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養用結合的耕作模式探析論文

時間:2021-07-07 11:06:25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養用結合的耕作模式探析論文

  農業是我國重要產業之一,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和農業投入的加大,我國糧食產量逐年遞增,解決了13 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跡,化肥施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大量、大面積、長期的化肥施用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化肥使土壤的有機質成分遭到破壞,造成土地板結、地力下降、環境污染、作物品質下降等問題。如何養好地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一問題現已引起我國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廣大民眾的密切關注。在農業科學新的領域內已提出耕作方式的創新,推出了以地養地有機物的轉化再利用,在增施有機肥前提下,減少化肥施用量,以增加土壤肥力,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產品質量。

養用結合的耕作模式探析論文

  1 有機肥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土壤是種植業的基礎,有機肥、無機肥是種植業的糧食,有良好的土壤環境條件和充足的肥料施入,使土肥相融才能促使作物獲得較好的收成。我國農村的.“莊稼是朵花、全靠肥當家”、“地靠糞養、苗靠糞長”的諺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施用有機肥料對于培肥土壤的作用。有機肥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和各種營養元素,同時還具有數量大、來源廣、養分豐富的優點,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碳、氫、氧、氮、磷、鉀、鈣、鐵、鎂、硫、錳、銅、鋅、硼、鉬和氯等營養元素,只有有機肥能全面供應,而且有機肥還具有調節土壤酸堿度,調節土壤理化特性,維持土壤中養分平衡,確保農作物茁壯生長發育的作用。

  1.1 提供農作物需要的營養元素

  有機肥是有機物綜合體的通稱,包括畜禽糞便、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等肥料,有機肥料中含有大量有機物質,包括糖類、蛋白質、氨基酸、核酸和維生素、激素、抗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質,對作物生長發育有特殊作用。

  1.2 提高土壤生物活性

  土壤是有機無機相結合的復合體,土壤生物有土壤動物、微生物等,這些有生命的物質需要各種含碳有機物質作為能量來源。有機肥可提供給土壤各種生物所需要的大量有機質,增強其活性,從而增強物質的轉化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1.2.1 土壤動物 蚯蚓是疏松土壤的好幫手,是生物改良土壤的巨大動力資源。蚯蚓可利用有機殘體作為生命活動的能源和生長發育的營養物質,不但將有機殘體水解為同化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而且能分解出較穩定的物質,并能使這些有機物和無機物轉化成植物易利用的可給態養料。蚯蚓糞便亦含有豐富的無機氮和可溶性磷、鉀養分及微量元素,是作物有效養分的重要肥源。蚯蚓本身含有 50% ~ 70% 的蛋白質,蚯蚓死后,其軀體分解,亦向土壤釋放植物需要的營養物質。另外,蚯蚓在土壤中鉆孔,可提高土壤通透性。土壤動物活性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項指標。施用有機肥的地塊,土壤比較疏松,蚯蚓比較多,應增施有機肥促進蚯蚓生長繁殖,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1.2.2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對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施用有機肥,就可向土壤中投入大量的有機碳,可促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特別是有益微生物,如固氮菌、氨化菌、纖維素分解菌、硝化菌等快速生長和大量繁殖。有機肥中有動物消化道分泌的各種酶及微生物產生的各種酶,這些物質施到土壤后,可大大提高土壤酶活性。因此多施有機肥,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繁殖轉化能力,從而提高土壤吸收性能、緩沖性能和抗逆性能,一是微生物促進有機肥的分解。有機殘體經有機分解、礦化分解成為簡單的有機物或無機物后,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二是促進養分的微生物固定,減少損失。一般情況下有機肥料的碳氮比較大,施用有機肥后能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使作物可利用的無機氮變成微生物軀體的有機氮素。其他養料也是如此,微生物就成了這些養料的儲藏庫。微生物死后,這些養料又可以釋放出來,經過礦化供作物吸收或再被其他微生物吸收,再次進行生物固定。土壤微生物的這種吸收-釋放-再吸收的過程,起到了調節、緩沖土壤養分的作用。三是改善土壤自主固氮菌的活動,增加大氣氮素的生物固定。土壤越肥沃,土壤中自生固氮菌增殖能力越強,可促進大氣氮素的生物固定。四是固氮菌能促使磷、鉀細菌的生長繁殖,增強土壤中難溶性磷、鉀養分的釋放。五是增加土壤生理活性物質的含量。微生物在生命活動中能合成一些生理活性物質,能促進作物生長,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增強作物的抗病性。六是促進作物根系生長。土壤中有機肥施用的多,土壤相對疏松,保肥性能好,作物根系生長發育快,吸收能力增強,因此根深葉茂。

  1.3 維持養分平衡,減輕連作障礙

  作物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十多種營養元素,目前任何一種化肥都是無法完全代替的。施用有機肥是維持作物在土地系統中養分平衡的重要措施,有機肥作用如下:

  一是既向作物提供大量元素,又提供微量元素。

  二是既向作物提供無機養料,又提供有機養料和抗生物質。

  三是既向作物提供提供必要元素,又提供有益元素。有機肥中除上述 16 種作物所需要的元素外,還含有對作物生長有益的硅、鈷、硒、鈉等元素。

  四是既向作物提供固態養料,又提供氣態養料。有機物在腐化分解過程中會釋放二氧化碳,可提高作物冠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強光合效率,進而提高作物產量。

  五是有機肥是長效肥。有機肥料是一種緩效性肥料,有機肥料中的元素除了鉀元素外,絕大部分與有機化合物結合在一起,或以有機狀態存在,只能通過礦物質轉變成簡單的有機化合物或無機狀態后,才能被作物吸收。有機肥作為作物基肥,前期不燒苗,后期不脫肥,可延長作物根系和葉片的功能期。

  2 以地養地,養用結合的耕作模式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在采用綠肥或利用綠肥與農作物間作套種等模式改造旱薄地、低產田,提高土壤肥力、增肥地力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大大促進了土壤肥力的改善。

  2.1 田菁與小麥輪作

  前些年在豫東黃河兩側低洼易澇花堿地采用大型機械深耕后種植田菁。經過一個夏季,田菁生長 1m左右,秋末粉碎翻壓,整地種麥。麥苗長勢良好,無鹽害黃苗現象。來年開春小麥返青時,施入適量化肥,澆返青水和拔節水各一次,當年小麥單產達3 000 kg/hm2以上。連年輪作后土壤鹽分下沉,耕層淡化,土壤腐殖質增加,小麥年產量逐年遞增,最高單產達 6 750 kg/hm2以上。

  2.2 間作套種

  在豫東旱薄地曾推廣應用間作套種模式,即采用小麥與春箭舌豌豆或苕子、棉花間作。小麥播種前預留 3 m 左右的行距,然后播種春箭舌豌豆或苕子作綠肥,到來年 5 月初將綠肥粉碎翻壓,腐爛后栽種棉花營養缽。與對照相比,掩綠肥的棉花單產有明顯提高。

  2.3 以無機促有機提高產草量,加速旱薄地培肥速度

  在豫東花堿地試驗基地,綠肥播種前施用少量磷肥或(和)氮素化肥,促使綠肥生長,提高產草量。

  水利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在綠肥苗期灌一次水成效更顯著,可使綠肥早發,增加產草量,并可提前掩青腐爛分解,保證小麥適時播種。

  如在黃河故道背河洼地,小麥收后播種田菁的同時施入過磷酸鈣 150 kg/hm2、碳銨 112.5 kg/hm2,將不施化肥的田菁作為對照。施化肥田菁出苗后蹲苗期縮短,生長旺期測產結果表明,施少量化肥較不施化肥田菁的產草量高 53%.又如種植檉麻的同時施入尿素 75 kg/hm2、磷肥 112.5 kg,秋后掩青時產量測定表明,施用化肥區較未施化肥區檉麻的產草量高一倍。

  來年小麥收獲時綠肥施化肥區小麥單產 5400kg/hm2,較 綠 肥 不 施 化 肥 區 小 麥 單 產 3 375 kg/ hm2高2 02 5 kg/hm2. 小麥收獲后測試土壤理化特性,綠肥施化肥區表現為容重降低,土壤水溶性團粒增多,土壤有機質略有增加,鹽堿地層鹽分減少。經過多年輪作后,土壤最終成為無鹽堿危害的砂壤土。

  2.4 養用結合改土培肥

  2.4.1 兩糧一肥制 兩糧一肥的栽培方式適合中產地區。麥收后小行距 0.7 m 沖溝,點種兩行玉米,株距 0.17 ~ 0.2 m,密度為 3.75 萬~ 4.5 萬株 /hm2.在 2 m 寬行內種兩耬檉麻或綠豆。觀察綠肥長勢,于6 月底或 7 月初,一茬作玉米追肥,8 月上旬掩青作小麥底肥。

  2.4.2 兩糧兩肥制 典型種法是種麥前打成 2.5 m寬的畦田,種 3 耬苕子。來年 4 月將苕子翻壓種兩行玉米,玉米長起來時,于 7 月上旬在玉米行間套種檉麻或綠豆。通許縣火尚彎村種兩糧兩肥田 3.33 hm2,全年掩鮮草 3.75 t/hm2,玉米和小麥單產分別為3 825 kg/hm2和 3 870 kg/hm2.

  2.4.3 兩糧三肥間作制 設 1.7 ~ 2.3 m 為一畦,畦內種 3 耬小麥,畦埂上在年前種一耬毛葉苕子或草苜蓿,來年 2 月在麥垅行間套種草苜蓿,5 月上旬把埂上的綠肥掩青種兩行玉米,7 月上旬把三耬綠肥剎一茬作玉米追肥,讓綠肥再作小麥底肥,或是于 7 月中旬將草苜蓿剎割后深翻。這種糧草間作是持續增產,以地養地的好辦法。

  3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質量和農業技術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機肥料中各種營養元素比較全面,對植物的養分供給較平緩持久,而且無毒、無害、無污染。歐美等發達國家,正在興起的“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十分重視使用有機肥料,并把有機肥料規定為生產綠色食品的主要肥源。

  綜上所述,農業生產應為凈化環境提供良好的耕作手段和新的栽培模式,應著力推廣秸稈還田、間作套種綠肥等措施,將綠肥種植引入農田,重視有機肥料的合理施用,采用測土施肥、配方施肥等,將有機、無機肥料合理配施,實現以地養地養用結合。

  參考文獻:

  [1] 董敬超 . 淺析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技術的發展應用 [J].河北農業科技,2007(9):42.

  [2] 李洪森 . 有機肥在綠色食品生產中的應用 [J]. 安徽農業科學,2012(8):4526-4527.

【養用結合的耕作模式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墾區耕作模式討論的論文12-06

醫養結合模式調研報告01-01

醫養結合模式調研報告范文01-01

三種立法模式探析論文04-15

小學語文合作教學模式探析的論文11-21

對特殊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探析論文02-21

對阿里巴巴盈利模式的探析論文12-18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探析10-04

工程項目管理優化新模式探析論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