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論文
一、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1.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是指受教育者在經過有計劃的教育與培養訓練活動以后要達到的標準和要求,是在基本教育目標的指導下,依據其承擔的任務和學生年齡、文化知識水平等提出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并以當前職業崗位需求、社會的發展和教育規定而制定。
2.教學體系。教學是各類學校實施教育的最基本途徑,是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要素。各個學校依據自身情況會有不同的教學模式。高等職業教育學校以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為核心,實行課堂教學與手動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確保培養出來的人具有知識和能力的雙重素質。
3.評價體系。由于教學體系的不同,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應當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它不僅鼓勵教師要積極參加教學改革、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同時也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建立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管理機制和評價體系。
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問題
盡管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但是一些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性不強,目標模糊。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機構中,一些學校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辦學宗旨模糊。許多院校忽略了自身情況,試圖將自己的學校改造成本科院校,開設各類學科,并沒有考慮到自身的教學水平、經濟能力等問題,結果造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局面。
2.重理論,輕實際。“重理論,輕實際”這種情況普遍存在于各個院校,不僅是高職,有些本科院校也存在著這類現象。通常情況下,老師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在課堂上把該講的講完,并沒有讓學生自己去操作,也不關心學生是否真的學會、掌握了知識。這樣教學的結果就是,學生說的頭頭是道,自己卻什么都干不了,成為另一個“趙括”。而對于一些專業性很強的學科,沒有實踐的經驗也讓學生無從下手,比如說電焊、攝影等專業,動手實踐一次學到的知識遠遠大于課堂上講十次。
3.對學生“一概而論”。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沒有注意到知識的難度、學生的學習能力等問題,將知識強行塞給學生,自己完成教學任務,敷衍了事。也許有些學生不懂會找老師問,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真的就這么“過去”了。其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不足與缺陷,教師往往忽略一些學生的個人因素(智力、個性等方面),將學生一概而論。無論是哪種情況,結果都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不利于人才的培養。
三、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措施
1.建立專業的培養目標。受當前社會環境以及傳統教學理念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往往不清晰,人們通常希望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名“高素質、高級化”的人才,卻往往忽略了專業技能的培養,無法真正做到培養目標的專業性。作為高等職業教育,它與本科高等教育最大的區別就是培養目標的不同。高等職業教育更注重人才培養的專業性,本科教育更注重人才培養的學術性。因此,高等職業教育更應該注重培養專業性知識。例如,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該院校就是以鐵路方面人才為培養目標,更有針對性,因此在全國范圍內比較有名。
2.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用在高等職業教育上更合適不過。高等職業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教育,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學生在動手實踐之后,會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的印象和理解。最好的方法莫過于教師在實踐課上讓學生實踐的同時自己進行理論講解,這樣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而培養出來的學生更有專業性與可塑性,他們走入社會也不會因為自己經驗上的欠缺而不適應工作崗位。
3.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高等職業教育要以提高學生全面職業能力為核心,以人格完善為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它不僅要求一個人專業技術水平過硬,同時也注重人的“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必須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在培養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全方位的綜合素養,完善其個人品格。此外,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新世紀適應知識經濟社會需要的具有綜合職業素質的人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它要求高等職業院校注重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同時要提高人們的綜合素質,使其成為當今社會的“T”字型人才,推動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論文】相關文章:
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論文05-02
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論文04-27
論地方高等學校文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04-30
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對策論文05-02
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論文05-02
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論文05-02
醫學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04-29
高等職業教育應用WebQuest教學模式的研究論文05-01
高等職業教育基礎課程改革研究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