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10篇(集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課本第三冊p37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的過程,認識乘號,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
2.體驗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3.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能根據求幾個幾相加寫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每四人小組20個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揭示課題
師:(出示課件)聽說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我們一起祝小猴生日快樂,(拍手4下)
剛才你們都拍了幾下手?2個人拍了幾下?你是怎么算的?
3個人呢? 板書:4+4+4=12 5個人呢? 板書:4+4+4+4+4=20
100個人呢?寫完了嗎?(這么長的算式怎么寫得完呢?)要幾個4相加?
板書:100個4相加
看來用加法算有麻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新的方法,它專門能解決剛才這樣的問題,比一比看誰認識的最好。
板書:乘法的認識
二、聯系實際 探究新知
(課件顯示35排列的蛋糕圖)
小候把蛋糕切成了這么多,一共有幾塊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看圖列式,初知意義。
預計設想:生1:我是一塊一塊數出來的。
生2:我是橫的數一行有5塊,(顯示一行紅色)有3行(不同的顏色顯示),就是3個5(顯示3個5) 所以5+5+5=15 。 板書:5+5+5=15
師:你真有眼力,能橫的看,看出了3個5 。大家看出來了嗎?
誰能說3個5的和是多少? 板書:3個5的和是15 。
誰還有不一樣的想法?
生3:我是豎的數一列有3塊,(顯示一列紅色)共有5列(不同的顏色顯示)就是5個3(顯示5個3)所以3+3+3+3+3=15 。 板書:3+3+3+3+3=15
師:嗯,你的眼力也不錯,能豎的.看,看出了5個3。你們看出了嗎?
誰能說5個3的和是多少? 板書:5個3的和是15
誰還想再來說說。
2.改寫算式,理解意義。
師:那么從這兩個算式里,你能發現什么呢?
預計設想:生1:我發現左邊的算式加數都是5; 右邊的算式加數都是3。
生2:我發現他們的和都是15。
師:你們的發現太重要了。
像這樣每個加數都相同的加法算式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板書:相同加數 乘法計算
3個5相加可以寫成 板書: 5 3 或 35
(1)認識乘號
這個符號叫乘號 板書:乘號 它像什么?一般這樣寫,先寫/ ,再寫。
每個小朋友在紙上寫2個試試看,叫2人上臺寫。(巡視評價)
看,黑板上兩位同學寫得怎樣?(生評價)
(2)學習讀法
誰會讀這個算式35? 板書 讀做:3乘5 (一起讀)
指53它讀做什么?
(3)理解意義
他們都表示3個5相加。
因為3個5的和是12,所以53也等于12 。 35呢?為什么?
現在誰知道5個3相加用乘法怎樣表示?
35 或 53
它們都表示什么?都等于幾呢?為什么?一起來讀一讀。
小結:小朋友真能干,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想一想,不管是3個5相加還是5個3相加,都能列出怎樣的乘法算式?也就是把5和3相乘。
3.嘗試練習,理解消化。
師:(課件顯示26排列的蘋果圖)下面請大家試一試。
這里26和62都能表示什么?
三、運用知識 綜合實踐
1.擺一擺,列算式。
接下來請小朋友4人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圓片先擺出幾個幾,再寫出乘法算式。
(要求一人擺,4人寫,然后讀一讀。每人擺一次。)
2.看算式,寫乘法。
你們的本領可真大!寫出了各種各樣的乘法算式,下面看誰能最快的把這兩道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指剛開始的2道連加算式)
你還能舉幾個例子嗎?
6+6+6+6+6+6=56
8+8+8+8+8=48
3+3+3幾個3 ?(10個3) 板書: 10個3相加=103
6個8相加=68
那么剛才遇到的麻煩100個4相加現在你有辦法了嗎? 板書:1004或4100
學了乘法之后你覺得怎樣?是在求什么樣的算式時簡便多了?
板書: 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剛才大家舉了那么多例子,現在讓老師也來說兩道好嗎?
第一道,板書:3+3+3+3+6+3+3 這題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嗎?為什么?誰能想個辦法使它能夠改成乘法算式?
四、歸納總結 延伸發展
第二道,請小朋友談談這節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最后,請小朋友猜一猜,這里面是怎么放的?
(實物投影)
胃動力及止吐藥規格:56
預想: ( 生1:有5行,每行6片生2:有6行,每行5片 )
師打開盒子驗證。
(再實投):
小柴胡沖劑 10克 6袋 餐巾紙610 水彩筆 102
猜猜里面是怎么放的?
你們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課后再去找找。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學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學生介紹南京長江大橋,從而引出萬以內數的認識。教材根據兒童已有的經驗、心理發展規律按從易到難螺旋上升的編排原則,創設了一幅幅現實的、有數學意義的畫面,它不僅是進行大數計算的基礎,而且對實際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是學習萬以上數的讀寫法的基礎,從例題看,例4提供和創設更多的現實情境,讓學生感受一萬的大小和萬以內數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塊的直觀圖片,請學生觀察,說一說圖上有多少個小木塊,是怎么發現的。然后試著在計數器上畫一畫(撥一撥),再讀一讀、寫一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么讀的,怎么寫的,最后填一填數的組成。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估一估、數一數、想一想、認一認、說一說、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數的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同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建立自信心,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情分析
數學來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學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經常遇到很多有關大數的知識,雖然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規的、不系統的、模糊的、但都為他們的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因而從會場的人數到感知一千、一萬粒黃豆,一千一萬粒小正方體,最后延伸到樓房的高度、鷺江的寬度、大橋的長度以及山峰的高度。整節課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信息,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注重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大數的必要性,與“數”交朋友。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初步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認識”萬位”及其位值,能說出萬以內各數位的名稱及相鄰數位之間的進率。
2。 經歷估一估、數一數、想一想、認一認、說一說、拿一拿、比一比等數學實踐活動,體驗感受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數感。
3、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經歷與他人交流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萬”的認識與數感的培養及接近整千、整萬的數的數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問
〈引導學生從身邊情景,談感受、估人數、提問題,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我今天來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師:那你們來估一估今天會場上的有多少位老師?
師:剛才大家估的數都比一千怎么樣呢?
師: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一千大的數。
[評析:數學是生活的數學,學生學習的數學素材就在身邊,教師巧妙的利用會場上聽課教師的人數這一資源引導學生展開“猜”數的活動而引入新課的學習,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認識新知
(一) 估豆子活動,認識一萬
1、 先估測后參與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間。
師:孩子們,在每個組的桌面上有這樣的一袋的豆子,看這是一粒,(師拿出一小袋豆子)那么這有幾粒?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師又拿出一袋稍大些的豆子)在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這樣的一袋豆子,你估一估這里有多少粒?
[師引導學生先觀察后估]
師:你們想知道這里有多少粒嗎?告訴大家有一百粒。剛才誰猜對了?估得真準。(拿出一大袋豆子)現在誰來估一估這一大袋又會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學生舉手)
師:有沒不同意見?(沒人舉手)看來大家都是這么認為的?我們估得到底對不對呢?下面就來驗證一下,請九個小組的小組長帶上一百粒的豆子上臺倒入杯中。看,我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將它倒入杯中,現在杯中有多少?(小組長繼續倒)大家一起數,二百、三百……一千。
師:杯子里現在有一千粒的豆子,我將它倒入袋子里,看來大家都估對了。孩子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怎么數出一千粒豆子的,是一十一十地數還是怎么數?
生:一百一百地數
(板書: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評析:千以內數的數值以及相鄰數位間的進率是學生的舊知,也是學生拓展認識萬以內數的認知基礎,對于學生的認知背景教師不是采用簡單的抽象提問導出,而是引導學生在經歷參與估不同的豆子數以及數豆子的實踐活動中自然引出舊知,既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又有效的為下一個數學活動提供感知的基礎。]
2、感知一萬粒豆子
(1)結合包裝的豆子,經歷數數活動認識“一千一千”數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數大數的必要性。
師:我將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這大罐子中,如果每組都放進來會有多少呢?我們一起數一數。(師穿梭于各組之中,小組長陸續將袋子放入罐子里。)
師:孩子們,剛才老師走了一圈,現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
師:你們是怎么數的?
師:一千一千地數,大家都會數了嗎?
師:看,這是什么?
師:我們一起來一千一千地數數到一萬。
(電腦逐個出示數射線:
1000
0 一千二千 三千 四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千一萬
師:剛才我們一千一千地數,數出了幾個一千? 10個一千是多少?
(板書: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
[評析:讓學生在實際的數豆子活動中感受到對于比一千大的數還可以用一千、一千的數的方法進行數數,并通過數豆子使學生初步感知到一萬的大小,從而有利于學生已有對千以內數的拓展認識。]
(2)、進行一千到一萬以及一萬到一千的數數,感知“萬”的數數活動。
a、“一千一千”的順數與倒數
師:看來大家一千一千地順數到一萬一點困難都沒有,那誰會從一萬一千一千地倒數回一千嗎?(生數)你們都想數一數嗎?好,請同桌的兩位同學互相數,從一千開始一千一千地數到一萬,再從一萬開始一千一千地倒數回一千。
(活動后生互評)
b、穿插“一百一百”的數,重點解決幾千九百滿十進一到整千的難點問題。
師:看來一千一千地數是難不倒大家了,如果老師這有更大的數,但它不是整千數你還會一千一千地數嗎?
師:一百一百地數你們會嗎?我們試試,從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數到二千,誰會?
師:他數對了嗎?誰會從一千五百開始,一百一百地數到二千五百?
師:他數得怎么樣?
師:我發現剛才大家都不約而同地一起數起來,可見,這樣的數數都難不倒大家,想不想來點挑戰的?看,我帶來了什么?
師:在計數器上有哪些我們以前認識的新朋友呢?
師:我要在計數器上撥珠了,仔細看,這是什么數?
師:你能從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數到一萬嗎?(師邊演示生邊數)
師:九千九百后會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個百就怎樣?
師:這個一該向哪一位進?千位進一后又會有什么變化?
師:那這時該向哪一位進?
師:這個萬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
(板書:萬以內數)
【評析:從幾千九百滿十進一到整千乃至于整萬的數數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師采用多種形式的數數活動予以重點解決,是有效的而又必須的;利用計數器的輔助手段既有利于學生對于“萬”這一新的數位的認識,而又在形象的從幾千九百滿十進一到整千乃至于整萬的數數認知過程掌握了萬以內相鄰數位的進率。】
(3)結合具體事物讓學生參與拿指定數量豆子的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
師:孩子們,看來一百一百地數從九千數到一萬這里還有一個連續進位的過程,你們都會嗎?
師:孩子們,在生活中還有一些大數它既不是整千數也不是幾千幾百的數你會認識它嗎?我
們試試,在講臺上,我準備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說一個數請一位同學來上臺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誰會?(板書:四千三百二十一)
師:下面的的同學當小裁判,對的用掌聲給他鼓勵,有問題的請舉手,明白了嗎?好,我們開始,(生拿出4個大袋,3個中袋,2個小袋和1粒豆子)你說說你是怎么拿的?
師:他拿對了嗎?(對了)我這還有一個數,它可特別了,它會是誰呢?
(板書:九千九百九十九)
師:你會拿嗎?你打算怎么拿?
師:她拿對了嗎?
師:哦,你有什么好方法?
【評析:學生能否對于數進行正確的組成與分解,是數概念是否建立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教學中教師不是簡單的采用問答式的抽象提問,而是設計讓學生在具體的拿豆子活動中進行檢驗,既有利于讓學生理解掌握萬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無疑將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感。】
(4)引導進行感知抽象活動,結合數軸讓學生在初步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自主表達整千數的大小關系
師:現在我請大家觀察屏幕上的數射線,你發現了什么?
師:我在這條數射線上看到一個數六千,你看到哪一個數?
師:它在六千的哪一邊?
師:真好,你都能想到它們的大小關系了,你們還能看到什么數?
師: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它們的關系。孩子們,接著我請你們閉上小眼睛,將這條數射線記在腦海中,睜開眼睛。你還能看見它嗎?(電腦上的數射線消失)
師:現在你能想到什么數?
(生各抒己見)
【評析:數概念建立的另一個指標是能否理解掌握相應的數大小的關系與比較,教師設計讓學生在數射線上認識萬以內整千數,并讓學生對整千數之間的方向、位置、大小及簡單的關系進行表述認知,有助于學生從對萬以內數的形象感知向抽象認識進行過渡。】
(二)、體驗感知“一萬”
(1)感知“一萬”字
師:在我手上是一張的報紙,估估看,這樣一面有多少個字
師:想知道嗎?怎么辦?
師:你想怎么分呢?
師:好,看我先把它對折,對折,再對折,現在,有誰知道有幾個字?
師:想知道嗎?看,這樣的一面,我數了數大約是一千字,這樣(二千)(師慢慢張開報紙)多少?
師:這樣的一面報紙大約有八千個字。
(2)感知“一萬”粒
師:這有一個大正方體,它由多少個小正方體拼成?
師:有兩個大正方體,會有幾個小正方體拼成?
師:5個呢?(五千)一萬個小正方體可以拼成幾個大正方體?
【評析:結合實際事物采用估測與比對的方法,既有利于豐富學生對萬以內數的感知,而又適時滲透合理估算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聯系實際,發展數感
(1)展示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圖片,感知大數,培養數感。
師:孩子們,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電腦出示東方明珠)這是哪兒?去過嗎?
師:它有多高?
師:是嗎?(電腦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識面挺豐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們的教學樓有多高?(大約20米)也就是大約23幢教學樓那么高。(生“哇”聲一片)
師:這沒什么,還沒有一千米呢,我帶你們去看一座橋(電腦出示南浦大橋)這是哪里?
師:太著名了,它有多長?你總算舉手,你說說
師:你去過嗎?有什么感受?
師:他用了兩個很字來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橋立起來有多高?
師:有這么高的地方嗎?
師:(電腦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長嗎?
師:剛才那個同學說有多長?看(電腦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
師:你說得太好了,就這樣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
[評析:結合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比對想象活動,有利于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數感]
(2)回歸課堂升華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上完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最后,請大家回過頭來看一下,我們今天的會場大約有多少人?
師:今天這個會場坐滿了,大約可以坐六千人,現在你們有所了解了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萬以內的數。
(板書:認識)
四、深化拓展
數字游戲(作業)
以一萬元人民幣的不同拿法,讓學生感知萬以內數的大小,深化理解萬以內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正確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認真審題和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我們解答過許多應用題,有一步計算的、也有兩步計算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答較復雜的應用題,并歸納出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和檢驗的方法.
教師板書:應用題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1
例1.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學生分組討論思考題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意?如何分析數量關系?
(3)怎樣分步列式?怎樣列綜合算式?
(4)怎樣驗證是否正確?
2.匯報討論結果
(1)課件演示:一般應用題1(出示摘錄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及線段圖)
(2)提問:要求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要先求出什么?后3天做了多少套怎么求呢?已經做的套數怎么求?
(3)學生列式
分步:755=375(套)
660-375=285(套)
2853=95(套)
綜合:(660-755)3
=(660-375)3
= 2853
= 95(套)
(4)教師小結檢驗過程.
方法一:按照原來的題意,依次檢驗每一步列式和計算是不是對.
方法二:把最后結果當做已知數,按照題意倒著一步一步地計算,看結果是不是符合原來的一個已知條件.
3.規納概括
(1)課件演示:一般應用題2
(2)教師提問:這四步你感覺你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一步上?哪一步最重要?
(3)小結:解答應用題時,我們應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題意上,因為解題思路是根據題意確定的.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它決定著思路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一)四年級和五年級要給500棵樹澆水,四年級每天澆50棵,澆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級來澆,澆了5天.五年級每天澆多少棵?
(二)李小勝拿3.2元錢買文具,買了4支鉛筆,每支0.6元.剩下的錢買圖畫紙,每張0.2元,可以買幾張?
(三)新豐農具廠趕制540件農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要在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制多少件?
(四)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裝訂完?
1.學生獨立完成.
2.教師出示不同算法,請同學討論是否正確.
四、質疑調節
1.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審題除了以上方法外,還有什么方法檢驗呢?解答應用題為什么要檢驗?(討論)
五、課后作業
(一)學校買來280千克大米,計劃吃7天,實際每天比計劃少吃5千克,這批大米實際吃了多少天?
(二)甲乙兩地相距300千米,一輛大車從甲地到乙地計劃行6小時,實際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行10千米,實際幾小時到達?
(三)裝訂小組計劃裝訂一批書,每小時裝訂180本,10小時可以裝訂完.如果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裝訂20本,幾小時可以裝訂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法中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能根據三者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探索并掌握新知。
3、體會學習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
認識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能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請了三個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們時常為誰跑得快的問題而爭論不休,有一天他們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績來:
PPT:小牛:4分鐘跑280米
小象:4分鐘跑240米
小熊:3分鐘跑240米
師:你們收集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生讀題一遍
師:那么哪個數據是我們學過的時間?哪個數據是路程?
生: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80米。
時間是4分鐘,路程是240米。
時間是3分鐘,路程是240米
(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從身邊生活中發現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1、全班交流:
師:、如果他們兩個人一組進行賽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組,誰跑得快?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賽,小牛快,因為都是4分鐘內,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遠
師:也就是在時間相同的條件下,應該比較路程,路程越遠,跑得越快。
師: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組,誰跑得快?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賽,小熊跑的快,因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時間短,所以跑得快。
師: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條件下,應該比較時間時間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導學生思考:相同時間比路程遠近,相同路程比時間長短,來確定快慢。)
2) 比較小牛和小熊
師:比較小牛和小熊時,路程不同、時間也不同,怎樣比它們的快慢呢?有什么辦法?
(引導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比較單位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時間內(1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師:誰能解釋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鐘行70米和80米。
師:像這樣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稱為速度,我們可以通過線段圖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
出示線段圖
師小結:觀察線段圖比較速度,其實就是比較相同時間內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鐘的路程。這一分鐘就是我們所說的單位時間。
方法二:在相同時間內(3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時間內(4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40÷3=80(米/分)(板書不要寫,此時還沒學時間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師:仔細觀察這三種解法,你覺得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相同點是:這幾種方法比較的都是相同時間里的路程。
生2: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一分鐘跑的路程;第二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三分鐘跑的路程;第三種方法比較的是他們四分鐘跑的.路程。
師:因為這樣的相同時間是很多的,所以為了便于比較,我們把每分鐘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們各自的速度。
師:他們的速度和什么有關?
生:時間和路程。
2、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師:速度怎么算,你會求速度嗎?咱們試一試
呈現兩個問題,請學生口答。
出示題目
1、“神七”飛船在太空5秒飛行了約40千米,“神七”飛船的速度約是( )
2、小青騎自行車,2小時騎了16千米,小青騎自行車的速度是( )
學生口答,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師(看著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飛船的速度和騎自行車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來他們的速度一樣嘍?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樣的,“神七”飛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騎自行車的速度是每時8千米。
師:但黑板上寫的都是8千米,這樣寫能區分清楚嗎?有什么辦法區分開呢?
生:寫上時間。
師: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分別寫成8千米/秒,8千米/時。
師:1小時、1分鐘這些都是單位時間。那么單位時間還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應該是單位時間內所行使的路程。
師:讀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飛行8千米。
師:速度單位與原來的一些單位不同,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兩部分復合而成的。請同學們將剛才走路速度單位也改一下。
師:其實速度不僅在我們課堂中有,在咱們的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咱們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嗎?
3、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劉翔110米欄的速度約為8千米/秒
聲音傳播的速度約為340米/秒
光的傳播速度約為30萬千米/秒
師:誰能說說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師:劉翔的速度大約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師:從講臺到教室后面大約是8米多,我們一眨眼,劉翔就從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應
師:在雷雨天,我們經常能看到電閃雷鳴的場景,你知道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為什么咱們總是先看到閃電那?
生答
師小結:因為光的傳播速度要遠遠快于聲音傳播的速度,同學們能用剛才的知識解釋了自然現象,真是太厲害了。
(拓展學生對速度的認識,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等,在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過實例給學生充分探索空間理解速度的意義,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結合情境,幫助學生較為準確的理解速度的意義。)
師:觀察上述幾個速度,你對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你能說說速度表示什么嗎?
教師先請學生間說一說,在組織交流。
生:平均時間內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時多少米。
師: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時等單位時間內行的路程。
師:速度怎么計算?
生:路程÷時間=速度(教師板書)
(二)、探索分享,尋找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
師:既然我們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誰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對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師:也就是速度=路程÷時間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品的方法.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并體驗到教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一臺案秤、一些蘋果、2袋精鹽(每袋500克)、一些雞蛋、一些沙土、2捆掛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別裝在塑料袋中(每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教師:前面我們學了重量單位克,你們都會用了嗎?可有一位小朋友因為上課沒聽講,不會做下面的題目,正在打電話求助呢,你們能幫幫他嗎?(演示課件千克的初步認識下載)
一只乒乓球約重3()一杯牛奶重300()
一個西紅柿重250()一個鴨蛋約重60()
二、探究新知
(一)導入新課:
1.教師: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幫助下已經學會了怎么用克這個單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問題(出示下面的題目)
一袋大米重25()一個大冬瓜重10()
一頭牛重420()小明體重28()
2.教師: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時,常用克做單位.可是稱一些像牛、人這樣比較重的東西,用克做單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比克大的重量單位千克(板書: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把課題板書完整:千克的初步認識)
(二)千克的初步認識: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講述: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學們親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學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教師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組中的1號同學拿出1克重的大米給本組同學看一看,掂一掂.
(1)提問:10個1克是多少克?100個1克是多少克?1000個1克是多少克?
引導學生明白:10個1克是10克,100個1克是100克,1000個1克是1000克
(2)教師重述:1000個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稱為1千克.(板書:1千克、1000克)
(3)指板書,提問:1千克和1000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我們用天平稱一稱(左邊托盤中放1千克,右邊托盤中放1000克)
引導學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教師板書:1千克=1000克
(4)體會1千克的實際重量
引導學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兩只手的感覺有何不同?進一步認識1千克=1000克.
同學們拿出1袋精鹽(每袋標有500克)、兩袋精鹽,親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看看每袋標明重量,兩袋重量是多少?
教師說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國法定的計量單位(出示圖片法定計量單位).
3.進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1)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體的方法
①出示圖片臺秤,師簡單介紹構造.
②教師介紹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臺秤,使用時先把案秤刻度盤上的指針(或游標)定在0位,然后將所稱物品放到托盤上,觀察秤指針所指的數字,指幾就是幾千克,教師稱1千克的蘋果演示給同學們看.
(2)實際操作,具體感知1千克有多重.
①稱出1千克的沙子,裝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②將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盤里讓學生稱一稱有多重(正好1千克),順次傳遞讓學生掂一掂.
③把稱過的和課前準備好的物品拿出來,再次讓學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說明它們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頁的做一做
(1)引導學生分別稱出1千克的蘋果,同學們一起數一數有多少個?思考為什么都是1千克,而蘋果的數量卻不一樣?如果蘋果的數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嗎?
引導學生明白:重量相同物體的個數不一定一樣多;數量相同,物體的重量不一定相等.
(2)學生舉例說明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適的數目.
教師重點指導______個雞蛋重1千克.提問:9個雞蛋一定重1千克嗎?為什么?(因為雞蛋的大小不一樣,所以同樣個數的雞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樣重量的雞蛋個數不一定一樣).
(三)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一個重量單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四)看書質疑.
三、鞏固發展
1.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單位,1千克也叫().
2.1千克=()克1000克=()千克
3.選擇正確的答案填在括號里:千克克
4.手勢判斷對錯:
2千克<20xx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題中兩邊單位不同,判斷前提醒學生注意
5.填空:
(1)小明體重25千克,小青體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個人合買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頭提出問題,再口頭列式,注意問題的單位)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到現在你共學習了幾個重量單位?分別是什么?克與千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五、布置作業:第44頁第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P53例4,課堂活動3題,練習八第3、4、5、6、7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三位數的退位減法,能正確計算。
2、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及與同伴積極合作 的意識。
教學難點:
解決實際生活中兩步計算問題的思考方法和步驟。
教具準備:
主題圖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只列式,不計算。
1、比276多308的數是多少?
2、一個加數是355,另一個加數是361,和是多少?
3、減數是84,被減數是436,差是多少?
4、555比427多多少?
二、學習例4
1、小朋友喜歡看電影嗎?今天育才小學組織全校學生看電影。電影院 里有800個座位,男同學有327人,女同學336人,電影院還剩多少座位?
2、生先獨立思考怎樣列式計算,再在小組里討論說一說。
3、師指名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再板書。
第一種:⑴先算男同學和女同學一共有多少人?
327+336=663(個)
⑵再算還剩多少個座位?
800-663=137(個)
說一說怎樣算出800-663的得數的?
師在計數器上演示計算的過程。然后再板演豎式計算。
第二種:⑴先算出男同學坐了以后剩多少個座位?
800-327=473(個)
⑵再算女同學坐了以后還剩多少個座位?
473-336=137(個)
4、小結三位數中間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課堂活動:
第3題。(引導學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課堂作業:
1、第3題,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猜想、分析等活動來認識條件 和問題。然后再列式計算。
2、第4題,學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說出4個250就是1000,所以夠吃4 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還可以列成減法1000- 250-250-250-25-=0。
3、第6題,先讓學生認識圖形,明確水表、電表、氣表下面寫出的 數,就是水、電、氣本月底的讀數,并填入圖下的表中,再分別算 出本月使用數。
4、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直接填在書上)
五、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一、單元教學內容
包括:口算減法、筆算減法、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
二、單元前繼點和后續點
前繼點:百以內的減法、萬以內的加法和加減一步計算應用題
后續點:進一步學習數減法和兩步計算應用題
三、單元重點、難點
重點: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和筆算退位減法
難點:連續退位減法
四、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1、口算減法
先編排好了兩位數減兩位數口算,通過旁注說明口算方法,并推廣到整百整千減整百整千數。
2、筆算減法,萬以內的減法,基本包括了整數減法中的各種情況,如連續退位、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減法,另外,介紹了用加法驗算減法的方法。
3、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本單元的內容是數量關系比較明顯的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借助實物圖示和線段圖,學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分步列式解答。
五、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減法的筆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萬以內的減法。
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正確地口算整百整千數。
3、使學生了解驗算的'重要性,學會用差和減數相加等于被減數的方法和驗算減法,養成驗算的習慣。
4、使學生掌握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學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分步列式解答加減兩步計算應用題。
六、單元教學進度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4頁得例題和第55頁的“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猜測、分析和概括的過程中,培養簡單的推理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和簡潔。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過程:
一、 鋪墊孕伏
1口算
125×53×8 25×44
指名說出運用什么方法使計算簡便
2出示兩組算式
(6+4)×7 6×7+4×7
20×(5+2) 20×5+20×2
(10+25)×4 10×4+25×4
先口算,再說說每一組算式有什么關系?(結果相同)
所以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這兩個算式?(等號)
談話導入: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今天我們要學習乘法的另一個定律。
二、 探究新知
1、談話:同學們,學校馬上要進行廣播操比賽了,體育老師準備給比賽的同學每人買一套服裝,我們一看。
出示課件:(課本第54頁例題情景圖)
2、 提問: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每件短袖32元 每條褲子45元 每件夾克衫65元)
3、 提問:
體育老師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能自己列綜合等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4、 學生試做
5、教師巡視,讓用(65+45)×5和65×5+45×5兩種不同方法解答的學生分別口答。
教師板書:(65+45)×5=110×5=550(元)
65×5+45×5=325+225=550(元)
6、指名學生說說自己列的算式和思路
解法一:先算買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解法二:先算買夾克衫和買褲子各用多少元
7提問:
這道題的兩種算法不同,比較一下他們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結果相同)
8談話:結果相同的兩個算式,可以用等號相連接
板書:(65+45)×5=65×5+45×5
9照上面的'等式,你還能再說出一個嗎?
課件出示(—+-)×-=-×-+-×-
10談話:這樣的等式有很多,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這樣等式的規律。
三、 概括定律
1提問:
觀察例題這兩個算式,等號左邊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邊呢?
學生回答后(65+45)×5是用65與45的和同5相乘;65×5+45×5是把65和45分別同5相乘。
2提問:誰能用一句話把等號左邊算式的特點概括出來?右邊呢?
板書:兩個數的和同另一個數相乘
兩個數分別同一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3提問:
既然等式兩邊計算結果相同,我們可以得到什么?
:兩個數的和同另一個數相乘等于這兩個數分別與另一個數相乘再相加
4同桌把乘法分配律完整地說一遍
5談話:大家說得很好,你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6練習
(1)、(42+35)×2=————
(2)、27×12+43×12=————
7、提問:如果現在要用字母來表示這個規律,你們認為應該用幾個字母呢?(3個)
8、誰會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
板書:(a+b)×c=a×c+b×c
四、 鞏固練習
1根據乘法分配律,填出另一道算式
15×26+15×14=□○(□○□)
72×(30+6)=□○□○□○□
2課本第55頁“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用手勢判斷
(2)談話:第三題意見不統一,你是怎么判斷的,不能確定時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
提問:
怎么改算式,讓同學們一看就知道他們相等?
(74可以寫成74×1)
(3)提問:
第4題的兩個算式為什么不相等?怎樣改寫可以使它們相等?
3選擇題
24×(49+51)與下面的————式相等
(1)24×51+24×49
(2)(24+49)×(24+51)
(3)24×49×51
4拓展題:
把例題中的問題改成5件夾克衫比5條褲子多多少元,可以怎么做?學生試做后發現:兩個數的差與一個數相乘,也可以用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它們的積相減,這也是乘法分配律。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P28頁例題和“試一試”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境,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2、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能進行估算和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理念:在自我探索和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豐富的情感體驗,體會合作交流的意識。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電腦課件。
學生準備: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并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計算
16×1112×1432×21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你是什么想的?
2、想想上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
二、講授新課:
1、引入新課: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自己去發現它,并掌握它。
2、教學例題:
出示主題圖:觀察圖,你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提出問題:“這是21排26號,是最后一個座位”,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他告訴我們什么?
列出算式:
板書:21×26或26×21
A、先估算結果
解決:這個電影院大概能坐多少人?夠500人坐嗎?
同桌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B、探索筆算: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在上節課內
容基礎上,只是多加了進位,在全班匯報,教師把計算過
程展示于黑板。
引導學生將所有的計算過程進行比較,特別是書上
出現的三種,比較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書寫豎式:
強調:A、因數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B、積52中的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比較書上3種算法哪一種簡單、方便。
三、習題鞏固
1、課本28頁“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算法多樣,但至少有一題要用豎式。
2、課本29頁練一練1獨立計算,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學生做練一練第4題,后提問,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啊?
生:用完水龍頭,馬上關好水龍頭。
4、組織學生做“練一練”第6題,小組討論,看能不能發現什么規律?
四、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理解此類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用兩種方法解答此類應用題.
2.正確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理解連除與連乘應用題的互逆關系.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利用線段圖理解數量關系,確定計算步驟.
教學步驟
一、復習.
一種織布機每臺每小時織布4米,5臺織布機8小時可織布多少米?
要求學生:畫線段圖,并用兩種方法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一種織布機5臺8小時織布160米,平均每臺每小時可織布多少米?
討論:例題與復習題相比較,有什么特點?
結果:例題與復習題的問題與已知條件換了位.
根據學生匯報的`討論結果,讓學生在復習題的兩個線段圖上,標注一下,已知什么,求什么?
2.引導學生對照線段圖討論:要想求出每臺每小時織布多少米,我們應先求什么?
讓學生在線段圖中標出是哪一段,應該怎樣求?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每一步的小標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分步解答并匯報結果,教師板書:
(1)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
16058
= 32 8
=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
3.改例2線段圖的問題和條件成下圖,根據這幅圖,我們應該先求什么?怎樣求?
4.學生討論確定先求5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再求1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書寫小標題.
(1)5臺織布機1小時織布多少米?
1618=20(米)
(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綜合算式解答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
三、鞏固發展.
第一組題目:
條件:書法小組每人每天寫8個大字,5個人4天共寫了160個大字.
填空:8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組題目:
判斷:①85與1604表示的意義相同.( )
②84與1605表示的意義相同.( )
③85與1604表示的意義不同.( )
④84與1605表示的意義不同.( )
第三組題目:
連線題,把意義相同的算式用線連接起來.
84 1604
85 1605
854 1654
四、課堂小結.
通過小結,進一步把連乘應用題與連除應用題進行比較區分,并對兩種解題方法再進行理解區分.
五、布置作業.
聯系生活實際自編一道連除應用題,要求畫線段圖并用兩種方法解.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