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輕松搞好中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論文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教學的親切感
學生的樂學是與教師的樂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師生關系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處于教與學的對立面上,師生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等的,而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學生處于被管制的地位,自然會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而教師盡管是處于控制者的地位,但是教學只是他一個人在唱獨角戲,這樣的教學并不是快樂的。教師與學生都處于一種疲憊狀態,久而久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失去了激情。因此要實現快樂教學,就必須轉變這種對立的師生關系,建立一種和諧融洽、亦師亦友的關系,實現二者的有效溝通與心靈的互動,這樣更能強化師生間的情感效應,使師生雙方對教與學都能產生飽滿的熱情與動力,使教學成為師生共同的愉悅的旅途。為此教師要真心地熱愛每一個學生,以愛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真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學生成績的優劣而喜厭,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懷,以此來換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與喜愛,來引發師生之間積極的情感效應,以此來拉近師生距離,縮短師生心理差距,使教師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平等和諧關系。這樣學生自然會將對教師的這種尊重與喜愛轉移到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上來,從而為快樂教學的實施奠定基礎。
二、構建民主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參與度
在以往的教學中一部分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嚴格地控制著教學的進程與學生的舉動,教師就是知識的化身,是知識的授予者、教學的管理者與權威者。整個教學是教師一個人的講堂,學生根本就沒有真正參與進來。現代教學提出要轉化師生教育為生本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地位更為關注。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實現自身角色的轉化,變教師一個人的講堂為師生共同參與的學堂。強化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服務者的意識,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一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學習是一個不斷輸入與輸出的過程,這其中包含著學生的思考與思維,只有經過自主思考才能掌握知識的本質,才能達到透徹的理解與牢固的掌握,才能掌握過程,達到靈活運用。二是讓學生勇于發言。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與思考方式,我們要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尤其是思想品德課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學生擁有不同的生活閱歷,自然也會產生更多不同的見解。要想真正實現知識的內化就要讓學生將所學與自己的生活密切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即使學生說得不對,也不要輕易地否定。而是要讓學生將思考的過程講出來,肯定正確,指明錯誤,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肯定自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認清錯誤,加以改正。建立在獨立思考與大膽發言基礎上的課堂教學才能成為民主的課堂,成為學生的群言堂,成為真正的學堂。
三、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靈活性
單一的教學手段只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學的枯燥性與單調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穿插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增強教學的靈活性與趣味性,真正做到快樂教學。
1.直觀教學法。初中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圖、漫畫、多媒體、圖片等來進行知識的講授,這樣的教學更具直觀性,更能讓學生從中獲取形象可感的材料,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幫助學生理解。如在學習環境保護時,我利用漫畫、圖片等來讓學生認清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對人類生產生活所帶來的危害。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更能讓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一起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2.生活化教學法。思想品德課多是一些行為規范,如果單一講授往往會陷入枯燥空洞的講道理,這讓學生更難于理解抽象難懂的知識與道理。為了增強教學的真實性與生動性,我們采用生活化教學法,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真實的生活實例來進行教學,這樣更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運用生活經驗來學習。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拿到課堂上與教師一起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課與生活關系的密切,感受到思想品德課的真實性。
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實現這些教學方法的穿插運用,以更好地突出教學內容,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與積極的情緒,進行積極而快樂的學習。
【如何輕松搞好中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論文04-28
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師應如何搞好地理教學論文05-04
數學教學中如何搞好創新教育論文05-02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搞好校本培訓04-30
搞好微機教學的體會論文05-04
如何搞好學生的早鍛煉論文05-02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論文04-28
學好新課程理念 搞好新教學設計04-30
音樂教學如何搞好學業評價05-01
如何搞好公路工程竣工決算工學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