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圖形》教學案例
《認識圖形》教學案例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二冊P36
二、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1、通過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并結合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經歷“摸一摸”、“描一描”等學習過程,體驗“面在體上”、“面從體來”, 感知 “體、面”之間的關系。
2、經歷“貼一貼”、“取取名”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圓的特征,并通過認交通標牌、猜一猜等活動,讓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辨認出這四種圖形。
3、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處處有用,并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鑒于以上的目標定位,本課設計了“在活動中認識圖形,在破案中運用圖形”的總體思路。引入了學生喜聞樂見并感興趣的卡通——“黑貓警長”,讓學生經歷了嘗試、操作、探究和分析等過程,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心向,使學習數學成為每個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內在需求和追求。同時,學生經歷從探索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從體驗中發展的過程,感知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為此,主要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1、創設活動化的教學情境,采用活動化的教學方式。
2、注重評價的多元化,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張揚他們的個性。
3、注重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的實驗教材中,本課與傳統教材的安排有所不同,傳統教材先讓學生認識平面圖形,再認識立體圖形。而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更早更多接觸的是物體,因此北師大版教材安排非常合理,剛好與傳統教材相反:先讓學生認識立體圖形,再認識平面圖形,符合現實生活規律。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特別是在幼兒園時期,他們已經玩過積木,畫過平面圖形,其實也已經接觸了立體與平面圖形。這樣,在教學中就非常有必要讓學生體會到“面在體上”、“面從體來”的思想。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應該結合具體、相關的情境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到這些平面圖形在生活中是非常多見且非常有用的。綜上所述,本課的設計為:從平面到立體,再從立體到平面,即圍繞“平面在生活中已經見到,它從哪里來?如何從立體實物中得到平面圖形”展開。
四、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1、學校。余杭區是浙江省的首批國家級課改實驗區,經濟發達,素有“魚米之鄉、文化之邦”等美稱,歷史上曾出過沈括、章太炎、陸羽等名人。臨平,位于杭州市區東郊,為杭州市副城,又是余杭區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交通發達,商業繁華,文化底蘊厚。而臨平一小,位于臨平街道中心地段,創建于1908年,學校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學校積極改革創新,不斷注入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培養“全面發展、學有所長、健康個性、創造精神”的新世紀少年兒童,初步形成了“個性化教育”的基本特色。
2、學生。由于臨平街道文化底蘊厚,家長素質高,早教意識強,加之中、小、幼學校均為省、市級示范學校,學生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他們的動口表達、動手操作、合作、交往等能力均比周邊農村學生強。因此,他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已有了相當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積累,數學課中的許多知識在沒學之前就有許多學生懂或半懂了。在這種情況下,充分了解學生知識起點,了解他們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顯得尤為重要。
五、課堂實錄
(一) 引入
師:小朋友們,在森林里,有一位警長,它既聰明又勇敢,抓住了一個又一個的壞蛋,得到了動物們的尊敬,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生:黑貓警長!(師出示課件)
師:其實,黑貓警長的破案本領也是在學校里努力學來的,你們也想學學它的本領嗎?
生:想!
師(面對大屏幕中的黑貓警長):黑貓警長,我們想跟你學學本領,可以嗎?
課件(黑貓警長):想學知識,當然好啊,就先從“涂一涂”開始吧。
師:每人桌上都有一張紙,請拿出這張紙,(稍等)請你選擇一個或兩個圖案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筆描出來。
生開始描圖案。
師:誰愿意展示你的作品?你想跟大家說什么?
生1:我描出的圖案象輪船。
生2:我描出的圖案象火箭。
師:說說你在描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生:很光滑的、平平的……
師:在這些圖案中,有你認識的圖形嗎?
生匯報: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師:哇!你們已經認識了這么多圖形,真是不錯。這節課我們要與這些圖形交個朋友。(板書:認識圖形)
(二)展開
1、說一說
師:今天,我們也都帶來了這些玩具(將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及三棱柱實物粘在黑板上),請舉起其中一個玩具,向大家說說是什么形狀的,誰先來?
生1:我帶來的玩具是長方體的。
生2:我帶來的玩具是正方體的。
生3:我帶來的玩具是圓柱體的。
生4:我帶來的玩具是三棱柱的。
師:你連三棱柱也認識了,真是了不起。
2、比一比
師:你認為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嗎?
生1:我認為它們的大小不同。
生2:我認為它們的顏色不同。
生3:我認為它們的形狀不同。
生4:我認為它們的高矮也不同。
……
師:你們真不錯。
3、摸一摸
師:請摸一摸這些玩具的表面,說說你在摸時的感覺。
(生摸玩具)
師:有什么感覺?想說說嗎?
生1:冷冰冰的。
生2:很光滑的。
生3:彎彎的。
生4:平平的。
師拿起圓柱體和正方體:對呀!象這樣彎曲的面,數學上稱它曲面,平平的面,稱為平面。
4、描一描
(師又拿起一張紙):如果要把這個平面形狀、大小都不變地畫到紙上去,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生四人小組討論)
小組匯報:
組1:可以把這個面貼在紙上,然后用筆沿著外面描一圈。
組2:可以把這個面貼在紙上,然后把紙沿著外面折一圈。
組3:可以把這個面貼在紙上,然后用筆在它的四個角上點一點,再把四個點連起來。
組4:如果有墨水的話,可以在這個面上沾些墨水,再在紙上摁一下。
師:這也是個好辦法,就象老師在你們的成長記錄卡中敲圖章那樣,一敲,五角星就可以原原本本地印到紙上去。
師: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方法,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個平面,把它描在紙上。
生開始動手描一描。
5、貼一貼
師:畫完的小朋友可以貼到黑板上,不過,在貼之前要先想一想,你畫的是哪種形狀的面,就把它貼在哪里。
(部分學生到黑板上貼)
6、判一判
師:你認為他們有沒有貼錯地方的?
生判斷、說理、糾正。
7、評一評
師:你認為哪些圖形畫得比較美觀,比較相象?
生評論
采訪畫得美觀的同學,叫他傳授畫時的技巧。
師評價:其實大家畫得都不錯,畢竟你們不是用專用的畫圖工具畫的。
師:這是老師用尺畫的,應該貼在哪里?誰幫我貼貼?
生貼師事先剪好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及圓。
師:當然,還有很多畫法,這是老師用電腦畫的(課件展示)。
師(面朝大屏幕):黑貓警長,我們學得怎么樣?
黑貓警長(課件):你們學得棒極了!今天,小人村村長邀請我去做客,你們也隨我一起去看看吧。
(三)應用
1、認一認
師:在去小人村的路上,黑貓警長發現了兩件令它奇怪的事,第一件是小人村的村民穿的鞋鞋底的形狀是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的,(課件演示)奇怪吧?
生:奇怪。
第二件是在路邊它看到了一些從未看到過的東西(課件演示:各種形狀的交通標志牌),奇怪吧?
生:不奇怪。
師:為什么?
生:這些是交通標志牌,在馬路上看到過的。
師:這些交通標志牌各是什么形狀的?表示什么意思?
生1:我知道最右邊的標志牌是正方形的,它表示要走天橋。
師:真不錯。
生2:第三個交通標志我看到過的,表示要走人行道。
師:不錯,它是什么形狀的呢?
生2:它也是正方形的。
生3:上面的標志是長方形的,說明這里是小人村的“清河大橋”。
師:你真是不錯。
生4:左邊第一個是三角形的,它表示要注意紅綠燈。
師:好!第二個標志誰知道嗎?
生5:它是圓形的,好象表示這條路上不能開車。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5:有一次聽爸爸在車上說起過。
師:聽過看過能記牢,值得我們學習。是啊,這個標志表示禁止通行。
生6:老師,我還發現圓里面有一個白色的長方形。
師:你真仔細!
2、舉一舉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形狀的?
生1:黑板的面是長方形的。
生2:鉛筆的這個面是圓形的。
……
3、猜一猜
師:黑貓警長剛到村長家門口,村長就說,“黑貓警長,真是不好意思,我鄰居家的電視機被偷了,現有四個穿不同鞋的嫌疑人,但不知是哪個?你就幫我們抓住這個小偷吧。”
師:小朋友們,你們想抓住這個小偷嗎?
生齊聲:想!
師:到了鄰居家,黑貓警長在客廳門口看到四個鞋印,但由于沒保護好現場,鞋印都被污水蓋住了,只露出一部分,你能幫警長來分析一下嗎?
課件依次出示:四個大部分被污水蓋住的鞋印。
生1:我認為第一個是圓形的,因為它露出的部分是有點彎曲的。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很好!
生2:我認為第二個是三角形的,因為它露出的部分是很尖的。
生3:我認為第三個是長方形的。
生4:我認為第三個是正方形的。
師:到底是什么形狀的呢?
生討論后匯報:都有可能。
師課件演示。
師:這個可能是什么形狀的鞋印呢?
生思考后:應該是個長方形。
師:根據這些線索能確定誰是小偷嗎?
生:不能
師:怎么辦?
生:繼續尋找線索。
師:仔細的警長慢慢走入客廳,到了電視柜邊,(課件演示)它看到的是電視柜的哪個面?(上面)
課件演示:電視柜上面的角上有小半個圓。
師:你還發現了什么?
生經分析,確定圓形鞋底的是小偷。
4、選一選
師:小偷見案子被破,撒腿就跑。怎么辦?(課件演示)
生:追!
師:警長追出門口,看到有四輛汽車。
課件出示:輪胎形狀不同的四種汽車。
師:請你幫它選擇一輛。
生選擇并說說理由。(略)
師小結:為什么圓形輪胎的汽車開得最快呢?到了高年級我們就會學到,如果你很想知道,可以在課外去查有關資料,也可以請教家長。
(四)小結
師:你有什么收獲嗎?學得快樂嗎?對課對老師還有什么要求或建議嗎?
六、教學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可謂有得也有失,具體如下:
1、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展開教學。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圓,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到底認識了多少呢?認識了,有點認識,還是不認識?《標準》積極強調要找準學生的認知基礎、知識基礎。為了體現《標準》精神,我經過了兩次不同的試教。第一次,按學生還不認識這些圖形進行教學,結果在認識圖形的環節中出現了與預計不符的情形:原本想利用讓學生給圖形取取名字來制造課的亮點(預計他們在取名字時會出現百花齊放的場面),以此來培養他們的創造性、發散性思維,誰知他們都輕而易舉說出名來,而且說出的名是與書上一樣的。我原本以為的亮點頓失光彩。當時我馬上追問了一句: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們自豪地說:“我們早就知道了”。冷靜分析后,其實原因在我,在我不了解學生的知識起點,不尊重學生生活經驗。于是,我設計了一張調查表,調查我所教的兩個班111名學生,看看他們到底有幾人認識了這些圖形,結果在所調查的學生中,111人都能叫出這些圖形的名字,也就是100%的學生已經認識這些圖形了,有些學生還知道了橢圓、三棱柱等。既然學生都已經認識這些圖形了,也就不需要再讓他們為圖形“取取名”了,可以將重點放在如何把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體現出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提高一個層次展開教學。
就這樣,第二種教學方案誕生了:直接從學生已經“認識”了上述圖形入手,展開教學,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2、 從學生喜愛的事物出發展開教學。
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孔子也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讓學生“樂之”,學習效果一定明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引入了他們所熟悉、喜愛、樂見的卡通人物——“黑貓警長”來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特別是讓他們幫助“警長”破案,這些對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有效。當遇到疑問時,大家運用圖形知識仔細分析,尋找線索,排除一個個可疑對象,直至最后抓到小偷。整個破案的過程,既是鞏固知識的過程,又是嘗試成功的過程。在小結時,有的學生說:“想不到這些圖形有這么大的用場,還可以破案。”課后,還有很多學生圍著老師說:“這節課真是有趣。”
3、借助多媒體計算機演示,使教學更貼近學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現代教學媒體,制作了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配套、簡單又實用的課件,實現了人(師、生)機(黑貓警長)對話,通過幾句簡單的人機對話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還把各種交通標志牌,破案情節中的各種腳印、汽車以及四個案發時到過現場的人的圖片(GIF文件)通過電腦搬到教室的大屏幕上,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激發了孩子思維的火花。例如,課件中出示各種殘缺的鞋印,讓學生猜測可能是什么形狀的圖形,學生們想像豐富,得出五花八門的結果。這些猜測有助于學生觀察、分析能力的發展。通過多媒體動畫的演示驗證學生的猜測,又使學生從中體會到:要正確猜測形狀,就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有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習的專注力。同時,由于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融化了知識的難點,讓學生學得更有趣、輕松,更有收獲、值得回味。
4、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標準》積極主張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本節課中,教師力爭與學生打成一片,為學生創造極大的創造空間:教師站在學生當中或干脆與一位學生合坐在一起,傾聽他們的討論或參與他們的討論。當老師成了學生的伙伴,成了學生的朋友后,在與學生一起探究知識時,學生便無拘無束,敢于大膽地說,表達自己的觀點。
5、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關于起點。在引入環節,讓學生涂一涂時,沒有預計到大部分學生用彩色筆涂的速度那么慢,所需的時間那么長。以致影響了整堂課的時間,因此,對學生的起點不能局限于知識起點的研究,還應涉及到技能起點等諸方面。
(2)關于傾聽。能傾聽同學的發言,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傾聽,有利于提高自己,達到取長補短之目的。幾次試教下來,發現學生要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極強,舉起高高的手,有的甚至情不自禁站了起來,惟恐叫不到他(她),場面是熱鬧之至。但是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很差,同學在回答問題或表達觀點的時候,另外的同學卻往往表現出煩躁、不經意、無所謂甚至為沒被叫到而懊惱的現象,或是還是一直舉起高高的手,等著老師叫到他……在同學回答問題時,卻忙著管自己,學習效果往往打了折扣。
因此,如何讓學生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進而養成他們自覺、主動傾聽的習慣,是值得每位新課程老師研究的。
七、教案點評
本節課努力遵照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以兒童喜歡的卡通英雄——黑貓警長引入,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與黑貓警長一起學習知識。實踐表明,學生對情境中的問題很感興趣,思維活躍,情緒高漲,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師生間交流平等、和諧,課堂氣氛活躍。
2、 主體參與,探索新知。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發展人的主體性。基于此,本課以學生玩帶來的玩具展開教學,依據課本又拓展了課本,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通過說一說、比一比、摸一摸、描一描、貼一貼、判一判、評一評等系列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在活動中增強了自主意識,從而主動地探索新知。
3、聯系生活,實踐運用。
生活是現實的,豐富的,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如果不是把兩者聯系起來,學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節課創造了認一認、舉一舉、猜一猜的活動,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緊緊聯系起來,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同時,也鞏固了數學知識。通過這系列活動,貼近了學生,延伸了學習。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確實就在我的身邊。
【《認識圖形》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認識圖形案例分析-教案分析04-25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4-22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4-12
教學反思:認識圖形04-28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4-28
認識圖形教學反思04-27
認識立體圖形教學反思04-11
《平面圖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5-02
圖形的認識復習課教學反思04-29
《認識物體和圖形》教學反思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