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案(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政治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政治教案1
教學內容:第一方框《違法行為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教學目的:
1、什么是違法行為。
2、違法行為的類別。
3、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思想覺悟目標:通過學習違法行為的有關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防微杜漸,最大限度的預防和減少違法現象的發生。
教學重點:
1、違法行為的含義。
2、一般違法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教學難點:
拒絕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也是違法行為
教學過程:
一、導語: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第六課的內容了解到《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知識。從這 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第七課《依法制裁違法犯罪》。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本課由引言和三個框題組成,現在同學們迅速瀏覽一下引言部分,了解本課所要學習的 內容。
2、引言總觀全文,主要學習什么是違法,什么是犯罪,違法犯罪要受到什么處罰等知識,增強法制觀念,減少違法現象的發生。
三、講讀課文:
1、現在我們學習第一框題《違法行為應該承擔法律責任》(板書)
2、教師明確提出教學目的,然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3、什么是違法行為(板書)
教師提問:那么什么是違法行為呢?
通過兩個例子總結出:凡是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法行為。(板書)
根據“議一議”的.問題,重點理解“拒絕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也是一種違法行為”
4、違法行為的類別(板書)
掌握了違法行為的含義,接下來我們學習違法行為的類別。
教師提問:根據違背法律的不同,違法行為的類別有那些呢?
學生回答:A違憲行為 B刑事違法行為 C民事違法行為 D行政違法行為(板書)
教師分析總結每一個違法行為的含義及相關的例子。
5、一般違法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板書)
教師根據違法行為的類別A、B為嚴重違法行為,C、D為一般違法行為,
引出一般違法行為的含義。
教師提問:一般違法行為的含義是什么?(板書)
學生回答:觀點①情節輕微,危害性不大。②沒有觸犯刑法。
教師提問:既然一般違法行為情節輕微,危害性不大,為什么也要受到制裁呢?
解決“議一議”的問題。
學生回答:觀點①回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損害。②還可能發展為犯罪。
教師提問:既然一般違法行為要受到制裁,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呢?
學生回答:①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②行政違法行為要受行政制裁。
教師對這兩方面進行展開分析說明。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框題的內容,了解了違法行為的含義、類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應增強法制觀念,減少違法現象的發生。
五、課堂練習:課前已發給學生。
六、布置作業:①違法行為的含義。②為什么一般違法行為也要受制裁。
初中政治教案2
一、說教材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的第二框題,在教材第105頁至108頁,計劃一課時。本框內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兩目組成,主要內容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采取什么方式對待他人,要設身處地地替對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與人融洽相處,對他人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愛心。所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關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這框題內容的學習,對學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領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
2、能力目標:在生活中、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對他人多一分欣賞,多一分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態度,學會換位思考。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換位思考的'實質。
2、教學難點:領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四、說教法
為了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情感體驗式教學法”、“活動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方法進行教學。這樣做符合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八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聯系實際安排教學,有利于形成積極融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說學法
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設計的學法指導是:
1、讓學生結合課本105頁虛框內容和生活中給別人取綽號的現象導入新課,讓學生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這樣做的危害,讓學生直接進入情感體驗。
2、讓學生分組準備一個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并談感受,在活動中去掌握知識,領會做人道理,提高語言表達、分析、理解等能力。
3、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課本108頁的虛框內容,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欣賞他人,與人為善。
六、說教學過程
1、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直接利用課本105頁的虛框內容和學生中給別人取外號的現象導入新課,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集中注意力,形成一堂課的良好開端。
2、講故事,談感受,學習新課。
老師或學生講別人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強加給自己的小故事及當時的感受,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及這句話的實質,引起思想上的共鳴。交流幾個準備好的關于“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小故事,并討論主人公的感受,從中掌握課本知識“換位思考的含義、實質”領會做人道理。
3、自己動手,完成課本所設活動。
先讓學生朗讀課本108頁的《相關連接》并討論長者的話給大家什么啟示?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感受,完成課本活動內容,懂得如何去理解、欣賞他人,與人為善。
初中政治教案3
課題:經受挫折的考驗
一、教材分析
本課地位與作用本單元前一課時講述了面對挫折,人們的不同態度。初步認識到應該具有迎難而上,勇于戰勝挫折的品質。那么如何培養這種優秀的品質,掌握一些合理的方法,是本單元學習的目的與落腳點。因此,經受挫折的考驗是本單元的重點。教學目標認知目標:通過學習知道:不畏挫折,開拓進取的優秀品質可以在學習及生活中培養,并初步掌握培養這種品質的幾種途徑和方法。能力目標:能夠將學習的這些鍛煉方法轉化成一種觀念并付諸于實踐,從這些方面努力,實現“知”向“行”的轉變。在生活、學習中,逐漸形成這種優秀的品質。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認識在不畏挫折,開拓進取心理品質方面進行鍛煉的必要性。勇敢迎接挫折的不期而至,戰勝挫折后能產生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并意識到這種品質在當今社會極為重要。教學重點掌握鍛煉方法:正確認識挫折,敢為天下先,培養高尚志趣,適當轉移目標。教學難點1、敢為天下先2、情境結合,情感渲染,學生能產生共鳴教學方法榜樣教育、體驗式教學、情境教學、自主探究學習、賞識教育、合作式教學課型講授新課課時1課時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素材: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處理:設問:貝多芬一生遭遇哪些挫折?(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效果:通過榜樣教學,感受貝多芬戰勝重大挫折的堅毅。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培養自己不畏挫折,開拓進取的寶貴品質。
2、講授新課
(1)、培養高尚的志趣
素材:貝多芬一生遭遇的重大挫折。
處理:學生找出支撐貝多芬戰勝挫折的原因。(師歸納:興趣、志向)并引導學生講出做自己喜歡、自己追求的事再苦也覺甜的經歷。
效果:認識到培養高尚的志趣,從心理上給了我們戰勝挫折的勇氣與信心。
(2)、正確認識挫折
素材:周南中學身患癌癥的高考學生顏艷錄像(5分鐘)
處理:顏艷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病魔、貧困、高考的壓力)
效果:引導學生反思我們平時遇到的挫折,比較起顏艷所受的挫折是微不足道,而我們平時是怎樣看待自己的挫折呢?
活動設計:《實話實說》欄目現場采訪
道具:一個無線話筒,一臺學生自制的攝像機(材料:紙盒)
處理:設計平時在學習生活常遇到易產生挫折感的`典型事例。請學生做小記者采訪(采訪6個同學),一個同學扛攝像機。最后教師靈活歸納。
效果:讓學生深層次的領悟,正確認識挫折是戰勝挫折的前提條件。同時正確認識挫折又需要積極、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
(3)、敢為天下先
活動設計一:試一試:把雞蛋豎起來
處理:多媒體打出畫面示意,讓幾個學生親自試一試,想辦法把雞蛋豎起來。教師進行賞識教育。
效果:讓學生體會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實很簡單。關鍵在于敢為天下先,敢有奇思妙想,這也是戰勝挫折的重要手段。
活動設計二:議一議:把木梳賣給和尚有可能嗎?
處理:打出直觀的畫面,以討論的方式,為如何把木梳賣給和尚想出招數。鼓勵學生有奇思妙想。教師在此活動中賞識教育與層層啟發式教育相結合。鼓勵創新意識。(討論3分鐘)
效果:讓學生領略到合作、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走出困境、解決難題既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需要有創新精神。
三、結課
人生中總會遭遇挫折,能不能戰勝挫折關鍵在于有沒有積極、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找到正確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面對挫折能從容應對。
初中政治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懂得學習是一個探究和發現的過程,是苦樂交織的一種認識自然、社會和自我的活動;認識到學習能不斷認識和發現自我潛能,獲得一種不斷超越自我的無窮快樂,認識到學習既是權利又是義務。
能力目標:提高自主學習、克服困難和辨證思維的能力,并學會用法律維護自身權利。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到學習苦中有樂,領會學習帶來的快樂,從而能夠喜歡學習;懂得良好的學習環境來之不易,從而學會感激家庭、感激學校、感激社會,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任職內驅力,通過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從而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辨證得客觀地看待學習中的苦與樂,并能夠正確對待。
難點: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一種享受,學習是一種快樂”。
教學方法:事例分析法;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多媒體展示:四季的美麗圖片
提問:為什么會有四季?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作者是誰?出自哪里?
3、世界上有幾大洲?幾大洋?
4、 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簡單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在開始就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調動學習積極性)
你們都是從哪里學到這些知識的呢?(課堂、電視、課外書……)
無論是那種途徑,都是通過學習學得的。我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是在不斷的學習,以后也將不斷的學習下去。在我們這十幾年的學習中,我們的同學一定對學習有著不同的感受吧,今天我們一起來詠嘆一下學習。
(二)新課
1、詠嘆學習
先來看一下我們的古人是怎么樣來詠嘆學習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春天,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鋤。
夏季,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熏風。
秋季,讀書之樂樂陶陶,起舞明月霜天高。
冬季,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朱熹<四時讀書樂>
你從中讀到了什么?
你覺得我們的學習又是怎樣的呢?
引出讀書有苦有樂,到底是苦大于樂還是樂大于苦呢?
2、自由辯論:學習中苦大于樂VS學習中樂大于苦
總結陳辭:是學習是一個探究和發現的過程;是苦樂相伴,相互交融的;先苦后甜;苦中有樂。我們學習中的苦是暫時的,只要下定決心,努力克服,尋求解決的方法,困苦會煙消云散。
讓我們一起喊出“快樂學習吧!”
3、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討論著學習是樂還是苦的時候,在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卻有人發出了“我要讀書”的吶喊。
A 、多媒體出示《我要讀書》的圖片資料(見課件)
討論:1、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們的同齡人失學或面臨失學呢?
2、請同學們想象失學后生活的種、種遭遇或以后可能出現的遺憾。
3、請大家談談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活和學習環境。
B、看相關鏈接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對青少年的學習權利和義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第四條: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第十一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或者被監護人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結合以上材料,你有什么啟示?
C、看漫畫:放牛娃的理想
說說你的感受
(三)作業:
根據圖畫和這節課所學的,結合實際,寫一點心得體會。
初中政治教案5
教學目標:識記物質的定義。結合基本事實理解下列觀點: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的形成與發展是客觀的,社會發展規律是客觀的。在理解這兩個觀點的基礎上明確本框題的中心觀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在闡述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客觀性基礎上,使學生理解第一節的中心觀點: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分歧,主要在歷史觀上的分歧。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具有唯物史觀的最基本概念。教育學生樹立“人們發展生產力和選擇生產關系不能隨心所欲”的觀念
教學重點: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形成與發展是客觀的
教學難點:物質概念、生產力的發展是客觀的。
教學提綱:
二、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1、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
2、社會的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
(1)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2) 物質資料生產的兩個方面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客觀的
(3)生產方式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3、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講授新課:
1、理解社會的客觀性比較困難的原因
與自然界相比,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一切社會活動都是人所進行的活動,人在自己的活動中,又總是抱有某種愿望、追求某種目的、受一定思想動機支配的。總之,社會活動是人有意識的活動。
唯心史觀(主觀唯心主義)認為,社會生活變遷,社會的發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動機決定的,尤其是杰出人物的意識起著決定作用。客觀唯心主義認為神靈天意決定著社會的變化和間的禍福。而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社會的現象是多種多樣的,但從本質上看,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2、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1)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
人與人類社會的產生是同一過程。社會的產生既不是什么“神靈”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識的“創造”,而是客觀世界自身的力量長期作用的結果。
人類社會產生(2)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客觀的
分析,整個社會有機體是以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為基礎的,為什么?因為,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的首要條件;物質資料生產是從事其他社會活動的前提;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變化決定了社會生活的變化。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
a、生產力的發展是客觀的。
生產力是生產方式的主要因素,人們既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生產力,也不能隨心所欲的發展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
b、生產關系是一種客觀的經濟關系
生產關系只能由生產力的實際狀況來客觀地決定,同樣不能由人的主觀意識來隨意選擇。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如我國現行的經濟制度,就是由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及特點決定的。
總之,無論是生產力的發展,還是生產關系的變更,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客觀的。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初中政治教案6
(一)、教學目標 :了解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掌握我國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的關系和作用,懂得法制教育不能離開道德教育而孤立進行
(二)、教學重難點:我國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相互作用的具體表現
(三)、教學方法:指導自主學習、案例講解啟發等
(四)、教學過程 :
(復習提問):什么是法律?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規定權利義務為內容,具有國家強制性和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是掌握國家政權的人們管理國家的工具。請同學們先瀏覽今天要學習的框題 。 (教師寫板書)
二、(板書)
1、 我國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相輔相成(板書)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12頁第一段回答下列問題
l 社會主義道德包括的內容、核心和原則(板書)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社會主義道德包括的內容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核心是為人民服務,其原則是集體主義。
我國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有著密切聯系,一般情況下,法律禁止的,道德也就譴責;法律鼓勵的,道德也就倡導,二者是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的。
2、我國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相互作用的具體表現(板書)
(1)、我國法律體現并維護社會主義道德(板書)
請問:我國法律是如何體現并維護社會主義道德的?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對,我國的《憲法》、《婚姻法》、《刑法》等法律中都有明確的.法律條文規定,這些都體現和維護了社會主義道德。
然而,再多的法律條款也難以做到巨細無遺,不可能對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和所有的問題作出明確的規定
展示小黑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教師歸納:
(2)、社會主義道德補充著我國法律的不足,支持、促進著我國法律的貫徹實施(板書)
請一位同學朗讀第15頁小字部分的內容,并思考問題:單錫康的事例說明了什么?為什么?
(3)、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們自覺做到守法、護法(板書)
(小結):正因為我國的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相輔相成,所以我們既要堅持依法治國,又要堅持以德治國,二者相結合。
(五)、拓展練習:見小黑板
(六)、布置作業 :
(七)、板書設計 :(略)
初中政治教案7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驗”——學生在我與他人關系的問題情境中體驗理性克制、原諒釋懷、以德報怨等不同層面的寬容心態。
2.“認同”——學生能夠認同寬容是正確處理自我與他人關系、形成和諧氛圍的重要品質;自己的健康成長需要寬容大度的胸懷。
3.“渴望”——學生渴望擁有寬容的美德,也渴望擁有寬容的社會環境。
(二)能力目標
1.初步認識和理解“寬容”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
2.培養學生能夠從心理、道德、法律多角度看待“寬容”問題,及分析相關問題的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在“寬容”心態下的交往與溝通能力。
(三)知識目標
1.了解寬容在不同問題情境中的表現、意義;知道怎樣做到寬容。
2.明確寬容是有原則的。
教學重點
學會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關系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為了讓學生認同寬容是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關系的重要交往品德,并培養學生寬容大度的品質和心態。
教學難點
寬容是有原則的',寬容不能突破維護社會正義的底線,這要求學生既要寬容大度,又要堅持原則。初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觀,缺少辯證智慧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因此,幫助他們理解“寬容要有原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方式:情境式教學、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一、面對彼此差異——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欣賞差異
活動一:“小寬的寢室”
一位叫小寬的學生,剛剛進入初二,被批準可以住宿,今天的問題就發生在小寬身上。我們和小寬一起走進這個寢室,看看將會發生怎樣的故事。這個宿舍有這樣5位室友:
小華:直言快語,心里裝不住事,丟三落四。
小陽:愛好運動,愛熬夜,有時睡懶覺。
小平:特別愛整潔,不喜歡別人隨便動東西。
小童:不太愛說話,怕吵,愛好文學。
小宇:成績優異,出口成章,說話愛引經據典。
1.提問:假如你就是小寬,在這些人里,你最喜歡誰?
2.提問:前面同學選擇的標準有什么不同?
3.提問:和誰相處起來可能有困難?
4.引導:和自己在性格與習慣上有差異的同學相處可能有困難,那能否讓他們和自己保持一致呢?
5.提問: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心態面對彼此的差異呢?
設計意圖:
在我與他人關系中,學生首先遇到的就是面對彼此差異。正確處理我與他人關系需要我們寬容面對彼此差異。
1.通過學生表達自己面對差異的喜好,考察學生的原始經驗。
2.通過問題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差異使世界豐富多彩,差異幫助我們學習并提高自己。差異既不能消除,也不應消除。
3.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面對人與人差異的寬容心態: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欣賞差異、在差異中發展自己等。
活動結論:面對彼此差異:承認、尊重、欣賞;在差異中成長。
二、面對生活沖突
——理性克制、原諒釋懷
活動二:“合唱節風波”
本校舉行合唱比賽快要到了。周一下午5:00放學后,班主任讓小寬帶領班級排練合唱。
小寬精心選取了《蝸牛》《相信愛》《真心英雄》三首候選歌曲,但由于同學們在演唱的時候每首歌曲都存在不少問題,所以小寬一時難以最終確定。時間過了6:30,一些同學們發起牢騷??這時,小華瞪了小寬一眼:“還讓不讓人休息,都幾點了?”小陽也說:“你行不行,不行就換別人!”說完拂袖而去。班長拍著桌子:“吵什么,有能耐你們去找班主任!”小平義憤填膺地說:“阿寬別干了,誰愛干就讓誰干!”
后面的事態會怎樣發展呢?完成這個故事。
結論:是學生權衡冷靜和沖突的利弊。
小寬回到寢室,心里很不舒服,當著那么多同學面被指責還是頭一回。小寬不想再和小華、小陽說話了。于是小寬開始和他倆兒冷戰。一連幾天,小寬沒和他們說過一句話。1.你支持小寬冷戰嗎?
2.給小寬出個主意。
3.用雙手給老師搭一個“人”字,體會其中的道理。
設計意圖:
在自我與他人關系中,學生經常遇到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沖突。正確處理自我與他人關系需要我們寬容面對生活沖突。
1.通過“小寬受指責”,幫助學生認識到:面對生活沖突,寬容首先表現為理性克制。沖動的頭腦不會產生智慧,勝利屬于臨危不亂者。理性克制既是一種寬容的美德,也是一種處事的智慧。
2.通過“小寬冷戰”,幫助學生認識到:面對生活沖突,寬容不僅需要理性克制,更需要原諒釋懷。只有真正原諒了別人,才能使自己釋懷、快樂。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3.通過“手搭人字”的活動幫助學生體會換位思考的可貴品質。換位思考能幫助我們原諒別人,釋懷自己。
活動結論:面對生活沖突:理性克制、原諒釋懷。
三、面對嚴重傷害——以德報怨
活動三:“偉大的母親”
粱建紅,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的兒子馬剛在北京作保安。今年1月,馬剛與同事宋小明因300塊錢工資發生糾紛。沖動之下,宋小明用刀扎傷馬剛,雖然事后努力施救,但馬
剛還是因為傷勢過重死亡,年僅26歲,正值結婚前夕。
母親面對殺死兒子的被告,在法庭上會向法官提出怎樣的要求呢?
播放視頻:
母親請求從輕處罰。
母親為什么原諒了殺死兒子的兇手?
宋小明會有怎樣的反映呢?
播放視頻:宋小明感化。
4.請你評價一下這位母親。
5.母親在情感上原諒了宋小明,是否法律會寬恕他,免除追求責任呢?
6.這個案例給我們哪些啟示?(母親角度、宋小明角度、法律角度)
設計意圖:
在自己與他人關系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他人帶來的嚴重傷害。面對傷害,寬容對方是一種更具人格力量的高尚選擇。
1.通過該案例讓學生感受到以德報怨的偉大精神力量。
2.通過該案例讓學生認識到寬容涉及到心理、道德、法律多個層面,寬容不是縱容,寬容是有原則的,寬容不能突破維護社會正義的底線。
3.幫助學生樹立面對嚴重傷害的寬容心態,在維護社會正義的前提下,以德報怨更能彰顯人格魅力,贏得他人。
活動結論:面對嚴重傷害:以德報怨,大愛無疆
四、總結請同學為本課加一個題目。
設計意圖:
1.在課堂三大教學環節的引導啟發下,學生對正確處理我與他人關系需要寬容心態已經有了體驗和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生成課堂核心觀念。
2.提高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活動結論: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關系、和諧幸福的生活需要寬容。
初中政治教案8
讓學生看一個家庭不同人收入情況介紹讓學生分析他們獲得收入的不同方式(形式活潑,趣味性強,引出多種分配方式話題自然);
講解按勞分配及其為主體的原因;
講解個體勞動者的按勞動成果分配(與私營經濟下收入比較);
講按生產要素分配;分別講五種生產要素分配的內涵,注意與前面分配方式比較,如工人的.收入,按勞動要素與按勞分配不同;注意舉列事例(海爾與蒙古蒙牛)說明按幾種生產要素分配方式(師說得較快,學生聽中思考少);
分析為什么要實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引導學生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三方面分析我國的多種分配制度;
分析“公平”“效益”何者優先,讓學生閱讀三中全會公報中有關內容,用首先將用蛋糕大小還是討論如何分得公平的比喻幫助學生理解何者優先問題(理論性太強的問題學生難以理解,通俗地講解不適是一種方法 )
引導學生分析開頭一個家庭成員的不同收入性質(可惜下課了,時間沒有了)
初中政治教案9
【目標要求】
1、知識:知道責任的含義,責任的來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每個人應該自己對自己負責,知道負責任的表現和意義,了解不負責任的后果。
2、能力:能夠分清責任的來源,并依據角色的轉換而承擔不同的責任,能夠對自己負責,也能夠對他人負責。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自己責任的明確認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愿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對那些為社會負責的人心存感激。
【預習導學】
1、責任的含義:責任是指。
2、責任的來源:責任產生于,可以來自
3、責任與角色的關系: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而每一種角色往往都意味著一種。只有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扮演的,盡到自己的,才能,。
4、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及重要意義?
5、為什么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責任感?
【問題探究】
1、小品表演(引言的內容)
提問:①小方面臨的問題是什么? ②你認為應該由誰來解決這個問題?為什么?
③如果你是小方,你會如何決定?
2、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
思考:①你從什么時候開始,認識到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②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責任也在逐漸增大呢?
3、責任的含義
①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在家庭、學校、社會各領域當中選擇一個角色,探討在這個領域中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填寫在表格中。
②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在全班進行交流,交流時選擇一個領域,女生說應該做的,
男生說不應該做的。
4、地震問題
①閱讀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②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人物分別承擔了哪些責任?
③總結:人們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
5、責任的幾種來源問題
①教師講解責任的`幾種主要來源。
②學生獨立思考并回答活動材料后面的四個問題,然后在全班交流。
6、生活中的角色
①每位同學準備五張紙,在紙上寫下自己現在所扮演的五個主要角色
②將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組,要求每個學生依次說出五個角色應承擔的責任③按照課本活動步驟各小組依次進行
④小組活動結束后,全班交流活動后面的6個問題,請部分同學談自己的感受
7、生活中的責任
提問:在你當前生活中①有哪些責任是你獨自承擔的?②有哪些責任本該由你承擔,卻由其他人替你承擔了?③如果我們不承擔這些責任,會有什么后果?
【例題精析】
(20xx年武漢市)“助人為樂模范”、“見義勇為模范”、“敬業奉獻模范”從20xx年首次評出的53名全國道德模范身上,我們對責任有了進一步理解。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 ①只有人人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建和諧美好的社會
任,努力做負責任的公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④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這是一道組合選擇題,做好本題關鍵在于理解、掌握好責任的含義、來源、角色與責任的關系、如何做好一個負責人的公民等知識點。在本題所列四個選項中①②④想說法正確,符合題意,③項說法錯誤,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社會身份負有的責任也不同。故答案選B。
的正確做法是( )
①現在是學生,只要把學習成績搞好就可以了②認真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成為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③增強責任意識,承擔起自己的責任④如果與同伴一起做了錯事,也不要推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②要自覺承擔責③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社會身份負有相同的責任
【目標檢測】
一、判斷:
1、在社會的舞臺上,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 )
2、自覺承擔責任只是指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
3、用合理的合法的方法糾正自己的過失,也是負責任的表現( )
4、我對自己負責,也就是對他人、對社會負責( )
5、負責任就是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完,別人怎樣與我無關。( )
6、承擔責任是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
二、單項選擇:
1、下列做法中屬于你應該做的事情的是( )
A.傳播他人隱私B.抄襲他人的作業C.違反課堂紀律D.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2、承諾表現在( )
A.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B.社會生活中的某一方面C.家庭生活中D.工作中
3、對他人、對社會負責任的人,首先應該是( )
A.對自己負責任的人B.社會地位很高的人C.經濟實力很強的人D.公而忘私的人4、如果你在公共汽車上發現一個男青年偷一位老大爺的東西,對自己、對他人不負責任的做法是( )
A.向周圍的大人求援,共同抓住小偷B.尋找機會,告知司機
C.記下小偷的外貌特征,及時報警D.和自己沒有關系,沒必要去管,保護自己要緊
三、簡答:以下情形你會怎么做?理由是什么?
(1)今天輪到你的小組打掃衛生,剛好有一部好看的動畫片。
(2)你乘坐的公共汽車靠站后上來一位老大爺。
(3)放學回家,見到媽媽在廚房里忙著晚餐。
(4)你的同學小明與小剛相約第二天曠課去網吧玩游戲,也邀請你參加。
【課后訓練】
一、單項選擇: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我們承擔著不同的角色,但責任是相同的
B.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
C.我們一生中扮演著相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
D.別人做了錯事我們也要負責
2、(20xx泰州中考)“幸福源自你開始考慮自己以外的人和事。”這說明( ) ①負責任的人能獲得實際利益②負責任的人能增長才干③負責任能鑄就我們高尚的民族精神 ④負責任能培育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20xx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明確了相關責任人在維護食品安全方面應承擔的責任。觀察漫畫“誰的責任”,它告訴人們( ) ①在社會生活中,責任常常無法確認
②在責任面前,不應該逃避和相互推諉
③負責任需要付出精神和物質的代價
④要自省自律,勇于承擔應負的責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你最大的責任就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這句話對你的啟示是( )
A.人生最重要的責任莫過于讓自己擁有強健的體魄
B.人生最大的任務就在于做好自己的事,對自己負責
C.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
D.只要是做對自己有利的事,就不必在乎別人說什么
5、下列初三幾位同學的行為中,體現了“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是( )
A.該小楊值日時,他總喜歡委托他人
B.碰到學習上的困難,小棟經常向老師或同學求教
C.每次做眼保健操時,小沁都會抓緊時間趕做作業
D.小文在家總是借口學習任務繁重而不做任何家務
6、一位母親攜4歲女兒到朋友家做客,女兒在端茶喝的時候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母親很快用手帕擦去潑在桌上的茶水,然后對女兒說:“你去向阿姨借一個盤子,把打破的碎片撿起來,然后再向她道歉。”你如何看待這位母親的做法( )
A.母親應對女兒嚴加訓斥,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B.孩子太小不懂事,母親應該代替女兒向主人道歉
C.母親的做法雖然沒錯,但對4歲的孩子起不了作用
D.母親不僅尊重女兒,而且有助于培養她的責任感
二、情境體驗:
小峰經常約同學出去玩,但他總是不遵守約定時間,事后只是輕描淡寫地說
“臨時有事”。星期天,他又約幾個同學星期天一起到公園去玩,并說九點鐘在公園門口見面。這時,幾個同學私下議論。
甲說:“不去,誰讓他經常不守時。”
乙說:“去吧!不過我們十點到,讓他也嘗嘗等人的滋味。”
如果你是被小峰邀請的同學之一,這時你的意見是什么?如果小峰這次又不守時,作為他的好友,你準備怎么勸他?
三、材料分析:
“她以柔弱之軀擋住殘暴,她用美麗的微笑,傳遞力量。她讓全世界讀懂了奧運的神圣和中國人的驕傲。”2008年感動中國人物金晶勇敢地用殘缺的身體保護了奧運火炬,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請依據材料,聯系課本知識回答:
(1)金晶作為奧運火炬手承擔了什么責任?這一責任的來源是什么?
(2)在你十幾年的生命歷程中,自已認為扮演得最成功的角色是什么?為什么?
其中關于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品行調查結果如下:老師認為最重要的品行前五名依次是責任感(25%)、勇擔過錯(21%)、守信(18%)、平等待人(11%)、進取心(9%);家長認為最重要的品行前五名依次是勇擔過錯(18%)、責任感(15%)、守信(12%)、進取心(8.8%)、平等待人(6%);學生認為最重要的品行前五名依次是守信(22.5%)、責任感(20%)、勇擔過錯(17.6%)、進取心(11%)、平等待人(6.8%)。
(1)勇擔過錯、守信與責任感有什么關系?
(2)上述調查結果共同說明了什么?
(3)為什么三種不同的調查對象會有如此一致的認同?
初中政治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要求: 識記:良好心理品質的基本要求 理解:舉例說明良好心理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在社會生活中錘煉良好的心理品質 教學難點 :什么是心理?
三、教學方法:講解法 閱讀提問法
四、教具:投影儀 投影膠片
五、教時:3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 :同學們都來自各間小學,面對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看法也許是各不相同的。
提問:你的感覺是如何的?請你講一講!(提問2人)
兩位同學都講出了他們的感受,說明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每個人都會產生種種的心理問題。什么是心理呢?心理活動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學習心理知識對我們中學生重要嗎?這些問題就是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
一、心理——人的內心世界 (板書)
講:我們生活在世界上,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我們要著手解決這些問題時,頭腦會出現許多想法,會有所觸動,有所感受,有所思考。這時,我們的內心活動就會十分活躍、十分微妙、十分復雜。
例:老師提問
(1) 緊張(膽量小)
(2) 高興(膽量大) (板書) 心理
提問:什么是心理?
要求學生閱讀課文p2第2段
心理,就是人的內心世界,人的言論、行動都與一定的心理有聯系。 (投影)
例:面對老師的提問,有的同學由于過于緊張,導致說話結巴,手腳發抖。
講: (1)每個人都面臨著兩個世界。
(2) 對人的內心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例:中國男子足球隊之所以多次沖擊世界杯未果,除了技術、戰術的因素外,運動員、教練員的心理素質差是更重要的原因。
提問:心理又是如何產生的'?
要求學生閱讀課文p2第3段
心理世界的活動來自于外部世界,豐富多采的內心世界反映著色彩斑斕的外部世界。 (投影)
講:人的心理不是天生的,它和外部世界有著緊密的聯系。外部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外部世界的反映。
例: 性格與交往
人逢喜事 精神爽 (板書
(外部世界) (心理)
提問:一個人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心理活動更豐富?
要求學生閱讀課文p2輔助文。
要求學生思考:人的心理活動為什么各不相同? (下一節提問)
講:人的心理活動如同人的身體一樣,每個人之間差異很大,但是許多成功者,往往都具有一些相同的心理特征。
例: 鄧亞萍 張廣厚—— 自信、樂觀、頑強
提問:成功者都具有那些相同的心理特征?
成功者相同的心理特點 (略) (投影)
小結:一個人的成功,往往與其良好的心理品質密切相關。同學們要想在學術上和將來的事業上取得成功,必須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1) 歸納本節教學內容:投影顯示《學習指導》 p4 知識結構 (一)
布置作業 : 《學習指導》 (隨堂訓練) p4 一、 1 2 p5 二、 1 3 4
初中政治教案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人類社會與動物世界的本質區別;石器的使用、金屬工具和手工業出現的意義;原始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氏族組織發展概況;生產力的含義及其因素;生產關系的含義及其具體內容;私有制的產生和原始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決定原社會的生產關系。
2、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出現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工的意義;奴隸和奴隸主出現的過程表明階級的產生與生產的發展密切相關,明確階級不是從來就有的;通過奴隸制國家的產生過程,說明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階級產生以后才出現的,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階級的含義;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奴隸制是最野蠻地剝削制度;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奴隸社會后期,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3、封建剝削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剝削和壓迫的基礎;封建社會兩大對立的基本階級和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人類進入封建社會后生產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中國封建時代的科學文化成就,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經歷了長期的封建統治,今天仍面臨著艱巨的清除封建殘余思想的任務;封建制度的沒落和資本主義的萌牙。
(二)能力目標:
1、培養閱讀能力。通過閱讀課文,找出主要知識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
2、歸納和整理知識的能力。能從課文的闡述中把握要點,在課后的復習中能對知識進行整理,使其系統化。
3、比較鑒別能力。能夠對不同社會制度的生產力、生產關系、階級關系等進行比較和分析。
4、綜合分析能力。能基本弄清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與生產力發展之間的關系。
5、辯證地全面地看問題的能力。能夠全面評價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既要看到它們建立之初,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一面,又要看到發展到后期,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一面;能夠全面評價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既有歷史進步性,又有歷史的局限性;既肯定腦力勞動者對古代科學文化地巨大貢獻,又要認識到腦力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方面的任何成就,都不可能脫離體力勞動者的活動。
(三)思想覺悟目標:
1、通過了解人類社會的產生,應該認識到生產勞動的重要作用,從而初步樹立勞動的觀點,培養勞動的習慣。
2、通過了解私有觀念的產生過程,應該認識到私有觀念不是從嚴就有的,從而克服自私自利的觀念,樹立大公無私的思想。
3、通過了解是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歷史進步,應該認識到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為以后學習和理解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打下思想基礎。
4、通過了解階級的產生,國家的產生,應該認識到只要存在階級,就必然存在階級斗爭,從而樹立階級的觀點。
5、通過了解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在古代科學文化發展方面的作用,應該認識到任何科學文化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體力勞動者的勞動,這些勞動者就是廣大勞動人民群眾,從而樹立群眾的觀點。
6、通過對三種社會的發展變化過程的了解,應該學會科學地、歷史地評價社會制度的變更方法,不管出現何種情況,都應該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從而樹立發展的觀點。
7、通過了解中國經歷了長期的封建統治,應該認識到今天我們仍然面臨著艱巨的清除封建殘余思想的任務,從而樹立科學的思想,反對封建迷信思想。
知識結構圖
教學方法:歸納法、分析法、列表法、設疑法、對比法、討論法、角色置換法。
教學課時:11課時
第一課時 人類社會以生產勞動為基礎
知識點、重難點
1、什么叫做生產勞動
2、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重點)
3、什么叫人類社會
4、遠古人類從事生產勞動的歷程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通過前言的學習你認為對理想的追求,要建立在什么基礎上?2。你認為學習這門課程主要目的是什么?3。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學習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首先應懂得:生產勞動既是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導入新課
第一課 古代社會的發展歷程(板書)
第一節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板書)
第一框、人類社會以生產勞動為基礎(板書)
一、生產勞動是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板書)
閱讀教材:第5頁第1行至第6頁第5行(教師分析)
上溯人類社會的起源,我們知道,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勞動也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在動物中間,利用自然物進行本能活動的情況是存在的。但是,它們都不會對自然物進行加工改造,都不會制造工具;因此,它們的'這些活動也就不能算作勞動。恩格斯指出:“勞動是從制造工具開始的”。
1、什么叫做生產勞動(板書)
2、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從事生產勞動,這是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板書)
提問:人們從事生產勞動是怎樣進行的?人們之間發生各種關系的基礎是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人類使用工具從事勞動,是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動物則不可能這樣做。這種制造和使用工具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勞動的能力,就是人類特有的自覺能動性。
3、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板書)
人類社會自下而上的首要條件是物質資料的生產。因為,人們要生存,就必須創造出各種各樣折物質資料來。為了獲得這些物質資料,就必須進行生產,就必須勞動。同時,人們從事生產勞動,必須以一定方式結合起來,而這種結合,就成為人們之間發生各種關系的基礎。人類社會是以生產勞動為基礎,按照各種關系結合在一起的人們的總體。
提問:人類最早的社會是什么社會?在那個社會里人們主要使用什么工具進行生產勞動?(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二、遠古人類從事生產勞動的歷程(板書)
1、石器的制作,宣告了人類的誕生(板書)
如果從現已發掘出的年代最早的石器算起,人類社會至少已有二三百萬年的歷史了。其中,絕大部分時間屬于原始社會。石器作為人類制作的最初的工具在原始社會有長期的決定意義,人們用它來抗擊敵人、取得食物、制作服裝、建造信所和繪畫雕塑。
提問:遠古人類是何時學會使用火的?火的發明和使用對遠古人類生產生了什么影響?(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2、摩擦生火的發明(板書)
火的使用,特別是摩擦生火的發明,對遠古人類的生產了重大影響。火的發現和使用,是舊石器時代原始的人的一項特別重大的成就。對于火的使用,他們經歷了一個從利用自然到火的人工取火的漫長過程。
火的發現和利用,對于人類和社會的發展有著巨大意義。人類認識并掌握了火,就增強了同寒冷氣候做斗爭的能力。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
提問:原始畜牧業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原始農業是怎樣產生的?它們有哪些重大影響?(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3、畜牧農耕的產生和發展(板書)
畜牧業、農業的產生和發展,是原始社會生產勞動的又一重大進步,并在人類生產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原始畜牧業是從狩獵中發展起來的。
原始農業是采集中逐漸產生的。人們在采集過程當中,通過長期的觀察、摸索,他們終于發現了一些野生植物的種籽經過栽培,就試著把它們引種到住地周圍,于是便有了原始的農業。原始農業的出現,對于社會的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課堂小結 鞏固新課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確了什么叫做生產勞動;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遠古人從事生產勞動的歷程等問題。初步認識了生產勞動對人類的重要性,同學們應該對勞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作業
1、什么是生產勞動?
2、人類社會和動物世界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3、什么是人類社會?
初中政治教案12
一、教材地位與作用
《如何講禮貌》是北師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6課第2站的內容。學會如何講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個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如今中學生在文明禮貌上存在很大的欠缺,本課的學習會對學生文明禮貌素質的形成具有正確的引導作用,這將為學生今后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因此這一課在全書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講禮貌》的上一站內容主要向學生說明了禮貌是什么?為什么要講禮貌?這一站內容則從不同角度說明如何才能做到講禮貌,承接了上一站的內容。同時,講禮貌也是平等待人,與人為善的前提與基礎。因此,本站內容在教材編排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知道如何從態度、語言、行為、儀表方面做到講禮貌。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講禮貌中對態度、語言、行為、儀表方面的要求,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并通過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深刻意識到禮貌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從而自覺樹立文明禮貌的意識,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三、學情分析
通過前一課內容的學習及學校、家庭的教育,學生對禮貌知識有一定認識基礎;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七年級學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辨別能力;另外,七年級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過渡時期,思想行為方面具有極大的可塑性。為此,根據七年級學生還具有樂于表現、擅長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我將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較好地掌握本節課內容。
而七年級學生又存在不定性,所謂不定性包括兩方面:
①七年級學生還未深刻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導致上課時定力不足,容易開小差、走神;
②當今社會存在著很多不文明的現象,加上家長對禮貌教育的忽視,致使一些學生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很難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情,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知道如何在語言、行為方面做到講禮貌。 確立依據:語言和行為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最易受影響,也是能最快從課堂教學上得到實效的方面。
教學難點:針對學生在生活中很難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的情況,我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確定為:如何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在教學中,我將對學生身邊不禮貌的案例進行分析,加強教學的針對性;開展課堂活動,進行情境表演,讓學生獲得切身體會;并通過課后作業,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促使學生在課外生活中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以此爭取突破重、難點。
五、教學方法
1.教法:基于本節課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為體現“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教學原則,結合學情,本節課我將采用以下教法:①案例分析法②情境教學法③直觀教學法。
2.學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本節課內容,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方面有以下方法:①自主探究法②總結反思法。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3-4分鐘)
課堂討論——《“變質”的牛奶》
一名顧客來到餐飲店,要了一杯熱牛奶、一杯檸檬汁。他在熱牛奶中加進檸檬汁,發現牛奶結了塊。他大發雷霆,責問服務員:“怎么是變質的牛奶?”服務員很有禮貌地將“變質”的牛奶端走,微笑著送上一杯新奶。她對客人說:“熱奶加檸檬會起反應,您最好分開喝。”客人聽了,面露愧色,連聲道歉。
提問:①這位客人為什么會面露愧色,連聲道歉呢?
②你喜歡這位服務員嗎?為什么?
③這位服務員從哪幾個方面做到了講禮貌?
設計意圖:運用有趣的故事導入,在課堂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
注意力;也讓學生從故事中感受到禮貌的魅力;通過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得出結論:要從態度、語言、行為方面做到講禮貌;鍛煉了學生的分析能力,也為后面知識點的具體展開做了鋪墊。
(二)講授新課(約35分鐘)
☆態度應誠懇(板書)
案例分析——《志強與志輝的故事》
志輝因為別人的誤解而郁郁寡歡,為了排解心中的煩惱,他向好朋友志強訴說自己的苦悶,希望能得到志強的幫助,可是志強卻態度冷漠,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幫助志輝解決問題,還不如對他敷衍了事。志輝見他如此態度,只好黯然離去。以后他不再像從前那樣對志強無話不說了。志強也覺得很委屈。
提問:①志強與志輝兩人漸漸疏遠,問題出現在什么地方?
②如果你是志輝,你能接受志強的態度嗎?志強應該是什么態度? 設計意圖:這個案例貼近學生生活,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找到問題的根源,從而明白態度誠懇的重要性,達到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語言應文明(板書)(重點)
1.漫畫欣賞——《買書》
提問:①為什么李明先到書店買不到書,而后到的那位同學先買到了書呢?
②李明和后面那位同學用的稱呼有什么不一樣?聽的人感受有什么不同?
2.小品表演——公交車上芳芳同學踩到另一位乘客的腳 提問:是什么原因導致兩種情況的出現?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設計意圖:漫畫很形象、直觀,符合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很容易理解;漫畫中的故事可以引發學生思考,設計的問題可以讓學生馬上意識到語言文明的重要性。再用小品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更加生活化,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及我的點撥,達到對知識點的鞏固與強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行為應得體(板書)(重點)
1.視頻觀看——你有過這樣的行為嗎?
提問:①平時生活中,你是否看到過或自己也有過類似的行為? ②這些行為對嗎?它們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③我們應該怎樣改正?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況怎么辦?
①遇見同學時,應該 ②回答老師問題時,應該
③進入別人房間時,應該 ④家中來了客人時,應該 ⑤同學走上頒獎臺領取獎品時,應該
⑥上課遲到了,進教室前,應該
⑦在圖書館看書時,應該
⑧立正時,應該 ⑨坐時,應該
⑩行走時,應該
設計意圖:這兩個活動的設計意圖在于通過視頻可以讓學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體的行為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意識到行為得體的重要性;
情境演示中通過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將意識轉化為行動,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也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儀表應大方(板書)
1.案例分析——《有個性》
初一學生小強自認為有個性,長時間不理發,不洗澡,牛仔褲穿三個月不洗,甚至連每天刷牙洗臉都嫌麻煩,他認為這才是男子漢的象征。可是正當他洋洋得意于自己的與眾不同時,卻發現周圍的朋友開始遠離他,班里沒人愿意和他同桌。
提問:①故事中的小強是真的有個性嗎?
②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
2.大家來找茬——錯在哪?
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儀表規范和不規范的圖片,讓學生對比找出錯誤,再由學生對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學的儀表進行點評。
設計意圖:這兩個步驟通過一個簡單的案例分析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也能從中能得出儀表要大方的知識結論;第二個步驟則是對這個知識的運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找出圖片中的錯誤,并引起反思看看自身儀表是否符合規范,不符合的要怎么改正,從而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課堂小結:(2-3分鐘)
以學生為主角,讓他們說說自己在這堂課學到了什么?收獲了什么?最后,以一首歌曲《我們從小講禮貌》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梳理課堂知識,同時在總結感
悟中使知識在學生心中得到升華。
(四)作業布置:(1-2分)
①請自己的爸爸媽媽指出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文明、不禮貌的地方,把它們記下來,并思考自己將怎樣改正?
②觀察生活,分別舉出兩個你所看到的講禮貌的例子和不講禮貌的例子。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個課后作業,將課堂延伸至課外,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對別人的觀察,在生活中學習,從而自覺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也有利于突破本課的難點。
七、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通過板書設計,幫助學生建立起本節課的知識結構,更好地理解教材觀點。也有助于學生今后的復習。
八、教學效果預測
通過案例分析、觀看圖片視頻、情景表演等多種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通過課堂教學,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應該能學會如何講禮貌,但課后仍有一些學生不會自覺地約束自己。這些可能都需要通過今后的課外實踐來逐步完善。
初中政治教案13
課題第一課 笑迎新生活(創建新集體)
教學
目標通過學習,能了解個人離不開集體,班集體是我們成長的搖籃,知道集體團結的重要性,自覺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正確處理“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感受集體的榮譽感和集體凝聚力的重要性,培養對新集體的歸屬感,共同擔負起建設新集體的責任.
教材
分析重點:引導學生發揮所長,共同建設我們的新班級。
難點:正確認識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樂意為建設優秀班集體做出自己的努力。
板書
設計創建新集體共同的目標,前進的動力各盡所能,發揮所長,奉獻集體
時序
教學操作過程設計(重點寫怎么教以及學習指導,含課練、作業安排)
一、創設情景,引出話題:鏡頭一: 動物世界里的一個場面:荒野茫茫,一群野牛在河邊飲水。
此時,獅子在河岸邊的蒿草中潛伏著,偷窺著。
突然,幾只獅子奔騰而出,數十頭野牛一哄而散。
有一只獅子的利爪抓住一頭十分健壯的野牛的屁股。
這是獅子對付野牛的慣技:一只獅子咬住牛的屁股,另一只獅子迅速沖到牛的前面,前后夾擊,趁機下手,這時候的野牛處于腹背受敵的兩難境地。
終于,前面的獅子瞅準了一個機會,避開鋒利的牛角,一口咬住了牛嘴。
牛嘴及牛的鼻子是野牛的生命之穴。
僵持一會兒,直到野牛的體力不支,轟然倒地。
獅子順勢扭斷戰利品的脖子,密封它的氣管,使其斷氣。
一頭野牛與數只獅子搏斗的時候,那數十頭野牛在做什么呢?他們就在不遠處隔岸觀火。
鏡頭二: 有一位去南美洲森林的旅行者親眼目睹了一個壯烈的場面:一群螞蟻被野火包圍了,火圈在迅速地縮小,黑壓壓的蟻群瞬間將葬身火海。
這時,螞蟻群很快地聚集到一起,抱成一個巨大的螞蟻團,螞蟻團順著地勢向小河的方向滾去。
熊熊的烈火燒焦了螞蟻團外圍的螞蟻,螞蟻身體不斷發出爆裂的聲音。
但燒焦的螞蟻一點也沒有松動,螞蟻團迅速地滾過了火區,進入了小河,螞蟻群得救了。
思考:野牛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抵御獅子的進攻?螞蟻群憑借什么力量逃離火海?這兩個鏡頭帶給人類怎樣的思考?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正確認識自我,個人離不開集體,班集體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要找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并能認識到自己是班級不可或缺的一名成員,正確處理“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發揮所長,各盡其能,奉獻社會。)
二、師生互動,展開話題 第一步:“夸夸我的班集體”。
引導學生回顧小學的班級,讓學生展示自己在小學生活中的照片、日記,以及在小學班級中獲得的榮譽等,引發學生思考討論良好的集體對每一個人的積極作用,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優秀班集體與個人成長的關系。
第二步:展望新班級。
出示關于建設優秀班集體的調查內容,讓全班分組討論: 1、你心中的優秀班集體是什么樣的? 同學關系: 班干部隊伍: 師生關系: 班級氛圍: 學習風氣: 班規: 其他: 2、怎樣才能創建一個優秀班集體? 3、請你根據以上幾個方面在建立優秀班集體中的重要性進行排序: ( )同學關系 ( )師生關系 ( )學習風氣 ( )班級氛圍 ( )個人的奉獻 ( )班干部隊伍 ( )建立班規 各組分別匯報調查結果,并對此進行分析。
最后大家描述出心中的理想的班集體形象,概括出本班同學的共同期望,作為大家的奮斗目標。
第三步:“我是班級的小主人”。
學生盡情地展示各自特長優勢,然后根據學生的各自特長優勢,讓學生自由選擇,對班級各項工作進行分工,如負責管理班級的門窗、課桌椅、電視等,讓每一位學生都覺得自己是班級的主人,能為班集體建設添磚加瓦。
三、探究話題,價值引導: 用三個詞描繪你最喜歡的班級,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我希望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班集體中,因為在這樣的集體中,我們________。
因此,我們都愿望生活在一個________集體中。
點撥 我希望生活在目標明確、紀律嚴明、是非分明、團結和諧的班集體中,因為在這樣的集體中,我們能明確方向、明辨是非、分清美丑、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因此,我們都愿意生活在一個這樣的集體中。
初中政治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什么是合作中競爭與競爭中合作;
2.把握在合作中競爭和在競爭中合作的技能;
3.在學習如何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如何做人。
二,教學重點:
競爭和合作的關系;把握在合作中競爭和在競爭中合作的技能。
三,教學難點:
在學習如何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如何做人
四,教學過程:
1、在合作中競爭
競爭與合作并不是水火不容的關系,而是相互依存的。比如美國的微軟公司和我國的漢王科技公司,兩者既是市場競爭的對手,又是合作的伙伴,微軟的產品中有漢王的科技,兩家的產品在同一市場競爭,在競爭與合作中都得到了發展。
其實許多公司在發展自己的業務時,要求員工有通力合作的精神,以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如要求員工步調一致,互通信息,互相支持。與此同時,員工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許多員工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工作去,提高自己的“業績”,以使自己在公司中得到更快發展。這就是所謂的“在合作中競爭”。指導學生劃出“在合作中競爭”的內涵(97頁)。
①活動:班集體的合作競爭
②目的:通過明志中學八年級5班的經驗,引導學生明白在合作中競爭會使集體更強大,使個人進步更快。
③要求:閱讀材料,歸納明志中學八年級5班的經驗,討論明志中學八年級5班的經驗歸我們的啟發?分析在建立良好班級體中,如何處理同學間的競爭關系?
④教師小結:取長補短、攜手共進,是我們在合作中競爭的目標。明志中學八年級5班是先進集體。這個集體具有良好的班風,有一股永不服輸的精神。在與兄弟班級的競賽中,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各項工作都做的得很出色。班上同學各有自己的目標,大家在學習中開展競賽,你追我趕,各顯神通,互相幫助,成績都很優秀。這一事例使我們明白了,在合作中競爭會使我們個人進步更快,使集體更加強大。
競爭是一種有效的合作方式,對我們來說要善于找準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敢于與他人競爭。下面我們看96頁的材料,每位同學選一個項目,按要求完成填空,等一會我們全班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填寫,學生完成后進行交流。
競爭并不意味著你死我活,競爭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進步,不以成敗論英雄。勝敗乃兵家常事,其實成功與失敗是相對的,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我們應該正確地對待。面對競爭的成功,我們應再接再厲,更進一步;面對競爭的失敗,我們不應彷徨苦悶,灰心喪氣,而應總結經驗,奮起直追。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2、在競爭中合作
美國有一大教堂發生火災,20xx名教徒在短短的10分鐘內有序地從4個出口逃生,沒有混亂、擠壓,在求生一剎那的競爭中他們選擇了合作,是合作救了大家。教師講述97頁心理學家的實驗(可以讓學生分幾個小組同時做實驗,比一比哪一個小組用時最少)后提問:(當堂實驗的,讓獲勝者回答前兩個問題)
(1)、你認為要在實驗獲勝最佳的方法是什么?
(2)、這個實驗給我們什么啟示?
(3)、合作與競爭的關系是怎樣的.?
教師歸納:競爭中的合作要體現雙贏的原則,競爭對手不能相互拆臺、相互排斥,這樣會兩敗俱傷,雙反應精誠合作、各盡其職,這樣才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也是在競爭中合作真諦所在。那么,我們如何在競爭中合作哪?
首先,正確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板書)
我們要學會欣賞他人,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向他人學習,這樣才能在競爭中超過別人。我們還要學會理解和諒解別人,學會換位思考,要原諒別人的錯誤,理解別人的難處,以誠相待這樣才能求得共同發展。
其次:需要我們有團隊精神。(板書)
團的精神使團的內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無私奉獻的群體精神。它的核心是集體主義,是合作共享、樂于奉獻,使個人利益服從團的利益。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集體,離不開團隊,團隊精神是我們取得成功的可靠保障。
3、課堂小結:現代社會是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它更需要有合作意識和奉獻精神,也更需要“在合作中競爭”和“在競爭中合作”的精神。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都要走上社會,都要面對激烈的競爭,讓我們學會競爭,學會合作,學會欣賞,學會共享,以適應未來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4、課堂練習:
見練習冊。
初中政治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財產留給誰》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七課第二框題,是在學習了第一框“財產屬于誰”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財產留給誰”,也為第三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對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財產繼承問題,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這方面教育。使學生懂得繼承人繼承遺產,既要遵循法律規定,又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對應的課標內容
“我與他人和集體”中的“權利和義務”部分:“3、4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財產,未成年人的財產繼承權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經濟權利。”
四、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正確的遺產繼承觀,在遺產繼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識,又要弘揚中華美德;鍛煉學生善于思考、敢于質疑的精神。
2、能力目標:教師通過適時的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能夠保持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狀態,通過設問、分組交流討論、對比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繼承權,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繼承權,為以后合法繼承奠定基礎。
3、知識目標:通過案例的分析、討論及活動的體驗與探究,認識什么是被繼承人、遺產、遺產繼承的條件、方式;什么是繼承人、繼承權、繼承人的范圍、確立依據。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遺產繼承的條件、方式和繼承人的范圍、確立依據。
教學難點:遺囑繼承的法定條件。遺贈區別于遺囑。
六、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七、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八、課時安排
一課時。
九、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視頻導入
著名相聲藝術家侯耀文,于xxxx年6月23日突發心肌梗塞搶救無效后去世,因生前未留遺囑,其身后的遺產引發糾紛。我們一起走近侯耀文遺產糾紛案。
播放“侯耀文遺產糾紛案”視頻。
過渡:主持人提到:遺產究竟屬于誰?侯耀文的遺產包括銀行存款、有價債券、住房、汽車、收藏品(名表、珠寶、名人字畫)等。侯耀文在世時擁有的這些東西能稱為遺產嗎?(能或不能)如果不能,稱為什么?(財產)這節課我們共同探討“財產留給誰”。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本節課的課題。
自學助學合作探究
教師:既然提到了遺產,什么叫遺產?望文生義,遺是?(遺留)產是?(財產)偷來的、搶來的、貪污受賄的能作為遺產嗎?(不能)必須是?(合法的)它既不屬于集體也不屬于國家,應該屬于誰?(個人)誰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死者)法律上將遺留財產的死者稱為被繼承人。所以,遺產是被繼承人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經過分析,作為遺產必須具備三個條件:①必須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財產;②必須是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③必須是合法的財產。所以侯耀文在世時擁有的這些東西不能稱為遺產,而是財產。
我這兒有幾個問題,請閱讀教材P77—78,快速完成。
①什么是繼承人?什么是繼承權?
②繼承人的范圍?確立的依據?
繼承人的順序?遺產份額分配的原則?
③繼承方式有哪些?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閱讀教材尋找答案的能力。學生能夠對教材有一個感性認識。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通過共同學習來解決。
侯耀文遺產糾紛案例環節一
侯耀文去世后,侯耀文的哥哥侯耀華、侯耀文的大女兒侯瓚(29歲)和小女兒侯懿珊(12歲)為分遺產爭得不可開交……
請思考:在本案中,你認為哪些人有繼承權?依據什么關系確立的?
學生回答后,歸納:
我國繼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繼承”中規定: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為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因此,本案中的侯耀華、侯瓚、侯懿珊都有繼承權。法定繼承人的范圍,是根據血緣關系、婚姻關系和撫養關系確立的。本案中的繼承人,是依據血緣關系、撫養關系確立的。
本案中的侯耀華、侯瓚、侯懿珊都有繼承權,但是,他們都能繼承侯耀文的遺產嗎?我這兒有三種觀點,請你判斷:
觀點一:侯瓚認為父親的遺產應該由自己和妹妹侯懿珊繼承。
觀點二:有人認為侯懿珊還小,不應該分得遺產。
觀點三:有人認為侯耀華不具備分配弟弟遺產的條件,所以,勸他不要摻和此事。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代表發言。
我們來梳理一下觀點:
我國繼承法規定,遺產要按照繼承順序繼承。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繼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或第一順序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侯瓚和侯懿珊都屬于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而且是第一順序繼承人,沒有放棄繼承權。因此,侯耀華屬于第二順序繼承人,所以他不能繼承弟弟的遺產。
侯懿珊雖然是未成年人,但是屬于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因為侯懿珊尚未成年,所以其繼承權應由她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受遺贈權。
我們再聽聽律師的觀點。(播放視頻)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討論,質疑交流,在互助合作、觀點碰撞、認知與迷茫兩難中解決法定繼承人的范圍、確定依據、繼承順序等。師生及時歸納總結,對觀點的梳理,律師的印證,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初中政治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政治試講教案10-13
初中政治教案11-03
初中政治教案15篇11-07
初中政治試講教案3篇11-05
初中政治教案(精選10篇)06-29
責任與角色同在教案初中政治精選教案07-21
初中政治教案匯編15篇11-25
初中《財產留給誰》政治教案08-25
初中政治教案(集錦15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