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倍的認識》是三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一課的教學知識點主要有兩個: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實際問題。“倍”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倍的認識》前,我確定了以下幾個待解決問題:哪個量是一份數?怎么確定的?如何確定另一個數是幾份?有幾個幾份如何說?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怎么思考?
1、確定重難點,巧設計易突破
在學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幾份”的認識,明確圖上表面含義“幾份”的產生是由“一份”決定的。通過比、畫、說、做,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找準“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讓我們找到“幾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到這種包含的關系,從而告訴學生這是一種新的關系:倍數關系,此時我們可以說: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2、根據新知,學會怎樣應用和解決
倍的認識充分了,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觀察中建立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從而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倍”。
3、充實課堂,讓學生收獲滿滿
實現了教學目標,接下來就是練習題的選擇,怎樣才可以讓每一個環節更加的充實呢?練習既是檢驗又是提升學生對知識理解的一個過程,因此在習題中讓學生感到“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通過操作,建立“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
4、課后反思,體會缺失
在課后習題中,反映出教學中還是存在一定問題:學生太依賴畫的環節,對倍的意識不強烈,需要進一步充實鞏固。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倍的認識》這一課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實例,感受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從中體驗倍的含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的幾倍具體描述的內容。
這節課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利用學具進行反復操作,使學生在腦海中建立“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的表象。整個過程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擺一擺,用眼看一看,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探索而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致很高,無論是從擺小棒還是做游戲,孩子們都積極參與,因此孩子們對倍的認識比較深刻,這節課上得比較順利。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也給我留下了思考: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嚴謹。本節課中,我的一些語言描述不準確,不到位,這非常不利于使學生形成準確的數學思維。因此,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我一定注意規范自己的數學語言。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是學生接觸“倍”的概念的第一節課,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的開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投影顯示兩組漂亮的星星和圓圈導入,先讓學生搜集數學信息,再讓他們根據已有經驗提出問題,適時幫他們分類整理,再從圖上摘錄信息導入新課,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下接受新知。
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給予學生創新的時間和空間。
操作是學生動手,動腦的協同活動,是培養和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而語言是思維的載體,知識的內化與相應的智力活動都必須伴隨著語言表述的過程,因此,在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時,讓學生多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
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把自己置于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去積極地思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比較去主動探索,盡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自主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探索成功的喜悅。在練習的設計中,我請學生在第一排擺4個圓片,第二排擺的個數是第一排的2倍,當學生匯報擺的結果時,引導學生說明為什么這樣擺。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述,使學生對“倍”的概念以及“一個數的幾倍”有了深入的理解。
緊接著,我設計了一道開放題:1只長頸鹿、6只小企鵝、2只小白兔、3只小鴨子、4只小熊貓和8只小鳥,讓學生用今天學習的有關“倍”的知識說一句話,然后問學生為什么,選擇不同的數據就有不同的答案,然后讓學生比較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引起大家的思考。通過觀察、比較,進而使學生體會到“比的標準不同——一份的數量不同,所得到的結果也就不同。”這樣的練習,開放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進一步理解了“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學生不僅學會概括表象,強化了“倍”的概念。
三、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整個數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獨立自主地學習數學知識,又能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時,讓學生通過認真看、動手擺、積極說,使學生的腦海里產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識的共同特征,從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這節課里,我在教學的同時,注意進行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從生活中的實際物體個數和圖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從擺圖到看圖再到擺脫直觀,說出倍數關系的過程都反映出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思想的熏陶。鞏固練習題構成了本節課學生內化知識系統,在設計上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突出內容的層次性、多樣性、開放性和趣味性,給學生提供了思維拓展的空間。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倍的認識”是低年級數學課的教學重點,又是難點。“倍”的概念比較抽象,在教學中沒有給學生“倍”的概念定義,所以低年級學生要建立“倍”這一概念,應通過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過自己觀察思考,動手操作、比較,從而得出兩數之間的數量關系。
這節課有以下兩個優點:
一、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體現了層次性和坡度性。
從復習題開始通過看圖說“幾個幾”,做游戲拍“幾個幾”為后面倍的概念的建立做了鋪墊。也是使學生既感新鮮又感親切,興趣盎然。整個教學過程,老師始終抓住把什么當作1份,有幾個這樣的1份,就是這樣的幾倍,來幫助學生建立“倍”的概念。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重視操作活動,發揮主體作用,教師能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整個操作過程層次分明,通過說一說、擺一擺、同桌議一議等,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從參與學習過程,不是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數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看自己擺的圖來說倍的概念,降低了表述的難度,落實減負的要求。通過操作,讓學生既學得高興又充分理解知識,形象直觀地建立“倍”的概念,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課前對學生了解不夠,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設計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現有知識有所了解,也就是針對本節課要做一個前測,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教學環節,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為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才是最好的教學設計,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進行的教學設計是空洞的。
二、缺乏教育機智,駕馭課堂的能力太差,不能及時的調控課堂,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不夠。在我們的課堂中經常出現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小意外”,如果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育機智,就會把這些動態生成的“小意外”,變為教育契機,及時的調控課堂教學,推動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魅力,而我卻少的恰恰就是這些,比如,在主題圖的出現時,由于電腦的原因圖片不清晰,就應該打開書本觀察書上的主題圖,而不是浪費時間引導觀察。
三、語言不夠簡練,引導不到位。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述一定要嚴謹、精煉、簡潔,不能讓學生長生歧義,而在本節課中,我的一些語言描述不準確,引導不到位,提的問題不是特別有效,導致做了許多的無用功,浪費了很多教學時間。而且非常不利于使學生形成準確的數學思維。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到“倍”,對倍的概念是非常陌生的。因此我在研究教材之后,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知道“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經歷倍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初步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2、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創新的意識和自行探究的能力。
基于上述教學思想,在教學工程中我設計了下面一些教學環節。首先,創設情境,感受倍的含義,建立倍的表象。通過花叢中的小蜜蜂、蝴蝶的課件展示,讓學生初步感知倍的含義,再展示鴿子圖讓學生說出其倍數關系。其次,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權利下放,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己親自動手擺一擺。在經歷從老師的引導到自己獨立完成,從小組合作到自主動手的反復操練的過程,進一步深化對倍的認識。并在擺學具的過程中讓學生說出,一個數的幾倍其實就是幾個幾,求幾個幾可以用乘法計算,運用知識的遷移,求一個數的幾倍也可以用乘法來計算。最后,設計有針對性,有層次的練習,鞏固所學內容。
在教學中,充分發掘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資源,因勢利導,科學評價,適時點撥,及時梳理,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有效發展。本節課學生經歷了初步感知——動手操作——經歷探索——方法類推——知識積累的全過程,讓學生真正從不會到學會。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動手實踐,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并把外顯的操作過程抽象為數學的表達,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學習數學的過程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6
《倍的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76頁例2、3的內容,由于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所以在教學時,我用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一個數的幾倍”在生活中的存在,并體驗、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的幾倍”具體描述什么內容。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本節課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反復地操作,讓學生知道第一行擺幾個,是幾個幾;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我把本節課設計成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是復習鋪墊。其一是看圖說出幾個幾的題目,在學生說的同時我順勢把每組的圖都圈一圈,目的是讓學生初步地感知以幾個為一組,有多少組就是有多少個幾,為新課做準備。其二是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擺動學具,初步對“多少個幾,就是幾的多少倍”有一定的表象,為新授時更好地理解“倍”的含義。
其次是探究新知,主要是例2、例3的教學,例2的教學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用眼睛看一看,然后動腦筋想一想,最后動口說一說,從而感受到“一個數的幾倍,就是幾個幾”。例3的教學主要讓學生利用學具進行擺一擺,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探索,深入理解“倍”的含義。
最后是鞏固練習,安排了學生喜歡的擺一擺、畫一畫、拍一拍的活動環節,進一步鞏固對“倍”的理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很大,都能積極參與每個教學環節,課堂氣氛較活,大部分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深刻,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由于近幾年來教的都是高年級,對低年級的教學情況不太了解,導致有些問題的提出、回答的方式都“高年級化”,還有些教學語言不夠準確與精煉,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形成必定有影響。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必定規范自己的教學語言,刻苦磚研不同年級的教材,對整套小學數學教材有一個系統的'認識。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7
學生在初步認識了乘除法,了解了乘除法的含義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初步了解倍的含義。倍數關系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數量關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義,拓寬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因此本節課我設計了大量的環節在“倍”的概念的揭示上。首先在課前和學生進行了拍手的游戲,從中對復習了幾個幾的知識,溝通了舊知“幾個幾”與新知“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聯系作了良好的鋪墊,降低了幾倍的意義的教學難度。然后通過出示教材的情境圖比較藍花和黃花,并用圈、畫的方式,讓學生直觀認識到:藍花有1個2朵,黃花有3個2朵,那么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從而使學生初步認識倍的含義。緊接著,我通過改變藍花、黃花的朵數,讓學生意識到:倍數關系使兩個數之間的關系,不能只看某一個數量,又趁熱打鐵安排了說一說的練習,鞏固了學生對倍的認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讓學生感受到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引導學生學會用轉化的方法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轉化為“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從而使學生會用除法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本節課我在練習的設計上也是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了由易到難、由扶到放,體現出了練習的坡度。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是在認識平均分與除法意義的基礎上,結合“快樂的動物”的具體情境,學習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事實上倍是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概念,教材沒有給它下定義,而是通過“做一做”的具體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倍”的意義。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過了乘法和除法的意義,會看圖形表示幾個幾相加,了解除法表示的平均分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再來學習倍的概念應該是比較輕松的。
教學過程分析:
對學生來說,“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所以,用“倍”表達數量之間關系的方式必須由教師明確地告訴學生,但在這之前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起“幾個幾”的清晰表象,從而把“幾倍”和“幾個幾”之間的關系凸現出來。在第一、第二次設計時,我簡單地認為只要把“倍”的概念告訴學生就行了,因此,通過一次操作(學生也沒有操作起來)就馬上告訴學生:牡丹花有8朵,綠花有4朵,牡丹花是綠花的2倍。馬上把“倍”的概念揭示了出來。接著通過增加花的朵數讓學生練習用“倍”表達數量之間的關系,雖然在這期間也穿插了課件演示的過程,但明顯份量不足,從教學效果來看也不盡如人意,老師帶著說了幾遍,學生還是說牡丹花比綠花的2倍。因此,在第二次2、6班的課堂設計時,抽象出8朵牡丹花和4朵綠花后,不再馬上出示“倍”的概念,而是通過讓學生在練習紙上圈一圈、用花片擺一擺、請學生評一評等,在讓學生充分感知了多個“幾個幾”后再揭示“倍”的概念,把“無意接受”變為“有意接受”,這樣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課堂效果明顯好于前一節課。
思考這節課有幾個成功的地方:
其一:能抓住孩子們的最近發展區。首先是填補師生間情感的空白,成為學習數學的積極因素。平時能在情感上與孩子們經常交流,讓孩子們對數學產生較喜歡的情緒,因此,適當的創設情境以后,學生就能較快的融入學習活動中,有利于師生間的互動,也順應了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其次是能在知識起點的基礎上實現知識的正遷移。前面已經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學生通過對實物的觀察,會說出“幾個幾”,充分讓學生在感受——理解——實踐的一系列活動中建立“倍”的概念,學生的直覺思維得到很好的鍛煉。因此,在最后的拓展練習中,讓學生自由觀察、思考和交流,學生隨著信息的交流,互相碰撞,讓有著求異思維強烈的同學有了創新的知識基礎和機會;再就是能在最喜歡獲得老師表揚的適當時機給予鼓勵,讓成功者有喜悅的體驗,讓羨慕者得到效仿的榜樣而激發自己。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9
倍的認識是本單元數學知識的教學重點,又是難點,學生第一次接觸“倍”的知識,對于他們是比較模糊而又陌生的。因此,課前我仔細研讀了教材和教師用書,也參考了許多優秀教師的教案,同時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設計,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把握關鍵,明確知識點
首先我確定本節課的知識點主要有兩個:一是認識倍,讓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二是在此基礎上,建立“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計算思路。
2、循序漸進,逐步引導
為了讓學生形象直觀的掌握“倍”的知識,在學生大腦中形成清晰的認識,我覺得形象生動的圖形是最好的展示和交流的形式,我首先從大量的形象的圖形出發,由形找數,數形結合,為學生提供蜻蜓、蝴蝶、小狗等大量的生動圖形,讓學生觀察比較,發現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繼而引發新知,讓學生明白兩個數量之間還存在一個新的關系——倍數關系。接著通過形象直觀的動畫在學生心中建立“一份”的認識,也就是“一倍數”,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找準“一倍數”的重要,才能學以致用,得心應手。
3、圖文結合,動手操作
為了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在設計練習時,我采取多讓學生動手操作,運用擺一擺、畫一畫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形式的動手操作來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正確的表象,和已學的“幾個幾”知識聯系起來,深化學生對“倍”的認識,并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經歷體驗了倍的建立過程,進而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二、改進之處
反思自己的課堂,不足是:
1、語言的歸納總結不夠到位。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倍數關系,學生多數能夠理解,但是自我感覺在語言的訓練上不夠扎實,應該在充分認識倍的情況下,建立表象的認識,然后再加上語言的歸納總結,會使認識更加深化。
2、我在練習的設計上,通過闖關的形式,一下子和學生拉近了距離,激發了學生參與的欲望,讓每一個學生都躍躍欲試,但是只關注到中等及以上的孩子們,引導學生快速列式計算,掌握了方法,但是沒有過多的關注學困生的孩子們的接受程度,應對他們多加照顧。
總之,全課設計始終圍繞學生的活動展開,關注調動學生參與學習,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自由、快樂和民主的氣氛中學習知識,理解“倍”的概念。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0
倍的認識是西師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包括倍的意義、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幾倍數的簡單問題。由于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時,我把對倍的認識與解決問題科學分割,進行分層教學。
倍的認識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實例,感受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從中體驗倍的含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的幾倍具體描述的內容。
本節課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利用學具進行反復操作,讓學生知道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讓學生先動手擺一擺,再用眼看一看,然后動腦想一想,最后動口說一說,讓學生反復動手操作,親身經歷、體驗、探索而明白其中的道理,深入理解倍的意義。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大,無論是擺小棒還是做游戲,孩子們都積極參與,大膽發言,大多數孩子對倍的認識比較深刻,整個課堂活躍,教學效果好。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也給我留下了思考: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嚴謹。本節課中,我的一些語言描述不準確,不到位,這非常不利于使學生形成準確的數學思維。因此,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我一定注意規范自己的數學語言。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1
倍,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被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設計教學時,我把對倍的認識與理解問題進行了分割,分層教學。《倍的認識》這一課的設計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簡單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方法。
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到“倍”,對倍感到很陌生,對倍的認識而言幾乎就是一個0的開始。因此,我在設計教學時,首先關注的是學生的數學現實,在學生的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開展。為了降低難度,讓學生先來認識“份”,份學生生活中接觸的較多,由份引出新概念倍,,接著跟老師說,自己說,在說的基礎上加深理解。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動手實踐,讓學生借助學具擺一擺,動手過程中需要教師的指導,利用學生的生成資源,因勢利導,科學評價,實時點播,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并把外顯的操作過程抽象為數學的表達,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學習數學的過程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有效地發展。在操作中經歷對倍的認識過程,逐步積累加深對倍的表象建立。鼓勵學生想辦法求簡單的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匯總學生的想法,找出最簡單的辦法是圈一圈。
在教學設計中我將重點放在如何看線段圖,理解線段圖的方法指導上,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系的,而這個聯系可以從信息里得到,明確問號在哪兒是求什么,就是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這時從直觀操作上升為抽象的線段圖,實施了課堂的一次理性的飛躍,真正展現了學生從不會到學會的求知過程。抓住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這一知識的靈魂,不斷判斷、重組從學生涌現出來的信息,教師要對有價值的信息及時歸納入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實時調控,充分利用,激活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生成。當然這時需要教師靈活調控。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發現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與被灌輸者,而教師是意義的建構設計者、組織者、參與指導者與評估者,多媒體技術作為實現建構主義的重要手段,作為教師的得力助手,在倍的教學中正是秉承了這一理念。
我認為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缺少練習,并且課的內容較多,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在課前稍稍的進行少量的介紹與滲透。為自己節約時間,可以多加倍的練習。學生學習畫線段圖可以在練習課中進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語言必須是準確、恰當,過度要注意承上啟下。這是我在設計這節課后的反思,希望老師多提意見。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2
倍的認識是在學習表內乘法和除法后安排的一個教學內容。倍,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倍的認識》這一節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有: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在實踐探究出求出一個數的倍數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從此教學設計來看,本人有下面的幾點可取的反思:
一、充分運用媒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本節課一開始就充分運用微課引入課題,這種方法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圖文并茂,以逼真的畫面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看到屏幕上出現了可愛的蘋果和橘子、草莓三種水果,學生一下都被吸引住了。這時老師的提問,學生紛紛舉手,積極發言,這樣老師自然而然把學生引入新課——倍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和直觀演示,培養學生思維
1、首先,學生動手畫一畫心目中的3倍。由學生自己說,這樣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最后教師小結。
2、其次,學生動手操作、認真觀察中,學生已初步感知了“倍”的概念。老師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正方形擺成兩行,時期存在倍數關系。讓學生進一步操作中運用多種感官,擺出兩行不同的個數。
動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我認為現在三年級數學教學更應該是“做數學”,讓學生在做中發現、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決,從而把枯燥的講授過程變為動態的探索過程,用此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總之,本設計是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來安排的,他們年齡小,愛說好動,約束能力差,注意力不能持久等,所以從教學設計來看,游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習推到主體地位。《倍的認識》一課,通過媒體和學生動手操作,第一次借助媒體讓學生初步體驗倍的概念;第二次操作與合作交流,在操作過程中探索對倍的認識,在豐富的感性材料中由淺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在反思過程中,我只能分析了整個教學設計的流程,而沒有體驗到該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教學過程。我想在此對同行說:作為一個輔導者,引領點撥沒有適時到位,是難以保證活動的有序進行的。還有在課堂上沒有及時給予學生的鼓勵,也難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上多一點的賞識,多一點暗示,或者多給學生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成功的微笑等,學生得到了老師的贊揚后,心里會樂滋滋的。這樣,課堂上有了老師和學生的積極互動,勢必會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2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倍的初步認識》教案04-09
數學10的認識教學反思08-10
《認識時間》數學教學反思11-17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08-31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1-13
《時分的認識》教學反思10-04
《認識除法》的教學反思07-16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倍的認識試卷02-28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精選9篇)05-11
數學《認識小數》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