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人教版下冊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人教版下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
教學目標:
1、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3、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準備:
筷子、蘋果、盤子、小棒、計算機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
2、把8個面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哪種分法對?對的在括號里畫“√”。
二、擴充“平均分”方法,鞏固概念
1、解讀題意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分一分。 “每2個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樣分?
2、感知不同分法
請學生用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據乘法意義來分:2個2個地數,8里面有4個2。 2x4=8,4個2合起來是8。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 4 )份。
3、提煉不同分法的共同意義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幾個2.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2塊餅干,每3塊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輛小汽車,每2輛一組,可以分成( )組。 12里面有6個2。
2、提升練習
16罐蜂蜜,每4罐分給一只小熊,可以分給( )只小熊。 有15個木塊。
(1)每3個木塊擺一個長方體,可以 擺( )個長方體。
(2)用這些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四、課堂作業
作業:第10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確運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較熟練地掌握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
難點: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決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算練習
24÷3= 8÷4= 10÷2= 27÷3= 18÷6=
12÷2= 15÷5= 36÷6= 20÷4= 30÷5=
2、把下面的口訣補充完整
( )七二十八 ( )九五十四 ( )八五十六
( )八四十 ( )八二十四 ( )九七十二
3、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32÷4= 想四( )三十二
二、新課
談話引入:快樂的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陽光小學的同學們開始為慶祝自己的節日做準備啦。你們看,他們在做什么?
三、解決問題,掌握求商方法
(1)每行掛幾面?
觀察例1主題圖,同學們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有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56÷8)
你是怎樣想出商的?(除數是8,想8的口訣七八五十六,所以56除以8等于7.)
如果把56面小旗掛成7行,平均每行掛幾面?怎樣解答?(56÷7=8)
比較56÷8=7 56÷7=8,你有什么發現?
(商和除數交換了位置,用的是同一句口訣七八五十六求商)
(2)每組幾顆星星?
出示主題圖中第二組的同學們給我們提供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同學們做了49顆五角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幾顆?
這個問題怎樣解決?(49÷7=7,除數是7,想7的口訣七七四十九,商是7)
(3)能擺幾行?
出示主題圖中第三組的同學們給我們提供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同學們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幾行?
同學們獨立解決這個問題。(27÷9=3,除數是9,想9的'口訣三九二十七,商是3. )
(4)小結,揭題
1、算法:除數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
2、用到了7、8、9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5)試一試
課本39頁做一做第一題,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回憶計算過程,大家總結算法。
三、鞏固練習,熟練掌握
1、幫小猴子摘桃
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各組出9名同學,一人一題,直接寫出得數,哪組算的又對又快,這組就可以幫小猴先摘到桃。
兩組學生比賽,算完核對結果。
2、小鳥回家
依據小鳥口中的算式卡片,用打手勢的方法判斷,比如21÷7=3,這只小鳥住3號房子,你們就打3的手勢。
3、3、4、5、6題做書上,集體訂正。
四、學生談收獲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用7、8、9的口訣求商
56÷8=7 56÷7=8
(七)八五十六 七(八)五十六
49÷7=7 27÷9=3
(七)四十九 (三)九二十七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并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能準確地判斷出軸對稱圖形,并嘗試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經歷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的過程,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生活中的對稱美。
學情分析
1.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生能比較容易的接受本節的知識。
2.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理解掌握軸對稱圖形,并能通過折疊尋找對稱點,會對所給圖形作出正確地判斷。觀察——操作——歸納——判斷。
3.對稱軸和對稱點的尋找。
重點難點
重點:
1.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建立軸對稱圖形的表象。
2.經歷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的過程,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難點:
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并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能準確地判斷出軸對稱圖形,并嘗試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游戲引入
教師活動:
幫暖羊羊找角
觀察圖片找出問題,確定角的位置。初步建立軸對稱圖形的表象。
學生活動:
學生參與游戲,幫暖羊羊找角。
活動2【講授】分類
教師活動:
1、根據軸對稱圖形的表象來給學具袋里的圖形來分類,并匯報分類的理由。
引出軸對稱圖形。
(板書課題)
學生活動:
動手分類將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分成一類,將不能完全重合的分成一類。匯報發現
活動3【活動】學習軸對稱圖形
2、動手制作一個軸對稱圖。教師示范,邊示范邊說制作方法。引導學生創作一個軸對稱圖形。
(學生操作,制作一個軸對稱圖形。集體展示創造出來的美麗的`軸對稱圖形。)
3、摸一摸折痕看有什么感覺
引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指導畫對稱軸,教師示范畫的方法,強調易錯點。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軸對稱圖形,并獨立畫出它的對稱軸。
(摸折痕。選擇自己喜歡的軸對稱圖形,并獨立畫出它的對稱軸,同桌互相檢查糾正不準確的畫法。)
4、在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后,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
(發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
活動4【導入】練一練,“鞏固”對稱
(1)練習1
同學們,老師想考一考你們,引導學生完成書上P68做一做。先明確題目要求,再動手完成
(讀出題目要求,找到題目中兩個具體要求,按照題目要求獨立完成,同桌互查。再集體匯報。)
(2)練習2
同學們,請你拿出2號學具袋中的圖形,折一折,畫一畫,看看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自己獨立先折一折,再畫一畫,能夠發現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正方形有四條對稱軸,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活動5【講授】總結
同學們你們可真了不起,不但認識了軸對稱圖形,還創造了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美麗的軸對稱圖形裝點著我們的生活。
希望同學們長大后能夠創造出更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美化我們的生活。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么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里春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5
教學目標
1、正確數出10000以內的數,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認識計數單位“萬”。
2、會寫、讀10000以內的數(不含0),說出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3、體驗遷移類推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數感。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對兩位數的數位也都有所了解。本單元將認數的范圍擴展從兩位數擴展到四位數。學生將認識萬以內的數,并會萬以內數的讀寫。萬以內數的讀寫是進一步的學習萬以上數的讀寫法的基礎。因此要切實的學好本單元,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10000以內的數,掌握數的組成和數位順序表。
難點:理解數位的意義與作用。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課件展示家電用品及其價格。復習最高位、各數位的意義等。
2、學生試讀更大的數。(板書: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由課題想到這節課要學習的知識。
活動2【活動】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教學例4
1、數數時,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還可以一千一千地數。(數小方塊)(板書:10個一千是一萬)
2、(用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從一千數到一萬
3、練習數數(課本第75頁第2題)
4、感受身邊的數(一萬)
(二)數位順序表
1、“萬”所在的數位是“萬位”,之前還認識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2、擺一擺:小組合作,把5個數位進行排序。
3、數位順序表,從右數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4、練習
(三)教學例5
1、課件逐一出示小方塊,讓學生數;最后所有的小方塊加在一起有多少個?
2、用計數器撥出這個數,并寫數和讀數。
3、說出這個數的組成。
活動3【練習】三、鞏固練習,知識考查
大考驗——尋找密碼
1、第一關【讀一讀,說一說】(課本第75頁第1題)
提示1:密碼是一個四位數,最高位是5。
2、第二關【撥一撥,數一數】
要求:同桌兩人比賽,看誰說得又快又準!
(1)十個十個地數,從1260開始往后數5個數
()()()()()
(2)一百一百地數,從3700開始往后數4個數
()()()()()
提示2:十位的數字是3的3倍。
3、第三關【聽一聽,寫一寫】
老師報數,你來寫。
1313 3258 4735 9999 10000
提示3:百位和個位的數字相同,它們的和是4。
密碼門打開,感受生活中的萬以內的數
活動4【練習】四、課堂小結,知識比賽
1、這節課學會了什么知識?
2、知識比賽(練習紙)
(1)從()邊數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2)5236是一個()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位。
(3)由3個一,5個十,6個百和8個千組成的數是()。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6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62頁的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提示: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混合運算已有初步的認識,在學習用小括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困難不是很大。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掌握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2、過程與方法:通過“購物”的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能按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計算本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口算,說說運算的.順序。
課件出示課堂活動:64÷8+32 80-5x9
說說這兩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2、小明是個粗心的孩子,他在計算15-6x2時,得到的結果是18,你知道他在計算時犯了什么錯誤?
讓學生討論,指名回答:運算順序是錯的,他先算減法,再算乘法。
追問:對于15-6x2,如果要先算減法,有辦法?(添上小括號)
3、揭題: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尋找新知識的生長點,提出問題,引出本課內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題:說說圖上所能看到的數學信息?
生:阿姨買了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同樣的兒童衣服一共用了207元,成人衣服一件120元。一件兒童衣服多少錢?
師:先列分步算式,再列綜合算式。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購物的情景,讓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2、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3、全班交流。
(1)指名說分布算式,教師板書
207-120=87(元)
87÷3=29(元)
(2)師: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這道題先進行什么計算,再進行什么計算?
生:第一步求出的是3件兒童衣服的錢,第二步求的是1件兒童衣服的錢。
生:先算減法,再算除法。
(3)讓學生匯報自己列出的綜合算式,教師板書
207-120÷3 (207—120)÷3
師問:要求一件兒童衣服多少錢,必須先求什么?(小組討論)
生:必須先求3件兒童衣服的錢。
師:207—120÷3 這樣列式能先算出3件兒童衣服的錢嗎?要求3件兒童衣服的錢應先算哪一步?
生:不對。
師:怎樣才能先算207—120?這里要先算減法,列綜合算式時必須在減法這部分添上小括號,因為數學上有個規定:算式中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的。
所以(207—120)÷3是對的。
師:這個括號起著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
4、完成試一試教材61頁。學生獨立計算,指定兩人板演。
提問:這兩道算式里都有括號,都要先算哪一步?
小結:在一個算式里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的。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探索新知,發現矛盾,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解決矛盾從而得出正確結論。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鞏固練習
1、說說運算順序。(80-25)x8
2、第62頁課堂活動2題。
3、計算:(34+22)÷7 25x(34-26)
四、達標反饋
1、比一比,看誰算的對。
35÷(21-14) (51-43)x7
2、找朋友,連一連。
3、一袋開心果有60顆,要想分給7個人,每人分9顆,還差多少顆?
五、課堂小結
師:說一說,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生: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小括號外的。
師:要是沒有小括號呢?
生: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師:計算時要先理清順序,再仔細計算。
六、布置作業
1、把下面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
51-43=8 8x7=56
2、第62頁練習十五1—3題。
3、三年級有男生27人,女生21人,如果每排坐8人能坐幾排?
板書設計:
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分步:207-120=87(元)
87÷3=29(元)
綜合算式:(207-120)÷3………………必須加小括號
=87÷3
=29(元)
答:一件兒童衣服29元。
(算式里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初步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了解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難點: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看圖,思考問題:小猴摘了幾個桃子?猴媽媽準備分給幾只小猴?
引導:我們會用動手分一分的方法解決“可以分給幾只小猴”的問題。如果不動手操作學具,怎樣算出結果呢?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1)各小組動手分一分,并說說分的過程。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那該怎樣想呢?
學生交流想法。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2÷3的商是幾?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小結。
四、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引導學生完成第“做一做”。
(1)要求學生利用口訣獨立解決,并想想這些題目有什么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匯報。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
學生認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后獨立完成。
五、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堂檢測】
必做
1、填一填
(1)10個蘋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個?
(2)12根小棒,每3根圍一個三角形,能圍幾個三角形?
選做
2、想一想,寫2個除法算式
(1)三五十五
【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8
教材分析:
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注重結合具體的情境,將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內容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強對有余數的除法的認識。
學情分析:
有余數的除法是以表內除法知識作為基礎來進行學習的,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過程。
教學目標:
1. 通過設計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 通過自主探究,明確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3.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今天的草莓特別新鮮,我買了一些準備分給大家。你認為怎樣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1.6個草莓,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幾人?誰來分一分?
2.怎樣列算式?
3.如果不是6個草莓,而是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誰來分一分?怎樣列式?
4.7個草莓,每人分2個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給3人,這余下的1個又不夠再分給一人,剩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就叫余數,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數。
5.帶有余數,我們就叫它有余數的除法。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就是《有余數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 如果每人分4個草莓,8個草莓,9個草莓?10個草莓?11個草莓?12個草莓?分別可以分給幾人?你們會分嗎?有沒有信心?好,現在我們就拿起手中的學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動手分。
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講評。
4. 你能將下面5個算式分類嗎?
84=2 (人)
94=2(人)1(個)
104=2(人)2(個)
124=3 (人)
114=2(人)3(個)
5.觀察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1.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要在余數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除法。
2.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五、測評總結(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
(1)完成課后做一做。
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最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2)練習十四第1題。
(3)( )6 = 5 ( )
2.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3.作業布置
練習十四第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沒有余數 有余數
62=3(人) 72=3(人)1(個)
陳婭《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余數
讀作:7除以2等于3余1
84=2 (人) 94=2(人)1(個)
124=3 (人) 104=2(人)2(個)
114=2(人)3(個)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9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掌握脫式計算的寫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正確進行脫式計算,并提高計算能力。
(三)培養學生認真負責、書寫規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會脫式、分步寫出每次計算結果,并能正確計算。
難點: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7-2= 7+8= 7x9= 54÷6=
3x6= 6÷3= 9x7= 6x5=
48+16= 54÷9= 47-18= 21÷7=
60-18= 7x8= 5x4= 8x6=
2.先觀察下面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再說說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最后算出結果
24+8-6 3x6÷9 47-10+5 28÷7x6
學生算出結果后,師生共同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學習新課
1.教師談話
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于檢查運算過程,上面同學們口算的四個兩步混合式題,也可以寫出每次運算結果,怎樣進行書寫呢?請同學們共同研究一道題。
2.出示例1 47-12+5
為了使學生理解掌握脫式計算的步驟,教師可逐題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觀察并思考。
(1)這道題都含有哪些運算符號?
(2)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3)第一步計算得多少?寫在哪兒?第二步計算得多少?寫在哪兒?
這樣使學生逐步理解掌握,在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完成脫式過程。
例1 47-12+5
=35+5
=40
3.教師出示:48+16-37 54÷9x7
讓學生嘗試性地做一做,以模仿例1的書寫格式,使學生初步學會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并請兩個學生到黑板板演:
學生甲 48+16-37
=64-37 64是哪一步計算結果?
=27
學生乙 54÷9x7
=6x7 "7"照寫下來,為什么?
=42
學生完成后,教師可提問旁注,強調兩道題的書寫步驟,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上述三道題計算時的書寫格式。
通過觀察討論使學生清楚:
(1)每道題第一步計算結果,都要寫在第一行的下面。
(2)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要照抄下來。
(3)在算式下面第二行要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
(4)左邊的等號上下要對齊。
4.教師出示例2 6x3+50 50-6x3
然后請同學們觀察后回答:"這兩個式題各含有什么運算符號?和前面學習的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后,教師可設問:"這樣的混合式題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呢?"
學生思考片刻后,教師指出,像這樣的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接著師生共同完成例題的計算過程。
例2 6x3+50 50-6x3
=18+50 =50-18
=68 =32
請較好學生說出"6x3+50"先算6和3的積,再加上50,算出它們的和。"50-6x3"先算6和3的積,再從50里面減去。以滲透四則式題按運算順序的讀法。
為了鞏固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教師可再強調指出50沒有參加計算,在原算式下面先照抄下來,再寫出要減去的6和3相乘的結果。
為了鞏固例2的計算步驟,可出"19+5x3"和"7x8-29"兩道同類題,讓全班學生做一做。
5.教師出示例3"54÷6-7,7+54÷6"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兩步式題。學生看清題目后,教師可指出:"像這樣的兩步混合式題有除法和加、減法,而沒有括號,要先算除法。"
然后請同學們試著自己完成。并請兩名學生板演。
學生甲 54÷6-7 學生乙 7+54÷6
=9-7 =7+9
=2 =16
學生完成后,可讓同座位同學互相說一說,每道題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學習了三道例題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兩步混合式題的特點,小結出運算順序和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及注意的.問題,并有重點地板書在黑板上。
(三)鞏固反饋
1.根據下面算式,正確填上( )里的數
2.找出下面各題中的錯誤
3.脫式計算下面各題
(1)58-4x8 (2)4x8+15
(3)45÷5-8 (4)8+45÷5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著重教學含有兩級運算而沒有括號,乘除在后,但需要先算的兩步式題。這是教學中的難點,因為學生較長時間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開始做這樣的題容易受原來思維定勢的影響,因此在課堂設計上要注意突出這一難點。在三個例題安排的基礎上,每個例題教學后,又安排了"試一試"的題目,以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使學生正確掌握運算順序,提高計算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學生進一步進解除法意義,熟練計算除法算式。
2、進一步正確讀、寫萬以內數。
3、熟練計算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學生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除法意義與計算:
1、出示書上主題圖:你看到了什么?
2、怎樣計算?
3、為什么用除法?說說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計算?
4、學生列式計算。
5、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6、師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學生開火車進行口算。
二、復習萬以內數的認識。
1、師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讓學生讀數。
2、說說萬以內數的怎樣的?
3、師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數,讓學生說一說萬以內數的寫法是怎樣的?
4、師出示書上第120第5題,說說哪一些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5、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三、復習萬以內數的加、減法。
1、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第6、7題。
2、交流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四、復習估算:
1、學生獨立完成書第三者121頁第8題,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結:只要作出正確的'判斷,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
教師:同學們,春天到了,看公園多美啊!你們想不想也到公園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們先要為自己準備午餐。
教師:看,這是超市的食品專柜,從圖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一包餅干7元,一個面包4元,一個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樂3元。
師:圖中告訴了我們一些食品的價格。小紅為春游活動準備了午餐,她想買3盒牛奶和1包餅干,一共要花多少錢呢?你能幫小紅列式計算嗎?把你的想法寫在本上。
學生1: 2x3=6(元)
6+7=13(元)
學生2: 2x3+7=13(元)
生3: 7+2x3=13(元)
教師:你們是怎么想的?(學生說說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學同意嗎?這三種方法都很好。
教師:三位同學說的都很好,老師告訴你們第2個同學和第3個同學列的算式叫做綜合算式,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混合運算。
二、 新授
(一)乘加問題。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算式
① 2x3+7
② 7+2x3
學師:觀察這兩個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1:2x3+7先算2x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錢數,再用三盒牛奶的錢數加上一包餅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錢數。
教師:7+2x3又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2:雖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x3=6(元)再加上一包餅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師小結: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三位同學的.想法,請你認真觀察,動腦筋想一想,這三種方法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教師:細心的同學一定發現了,這三種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計算三盒牛奶的錢數再用三盒牛奶的錢數與一包餅干的錢數這兩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總錢數,你們發現這三種方法之間的聯系了嗎?
教師:那老師想問問你們,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綜合算式,我們應該先計算哪一步呢?
學生: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
教師:剛才我們計算了小紅出游準備午餐的價錢,現在你想不想為自己的出游準備午餐呢?任選2種食物試著買一買,數量不限,想想該怎樣列式?
學生匯報,一個同學說他列的式子。
教師:快結合這幅圖猜猜這位同學想買什么?這個綜合算式該怎樣計算?
教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一個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們應該先算哪一步呢?
學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減問題。
教師:相信同學們也計算出了自己買東西要花多少錢了吧,小明也準備了午餐,但是小明在買東西的時候,遇到了困難,你們想幫助他嗎?
教師:你們真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我們來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難,小明帶了20元,想買4個面包,他想請大家幫他算算,他還能剩多少錢呢?你們會列示嗎?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
學生:20—4x4=4(元)
教師:觀察這個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嗎?
學生:先算買4個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帶的20元減去用去的錢數就是剩下的錢數。
教師:你的思路真清楚,那這個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先算4x4=16,也就是4個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帶的20元錢減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錢數。
教師:同學們你是這樣想的嗎?
教師:同學們你們真棒,這么快就幫小明解決了問題。剛才我們通過為春游準備午餐,一起認識了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現在請大家再來看看這些綜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這樣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減法的綜合算式,我們應該先記算哪一步呢?
學生:都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找2個同學說)
(三)除加、除減問題。
教師:同學們總結的真好,現在我們來做幾組小練習,看看誰學得最好,請你觀察這個綜合算式,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結果。
28-6x3= 5x9-40= 54÷9—4= 20+48÷6=
教師:通過3、4題我們知道了像這種有除法,又有加法或減法的綜合算式,我們要先計算除法,再計算加法或減法。(找2個同學說)。
教師:那么通過我們上面的學習內容,你能總結一下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法或減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時,我們應該按著什么樣的順序進行計算嗎?
學生:在算式中,有加減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板書)
三、 練習
1. 說一說先算什么,再計算。
6x4+4= 25—3x7= 72÷8—4= 20—63÷9=
2.當小老師,判斷,并改錯。
6+9÷3=5 5÷5+5=6 9—3x2=12 48÷8—4=2
四、 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老師相信只要你在課堂上積極開動腦筋,你就會越來越聰明的。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2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圖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及有余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課——開始上課之前,問大家幾個問題:看看誰比較聰明,好不好?
第一,這學期到目前為止,我們重點學習了什么知識?(除法)
第二,除法呢,我們經常用哪一個詞來形容(平均分),對于平均分的問題,我們經常用哪些語言來說明呢?或者說是怎樣的題目是平均分:
1、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幾個;
2、每幾個為一份,能分成幾份。
下面,我們來看這幾道題目:
1、48個梨,平均分成6份,每份多少個?(除法算式是?)
2、36顆糖,每4個分一袋,能分幾袋?(除法算式是?)
3、11朵花,每3朵擺一盤,( )
A、有剩余 B、正好分完
你知道擺了幾盤嗎?還剩下幾朵?
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道題完整的描述一遍呢?
11朵花,每3朵擺一盤,擺了3盤,剩余2朵。
二、觀看圖片,引出活動
(主題圖)用11根小棒擺出下面的圖形,各能擺幾個?
問題:
1. 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擺一擺,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2.能把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7÷2=3(盤)……1(個)
︱
余數
你能用語言來描述下這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嗎?(也就是說你能不能把這個算式結合這道題組成一段話)
“余數”的來歷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剛剛從猿猴轉變成人,他們以打獵為生。可是獵物常常太少,他們必須把食物平均分開,否則就會有人餓死。但是在分食物的時候,人們經常發現:每個人分到相同數量的食物以后,還會剩下一些,可是這些食物又不夠再分一次,于是這就啟發了后來的人們認識到數學除法運算中的余數。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把下面這些,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加法;
2、使學生能熟練地進行豎式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教具準備:
主題圖、投影片
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解決情景中的問題
1、教師出示主題圖
師:上節課有的同學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輛車,這節課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師:怎樣能知道這兩個班是否能合乘一輛車呢?
(要知道兩個班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列算式?
學生說,教師板書:35+34=
2、請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怎樣計算“35+34”,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是用擺小棒的方法還是用豎式計算還是口算,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教案》。
3、請學生說明自己的想法
(1)先請擺小棒的學生講
提問: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來,3捆和3捆和起來?
(2)再請列豎式的學生講
提問:寫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用豎式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3)請口算的學生講
提問: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時應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
指名將題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做在書上
集體訂正投影片上的題目,進行評價。
同位相互檢查,相互評價
三、練習:
練習二第1題:
先請學生看圖,說圖意,再列豎式計算。
第2題:筆算下面各題。
學生將題目寫在練習本上,同位相互檢查。
《買洗衣機》教案
教學目標:
1.發展從情境圖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做了一個家庭理財調查,你們都調查好了嗎?
(前一天發給學生如下的調查表。)
(評析本環節旨在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做這個調查要干什么”引起學生對本節課的極大關注,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生:調查好了。
師:誰把自己調查的情況說給大家聽聽。
生1:xx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費是10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4000元的電腦。
生2:xx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費是12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xx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費是9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調。
師:這幾個同學們做的調查非常好!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交流一下你的調查,好嗎?
(小組交流。)
師:有一個叫小剛的同學也回家做了一個調查,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二)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屏幕顯示:小剛的媽媽說:“我的收入是632元。”小剛的爸爸說:“我的收入是786元。”小剛的媽媽說:“我們家每月的生活費是980元。”)
師:看到這里,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1:小剛的爸爸比媽媽多收入多少錢?
生2:他們共收入多少錢?
生3:小剛家每月還剩多少錢?
師:你能估算出小剛家每月大約節余多少錢嗎?小組討論后,自己解答。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你的估算結果?
生1:600+700-1000=300(元)。
生2:不對,786元接近800元,應該是600+800-1000=400(元)。
師:哪位同學的結果更接近精確結果?
生:第2位同學。
師:同學們這么快就估算出來了,那么你們能實際算出小剛家每月可以節余多少元嗎?請同學們做在練習本上。
(找一生說答案,全班訂正。師板書:632+786-980=1418-980=438(元)。)
師:小剛家也有一個計劃。你們想知道嗎?
(看屏幕:小剛的媽媽說:“我想用節余的錢買一臺價格是960元的洗衣機,幫媽媽算一算,需要攢幾個月?”小剛做思考狀。)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助小剛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能。
(評析課件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好勝心很強,對幫助小剛解決問題個個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積極思考的狀態中。)
師: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洗衣機的價錢減去一個月的節余,還缺522元,再減去一個月的節余,還缺84元,因此需要攢3個月。
(列式: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2:我們組是這樣想的,兩個月的節余是876元,要買一臺洗衣機是960元,還少84元,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3:我們組的想法和第二個同學說得差不多,先求出兩個月的節余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生4:我們組的想法是先求出兩個月的節余,是876元,買洗衣機還不夠,再加一個月的節余是1314元,這就足夠了,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攢3個月。)
師:通過討論,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決了問題,看看小剛說什么?
(屏幕顯示:小剛高興地說:“謝謝同學們幫我解決了問題,你們的好方法我已經學會了。再見。”)
(評析本環節的設計初衷是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參與,課堂氣氛熱烈。由于每個人的思維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
(三)理解應用
師:老師也為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感到高興,現在你就是你們家的小管家,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購買計劃中的商品,用每月節余的錢,需要攢幾個月。數據多的同學可用計算器幫忙,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請小組成員或老師幫忙。
(評析此環節旨在鞏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果單純地出一道題,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但讓他們計算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了。另外,可以讓學生使用計算器,他們感到很高興,繼續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
(四)回顧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同學們用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答了問題,同時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并掌握了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同學們的課上得非常好。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14
教學目標:
1、通過準確數與近似數的比較,理解近似數的含義。
2.初步知道準確數與近似數的區別,會正確辨別準確數與近似數,并會恰當選用近似數。
3.通過學生的數據收集與交流,能對近似數和準確數互相轉化。
4.體會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近似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
合理地取近似數。
教具準備:
課件、鉛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師: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把鉛筆,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手中的鉛筆有幾支?讓學生充分地、大膽地猜。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書。
現在老師想請你們猜一猜手中的鉛筆是幾十支?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后出示準確的數據。(18支)現在讓你們猜手中的鉛筆是幾十支,你會怎樣說?(學生回答:大約20支)像這樣大概的數就是近似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近似數。
二、交流共享
1.匯報課前調查各個年級的學生數。
師:老師要求你們課前調查各個年級的學生數,你們做到了嗎?來看大屏幕:二年級(1)班有學生50人,那么二年級三個班大約有多少人呢?請你們猜一猜。
學生猜,老師板書后出示準確數,留下接近的數。
師:如果讓你們用兩句話來說這兩個數字,你會怎樣說呢?師引導說:二年級有學生154人,大約150人。師:二年級有154人,那么全校有6個年級大約有多少人呢?學生猜,老師板書,出示正確的數后留下最接近的數字。
提問:現在我們來觀察一下,前面一排的數字和后面一排的數字有什么特點?(前面一排是準確的數,后面一排是大概的數)。像這樣大概的數我們就把它叫做近似數,板書。
2.教學例9創設情境:小明是龍崗小學的學生,小華是東山小學的學生,一天他們倆相遇了,都說自己學校的人最多,看大屏幕。顯示:小明:“我是龍崗小學的,我們學校大約有700人”。小華:“我是東山小學的,我們學校大約也有700人”。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學校到底哪個學校的人數多嗎?在小組里面說一說。學生在充分討論后老師指名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給予肯定。
師:現在我來告訴你們答案吧!教師出示龍崗小學695人,東山小學703人,并引導得出:695人比700人少一些,接近700人,所以說大約有700人;703人比700人多一些,也接近700,所以也可以說大約有700人。我們可以這樣用數學的方法表示:板書:695≈700703≈700師邊板書邊引導學生說:695約等于700,703約等于700。師問:“≈”這個符號怎么讀的?(約等于。)這個符號就叫約等號。
3.教學“試一試”。出示:實驗小學有學生2016人,大約是幾千人?讓學生充分地猜以后,優化得出2016大約是2千人,所以寫成:2016≈2000
三、反饋檢測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數軸上面的數有什么規律,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完成后師問:我們一共填了哪些數,這些數中哪些接近500,哪些接近600?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引導學生讀題后強調題目要求:大約是幾百或幾千元,獨立完成后集體評價。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獨立完成后集體評價。總結:我們在說近似數的時候通常都是約等于幾百或幾千。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師引導依次討論三個子問題。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怎樣擺接近2000的數?先擺一擺,再讀一讀。你知道怎么擺接近9000、5000、1000的四位數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價。
四、反思總結提問: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歸納: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近似數,近似數是一個大概的數。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2-27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二年級09-29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2-02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教案02-01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1-17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4-17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21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優秀03-09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