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初中數學教案

時間:2022-11-22 11:40:45 初中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數學教案【推薦】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數學教案【推薦】

初中數學教案1

  一、主題分析與設計

  本節課是蘇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七章第2節內容——探索平行線的性質,它是直線平行的繼續,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內容的基礎,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孩子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本節課將以"生活·數學"、"活動·思考"、"表達·應用"為主線開展課堂教學,以學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活動,并在活動中激發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探索,主動獲取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形成,同時通過小組內學生相互協作研究,培養學生合作性學習精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能應用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2、數學思考:在平行線的性質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聯想、分析、歸納、猜想、概括的全過程。初中數學教育敘事

  3、解決問題:通過探究平行線的性質,使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團結合作、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對平行線性質的掌握與應用

  2、難點:對平行線性質1的探究

  四、教學用具

  1、教具:多媒體平臺及多媒體課件

  2、學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五、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設疑激思

  1、播放一組幻燈片。

  內容:

 、俟┗疖囆旭偟蔫F軌上;

  ②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欄;

  ③橫格紙中的線。

  2、提問溫故: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平行線,你能說出直線平行的條件嗎?

  3、學生活動:針對問題,學生思考后回答——①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②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③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4、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并提出新問題:若兩直線平行,那么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呢?從而引出課題:7。2探索平行線的性質(板書)

 。ǘ⿺敌谓Y合,探究性質

  1、畫圖探究,歸納猜想

  教師提要求,學生實踐操作:任意畫出兩條平行線(a ∥ b),畫一條截線c與這兩條平行線相交,標出8個角。(統一采用阿拉伯數字標角)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一:

  指出圖中的同位角,并度量這些角,把結果填入下表: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二:

  將畫出圖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組剪下后疊合。

  學生活動一:畫圖————度量————填表————猜想

  學生活動二:畫圖————剪圖————疊合

  讓學生根據活動得出的數據與操作得出的結果歸納猜想: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三:

  再畫出一條截線d,看你的.猜想結論是否仍然成立?

  學生活動:探究、按小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仍然成立。

  2、教師用《幾何畫板》課件驗證猜想,讓學生直觀感受猜想

  3、教師展示平行線性質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引申思考,培養創新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四:

  請判斷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獨立探究————小組討論————成果展示。

  教師活動:評價學生的研究成果,并引導學生說理

  因為a ∥ b(已知)

  所以∠ 1= ∠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1= ∠ 3(對頂角相等)

  ∠ 1+ ∠ 4=180°(鄰補角的定義)

  所以∠ 2= ∠ 3(等量代換)

  ∠ 2+ ∠ 4=180°(等量代換)

  教師展示:

  平行線性質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平行線性質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四)實際應用,優勢互補

  1、(搶答)課本P13練一練1、2及習題7。2 1、5

  2、(討論解答)課本P13習題7。2 2、3、4

  (五)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1、學生總結:平行線的性質1、2、3

  2、教師補充總結:

 、庞"運動"的觀點觀察數學問題;(如我們前面將同位角剪下疊合后分析問題)

 、朴脭敌谓Y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我們前面將同位角測量后分析問題)

 、怯脺蚀_的語言來表達問題;(如平行線的性質1、2、3的表述)

 、扔眠壿嬐评淼男问絹碚撟C問題。(如我們前面對性質2和3的說理過程)

  (六)作業

  學習與評價P5 1、2、3(填空);4、5、6(選擇);7、8(拓展與延伸)

  六、教學反思:

  數學課要注重引導學生探索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不單注重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認識,因為"過程"不僅能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還能夠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識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體驗。這節課的教學實現了三個方面的轉變:

 、俳痰霓D變: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教師成為了學生的導師、伙伴、甚至成為了學生的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導引學生活動外,還要認真聆聽學生"教"你他們活動的過程和通過活動所得的知識或方法。

 、趯W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跟老師學轉變為自主去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不是簡單地"學"數學,而是深入地"做"數學。

 、壅n堂氛圍的轉變: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現的價值。

  總之,在數學教學的花園里,教師只要為學生布置好和諧的場景和明晰的路標,然后就讓他們自由地快活地去跳舞吧

初中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的分析,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與態度: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

  教學重點:歸納一元次方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我能猜出你們的年齡,相信嗎?

  只要任何一個同學回答我一個問題,我就能馬上猜到他的年齡是多少歲,我們來試試吧.

  問:你的年齡乘以2加3等于多少?

  學生說出結果,教師猜測年齡,并問:你們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嗎?

  學生討論并回答

  二、知識探究:

  1、方程的教學(投影演示)

  小彬和小明也在進行猜年齡游戲,我們來看一看。

  找出這道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大家觀察,這兩個式子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回答:什么是方程?方程有哪些特點?

  2、 判斷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1)X+2=3(是)(2)X+3Y=6(是)

  (3)3M-6(不是)(4)1+2=3(不是)

 。5)X+3>5(不是)(6)Y-12=5(是)

  三、合作交流

  1、如果告訴我們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大家能夠自己列出方程嗎?(投影演示)

  情景一:小穎種了一株樹苗,開始時樹苗高為40厘米,栽種后每周樹苗長高約15厘米,大約幾周后樹苗長高到1米?

  你能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嗎?怎樣列方程?由此題你們想到了些什么?

  情景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數據(20xx年3月28日新華社公布)

  截至20xx年11月1日0時,全國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數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時增長了153.94%

  1990年6月底每10萬人中約有多少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情景三:西湖中學的體育場的足球場,其周長為200米,長和寬之差為12米,這個足球場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下面是剛才根據幾道情景題所列的方程,分析下列方程有何共同點?

  2X–5=21

  40+15X=100

  X(1+153.94﹪)=3611

  2[X+(X+12)]=200

  2[Y+(Y–12)]=200

  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X(元),并且未知數的指數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問:大家剛才都已經自己列出了方程,那個同學能夠說一下你是怎樣列出方程的`,列方程應該分為那幾步呢?

  生:分組討論,回答列方程的步驟(1)找等量關系(2)設未知數(3)列方程

  四、隨堂練習

  1、投影趣味習題,

  2、做一做

  下面有兩道題,請選做一題。

 。1)、請根據方程2X+3=21自己設計一道有實際背景的應用題。

 。2)、發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年齡編一道應用題,并列出方程。

  五、課堂小節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這節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作業:分組布置

  數學教案-你今年幾歲了搜集整理

初中數學教案3

  一、教學任務分析

  1、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征而確定,即:七年級的學生對身邊有趣事物充滿好奇心,對一些有規律的問題有探求的欲望,有很強的表現欲,同時又具備了一定的歸納、總結表達的能力。因此,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讓學生掌握多邊形的內角和的公式并熟練應用。

 。2).過程和方法目標

  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認識數學特征,獲得數學經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說理意識和簡單推理,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有自信心,激發學生樂于合作交流意識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2、教學重、難點定位

  教學重點是多邊形的內角和的得出和應用。

  教學難點是探索和歸納多邊形內角和的過程。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選自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多邊形的內角和》的第一課時。本節課作為第七章第三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內容上,從三角形的`內角和到多邊形的內角和,層層遞進,這樣編排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2、聯系及應用

  本節課是以三角形的知識為基礎,仿照三角形建立多邊形的有關概念。因此

  多邊形的邊、內角、內角和等等都可以同三角形類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探索與歸納能力,體會把復雜化為簡單,化未知為已知,從特殊到一般和轉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而多邊形在工程技術和實用圖案等方面有許多的實際應用,下一節平面鑲嵌就要用到,讓學生接觸一些多邊形的實例,可以加深對它的概念以及性質的理解。

  三、教學診斷分析

  學生對三角形的知識都已經掌握。讓學生由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是一個定值,猜想四邊形的內角和也是一個定值,這是學生很容易理解的地方。由幾個特殊的四邊形的內角和出發,譬如長方形、正方形的內角和都等于360°,可知如果四邊形的內角和是一個定值,這個定值是360°。要得到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360°這個結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來度量。讓學生動手探索實踐,在探索過程中發現問題"度量會有誤差"。發現問題后接著引導學生聯想對角線的作用,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了兩個三角形,應用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就得到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360°。讓學生從特殊四邊形的內角和聯想一般四邊形的內角和,并在思想上引導,學習將新問題化歸為已有結論的思想方法,這里學生都容易理解。課堂教學設計中,在探究五邊形,六邊形和七邊形的內角和時,讓學生動手實踐,設置探究活動二,為了讓學生拓寬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個活動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理解稍微有些難度,但學生可根據自己本身的特點來加以補充和完善。在教學設計中,要求根據小組選擇的方法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首先,小組內各個成員對所選擇的方法要了解,能夠把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再者,小組內各個成員需要分工協作,才能夠順利的把任務完成;最后,學生還需要把自己的思維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合情推理的意識。

  四、教法特點及預期效果分析本節課借鑒了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學"的理論和葉圣陶先生所倡導的"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時間"的思想,我確定如下教法和學法:

  1、教學方法的設計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方法,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2、活動的開展

  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疑、解疑,組織活潑互動、有效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猜想,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3、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我利用課件輔助教學,適時呈現問題情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直觀效果,提高課堂效率。探究活動在本次教學設計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探究活動一設置目的讓學生動手實踐,并把新知識與學過的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探究活動二設置目的讓學生拓寬思路,為放開書本的束縛打下基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情推理的意識。通過師生共同活動,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懂得數學內容普遍存在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特點。練習活動的設計,目的一檢查學生的掌握知識的情況,并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目的二凸現小組合作的特點,并促進學生情感交流。

  以上是我對《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教學設計說明。

初中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度、分、秒,會進行度、分、秒間單位互化及角的和、差、倍、分計算。

  2、通過度、分、秒間的互化及角度的簡單運算,經歷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的數感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3、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見解,從而在交流中獲益。

  教學重點

  度、分、秒間單位互化及角的和、差、倍、分計算。

  知識難點

  度、分、秒間單位互化及角的和、差、倍、分計算。

  教學準備

  量角器、三角尺。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復習

  任意畫一個銳角和鈍角,用字母分別表示這兩個角,用量角器分別理出這兩個角的度數。復習角的概念,角的表示及量角器的'使用,為學習角度制作準備。

  探究新知在航行、測繪等工作以及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上述類似問題,即如何描述一個物體的方位。

  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描述方法,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斷移動可疑船的位置,讓學生描述緝私艇的航線,探求解決問題的規律。

  方位的表示通常用北偏東多少度、北偏西多少度或者南偏東多少度、南偏西多少度來表示。北偏東45度、北偏西45度、南偏東45度、南偏西45度,分別稱為東北方向、西北方向,東南方向、西南方向。

初中數學教案5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的性質和判定定理。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前提下定義的,首先她是平行四邊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特殊之處就是“有一組鄰邊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質和不同于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的這些性質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邊形性質與判定的延續,又是以后要學習的正方形的基礎。

  本節的難點是性質的靈活應用。由于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性質。如果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是,就可以得到許多關于邊、角、對角線的條件,在實際解題中,應該應用哪些條件,怎樣應用這些條件,常常讓許多學生手足無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足夠重視。

  教法建議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和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下問題:

  1.的知識,學生在小學時接觸過一些,可由小學學過的知識作為引入。

  2.在現實中的實例較多,在講解的性質和判定時,教師可自行準備或由學生準備一些生活實例來進行判別應用了哪些性質和判定,既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3.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在講授這節內容前,可指導學生按照教材148頁圖4-33所示,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道具,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感,有在教學中有切實的體例,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輕松些.

  4.在對性質的講解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學生分別對事先準備后的圖形進行邊、角、對角線的測量,然后在組內進行整理、歸納.

  5.由于和的性質定理證明比較簡單,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思路,由學生來進行具體的證明.

  6.在性質應用講解中,為便于理解掌握,教師要注意題目的層次安排。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概念,知道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2.掌握的性質.

  3.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提高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

  4.通過教具的`演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5.根據平行四邊形與矩形、的從屬關系,通過畫圖向學生滲透集合思想.

  6.通過性質的學習,體會的圖形美.

  二、教法設計

  觀察分析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的性質定理.

  2.教學難點:把的性質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綜合應用.

  3.疑點:與矩形的性質的區別.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做一個短邊可以運動的平行四邊形)、投影儀和膠片,常用畫圖工具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演示教具、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學生觀察討論;學生分析論證方法,教師適時點撥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邊形和矩形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矩形中對角線與大邊的夾角為,求小邊所對的兩條對角線的夾角.

  3.矩形的一個角的平分線把較長的邊分成、,求矩形的周長.

  【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其實還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邊形,這時可將事先按課本中圖4-38做成的一個短邊也可以活動的教具進行演示,如圖,改變平行四邊形的邊,使之一組鄰進相等,引出概念.

  【講解新課】

  1.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

  講解這個定義時,要抓住概念的本質,應突出兩條:

 。1)強調是平行四邊形.

 。2)一組鄰邊相等.

  2.的性質:

  教師強調,既然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邊形多了“一組鄰邊相等”的條件,和矩形類似,也比平行四邊形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質.

  下面研究的性質:

  師:同學們根據的定義結合圖形猜一下有什么性質(讓學生們討論,并引導學生分別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分析).

  生:因為是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所以根據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性質可以得到.

  性質定理1:的四條邊都相等.

  由的四條邊都相等,根據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可以得到

  性質定理2: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引導學生完成定理的規范證明.

  師:觀察右圖,被對角線分成的四個直角三角形有什么關系?

  生:全等.

  師:它們的底和高和兩條對角線有什么關系?

  生:分別是兩條對角線的一半.

  師:如果設的兩條對角線分別為、,則的面積是什么?

  生:

  教師指出當不易求出對角線長時,就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般計算方法計算面積.

  例2已知:如右圖,是△的角平分線,交于,交于.

  求證:四邊形是.

  (引導學生用定義來判定.)

  例3已知的邊長為,,對角線,相交于點,如右圖,求這個的對角線長和面積.

 。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積.

  (2)還可以引導學生求出△一邊上的高,即的高,然后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計算的面積.

  【總結、擴展】

  1.小結:(打出投影)(圖4)

 。1)、平行四邊形、四邊形的從屬關系:

 。2)性質:圖5

 、倬哂衅叫兴倪呅蔚乃行再|.

 、谔赜行再|:四條邊相等;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組對角.

  八、布置作業

  教材P158中6、7、8,P196中10

  九、板書設計

  標題

  定義……

  性質例2…… 小結:

  性質定理1:……例3…… ……

  性質定理2:……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51中1、2、3

  補充

  1.的兩條對角線長分別是3和4,則周長和面積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長為80,一對角線為20,則相鄰兩角的度數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 整理前兩個學段學過的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知識,掌握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2, 能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正數和負數;

  3, 體驗數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實際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

  知識重點 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 上課開始時,教師應通過具體的例子,簡要說明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過的數,并由此請學生思考:生

  活中僅有這些“以前學過的數”夠用了嗎?下面的例子

  僅供參考.

  師:今天我們已經是七年級的學生了,我是你們的數學老師.下面我先向你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體重58.5千克,今年40歲.我們的班級是七(13)班,有60個同學,其中男同學有22個,占全班總人數的37%…

  問題1:老師剛才的介紹中出現了幾個數?分別是什么?你能將這些數按以前學過的數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嗎?

  學生活動:思考,交流

  師:以前學過的數,實際上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

  問題2:在生活中,僅有整數和分數夠用了嗎?

  請同學們看書(觀察本節前面的幾幅圖中用到了什么數,讓學生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并思考討論,然后進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氣象預報中的.氣溫圖,地圖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

  學生交流后,教師歸納:以前學過的數已經不夠用了,有時候需要一種前面帶有“-”的新數。 先回顧小學里學過的數的類型,歸納出我們已經學了整數和分數,然后,舉一些實際生活中共有相反意義的量,說明為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我們需要引入負數,這樣做強調了數學的嚴密性,但對于學生來說,更多

  地感到了數學的枯燥乏味為了既復習小學里學過的數,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創設如下的問題情境,以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

  這個問題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都應予以重視。

  以上的情境和實例使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實例,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為正確建立相反意義的量奠定基礎。

  分析問題

  探究新知 問題3:前面帶有“一”號的新數我們應怎樣命名它呢?為什么要引人負數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正數和負數分別表示怎樣的量呢?

  這些問題都必須要求學生理解.

  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這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看書自學,然后師生交流.

  這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正數和負數的表示.

  強調: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相反意義的量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它們的意義相反,如向東與向西,收人與支出;二是它們都是數量,而且是同類的量. 這些問題是這節課的主要知識,教師要清楚地向學生說明,并且要注意語言的準確與規范,要舍得花時間讓學充分發表想法。

  舉一反三思維拓展經過上面的討論交流,學生對為什么要引人負數,對怎樣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舉出實際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以加深對正數和負數概念的理解,并開拓思維.

  問題4:請同學們舉出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例子.

  問題5:你是怎樣理解“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的呢?請舉例說明.

  能否舉出例子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也能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引負數的必要性

  課堂練習 教科書第5頁練習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 圍繞下面兩點,以師生共同交流的方式進行:

  1, 0由于實際問題中存在著相反意義的量,所以要引人負數,這樣數的范圍就擴大了;

  2,正數就是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或在其前面加“+”),負數就是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

  本課作業 教科書第7頁習題1.1 第1,2,4,5(第3題作為下節課的思考題。

  作業可設必做題和選 做題,體現要求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初中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了解鄰補角、對頂角,能找出圖形中的一個角的鄰補角和對頂角.

  2.理解對頂角相等,并能運用它解決一些問題.

  重點:

  鄰補角、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的性質與應用.

  難點:

  理解對頂角相等的性質的探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引導語:

  我們生活的世界中,蘊涵著大量的相交線和平行線.

  本章要研究相交線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線的一種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線的性質,研究平行線的性質和平行線的判定以及圖形的平移問題.

  二、嘗試活動,探索新知

  教師出示一塊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過程.

  教師提出問題:剪布時,用力握緊把手,發生了什么變化?進而使什么也發生了變化?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緊把手時,隨著兩個把手之間的角逐漸變小,剪刀刀刃之間的角相應變小.如果改變用力方向,隨著兩個把手之間的角逐漸變大,剪刀刀刃之間的角也相應變大.

  教師提問:我們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簡單的圖形?

  學生回答:畫成兩條相交的直線,學生畫直線AB、CD相交于點O,并說出圖中4個角.

  教師提問:兩兩相配共能組成幾對角?各對角的位置關系如何?根據不同的位置怎么將它們分類?

  學生用量角器分別量一量各角的度數,發現各對角的度數有什么關系?(學生得出結論:相鄰的兩個角互補,對頂的兩個角相等)

  學生根據觀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兩條直線相交、所形成的角、分類、位置關系、數量關系

  教師提問:

  如果改變∠AOC的大小,會改變它與其他角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嗎?

  學生思考回答:

  只會改變數量關系而不會改變位置關系.

  師生共同定義鄰補角、對頂角:

  有一條公共邊,而且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的兩個角叫做鄰補角.

  如果兩個角有一個公共頂點,而且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角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那么這兩個角叫做對頂角.

  教師提問:

  你同意下列說法嗎?如果錯誤,如何訂正?

  1.鄰補角的“鄰”就是“相鄰”,就是它們有一條“公共邊”,“補”就是“互補”,就是這兩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

  2.鄰補角可看成是平角被過它的頂點的一條射線分成的兩個角.

  3.鄰補角是互補的兩個角,互補的兩個角也是鄰補角.

  學生思考回答:1、2是對的,3是錯的.

  第3個應改成:鄰補角是互補的兩個角,互補的兩個角不一定是鄰補角.

  教師讓學生說一說在學習對頂角的概念后,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的直觀體驗.

  教師把說理過程規范地板書:

  在右圖中,∠AOC的鄰補角是∠BOC和∠AOD,所以∠AOC與∠BOC互補,∠AOC與∠AOD互補,根據“同角的補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類似地有∠AOC=∠BOD.

  教師板書對頂角的性質:

  對頂角相等.

  強調對頂角的概念與對頂角的性質不能混淆:

  對頂角的概念是確定兩角的位置關系,對頂角的性質是確定互為對頂角的兩角的數量關系.

  三、例題講解

  【例】 如圖,直線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數.

  【答案】 由鄰補角的.定義,得∠2=180°-∠1=180°-40°=140°;由對頂角相等,得∠3=∠1=40°,∠4=∠2=140°.

  四、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圖中是否存在對頂角.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兩條直線相交,構成哪兩種特殊位置關系的角?指出下圖中具有這兩種位置關系的角.

  eq o(sup7(,圖(1)) ,圖(2))

  (2)如圖,若∠AOD= 90°,那么直線AB與CD的位置關系如何?

  【答案】

  1.都不存在對頂角.

  2.(1)對頂角,鄰補角.

  對頂角:∠AOC和∠BOD,∠AOD和∠BOC.

  鄰補角:∠AOC和∠AOD,∠AOC和∠BOC,∠AOD和∠BOD,∠BOC和∠BOD.

  (2)垂直.

  五、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本節課的小結并強調對頂角的概念與對頂角的性質不能混淆:對頂角的概念是確定兩角的位置關系,對頂角的性質是確定互為對頂角的兩角的數量關系.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并能積極主動地提出各類問題并解決問題,達到了基本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對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應用方面存在不足,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選擇典型的例題,詳細講解,指導學生探求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練的應用。

初中數學教案8

  一、檢查反饋

  本次檢查大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檢查內容完整、全面,F將檢查情況總結如下教案方面的特點與不足。

  特點:

  1、絕大多數教案設計完整,教學重點、難點突出,設置得當,緊緊圍繞新課標,例如:劉興華、孫菊、江文李雅芳等能突出對學科素養的高度關注。教師撰寫的課后反思能體現教師對教材處理的新方法,能側重對自己教法和學生學法的指導,并且還能對自己不得法的教學手段、方式、方法進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體現課堂教學的反思意識,反思深刻、務實、有針對性。

  2、注重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注重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案能體現多媒體教學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不足:

  1、教案后的教學反思不夠認真、不夠詳細,沒能對本堂課的得與失作出記錄與小結,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們對課后反思還不夠重視。

  2、個別教師教案過于簡單。

  作業方面的特點與不足

  特點:

  1、能按進度布置作業,作業設置量度適中,難易適中,上交率較高,且都能做到全批全改。

  2、作業批改公平、公正,有一定的等級評定。教師批改要求嚴格、細致,能夠反映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做法及糾正措施。

  3、學生在書寫方面有很大進步。從檢查可以發現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書寫格式有明確的要求。

  不足:

  1、對于學生書寫的工整性,還需加強教育。

  2、教師在批閱作業時,要稍細心些,發現問題就讓學生當時改正,學生也就會逐漸養成做事認真的習慣。

初中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體會并了解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意義

  2、能列表、描點、連線法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

  3、通過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性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教學的重點是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及圖象的性質

  由于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分兩支,給畫圖帶來了復雜性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1、情境創設

  可以從復習一次函數的圖象開始:你還記得一次函數的圖象嗎?在回憶與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函數圖象的直觀有助于理解函數的性質。轉而導人關注新的函數——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研究: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又會是什么樣子呢?

  2、探索活動

  探索活動1反比例函數y?

  由于反比例函數y?

  要分幾個層次來探求:

  (1)可以先估計——例如:位置(圖象所在象限、圖象與坐標軸的交點等)、趨勢(上升、下降等);

  (2)方法與步驟——利用描點作圖;

  列表:取自變量x的哪些值?——x是不為零的任何實數,所以不能取x的值的為零,但仍可以以零為基準,左右均勻,對稱地取值。

  描點:依據什么(數據、方法)找點?

  連線:怎樣連線?——可在各個象限內按照自變量從小到大的順序用兩條光滑的曲線把所描的點連接起來。

  探索活動2反比例函數y??2的圖象.x2的圖象是曲線型的,且分成兩支.對此,學生第一次接觸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x2的圖象.x

  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自主探索活動:

  2的圖象的方式與步驟進行自主探索其圖象;x

  222(2)可以通過探索函數y?與y??之間的關系,畫出y??的圖象.xxx

  22探索活動3反比例函數y??與y?的圖象有什么共同特征?xx(1)可以用畫反比例函數y?

  引導學生從通過與一次函數的圖象的對比感受反比例函數圖象“曲線”及“兩支”的特征.(即雙曲線)反比例函數y?

  k(k≠0)的圖象中兩支曲線都與x軸、y軸不相交;并且當k?0時,圖象在第一、第x

初中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解題,使學生了解到數學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出示趣味題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有趣的問題,希望大家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1、小衛到文具店買文具,他買毛筆用去了所帶錢的一半,買鉛筆用去了剩下錢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問小衛原有( )錢?

  2、蘋蘋做加法,把一個加數22錯寫成12,算出結果是48,問正確結果是( )。

  3、小明做減法,把減數30寫成20,這樣他算出的得數比正確得數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結果是10,正確結果是( )。

  4、同學們種樹,要把9棵樹分3行種,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幾種

  辦法來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給小剛2本后,兩人本子數同樣多,小剛原來

  有( )本本子。

  二、小組討論

  三、指名講解

  四、評價

  1、同學互評

  2、老師點評

  五、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初中數學教案11

  4.1二元一次方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較,能說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會辨別一個方程是不是

  二元一次方程;

  2、通過探索交流,會辨別一個解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能寫出給定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了解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3、會將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等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數學說理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

  1、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類比,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進一步培養運用類比轉化的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培養關注生活,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培養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關性。即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無數個,

  但不是任意的兩個數是它的解。

  2、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認識二元一次方程,了解二元一

  次方程的.特點,體會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引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2、通過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習情緒,營造學習氣氛,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

  空間,自主探討,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關性。

  3、通過學練結合,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一個數的3倍比這個數大6,這個數是多少?

  2、寫有數字5的黃卡和寫有數字2的藍卡若干張,問黃卡和藍卡各取幾張,才能使取到的卡片上的數字之和為22?

  思考:這個問題中,有幾個未知數?能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嗎?

  如果設黃卡取x張,藍卡取y張,你能列出方程嗎?

  3、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轎車行駛2時的路程比一輛卡車行駛3時的路程還多20千米。如果設轎車的速度是a千米/時,卡車的速度是b千米/時,你能列出怎樣的方程?

  二、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1、推陳出新發現新知

  引導學生觀察所列的方程:5x?2y?22,2a?3b?20,這兩個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這些特征與一元一次方程比較,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你能給它們取個名字嗎?

  (板書:二元一次方程)

  根據它們的共同特征,你認為怎樣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含有兩個未知數,且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小試牛刀鞏固新知

  判斷下列各式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1)x2?y?0(2)12a?b?2b?0(3)y?x(4)x??123y

  3、師生互動再探新知

  (1)什么是方程的解?(使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你能給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下一個定義嗎?(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一對未

  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若未知數設為x,y,記做x?,若未知數設為a,b,記做

  ?y?

  4、再試牛刀檢驗新知

  (1)檢驗下列各組數是不是方程2a?3b?20的解:(學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a?4a?5a?0a?100

  b?3b??1020b??b?6033

  (2)你能寫出方程x-y=1的一個解嗎?(再一次讓學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

  5、自我挑戰三探新知

  有3張寫有相同數字的藍卡和2張寫有相同數字的黃卡,這五張卡片上的數字之和為10。設藍卡上的數字為x,黃卡上的數字為y,根據題意列方程。3x?2y?10

  請找出這個方程的一個解,并寫出你得到這個解的過程。

  學生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的過程中體驗和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6、動動筆頭鞏固新知

  獨立完成課本第81頁課內練習2

  三、你說我說清點收獲

  比較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方程兩邊都是整式

  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一次

  如何求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四、知識鞏固

  1、必答題

  (1)填空題:若mxy?9x?3yn?1?7是關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則m?n?x?2y?5變形正確的有2

  10?xx?10①x?5?4y②x?10?4y③y?④y?44

  (3x?7是方程2x?y?15的解。()(2)多選題:方程

  y?1

  x?7

  (4)判斷題:方程2x?y?15的解是。()y?1

  2、搶答題

  是方程2x?3y?5的一個解,求a的值。(1)已知x??2

  y?a

  (2)寫出一個解為x?3的二元一次方程。

  y?1

  3、個人魅力題

  寫有數字5的黃卡和寫有數字2的藍卡若干張,問黃卡和藍卡各取幾張,才能使取到的卡片上的數字之和為22?設黃卡取x張,藍卡取y張,根據題意列方程:5x?2y?22你能完成這道題目嗎?

  五、布置作業

初中數學教案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的一般解題步驟,逐步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系,列出不等式組。

  知識重點

  建立不等式組解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

  探究實際問題

  出示教科書第145頁例2(略)

  問:(1)你是怎樣理解“不能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2)你是怎樣理解“提前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3)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樣設未知數?列出怎樣的不等式?

  師生一起討論解決例2.

  歸納小結

  1、教科書146頁“歸納”(略).

  2、你覺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應用題與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步驟一樣嗎?

  在討論或議論的基礎上老師揭示:

  步法一致(設、列、解、答);本質有區別.(見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解題步驟異同表。

初中數學教案13

  《正方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艑W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它的特殊的性質和判定。

 、魄懊鎸W習了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類比他們的性質與判斷,有利于對正方形的研究。

 、菍Ρ竟澋膶W習,繼續培養學生分類研究的思想,并且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類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梳理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學生分析

 、艑W生在小學初步認識了正方形,并且本節課之前,學生又學習了幾種平行四邊形,已經具備了觀察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經驗與知識基礎。

 、茖W生在上幾節已有了推理的經歷,但是對于證明,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不成熟,有待于提高。

  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掌握它的性質和判定,會利用性質與判定進行簡單的說理。

 、七^程與方法:通過類比前邊的四邊形的研究,探索并歸納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通過運用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乔楦袘B度與價值觀:在學習中體會正方形的完美性,通過活動獲得成功的喜悅與自信。

  重點:掌握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并進行簡單的推理。

  難點:探索正方形的判定,發展學生的推理能

  教學方法:類比與探究

  教具準備:可以活動的四邊形模型。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九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本課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知識的前后聯系

  《中心對稱圖形》是新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十三章第二單元第二節課的內容。本節教材屬于圖形變換的內容,是在學習了“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旋轉和中心對稱”后的一種對稱圖形,因此涉及歸納、類比等思想方法,對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3.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重點分析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特點

  本節課主要介紹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中心對稱圖形的識別、中心對稱圖形與軸對稱圖形與中心對稱的比較、中心對稱圖形的性質。為使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我將通過:(1)例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旋轉對稱圖形引出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2)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實驗、歸納、類比等方法探究中心對稱圖形的性質,(3)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對中心對稱圖形的性質有直觀的表象。我認為這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循序漸進的活動過程,符合新課程標準理念和學生建構知識的規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二)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所在地區、學校及班級的特色

  我授課的班級是西安市閻良區振興中學九年級一班,作為九年級的學生,在圖形的對稱方面已經積累一些經驗,已經具有一定的觀察、猜想、實驗、歸納、類比等研究圖形對稱變換的能力;班級學生具有個性活潑,思維活躍,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學習情緒易于調動,學習積極性高的特點,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個體差異較大,并且班級中已出現分化現象。

  2.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班級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5歲到17歲間。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欲望較為強烈,喜好發表個人見解并且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討的意識與經驗,因此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中,適當地創設一些具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緊密結合,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更多地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思考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建立聯系。

  【教師活動

  問題設置:①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各有哪些性質?

 、()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的四邊形是矩形。()的四邊形是菱形。

  【學生活動

  學生回憶,并舉手回答,對于填空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說出更多的答案。

  【教師活動

  評析學生的結果,給予表揚。

  總結性質從邊角對角線考慮,在填空時也考慮這幾方面之外,還應該考慮三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演示平行四邊形變為矩形菱形的過程。

  二:動手操作,探索發現。

  活動一:拿出一張矩形紙片,拉起一角,使其寬AB落在長AD邊上,如下圖所示,沿著B′E剪下,能得到什么圖形?

  【學生活動

  學生拿出自備矩形紙片,動手操作,不難發現它是正方形。

  設置問題:①什么是正方形?

  觀察發現,從活動中體會。

  【教師活動】:演示矩形變為正方形的過程,菱形變為正方形的過程。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變化過程,思考之間的聯系,舉手回答設置問題。

  設置問題②正方形是矩形嗎,是菱形嗎?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

  【學生活動】

  小組討論,分組回答。

  【教師活動】

  總結板書:㈠(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設置問題③正方形有那些性質?

  【學生活動】

  小組討論,舉手搶答。

  【教師活動

  表揚學生發言,板書學生發現,㈡正方形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活動二:拿出活動一得到的正方形折一折,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嗎?有幾條對稱軸?

  學生活動

  折紙發現,說出自己的發現。得到正方形的又一性質。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

  教師活動

  演示從平行四邊形變為正方形的過程,擦去板書㈠中的括號內容,出示一下問題:你還可以怎樣填空?

  ()的菱形是正方形,()的矩形是正方形,()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學生活動

  小組充分交流,表達不同的意見。

  教師活動

  評析活動,總結發現:

  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對角線互相平分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有一組鄰邊相等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

  四邊相等且有一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以上是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正方形是一個多么完美的平行四邊形呀?大家互相說一說,它的完美體現在哪里?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正方形的例子?

  學生交流,感受正方形

  三,應用體驗,推理證明。

  出示例一:正方形ABCD的兩條對角線AC,BD交與O,AB長4cm,求AC,AO長,及的度數。

  方法一解:∵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C=90°(正方形的四個角是直角)

  BC=AB=4cm(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

  ∴=45°(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是45°)

  ∴利用勾股定理可知,AC===4cm

  ∵AO=AC(正方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AO=×4=2cm

  方法二:證明△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證。

  學生活動

  獨立思考,寫出推理過程,再進行小組討論,并且各小組指派代表寫在黑板上,共同交流。

  教師活動

  總結解題方法,從正方形的性質全面考慮,準確利用條件,減少麻煩。評析解題步驟,表揚突出學生。

  出示例二:在正方形ABCD中,E、F、G、H分別在它的四條邊上,且AE=BF=CG=DH,四邊形EFGH是什么特殊的四邊形,你是如何判斷的?

  學生活動

  小組交流,分析題意,整理思路,指名口答。

  教師活動

  說明思路,從已知出發或者從已有的判定加以選擇。

  四,歸納新知,梳理知識。

  這一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舉手談論自己的'收獲。

  請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分別填寫在下圖的ABCDC處,說明它們的關系。

  發表評論

  教學目標:

  情意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能力目標: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質解簡單的幾何計算、證明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

  認知目標:了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類;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等腰梯形性質的探索;

  難點:梯形中輔助線的添加。

  教學課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學方法:啟發法、

  學習方法:討論法、合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片,說出每輛汽車車窗形狀(投影)

  2、板書課題:5梯形

  3、練習:下列圖形中哪些圖形是梯形?(投影)

  結梯形概念:只有4、總結梯形概念:一組對邊平行另以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5、指出圖形中各部位的名稱:上底、下底、腰、高、對角線。(投影)

  6、特殊梯形的分類:(投影)

 。ǘ┑妊菪涡再|的探究

  【探究性質一】

  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將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么所得的△DEC是怎樣的三角形?(投影)

  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內角有什么樣的性質?(學生操作、討論、作答)

  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求證:∠B=∠C

  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與∠D是否相等?為什么?

  等腰梯形性質:等腰梯形的同一條底邊上的兩個內角相等。

  【操練】

  (1)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60o,BC=10cm,AD=4cm,則腰AB=cm。(投影)

  (2)如圖,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AC,交BC的延長線于點E,CA平分∠BCD,求證:∠B=2∠E.(投影)

  【探究性質二】

  如果連接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圖中有哪幾對全等三角形?哪些線段相等?(學生操作、討論、作答)

  如上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O,求證:AC=BD。(投影)

  等腰梯形性質: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探究性質三】

  問題一:延長等腰梯形的兩腰,哪些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為什么?對稱軸呢?(學生操作、作答)

  問題二:等腰梯是否軸對稱圖形?為什么?對稱軸是什么?(重點討論)

  等腰梯形性質:同以底上的兩個內角相等,對角線相等

 。ㄈ┵|疑反思、小結

  讓學生回顧本課教學內容,并提出尚存問題;

  學生小結,教師視具體情況給予提示:性質(從邊、角、對角線、對稱性等角度總結)、解題方法(化梯形問題為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問題)、梯形中輔助線的添加方法。

初中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學會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幾個解和檢驗某對數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學會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未知數的一次式來表示;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并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新聞鏈接:桐鄉7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生活補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2.

  2.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80a+150b=902880與一元一次方程有異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3.合作學習:

  給定方程x+2y=8,男同學給出y(x取絕對值小于10的整數)的值,女同學馬上給出對應的x的值;接下來男女同學互換.(比一比哪位同學反應快)請算的.最快最準確的同學講他的計算方法.提問:給出x的值,計算y的值時,y的系數為多少時,計算y最為簡便?

  4.課堂練習: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變形為y=當x=2時,y=_

  5.課堂總結: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書寫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關性;

  (3)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作業布置

  本章的課后的方程式鞏固提高練習。

初中數學教案15

  問題描述:

  初中數學教學案例

  初中的,隨便那個年級.20xx字.案例和反思

  1個回答 分類:數學 20xx-11-30

  問題解答:

  我來補答

  2.3 平行線的性質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四學制)七年級上冊第2章 第3節 平行線的性質,它是平行線及直線平行的繼續,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內容的基礎,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能應用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數學思考:在平行線的性質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聯想、分析、歸納、猜想、概括的全過程.

  解決問題:通過探究平行線的性質,使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平行線的性質

  難點:“性質1”的探究過程

  四、教學方法:

  “引導發現法”與“動像探索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設疑激思:

  1.播放一組幻燈片.內容:①火車行駛在鐵軌上;②游泳池;③橫格紙.

  2.聲音: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平行線,你能說出直線平行的條件嗎?

  學生活動:

  思考回答.①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②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③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教師: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然后提出問題.

  問題:若兩直線平行,那么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呢?

  引出課題——平行線的性質.

  (二)數形結合,探究性質

  1.畫圖探究,歸納猜想

  任意畫出兩條平行線(a‖b),畫一條截線c與這兩條平行線相交,標出8個角(如圖).

  問題一:指出圖中的同位角,并度量這些角,把結果填入下表: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同位角

  ∠1

  ∠5

  角的度數

  數量關系

  學生活動:畫圖——度量——填表——猜想

  結論: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問題二:再畫出一條截線d,看你的猜想結論是否仍然成立?

  學生:探究、討論,最后得出結論:仍然成立.

  2.教師用《幾何畫板》課件驗證猜想

  3.性質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ㄈ┮晁伎,培養創新

  問題三:請判斷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獨立探究——小組討論——成果展示.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說理.

  因為a‖b 因為a‖b

  所以∠1=∠2 所以∠1=∠2

  又 ∠1=∠3 又 ∠1+∠4=180°

  所以∠2=∠3 所以∠2+∠4=180°

  語言敘述:

  性質2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

 。▋芍本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

 。▋芍本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ㄋ模⿲嶋H應用,優勢互補

  1.(搶答)

  (1)如圖,平行線AB、CD被直線AE所截

 、偃簟1 = 110°,則∠2 = °.理由:.

  ②若∠1 = 110°,則∠3 = °.理由:.

 、廴簟1 = 110°,則∠4 = °.理由:.

 。2)如圖,由AB‖CD,可得( )

 。ˋ)∠1=∠2 (B)∠2=∠3

  (C)∠1=∠4 (D)∠3=∠4

 。3)如圖,AB‖CD‖EF,

  那么∠BAC+∠ACE+∠CEF=( )

 。ˋ) 180°(B)270° (C)360° (D)540°

  (4)誰問誰答:如圖,直線a‖b,

  如:∠1=54°時,∠2= .

  學生提問,并找出回答問題的同學.

  2.(討論解答)

  如圖是一塊梯形鐵片的殘余部分,量得∠A=100°,

  ∠B=115°,求梯形另外兩角分別是多少度?

 。ㄎ澹└爬ù鎯Γㄐ〗Y)

  1.平行線的性質1、2、3;

  2.用“運動”的觀點觀察數學問題;

  3.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鳂I 第69頁 2、4、7.

  八、教學反思:

 、俳痰'轉變: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現結論后,利用幾何畫板直觀地、動態地展示同位角的關系,激發學生自覺地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現的樂趣.

 、趯W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③課堂氛圍的轉變: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現的價值.

【初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案08-12

角初中數學教案12-30

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案07-17

初中數學教案模板11-02

初中數學教案《圓》03-05

初中數學教案范文02-21

【熱門】初中數學教案11-18

【熱】初中數學教案11-15

初中數學教案【熱】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