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新課程理念背景下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論文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地展開了,在其背景下研究性學習也普遍開展,并作為重要內容列人課程改革研究中。早在20世紀90年代,各國就興起課程教育改革。伴隨著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進展,一類基于學生的興趣,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現實,讓學生以類似于科學家進行學習和研究的新型課程教學范式在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運動中異軍突起,引起廣泛關注,并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這種集學習方式、課程形態、教育理念于一體的新生事物,我國稱之為“研究性學習”。它追求的宗旨: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突破口,通過設置專門的課程載體以及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全方位地滲透相應的教育理念,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學會合作與分享、能夠關愛他人,自然和社會的一代新人。我國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把研究性學習設置為一個重要的內容板塊,順應了世界教育改革潮流,具有時代必然性。
新時期的研究性學習,既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新的課程形態,更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如何正確把握它與傳統的教育觀念、學習方式、課程形態、教學模式之間的關系,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前途和命運。
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呢?
首先,教師要注意到角色的變化。研究性學習的開設,要求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者轉為學生課題研究的參與者;從知識的傳遞者轉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從僅僅關注教科書轉為同時關注本學科知識與實踐的聯系、本學科的前沿知識、本學科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及懂得科研;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為關心學生的終身發展,等等。
一、平等參與
有經驗的語文教師,總是以平等身份對待每一位學生。放下長輩的架子,從講臺上走下來。在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充當導演、教練的角色。尊重學生,客觀地評價學生。
二、跟蹤指導
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對有特殊困難的同學或小組要進行個別輔導,或創設必要條件,或幫助調整研究計劃。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伴隨著從知識傳授者到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組織、指導、參與者的角色轉換,也將會獲得相應的體驗和提高。
三、隨機評價
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參與研究的態度。二是學生在研究活動中獲得的體驗。三是學生在研究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對學生在研究中未能發現的問題進行適當的點撥,對學生在研究中有失偏頗或偏激的地進行適當的糾正。為了讓學生對發展研究保持盎然的興致,在評價中要注意激勵學生研究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始終感受到發現的快樂,要讓學生始終能嘗到研究性學習的甜頭。
研究性學習與其說是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挑戰,倒不如說是對語文教師的挑戰。講語文研究性學習,教師首先應該是忠實的實踐者。所以在學生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有正確的角色定位。
新的課程教育理論要求教師要走出課本,走出課堂,學“大語文”,學生活語文。課題報告就是中學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最佳體現。課題研究是高于課本、高于課堂的研究,是“課堂研究”的延伸。
這種以課題報告為形式的合作探索型閱讀教學模式的基本環節是:
四、提出專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提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學生直接發現問題,二是在教師的誘導下發現問題。對現實的觀察和思考,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途徑,對大量資料的搜集和占有,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方法。對中學生而言,專題的確立不宜太大,應選小專題,通過獨立閱讀或合作完成。確定課題后,應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好一份具體的課題研究計劃,以確保課題研究有序、有效地進行。
示例:
1、《孔雀東南飛》教讀示例:“在我國民歌中,起興手法運用得很多,請你收集相關信息,談談你對起興手法作用的看法。”
2、《裝在套子里的人》教讀示例:“你認為別里科夫是個可笑之人,還是可恨之人,可憐之人,可悲之人,請你收集相關信息,闡述你的觀點。”
五、收集資料
由學生自主獨立或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相關資料信息的采集、篩選、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收集源于廣泛的閱讀,可以是教材中的,或從報刊雜志,網絡獲取。研究性閱讀是開發性的閱讀,它將打破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從書本到書本、從書本到作業的封閉性閱讀模式,給學生以更多的獲取資料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將為學生以后獲取信息、解決問題奠定良好基礎。例如關于“中華民俗”的課題研究,學生廣泛收集多方面的資料。分類如下:各民族節俗、各民族婚俗、各民族服飾文化、中華食文化、中華民居文化、中華茶文化、中華傳統活動、中華傳統工藝、中華文化名勝……
六、合作研究
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信息后,學生針對專題進行切磋,分組討論,讓學生互相爭辯、互相啟發。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傳統語文教學中被動地掌握知識轉變為主動地發現并研究解決問題,而教師將從傳統教學中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專題研究的指導者甚至合作者。這種既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又要求學生互動合作的學習方式,有助于他們以后的終身學習及自我發展。
七、報告交流
經過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小論文。形成小論文是總結專題研究成果,進行交流的基本式。由學生主體發言,教師做出評價。主要目的是反饋學生閱讀質量,進行適當點撥。還可以組織學生搞“學術講座”,進行發展研究成果評選活動,將學生的文章推薦到相關的報刊雜志上發表,將學生的研究成果編印成冊,這些都是成果交流的好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研究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研究性閱讀教學是對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課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有助于師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教學觀念,使教與學的重點從單純的獲取知識,轉到學會、掌握學習方法和技能,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向主動的探索式學習,最終實現知識、能力、覺悟三者有機統一的目的。這也充分體現了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新一輪基本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建國以來范圍最廣、規模空前、影響深遠的一次教育變革。而研究性學習集中體現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價值追求。把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計劃,其意義絕不僅僅在于增設了一門新的課程,它所帶來的觀念變革,將會遠遠大于課程本身的價值。誠如有專家所言:研究性學習引人教育領域,無論對當代教育理論還是實踐都將產生全位的沖擊和影響,表現在教育學理論體系的構建上: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將從關注教師主體的教授行為,轉向關注學生主體的學習行為。教育學的評價標準—將從終結型評價轉向過程型評價。教育學的課程標準—將從功利性走向人文關懷。教育學的觀念宗旨—將從知識的栓桔走向智慧的放飛。教育學的方法論—將從知識的積累走向方法論的擴散。
可見,作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的集中體現者,研究性學習具有多元的價值和獨特的地位,它必將使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獲得實質性進展。
【試論新課程理念背景下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論文】相關文章:
試論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的角色改變05-02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學習方式探析05-02
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角色轉變04-29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培養學生個性04-29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04-29
談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課題研究05-02
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系05-01
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04-30
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母語教學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