重要依據。實際在地下室抗浮設計時僅考慮正常使用的極限狀態,而對施工過程和洪水期重視不足,因而會造成地下室施工過程中因抗浮不夠而出現局部破壞。另外,在同一整體大面積地下室的上部常建有多棟高層和低層建筑,由于地下室的面積較大、形狀又不規則,且地下室上方的局部沒有建筑,此類抗浮問題相對難以處理,須作細致分析后再進行處理。地下室結構設計除應滿足受力要求外,抗滲也是其中一個重點。由于鋼筋混凝土結構通常帶裂縫工作,要達到抗滲目的,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1)補償收縮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摻微膨脹劑,以混凝土的膨脹值抵消混凝土的最終收縮值。當其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極限拉伸時,即可控制裂縫;(2)膨脹帶。混凝土中膨脹劑的膨脹變形不會完全補償混凝土的早期收縮變形,而設置補償收縮混凝土帶可以實現混凝士連續澆注無縫施工;(3)后澆帶。后澆帶作為混凝土早期短時期釋放約束力的一種技術措施,較長久性變形縫已有很大的改進并廣泛應用;(4)提高鋼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炷翍紤]增加抗變形鋼筋,如側壁增加水平溫度筋,在混凝土面層起強化作用;側壁受底板和頂板的約束,混凝土脹縮不一致,可在墻體中部設置一道水平暗梁抵抗拉力。當然,在采取以上措施時,同時要注意混凝土的養護。
。ㄋ模┩鈮Y構設計
地下室的外墻是結構設計的重點,應按水、土壓力驗算,在設計時應注意以下要求:(1)荷載。地下室外墻所承受的荷載分為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豎向荷載包括上部及地下室結構的樓蓋傳重和自重,水平荷載包括地面荷載、側向土壓力和人防等效靜荷載。在實際工程設計中,豎向荷載及風荷載或地震作用產生的內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墻體配筋主要由垂直墻面的水平荷載產生的彎矩確定,而且通常不考慮與豎向荷載組合的壓彎作用,僅按墻板彎曲計算彎曲的配筋;(2)靜止土壓力系數。靜止土壓力宜由試驗確定,當不具備試驗條件時,砂土可取0.34~0.45,粘性土可取0.5~0.7;(3)地下室外墻的配筋計算。實際設計時,在外墻的配筋計算中,對于帶扶壁柱的外墻,不是根據扶壁柱的尺寸大小進行計算,而是均按雙向板計算配筋;扶壁柱則按地下室結構的整體電算分析結果進行配筋,不按外墻雙向板傳遞荷載驗算扶壁柱配筋。根據外墻與扶壁柱變形協調的原理,這種設計將使得外墻豎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墻的水平分布筋則有富余量。因此,在計算地下室外墻的配筋時,對于垂直于外墻方向有鋼筋混凝土內隔墻相連的外墻板塊或外墻扶壁柱截面尺寸較大的外墻板塊,如高層建筑外框架柱之間,按雙向板計算配筋為宜,其余的宜按豎向單向板計算。對豎向荷載較小的外墻扶壁柱,其內外側主筋也應予以適當加強。外墻的水平分布筋應根據扶壁柱截面尺寸的大小,適當地配以外側附加短水平負筋加強,外墻轉角處也應適當加強。地下室外墻計算時底部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為外墻的嵌固端),側壁底部彎矩與相鄰的底板彎矩相等,底板的抗彎能力應不小于側壁的抗彎能力,其厚度應與配筋量相匹配。這種情況在地下車道中最為典型,車道側壁為懸臂構件,底板的抗彎能力應不小于側壁底部的抗彎能力。
三、結語
高層建筑地下室結構設計顯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是,只要把握設計要點,抓住設計重點,以合理的設計為前提,進行全面考慮,使建筑地下室結構設計工作發揮其最大的經濟作用和社會效益、戰略效益。
參考文獻
[1]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程(GB50108-2001)[S].
[2]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S].
[3]李享,譚素群.地下室結構設計中的若干問題[J].山西建筑,2007,33(11).
[4]朱炳寅,等.建筑結構設計規范應用圖解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結構設計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建筑工程中的防滲漏技術探析論文05-02
道路施工中的軟基處理探析建筑工程論文04-27
BIM技術在建筑工程監理中的運用探析論文05-02
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探析論文05-02
地下室混凝土墻裂縫處理措施探析論文04-26
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結構設計論文04-27
探析建筑工程中的造價控制及管理方法論文05-02
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及對策探析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