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試講教案(精選1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試講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
教學內容:
科書第85~87頁例1、例2,以及隨后的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畫圖、討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現圓的基本特征,知道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含義;會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游戲:摸圖形。
出示裝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形紙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袋子,里面裝有很多平面圖形。請一位同學把它們依次摸出來,其他同學一起說出圖形的.名稱。
2.出示學生摸出的圓形紙片,指出:這是一個圓形紙片(板書:圓)。圓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
板書:圓的認識。
二、教學例
1.提問:你在生活中見過圓嗎?舉例說一說。
學生交流時,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如果學生說的圓形物體就在身邊,可以讓他們指一指物體上的圓;第二,課前要準備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圓形物體或圖片,當學生說到這些物體時,可及時呈現出來;第三,如果學生把球當成了圓,可以通過比較讓他們知道球是立體圖形,而圓是平面圖形。
2.追問:說了這么多的圓,看了這么多的圓,大家想不想動手畫一個圓呢?先動腦筋想一想,再用手頭的工具動手畫一畫。
3.學生獨立畫圓。組織交流時,可結合教材所列的畫法,有針對性地介紹一些典型畫法。如果有學生想到了用圓規畫圓,不要急于讓他們說出具體的操作過程。
4.啟發思考:圓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交流中相機明確:
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有關7的加減法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口算
分別出示卡片:5+1= 5-3=
師:怎樣算?還可以怎樣算?(想數的組成,用數數的方法等。)
學生開火車口算6以內的加、減法。
2、7的組成
學生邊打手勢邊說7的組成。(6和1組成7,5和2組成7……)
(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2和5……)
師:今天我們就應用這些舊知識來學習有關7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探索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馬圖1):左邊有6匹白馬,右邊有1匹黑馬、
師:你能看圖提出數學問題嗎?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然后列出算式。
組長組織小組成員一起討論。
集體交流:敘述圖意,列式解答。
板書:6+1=7
1+6=7
問: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看著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知道兩個部分求整體,所以用加法。相加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得數是一樣的。)
問:如果不看圖,怎么算這兩道題?還有別的想法嗎?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想7的組成,用數數的方法,由學過的算式進行推想等。)
(2)出示例題圖(馬圖2)
學生小組合作研究,先說一說題意,然后再列式計算。
集體交流:敘述圖意,列式解答。
板書:7-1=6
7-6=1
問:不看圖怎樣計算這兩道減法題?(想7的分解,想加法算減法等。)
(3)比較例題中的兩組算式。
6+1=7 7-1=6
1+6=7 7-6=1
師:這四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請你試著說一說6、1和7這三個數之間的關系。
(6是一部分,1是一部分,把這兩部分合并起來就是整體7,從整體7里面去掉1這部分就是6那部分,從整體7里面去掉6這部分就是1那部分。)
2、擺一擺
(1)學生擺小棒、說題意、列算式。
(左邊擺5根小棒,右邊擺2根小棒,一共是幾根小棒?5+2=7 2+5=7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2根,還剩幾根?7-2=5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5根,還剩幾根?7-5=2)
擺后指名回答,老師板書:5+2=7 7-2=5
2+5=7 7-5=2
讓學生看小棒圖說一說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7根小棒還可以分成哪兩部分,請你擺一擺,邊說題意邊列式。
(左邊擺4根小棒,右邊擺3根小棒……)
擺后指名回答,老師板書:4+3=7 7-3=4
3+4=7 7-4=3
師:除了黑板上的算式以外,你還能說出有關7的加、減法算式嗎?
學生說算式,老師板書:7+0=7 7-0=7
0+7=7 7-7=0
學生齊讀黑板上7的加、減法算式。
3、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有關7的加、減法,對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學們能夠用多種方法計算加、減法,今后計算的時候,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
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35頁的做一做。
6+1=□ 5+2=□ 4+3=□
1+6=□ 2+5=□ 3+4=□
7-1=□ 7-2=□ 7-3=□
7-6=□ 7-5=□ 7-4=□
訂正時問:你是怎么算的?(學生可能用數的組成,也可能用數數的方法,還可能根據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看上面的算式寫下面的得數。)
2、學生獨立完成教材37頁的第3題(出示蝴蝶圖和樹圖)。
3、游戲:找朋友
發給一組同學每人一張數字卡片,其他的同學每人一張算式卡片,拿數字卡片的同學依次到前面來舉起卡片說:“我的朋友在哪里?”拿著相應算式的同學到他面前來說:“你的朋友在這里。”(學生手里的算式是7以內的加、減法)
板書設計
數學教案-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在交流、計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并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能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難點】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三、教學準備
教學圖片、課件、直尺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以小精靈明明帶我們去動物樂園,看見一群小動物,每個小動物身上還有一道算式,這個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讓學生動手計算,復習連加連減的計算。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第47頁例1: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觀察畫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問題(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列式并進行計算,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 ?二:綜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饋解法,初步感知(全班匯報交流:每種方法每步分別求的是什么?教師板書)
5、比較歸納,總結算法:(全班交流討論)給出規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6、深化概念,運用計算
(1)講解脫式計算53-24+38的書寫格式,教師示范板書,邊講解邊說明計算方法,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
(2)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是怎么算的啊?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種解法。現在我們知道“這天閱覽室共來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還可以怎樣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再匯報交流,列綜合算式:53+38-24,體會加減法混合運算,交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2、改錯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說明錯誤的理由。3、書中練習題:先學生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全班交流,強調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作業:課后繼續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決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4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2、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重點:
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教學難點:
會利用計算器探究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教師取出電子計算器,讓學生也拿出自己的計算器。教師:猜一猜,今天,這一節劉我們一起學習什么?學生:認識計算器。
2、教師:你知道如何使用計算器嗎?
二、引導探索
1、讓學生說一說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計算器的方法。
2、認識一些功能鍵。(1)
由學生來說明。(2)
集中說明一些功能鍵的作用。
①開關及清除鍵。按一下此鍵,打開計算器,再按一下就關贛計算器。
②運處符號鍵。只要介紹“+、-、×、/“鍵的使用方法。
③數學鍵數字鍵的使用。如按1 2 。顯示屏就顯示“1 2”。
④等號鍵按下數字鍵及運算符號鍵后,按下此鍵,顯示屏就顯示出輸入算式的計算結果。
⑤小數點鍵按下此鍵,就呈現一個小數點還可以向學生介紹如:時間鍵、日期鍵、括號鍵、存儲運算鍵等。
3、嘗試練習。
(1)計算25×4操作過程:輸入25→×→4→=,屏幕上呈現100,就是計算的結果。
(2)計算一份菜單的價錢。
①呈現:酒;14元涼拌豆腐:3元
肉絲:5元青菜:3元
清蒸魚16元三鮮湯:12元甜點8元
②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③反饋計算結果。
4、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1)呈現計算題。
①1+2+3+4……+98+99+100
②999×9 9999×9 99999×9
(2)讓學生獨立用計算器計算,教師巡視課堂。
(3)反饋計算結果。
(4)引導提問:通過計算,你有什么發現(特別指導觀察第②題中各算式的計算結果,并進行比較)?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發現:積的個位都是1;積的位都是8;中間幾位數都是9,9的個數比第1個因數中的'9個數少一個。接著,讓學生說一說以下幾個算式的結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觀察計算結果、發現規律,同時突出了運用簡便方法計算很可能比計算器還要快定瞇,充分體現了計算方法的靈活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活動課本第36頁的“練一練”。
板書設計:
神奇的計算工具
計算器的組成。
屏幕、數字鍵、功能鍵、運算符號鍵等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準確地實行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在交流、計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準確使用運算順序實行計算,并能準確實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能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實行計算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準確地實行脫式計算。
【難點】能準確實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三、教學準備
教學圖片、課件、直尺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以小精靈明明帶我們去動物樂園,看見一群小動物,每個小動物身上還有一道算式,這個情景引出:
16+9+8=32-10-6=25+20-10=48-8+17=
先指定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讓學生動手計算,復習連加連減的計算。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第47頁例1:
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觀察畫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問題(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列式并實行計算,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綜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饋解法,初步感知(全班匯報交流:每種方法每步分別求的是什么?教師板書)
5.比較歸納,總結算法:(全班交流討論)
給出規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6.深化概念,使用計算
(1)講解脫式計算53-24+38的書寫格式,教師示范板書,邊講解邊說明計算方法,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
(2)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是怎么算的啊?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種解法。現在我們知道“這天閱覽室共來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還能夠怎樣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再匯報交流,列綜合算式:53+38-24,體會加減法混合運算,交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2.改錯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說明錯誤的理由。
3.書中練習題:先學生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全班交流,強調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課后繼續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決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2、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呈現收集的數據。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一)感知分類
出示兩個文具店,提問:你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揭示課題,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二)體驗分類
教師(出示例1):小朋友們到游樂園玩,買了許多氣球。看,多漂亮!
教師:這些漂亮的.氣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書“形狀、顏色”)。
1、按給定標準分類計數,探索記錄方法
教師:能按照形狀分一分并告訴大家每種氣球有多少個嗎?
學生分組活動并想辦法記錄分類結果。
教師:現在請大家展示分類的結果,并討論“你喜歡哪種記錄結果的方式,為什么?”
教師小結:雖然大家記錄結果的方式不同,但仔細觀察整理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教師:記錄的形式多樣,為什么整理的結果相同?
教師結合不同的呈現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數據——哪種氣球最多?哪種氣球最少?使學生讀懂各種呈現方式,體會不同呈現方式的特點。
2、按顏色分類計數,選擇喜歡的形式記錄結果
學生展示分類結果,
教師組織交流、評價:你覺得他做的怎么樣?說說理由。
3、在對比中體會
教師:剛才我們分的都是這些氣球,為什么分類的結果不一樣呢?
教師:無論結果怎么樣,什么應該是不變的?
二、鞏固提升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2、題。
(1)教師帶領學生完成第(1)題。
(2)學生自己完成第(2)題。
(3)討論:分的都是這些卡片,為什么分類的結果不同?
2、課件播放生活中的分類(超市、圖書館)
三、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對書中情境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能力目標:借助掛圖引導學生充分觀察,交流圖中物體的數量,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會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大家想不想學好它?大家會從1數到10嗎?
二、探索新知
1、尋找身體上的數
師:1——10這幾個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我們身上就有許多,快找一找,說一說!
(學生可能說:有1個腦袋,1張嘴,10個手指等。只要說得對,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同時要注意讓學生把話說完整。)
2、尋找教室里的數
師:同學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這么多的數,真了不起!快來看看我們的`教室,你們能發現哪些數?
(學生可能會說:有1塊黑板,2扇門,6盞燈,25張桌子,47名學生……對于能說出比10大的數的學生要及時鼓勵。)
3、尋找校園里的數
師:現在,我們要數一數“可愛的校園”中的數。
4、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在忙什么啊?你發現什么呢?
三、課堂總結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每一個數學王國的成員都睜著智慧的眼睛看著我們,你想和他們交朋友嗎?你打算怎么做?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自主探究小數乘小數的算理,能正確確定小數乘法中積的數位,能正確的進行筆算。
【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運用遷移的數學思想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位置的確定。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口算下列各題。
6、4×()=641、25×4=()1、6×5=()
2、列豎式計算
4、65×24=6、25×35=
3、出示例題。
(1)同學們,最近我們要給學校宣傳欄刷油漆,你能幫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嗎?
(2)在計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2、4×0、8=......
(二)探究新知
1、嘗試計算。
(1)同學們,請觀察這個小數乘法算式,它與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小數乘法有什么不同?(兩個因數都是小數。)
(2)我們上節課學習的`小數乘整數是怎樣計算的?那兩個因數都是小數又怎么計算呢?
(3)小數乘整數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的,現在能否還用這個方法來計算2、4×0、8呢?如果能,應該怎樣做?
(4)指名學生口答,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學生的討論結果。
2、理解算理。
引導學生得出:先把第一個因數2、4乘10變成24,積就乘了10;再把第二個因數0、8乘10變成8,積就又乘了10,這時的積就乘了100。就應把乘得的積192除以100,得1、92。
3、進一步明確算理(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不同)。
(1)計算出了宣傳欄的面積后,怎樣計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1、92×0、9=......
(3)這道題也可以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嗎?積里的小數點應該點在哪里呢?
4、小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組織學生回顧、討論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2)引導學生總結: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再點小數點。
(三)鞏固提高
1、計算下面各題。
3、7×4、6=4、87×6、43=5、4×1、07=
(四)小結作業
小結: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0、85×0、08=
四、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9
一、課題名: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用計算器計算比較復雜的小數乘、除法,并有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在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時,學生能通過觀察、分析發現算式中的規律,并能按規律直接填得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引導發現規律、描述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中的美以及探究的樂趣。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本課的教學重點:能用計算器探索計算規律,并能應用探索出的規律進行一些小數乘、除法的計算。
2、本課的教學難點:發現規律。
四、教學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計算、猜測、驗證、總結歸納,體驗探索。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
1、出示:比一比誰算得快。
32、47÷15=63、79÷5、2=
學生自主計算并訂正結果。
2、教師引入:在計算這些題目時,同學們是不是感到很麻煩?這時我們可以使用計算器。用計算器還可以幫助我們探索一些規律呢?
(板書課題: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二)講授新課
1、出示教材第35頁例9例題。
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下列各題。
訂正答案:
1÷11=0、0909…2÷11=0、1818…
3÷11=0、2727…4÷11=0、3636…
5÷11=0、4545…
師小結:這些都是循環小數。并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你發現了哪些規律?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說出規律:商是循環小數;循環節都是9的倍數。
2、引導學生按規律寫結果:同學們,通過用計算器計算,觀察計算結果,我們發現了規律。現在大家能不能不計算,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題)
6÷11=7÷11=8÷11=9÷1l=
學生匯報得出的結果。引導學生說一說,你是根據什么來寫這些商的?
(根據1÷11,2÷11……5÷11的結果得出的規律來寫商的`。)
3、檢驗:同學們寫出的規律對不對?用計算器來檢驗一下。
學生自主驗證計算結果,與自己得出的結果作比較。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35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前四個題,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有什么規律。
規律:第一個因數的整數部分與第二個因數的小數部分不變,第一個因數的小數部分與第二個因數的整數部分有變化而且數位相同。因數有幾位數,積的整數部分就有幾個2,小數部分就有幾個;
1,再根據規律試著寫出后兩題的積。
2、完成教材第37頁“練習八”第12題。
利用計算器計算出結果,并討論: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規律: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是9的幾倍,積的整數部分就有5個幾,小數部分萬分位是O,其余的數都是9的那個倍數。
3、完成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3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有什么規律,再根據規律直接寫出得數,最后用計算器驗算。
(四)小結
師:這節課學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
1、用計算器計算省時省力又很精確。
2、觀察得到規律,不用計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結果。
(五)作業布置
一、先用計算器計算前面3題,仔細觀察,再試著寫出后面的得數。(保留6位小數)
1÷7=2÷7=
3÷7=4÷7=
5÷7=6÷7=
二、根據規律不計算直接寫得數。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六、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0
分數的基本性質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75頁的例1,第76頁“做一做”的第1題及第77頁練習十四的第1一5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歸納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理解分數基本性質,運用分數基本性質解題。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觀察能力。
3.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
三、重點難點
抽象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四、教具準備
每人3張同樣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紙片。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直接口答下面各題的商,說說是怎樣想的?根據什么知識?
120 ÷20 = ( 12O×3)÷(30 ×3 ) = ( 120 ÷10)÷(30 ÷10 ) =
(二)教學實施
1.教學教材第75頁的例1。
讓學生拿3張同樣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紙片,分別對折一次、兩次、四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顏色,分別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發現了什么?板書:
=
=
為什么相等?
2.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規律變化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請代表發言。
隨著學生匯報,老師板書。
(從左往右觀察)(從右往左觀蔡)
3.提問: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老師分別板書出來。
4.觀察以上例子,你得出什么結論?(學生討論,匯。)板書: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提問:為什么0要除外?(學生討論)
小結: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則分數成為
,而分數的分母不能為O;又因為0不能作除數,所以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時除以O。
5.提問:你能不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和商不變的性質來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
6.完成教材第76頁“做一做”的第1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學生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思考并說明思路。
7.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四的'第1題。
學生先獨立涂色,范文,然后比較大小并說明理由。
8.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四的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是怎樣比較的?可以把
化成
,也可以把
化成
,再比較。
9.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四的第3題。
學生兩人一組,由一人說一個分數,另一個人說出一個相等的分數。
10.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四的第4題。
引導學生先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判斷哪幾個分數是相等的,然后在直線上把這個點畫出來。
老師啟發學生觀察,推算出每個分數中分子與分母可以同時除以幾,得到一個與原分數相等的分數。
11.完成教材第77頁練習十四的第5題。
進行口答練習。
(四)思維訓練
1.一個分數的分母不變,分子乘3,這個分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嗎?如果分子不變,分母除以5呢?
2.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9÷15 =
=
= 6÷()=()÷6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的學習,知道了什么是分數的基本性質,并會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1
一、現場購物,體驗成功。
談話:我們已經了解有關購物知識,現在我們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教師可以選定一部分學生扮演的售貨員,其余的扮演顧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幣購買商品。在活動過程中,要讓買賣雙方互相檢查對方在進行人民幣計算時有沒有發生錯誤。例如,顧客要檢查售貨員有沒有找錯零錢,售貨員則要檢查顧客所付出的.錢數。活動中,如果發現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和其他同學商量、討論。教師一方面要注意觀察學生提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另一方面要在學生碰到困難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提示。
二、匯報討論,活動總結。
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匯報,并對出現問題進行討論。
(1)匯報一下活動中提出了哪些問題或遇到了哪些問題,都是怎樣解決的。讓大家討論一下。這種解決問題方法是不是的?
(2)你原有多少錢?買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錢?現在還剩多少錢?判斷一下算得對嗎?
(3)請小售貨員匯報結果:一共賣出多少東西?收入多少錢?
三、實踐平臺,拓展提高。
紅紅到超市買東西,他付給營業員50元的人民幣,營業員找給他5元錢,請你說一說他可能買了下面哪幾樣東西?
汽車38元飛機5元沙灘玩具10元布娃娃30元手電筒2元紙扇3元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2
設計說明
教學設計始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遵循運算概念的自主建構規律,讓學生充分體驗運算順序的生成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悅。
1.重視情境的創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學習新課前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并進行相互交流,對自己或他人的活動過程、結果進行評價反思,從而讓學生正確地選擇計算方法,按照一定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列出分步和綜合算式,這個過程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受運算順序的自然生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2.重視用畫圖策略呈現數量關系的作用。
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題意畫圓片圖、線段圖,使題中的數量關系形象地體現出來,這樣符合從低到高的抽象程度,便于學生清楚題中的數量關系,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發展數學抽象能力,從而為找到解題方法打開方便之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復習鋪墊,引入新知
72×25÷40 (502+28)÷5
3.6÷0.9×100560-70+1024
2.5-2.5×0.41.2+8-0.04
1.觀察上面這些題分別屬于我們以前學的什么知識?
(整數和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知識)
2.整數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括號里的,后算括號外的)
3.說出下面各題的數量關系并列式。
(1)小明的體重是爸爸的。
(2)我們班戴眼鏡的同學占。
(3)我國大約有的城市供水不足。
4.引入:剛才我們復習了整數和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有關分數乘除法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將學習有關分數的知識。[板書:分數混合運算(一)]
設計意圖:通過對整數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復習,引導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知識進行回顧,讓學生自然“遷移”過渡到本節課來,打牢學習的基礎,以便順利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教學中切實地復習學生知識結構中有利于學習新知識的舊知識,以舊引新,可以促進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從而使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
⊙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呈現情境圖,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21頁情境圖。
師:這是六(1)班本學期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的情況,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①氣象小組有12人;②攝影小組的人數是氣象小組的;③航模小組的人數是攝影小組的。
提問:航模小組有多少人?說說你是如何思考的。
2.生獨立完成,解決問題。教師重復問題后,要求學生:
(1)獨立思考,找出單位“1”,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2)列出解決問題的算式。
(3)與同桌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并列式計算。
3.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反饋解答情況。
(1)根據問題分析數學信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求航模小組有多少人)
①請同學們找到與求航模小組人數有關的數學信息,把它讀出來。
②將與求攝影小組人數有關的數學信息讀出來。
師:也就是說,要求航模小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要先求攝影小組的人數)
師:通過讀題我們已經知道了氣象小組有12人。也就是說攝影小組的人數是多少人的幾分之幾呢?(12人)
(2)引導提問。
①攝影小組的人數是氣象小組的,這里表示什么?(表示把氣象小組的人數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
②在這里是把什么作為分的對象?(氣象小組的人數)
③這里的單位“1”是誰?(氣象小組的人數)
(3)用線段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
①怎樣畫線段圖來表示這樣的數量關系呢?
②航模小組的人數是攝影小組的,這里的單位“1”是誰?(攝影小組的人數)
③你能畫線段圖來表示這樣的數量關系嗎?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3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教科書五年級(下)P93-94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已知圖形的觀察、思考初步建立圓的基本概念,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在幾次畫圓過程中理解什么是圓,掌握基本繪圖方法,在畫和對比中感受圓的本質。
2.讓學生經歷操作驗證的全過程,通過交流分享,不斷深化對圓心、半徑、直徑意義的理解,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思考。
3.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感受圓的本質,應用半徑、直徑的意義、聯系思考解決問題,體會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在嘗試、操作、思考中理解圓心、半徑和直徑的意義、聯系,感受圓的本質。
教學難點:
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在實際問題中思考、應用圓心、半徑和直徑的意義及聯系。
教學準備:
圓規、圓片、練習紙、課件、應用模型。
教訓過程:
一、引入
1.從學習過的正方形開始。
引導學生找到正方形的中心點。
從中心點引出到邊、頂點的距離,明確其長度不等。
2.逐步呈現正多邊形的變化。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形成數學思考。
思考:如果正多邊形的邊數不斷增加,中心點到邊、頂點的距離會怎樣變化?多邊形將趨于……?
引出圓,呈現課題。
◇設計意圖:
從正方形引入,觀察中心點到邊、頂點距離之間的關系,滲透圓的本質:“平面內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感受極限思想。
二、畫圓
1.用身邊的素材自己畫圓。
交流不同工具的畫法,初步感受圓規畫圓有優勢。
2.學生匯報,教師示范、規范畫圓的方法。
3.學生們再次嘗試畫圓。
4.對比用圓規畫圓和用其它方式畫圓的共同點,體會“平面內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設計意圖:
第一次讓學生自主畫圓,初步體會,充分容錯,引發對圓規畫圓“工作原理”的思考;第二次教師示范畫圓,尊重教材,有效講授,形成學生對規范畫圓的“有意接受”;第三次再讓學生畫圓,“反芻”畫圓的核心要素,建立圓心、半徑的初步感知,為自學做好鋪墊。
三、自主學習
1.自學與分享。
(1)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2)在自己畫的.圓里面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畫好以后和同桌交流。
2.交流并理解。
學生匯報,教師引導學生補充、質疑,關注理解。
過程中教師示范畫圓心、半徑、直徑。
3.發現與思考。
用圓形紙片折一折、畫一畫,發現圓中半徑、直徑的特點,這個圓中半徑、直徑之間有什么聯系?
組織交流反饋。
4.現象與本質。
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圓,思考:
(1)半徑(直徑)真的有無數條?
(2)半徑(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圓中,直徑最長嗎?半徑呢?
結合課件演示,理解圓心、半徑、直徑間的聯系,再次領悟圓的本質。
◇設計意圖:
“以學定教”。學生會的不教,學生通過自學能理解和掌握的不教。
介紹“如何畫圓心、半徑和直徑”時,既提供自主畫圖、理解同圓半徑、直徑聯系的機會,又讓學生自己的話解釋,逐步貼近數學用語。尊重學生與尊重教材并重。
從驗證的角度設問“圓中半徑真的有無數條?”讓不同層次的孩子產生不同的思考,這個環節具有多重效能,既傳遞給學生“經得起檢驗的東西,才能揭示其規律”,又在驗證過程中從不同視角去理解圓。
四、深度研究、聯系生活。
1.怎樣找到圓心。
(1)學生思考、交流自己不同的想法,結合“生成”引導思考。
學生介紹想法,用圓片演示。
在學生理解后,教師課件呈現,再次引發質疑----為什么這樣折出來的就是圓心?
引導學生結合今天學習的知識進行分析和解釋。
◇設計意圖:
“折一折”并不那么簡單,要“折”出半徑的意義、直徑的意義,要“折”出數學的味道。不斷地“反芻”半徑、直徑的意義,加深印象,深刻體會三要素“圓心、半徑、直徑”間的聯系。
(2)再找圓心。
引發思考:無法折一折的圓形怎樣找其圓心?
引導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有聯系。
充分預設,呈現學生可能出現的思考。
◇設計意圖:
此處設計再一次打破學生剛剛構建的“找圓心”的“好”方法,“折一折”并不那么簡單,因為生活中太多的“圓”折不了,設置這樣的問題意在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分析,進行數學思考。學會在解決新問題中發現已有知識的價值,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聯系生活。
引導學生自主使用學到的知識、概念,解決生活中與圓形有關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
與教學伊始呼應,從“方”中進入,回“方”中思考。讓學生感受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輪回現象;領悟數學可以還解釋生活現象,解決現實問題的應用價值;養成用數學眼光、數學思維觀察、分析事物的習慣。
六、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簡要回顧、梳理本節課學到的知識,小結收獲,提出希望。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4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多樣化。
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口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生狀況:
1.學生已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的除法。
2.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發散思維能力,基本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3.我們的學生來自城市,對于本節課植樹的教學情境,感到比較陌生。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結合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的情況,我從學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幾張桌子等實際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讓學生經歷探索、討論、交流的過程,使其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學校又招收了一年級的新同學。昨天,我了解了一年級新生的招生情況。
二、自主探索計算方法(評析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創設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情況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與學習興趣。)
1.從表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并探索計算方法。
(1)一年級三個班的班主任老師要為小朋友們排座位,每班各需要多少張桌子?怎么列式?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然后全班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①如果每人需要一張桌子(單人桌),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張桌子,也就是441=44(張),481=48(張),461=46(張)。
②如果每兩人需要一張桌子,一共需要多少張桌子?
學生可能會想到442=22(張)
A.402=20,B.222=44,C.直接想每兩人坐一張桌子,42=2,442=22。桌子的張數就是人數的一半。
20+2=22。
482=24(張)
462=23(張)
(2)各班進行分組活動,該怎么分呢?
①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大多數學生會結合本班的情況分成4人一組。
②出示問題:每4人分成一組,一班、二班、三班各能分成幾個小組?
學生試著解決這一問題,然后交流。特別要關注三班46人怎么分?46人每4人分一組,可以分成11組,還剩2人。
(評析從學生身邊的事及班級實際出發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探索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除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5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教材第10頁例3以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經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乘法口訣的來源。
2、熟記1的乘法口訣。
3、會用1的`乘法口訣口算相應的表內乘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編乘法口訣的過程。
教學難點:會用1的乘法口訣口算相應的表內乘法。
教學準備
小棒
一、復習引入
1、對口令
①教師說算式,學生說口訣。
②教師說口訣,學生說算式。
2、擺小棒,說算式,說口訣。
每次擺2根,擺3次。
每次擺2根,擺6次。……
3、引入新課。
二、學習例3
1、擺小棒。一根一根地擺,邊擺邊說,1個1、2個1、……9個1
2、根據擺的情況,說算式。1個1是1、2個1是2、……9個1是9
板書:1×1=1
1×2=2
1×3=3
……
1×9=9
觀察算式,你發現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
3、編口訣。
①小組活動,你能編出這些乘法的口訣嗎?組長記錄。
②全班反饋。教師板書: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
一九得九
4、全班交流討論,說一說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
5、記口訣。①你怎樣記住這些口訣?
②熟記口訣。
三、課堂活動
說算式,對口訣。
1×3————一三得三
……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還有什么問題?
板書設計
1的乘法口訣
1×1=1一一得一
1×2=2一二得二
1×3=3一三得三
…………
1×9=9一九得九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 1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的乘、除法知識解決問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解決問題技能。
教學難點: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圖片、題卡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我們已經學了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你們都有哪些收獲?把你的收獲再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二、探索學習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七第8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教師巡視。
(2)交流匯報,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完成第9題。
(1)出示情境圖,學生看圖思考,獨立完成練習。
(2)同桌相互交流,說說題意、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
3、引導學生完成第10題。
(1)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畫面,確定要先解決什么問題。
(2)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練習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擴大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空間,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數學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完題后讓學生交流解題思路,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應用
1、補充拓展性練習。
(略)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討論、交流,教師指導。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內容:教材第12頁例3、練一練,練習二第6~11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學會計算套管體積的計算方法,井能應用于實際求出物體的重量。
教學重點:計算套管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求下列圓柱的體積(口答列式)。
(1)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徑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徑2分米,高3分米。
追問:圓柱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板書:V=Sh)
2.復習環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提問:怎樣計算環形面積?你能舉例和同學們說一說嗎?小組交流。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圓柱的`體積計算。這節課,就在計算圓柱體積的基礎上,學習套管體積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3。
出示例3,讀題。提問:這道題求什么?要求鋼管的質量先要求什么?怎樣求鋼管的體積?小組討論。解答這道題還要注意些什么?(單位,取近似數)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樣求的。
2.新課小結。
提問:怎樣計算套管體積?如果知道套管的內周長和外周長幾套管的長,怎樣求套管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做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指名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結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四、布置作業
練習二第7、8題及數訓。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09-27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9篇03-11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10篇01-09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精選20篇)02-16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精選15篇)03-16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6篇01-13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6篇)01-13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精選6篇01-22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