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優秀教案(精選1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數學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1
教學目的: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解法,同時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提高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問題,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對策:
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解方程(練習一第6題的第1、3小題)
4x+12=50 2.3x-1.02=0.36
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學生板演并講評,集體訂正。
二、嘗試練習
師:剛才的兩道題同學們完成得很好,這道題你們還能自己解決嗎?試試看。
出示:30x÷2=360
學生獨立嘗試完成,全班交流。
指名學生說一說,解這個方程是第一步需要做什么?這樣做依據了等式的什么性質?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練習一第7題。
(1)分析數量關系
提問:誰來說說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根據學生回答板書:S=ah÷2。聯系這個公式你能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嗎?(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指名口答。你覺得在這些數量關系中,哪一個等量關系適合列方程?根據這個數量關系我們可以列出怎樣的方程?板書:1.3x÷2=0.39。
第⑵題生獨立思考并列出方程,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后全班交流。板書:3x+18=19.8。
(2)學生獨立計算,并檢驗答案是否正確,全班核對。
小結:在一個實際問題中,可能會有幾個不同的等量關系,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等量關系來列方程。
2、練習一第8題。
學生讀題后可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將與楊樹和松樹有關的信息分別列表整理(如列表,作標記等)
學生獨立解決后再說說數量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是根據什么樣的數量關系列出的方程,最后核對解方程的過程。(提示學生可從得數的合理性來初步檢驗)
3、練習一第9題。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分析數量關系,教師結合學生回答畫出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學生獨立解方程再集體訂正。
4、練習一第10題。
教師簡單介紹相關天文知識后,學生獨立解答,然后及時交流,教師及時講評。
5、練習一第11題。
學生讀題后教師提問:在本題中出現了兩個問題,那么我們在寫設句時要注意什么?(提示學生用不同的字母分別表示小亮出生時的身高和體重)
學生獨立解決,集體核對。結合學生板演情況進行講評,進一步規范學生的書寫格式。
6、練習一第12題。
提問:你能看懂這張發票上所提供的信息嗎?數量間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呢
學生獨立列方程解答,同桌同學互相檢查,再集體訂正。
7、練習一第13題。
學生閱讀第13題,理解后獨立解決問題,再交流。
教師再補充幾題,如:98.6、212華氏度相當于多少攝氏度等。
四、全課小結
說一說你這一節課的學習收獲及還有什么問題。
五、布置作業
完成配套習題。
教后反思:
本課時是一節練習課,練習目標有兩個,一是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形如ax+b=c和ax-b=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二是借助一些對比練習,讓學生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價值。課前,我學習了高教導的“課前思考”,在今天的練習課中補充了兩組題目,讓學生進行對比練習。題目是這樣的:
(1)果園里有桃樹60棵,比梨樹的3倍少6棵,梨樹有多少棵?
(2)果園里有梨樹60棵,比桃樹的3倍少6棵,桃樹有多少棵?課堂上,我先請學生分析每一題的數量關系,然后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答。學生們經過分析、比較,發現類似第1小題這樣的題目適合用方程解,類似第2小題這樣的題目適合用算術方法解。另一組補充的題目是:
(1)王老師買了3個足球,付了200元,找回8元。每個足球多少元?
(2)水果店運進5箱蘋果,賣出56千克,還剩34千克。每箱蘋果多少千克?對于這兩題,我請學生認真分析數量關系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而且如果是列方程的話,試著列出不同的方程;如果是用算術方法解的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在正確分析數量關系后列出了不同的方程或算式。
通過本節練習課,我想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多地指導學生關注怎樣從一個個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分析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關注怎樣根據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從而在經歷實際問題數學化的過程中,獲得對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策略的體驗,進一步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加深學生對方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2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多個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學生體會到一元一次方程作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的作用。
2.使學生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3.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某個方程的解。
重點、難點
1.重點: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2.難點:弄清題意,找出“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一本筆記本1.2元。小紅有6元錢,那么她最多能買到幾本這樣的筆記本呢?
解:設小紅能買到工本筆記本,那么根據題意,得
1.2x=6
因為1.2×5=6,所以小紅能買到5本筆記本。
二、新授:
問題1:某校初中一年級328名師生乘車外出春游,已有2輛校車可以乘坐64人,還需租用44座的客車多少輛? (讓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再作講評)
算術法:(328-64)÷44=264÷44=6(輛)
列方程:設需要租用x輛客車,可得。
44x+64=328 (1)
解這個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結果。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試試看?
問題2:在課外活動中,張老師發現同學們的年齡大多是13歲,就問同學:“我今年45歲,幾年以后你們的年齡是我年齡的三分之一?”
通過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你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啟發?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
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3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這種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據此檢驗一下一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問: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動手試一試,大家發現了什么問題?
同樣,用檢驗的`方法也很難得到方程的解,因為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數,該從何試起?如何試驗根本無法人手,又該怎么辦?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3頁練習1、2。
四、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五、作業 。
教科書第3頁,習題6.1第1、3題。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經歷相似多邊形概念的形成過程,了解相似多邊形的定義,并能根據定義判斷兩個多邊形是否相似。
2、過程與方法:在探索相似多邊形本質特征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歸納、類比、反思、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體會反例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推斷得到數學猜想、獲得數學結論的過程,體驗數學活動充滿了探索性和創造性。
教學重點:
探索相似多邊形的定義過程,以及用定義去判斷兩個多邊形是否相似。
教學難點:
探索相似多邊形的定義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3分鐘)
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形狀相同的圖形,在這里我向學生展示一組圖片(課件),引導學生從中找出形狀相同的圖形。學生回答后,利用課件演示抽象出多邊形。
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指出黑板邊框的內外邊緣所圍成的矩形的形狀也相同。我緊接著創設懸念:這兩個矩形的形狀相同嗎?
利用課件演示,把內邊緣的矩形的長和寬按相同比例放大后不能與外邊緣矩形重合。此時的學生肯定倍感疑惑,急切想探個究竟。教師順勢導入新課:
那么滿足什么條件的多邊形才是形狀相同的多邊形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相似多邊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15分鐘)
1、動手實驗,初步感知定義。
課前發給每個小組一套相似多邊形的圖片(其中包括兩個相似三角形、一個等邊三角形、兩個相似四邊形),組織學生按形狀相同給多邊形找朋友。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中選擇一組多邊形探究解決下面問題。
(1)在這兩個多邊形中,是否有相等的內角?設法驗證你的猜想。
(2)在這兩個多邊形中,相等的內角的兩邊是否成比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探究、驗證、交流,并進行演示,著重引導學生說明驗證的方法,無論學生提出什么樣的驗證方式,只要有道理,教師都應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
對相等內角的兩邊是否對應成比例這個問題學生可能會感到困難,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成比例線段,我會利用這一點啟發學生運用測量、計算的方法解決這一難點。
利用多媒體演示形狀相同的六邊形的對應角相等,然后讓學生觀察計算得到,相等的內角的兩邊成比例。然后給出對應角、對應邊的概念,引導學生明確對應角、對應邊的含義。
2、特例探究,進一步體驗定義。 (課件出示問題)
例:下列每組圖形形狀相同,它們的對應角有怎樣的關系?對應邊呢?
(1)三角形ABC與正三角形DEF;
(2)正方形ABCD與正方形EFGH.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解決這個問題后進行適當引申,使學生認識到:邊數相同的正多邊形都相似。)
3、歸納總結,形成概念。
教師設問: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探究過的每一組多邊形,你能發現它們的共同特點嗎?(課件出示四組圖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定義,教師給予規范并板書。隨即給出相似多邊形的表示方法和相似比的概念,接下來引導學生回憶表示全等三角形時應注意的問題,也就是要把表示對應頂點的字母寫在對應的位置上,然后引導學生用類比的方法得到:在記兩個多邊形相似時也要把表示對應頂點的字母寫在對應的位置上,說明相似比與兩個多邊形敘述的順序有關。)
4、深化理解。
(1)滿足什么條件的兩個多邊形相似?
(2)如果兩個多邊形相似,那么它們的對應角和對應邊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使學生認識到:相似多邊形的定義既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判定方法,也是最本質最重要的'特征。)
(三)辨析研討,知識深化。(14分鐘)
1、議一議:
(1)觀察下面兩組圖形,圖(1)中的兩個圖形相似嗎?為什么?圖(2)中的兩個圖形呢?與同桌交流。 (課件出示圖形)
(2)如果兩個多邊形不相似,那么它們的各角可能對應相等嗎?它們的各邊可能對應成比例嗎?
(3)如果兩個菱形相似,那么他們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設計意圖:為了培養學生從多角度理解問題,我運用教材中兩個典型的反例,引導學生討論探究,使學生認識到:不相似的兩個多邊形的角也可能對應相等,不相似的兩個多邊形的邊也可能對應成比例;反過來說:只具備各角分別對應相等或各邊分別對應成比例的多邊形不一定相似。進而使學生明確:判斷兩個多邊形形相似,各角分別對應相等、各邊分別對應成比例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對照,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相似多邊形的定義。這是個易錯點,教學時應注意給學生留出充分思考交流的時間。另外在設計時,我在教材原有內容的基礎上添加了菱形的情況(見課件),引導學生探索兩個菱形相似需要滿足什么樣的條件。)
2、做一做。
設問:學到這兒,你認為黑板邊框內外邊緣所成的這兩個矩形相似嗎?請你計算說明。課件出示問題:
一塊長3m、寬1.5m的矩形黑板,鑲在其外圍的木質邊框寬7.5cm.邊框的內外邊緣所成的矩形相似嗎?為什么?(學生自主探索解決)
(設計意圖: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獲得令自己滿意的數學知識,我把此題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和延伸。)
拓展一:如果將黑板的上邊框去掉,其他條件不變。
那么邊框內外邊緣所成的矩形相似嗎?為什么?
拓展二:在拓展一的基礎上,如果矩形的長為2a,寬為a,
邊框的寬度為x。那么邊框內外邊緣所成的矩形還相似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討論計算,解決問題。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并不是所有相互套疊的兩個矩形都不相似。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直觀有時是不可靠的,研究數學問題需要在提出猜想的基礎上進行推理和計算,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的學風。)
(四)學以致用,鞏固提高。(6分鐘)
慧眼識金!
1、判斷下列各題是否正確:
(1)所有的矩形都相似。
(2)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
(3)對應邊成比例的兩個多邊形相似 問題解決!
2、下圖中兩面國旗相似,則它們對應邊的比為 。
3、如圖,兩個正六邊形廣場磚的邊長分別為a和b,它們相似嗎?為什么?
(課件出示圖形)
(設計意圖:為了體現相似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我以實際問題為背景設計練習題。這是一組基礎題,意在鞏固相似多邊形的定義以及相似比的計算。)
(五)課堂小結,知識升華。(2分鐘)
師生共同完成。
(設計意圖:教師首先肯定學生在課堂中大膽的猜想和思維的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從幾方面進行反思:我學會了什么,我最感興趣的是,我發現了什么,我能解決,我獲得的數學方法是幫助學生構成新的知識網絡,形成技能。)
(六)布置作業:
1、 P113 習題第3題
2、畫一畫:在方格紙中畫出兩個相似多邊形。
3、探究題:小林在一塊長為6m,寬為4m一邊靠墻的矩形的小花園周圍,栽種了一種蝴蝶花裝飾,這種蝴蝶花的邊框寬為20cm,邊框內外邊緣所圍成的兩個矩形相似嗎?第1、2題作為必做題;第3題作為選做題,是對課堂上做一做的再次拓展和延伸:當矩形的長與寬的比不再是2:1時,邊框內外邊緣所圍成的兩個矩形還相似嗎?
板書設 4、相似多邊形
定義: 各角對應相等,
各邊對應成比例
表示方法:∽
相似比: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4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
2.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提高他們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的運用.
難點: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的運用.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 什么叫不等式?說出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
2. 當x取下列數值時,不等式1-5x<16是否成立?
3,-4,-3,4,2.5,0,-1.
3.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數量關系:
(1) x的3倍大于x的2倍與5的差; (3)y的與x的的差小于2;
(2) y的一半與4的和是負數; (4)5與a的4倍的差不是正數.
4. 按照下列條件寫出仍然成立的.不等式,并說明根據不等式的哪一條基本性質:
(1)m>n,兩邊都減去3; (2)m>n,兩邊同乘以3;
(3)m>n,兩邊同乘以-3; (4)m>n,兩邊同乘以-3;
(5)m>n,兩邊同乘以 .
(以上各題中,從第2題開始,用投影儀打在屏幕上.學生在回答上述問題時,如遇到困難,教師應做適當點撥)在學生回答完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教師指出:本節課我們將通過學習例題和練習,進一步鞏固并熟練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尤其是不等式基本性質。
二、講授新課
例1 在下列各題橫線上填入不等號,使不等式成立.并說明是根據哪一條不等式基本性質.
(1)若a–3<9,則a_____12; (2)若-a<10,則a_____–10;
(3)若a>–1,則a_____–4; (4)若-a>,則a_____0.
答:(1)a<12,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1. (2)a>-10,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3.
(3)a>-4,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2. (4)a<0,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3.
(在講授本課時,應啟發學和在添加不等號“>”或“<”時,要和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進行對比,觀察它是根據不等式的哪條基本性質,是怎樣由已知條件變形得到的.同時還應強調在運用不等式基本性質3時,不等號要改變方向=
例2 已知,用a<0,“<”或“>”號填空:
(1)a+2_____2; (2)a-1_____–1; (3)3a_____0; (4)a-1______0; (5)a2 _______0; (6)a3______0; (7)a-1______0; (8)|a|______0。
答:(1)a+2<2,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1. (2)a-1<-1,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1.
(3)因為3a,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2. (4)->0,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3.
(5)因為a<0,兩邊同乘以a<0,由不等式基本性質3,得a2>0.
(6)因為a<0,兩邊同乘以a2>0,由不等式基本性質2,得a3<0。
(7)因為a<0,兩邊同加上-1,由不等式基本性質1,得a-1<-1.
又已知,-1<0,所以a-1<0.
(8)因為。a<0,所以a≠0,所以|a|>0.
(本例題除了進一步運用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外,還涉及了一些舊的基礎知識,如a<0表示a是負數;a>0表示a是正數;|a|是非負數.后面幾個小題較靈活,條件由具體數字改為抽象的字母,這里字母代表正數還是代表負數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例外 判斷下列各題的推導是否正確?為什么?(投影)(請學生回答)
(1)因為7.5>5.7,所以-7.5<-5.7; (2)因為a+8>4,,所以a>-4; (3)因為4a>4b,所以a>b; (4)因為a<b,所以<>'
(5)因為>-1,所以a>4; (6)因為-1>-2,所以-a-1>-a-2;
(7)因為3>2,所以3a>2a.
答:(1)正確,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3. (2)正確,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1.
(3)正確,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2. (4)不對,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3,應改為>; (5)因為>-1,所以a>4
答:(1)正確,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3。 (2)正確,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1。
(3)正確,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2。 (4)不對,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3,應改為。
(5)不對,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5,應改為a<4。
(6)正確,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1。 (7)不對,應分情況逐一討論。
當a>0時,3a>2a。(不等式基本性質2)
當a=0時,3a<2a。
當a<0時,3a<2a。(不等式基本性質3)
(當學生在回答本題的過程當中,當遇到困難或問題時,教師應做適當引導、啟發、幫助)
三、課堂練習(投影)
1。按照下列條件,寫出仍能成立的不等式:
(1)由-2<-1,兩邊都加-a; (2)由-4x<0,兩邊都乘以-;
(3)由7>5,兩邊都乘以不為零的-a。
2?用“>”或“<”號填空:
(1)當a-b<0時,a______b: (2)當a<0,b<0時,ab_____0;
(3)當a<0,b<0時,ab____0; (4)當a>0,b<0時,ab____0;
(5)若a____0,b<0,則ab>0; (6)若<0,且b<0,則a_____0。
四、師生共同小結
在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指出:①在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變形時,當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字母,字母代表什么數是問題的關鍵,這決定了是用不等式基本性質2還是基本性質3,也就是不等號是否要改變方向的問題;②運用不等式基本性質3時,要變兩個號,一個性質符號,另一個是不等號。
五、作業
1、根據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x-1<0; (2)x>-x+6;
(3)3x>7; (4)-x<-3。
2、設a<b,用“>”或“>”號連接下列各題中的兩個代數式:
(1)a-1,b-1; (2)a+2,b+2; (3)2a,2b;
(4); (5); (6)-b,-a。
3、用“>”號或“<”號填空:
(1)若a-b<0,則a_____b; (2)若b<0,則a+b_____a;
(3)若a=0,則a+b_____b; (4)若<0,則ab_____;
(5)b<a<2,則(a-2)(b-2)____0;(2-a)(2-b)____;(2-a)(a-b)。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由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不等式基本性質,尤其是基本性質3。故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注意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讓學生以練為主,從而使學生在初步掌握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通過口答,筆做,討論等不同的方式的練習,提高學生將不等式正確、靈活進行變形的能力。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5
學習目標
1、了解分式的概念,會判斷一個代數式是否是分式。
2、能用分式表示簡單問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能解釋簡單分式的實際背景或幾何意義。
3、能分析出一個簡單分式有、無意義的條件。
4、會根據已知條件求分式的值。
學習重點
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學習難點
分式有、無意義的條件
教學流程
預習導航
一、創設情境:
京滬鐵路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全長1462km,是我國最繁忙的鐵路干線之一。如果貨運列車的速度為akm/h,快速列車的速度為貨運列車2倍,那么:
(1)貨運列車從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長時間?
(2)快速列車從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長時間?
(3)已知從北京到上海快速列車比貨運列車少用多少時間?
觀察剛才你們所列的式子,它們有什么特點?
這些式子與分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合作探究
一、概念探究:
1、列出下列式子:
(1)一塊長方形玻璃板的面積為2㎡,如果寬為am,那么長是
(2)小麗用n元人民幣買了m袋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價格是 元。
(3)正n邊形的每個內角為 度。
(4)兩塊面積分別為a公頃、b公頃的棉田,產棉花分別為m㎏、n㎏。這兩塊棉田平均每公頃產棉花 ______㎏。
2、兩個數相除可以把它們的商表示成分數的形式。如果用字母 分別表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那么 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呢?
3、思考:
上面所列各式有什么共同特點?
(通過對以上幾個實際問題的研討,學會用 的`形式表示實際問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感受把分數推廣到分式的優越性和必要性)
分式的概念:
4、小結分式的概念中應注意的問題.
① 分式是兩個整式相除的商式,其中分子為被除式,分母為除式,分數線起除號的作用;
② 分式的分母中必須含有字母,而分子中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這是區別整式的重要依據;
③ 如同分數一樣,在任何情況下,分式的分母的值都不可以為0,否則分式無意義。分式分母不為零是隱含在此分式中而無須注明的條件。
二、例題分析:
例1 : 試解釋分式 所表示的實際意義
例2:求分式 的值 ①a=3 ②a=—
例3:當取什么值時,分式 (1)沒有意義?(2)有意義?(3)值為零。
三、展示交流:
1、在 ____________中,是整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分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
2、 寫成分式為____________,且當m≠_____時分式有意義;
3、當x_______時,分式 無意義,當x______時,分式的值為1。
4、 若分式 的值為正數,則x的取值應是 ( )
A. , B. C. D. 為任意實數
四、提煉總結:
1、什么叫分式?
2、分式什么時候有意義?怎樣求分式的值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6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的特殊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2、在“演示操作驗證解釋應用”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猜想、與驗證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平面內兩直線位置關系
1、操作:
請每位同學在一張紙上畫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會出現哪些情況?
2、分類:根據學生想象,出示下圖(網格):
師:老師課前也繪制了這樣6幅圖,想一想,按兩條直線的不同位置關系,你可以分成哪幾類?說說你的分類依據。
3、討論交流,揭示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小結:
兩條直線,除了“相交”和“不相交”,還可能存在其他的位置關系嗎?
板書:
相交
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不相交
二、探究一:垂直
1、平面內兩直線相交構成的4個角的特點。
師:首先來研究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這一情況。
師:平面內直線a和直線b相交與點O,已知1=60,誰能馬上求出2、3、4的度數?你是怎么想的?
2、平面內兩直線相交的特殊情況。
提問:這4個角的度數有什么特點?固定點O,旋轉后,情況還是一樣嗎?
(旋轉至垂直)
師:現在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了。繼續旋轉呢?
除了相交成直角以外,其余的'情況,都是任意相交的。
板書: 任意相交
相交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相交成直角
不相交
3、練習:
下列圖形中哪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
○1 ○2 ○3
4、揭示概念。(媒體出示)
板書: 任意相交
相交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相交成直角 垂直
不相交
5、平面圖形中的垂直現象。
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直角?在圖上用直角記號標出。哪些線段互相垂直?用垂直符號表示。
○1 ○2 ○3
記作: 記作: 記作:
6、動手操作。
三、探究二:平行
1、提問:長方形中,如果把相對的兩條邊無限延長,是否會在某一點相交?
2、揭示概念
板書: 任意相交
相交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相交成直角 垂直
不相交 平行
3、平面圖中的平行現象
4、練習
(1)說說下列哪些直線互相垂直?哪些互相平行?
將圖2改為:
提問:e和f還平行嗎?
將圖2改為:
當角1等于角2時,e和f還平行嗎?
(2)滲透“同一”平面觀念
長方體中,這兩條棱相交嗎?那么他們平行嗎?
板書: 任意相交
相交
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相交成直角 垂直
不相交 平行
四、生活中的平行與垂直
1、舉例: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2、提問:為什么這些地方要設計成“垂直”或者“平行”?
五、課堂總結。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7
一、課題引入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數與負數的概念,作為教師有必要了解數系的發展.從數系的發展歷程來看,微積分的基礎是實數理論,實數的基礎是有理數,而有理數的基礎則是自然數.自然數為數學結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對于“數的發展”(也即“數的擴充”),有著兩種不同的認知體系.一是數的自然擴充過程,如圖1所示,即數系發展的自然的、歷史的體系,它反映了人類對數的認識的歷史發展進程;另一是數的邏輯擴充過程,如圖2所示,即數系發展所經歷的理論的、邏輯的體系,它是策墨羅、馮諾伊曼、皮亞諾、高斯等數學家構造的一種邏輯體系,其中綜合反映了現代數學中許多思想方法.
二、課題研究
在實際生活中,存在著諸如上升5m,下降5m;收入5000元,支出5000元等各種具體的數量.這些數量不僅與5、5000等數量有關,而且還含有上升與下降、收入與支出等實際的意義.顯然上升5m與下降5m,收入5000元與支出5000元的實際意義是不同的.
為了準確表達諸如此類的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僅用小學學過的正整數、正分數、零,是不夠的.如果把收入5000元記作5000元,那么支出5000元顯然是不可以也同樣記作5000元的.收入與支出是“意義相反”的兩回事,是不能用同一個數來表達的.因此,為了準確表達支出5000元,就有必要引入了一種新數—負數.
我們把所學過的大于零的數,都稱為正數;而且還可以在正數的前面添加一個“+”號,比如在5的前面添加一個“+”號就成了“+5”,把“+5”稱為一個正數,讀作“正5”.
在正數的前面添加一個“-”號,比如在5的前面添加一個“-”號,就成了“-5”,所有按這種形式構成的數統稱為負數.“-5”讀作“負5”,“-5000”讀作“負5000”.
于是“收入5000元”可以記作“5000元”,也可以記作“+5000元”,同時“支出5000元”就可以記作“-5000元”了.這樣具有相反意義的兩個數量就有了不同的`表達方式.
利用正數與負數可以準確地表達或記錄諸如上升與下降、收入與支出、海平面以上與海平面以下、零上與零下等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再如,某個機器零件的實際尺寸比設計尺寸大0.5mm就可以表示成“0.5mm”,或“+0.5mm”;如果“另一個機器零件的實際尺寸比設計尺寸小0.5mm”,那么就可以表示成“-0.5mm”了.在一次足球比賽中,如果甲隊贏了乙隊2個球,那么可以把甲隊的凈勝球數記作“+2”,把乙隊的凈勝球數記作“-2”.
借助實際例子能夠讓學生較好地理解為什么要引入負數,認識到負數是為了有效表達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一些數量而引入的一種新數,而不是人為地“硬造”出來的一種“新數”.
三、鞏固練習
例1博然的父母6月共收入4800元,可以將這筆收入記作+4800元;由于天氣炎熱,博然家用其中的1600元錢買了一臺空調,又該怎樣記錄這筆支出呢?
思路分析:“收入”與“支出”是一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數或負數來表示.一般來說,把“收入4800元”記作+4800元,而把與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支出1600元”記作-1600元.
特別提醒:通常具有“增加、上升、零上、海平面以上、盈余、上漲、超出”等意義的數量,都用正數來表示;而與之相對的、具有“減少、下降、零下、海平面以下、虧損、下跌、不足”等意義的數量則用負數來表示.
再如,若游泳池的水位比正常水位高5cm,則可以將這時游泳池的水位記作+5cm;若游泳池的水位比正常的水位低3cm,則可以將這時游泳池的水位記作-3cm;若游泳池的水位正好處于正常水位的位置,則將其水位記作0cm.
例2周一證券交易市場開盤時,某支股票的開盤價為18.18元,收盤時下跌了2.11元;周二到周五開盤時的價格與前一天收盤價相比的漲跌情況及當天的收盤價與開盤價的漲跌情況如下表:單位:元
日期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開盤+0.16+0.25+0.78+2.12
收盤-0.23-1.32-0.67-0.65
當日收盤價
試在表中填寫周二到周五該股票的收盤價.
思路分析:以周二為例,表中數據“+0.16”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是“周二該股票的開盤價比周一的收盤價高出了0.16元”;而表中數據“-0.23”則表示“周二該股票收盤時的收盤價比當天的開盤價降低了0.23元”.
因此,這五天該股票的開盤價與收盤價分別應該按如下的方式進行計算:
周一該股票的收盤價是18.18-2.11=16.07元;周二該股票的收盤價為16.07+0.16-0.23=16.00元;周三該股票的收盤價為16.00+0.25-1.32=14.93元;周四的該股票的收盤價為14.93+0.78-0.67=15.04元;周五該股票的收盤價為15.04+2.12-0.65=16.51元.
例3甲、乙、丙三支球隊以主客場的形式進行雙循環比賽,每兩隊之間都比賽兩場,下表是這三支球隊的比賽成績,其中左欄表示主隊,上行表示客隊,比分中前后兩數分別是主客隊的進球數,例如3∶2表示主隊進3球客隊進2球.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用計算器進行數的加、減、乘、除、乘方運算。
過程與方法:了解計算器的性能,并會操作和使用,能運用計算器進行較為復雜的運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能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有趣的數學規律。
教學重點:
用計算器進行數的加、減、乘、除、乘方的運算。
教學難點:
能用計算器進行數的乘方的運算。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較為復雜的混合運算,這就要求使用科學計算器。因此,使學生會用計算器進行數加、減、乘、除、乘方的運算就成為本節的重點和難 點。
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
Powerpoint幻燈片、科學計算器。
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創設情境 一、從問題情境入手,揭示課題。
(出示幻燈一)
在棋盤上放米,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22粒米,然后是23粒、24粒、25粒……一直到64格,你能計算第64格應放多少粒米?有簡單的計算方法嗎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點評,并帶著問題引入本節課題:
板書:3.4 用計算器進行數的計算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仔細觀察、思考,積極回答。 通過師生的`相互探討,使學生認識到學會使用計算器的必要性,并激發學生的 求知欲。
探究活動一 一、 介紹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出示幻燈二)
B型計算器的面板示意圖如下:
教師結合示意圖介紹按鍵的使用方法。
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使用計算器進行實際操作。 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計算器 的按鍵操作,熟悉計算器的程序設計模式。
探究活動二 二、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乘方運算
(出示幻燈三)
例1 用計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學生相互交流,并用計算器進行實際操作。 通過計算,使學生熟悉計算器的用法。
探究活動二 (2)
51.7(-7.2)=-372.24
學生相互交流,并用計算器進行實際操作。
通過計算,使學生會用計算器進行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
探究活動二 例2 用計算器計算(精確到0.001)
(-0.45)5
(-0.45)5-0.018
相互討論,并進行實際操作。 通過計算,使學生會用計算器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探究活動二
例3 用計算器求值
(1)(-6)2(2)-62
解:
思考:
注意觀察它們的按鍵順序有什么不同?
學生認真觀察、討論,得出結論。
通過對比,使學生能區分兩種按鍵的不同,靈活運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探究活動三 三、隨堂練習
(出示幻燈四)
用計算器求值
1.9.23+10.2
2 . (-2.35)(-0.46)
3.( -3.45)3
4.-2.082
學生獨立操作完成。 通過訓練,使學生能熟練地用計算器進行數的運算。
探究活動四 四、實際應用,能力提高。
1.用計算器解決“創設情境”中提出的問題。
(出示幻燈五)
2.張老師在銀行貸月息為0.456%的住房 貸款50 000元,滿5年時共需付款50 000(1+600.456%)元,其中包括貸款本金和貸款利息。張老師共需付利息多少元? 在教師的引導下,分組討論,互相交流,回答有關的信息,學生互評。 通過實際應用,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計算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總結 五、學習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有什么體會?
教師簡要點評:
(1)由于受計算器顯示數位的限制,計算結果是一個近似數。
(2)當計算結果很大時,計算器能將計算結果自動轉化為科學記數法的形式來顯示。
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 收獲和體會,教師參與互動并給予鼓勵 性的評價。 學生自由發表學習心得,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課堂反饋
1.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略)
2.(1)用計算器計算下列各式:
1111,111111,1 1111 111,11 11111 111 。
(2)根據 (1)的計算結果,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3)如果不用計算器,你能直接寫出1 111 1111 111 1 11的結果嗎? 讓學生熟練運用計算器進行操作,學以致用。 及時反饋,并使學生能運用計算器探究一些有趣的數學規律。
附:板書設計:
3.4用計算器進行數的計算
1.介紹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運用計算器進行數的運算;
3.運用計算器探究數學規律。
教學反思:
1.只停留在powerpoint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能演示使用計算器的方法,效果會更好。
2.更新教學觀念,最好以學生自學使用計算器的方法為主,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教師主導課堂,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不利于創新思維及個性化發展。而通過網絡或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易忽視教師的作用,過分的 依賴于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成本也大幅度提高。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9
教學目的
知識技能 使學生會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決有關面積、體積方面和經濟方面的問題.
數學思考
提高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用數學的意識,滲透轉化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及數形結合的思想.
解決問題
通過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及生產實際中遇到的有關面積、體積方面和經濟方面的問題.
情感態度
通過探究性學習,抓住問題的關鍵,揭示它的規律性,展示解題的簡潔性的數學美.
教學難點
審題,從文字語言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
知識重點
會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關面積、體積方面和經濟方面的問題.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問題一: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師生共同回憶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
(1)審題;(2)設未知數;
(3)列方程;(4)求解;
(5)檢驗; (6)答.
問題二:矩形的周長和面積?長方體的體積?
問題三:如圖,某小區內有一塊長、寬比為1:2的矩形空地,計劃在該空地上修筑兩條寬均為2m的互相垂直的小路,余下的四塊小矩形空地鋪成草坪,如果四塊草坪的面積之和為312m2,請求出原來大矩形空地的長和寬.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讀題,找到題目中的關鍵語句.
學生活動:在關鍵語句中找到反映相等關系的語句,探究解決辦法.
教師活動:用多媒體演示分析,解題方法.
做一做
如圖,有一塊長80cm,寬60cm的硬紙片,在四個角各剪去一個同樣的小正方形,用剩余部分做成一個底面積為1500cm2的無蓋的長方體盒子.求剪去的小正方形的邊長.
課堂練習:將一個長方形的長縮短5cm,寬增長3cm,正好得到一個正方形.已知原長方形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 ,求這個正方形的邊長.
問題四:某商場銷售一種服裝,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贏利40元.經市場調查發現:如果每件服裝降價1元,平均每天能多售出2件.在國慶節期間,商場決定采取降價促銷的措施,以達到減少庫存、擴大銷售量的目的.如果銷售這種服裝每天贏利1200元,那么每件服裝應降價多少元?
學生活動:在眾多的文字中,找到關鍵語句,分析相等關系.
教師活動: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分析試題.提示學生檢驗解的合理性.
課堂練習:
1.經銷商以每雙21元的價格從廠家購進一批運動鞋,如果每雙鞋售價為a元,那么可以賣出這種運動鞋(350-10a)雙.物價局限定每雙鞋的售價不得超過進價的120%.如果商店要賺400元,每雙鞋的售價應定為多少元?需要賣出多少雙鞋?
2.某商店從廠家以每件18元的價格購進一批商品,該商店可以自行定價.據市場調查,該商品的售價與銷售量的關系是:若每件售價a元,則可賣出(320-10a)件,但物價部門限定每件商品加價不能超過進貨價25 %的.如果商店計劃要獲利400元,則每件商品的售價應定為多少元?需要賣出這種商品多少件?(每件商品的利潤=售價進貨價)
復習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本題為后面解決有關面積、體積方面問題做鋪墊.
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使學生會解決有關面積的問題.
解決體積問題的問題
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以及滲透轉化和方程的思想方法.
強調對方程的解進行雙重檢驗.
小結與作業
課堂
小結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注意通過實際要求檢驗根的合理性,要注意審題能力的培養.
本課
作業 課本第43頁 習題2
課后隨筆(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6頁,整式的加減單元復習。
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對本章內容的認識更全面、更系統化。
2.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本章基礎知識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主要是計算)的掌握。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本章基礎知識的歸納、總結;基礎知識的運用;整式的加減運算。
難點:本章基礎知識的歸納、總結;基礎知識的運用;整式的加減運算。
教學方法:
分層次教學,講授、練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主要概念:
(1)關于單項式,你都知道什么?
(2)關于多項式,你又知道什么?
引導學生積極回答所提問題,通過幾名同學的回答,復習單項式的定義、單項式的系數、次數的定義,多項式的定義以及多項式的項、同類項、次數、升降冪排列等定義。
(3)什么叫整式?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用投影演示:
整式
2.主要法則:
①提問:在本章中,我們學習了哪幾個重要的法則?分別如何敘述?
②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
整式的加減
二、講授新課:
1.例題:
例1:找出下列代數式中的`單項式、多項式和整式。
,4xy, , ,x2+x+ ,0, ,m,―2.01×105
解:單項式有4xy, ,0,m,―2.01×105;多項式有 ;
整式有4xy, ,0,m,-2.01×105, 。
此題由學生口答,并說明理由。通過此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單項式、多項式、整式的定義的理解。
例2:指出下列單項式的系數、次數:ab,―x2, xy5, 。
解:ab:系數是1,次數是2; ―x2:系數是―1,次數是2;
xy5:系數是 ,次數是6; :系數是― ,次數是9。
此題在學生回答過程中,及時強調“系數”及“次數”定義中應注意的問題:系數應包括前面的“+”號或“―”號,次數是“指數之和”。
例3:指出多項式a3―a2b―ab2+b3―1是幾次幾項式,最高次項、常數項各是什么?
解:是三次五項式,最高次項有:a3、―a2b、―ab2、b3,常數項是―1。
例4:化簡,并將結果按x的降冪排列:
(1)(2x4―5x2―4x+1)―(3x3―5x2―3x); (2)―[―(―x+ )]―(x―1);
(3)―3( x2―2xy+y2)+ (2x2―xy―2y2)。
解:(1)原式=2x4―3x2―x+1; (2)原式=―2x+ ; (3)原式=― x2+ xy―4y2。
通過此題強調:(1)去括號(包括去多重括號)的問題;(2)數字與多項式相乘時分配律的使用問題。
例5:化簡、求值:5ab―2[3ab―(4ab2+ ab)]―5ab2,其中a= ,b=― 。
解:化簡的結果是:3ab2,求值的結果是 。
例6:一個多項式加上―2x3+4x2y+5y3后,得x3―x2y+3y3,求這個多項式,并求當x=― ,y= 時,這個多項式的值。
解:此多項式為3x3―5x2y―2y3;值為― 。
3.課堂練習:
課本p76―77:1,2, 3⑴⑶⑸,4⑴⑶⑸⑺,5,7
四、課堂作業:
課本76―77:3⑵⑷⑹,4⑵⑷⑹⑻,6,8,9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①本節是全章的復習課。首先是復習本章的主要概念和法則。在上節課所留復習作業的基礎上,一上課,就進行課堂提問,“關于單項式,你都知道什么”,“關于多項式,你又知道什么”。通過學生的回答,既可檢查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又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且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可使學生的思維發散,把他們所知道的有關內容都說出來。通過對一個問題的多個側面地回答,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重視,又可培養他們主動分析問題的習慣。
②對于應該強調的問題,如果只是泛泛而談,效果不大。因此,在復習了本章的主要知識后,出了一組練習,通過具體的題目,強調有關的問題,將給學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學習效果會更好。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11
一、教材、學情分析
“扇形統計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六章第四節的學習內容,是從生活中實際問題出發,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創造使用教材設計的一節課。生活中經常需要收集數據,而統計圖是展示數據的重要方法,經常出現在報刊雜志媒體中,為此教科書安排了扇形統計圖的認識和制作。
學生在小學里曾經學習過扇形統計圖,對扇形統計圖的意義、特點和制作有初步的了解。本節課數據的收集是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簡單問題入手,讓學生體會數據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并能從中獲得有用的信息,進而養成數據說話的習慣,初一學生積極要求上進喜歡表現自己,課堂上應該給學生廣闊的舞臺,讓學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和探究,品嘗學習帶來的快樂。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實際問題認識扇形統計圖的含義和特點;
2、能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正確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收集數據的過程當中,學會合作學習,并了解收集數據的方法步驟;
2、在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信息的過程當中,學會相互交流、相互評價;
3、在決策和形成猜想中的過程當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數據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與態度目標:
1、通過從身邊的一些簡單問題,體驗數據在解決不少現實問題中是有用的;
2、在問題解決的過程當中,品嘗發現帶來的歡樂,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合作討論的過程當中體會數據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學會制作扇形統計圖。
難點:從扇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并且正確地獲取信息、利用數據進行分析、作出判斷。
四、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個簡單課件(沒有多媒體教室可采用小黑板展示);
2、布置學生準備,圓規、鉛筆、彩色筆、計算器、剪刀等工具。
(二)教學流程
1、引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今天我們將學習另外一種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大家小學里已經學過,有印象嗎?能回憶起來是怎樣的一個圖嗎?學生回答(是一個圓分成幾部分),下面先讓大家欣賞一個扇形統計圖。(展示)同學們暑假肯定看了奧運會,能知道中國得了多少枚金牌嗎?(32)
射擊 4 12.5%
球類 8 25%
水上項目 8 25%
力量型項目 9 28.125%
田徑 2 6.25%
體操 1 3.125%
從這個統計圖中同學們能知道中國在什么項目上有優勢,什么項目上薄弱呢?大家知道嗎?美國在什么項目上有優勢?(田徑)
引入設計說明:
1、從學生感興趣的奧運會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節課堂氣氛。
2、突出扇形統計圖的優點——能直觀反映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比例,區別于折線型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更深入一步認識一下扇形統計圖,并教大家如何來畫扇形統計圖。
2、出示課本學生快餐營養成份統計圖,學生觀察、思考,老師介紹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用圓和扇形分別表示關于總體和各個組成部分數據的統計圖叫做扇形統計圖(或稱餅形圖),特點是能直觀地、生動地反映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比例。
第一問、第二問學生回答;
第三問先說明什么是圓心角,頂點在圓心的角,課本上有摩天輪圖(學生觀察)。我們可以更直觀向學生介紹,用事先準備好圓紙片對折,再對折,把圓分成相等四部分,這個直角就是圓心角。
這樣學生更直觀、清楚地理解了圓心角的概念。
還有奔馳汽車的標志,把圓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圓心角為120。
總結:圓心角的度數為所占的比例乘以360。
請一個學生回答第三問。
3、做一做,P152,第(2)小題后面部分,老師分析。
4、合作活動,師生互動(主要讓學生學會畫扇形統計圖)
提出問題—→調查情況—→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畫圖
問題:同學們從家里到學校交通情況。
學生舉手,一個學生點數,另一個學生記錄,得出有關數據。
①步行 20人 40% 144 不妨設有50名學生,統計數據若如下(根據現場統計情況有不同的數據)。
②騎自行車 15人 30% 108
③坐公交 10人 20% 72
④其他 5人 10% 36
畫圖步驟:1、畫一個圓;
2、按各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出各個扇形的圓心角度數;
3、根據算出的各圓心角的度數畫出各個扇形,并注明相應的百分比,各比例的名稱可以注在圖上,也可用圖例表明。
注意:不用彩色,也可用白色、涂黑、斜線、網狀等表示,學會動手畫出扇形統計圖。
學生再看例題:氣象資料統計圖,計算圓心角度數需用計算器。
5、課內練習,學生板演,一個學生計算數據,一個學生畫出扇形統計圖。
6、作業 1)P153 ①②③④,思考題⑤
2)收集扇形統計圖,渠道來自報紙、雜志、上網查詢。
3)自己設計一個調查方案,用調查的數據制作一個扇形統計圖。
五、教學設計說明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設計應全面貫徹六大基本理念,更加側重理念③和理念④,本節課突出生動有趣的特點,學習方式多樣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引入的情景設計是學生身邊的問題,例題采用學生自己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最后畫圖,讓學生感到一種自己研究成果的成就感,相比之下,比課本的氣象資料更具有感染力。作業中有一題是自己設計一個調查方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這就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并會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養成正確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
三、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在小學算術中,我們學習了用算術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有關知識,那么,一個實際問題能否應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呢?若能解決,怎樣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與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相比較,它有什么優越性呢?
為了回答上述這幾個問題,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題。
例1 某數的3倍減2等于某數與4的和,求某數。
(首先,用算術方法解,由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解法1:(4+2)÷(3-1)=3。
答:某數為3。
(其次,用代數方法來解,教師引導,學生口述完成)
解法2:設某數為x,則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數為3。
縱觀例1的這兩種解法,很明顯,算術方法不易思考,而應用設未知數,列出方程并通過解方程求得應用題的解的方法,有一種化難為易之感,這就是我們學習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目的之一。
我們知道方程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個相等關系。因此對于任何一個應用題中提供的條件,應首先從中找出一個相等關系,然后再將這個相等關系表示成方程。
本節課,我們就通過實例來說明怎樣尋找一個相等的關系和把這個相等關系轉化為方程的方法和步驟。
(二)師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
例2 某面粉倉庫存放的面粉運出15%后,還剩余42500千克,這個倉庫原來有多少面粉?
師生共同分析:
1.本題中給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相等關系?(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
3.若設原來面粉有x千克,則運出面粉可表示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關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過程可列表如下:
解:設原來有x千克面粉,那么運出了15%x千克,由題意,得
x-15%x=42 500,
所以x=50 000。
答:原來有50 000千克面粉。
此時,讓學生討論:本題的相等關系除了上述表達形式以外,是否還有其他表達形式?若有,是什么?
(還有,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原來重量-剩余重量=運出重量)
教師應指出:
(1)這兩種相等關系的表達形式與“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雖形式上不同,但實質是一樣的,可以任意選擇其中的一個相等關系來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過程較為簡捷,同學應注意模仿。
依據例2的分析與解答過程,首先請同學們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然后,采取提問的方式,進行反饋;最后,根據學生總結的情況,教師總結如下:
(1)仔細審題,透徹理解題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關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題中的一個合理未知數;
(2)根據題意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這是關鍵一步);
(3)根據相等關系,正確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應滿足兩邊的量要相等;方程兩邊的'代數式的單位要相同;題中條件應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將一個條件重復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檢驗后明確地、完整地寫出答案.這里要求的檢驗應是,檢驗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應用題有意義。
例3 (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組同學去蘋果園參加勞動,休息時工人師傅摘蘋果分給同學,若每人3個還剩余9個;若每人5個還有一個人分4個,試問第一小組有多少學生,共摘了多少個蘋果?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題,如學生在某處感到困難,教師應做適當點撥.解答過程請一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本題時可能出現的各種錯誤。并嚴格規范書寫格式。)
解:設第一小組有x個學生,依題意,得
3x+9=5x-(5-4),
解這個方程:2x=10,
所以x=5。
其蘋果數為3× 5+9=24。
答:第一小組有5名同學,共摘蘋果24個。
學生板演后,引導學生探討此題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設第一小組共摘了x個蘋果,則依題意,得)
(三)課堂練習
1.買4本練習本與3支鉛筆一共用了1.24元,已知鉛筆每支0.12元,問練習本每本多少元?
2.我國城鄉居民1988年末的儲蓄存款達到3 802億元,比1978年末的儲蓄存款的18倍還多4億元。求1978年末的儲蓄存款。
3.某工廠女工人占全廠總人數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廠總人數。
(四)師生共同小結
首先,讓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是什么?
3.在運用上述方法和步驟時應注意什么?
依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總結如下:
(1)代數方法的基本步驟是:全面掌握題意;恰當選擇變數;找出相等關系;布列方程求解;檢驗書寫答案.其中第三步是關鍵;
(2)以上步驟同學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五)作業
1.買3千克蘋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問每千克蘋果多少錢?
2.用76厘米長的鐵絲做一個長方形的教具,要使寬是16厘米,那么長是多少厘米?
3.某廠去年10月份生產電視機2050臺,這比前年10月產量的2倍還多150臺。這家工廠前年10月生產電視機多少臺?
4.大箱子裝有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裝在4個同樣大小的小箱里,裝滿后還剩余2千克洗衣粉.求每個小箱子里裝有洗衣粉多少千克?
5.把1400獎金分給22名得獎者,一等獎每人200元,二等獎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獎與二等獎的人數。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了解字母表示數是數學的一大進步;
2.了解代數式的概念,使學生能說出一個代數式所表示的數量關系;
3.通過對用字母表示數的講解,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和抽象思維的能力;
4.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深刻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建議
1. 知識結構:本小節先回顧了小學學過的字母表示的兩種實例,一是運算律,二是公式,從中看出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進而引出代數式的概念。
2.教學重點分析:教科書,介紹了小學用字母表示數的實例,一個是運算律,一個是常用公式,上述兩種例子應用廣泛,且能很好地體現用字母表示數所具有的簡明、普遍的優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數學從算術到代數的一大進步,是代數的顯著特點。運用算術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小學學生的思維方法 ,現在,從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滲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在認識上是一個質的飛躍。對代數式的概念課文沒有直接給出,而是用實例形象地說明了代數式的概念。對代數式的概念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
(1)從具體的數到用字母表示數,是抽象思維的開始,體現了特殊與一般的辨證關系,用字母表示數具有簡明、普遍的優越性.
(2)代數式中并不要求數和表示數的字母同時出現,單獨的一個數和字母也是代數式.如:2,m都是代數式.
等都不是代數式.
3.教學難點分析:能正確說出一個代數式的數量關系,即用語言表達代數式的意義,一定要理清代數式中含有的各種運算及其順序。用語言表達代數式的意義,具體說法沒有統一規定,以簡明而不引起誤會為出發點。
如:說出代數式7(a-3)的意義。
分析 7(a-3)讀成7乘a減3,這樣就產生歧義,究竟是7a-3呢?還是7(a-3)呢?有模棱兩可之感。代數式7(a-3)的最后運算是積,應把a-3作為一個整體。所以,7(a-3)的意義是7與(a-3)的積。
4.書寫代數式的注意事項:
(1)代數式中數字與字母或者字母與字母相乘時,通常把乘號簡寫作“·”或省略不寫,同時要求數字應寫在字母前面.
如3×a ,應寫作3.a 或寫作3a ,a×b 應寫作3.a 或寫作ab .帶分數與字母相乘,應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
#FormatImgID_0#
.數字與數字相乘一般仍用“×”號.
(2)代數式中有除法運算時,一般按照分數的寫法來寫.
(3)含有加減運算的代數式需注明單位時,一定要把整個式子括起來.
5.對本節例題的分析:
例1是用代數式表示幾個比較簡單的數量關系,這些小學都學過.比較復雜一些的數量關系的代數式表示,課文安排在下一節中專門介紹.
例2是說出一些比較簡單的代數式的`意義.因為代數式中用字母表示數,所以把字母也看成數,一種特殊的數,就可以像看待原來比較熟悉的數式一樣,說出一個代數式所表示的數量關系,只是另外還要考慮乘號可能省略等新規定而已.
6.教法建議
(1)因為這一章知識大部分在小學學習過,講授新課之前要先復習小學學過的運算律,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上,提出新的問題。這樣即復習了舊知識,又引出了新知識,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發揮本章承上啟下的作用,搞好小學數學與初中代數的銜接,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2)在本節的學習過程中,要使學生理解代數式的概念,首先要給學生多舉例子(學生比較熟悉、貼近現實生活的例子),使學生從感性上認識什么是代數式,理清代數式中的運算和運算順序,才能正確說出一個代數式所表示的數量關系,從而認識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普遍性、簡明性,也為列代數式做準備。
(3)條件比較好的學校,老師可選用一些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老師在講解第一節之前,一定要對全章內容和課時安排有一個了解,注意前后知識的銜接,只有這樣,我們老師才能教給學生系統的而不是一些零散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頭腦中自然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5)因為是新學期代數的第一節課,老師一定要給學生一個好印象,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才能給學生留下好印象呢?首先,你要盡量在學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比,英語口語好的老師,可以用英語做一個自我介紹,然后為學生說一段祝福語。第二,上課時盡量使用多種語言與學生交流,其中包括情感語言(眉目語言、手勢語言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
7.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難點:學會用字母表示數及正確說出一個代數式所表示的數量關系。
教學設計示例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在小學我們曾學過幾種運算律?都是什么?如可用字母表示它們?
(通過啟發、歸納最后師生共同得出用字母表示數的五種運算律)
(1)加法交換律 a+b=b+a;
(2)乘法交換律 a·b=b·a;
(3)加法結合律 (a+b)+c=a+(b+c);
(4)乘法結合律 (ab)c=a(bc);
(5)乘法分配律 a(b+c)=ab+ac
指出:(1)“×”也可以寫成“·”號或者省略不寫,但數與數之間相乘,一般仍用“×”;
(2)上面各種運算律中,所用到的字母a,b,c都是表示數的字母,它代表我們過去學過的一切數
2(投影)從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千米,步行要3小時,騎車要1小時,乘汽車要0.25小時,試問步行、騎車、乘汽車的速度分別是多少?
3若用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ν表示速度,你能用s與t表示ν嗎?
4(投影)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a厘米,則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用I厘米表示周長,則I=4a厘米;用S平方厘米表示面積,則S=a2平方厘米)
此時,教師應指出:(1)用字母表示數可以把數或數的關系,簡明的表示出來;(2)在公式與中,用字母表示數也會給運算帶來方便;(3)像上面出現的a,5,15÷3,4a,a+b,s/t 以及a2等等都叫代數式.那么究竟什么叫代數式呢?代數式的意義又是什么呢?這正是本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
三、講授新課
1代數式
單獨的一個數字或單獨的一個字母以及用運算符號把數或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數式.學習代數,首先要學習用代數式表示數量關系,明確代數上的意義
2舉例說明
例1 填空:
(1)每包書有12冊,n包書有__________冊;
(2)溫度由t℃下降到2℃后是_________℃;
(3)棱長是a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_____立方厘米;
(4)產量由m千克增長10%,就達到_______千克
(此例題用投影給出,學生口答完成)
解:(1)12n; (2)(t-2); (3)a3; (4)(1+10%)m
例2 說出下列代數式的意義:
解:(1)2a+3的意義是2a與3的和;(2)2(a+3)的意義是2與(a+3)的積;
(5)a2+b2的意義是a,b的平方的和;(6)(a+b)2的意義是a與b的和的平方
說明:(1)本題應由教師示范來完成;
(2)對于代數式的意義,具體說法沒有統一規定,以簡明而不致引起誤會為出發點如第(1)小題也可以說成“a的2倍加上3”或“a的2倍與3的和”等等
例3 用代數式表示:
(1)m與n的和除以10的商;
(2)m與5n的差的平方;
(3)x的2倍與y的和;
(4)ν的立方與t的3倍的積
分析:用代數式表示用語言敘述的數量關系要注意:①弄清代數式中括號的使用;②字母與數字做乘積時,習慣上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
四、課堂練習
1填空:(投影)
(1)n箱蘋果重p千克,每箱重_____千克;
(2)甲身高a厘米,乙比甲矮b厘米,那么乙的身高為_____厘米;
(3)底為a,高為h的三角形面積是______;
(4)全校學生人數是x,其中女生占48%?則女生人數是____,男生人數是____
2說出下列代數式的意義:(投影)
3用代數式表示:(投影)
(1)x與y的和; (2)x的平方與y的立方的差;
(3)a的60%與b的2倍的和; (4)a除以2的商與b除3的商的和
五、師生共同小結
首先,提出如下問題:
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2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是什么?
3什么叫代數式?
教師在學生回答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指出:①代數式實際上就是算式,字母像數字一樣也可以進行運算;②在代數式和運算結果中,如有單位時,要正確地使用括號
六、作業
1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分別的a,b,c,求這個三角形的周長
2張強比王華大3歲,當張強a歲時,王華的年齡是多少?
3飛機的速度是汽車的40倍,自行車的速度是汽車的1/3 ,若汽車的速度是ν千米/時,那么,飛機與自行車的速度各是多少?
4a千克大米的售價是6元,1千克大米售多少元?
5圓的半徑是R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6用代數式表示:
(1)長為a,寬為b米的長方形的周長;
(2)寬為b米,長是寬的2倍的長方形的周長;
(3)長是a米,寬是長的1/3 的長方形的周長;
(4)寬為b米,長比寬多2米的長方形的周長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1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函數的概念,能從簡單的實際事例中,抽象出函數關系,列出函數解析式;
2、使學生分清常量與變量,并能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會求函數值,并體會自變量與函數值間的對應關系.
4、使學生掌握解析式為只含有一個自變量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的求法.
5、通過函數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事物是相互聯系的.是有規律地運動變化著的.
教學重點:了解函數的意義,會求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及求函數值.
教學難點:函數概念的抽象性.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講了函數的概念:一般地,設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y,如果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那么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
生活中有很多實例反映了函數關系,你能舉出一個,并指出式中的自變量與函數嗎?
1、學校計劃組織一次春游,學生每人交30元,求總金額y(元)與學生數n(個)的關系.
2、為迎接新年,班委會計劃購買100元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求所能購買的總數n(個)與單價(a)元的關系.
解:1、y=30n
y是函數,n是自變量
2、n是函數,a是自變量.
(二)講授新課
剛才所舉例子中的函數,都是利用數學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這種用數學式子表示函數時,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必須使解析式有意義.如第一題中的學生數n必須是正整數.
例1、求下列函數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1)(2)
(3)(4)
(5)(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實數,與都有意義.
(3)小題的是一個分式,分式成立的條件是分母不為0.這道題的分母是,因此要求.
同理(4)小題的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條件是分母不為0,這道題的分母是,因此要求且.
第(5)小題,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條件是被開方數大于、等于零.的被開方數是.
同理,第(6)小題也是二次根式,是被開方數,
小結:從上面的例題中可以看出函數的解析式是整數時,自變量可取全體實數;函數的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分母不為零;函數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被開方數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學沒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分母不為零,片面地認為,凡是分母,只要即可.教師可將解題步驟設計得細致一些.先提問本題的分母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為零.求出使函數成立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二次根式的`問題也與次類似.
但象第(4)小題,有些同學會犯這樣的錯誤,將答案寫成或.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方程的兩根用“或者”聯接,在這里就直接拿過來用.限于初中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可聯系日常生活講清“且”與“或”.說明這里與是并且的關系.即2與-1這兩個值x都不能取.
例2、自行車保管站在某個星期日保管的自行車共有3500輛次,其中變速車保管費是每輛一次0.5元,一般車保管費是每次一輛0.3元.
(1)若設一般車停放的輛次數為x,總的保管費收入為y元,試寫出y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
(2)若估計前來停放的3500輛次自行車中,變速車的輛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試求該保管站這個星期日收入保管費總數的范圍.
解:(1)
(x是正整數,
(2)若變速車的輛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
則收入在1225元至1330元之間
總結:對于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系,應使得實際問題有意義.這樣,就要求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于函數,當自變量時,相應的函數y的值是.60叫做這個函數當時的函數值.
例3、求下列函數當時的函數值:
(1)————(2)—————
(3)————(4)——————
注:本例既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創設了情境,讓學生體會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之對應.以此加深對函數的理解.
(二)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地研究了有關函數的概念.在研究函數關系時首先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因此,要求大家能掌握解析式含有一個自變量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的自變量取值范圍的求法,并能求出其相應的函數值.另外,對于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作業:習題13.2A組2、3、5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1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有理數的運算法則和運算律;
2。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按有理數運算順序進行混合運算;
3。注意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有理數的混合運算。
難點:準確地掌握有理數的運算順序和運算中的符號問題。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計算(五分鐘練習:
(5)-252;(6)(-2)3;(7)-7+3-6;(8)(-3)×(-8)×25;
(13)(-616)÷(-28);(14)-100-27;(15)(-1)101;(16)021;
(17)(-2)4;(18)(-4)2;(19)-32;(20)-23;
(24)3.4×104÷(-5)。
2、說一說我們學過的有理數的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二、講授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等運算,若在一個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運算,按怎樣的順序進行運算?
1、在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的同一級運算中,按照式子的順序從左向右依次進行。
審題:
(1)運算順序如何?
(2)符號如何?
說明:含有帶分數的加減法,方法是將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相加,再計算結果。帶分數分成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時的符號與原帶分數的`符號相同。
課堂練習
審題:運算順序如何確定?
注意結果中的負號不能丟。
課堂練習
計算:(1)-2.5×(-4.8)×(0.09)÷(-0.27);
2、在沒有括號的不同級運算中,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減。
例3計算:
(1)(-3)×(-5)2;
(2)[(-3)×(-5)]2;
(3)(-3)2-(-6);
(4)(-4×32)-(-4×3)2。
審題:運算順序如何?
解:(1)(-3)×(-5)2=(-3)×25=-75。
(2)[(-3)×(-5)]2=(15)2=225。
(3)(-3)2-(-6)=9-(-6)=9+6=15。
(4)(-4×32)-(-4×3)2
=(-4×9)-(-12)2
=-36-144
=-180。
注意:搞清(1),(2)的運算順序,(1)中先乘方,再相乘,(2)中先計算括號內的,然后再乘方。(3)中先乘方,再相減,(4)中的運算順序要分清,第一項(-4×32)里,先乘方再相乘,第二項(-4×3)2中,小括號里先相乘,再乘方,最后相減。
課堂練習
計算:
(1)-72;(2)(-7)2;(3)-(-7)2;
(7)(-8÷23)-(-8÷2)3。
例4計算
(-2)2-(-52)×(-1)5+87÷(-3)×(-1)4。
審題:(1)存在哪幾級運算?
(2)運算順序如何確定?
解:(-2)2-(-52)×(-1)5+87÷(-3)×(-1)4
=4-(-25)×(-1)+87÷(-3)×1(先乘方)
=4-25-29(再乘除)
=-50。(最后相加)
注意:(-2)2=4,-52=-25,(-1)5=-1,(-1)4=1。
課堂練習
計算:
(1)-9+5×(-6)-(-4)2÷(-8);
(2)2×(-3)3-4×(-3)+15。
3、在帶有括號的運算中,先算小括號,再算中括號,最后算大括號。
課堂練習
計算:
三、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總結有理數混合運算的規律。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減;
2、同級運算從左到右按順序運算;
3、若有括號,先小再中最后大,依次計算。
四、作業
1、計算:
2、計算:
(1)-8+4÷(-2);(2)6-(-12)÷(-3);
(3)3·(-4)+(-28)÷7;(4)(-7)(-5)-90÷(-15);
3、計算:
4、計算:
(7)1÷(-1)+0÷4-(-4)(-1);(8)18+32÷(-2)3-(-4)2×5。
5、計算(題中的字母均為自然數):
(1)(-12)2÷(-4)3-2×(-1)2n-1;
(4)[(-2)4+(-4)2·(-1)7]2m·(53+35)。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16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三學制)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多邊形內角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數學思考:通過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體會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運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目標:通過猜想、推理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
難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時,如何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
四、教學方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
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師: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那么四邊形的內角和,你知道嗎?
活動一:探究四邊形內角和。
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學生分組交流與研討,并匯總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個角的度數,然后把四個角加起來,發現內角和是360。
方法二:把兩個三角形紙板拼在一起構成四邊形,發現兩個三角形內角和相加是360。
接下來,教師在方法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作輔助線的方法,連結四邊形的對角線,把一個四邊形轉化成兩個三角形。
師:你知道五邊形的內角和嗎?六邊形呢?十邊形呢?你是怎樣得到的?
活動二:探究五邊形、六邊形、十邊形的內角和。
學生先獨立思考每個問題再分組討論。
關注:
(1)學生能否類比四邊形的方式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2)學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后進行交流(五邊形的內角和)
方法1:把五邊形分成三個三角形,3個180的和是540。
方法2:從五邊形內部一點出發,把五邊形分成五個三角形,然后用5個180的和減去一個周角360。結果得540。
方法3:從五邊形一邊上任意一點出發把五邊形分成四個三角形,然后用4個180的和減去一個平角180,結果得540。
方法4:把五邊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然后用180加上360,結果得540。
師:你真聰明!做到了學以致用。
交流后,學生運用幾何畫板演示并驗證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邊形的內角和之后,同學們又認真地討論起六邊形、十邊形的內角和。類比四邊形、五邊形的討論方法最終得出,六邊形內角和是720,十邊形內角和是1440。
(二)引申思考,培養創新
師:通過前面的討論,你能知道多邊形內角和嗎?
活動三:探究任意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
思考:
(1)多邊形內角和與三角形內角和的關系?
(2)多邊形的邊數與內角和的關系?
(3)從多邊形一個頂點引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與多邊形邊數的關系?
學生結合思考題進行討論,并把討論后的結果進行交流。
發現1:四邊形內角和是2個180的`和,五邊形內角和是3個180的和,六邊形內角和是4個180的和,十邊形內角和是8個180的和。發現2:多邊形的邊數增加1,內角和增加180。
發現3:一個n邊形從一個頂點引出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與邊數n存在(n-2)的關系。
得出結論:多邊形內角和公式:(n-2)·180。
(三)實際應用,優勢互補
1、口答:(1)七邊形內角和()
(2)九邊形內角和()
(3)十邊形內角和()
2、搶答:(1)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等于1260,它是幾邊形?
(2)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是1440,且每個內角都相等,則每個內角的度數是()。
3、討論回答: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比四邊形的內角和多540,并且這個多邊形的各個內角都相等,這個多邊形每個內角等于多少度?
(四)概括存儲
學生自己歸納總結:
1、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運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
3、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解決問題
(五)作業:練習冊第93頁1、2、3
八、教學反思:
1、教的轉變
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現結論后,利用幾何畫板直觀地展示,激發學生自覺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現的樂趣。
2、學的轉變
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層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課堂氛圍的轉變
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現的價值。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17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能進行簡單的分式乘除法運算,能解決一些與分式乘除有關的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
經歷從分數的乘除法運算到分式的乘除法運算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對從特殊到一般數學的思想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中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滲透類比轉化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
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課題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引入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實際出發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問題1:求容積的高是,(引出分式乘法的學習需要)。
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學習需要)。
從實際出發,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實在存在意義,讓學生感知學習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實際需要,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
(二)類比聯想,探究新知
從學生熟悉的分數的乘除法出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解后總結概括:
(1)式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
(2)式又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能說出具體內容嗎?(如果有困難教師應給于引導,學生應該能說出依據的是: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法則)教師加以肯定,并指出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引導學生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則。
(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三)例題分析,應用新知
師生活動: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完成例題。
P11的例1,在例題分析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應多次回顧分式的乘除法法則,使學生耳熟能詳。P11例2是分子、分母為多單項式的.分式乘除法則的運用,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采取板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詳細分析,提醒學生關注易錯易漏的環節,學會解題的方法。
(四)練習鞏固,培養能力
P13練習第2題的(1)、(3)、(4)與第3題的(2)。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并讓學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
通過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通過課堂跟蹤反饋,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進一步熟練解題的思路,也遵循了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板演,一是為了暴露問題,二是為了規范解題格式和結果。
(五)課堂小結,回扣目標
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堂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在知識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收獲呢?
師生活動:學生反思,提出疑問,集體交流。
(六)布置作業
教科書習題6.2第1、2(必做)練習冊P(選做),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
板書設計
在本節課中我將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條理清楚、從屬關系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 18
教學目標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學會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幾個解和檢驗某對數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學會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未知數的一次式來表示;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并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新聞鏈接:桐鄉7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生活補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2.
2.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80a+150b=902880與一元一次方程有異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3.合作學習:
給定方程x+2y=8,男同學給出y(x取絕對值小于10的整數)的值,女同學馬上給出對應的x的值;接下來男女同學互換.(比一比哪位同學反應快)請算的最快最準確的同學講他的計算方法.提問:給出x的值,計算y的值時,y的系數為多少時,計算y最為簡便?
4.課堂練習: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變形為y=當x=2時,y=_
5.課堂總結: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書寫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關性;
(3)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作業布置
本章的課后的方程式鞏固提高練習。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10-26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09-29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精選]06-18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精】12-30
【精】初中數學優秀教案02-24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通用04-06
【必備】初中數學優秀教案06-11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精華]06-12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精品)06-10
初中數學優秀教案【薦】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