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初中數學教案

時間:2022-11-17 11:40:45 初中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數學教案【熱】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數學教案【熱】

初中數學教案1

  一、主題分析與設計

  本節課是蘇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七章第2節內容——探索平行線的性質,它是直線平行的繼續,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內容的基礎,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孩子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本節課將以"生活·數學"、"活動·思考"、"表達·應用"為主線開展課堂教學,以學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活動,并在活動中激發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探索,主動獲取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形成,同時通過小組內學生相互協作研究,培養學生合作性學習精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能應用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2、數學思考:在平行線的性質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聯想、分析、歸納、猜想、概括的全過程。初中數學教育敘事

  3、解決問題:通過探究平行線的性質,使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團結合作、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對平行線性質的掌握與應用

  2、難點:對平行線性質1的探究

  四、教學用具

  1、教具:多媒體平臺及多媒體課件

  2、學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1、播放一組幻燈片。

  內容:

  ①供火車行駛的鐵軌上;

  ②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欄;

  ③橫格紙中的線。

  2、提問溫故: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平行線,你能說出直線平行的條件嗎?

  3、學生活動:針對問題,學生思考后回答——①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②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③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4、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并提出新問題:若兩直線平行,那么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呢?從而引出課題:7。2探索平行線的性質(板書)

  (二)數形結合,探究性質

  1、畫圖探究,歸納猜想

  教師提要求,學生實踐操作:任意畫出兩條平行線(a ∥ b),畫一條截線c與這兩條平行線相交,標出8個角。(統一采用阿拉伯數字標角)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一:

  指出圖中的同位角,并度量這些角,把結果填入下表: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二:

  將畫出圖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組剪下后疊合。

  學生活動一:畫圖————度量————填表————猜想

  學生活動二:畫圖————剪圖————疊合

  讓學生根據活動得出的數據與操作得出的結果歸納猜想: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三:

  再畫出一條截線d,看你的猜想結論是否仍然成立?

  學生活動:探究、按小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仍然成立。

  2、教師用《幾何畫板》課件驗證猜想,讓學生直觀感受猜想

  3、教師展示平行線性質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引申思考,培養創新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四:

  請判斷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獨立探究————小組討論————成果展示。

  教師活動:評價學生的研究成果,并引導學生說理

  因為a ∥ b(已知)

  所以∠ 1= ∠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1= ∠ 3(對頂角相等)

  ∠ 1+ ∠ 4=180°(鄰補角的定義)

  所以∠ 2= ∠ 3(等量代換)

  ∠ 2+ ∠ 4=180°(等量代換)

  教師展示:

  平行線性質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平行線性質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四)實際應用,優勢互補

  1、(搶答)課本P13練一練1、2及習題7。2 1、5

  2、(討論解答)課本P13習題7。2 2、3、4

  (五)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1、學生總結:平行線的性質1、2、3

  2、教師補充總結:

  ⑴用"運動"的觀點觀察數學問題;(如我們前面將同位角剪下疊合后分析問題)

  ⑵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我們前面將同位角測量后分析問題)

  ⑶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問題;(如平行線的性質1、2、3的表述)

  ⑷用邏輯推理的形式來論證問題。(如我們前面對性質2和3的說理過程)

  (六)作業

  學習與評價P5 1、2、3(填空);4、5、6(選擇);7、8(拓展與延伸)

  六、教學反思:

  數學課要注重引導學生探索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不單注重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認識,因為"過程"不僅能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還能夠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識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體驗。這節課的'教學實現了三個方面的轉變:

  ①教的轉變: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教師成為了學生的導師、伙伴、甚至成為了學生的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導引學生活動外,還要認真聆聽學生"教"你他們活動的過程和通過活動所得的知識或方法。

  ②學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跟老師學轉變為自主去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不是簡單地"學"數學,而是深入地"做"數學。

  ③課堂氛圍的轉變: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現的價值。

  總之,在數學教學的花園里,教師只要為學生布置好和諧的場景和明晰的路標,然后就讓他們自由地快活地去跳舞吧

初中數學教案2

  一、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概念。

  2、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條件,確定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二、內容分析

  1、初中主要是通過幾種簡單的函數的初步介紹來學習函數的,前面三小節,先學習函數的概念與表示法,這是為學習后面的幾種具體的函數作準備的,從本節開始,將依次學習一次函數(包括正比例函數)、二次函數與反比例函數的有關知識,大體上,每種函數是按函數的解析式、圖象及性質這個順序講述的,通過這些具體函數的學習,學生可以加深對函數意義、函數表示法的認識,并且,結合這些內容,學生還會逐步熟悉函數的知識及有關的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舊教材在講幾個具體的函數時,是按先講正反比例函數,后講一次、二次函數順序編排的,這是適當照顧了學生在小學數學中學了正反比例關系的知識,注意了中小學的銜接,新教材則是安排先學習一次函數,并且,把正比例函數作為一次函數的特例予以介紹,而最后才學習反比例函數,為什么這樣安排呢?第一,這樣安排,比較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識規津,從函數角度看,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圖象與性質都是比較簡單的,相對來說,反比例函數就要復雜一些了,特別是,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由兩條曲線組成的',先學習反比例函數難度可能要大一些。第二,把正比例函數作為一次函數的特例介紹,既可以提高學習效益,又便于學生了解正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的關系,從而,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兩種函數的概念、圖象與性質。

  3、“函數及其圖象”這一章的重點是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一方面,在學生初次接觸函數的有關內容時,一定要結合具體函數進行學習,因此,全章的主要內容,是側重在具體函數的講述上的。另一方面,在大綱規定的幾種具體函數中,一次函數是最基本的,教科書對一次函數的討論也比較全面。通過一次函數的學習,學生可以對函數的研究方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與了解,從而能更好地把握學習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的學習方法。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什么是函數?

  2、函數有哪幾種表示方法?

  3、舉出幾個函數的例子。

  新課講解:

  可以選用提問時學生舉出的例子,也可以直接采用教科書中的四個函數的例子。然后讓學生觀察這些例子(實際上均是一次函數的解析式),y=x,s=3t等。觀察時,可以按下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關系?(在學生明確這些式子表示函數關系后,可指出,這是函數。)

  (2)這些函數中的自變量是什么?函數是什么?(在學生分清后,可指出,式子中等號左邊的y與s是函數,等號右邊是一個代數式,其中的字母x與t是自變量。)

  (3)在這些函數式中,表示函數的自變量的式子,分別是關于自變量的什么式呢?(這題牽扯到有關整式的基本概念,表示函數的自變量的式子也就是等號右邊的式子,都是關于自變量的一次式。)

  (4)x的一次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結合一元一次方程的有關知識,可以知道,x的一次式是kx+b(k≠0)的形式。)

  由以上的層層設問,最后給出一次函數的定義。

  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數,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數。

  對這個定義,要注意:

  (1)x是變量,k,b是常數;

  (2)k≠0 (當k=0時,式子變形成y=b的形式。b是x的0次式,y=b叫做常數函數,這點,不一定向學生講述。)

  由一次函數出發,當常數b=0時,一次函數kx+b(k≠0)就成為:y=kx(k是常數,k≠0)我們把這樣的函數叫正比例函數。

  在講述正比例函數時,首先,要注意適當復習小學學過的正比例關系,小學數學是這樣陳述的: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寫成式子是(一定)

  需指出,小學因為沒有學過負數,實際的例子都是k>0的例子,對于正比例函數,k也為負數。

  其次,要注意引導學生找出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之間的關系:正比例函數是特殊的一次函數。

  課堂練習:

  教科書13、4節練習第1題.

初中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認知要求

  1、回顧收集數據的方式、

  2、回顧收集數據時,如何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3、回顧頻率、頻數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4、回顧刻畫數據波動的統計量:極差、方差、標準差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5、能利用計算器或計算機求一組數據的算術平均數、

  (二)能力訓練要求

  1、熟練掌握本章的知識網絡結構、

  2、經歷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的過程,發展初步的統計意識和數據處理能力、

  3、經歷調查、統計等活動,在活動中發 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1、通過對本章內容的回顧與思考,發展學 生用數學的意識、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

  1、建立本章的知識框架圖、

  2、體會收集數據的方式,保證樣本的代表性,頻率、頻數及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統 計量在實際情境中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收集數據的方式、抽樣時保證樣本的代表性、頻率、頻數、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統計量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本章的內容已全部學完、現在如何讓你調查一個情況、并且根據你獲得數據,分析整理,然后寫出調查報告,我想大家現在心里應該有數、

  例如,我們要調查一下“上網吧的人的.年齡”這一情況,我們應如何操作?

  先選擇調查方式,當然這個調查應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因為我們不可能調查到所有上網吧的人,何況也沒有必要、

  同學們感興趣的話,下去以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調查,然后再作統計分析,然后把調查結果匯報上來,我們可以比一比,哪一個組表現最好?

  二、講授新課

  1、舉例說明收集數據的方式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2、抽樣調查時,如何保證樣本的代表性?舉例說明、

  3、舉出與頻數、頻率有關的幾個生活實例?

  4、刻畫數據波動的統計量有 哪些?它們有什么作用?舉例說明、

  針對上面的幾個問題,同學們先獨 立思考,然后可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想法,然后我們每組選出代表來回答、

  (教師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發現同學們前面知識掌握不好的地方,及時補上)、

  收集數據的方式有兩種類型:普查和抽樣調查、

  例如:調查我校八年級同學每天做家庭作業的時間,我們就可以用普查的形式、

  在這次調查中,總體:我校八年級全體學生每天做家庭作業的時間;個體:我校八年級每個學生每天做家庭作業的時間、

  用普查的方式可以直接獲得總體情況、但有時總體中個體數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較大;有時受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對所有個體進行普查;有時調查具有破壞性,不允許普查,此時可用抽樣調查、

  例如把上面問題改成“調查全國八年級同學每天做家庭作業的時間”,由于個體數目太多,普查的工作量也較大,此時就采取抽樣調查,從總體中抽取一個樣本,通過樣本的特征數字來估計總體,例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極差、方差等、

  上面我們回顧了為了了解某種情況而采取的調查方式:普查和抽樣調查,但抽樣調查必須保證數據具有代表性,因為只 有這樣,你抽取的樣本才能體現出總體的情況,不然,就會失去可靠性和準確性、

  例如對我們班里某門學科的成績情況,有時不僅知道平均成績,還要知道90分以上占多少,80到90分之間占多少,……,不及格的占多少等,這時,我們只要看一下每個學生的成績落在哪一個分數段,落在這個分數段的分數有幾個,表明數據落在這個小組的頻數就是多少,數據落在這個小組的頻率就是頻數與數據總個數的商、

  刻畫數據波動的統計量有極差、方差、標準差、它們是用來描述一組數據的穩定性的、一般而言,一組數據的極差、方差或標準差越小,這組數據就越穩定、

  例如:某農科所在8個試驗點,對甲、乙兩種玉米進行對比試驗,這兩種玉米在各試驗點的畝產量如下(單位:千克)

  甲:450 460 450 430 450 460 440 460

  乙:440 470 460 440 430 450 470 4 40

  在這個試驗點甲、乙兩種玉米哪一種產量比較穩定?

  我們可以算極差、甲種玉米極差為460-430=30千克;乙種玉米極差為470-430=40千克、所以甲種玉米較穩定、

  還可以用方差來比較哪一種玉米穩定、

  s甲2=100,s乙2=200、

  s甲2<s乙2,所以甲種玉米的產量較穩定、

  三、建立知識框架圖

  通 過剛才的幾個問題回顧思考了我們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下面構建本章的知識結構圖、

  四、隨堂練習

  例1一家電腦生產廠家在某城市三個經銷本廠產品的大商場調查,產品的銷量占這三個 大商場同類產品銷量的40%、由此在廣告中宣傳,他們的產品在國內同類產品的銷售量占40%、請你根據所學的統計知識,判斷該宣傳中的數據是否可靠: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分析:這是一道判斷說理型題,它要求借助于統計知識,作出科學的判斷, 同時運 用統計原理給予準確的解釋、因此,該電腦生產廠家憑借挑選某城市經銷本產品情況,斷然說他們的產品在國內同類產品的銷量占40%,宣傳中的數據是不可靠的,其理由有二:第一,所取樣本容量太小;第二,樣本抽取缺乏代表性和廣泛性、

  例2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非典” 的斗爭中,疫情變化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請根據下面的疫情統計圖表回答問題:

  (1)圖10是5月11日至5月29日全國疫情每天新增數據統計走勢圖,觀察后回答:

  ①每天新增確診病例與新增疑似病例人數之和超過100人的天數共有__________天;

  ②在本題的統計中,新增確診病例的人數的中位數是___________;

  ③本題在對新增確診病例的統計中,樣本是__________,樣本容量是__________、

  (2)下表是我國一段時間內全國確診病例每天新增的人數與天數的頻率統計表、(按人數分組)

  ①100人以下的分組組距是________;

  ②填寫本統計表中未完成的空格;

  ③在統計的這段時期中,每天新增確診

  病例人數在80人以下的天數共有_________天、

  解:(1)①7 ②26 ③5月11日至29日每天新增確診病例人數 19

  (2)①10人 ②11 40 0、125 0、325 ③25

  五.課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回顧與思考這一章的重點內容,共同建立的知識框架圖,并進一步用統計的思想和知識解決問題,作出決策、

  六.課后作業:

  七.活動與探究

  從魚塘捕得同時放養的草魚240尾,從中任選9尾,稱得每尾魚的質量分別是1、5,1、6,1、4,1、6,1、3,1、4,1、2,1、7,1、8(單位:千克)、依此估計這240尾魚的總質量大約是

  A、300克 B、360千克C、36千克 D、30千克

初中數學教案4

  ①結合你對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次的理解,說一說你對一次函數中的“一次”的理解. ②k可以是怎樣的數?

  ③你怎樣認識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關系?

  一個常數b的和即 Y=kx+b 定義:一般地,形

  如

  Y=kx+b( k,b 是常數,k≠0 )的函數,叫做一次函數, 當

  b=0時,

  Y=kx+b即Y=kx,所以說正比例函數是一種特殊的一次函數。

  例1、下列函數中,Y是X的一次函數的是( )①Y=X-6②Y=3X③Y=X2④Y=7-X

  學生獨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例2、寫出下列各題中x與y之間的關系式,并判

  解釋與應用

  斷,y是否為x的.一次函數?是否為正比例函數?①汽車以60千米/時的速度勻速行駛,行駛路程中y(千米)與行駛時間(時)之間的關系式;②圓的面積y(厘米2)與他的半徑x(厘米)之間的關系:③一棵樹現在高50厘米,每個月長高2厘米,x月后這棵樹的高度y(厘米)之間的關系式

初中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 整理前兩個學段學過的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知識,掌握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2, 能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正數和負數;

  3, 體驗數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實際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

  知識重點 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 上課開始時,教師應通過具體的例子,簡要說明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過的數,并由此請學生思考:生

  活中僅有這些“以前學過的數”夠用了嗎?下面的例子

  僅供參考.

  師:今天我們已經是七年級的學生了,我是你們的數學老師.下面我先向你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體重58.5千克,今年40歲.我們的班級是七(13)班,有60個同學,其中男同學有22個,占全班總人數的'37%…

  問題1:老師剛才的介紹中出現了幾個數?分別是什么?你能將這些數按以前學過的數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嗎?

  學生活動:思考,交流

  師:以前學過的數,實際上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

  問題2:在生活中,僅有整數和分數夠用了嗎?

  請同學們看書(觀察本節前面的幾幅圖中用到了什么數,讓學生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并思考討論,然后進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氣象預報中的氣溫圖,地圖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

  學生交流后,教師歸納:以前學過的數已經不夠用了,有時候需要一種前面帶有“-”的新數。 先回顧小學里學過的數的類型,歸納出我們已經學了整數和分數,然后,舉一些實際生活中共有相反意義的量,說明為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我們需要引入負數,這樣做強調了數學的嚴密性,但對于學生來說,更多

  地感到了數學的枯燥乏味為了既復習小學里學過的數,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創設如下的問題情境,以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

  這個問題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都應予以重視。

  以上的情境和實例使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實例,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為正確建立相反意義的量奠定基礎。

  分析問題

  探究新知 問題3:前面帶有“一”號的新數我們應怎樣命名它呢?為什么要引人負數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正數和負數分別表示怎樣的量呢?

  這些問題都必須要求學生理解.

  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這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看書自學,然后師生交流.

  這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正數和負數的表示.

  強調: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相反意義的量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它們的意義相反,如向東與向西,收人與支出;二是它們都是數量,而且是同類的量. 這些問題是這節課的主要知識,教師要清楚地向學生說明,并且要注意語言的準確與規范,要舍得花時間讓學充分發表想法。

  舉一反三思維拓展經過上面的討論交流,學生對為什么要引人負數,對怎樣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舉出實際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以加深對正數和負數概念的理解,并開拓思維.

  問題4:請同學們舉出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例子.

  問題5:你是怎樣理解“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的呢?請舉例說明.

  能否舉出例子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也能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引負數的必要性

  課堂練習 教科書第5頁練習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 圍繞下面兩點,以師生共同交流的方式進行:

  1, 0由于實際問題中存在著相反意義的量,所以要引人負數,這樣數的范圍就擴大了;

  2,正數就是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或在其前面加“+”),負數就是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

  本課作業 教科書第7頁習題1.1 第1,2,4,5(第3題作為下節課的思考題。

  作業可設必做題和選 做題,體現要求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初中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線的概念、性質,會利用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解決有關問題。

  2、經歷探索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過程,讓學生實現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

  3、通過對問題的探索研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思維的靈活性。

  4、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合理論證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探索并運用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

  教學難點:

  運用轉化思想解決有關問題。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建立數學模型——應用——拓展提高

  教學過程:

  情境創設:測量不可達兩點距離。

  探索活動:

  活動一:剪紙拼圖。

  操作:怎樣將一張三角形紙片剪成兩部分,使分成的兩部分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觀察、猜想: 四邊形BCFD是什么四邊形。

  探索: 如何說明四邊形BCFD是平行四邊形?

  活動二:探索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

  應用

  練習及解決情境問題。

  例題教學

  操作——猜想——驗證

  拓展:數學實驗室

  小結:布置作業。

初中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單項式及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能準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會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在經歷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過程中,發展符號感;

  2. 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情景,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在解決問題中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長“用數學”的信心.

  2.通過用含字母的式子描述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系,認識到它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數學工具之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單項式及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

  難點:單項式次數的概念;單項式的書寫格式及注意點。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式

  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學生自主探究現實情景中用字母表示數的問題,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找出材料中個體的共同點,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抽象、概括單項式及相關的概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一張奔馳在青藏鐵路線上的列車照片,并配上歌曲《天路》,邊欣賞邊向學生介紹青藏鐵路所創造的歷史之最。

  情境問題:

  青藏鐵路西線上,在格爾木到拉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凍土地段。列車在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是100千米/時,在非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可以達到120千米/時,請根據這些數據回答:列車在凍土地段行駛時,2小時能行駛多少千米?3小時呢?t小時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出發,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青藏鐵路的偉大成就,激發

  愛國主義情感,得到一次情感教育。

  解:根據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路程=速度×時間

  2小時行駛的路程是:100×2=200(千米)

  3小時行駛的路程是:100×3=300(千米)

  t小時行駛的路程是:100×t=100t(千米)

  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若出現乘號,通常將乘號寫作“ · ”或省略不寫。

  如:100×a可以寫成100a或100a。

  代數式:用基本的運算符號(運算包括加、減、乘除、乘方等)把數和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起來的式子。

  代數式可以簡明地表示數量和數量的關系,本節我們就來學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類代數式整式。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路程=速度×時間出發,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讓學生歷一個從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認識過程,發展學生的認知觀念。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

  思考: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獨立完成),并觀察列出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點(小組可交流討論)。

  1、邊長為a的正方體的表面積是__,體積是__.

  2、鉛筆的單價是x元,圓珠筆的單價是鉛筆的2.5倍,則圓珠筆的單價是___元。

  3、一輛汽車的速度是v千米∕小時,它t小時行駛的路程為__千米。

  4、數n的相反數是__。

  解:(1)6a2、 a3 (2)2.5x (3) vt (4)-n

  思考: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6a 2=6·a·a a3=a·a·a 2.5x=2.5·x vt=v·t -n=-1·n

  單項式:數與字母、字母與字母的乘積。

  注意:單獨的一個數或字母也是單項式。

  設計意圖:從熟悉的實際背景出發,充分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描述,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獲得數學猜想和數學經驗,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和探究欲,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火眼金睛

  下列各代數式中哪些是單項式哪些不是?

  (1)a (2) 0 (3) a2

  (4) 6a (5)

  (6)

  (7)3a+2b (8)xy2

  設計意圖:加強學生對不同形式的單項式的直觀認識。

  解剖單項式

  系數: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

  如:-3x的系數是 ,-ab的系數是 , 的系數是 。

  次數:一個單項式中的所有字母的指數的和。

  如:-3x的次數是 ,ab的次數是 。

  小試身手

  單項式 2a 2 -1.2h xy2 -t2 -32x2y

  系數

  次數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對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是否理解,找出存在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鞏固概念。

  單項式的注意點:

  (1)數與字母相乘時,數應寫在字母的___,且乘號可_________;

  (2)帶分數作為系數時,應改寫成_______的形式;

  (3)式子中若出現相除時,應把除號寫成____的形式;

  (4)把“1”或“-1”作為項的系數時,“1”可以__不寫。

  行家看門道

  ①1x ②-1x

  ③a×3 ④a÷2

  ⑤ ⑥m的系數為1,次數為0

  ⑦ 的系數為2,次數為2

  設計意圖:單項式的書寫和表示有其特有的格式和注意點,通過以上兩個題目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注意點。

  三、例題講解,鞏固新知

  例1:用單項式填空,并指出它們的系數和次數:

  (1)每包書有12冊,n包書有 冊;

  (2)底邊長為a,高為h的三角形的面積 ;

  (3)一個長方體的長和寬都是a,高是h,它的體積是 ;

  (4)一臺電視機原價a元,現按原價的9折出售,這臺電視機現在的售價

  為 元;

  (5)一個長方形的長0.9,寬是a,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 .

  解:(1)12n,它的系數是12,次數是1

  (2) ,它的系數是 , 次數是2;

  (3)a2h,它的系數是1,次數是3;

  (4)0.9a,它的系數是0.9,次數是1;

  (5)0.9a,它的系數是0.9,次數是1。

  設計意圖:學生能用單項式表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并進一步鞏固單項式的系數、次數的概念。

  試一試

  你還能賦予0.9a一個含義嗎?

  設計意圖:同一個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義,通過這個例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式子更具有一般性,而且發散學生思維。

  大膽嘗試

  寫出一個單項式,使它的系數是2,次數是3.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為不同程度的'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拓展提高

  嘗試應用

  用單項式填空,并指出它們的系數和次數:

  (1)全校學生總數是x,其中女生占總數48%,則女生人數是 ,男生人數是 ;

  (2)一輛長途汽車從楊柳村出發,3小時后到達相距s千米的溪河鎮,這輛長途汽車的平均速度是 ;

  (3)產量由m千克增長10%,就達到 千克;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單項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掌握單項式及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

  能力提升

  1、已知-xay是關于x、y的三次單項式,那么a= ,b= .

  2、若-ax2yb+1是關于x、y的五次單項式,且系數為-3,則a= ,b= .

  設計意圖:照顧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跳一跳、摘桃子的樂趣。

  五、小結:

  本節課你感受到了嗎?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節課我們學了什么?你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1、單項式的概念: 數與字母、字母與字母的乘積。

  2、單項式的系數、次數的概念。

  系數:單項中的數字因數;

  次數:單項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

  3、會用單項式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注意列式時式子要規范書寫。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和反思,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激勵學生,使學生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進步,不斷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結束寄語

  悟性的高低取決于有無悟“心”,其實,人與人的差別就在于你是否去思考,去發現!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的激勵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期盼,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六、板書設計

  2.1 整式

  單項式概念 探究 例1 多

  單項式的系數概念 觀察交流 嘗試應用 媒

  單項式的次數概念 能力提升 體

  七、作業:

  1.作業本(必做)。

  2. 請下面圖片設計一個故事情境,要求其中包含的數量關系能夠用單項式表示,并且指出它們的系數和次數(選做)。

  設計意圖:布置分層作業,既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讓學生自行編題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可以改變一味由教師出題的形式,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夠透徹理解知識,同時培養同學之間的競爭意識。

  八、設計理念:

  本節課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課,它是進一步學習多項式的基礎,因此對單項式有關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后續學習。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要加強直觀性,即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感知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認識概念,同時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單項式結構時,借助反例練習,抓住概念易混淆處和判斷易出錯處,強化認識,幫助學生理解單項式系數、次數,為進一步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針對七年級學生學習熱情高,但觀察、分析、認識問題能力較弱的特點,教學時將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以啟發引導為主,同時輔之以討論、練習、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并逐步培養起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進一步學習同類項打下堅實的基礎。

初中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能進行簡單的分式乘除法運算,能解決一些與分式乘除有關的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

  經歷從分數的乘除法運算到分式的乘除法運算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對從特殊到一般數學的思想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中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滲透類比轉化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

  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課題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引入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實際出發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問題1:求容積的高是,(引出分式乘法的學習需要)。

  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學習需要)。

  從實際出發,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實在存在意義,讓學生感知學習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實際需要,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

  (二)類比聯想,探究新知

  從學生熟悉的分數的乘除法出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解后總結概括:

  (1)式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

  (2)式又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能說出具體內容嗎?(如果有困難教師應給于引導,學生應該能說出依據的是: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法則)教師加以肯定,并指出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引導學生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則。

  (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三)例題分析,應用新知

  師生活動: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完成例題。

  P11的例1,在例題分析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應多次回顧分式的乘除法法則,使學生耳熟能詳。P11例2是分子、分母為多單項式的分式乘除法則的運用,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采取板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詳細分析,提醒學生關注易錯易漏的環節,學會解題的方法。

  (四)練習鞏固,培養能力

  P13練習第2題的(1)、(3)、(4)與第3題的(2)。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并讓學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

  通過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通過課堂跟蹤反饋,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進一步熟練解題的思路,也遵循了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板演,一是為了暴露問題,二是為了規范解題格式和結果。

  (五)課堂小結,回扣目標

  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堂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在知識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收獲呢?

  師生活動:學生反思,提出疑問,集體交流。

  (六)布置作業

  教科書習題6.2第1、2(必做)練習冊P(選做),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

  板書設計

  在本節課中我將采用提綱式的板書設計,因為提綱式—條理清楚、從屬關系分明,給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

初中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實際問題,熟練地列出二次函數關系式,并求出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2)注重學生參與,聯系實際,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能夠根據實際問題,熟練地列出二次函數關系式,并求出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教學過程:

  一、試一試

  1.設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墻的一邊AB的長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邊BC的長,進而得出矩形的面積ym2.試將計算結果填寫在下表的空格中,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圍嗎?

  3.我們發現,當AB的長(x)確定后,矩形的面積(y)也隨之確定, y是x的函數,試寫出這個函數的關系式,

  對于1.,可讓學生根據表中給出的AB的長,填出相應的BC的長和面積,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表格中數據的變化情況,提出問題:(1)從所填表格中,你能發現什么?(2)對前面提出的問題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讓學生思考、交流、發表意見,達成共識:當AB的長為5cm,BC的長為10m時,圍成的矩形面積最大;最大面積為50m2。 對于2,可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各組派代表發表意見。形成共識,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圍,其范圍是0 <x <10。 對于3,教師可提出問題,(1)當AB=xm時,BC長等于多少m?(2)面積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數關系式.

  二、提出問題

  某商店將每件進價為8元的某種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銷出約100件.該店想通過降低售價、增加銷售量的辦法來提高利潤,經過市場調查,發現這種商品單價每降低0.1元,其銷售量可增加10件。將這種商品的售價降低多少時,能使銷售利潤最大? 在這個問題中,可提出如下問題供學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潤與售價、進價以及銷售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利潤=(售價-進價)×銷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價,該商品每件利潤是多少元?一天總的利潤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價x元,則每件商品的利潤是多少元?一天可銷

  售約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請求出它的范圍,

  [x的值不能任意取,其范圍是0≤x≤2]

  5.若設該商品每天的利潤為y元,求y與x的函數關系式。

  [y=(10-8-x) (100+100x)(0≤x≤2)]

  將函數關系式y=x(20-2x)(0 <x <10=化為:

  y=-2x2+20x(0<x<10)……………………………(1) 將函數關系式y=(10-8-x)(100+100x)(0≤x≤2)化為: y=-100x2+100x+20D (0≤x≤2)……………………(2)

  三、觀察;概括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函數關系式(1)和(2),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

  (1)函數關系式(1)和(2)的自變量各有幾個?

  (各有1個)

  (2)多項式-2x2+20和-100x2+100x+200分別是幾次多項式? (分別是二次多項式)

  (3)函數關系式(1)和(2)有什么共同特點?

  (都是用自變量的二次多項式來表示的)

  (4)本章導圖中的問題以及P1頁的問題2有什么共同特點? 讓學生討論、交流,發表意見,歸結為:自變量x為何值時,函數y取得最大值。

  2.二次函數定義:形如y=ax2+bx+c (a、b、、c是常數,a≠0)的函數叫做x的二次函數,a叫做二次函數的系數,b叫做一次項的系數,c叫作常數項.

  四、課堂練習

  1.(口答)下列函數中,哪些是二次函數?

  (1)y=5x+1 (2)y=4x2-1

  (3)y=2x3-3x2 (4)y=5x4-3x+1

  2.P3練習第1,2題。

  五、小結

  1.請敘述二次函數的定義.

  2,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轉化為二次函數來解決,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編一道二次函數應用題,并寫出函數關系式。

  六、作業:略

初中數學教案10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常見的有)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球。棱:相鄰兩個面的交線。

  側棱:相鄰兩個側面的交線。棱柱的所有側棱長都相等。

  底面:棱柱有上、下兩個底面,形狀相同。

  側面:棱柱的側面都是平行四邊形。

  立體圖形的分類:錐體、柱體、球體。也可分為有曲面、無曲面。還可以分為有頂點、無頂點。

  棱柱:分為直棱柱、斜棱柱。直棱柱的側面是長方形。

  特殊的四棱柱:長方體、正方體。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圓柱: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形,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

  圓錐:底面是圓形,側面展開圖是扇形。

  截面: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幾何體,截出的面。

  球:用一個平面去截,截面圖形是圓形。

  正方體的截面:可以是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

  圓柱體的'截面:可以是長方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

  展開與折疊:兩個面出現在同一位置的展開圖形,是不可折疊的。

  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正面看(主視圖)、左面看(側視圖)、上面看(俯視圖)

初中數學教案11

  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實驗中學 章福枝

  一、內容與內容解析(一)內容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及解法

  (二)內容解析

  上節課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關概念及解法,本節課主要是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法,這是學習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教材通過一個實例入手,引出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同時滿足兩個不等式,讓學生經歷通過具體問題抽象出不等式組的過程,進而通過一元一次不等式來類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這些概念.學習不等式組時,我們可以類比方程組、方程組的解來理解不等式組、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概念.求不等式組的解集時,利用數軸很直觀,這是一種數與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不僅現在有用,今后我們還會有更深的體驗.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二、目標及目標解析(一)目標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等概念.(2)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并會用數軸確定解集.(二)目標解析

  達到目標(1)的標志是:學生能說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特征.

  達到目標(2)的標志是:學生能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能在數軸上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并獲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但是對于學生用數軸來表示不等式組的解集時還不夠熟練,理解還不夠深刻.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數軸上找公共部分,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出問題 形成概念

  問題:用每分鐘可抽30噸水的抽水機來抽污水管道里的積存污水,估計積存的污水超過1200噸而不足1500噸,那么將污水抽完所用的時間的范圍是什么? 設問(1):依據題意,你能得出幾個不等關系? 設問(2):設抽完污水所用的時間還是范圍?

  小組討論,交流意見,再獨立設未知數,列出所用的不等關系. 教師追問(1):類比方程組的概念,說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怎樣表示? 學生自學概念,說出表示方法.教師追問(2):類比方程組的解怎樣確定不等式組中x的取值范圍? 學生經過小組討論,老師點撥: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組x的取值范圍. 教師追問(3):怎樣解不等式,并用數軸表示解集? 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追問(4):通過數軸,怎樣得出不等式組的解集?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點評 教師追問(5):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什么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學生自學概念.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猜測、概括和自學能力.并且滲透類比思想,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以及其解集的概念,利用數軸的直觀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

  (二)解法探討 步驟歸納 例1 解下列不等式組

  學生嘗試獨立解不等式組,老師強調規范格式

  設問1:當兩個不等式的解集沒有公共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設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學生總結歸納,老師適當補充,得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是:(1)求每個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數軸找出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3)寫出不等式組的解集.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方法和步驟.

  (三)應用提高 深化認知

  例2 x取那些整數值時,不等式5x+2>3(x-1)與

  都成立?

  設問1:不等式都成立表示什么意思? 小組討論

  設問2:要求x取哪些整數值,要先解決什么問題? 學生先合作交流,再獨立解不等式組 設問3.怎樣取值?

  學生在不等式組的解集范圍內,取整數值.老師強調即求不等式組的特殊解. 設計意圖:通過例2可以讓學生構建不等式組,并解出不等式組,同時根據解集求出不等式組的特殊解,這是對學生解不等式組的一次提高訓練.

  (四)歸納總結 反思提高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并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

  (3)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一般規律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

  (五)布置作業 課外反饋 教科書習題9.3第1,2,3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作業,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對教學進度和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

初中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理解的意義,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學生學會由上的已知點說出它所表示的數,能將有理數用上的點表示出來;

  3.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正確掌握畫法和用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難點:正確理解有理數與上點的對應關系.

  課堂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小學里曾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你能在射線上表示出1和2嗎?

  2.用“射線”能不能表示有理數?為什么?

  3.你認為把“射線”做怎樣的改動,才能用來表示有理數呢?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講授新課

  讓學生觀察掛圖——放大的溫度計,同時教師給予語言指導:利用溫度計可以測量溫度,在溫度計上有刻度,刻度上標有讀數,根據溫度計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讀出不同的數,從而得到所測的溫度.在0上10個刻度,表示10℃;在0下5個刻度,表示-5℃.

  與溫度計類似,我們也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上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零.具體方法如下(邊說邊畫):

  1.畫一條水平的直線,在這條直線上任取一點作為原點(通常取適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數,也可偏向左邊)用這點表示0(相當于溫度計上的'0℃);

  2.規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箭頭所指的方向),那么從原點向左為負方向(相當于溫度計上0℃以上為正,0℃以下為負);

  3.選取適當的長度作為單位長度,在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從原點向左,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

  提問:我們能不能用這條直線表示任何有理數?(可列舉幾個數)

  在此基礎上,給出的定義,即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

  進而提問學生:在上,已知一點P表示數-5,如果上的原點不選在原來位置,而改選在另一位置,那么P對應的數是否還是-5?如果單位長度改變呢?如果直線的正方向改變呢?

  通過上述提問,向學生指出: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缺一不可.

  三、運用舉例 變式練習

  例1 畫一個,并在上畫出表示下列各數的點:

  例2 指出上A,B,C,D,E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課堂練習

  示出來.

  2.說出下面上A,B,C,D,O,M各點表示什么數?

  最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正有理數可用原點右邊的點表示,負有理數可用原點左邊的點表示,零用原點表示.

  四、小結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它使數和直線上的點建立了對應關系,它揭示了數和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為我們研究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節課要求同學們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確地畫出,在此還要提醒同學們,所有的有理數都可用上的點來表示,但是反過來不成立,即上的點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數,至于上的哪些點不能表示有理數,這個問題以后再研究.

  五、作業

  1.在下面上:

  (1)分別指出表示-2,3,-4,0,1各數的點.

  (2)A,H,D,E,O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2.在下面上,A,B,C,D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3.下列各小題先分別畫出,然后在上畫出表示大括號內的一組數的點:

  (1){-5,2,-1,-3,0}; (2){-4,2.5,-1.5,3.5};

初中數學教案13

  1.初中數學教案模板

  1.課題

  填寫課題名稱(初中代數類課題)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發現、探究)的過程,提高......(分析、歸納、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加學生數學學習的樂趣。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本節課的知識重點

  (2)教學難點:易錯點、難以理解的知識點

  4.教學方法(一般從中選擇3個就可以了)

  (1)討論法

  (2)情景教學法

  (3)問答法

  (4)發現法

  (5)講授法

  5.教學過程

  (1)導入

  簡單敘述導入課題的方式和方法(例:復習、類比、情境導出本節課的課題)

  (2)新授課程(一般分為三個小步驟)

  ①簡單講解本節課基礎知識點(例: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講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驟)。

  ②歸納總結該課題中的重點知識內容,尤其對該注意的一些情況設置易錯點,進行強調。可以設計分組討論環節(例:分組討論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歸納總結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步驟,設置系數化為一,負號要變號的易錯點)。

  ③拓展延伸,將所學知識拓展延伸到實際題目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例:設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應用題,學生再次體會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并且再次鞏固不等式的解法)。

  (3)課堂小結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本節課的收獲。

  (4)作業提高

  布置作業(盡量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有所創新)。

  6.教學板書

  2.初中數學教案格式

  課程編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學時 / 周學時: /

  開課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至第 周

  授課年級、專業、班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課教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章節名稱

  2.教學目的.

  3.課時安排

  4.教學重點、難點

  5.教學過程(包括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方法等)

  6.復習鞏固與作業要求

  7.教學環境及教具準備

  8.教學參考資料

  9.教學后記

  3.初中數學教案范文

  教學目的

  1.通過對多個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學生體會到一元一次方程作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的作用。

  2.使學生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3.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某個方程的解。

  重點、難點

  1.重點: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

  2.難點:弄清題意,找出“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一本筆記本1.2元。小紅有6元錢,那么她最多能買到幾本這樣的筆記本呢?

  解:設小紅能買到工本筆記本,那么根據題意,得1.2x=6

  因為1.2×5=6,所以小紅能買到5本筆記本。

  二、新授

  問題1:某校初中一年級328名 師生乘車外出春游,已有2輛校車可以乘坐64人,還需租用44座的客車多少輛?(讓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再作講評)

  算術法:(328-64)÷44=264÷44=6(輛)

  列方程:設需要租用x輛客車,可得44x+64=328

  解這個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結果。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試試看?

  問題2:在課外活動中,張老師發現同學們的年齡大多是13歲,就問同學:“我今年45歲,幾年以后你們的年齡是我年齡的三分之一?”

  通過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你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啟發?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

  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3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這種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據此檢驗一下一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問: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動手試一試,大家發現了什么問題?

  同樣,用檢驗的方法也很難得到方程的解,因為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數,該從何試起?如何試驗根本無法人手,又該怎么辦?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3頁練習1、2。

  四、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五、作業

  教科書第3頁,習題6.1第1、3題。

初中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了解字母表示數是數學的一大進步;

  2.了解代數式的概念,使學生能說出一個代數式所表示的數量關系;

  3.通過對用字母表示數的講解,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和抽象思維的能力;

  4.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深刻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建議

  1. 知識結構:本小節先回顧了小學學過的字母表示的兩種實例,一是運算律,二是公式,從中看出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進而引出代數式的概念。

  2.教學重點分析:教科書,介紹了小學用字母表示數的實例,一個是運算律,一個是常用公式,上述兩種例子應用廣泛,且能很好地體現用字母表示數所具有的簡明、普遍的優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數學從算術到代數的一大進步,是代數的顯著特點。運用算術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小學學生的思維方法 ,現在,從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滲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在認識上是一個質的飛躍。對代數式的概念課文沒有直接給出,而是用實例形象地說明了代數式的概念。對代數式的概念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

  (1)從具體的數到用字母表示數,是抽象思維的開始,體現了特殊與一般的辨證關系,用字母表示數具有簡明、普遍的優越性.

  (2)代數式中并不要求數和表示數的字母同時出現,單獨的一個數和字母也是代數式.如:2,m都是代數式.

  等都不是代數式.

  3.教學難點分析:能正確說出一個代數式的數量關系,即用語言表達代數式的意義,一定要理清代數式中含有的各種運算及其順序。用語言表達代數式的意義,具體說法沒有統一規定,以簡明而不引起誤會為出發點。

  如:說出代數式7(a-3)的意義。

  分析 7(a-3)讀成7乘a減3,這樣就產生歧義,究竟是7a-3呢?還是7(a-3)呢?有模棱兩可之感。代數式7(a-3)的最后運算是積,應把a-3作為一個整體。所以,7(a-3)的意義是7與(a-3)的積。

  4.書寫代數式的注意事項:

  (1)代數式中數字與字母或者字母與字母相乘時,通常把乘號簡寫作“·”或省略不寫,同時要求數字應寫在字母前面.

  如3×a ,應寫作3.a 或寫作3a ,a×b 應寫作3.a 或寫作ab .帶分數與字母相乘,應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

  #FormatImgID_0#

  .數字與數字相乘一般仍用“×”號.

  (2)代數式中有除法運算時,一般按照分數的寫法來寫.

  (3)含有加減運算的代數式需注明單位時,一定要把整個式子括起來.

  5.對本節例題的分析:

  例1是用代數式表示幾個比較簡單的數量關系,這些小學都學過.比較復雜一些的數量關系的代數式表示,課文安排在下一節中專門介紹.

  例2是說出一些比較簡單的代數式的意義.因為代數式中用字母表示數,所以把字母也看成數,一種特殊的數,就可以像看待原來比較熟悉的數式一樣,說出一個代數式所表示的數量關系,只是另外還要考慮乘號可能省略等新規定而已.

  6.教法建議

  (1)因為這一章知識大部分在小學學習過,講授新課之前要先復習小學學過的運算律,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上,提出新的問題。這樣即復習了舊知識,又引出了新知識,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發揮本章承上啟下的作用,搞好小學數學與初中代數的銜接,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2)在本節的學習過程中,要使學生理解代數式的概念,首先要給學生多舉例子(學生比較熟悉、貼近現實生活的例子),使學生從感性上認識什么是代數式,理清代數式中的運算和運算順序,才能正確說出一個代數式所表示的數量關系,從而認識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普遍性、簡明性,也為列代數式做準備。

  (3)條件比較好的學校,老師可選用一些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老師在講解第一節之前,一定要對全章內容和課時安排有一個了解,注意前后知識的銜接,只有這樣,我們老師才能教給學生系統的而不是一些零散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頭腦中自然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5)因為是新學期代數的第一節課,老師一定要給學生一個好印象,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才能給學生留下好印象呢?首先,你要盡量在學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比,英語口語好的老師,可以用英語做一個自我介紹,然后為學生說一段祝福語。第二,上課時盡量使用多種語言與學生交流,其中包括情感語言(眉目語言、手勢語言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

  7.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難點:學會用字母表示數及正確說出一個代數式所表示的數量關系。

  教學設計示例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在小學我們曾學過幾種運算律?都是什么?如可用字母表示它們?

  (通過啟發、歸納最后師生共同得出用字母表示數的五種運算律)

  (1)加法交換律 a+b=b+a;

  (2)乘法交換律 a·b=b·a;

  (3)加法結合律 (a+b)+c=a+(b+c);

  (4)乘法結合律 (ab)c=a(bc);

  (5)乘法分配律 a(b+c)=ab+ac

  指出:(1)“×”也可以寫成“·”號或者省略不寫,但數與數之間相乘,一般仍用“×”;

  (2)上面各種運算律中,所用到的字母a,b,c都是表示數的字母,它代表我們過去學過的一切數

  2(投影)從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千米,步行要3小時,騎車要1小時,乘汽車要0.25小時,試問步行、騎車、乘汽車的速度分別是多少?

  3若用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ν表示速度,你能用s與t表示ν嗎?

  4(投影)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a厘米,則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用I厘米表示周長,則I=4a厘米;用S平方厘米表示面積,則S=a2平方厘米)

  此時,教師應指出:(1)用字母表示數可以把數或數的關系,簡明的表示出來;(2)在公式與中,用字母表示數也會給運算帶來方便;(3)像上面出現的a,5,15÷3,4a,a+b,s/t 以及a2等等都叫代數式.那么究竟什么叫代數式呢?代數式的意義又是什么呢?這正是本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

  三、講授新課

  1代數式

  單獨的一個數字或單獨的一個字母以及用運算符號把數或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數式.學習代數,首先要學習用代數式表示數量關系,明確代數上的意義

  2舉例說明

  例1 填空:

  (1)每包書有12冊,n包書有__________冊;

  (2)溫度由t℃下降到2℃后是_________℃;

  (3)棱長是a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_____立方厘米;

  (4)產量由m千克增長10%,就達到_______千克

  (此例題用投影給出,學生口答完成)

  解:(1)12n; (2)(t-2); (3)a3; (4)(1+10%)m

  例2 說出下列代數式的意義:

  解:(1)2a+3的意義是2a與3的和;(2)2(a+3)的意義是2與(a+3)的積;

  (5)a2+b2的意義是a,b的平方的和;(6)(a+b)2的意義是a與b的和的平方

  說明:(1)本題應由教師示范來完成;

  (2)對于代數式的意義,具體說法沒有統一規定,以簡明而不致引起誤會為出發點如第(1)小題也可以說成“a的2倍加上3”或“a的2倍與3的和”等等

  例3 用代數式表示:

  (1)m與n的和除以10的商;

  (2)m與5n的差的平方;

  (3)x的2倍與y的和;

  (4)ν的立方與t的3倍的`積

  分析:用代數式表示用語言敘述的數量關系要注意:①弄清代數式中括號的使用;②字母與數字做乘積時,習慣上數字要寫在字母的前面

  四、課堂練習

  1填空:(投影)

  (1)n箱蘋果重p千克,每箱重_____千克;

  (2)甲身高a厘米,乙比甲矮b厘米,那么乙的身高為_____厘米;

  (3)底為a,高為h的三角形面積是______;

  (4)全校學生人數是x,其中女生占48%?則女生人數是____,男生人數是____

  2說出下列代數式的意義:(投影)

  3用代數式表示:(投影)

  (1)x與y的和; (2)x的平方與y的立方的差;

  (3)a的60%與b的2倍的和; (4)a除以2的商與b除3的商的和

  五、師生共同小結

  首先,提出如下問題:

  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2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是什么?

  3什么叫代數式?

  教師在學生回答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指出:①代數式實際上就是算式,字母像數字一樣也可以進行運算;②在代數式和運算結果中,如有單位時,要正確地使用括號

  六、作業

  1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分別的a,b,c,求這個三角形的周長

  2張強比王華大3歲,當張強a歲時,王華的年齡是多少?

  3飛機的速度是汽車的40倍,自行車的速度是汽車的1/3 ,若汽車的速度是ν千米/時,那么,飛機與自行車的速度各是多少?

  4a千克大米的售價是6元,1千克大米售多少元?

  5圓的半徑是R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6用代數式表示:

  (1)長為a,寬為b米的長方形的周長;

  (2)寬為b米,長是寬的2倍的長方形的周長;

  (3)長是a米,寬是長的1/3 的長方形的周長;

  (4)寬為b米,長比寬多2米的長方形的周長

初中數學教案15

  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于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一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大多數學生上課基本上能夠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教師上課組織課堂紀律并不難,而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容易調動。但每個班都有個別的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我行我素。

  對于他們數學知識和能力掌握情況的分析:

  1、對于一年級的數學學習,新生無論在數學知識上還是數學能力上都有所準備。就數的認識來看,新生二十以內的數數非常流利和連貫,可以正數倒數。學生在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識準備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在幼兒園中大部分學生學習過十以內的加減法,同時在一些家長在家中也進行過輔導,另一方面,數數和十以內數的分解組合學生在生活中有機會使用,因此這方面的準備比較好。

  2、在數的計算中,學生對于十以內數的計算較為熟練,這和學生的生活需要、學習需要有關。

  3、新生在數感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數感——學生對數的意義理解有一定困難。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學生對于蘊涵在實際生活中的數的意義的理解較為準確,例如對于“你的小組中有幾個小朋友,從前往后數,你是第幾個,從后往前數,你是第幾個,第幾個小朋友是誰”這樣的問題,學生的解答沒有問題,都能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回答,但是對于圖形,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可能是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造成了對數的基數序數意義理解的干擾。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學生關注的范圍比較小,角度單一。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八個單元,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全冊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了解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全冊重、難點:

  教材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教材難點:體會20以內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教學準備

  畫有田字格的小黑板掛圖小棒圓片

  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部分實物模型

  智能培養

  1、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情感。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思路及措施

  1.一年級學生的計算學習要和意義理解與思維訓練相結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計算策略的優化和算理的滲透,同時在計算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思維的訓練。

  2.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和對學習對象的直接感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能力對學生解決問題有著很大的幫助,甚至很多學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應該加強學生的實際感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把握數的意義和運算的意義,發展數感和符號感。擴大學生的信息貯備,提供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探究數學的生活情景,給學生機會在實際情景中感知、操作、認識數學知識,理解數學,學習數學。

  3.空間觀念的培養要把握好度,在具體和抽象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在低段

  要緊密和學生的動手操作相聯系,可以通過觀察、接觸(摸、折、剪、拼等)等各種手段來讓學生認識幾何形體,建立空間觀念。同時,要將生活材料數學化,在具體、半抽象、抽象之間建立一座橋梁,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在教學中要逐步滲透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已經作為數學知識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逐步隨著數學知識的學習進行滲透。例如一年級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滲透一一對應思想、函數思想、符號化思想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落實。

【初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案08-12

角初中數學教案12-30

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案07-17

初中數學教案模板11-02

初中數學教案范文02-21

初中數學教案《圓》03-05

初中數學教案:矩形01-01

【薦】初中數學教案11-26

初中趣味數學教案02-02

初中數學教案【熱門】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