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時間:2024-11-24 20:14:57 煒玲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通用21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試講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通用21篇)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準確地實行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在交流、計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準確使用運算順序實行計算,并能準確實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能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實行計算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準確地實行脫式計算。

  【難點】能準確實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三、教學準備

  教學圖片、課件、直尺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以小精靈明明帶我們去動物樂園,看見一群小動物,每個小動物身上還有一道算式,這個情景引出:

  16+9+8=32-10-6=25+20-10=48-8+17=

  先指定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讓學生動手計算,復習連加連減的計算。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第47頁例1:

  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觀察畫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問題(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列式并實行計算,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綜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饋解法,初步感知(全班匯報交流:每種方法每步分別求的是什么?教師板書)

  5.比較歸納,總結算法:(全班交流討論)

  給出規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6.深化概念,使用計算

  (1)講解脫式計算53-24+38的書寫格式,教師示范板書,邊講解邊說明計算方法,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

  (2)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是怎么算的啊?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種解法。現在我們知道“這天閱覽室共來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還能夠怎樣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再匯報交流,列綜合算式:53+38-24,體會加減法混合運算,交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2.改錯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說明錯誤的理由。

  3.書中練習題:先學生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全班交流,強調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課后繼續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決的問題。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畫圖、討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現圓的基本特征,知道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含義;會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游戲:摸圖形。

  出示裝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形紙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袋子,里面裝有很多平面圖形。請一位同學把它們依次摸出來,其他同學一起說出圖形的名稱。

  2.出示學生摸出的圓形紙片,指出:這是一個圓形紙片(板書:圓)。圓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

  板書:圓的認識。

  二、教學例

  1.提問:你在生活中見過圓嗎?舉例說一說。

  學生交流時,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如果學生說的圓形物體就在身邊,可以讓他們指一指物體上的圓;第二,課前要準備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圓形物體或圖片,當學生說到這些物體時,可及時呈現出來;第三,如果學生把球當成了圓,可以通過比較讓他們知道球是立體圖形,而圓是平面圖形。

  2.追問:說了這么多的.圓,看了這么多的圓,大家想不想動手畫一個圓呢?先動腦筋想一想,再用手頭的工具動手畫一畫。

  3.學生獨立畫圓。組織交流時,可結合教材所列的畫法,有針對性地介紹一些典型畫法。如果有學生想到了用圓規畫圓,不要急于讓他們說出具體的操作過程。

  4.啟發思考:圓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交流中相機明確:

  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2、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呈現收集的數據。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一)感知分類

  出示兩個文具店,提問:你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揭示課題,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二)體驗分類

  教師(出示例1):小朋友們到游樂園玩,買了許多氣球。看,多漂亮!

  教師:這些漂亮的氣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書“形狀、顏色”)。

  1、按給定標準分類計數,探索記錄方法

  教師:能按照形狀分一分并告訴大家每種氣球有多少個嗎?

  學生分組活動并想辦法記錄分類結果。

  教師:現在請大家展示分類的結果,并討論“你喜歡哪種記錄結果的方式,為什么?”

  教師小結:雖然大家記錄結果的方式不同,但仔細觀察整理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教師:記錄的形式多樣,為什么整理的結果相同?

  教師結合不同的呈現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數據——哪種氣球最多?哪種氣球最少?使學生讀懂各種呈現方式,體會不同呈現方式的特點。

  2、按顏色分類計數,選擇喜歡的形式記錄結果

  學生展示分類結果,

  教師組織交流、評價:你覺得他做的怎么樣?說說理由。

  3、在對比中體會

  教師:剛才我們分的都是這些氣球,為什么分類的結果不一樣呢?

  教師:無論結果怎么樣,什么應該是不變的?

  二、鞏固提升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2、題。

  (1)教師帶領學生完成第(1)題。

  (2)學生自己完成第(2)題。

  (3)討論:分的都是這些卡片,為什么分類的結果不同?

  2、課件播放生活中的分類(超市、圖書館)

  三、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對書中情境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能力目標:借助掛圖引導學生充分觀察,交流圖中物體的數量,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會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大家想不想學好它?大家會從1數到10嗎?

  二、探索新知

  1、尋找身體上的數

  師:1——10這幾個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我們身上就有許多,快找一找,說一說!

  (學生可能說:有1個腦袋,1張嘴,10個手指等。只要說得對,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同時要注意讓學生把話說完整。)

  2、尋找教室里的數

  師:同學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這么多的數,真了不起!快來看看我們的教室,你們能發現哪些數?

  (學生可能會說:有1塊黑板,2扇門,6盞燈,25張桌子,47名學生……對于能說出比10大的數的學生要及時鼓勵。)

  3、尋找校園里的數

  師:現在,我們要數一數“可愛的校園”中的數。

  4、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在忙什么啊?你發現什么呢?

  三、課堂總結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每一個數學王國的成員都睜著智慧的眼睛看著我們,你想和他們交朋友嗎?你打算怎么做?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有關7的加減法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口算

  分別出示卡片:5+1= 5-3=

  師:怎樣算?還可以怎樣算?(想數的組成,用數數的方法等。)

  學生開火車口算6以內的加、減法。

  2、7的組成

  學生邊打手勢邊說7的組成。(6和1組成7,5和2組成7……)

  (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2和5……)

  師:今天我們就應用這些舊知識來學習有關7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探索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馬圖1):左邊有6匹白馬,右邊有1匹黑馬、

  師:你能看圖提出數學問題嗎?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然后列出算式。

  組長組織小組成員一起討論。

  集體交流:敘述圖意,列式解答。

  板書:6+1=7

  1+6=7

  問: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看著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知道兩個部分求整體,所以用加法。相加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得數是一樣的.。)

  問:如果不看圖,怎么算這兩道題?還有別的想法嗎?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想7的組成,用數數的方法,由學過的算式進行推想等。)

  (2)出示例題圖(馬圖2)

  學生小組合作研究,先說一說題意,然后再列式計算。

  集體交流:敘述圖意,列式解答。

  板書:7-1=6

  7-6=1

  問:不看圖怎樣計算這兩道減法題?(想7的分解,想加法算減法等。)

  (3)比較例題中的兩組算式。

  6+1=7 7-1=6

  1+6=7 7-6=1

  師:這四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請你試著說一說6、1和7這三個數之間的關系。

  (6是一部分,1是一部分,把這兩部分合并起來就是整體7,從整體7里面去掉1這部分就是6那部分,從整體7里面去掉6這部分就是1那部分。)

  2、擺一擺

  (1)學生擺小棒、說題意、列算式。

  (左邊擺5根小棒,右邊擺2根小棒,一共是幾根小棒?5+2=7 2+5=7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2根,還剩幾根?7-2=5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5根,還剩幾根?7-5=2)

  擺后指名回答,老師板書:5+2=7 7-2=5

  2+5=7 7-5=2

  讓學生看小棒圖說一說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7根小棒還可以分成哪兩部分,請你擺一擺,邊說題意邊列式。

  (左邊擺4根小棒,右邊擺3根小棒……)

  擺后指名回答,老師板書:4+3=7 7-3=4

  3+4=7 7-4=3

  師:除了黑板上的算式以外,你還能說出有關7的加、減法算式嗎?

  學生說算式,老師板書:7+0=7 7-0=7

  0+7=7 7-7=0

  學生齊讀黑板上7的加、減法算式。

  3、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有關7的加、減法,對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學們能夠用多種方法計算加、減法,今后計算的時候,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

  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35頁的做一做。

  6+1=□ 5+2=□ 4+3=□

  1+6=□ 2+5=□ 3+4=□

  7-1=□ 7-2=□ 7-3=□

  7-6=□ 7-5=□ 7-4=□

  訂正時問:你是怎么算的?(學生可能用數的組成,也可能用數數的方法,還可能根據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看上面的算式寫下面的得數。)

  2、學生獨立完成教材37頁的第3題(出示蝴蝶圖和樹圖)。

  3、游戲:找朋友

  發給一組同學每人一張數字卡片,其他的同學每人一張算式卡片,拿數字卡片的同學依次到前面來舉起卡片說:“我的朋友在哪里?”拿著相應算式的同學到他面前來說:“你的朋友在這里。”(學生手里的算式是7以內的加、減法)

  板書設計

  數學教案-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在交流、計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并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能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難點】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三、教學準備

  教學圖片、課件、直尺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以小精靈明明帶我們去動物樂園,看見一群小動物,每個小動物身上還有一道算式,這個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讓學生動手計算,復習連加連減的計算。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第47頁例1: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觀察畫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問題(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列式并進行計算,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 ?二:綜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饋解法,初步感知(全班匯報交流:每種方法每步分別求的是什么?教師板書)

  5、比較歸納,總結算法:(全班交流討論)給出規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6、深化概念,運用計算

  (1)講解脫式計算53-24+38的書寫格式,教師示范板書,邊講解邊說明計算方法,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

  (2)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是怎么算的啊?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種解法。現在我們知道“這天閱覽室共來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還可以怎樣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再匯報交流,列綜合算式:53+38-24,體會加減法混合運算,交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2、改錯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說明錯誤的理由;

  3、書中練習題:先學生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全班交流,強調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作業:課后繼續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決的問題。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7

  一、課題名: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用計算器計算比較復雜的小數乘、除法,并有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在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時,學生能通過觀察、分析發現算式中的規律,并能按規律直接填得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引導發現規律、描述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中的美以及探究的樂趣。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本課的教學重點:能用計算器探索計算規律,并能應用探索出的規律進行一些小數乘、除法的計算。

  2、本課的教學難點:發現規律。

  四、教學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計算、猜測、驗證、總結歸納,體驗探索。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

  1、出示:比一比誰算得快。

  32、47÷15=63、79÷5、2=

  學生自主計算并訂正結果。

  2、教師引入:在計算這些題目時,同學們是不是感到很麻煩?這時我們可以使用計算器。用計算器還可以幫助我們探索一些規律呢?

  (板書課題: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二)講授新課

  1、出示教材第35頁例9例題。

  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下列各題。

  訂正答案:

  1÷11=0、0909…2÷11=0、1818…

  3÷11=0、2727…4÷11=0、3636…

  5÷11=0、4545…

  師小結:這些都是循環小數。并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你發現了哪些規律?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說出規律:商是循環小數;循環節都是9的倍數。

  2、引導學生按規律寫結果:同學們,通過用計算器計算,觀察計算結果,我們發現了規律。現在大家能不能不計算,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題)

  6÷11=7÷11=8÷11=9÷1l=

  學生匯報得出的結果。引導學生說一說,你是根據什么來寫這些商的?

  (根據1÷11,2÷11……5÷11的結果得出的規律來寫商的。)

  3、檢驗:同學們寫出的規律對不對?用計算器來檢驗一下。

  學生自主驗證計算結果,與自己得出的結果作比較。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35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前四個題,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有什么規律。

  規律:第一個因數的整數部分與第二個因數的'小數部分不變,第一個因數的小數部分與第二個因數的整數部分有變化而且數位相同。因數有幾位數,積的整數部分就有幾個2,小數部分就有幾個;

  1,再根據規律試著寫出后兩題的積。

  2、完成教材第37頁“練習八”第12題。

  利用計算器計算出結果,并討論: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規律: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是9的幾倍,積的整數部分就有5個幾,小數部分萬分位是O,其余的數都是9的那個倍數。

  3、完成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3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有什么規律,再根據規律直接寫出得數,最后用計算器驗算。

  (四)小結

  師:這節課學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

  1、用計算器計算省時省力又很精確。

  2、觀察得到規律,不用計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結果。

  (五)作業布置

  一、先用計算器計算前面3題,仔細觀察,再試著寫出后面的得數。(保留6位小數)

  1÷7=2÷7=

  3÷7=4÷7=

  5÷7=6÷7=

  二、根據規律不計算直接寫得數。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六、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8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2、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重點:

  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教學難點:

  會利用計算器探究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教師取出電子計算器,讓學生也拿出自己的計算器。教師:猜一猜,今天,這一節劉我們一起學習什么?學生:認識計算器。

  2、教師:你知道如何使用計算器嗎?

  二、引導探索

  1、讓學生說一說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計算器的方法。

  2、認識一些功能鍵。(1)

  由學生來說明。(2)

  集中說明一些功能鍵的作用。

  ①開關及清除鍵。按一下此鍵,打開計算器,再按一下就關贛計算器。

  ②運處符號鍵。只要介紹“+、-、×、/“鍵的使用方法。

  ③數學鍵數字鍵的使用。如按1 2 。顯示屏就顯示“1 2”。

  ④等號鍵按下數字鍵及運算符號鍵后,按下此鍵,顯示屏就顯示出輸入算式的計算結果。

  ⑤小數點鍵按下此鍵,就呈現一個小數點還可以向學生介紹如:時間鍵、日期鍵、括號鍵、存儲運算鍵等。

  3、嘗試練習。

  (1)計算25×4操作過程:輸入25→×→4→=,屏幕上呈現100,就是計算的結果。

  (2)計算一份菜單的價錢。

  ①呈現:酒;14元涼拌豆腐:3元

  肉絲:5元青菜:3元

  清蒸魚16元三鮮湯:12元甜點8元

  ②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③反饋計算結果。

  4、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1)呈現計算題。

  ①1+2+3+4……+98+99+100

  ②999×9 9999×9 99999×9

  (2)讓學生獨立用計算器計算,教師巡視課堂。

  (3)反饋計算結果。

  (4)引導提問:通過計算,你有什么發現(特別指導觀察第②題中各算式的計算結果,并進行比較)?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發現:積的個位都是1;積的位都是8;中間幾位數都是9,9的個數比第1個因數中的'9個數少一個。接著,讓學生說一說以下幾個算式的結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觀察計算結果、發現規律,同時突出了運用簡便方法計算很可能比計算器還要快定瞇,充分體現了計算方法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活動課本第36頁的“練一練”。

  板書設計:

  神奇的計算工具

  計算器的組成。

  屏幕、數字鍵、功能鍵、運算符號鍵等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流程

  流程一、聯系生活,引入課題:

  1、師(課件出示:教室圖):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大家看屏幕,這是一間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2、(課件逐個點擊這些物體的面)師小結:教室里視力表、國旗、黑板的面、粉筆盒的側面、講臺的側面、課桌面、電燈開關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廣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實,何止是教室里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無處不在。那么它們都有些什么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PPT板書課題))研究它們的特征。

  (PPT出示課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游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二、在游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特征。

  1、師:(由現場老師準備一個不透明紙盒,里面裝有一些硬紙板做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老師為每一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紙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你不用眼睛看,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形嗎?每小組的同學輪流試一試。(暫停)

  2、師(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3、師(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4、師(出示一個梯形):你們為什么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5、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圖形有四條邊,四個叫都是直角,你們為什么不摸出呢?(暫停)

  6、師:(出示一個長方形)那你們摸出的一定是這個圖形了,對嗎?

  6、師:通過剛才的游戲活動,你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暫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師布置操作要求:同學們已經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還需進一步驗證。請同學們拿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

  2、師提問: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現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你是通過怎樣的操作發現的?(暫停)

  3、師歸納長方形邊的特征:(課件演示:長方形對折)我們可以將長方形對折,使它的兩組對邊分別重合,通過比較,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的長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鄰的兩條邊長度不相等。

  4、師提問:再來看看長方形的4個角?這幾個角都是什么樣的.角呢?(暫停)

  5、師歸納長方形角的特點:通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現長方形有四個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發現這四個角都是直角。(PPT圖片演示)

  6、師提問:誰能像剛才一樣,分別從邊的特點和角的特點兩個方面來說一說你從操作中發現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

  7、師歸納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條邊,每條邊都相等;也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

  流程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

  1、通過學習,我們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們能再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些特征嗎?與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暫停)

  2、師歸納:我們一起來看課件的演示:

  3、你們說的和屏幕上顯示的一樣嗎?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師小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而且對邊都相等。長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備,所以,我們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5、師:為了今后進一步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通常把………

  第五段:教學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學“想想做做”1

  (注:釘子板改為點子圖,由現場老師上課之前給每位同學準備好)

  師:你會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暫停)

  2、師:你畫的圖形有什么特點?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暫停)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2

  1、師:大家剛才已經能利用點子圖來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們再來進行一個有趣的活動。請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兩幅同樣的三角板分別拼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在拼之前,請同學們先想想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暫停)

  2、師:同學們已經拼出來的吧,老師也來拼一次,看看和你們拼的是不是一樣。(互動工具軟件演示拼的過程)(右上圖)

  3、師提問:在拼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條邊拼在了中間?為什么?自己靜靜地想一想。(暫停)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3:

  1、師: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折紙活動。你會把手中的長方形紙變成正方形嗎?(暫停)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師一樣折的?

  2、想一想,為什么我們這樣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暫停)

  3、師小結:將長方形的寬邊與長邊重合,剪去長比寬多出的長度,那么長邊就和寬邊一樣長了,這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5:

  1、師:剛才我們折出的是怎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樣向別人介紹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暫停)對了,只要告訴別人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別人就明白了。現在我們一起動手來量一量。做書上想想做做5.(課件出示)(暫停)

  2、看看你填的結果是否正確,和電腦老師對一對。(暫停)

  流程九:教學“想想做做”6:

  師:我們的數學書是什么形狀?(暫停)你知道它的長和寬是多少?我們先來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再來量一量,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暫停)

  第六段:全課總結及拓展

  流程十、課堂總結。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認識、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發現這些特征的?(暫停)同學們,只要你樂于探索,還可以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奧秘。瞧,老師這里就有許多長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圖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們有興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創作更有趣的圖畫。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選做)

  1、師:我們來討論想想做做第4題,你們先自己獨立解決,然后大家來交流。

  2、師:(結合PPT演示)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想到幾種拼法?是這樣的兩種嗎?一種是將這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6厘米和1厘米;另一種是將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3厘米和2厘米。你們拼對了嗎?

  3、師:將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邊長是4厘米,如果將這些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也有下面的兩種拼法。一種是將這1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16厘米和1厘米;另一種是將1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8厘米和2厘米。你們拼對了嗎?(暫停)二次備課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新知探究】

  明確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圖,說說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兩個問題并請學生先看第一個問題)

  (一)探究幾分之一乘幾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求種土豆的面積是多少公頃,我們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從上節課的整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類推)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我們可以用乘法來計算。

  3.學生進行嘗試(可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來解釋自己的想法)。

  4.進行交流反饋

  重點反饋描畫涂色的想法,并在學生講解后,教師再利用課件進行講解鞏固:

  5.得出結果

  6.猜想計算方法

  觀察這幾個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么?你覺得幾分之一乘幾分之一可以怎樣計算?這個方法可以推廣到所有分數乘分數的計算中嗎?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根據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理解方程的意義,滲透符號意識,發展數感。

  2.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過程中,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激發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義,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資料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相等”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同學們,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許多的珍稀動物,你知道有哪些?

  預設:熊貓、白鰭豚、東北虎

  課件出示:(金絲猴、短尾猴、白鰭豚、東北虎、熊貓)

  談話:這些都是我國的珍稀動物。

  談話:老師非常喜歡憨態可掬的熊貓嗎?瞧,它們在做游戲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課件:

  談話: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1.蹺蹺板平衡,追問:說明了什么?

  2.熊貓一樣重,追問:你怎么看出來的?

  談話:熊貓的質量是50千克,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

  預設:50=50

  談話:觀察這個式子,和我們以前學習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預設:以前的式子中有運算符號,這個式子中沒有。

  追問:沒有運算符號,為什么也能用“=”連接呢?

  預設:兩邊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結:原來相等的關系就可以用“=”表示出來。

  談話:想一想,生活中,你學習的知識中,也有相等的關系嗎?

  2.預設:這輛車的速度和那輛車的速度一樣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蹺蹺板,理解相等與不相等。

  出示課件:

  談話:能用式子表示現在的關系嗎?

  預設:40100,100span=

  談話:同學們看,又來了一只熊貓,你猜會發生什么情況?

  預設:

  1.左邊重、右邊輕或左邊輕、右邊重

  2.平衡,一樣重

  談話:你能說說它們的關系嗎?

  預設:

  1.兩只小熊貓的重量〉一只大熊貓的重量

  或兩只小熊貓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貓的重量

  2.兩只小熊貓的重量=一只大熊貓的重量

  3.認識含有未知數的式子。

  談話:小熊貓跳上去后,蹺蹺板是這樣的。你能說說這三只熊貓的質量有怎樣的關系呢?

  預設:

  1.小熊貓的重量+40=100

  談話:你是怎樣想的?

  預設:一只熊貓的質量加40千克熊貓的質量等于100千克熊貓的

  質量

  追問:你能用誰和誰是相等的再來說一說嗎?

  談話:同學們找得到了蹺蹺板中相等的關系,能用更簡潔的式子

  來表示嗎?

  預設;a+40=100

  2.x+40=100

  談話:真了不起,會用字母表示未知數。不知道的數量,我們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況下,像這樣的未知數用字母x表示。

  出示課件

  談話:現在兩邊的熊貓交換了位置,你還能用式子來表示嗎?

  預設;100=x+40

  小結:看來“=”不僅可以表示運算的`結果,還可以表示相等的關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關系

  1.理解圖示中的等量關系。

  (1)課件出示:

  談話:誰會用含有未知數的式子來表示?

  預設:3x=200+200,x+x+x=200+200小結: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談話:說說你這個式子的意思?(引導學生說說誰和誰是相等的)

  談話:天平平衡,說明兩邊相等,你能說幾個這樣相等的式子嗎?

  預設:10+20=30

  x+300=1000

  (2)課件出示(出示動物的名字)

  談話:這幅圖中,既沒有蹺蹺板、天平,你還能找到相等的關系嗎?預設:兩只金絲猴的質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質量是100千克

  教師引導,也就是這些猴子的質量和與100千克時相等的

  小結:像這樣相等的關系數學上稱為等量關系。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常常需要先找到這樣的關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關系。

  談話:看圖找等量關系同學們都學會了,有些等量關系還藏在文字信息中,試試看,你能不能找到他們。

  (1)課件出示:白鰭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臨滅絕。1980年約有

  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談話:信息中提供了哪幾個量?

  預設:1980年只數2004年只數300只

  談話:這三個量之間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呢?

  預設:1980年只數-2004年只數=300只

  1980年只數-300只=2004年只數

  2004年只數+300只=1980年只數

  談話:你怎樣找到等量關系的?

  預設:根據1980年約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談話:你太棒了,抓住了關鍵的信息,你很會讀題和思考。

  談話:1980年的只數和2004年的只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預設:1980年的只數比2004年的只數多300只

  談話:根據這個關系,你能用未知數x表示出它的等量關系嗎?

  預設:x+300=400

  (2)課件出示:2004年,我國野生大熊貓約有1600只,是人工養殖大熊貓數量的10倍。

  談話:為了保護珍稀動物,我國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術來增加珍稀動物的數量。

  談話:自己默讀題,你能找到哪幾個相等的數量關系?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2.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了解小數產生及發展的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要求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對小數的有關知識進行一次綜合訓練。(板書課題)通過練習,希望同學們能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二、分層練習內化提升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1題。

  (1)出示圖,學生獨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點說說是怎么想的。

  (3)師生共同歸納:先看平均分成了幾份,再看涂了幾份。

  2.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2題。

  (1)獨立在課本上填寫合適的小數。

  (2)集體反饋,重點說說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3題。

  (1)出示題目,請學生口頭說說每人儲蓄的錢各是幾元幾角?

  (2)比較,集體反饋,重點說說是怎么比的。

  4.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4題。

  (1)引導看懂數軸,理解題意。

  (2)獨立完成,思考哪個數最接近0.5,哪個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饋。

  (二)綜合練習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寫成小數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寫成小數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點八(),2.6讀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

  4.在跳遠比賽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軍跳了4米,()跳得遠。在100米比賽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軍跑了16.9秒,()跑得快。

  獨立在作業紙上完成。

  小組校對、交流。

  全班交流,重點說說有疑問的題目。

  5.作業:練習十第5題(前四個)

  獨立完成后全班校對。

  比較每組中上下兩題,你發現了什么?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說一說。

  三、反饋升華

  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得如何?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幻燈片播放正方形、長方形圖片,吸引興趣

  2.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你們通過觀察發現了什么:引發學生思考。

  二、實際操作,驗證猜想

  1、觀察 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么特點呢? 你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同桌交流。

  2、操作驗證

  (1)拿出自己的學具,用自己的辦法驗證。

  (2)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匯報。

  3、反饋

  (1)對長方形的邊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比等) 相機教學“對邊”。 指一指長方形的對邊在哪里,一個長方形有幾組對邊? 長的一條邊,請你給它起個名字,你會叫它什么?短的一條邊呢?

  (2)對長方形的角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邊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正方形的邊你會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4、歸納 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這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它們的特點。

  2、在書上p64第7題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再說說小青菜提的問題。

  3、完成書上p64第4題。 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再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三、課堂小結

  向同學們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的習題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8+7等于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在我們來玩一玩,好不好?

  師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說:小朋友,我問你,9和幾湊滿十?

  學生:邵老師,告訴你,9和1湊滿十……

  [評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口令游戲不但復習了10的組成,也為學生探索8、7加幾的算法提供了依據。]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小號圖。

  (1)提問:這是一幅小號圖,誰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式?

  [評析: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提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問:8+7等于幾?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在小組里說一說。

  (3)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可能會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②左邊8個加2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

  ③右邊7個加3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個。

  ④兩個盒子一共20格,現在空掉5格,就是15個。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學生在交流第②、③種方法時電腦動畫演示小號移動的過程。

  [評析:教師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8+7的計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學生的三種認知水平:第①種算法表現出動作把握傾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種算法表現出圖形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對圖形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象力;第⑤⑥種算法表現出符號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認知水平較高。]

  2.教學小棒圖。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辦法計算8+7=15,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樣想的?

  小青椒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的,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是怎樣想的?指名說一說。

  動畫演示,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點不一樣,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又是怎樣想的?指名交流。

  [評析:設置一個幫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讓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有利于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同時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3)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是湊十法"。

  3.(1)教學"想想做做"第1題。

  請小朋友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學生完成后交流。

  (2)(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下面我們來做個"圈十"游戲。先圈出10個,再計算。

  (3)教學"想一想"。提問:不看圖、不擺小棒,你們會這樣想嗎?請你在書上填一填。

  提問:計算8+9還可以想哪些有聯系的算式?"

  誰來說一說。學生可能想到:

  ①因為9+8=17,所以8+9=17。

  ②因為9+9=18,所以8+9=17。

  ③因為8+10=18,所以8+9=17。

  ④因為17-9=8,所以8+9=17。

  [評析:讓不同的學生表現不同的思維過程,使他們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4)小結:我們計算8+9的時候可以想以前學過的算式,這個辦法真不錯。(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嗎?

  學生口答。

  [評析:通過題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較小數加較大數,可以利用學過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數,同時體會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三、尋找規律,鞏固新知

  1.電腦出示"8加幾"的題目,學生口答,引導學生發現,只要把加上的數分成2和幾,就知道得數是十幾。小結:發現了這個規律,就會算得又對又快。

  [評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他們去觀察、比較,從而發現8加幾得數的規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思考的習慣。]

  2.電腦出示"7加幾"的題目。提問:那么7加幾有這樣的規律嗎?誰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目的得數?

  3.組織口算比賽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勢。

  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提問:光會計算還不夠,我們還得學會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裝了9個,第二袋裝了8個,第三袋裝了6個。幼兒園王阿姨要為班上15個小朋友準備點心,你覺得買哪兩盒比較合適?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

  小結: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只要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5

  教學內容分析:

  《圓的周長》選自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第98~99頁例4、例5內容。“圓的周長”概念教學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為認知基礎,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是后面學習“圓的面積”等知識的基礎,因此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學情分析:

  經調查了解發現,有部分學生已經在課前通過各種信息渠道知道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但能正確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特征的學生只占少數。可見學生知道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只是“知其然”,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層層深入探索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讓學生真正“知其所以然”。

  教學目標:

  1.理解圓周長的含義,掌握求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經歷操作、猜想、驗證等學習活動,培養探究能力及合作意識,提升思維水平。

  3.深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感受數學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圓的周長與直徑關系的探討,理解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議、電腦。

  學具準備:

  每四個學生一組:

  1、圓形實物(熒光圈、杯蓋、圓形膠帶、飛鏢盤等)

  2、直尺一把

  3、測量繩一條

  4、研究表格

  5、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明晰概念

  1.出示正方形,指一指正方形的周長

  2.出示圓,你知道什么是圓的周長嗎?指一指。

  3.課件演示圓的周長。

  揭示概念:圍成圓一周曲線的長就是圓的周長。

  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設計意圖:由正方形的'周長引入,便于學生對周長的概念進行遷移,同時正方形也是在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關系時不可或缺的參照。】

  二、直觀感知,激發需求

  1.激趣

  師:2個圖形,給你一把直尺,讓你通過測量得到它們的周長,你愿意測量幾號?

  生感知圓的周長是曲線,不便用尺直接量。

  師:老師就想為難你,用直尺量出圓的周長,敢挑戰嗎?

  2.轉化

  (1)量熒光圈的周長

  明確:可以把接頭拔下來,拉直了量。

  (2)量飛鏢盤的周長。不能拉直,怎么辦?

  明確:可以用線繞一繞,在尺上滾一滾。

  介紹測量過程的注意點,突出幾種量法的共同點——化曲為直。

  3.激需

  出示摩天輪:這么大的摩天輪,用剪、滾、繞的方法合適嗎?

  明確:直接測量圓的周長,有時會遇到困難。我們得想想其它的方法了!

  設計意圖:

  1、測量要求的提出,促使化曲為直的方法呼之欲出,也為操作環節做好準備。

  2、圓的周長與其它圖形周長的本質的區別之一就是,它有時無法通過直接測量邊的長度得到周長,而這理應成為學生學習圓周長計算方法的直接需求。

  三、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

  猜想: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有關,圓的周長可能與什么有關?

  學生討論后板書:直徑、半徑。

  課件演示,觀察驗證:三個直徑不同的車輪,各向前滾動一周,發現什么?

  得出:直徑越大,圓的周長就越大;直徑越小,圓的周長就越小。

  (二)判斷推理圓的周長與直徑有怎樣的關系?

  出示圓和它的直徑。

  猜想: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可能有這樣的關系?

  生自由猜想:2倍、3倍、4倍(3.14、3.1415926……)

  推理驗證:

  1.圓的周長可不可能正好是直徑的2倍?

  2.圓的周長可不可能正好是直徑的4倍?(圓出于方)

  3.圓的周長可能是直徑的幾倍?(3倍左右)

  明確:圓的周長應該比直徑的2倍多,4倍少,大約3倍左右……

  (三)深入研究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倍數關系

  1.明確實驗要求

  實驗材料:多種實物圓,細繩,直尺,記號筆,計算器……

  實驗方法:測量圓的周長和直徑,并用計算器算出周長除以直徑所得的商。

  實驗步驟:

  (1)小組討論打算用什么方法測量圓的周長?

  (2)小組分工:2人合作測量,1人計算,1人記錄。

  2.匯報實驗結果

  3.引導發現規律

  談話:仔細觀察這一列數據,有什么特點?

  明確:周長除以直徑所得的商大約是3倍左右(3倍多一些)

  追問:正方形的周長除以邊長所得的結果總是4,為什么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所得的結果卻不完全一樣呢?

  (回應:為什么測出的結果沒有3.14或3.1415926呢?)

  引導學生認識:測量總是存在一定誤差的,用測量得到的數據進行計算,結果得到的只是一個大概的倍數……

  4.介紹圓周率的探索歷程

  課件展示。

  (1)介紹《周髀算經》中的“周三徑一”,并理解“周三徑一”。

  (2)介紹劉徽的割圓術。了解把圓切割成正十二邊形、正二十四邊形,分別算出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3)介紹祖沖之的貢獻。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數的值。比國外科學家早1000多年。

  (4)近代圓周率的研究結果。

  5.揭示圓周率的概念

  師:人們在研究中發現,任何一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都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但同時也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這個倍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來表示。

  師:為了方便,一般保留2位小數,取它的近似值3.14。

  6.歸納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談話:知道了周長除以直徑等于圓周率,你能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嗎?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得出:圓的周長就等于直徑乘圓周率

  用字母表示:C表示周長,d表示直徑,那么C=πd

  注:π是一個固定的數,寫的時候我們通常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乘號省略。

  設計意圖:

  1、不同直徑車輪的滾動軌跡能清晰地讓學生感知直徑越大,周長越大;

  2、數據計測算之前先進行倍數范圍的推想,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學習產生深層次的反思與感悟;

  3、直面孩子的一知半解,通過實踐操作回應結果的存在性;

  4、打破常規思維,認為只要周長除以直徑就會得到3.14,事實上用測量得到的數據進行計算是永遠得不到的,在此基礎上,引入割圓術的科學性,滲透極限思想,深刻理解圓周率,感受數學家的偉大貢獻。

  四、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算一算:d=4厘米,求圓的周長。

  學生獨立完成,注意正確運用圓周長的公式。

  2.選一選:r=5厘米,那么C=( )

  A、3.14×5 B、2×3.14×5 C、3.14×2

  追問:為什么還要乘2。

  理解:同一個圓里,直徑是半徑的2倍,因此得出圓周長的另一個計算公式:C=2πr

  3.判斷:

  (1)兩個圓的周長相等,那他們的直徑也相等。( )

  (2)圓的周長是半徑的π倍。 ( )

  (3)大圓的圓周率大,小圓的圓周率小( )

  提出要求:題目如果是錯誤的,錯在哪里?可以怎樣改?

  4.解決問題:摩天輪的輻條(半徑)的長度是10米,請你計算出它的周長。

  學生獨立練習,訂正時教師指名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5.挑戰題

  長方形的長是30厘米,寬是20厘米。在長方形上剪下了一個最大的圓,你能算出這個圓的周長嗎?

  學生獨立解題后同桌說說是怎么解答的。教師指導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

  能利用計算公式進行基本運用,首尾呼應解決實際問題,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五、全課總結,體驗收獲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π≈3.14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C=πd或C=2πr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6

  教學要求:

  1. 讓學生深入了解比例尺的含義,掌握如何根據比例尺求解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2. 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學在生活中應用的理解。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比例尺求解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 提問:什么是比例尺?

  2. 出示一些數據比例尺,讓學生說出比例尺前項和后項的倍數關系,并解釋比例尺的實際含義。

  3. 說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課將學習比例尺的應用。

  二、教學新課

  1. 教學例5。

  出示例5并讀題。提問:這道題里已知了哪些信息,需要求解哪些信息?按照比例尺的含義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讓學生討論并展示不同的解題方法。指名學生進行口頭解題,老師進行板書記錄。解題時要注意統一未知數x的'單位與圖上距離的單位,暫定為厘米單位,完成后再轉換為米數。提問:不同的解題方法是怎樣的?指出:已知圖上距離,可以根據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的倍數關系求解,也可以列出比例尺并用比例求解。

  2. 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演示解題過程,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作答。集體進行訂正,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3. 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并讀題。提問:這道題里已知了哪些信息,需要求解哪些信息?能否自己解決?讓學生在練習本上進行解題。指名學生口頭解題,老師進行板書記錄。對于用比例解題的學生,指名詢問如何列出比例并確定未知數x的問題。指出:已知實際距離,可以將其縮小相應倍數求得圖上距離,也可以列出比例尺并用比例求解。

  4. 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演示解題過程,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作答。集體進行訂正,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 完成練習七第4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該題,隨后詢問學生口頭答案,老師亦在黑板上作筆記。

  2. 完成練習七第5題 學生需在練習本上完成該題。

  3. 課堂小結 今天的課程內容涉及哪些方面?你從中學到了哪些知識或技能?

  4. 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七第6、8題; 家庭作業:練習七第7題。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7

  活動目標:

  1、能分辨物體的長和短,并學會用語言表達。

  2、樂意參加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兩段長短不一的繩;兩支長短不一的粉筆。

  2、放大的幼兒操作材料圖片兩張。

  活動過程:

  1、比較長和短。

  (1)教師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根繩:這兩根繩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繩、短短的繩。

  (2)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繩找出來;把短短的繩找出來。

  (3)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支粉筆:這兩支粉筆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粉筆、短短的'粉筆

  (4)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粉筆找出來;把短短的粉筆找出來。

  2、誰的鼻子長?

  (1)教師出示兩只大象的圖片,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誰的鼻子長?”

  (2)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彩筆給鼻子長的小象涂色。

  (3)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誰的鼻子長”、“誰的耳朵長”“誰的尾巴長”“誰的脖子長”

  3、長頸鹿找東西。

  教師出示“長頸鹿找東西”的圖片:長頸鹿爸爸和長頸鹿寶寶起床了,他們分別在找自己的皮帶、褲子、圍巾。長長的褲子、皮帶和圍巾應該是誰的?短短的褲子、皮帶和圍巾應該是誰的?

  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筆分別給他們連線。

  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連線。

  4、評價

  誰的畫面最整潔。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8

  活動目標:

  1.能按照物體的規律進行推理,并能有規律的進行排序。

  2.能主動觀察,主動探索,感知規律美

  活動準備:

  1.情境導入

  今天小貓過生日,邀請了小狗小兔和小猴來做客,它們各走一條路,請小朋友來看一看它們走了哪三條不同的路。

  活動過程:

  (1)觀察三條路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律。學習按顏色.形狀.大小間隔排列的方法。

  (2)請幼兒觀察每個小動物食物的排列規律,請個別幼兒進行回答,橫線上應該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3)教師示范,請幼兒認真觀察。

  (4)幼兒自己運用一定的規律串小魚

  (5)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小魚是排列的。

  活動延伸:

  在區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請幼兒有規律的進行串連并與幼兒分享。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看和數了解畫面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感受看和數是認識生活中的事物,是學習數學常用的方法。

  2、引導學生一件一件地觀察場景中的主要物體,并分別數出這些物體的個數,初步培養

  有條理地觀察的習慣。

  3、讓學生在自己探索與合作交流中觀察、學習。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數數。幫助學生解決認知過程中的

  困難。

  教具:教學光盤或教學掛圖、學具

  教時:一課時

  教學課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講述: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熱鬧的.地方——動物樂園,高興嗎?

  2、出示掛圖,進一步激發起數數的興趣,初步探索。嗬!動物樂園到了,你們看,動物樂園里可熱鬧啦,讓我們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睜大眼睛,你看看圖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看圖了解畫圖的內容,圖上有些什么?分別在哪里?結合畫面下的10幅小圖觀察,這10幅小圖都是從場景里提取的,讓學生一件一件地觀察場景中的主要物體,并分別數出這些物體的個數。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圓點與物體有一一對應關系,滲透著對應的思想。)第七、八、九、十幅小圖中有圓點無物體,放手讓學生根據圓點個數,到情景圖

  中找相應的物體。

  三、實物操作

  分4人小組,由任意一個小朋友說出物體的個數,讓其他3個小朋友用圓點擺出表示的數。

  四、拓展運用

  講述:小朋友,已經學會了數一數,即1—10的物體的個數。你能用1-10這10個數字中的其中一個數來說句話嗎?在小組內說說。

  如:我有10個手指,我們小組有4人,等等。

  五小結

  小朋友愛動腦,又愛動手,真不錯,說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六、鞏固深化

  1、游戲:火車鉆山洞

  講述:剛才小朋友數數數得可真棒,現在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玩。

  游戲方法:我們分小組進行,兩個小朋友手拉手抬起來,圍成山洞,請小組后面的幾位同學當司機,前面報幾,后面接著往下報,如1、2、3,如果說對了,就發出嗚嗚聲,說錯了,就“咔嚓”暫停,說對了再通過。

  2、數水果,摘水果

  講述:秋天來了,樹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蘋果、香蕉等。去數數吧,再把數出的結果告訴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數的?說對了就摘個水果送給你的朋友嘗一嘗吧!

  七、總結評價

  我們既能去動物園,還能玩游戲,摘水果,開心嗎?在這節課里,你學到了哪些本領?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記:1學生對看圖數數很有興趣,并能根據圖說話,掌握了數數的技能。

  2對于事物與圖的對應(點的對應)不太清楚。

  3學生還不太能按一定的順序和方向數數。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20

  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的一道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它集題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樣性、應用的廣泛性于一體,是實施開放式教學的好題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種解題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躍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合作,運用假設舉例列表等方法,尋找解決的結果。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宜補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學了一些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還有一些學生在興趣小組、奧數等的學習中已經學過“雞兔同籠”問題。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學生的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有一定的小組合作經驗。

  教學目標:

  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2、嘗試用列表、假設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通過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從中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題的策略與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能力。合作、交流等學習品質和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列表、嘗試和不斷調整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學難點:

  運用學到的解題策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兒歌)雞兔同籠不知數,三十六頭籠中露,數數腳有一百只,幾只雞來幾只兔?

  師:這就是我國民間的三大趣題之一,最早記載在1500年前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課件出示古書動畫打開書出現原題),原題是這樣的,請看: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誰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問題?(雞兔同籠問題,課件出示雞兔同籠情境圖)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中國歷的數學趣題

  “雞兔同籠”。(板書:雞兔同籠)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道題的意思?(雞兔同籠,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共有94條腿,問雞、兔各有幾只?)

  師:這道古代趣題你能解決嗎?我們還是化繁為簡,從簡單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題: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腿,雞兔個有幾只?

  1、明確問題,獨立思考通過讀題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這道題里還有隱藏的數學信息嗎?

  同學們先來猜一猜雞、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兩個同學猜測)

  到底是幾只雞幾只兔呢?

  2、小組合作交流。

  師:小組討論,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

  師:把你們的方法寫在紙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師提供的表格。

  師:哪個小組說說你們的想法?

  小組1:我們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實物投影展示小組的成果)先假設有1只雞,19只兔子,腳就有78條。腳太多,然后又假設有2只雞,18只兔子,腳還是太多了。這樣試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雞,7只兔子。

  師:腿多了,減少誰的只數,增加誰的只數?

  師:你們是怎么想到這種方法的?

  生:在旅游費用的租車、租船中,我們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這題的類型跟那差不多,我們想,也可以用這種嘗試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師:這種列表法有什么特點?

  生:雞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減少。

  師:誰能給這種列表法取個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師:還有哪些小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組2:我們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們發現雞增加1只,兔子減少1只,腿就減少2條,所以我們沒有一個一個的試,那樣太麻煩,而是從1只雞,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雞,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雞,7只兔。

  師:腿的總條數多了或少了你們組是怎么調整的,也就是你們的調整策略是什么?

  生:腿多了,我們減少兔子的只數,腿少了我們增加兔子的只數。

  師:我們也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好嗎?

  生:跳躍列表法。

  小組3:我們小組也是列表法。我們是先假設雞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這樣比較簡便。

  師:你能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生:取中列表法

  師(展示臺展示三張表格)同學們三張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雞、兔的只數,哪種方法最捷徑。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間數減少了“試”的`過程能更簡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認為應該三種列表法結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減少一半的猜測數字,再用跳躍列表法加快猜測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時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數字大時使用,數字小時,還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會重復、不會遺漏。

  小組4:(展示臺展示)我們組認為還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簡便、快捷,先假設雞的只數為ⅹ,兔子的只數就為20-x。

  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數是7.師:你們小組的同學很聰明,但這種方法我們暫不討論,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和老師一起向他們請教,好嗎?

  師:還有哪些組沒有匯報?

  小組5:我們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雞、兔的只數(展示):假設全部是雞

  (54-20×2)÷(4-2)求出兔7只,雞13只。

  師:這種方法,我們也留在課后私下交流。

  師:我們的祖先很聰明,為我們的祖先感到驕傲,其實老師也為你們感到驕傲,你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想出了這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們很了不起!

  四、方法應用,鞏固新知

  過渡語:、“雞兔同籠”問題傳到日本,日本人稱它為“龜鶴問題”,你認為“龜鶴問題”與“雞兔同籠”問題有什么相似之處?

  1、師:除了“龜鶴問題”與“雞兔同籠”問題類似以外,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

  問題。(出示)學校舉行乒乓球比賽,有單打和雙打。12張乒乓球臺上共有34人同時在打球。問:正在進行單打和雙打的臺子各有幾張?

  問:這題是否屬于“雞兔同籠”問題

  2、師:我們班同學很聰明,會解“雞兔同籠”類型的問題,那聰明的你,是否會出一道“雞兔同籠”類型的題,考考其他組的同學呢?

  3、(出示)一百個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各幾人?

  師:有興趣的同學,課后思考這一趣題。

  四、小結交流

  今天這節課,我們跨越了1500多年的歷史,即探討了中國古代的數學名題,又解決了我們身邊的一些數學問題。經過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21

  教學目標: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 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

  3. 通過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 探索并掌握被乘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學過程:

  一、探索“0”的乘法

  1. 讓學生口算“0×5=?”,并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想法。

  2. 讓學生舉出類似的例子,引導他們總結出“0乘任何數都得0”的`結論。

  二、探索被乘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

  1. 解決“130×5=?”這個問題。

  (1)讓學生自行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

  (2)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自己的算法,并注意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3)全班交流計算方法。

  注重讓學生理解算理,并學會用較為簡潔的乘法豎式書寫方法。對于學生可能難以獨立寫出的方法,教師應該進行指導。

  2. 解決“402×3=?”這個問題。

  讓學生先嘗試獨立計算,再讓他們分享自己的想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1和3由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練習2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進行反饋和交流。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試講備課教案12-12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精選20篇)02-16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6篇)01-13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精選16篇)07-24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精選15篇)03-16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6篇01-13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精選6篇01-22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9篇03-11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04-25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