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篇【優秀】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角
2、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聯系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重難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下列三種椅子問學生:你喜歡坐哪種椅子,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結:根據剛才同學們的交流,看來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種椅子就是專門給登月的宇航員設計的,要造這樣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辦法知道它的角度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師:量角用什么工具?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匯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里要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
使學生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角的度量單位
內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啟發:根據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觀念。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游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
(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的:
1.知道這兩種運算的意義(即:什么叫加法,什么叫減法)
2.知道加法和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及互逆關系
3.可以熟練對一個算式各部分進行轉換
教學重點:
學會利用關系求解算式中的未知數(必須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通過實例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教學內容:
一、預習、新課呈現
1.舉例:班上有30個女生,12個男生,則班上共有多少個同學?(算式為30+12=42),提問讓學生思考什么叫加法?加法的'定義: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相加的兩個數叫做加數,加的的數叫做和。
2.舉例:班上總共有42個學生,其中男生有12個,那么有女生多少個?(算式為42-12=30),提問讓同學們思考什么叫減法?減法的定義: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已知的加數叫做減數,要求的加數叫做差。
思考:如果已知的是班級總人數和女生人數,那么算式應該怎么列,各部分的名稱又是什么?
3.根據上面給的兩個例子,思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嘗試總結加法和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如:加數+加數=和,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二、課堂練習
1. 根據3468+475=39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
3943-3468= 3943-475=
2、根據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寫出另外兩個等式。
例:28+19=47 47-19=28 47-28=19
(1)247+435=682
(2)643-175=468
(3)569-346=223
3、猜猜我是幾?
(1)我減去56得120 (2)483加上我得數是792 4、下面各題應該用什么辦法計算,為什么?
(1)滑雪場上午賣出86張門票,下午賣出59張門票。滑雪場全天一共賣出多少張門票?
(2)文具店運來一批練習本,賣出370包,剩下630包。共運來多少包練習本?
三、課堂總結
串講知識點和容易出現的問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第1單元 大數的認識
第3課時 億以內數的寫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7頁例4。
【教學目標】: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法,能正確地寫出億以內的數。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法。
難點:掌握每級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指名說出億以內數的數位順序表,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級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整理如下:
億級 萬級 個級
…… 億
位 千
萬
位 百
萬
位 十
萬
位 萬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個
位
2.讀出下面各數,并說一說怎樣讀億以內的數。
30000 4301200 40010520
3.寫出下面各數,并說一說怎樣寫萬以內的數。
九 五十六 九百零三
組織學生相互交流,使學生明確萬以內數的寫法:
(1)從高位寫起,按照數位順序寫。
(2)幾千就在千位上寫幾,幾百就在百位上寫幾……
(3)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二、自主探究
1.引入新課:我們已經掌握了萬以內數的寫法,對于億以內的數,我們不但要會讀,而且要會寫,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
(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寫法)
2.教學例4。
(1)投影出示例4。這些數你會寫嗎?
(2)組織學生運用數位順序表,試著寫數,并在小組中相互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指導學生寫數。主要讓學生弄清:這些數有幾級?先寫哪一級,再寫哪一級?怎么寫?數位上沒有單位的怎么辦?同時結合數位順序表幫助寫數,邊講解邊演示。
3.師生共同小結億以內數的寫法。
(1)含有兩級的'數怎么寫?萬級上的數怎樣寫?什么時候寫0?
先組織學生在小組中相互討論、交流,然后共同歸納億以內數的寫法。
板書:A.先寫萬級,再寫個級。
B.哪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占位。
(2)練一練:教材第7頁“做一做”。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輔導困難生,然后投影展示學生作業,集體訂正。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練習一”第4題。
指名板演,余者練習,然后集體訂正。
2.教材“練習一”第5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檢查。
四、課堂小結
議一議:讀數和寫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組織學生議一議,然后匯報。使學生明確:
相同點:讀數和寫數都是從高位起。
不同點:寫數時,哪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占位;而讀數時,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
【教學反思】:
本節課注重了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發現生活中的大數,又借助小組合作,共同探究,運用學生思維遷移的習慣,把知識進行了延伸,讓學生理解知識間是相關聯的,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減法運算性質。
2、能運用減法運算性質使一些計算簡便。
3、經歷探究過程,培養理性思考。
4、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交流。
5、培養學生觀察、推理、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減法運算性質。
難點:能運用減法運算性質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媒體:
教學平臺
課前學生準備:
課堂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口答計算過程:
25×44 39×101-39 (125+9)×8 (125×9)×8
630÷70 25×8 52×50 72-27
120-120÷3 600-125+75 12×4÷14×4
二、導入新課:
在假期里小丁丁看了一本書,下面我們來看看小熊貓統計的數據:
1、小丁丁看一本書,共231頁。第一天看了19頁,第二天看了21頁,還剩多少頁沒有看?
請同學們嘗試練習,交流,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觀察這兩個算式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師:這兩道算式都是這三個數,結果一樣。只不過運算順序不同,因此可以用等于連接。
2、再觀察一組:532-127-34 與 532-(127+34)計算并用符號連接
3、象這樣的例子,你還能舉幾個嗎?試試填在書上第6頁。交流。
4、仔細觀察上面的例子,你有什么發現?用喜歡的.方法表示,寫一寫。
交流。
5、如果用數學語言怎么表示?輕輕地說給同桌聽。交流。
6、師: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先把兩個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減去。這就是減法運算性質。(揭示課題)
三、練習:
1、試一試P6頁
2、練一練P6頁
小結:合理利用減法性質能使計算更加簡便。
3、判斷對還是錯?錯的請改正
96-(42+24)=96-42+24
277-(45-36)=277-45-36
659-(59+135)=659-59-135
(125+36)×8
750×17+830×75
101×99
27×53+27×22+75×78
270×58+270×43-270
444×2+888×999
4、應用:
配合市政工程建設,某地段需動遷居民20xx戶,第一批動遷了624戶,第二批動遷了1276戶,還有多少戶居民需要動遷?(用兩種方法計算)
四、總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減法運算性質
a-b-c=a-(b+c)
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先把兩個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減去。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1教學內容
《數學》四年級上冊 第八單元 教材104頁例1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明確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
2.完成這些事情最少需要多長時間?
過程和方法:
經歷討論合作完成沏茶流程圖,體會完成一件事情有多種方案,明確合理安排時間不僅要考慮先后順序還要考慮可以同時完成的事情同時做。
情感態度價值觀:經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體會通過合理安排時間可以提高效率,感受生活中合理安排時間事例。
3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在沏茶知識的認識與經驗上并不陌生,但抽象推導理解事物的能力對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統籌方法"的運用,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平時在做的時候,有部分學生也注意怎樣做會省時間,但更多的.是無意識的。通過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討,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互相交流,培養學生的探究品質,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
難點:事情的先后順序安排得當
5教學準備
師:課件、接客人工序卡片、磁鐵石;
生:沏茶工序卡片、小黑板、粉筆
6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7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接客人問題:
起床穿衣:2分鐘 煮 面:7分鐘
刷牙洗臉:4分鐘 走去車站:10分鐘
吃 面:4分鐘 等面變涼:6分鐘
1.讓學生說以上事件一件一件完成共需多長時間?
2.思考:如何能夠完成同樣多的事情而不遲到?
3.展示最優方法的流程圖,明確能同時做的事情要盡量同時做
4.揭題并板書"合理安排時間"。
【設計理念: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新課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探究方法,解決問題
沏茶問題,合作學習。(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逐步形成優化思想。)
1.讓學生說一說沏茶要做幾件事情,2.(PPT展示)沏茶要做的事和需要的時間分別是:燒水8分鐘,洗水壺1分鐘,洗茶杯2分鐘,接水1分鐘,找茶葉1分鐘,沏茶1分鐘。
3.明確要求,合作學習。
思考:怎樣安排比較合理并且省時間?
要求合作:①說一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②按順序擺一擺;③算一算所用的時間。
4.展示交流,優化方法,明確合理安排時間不僅要考慮事情先后順序還要考慮能夠同時進行的事情要同時做。
【設計理念:通過學生同合作交流、動手操作、探究發現等活動讓學生自主設計方案,最后通過學生的總結匯報,共得出最優方案,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感受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三、練習鞏固,提升能力
1.做家務問題:
洗碗4分鐘,收拾大廳15分鐘,拿臟衣服1分鐘,洗衣機洗衣服20分鐘,掛衣服3分鐘
完成這些家務至少要多長時間,列出算式計算。
變式:如果收拾大廳用了17分鐘,則完成這些家務至少需要多長時間?
【機動】變式:如果收拾大廳用了17分鐘改為熱水壺燒水17分鐘,則完成這些家務至少需要多長時間?
【設計理念: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明確同時做的事情那個時間長計算就用那個時間】
2.下列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
(1)走路、背乘法口訣、唱歌、聽歌
(2)看電視、寫作業、泡腳
【設計理念:通過結合生活,理解同時做的事情要注意科學合理】
四、歸納總結。
五、板書設計
合理安排時間
(流程圖展示) 排先后順序
想同時進行
查科學合理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更大的數、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負數、線與角、可能性、方向與位臵統計等教學內容。
1.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2.第二單元“線與角”。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直線、線段、射線的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3.第三單元“乘法”。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乘兩位數,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4.第四單元“用酸律”。經歷探索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理解小括號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的作用,能正確進行三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感受兩步混合運算和三步混合運算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掌握沒有括號和帶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5.第五單元“方向與位臵”。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某一點的位臵,根據方向(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臵。在第一學段中,學生已經認識了8個方向和簡單的路線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本單元的'學習則又是第一學段學習的發展,它對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周圍的環境,都有較大的作用。
6.第六單元““除法”。本單元的學習是小學階段整數運算的最后一個章節內容。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數量關系,探索商的運算規律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7.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
8.第八單元“可能性”。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1.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教材81-8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索、思考、總結,經歷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使學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書寫整潔、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試商的方法,確定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確定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列豎式計算:96÷8 145÷6
說出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夠除,要看前(兩)位。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2、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老師想考考大家。
教師出示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題卡,讓學生邊讀題,邊說出答案。
60÷30= 350÷70= 240÷60= 140÷20= 270÷90= 560÷80= 420÷70= 320÷80=
同學們對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學們今天上午交上來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問題一:學校買來92根跳繩,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給幾個班?
第一個問題告訴我們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決嗎?(92÷30)
為什么用除法?(這道題是讓我們求92里面有幾個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計可以分給幾個班?(92÷30≈3(個))
92÷30,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教師板書課題:筆算除法)你會算嗎?
出示學習指導:
1、先獨立思考計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寫下來;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確,為什么這樣算?
2、讓學生上臺板演豎式,并說出筆算的方法。
學生在說完筆算方法后,追問3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3、出示問題二:學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牽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
讓學生獨立解決,獨立筆算后匯報。
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怎么辦?(要看前三位)
并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商“6”,“6”應寫在哪一位上面。
三、鞏固內化
1. 用豎式計算。
60÷20 96÷40 140÷20 160÷30 585÷80
2.改錯題(看書上的83頁)
3.問題三:一個足球20元,用75元錢可以買幾個足球,還剩多少錢?
4、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獲得了哪些筆算經驗?說一說筆算除法是怎樣計算的?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前兩位不夠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數都必須比除數(小)。
5.問題四:學校組織學生秋游,共有師生280人,如果每輛車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輛車?
四、全課總結。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的: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主題圖。
教學方法:談話法;情境教學法。
一、談話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二、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1.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要比較什么?你有什么辦法?
2.小組交流,明確: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這個同一時間在這里就是1小時,那么拖拉機1小時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車1小時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車跑得快。
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在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題中,拖拉機的速度是60千米/時,而面包車的速度為70千米/時。因此,面包車的速度快。
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要想知道誰跑得快,不是看誰行駛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統一時間內誰跑得遠,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
4.讓學生根據這一情境得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速度=路程÷時間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也可以把學生課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交流。
通過實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真正明確了路程、時間、速度這三者的關系。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看圖,根據情境解答。進一步鞏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2.完成“試一試”第2題。
三個算式結合具體情境去體會、思考、交流、匯報。讓學生進一步理清三者關系。
四、總結談話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第4課時:路程、時間與速度
教學目的:
1、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誰來說說這三者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讓學生理清三者關系,為下面的練習打基礎。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2.完成“練一練”第二題。根據情境圖列式計算。
3.完成“練一練”第三題。根據第1個算式寫出第2、3個算式的得數,尋找其中的規律。
4.完成“練一練”第四題。列式計算后,與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組這樣的題并解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學生策略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果、發現規律,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讓學生自己編題,是對所學知識的再次鞏固和延伸,這會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三、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第五題。
看線段圖解答,然后提問:15分、35分分別在什么位置。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四、拓展練習指導學生完成數學自主學習相關內容。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學生的認知結構,只有在經歷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主動才能完成。只有學生本人的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但在不少學校里,我們仍常常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盡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樣把教師傳授的知識全盤接收,可到面臨實際應用時,卻一籌莫展,束手無策。這種高分低能型人才現象清楚告訴我們當今的教育不能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授,而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擺在首位。我班是創新教學改革實驗班,因此我在人教版新課標四年級上冊《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課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案例描述
一、學前準備。
同學們格外有精神,老師可帶勁呢!
1. 觀察下列算式中兩個因數有什么特點?(板書:因數末尾有0)
出示:6050 24020
師: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生3:數一數兩個因數中一共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師:生1,生3合起來就是我們口算的方法(板書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進行筆算嗎?
2. 學生嘗試筆算并板演。
3. 小組討論:因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樣嗎?
生1:一樣。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數的相乘。
生3:數一數兩個因數中一共有幾個0。
生4:只是把橫式寫成了豎式
二、巧用知識遷移,自主構建新知。
師:你能運用因數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車每小時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車每小時可行106千米。
師:讀材料,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特快列車比普通列車每小時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車每小時比特快列車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車3小時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時呢?
學生思維活躍,學生踴躍舉手,出現課堂的高潮。
師:讓老師提一個問題吧,你看老師提的問題中包含幾個問題?
(1)出示問題:它們30小時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個問題;生2:因為它有各字)板書子問題:特快列車30小時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車30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數量關系,學生自主列算式。
(3)觀察這兩道算式的因數有什么特點?(生:第一道算式因數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數中間有0,板書因數中間有0)
(4)溫馨提示:請同學們分組完成筆算,筆算時務必做到快、靜、齊。(見圖1)
針對第一二組的提問:①3為什么和6對齊?②積末尾的2個0是怎么得來的'?
針對第三四組的提問:①3為什么和6對齊?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這一步可以省略不寫嗎?
生1:十位上的3須和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寫,積就會少一位數,積變小了。
③明明30=0,百位上卻寫1,為什么?
生:進了位要加到來。
2. 請你說一說紅色得數是怎么得來的?(見圖2)
同學們這么聰明,我們就來練一練。
78054 20840 107130
三、創設情境,加深理解。
師:下面,老師帶同學們到數學王國遨游吧!
1. 第一關:首先來到的是數學門診部,請你當醫生哦。
(1)計算85106時,十位8和十位0相乘這一步,積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寫。( )
(2)計算22516時,積的末尾沒有0。( )
(3)65040=2600 ( )
先讓學生判斷(2)(3)格外小心,學生在思維定勢影響下,就會負遷移。
師:當完了醫生,我們再去哪里呢?
2. 第二關:選擇超市。
(1)400520最簡便的寫法是( )(見圖3)
(2)兩位數與三位數最小的積是( )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乘50,積的末尾有( )個0。
A、3 B、4 C、5
(4)50840,它們的積是( )
A、2320 B、20320 C、20xx
先讓學生去猜想,再筆算驗證。
師:大家表現得真不錯,我們繼續前進吧!
3. 第三關:設計廣場,請你當小小設計師。
( )( )=2400
這里學生的興趣高漲,個個爭當設計師。
師:完成了數學王國的旅程,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師生小結,暢談收獲。
案例分析
這是我校創新教學改革示范課,得到了一致地好評,關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 既然教學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為什么沒有從一般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中引入?
2. 為什么出示材料是書中的例題卻當作練習講?書中的例題是已經提出問題的,而本節課卻讓學生自主提問題,學生問題基礎上篩選出例題中的問題?
3. 為什么這節課改示范課中學生能全員參與、全神貫注呢?
回顧這節課,這節課最大的亮點是巧用知識遷移,學生自主建構認知。知識遷移屬于心理學范疇,它指的是先前的學習對以后的學習所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遷移。
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牢固掌握已學的知識,并用這些知識去分析、探討相似內容的知識,即用已知來探討未知。本節課并沒有復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而從口算乘法遷移到筆算乘法,小組討論口算方法和筆算方法進行類比,把過去遇到的知識技能用到將來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關注了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水平,是課新程理念最好的體現。
二、對知識由理解向表達的遷移。
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表達是語文學科中的事,與數學無關。其實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識的前提,而表達則是掌握知識情況的標志。對知識和技能來說,理解知識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首要條件和前提,而對知識、技能的表達則是人們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識的一種重要標志。任何人都不會否認這樣的事實:如果一個人不能將知識表達出來,是不能算是對知識已經理解和掌握的,盡管對知識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本課并沒有直接出示例題中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提問題,給學生一個表達的機會,較好的解決了許多學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問題。
三、由理論知識向實踐的遷移。
數學活動有三個層面:直觀感知層面、認識理解層面、結合生活綜合運用層面。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和知識,而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在綜合運用層面,本課創設了數學王國的情境,以數學王國為主線,讓學生經歷了數學門診、選擇超市、設計廣場三個畫面,課堂的趣味性濃了,實現了理論知識向實踐的遷移。尤其是設計廣場這一環節,真的是波瀾起伏,孩子們通過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師生間情感體驗的遷移。
新課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參與的激勵性評價模式。上課一開始,一句話的課前組織教學,同學們格外有精神,老師可帶勁呢!,把學生的無意注意轉變為有意注意,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中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未知欲,實現了師生間情感體驗的遷移。
由于本節課對數學活動進行了精心設計和有效引導,巧用知識遷移,讓學生真正經歷了探索和發現的研究過程,學生參與到了認知的自主構建中來,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接觸到了一些研究數學的方法,而且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這不就是我們新課堂教學所追求的嗎?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新世紀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P16-17頁。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
2、探索并發現、理解三種線的特征,體會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3、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并發現、理解三種線的特征,體會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教具、學具準備:
自制課件 直尺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活動一:說一說
1、師板書:線
2、談話:這是什么字?說說你平時見過的線。
3、導入:剛才大家談的很多都是生活中看到的、摸到的線,今天的數學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數學中的三種線,這三種線分別叫做直線、線段、射線,同時板書課題:線的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4、引發思考: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活動二:看一看
1、課件出示“看一看”的三幅圖。
2、畫一畫:
(1)教師示范用線表示一條斑馬線。
(2)學生試著用線表示:斑馬線、射燈發出來的光線、鐵軌。(學生在紙上畫一畫,教師及時展示,并相機對比用上直尺和沒有用上直尺的同學的作品,適時進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3、課件演示抽象出來的三種線。
活動三:想一想 認一認
1、思考:你們覺得這三種線都可以叫做什么?為什么?
2、認一認(課件演示三種線的名稱,并認識端點)。
3、閉眼想象,動手描描。
活動四:說一說
1、獨立思考:直線、線段、射線都有什么特征?
2、小組交流。
3、全班反饋。
4、討論:這三種線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5、小組匯報交流。
(教師巡視,選擇學生認可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當學生匯報時沒有用表格形式整理,教師可以出示:
名稱
共同點
不同點
直線
都是直的
線段和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
沒有端點,可無限延長
線段
有兩個端點,不可無限延長
射線
只有一個端點,可無限延長
活動五 讀一讀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三種線,請個別學生辨認。
2、學生在本子上分別畫出三種線,同桌相互辨認。
3、提出問題:其實這些圖形都有自己的名字,書上16頁告訴大家怎樣讀。(學生自學課本)
4、同桌相互讀一讀。
5、提出問題:射線AB和射線BA一樣嗎?它們有什么不同?
6、教師小結。
活動六 闖一闖
1、猜謎語,打一線的名稱。
有始有終 無始無終 有始無終。
2、找一找。你能從中找到線段、射線、直線嗎? 總結反思。
1、說說收獲。
2、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我們的知識在一天天增長,如果說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線來表示你們日益增長的知識,你們喜歡用哪條線來表示?
以生活中的線引出數學中的線,加強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激發學生興趣。
開門見山引出三種線的名稱,直接切入課的主題。
通過提問,幫助學生整理并明確本節課的目標。
通過看一看、畫一畫,讓學生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直線、線段、射線的過程,為進一步體驗、對比三種線的特征做基礎。
在起名和說原因的過程中初步體會三種線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通過課件幫助學生初步建立三種線的表象。
這個環節重點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交流討論,匯報整理,進一步理解三種線的特征、聯系、區別。重點引導學生從線的形狀、端點個數、延長情況等方面進行匯報,并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對線的認識。
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交流。
教師在總結時注意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
通過畫、辨認加強對每種線的特征的認識。
自學課本,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拓展練習設計,通過幾個成語的出現猜線的名稱,溝通學生對語文文字理解和數學概念直觀形象的認識。
此練習設計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三種線之間聯系的理解。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學內容:角的大小、角的計量單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課文第37-38頁的內容,“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角。
2、 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通過聯系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4、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5、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準備: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下列三種椅子問學生:你喜歡坐哪種椅子,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結:根據剛才同學們的交流,看來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種椅子就是專門給登月的宇航員設計的,要造這樣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辦法知道它的角度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師:量角用什么工具?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匯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里要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內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啟發:根據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觀念。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游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
(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
3、認識幾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問學生這是多少度的角,為什么?
(在量角器上畫出20°的角,其中每一個刻度都用虛線標出,便于學生講出為什么20°的道理,圖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畫在印在紙上的量角器上)。和學生一起討論為什么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從而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么?突破讀內外圈刻度易錯這一難點。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問:這個角你能讀出它的度數嗎?(因為沒有標角的度數,所以學生讀不出)。接著問:要讀出這個角的度數該怎么辦?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按步驟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線與角一條邊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教師邊說明邊演示,巡視加以指導。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數(P39、3)。(突出第二個角的邊不夠長可以延長邊來量,要問學生為什么可以延長邊來量的道理)。
四、比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兩組角,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P38例1)
討論: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總結結論: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開的大小,*開得越大,角越大。
五、鞏固練習: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個角的度數,然后驗證。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內容:
除法的簡便算法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一個數連續用兩個數除,每次都能除盡的時候,可以先把兩個除數相乘,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的規律。
2、使學生掌握除法中兩種簡便算法:
(1)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一位數,如果這兩個一位數的乘積是整十數時,就可以把兩個一位數先乘起來,再用它們的積去除被除數。
(2)一個數除以一個兩位數,如果能把除數分解成兩個一位數,而且用其中的一個位數去數被除數比較簡便時,就可以用這兩個一位數依次去除被除數。
(二)能力訓練點
1、進一步掌握總結規律的方法。
2、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和積極探索規律的精神。
2、通過對規律性知識的運用,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育學生做事要符合實際不要生搬硬套。
教學重點:
了解一個數連續用兩個一位數去除,每次都能除盡的時候,可以先把兩個除數相乘,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這一規律。掌握由此規律得出的兩種簡便方法。教學難點:在除法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簡便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240÷20 360÷40 450÷30 350÷70
450÷50 630÷70 800÷100 240÷80
2、填空,把下面各數,分解成兩個一位數相乘。
35=()×()54=()×()32=()×()40=()×()25=()×()28=()×()
3、應用題(小黑板出示)
三年級同學參加春季植樹,把9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3組,每組多少人?(兩種方法解答)
讀題,學生獨立完成,一生板演,教師巡視點撥學生,訂正。
二、探究新知
1、教師:剛才我們用兩種解法解同一應用題,觀察兩種算式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學生明確:已知數相同,計算結果也一樣,只是運算順序不同。
教師說明:也就是說兩個算式相等。
教師板書:90÷2÷3=90÷(2×3)
教師:拋開具體的事理,單看兩個算式,90÷2÷3還可以用90除以2和3的乘積計算填空練習:
180÷4÷5=180÷()140÷5÷4=140÷()
240÷5÷6=240÷()190÷5÷2=190÷()
教師提問:由以上練習,你能得到什么規律?請同桌討論,學生試述。
教師引導明確:一個數連續用兩個數除,每次都能除盡的時候,可以先把兩個除數相乘,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投影出示)
教師:學習了這一規律,可以幫助我們進行除法中的簡便計算,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內容“除法中的簡便算法”(教師板書課題)。
2、教學例題
(1)出示例3390÷5÷6
①學生獨立完成,②引導學生匯報:先算出5和6的'積,再用積30去除390。提問為什么?因為兩個一位數的乘積是整十數利用上面的規律計算簡便。
反饋練習1360÷8÷5引導學生口述思路。
(2)練習810÷9÷2怎樣計算簡便?學生獨立試算,教師巡視把學生的不同作法板書并比較:
810÷9÷2 810÷9×2
=90÷2=810÷(9×2)
=45=810÷18
=45
教師提問:(啟發學生)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在計算連除法時,如果兩個除數的積是整十數時,就可以先把兩個除數先乘起來,用它們的積去除被除數,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教師提示:計算時方框的步驟不必寫出來。
(3)反饋練習:完成課后做一做練習,學生獨立完成。
并補充:190÷19÷2(加強對比靈活運用)
教師巡視,指點差生,集體訂正。
3、教學例題
教師:在上一道例題中,我們利用這一規律把連續除以兩個數,改成除以這兩個數的積來簡算。
(1)出示例題:420÷35
教師:你能進行簡便計算嗎?試試看,學生獨立去完成,教師巡視,了解學生中的不同作法,然后板書:
420÷35 420÷35
=420÷7÷5=420÷5÷7
=60÷5=84÷7
=12=12
請同學們比較兩種作法哪種要簡便?為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第一種簡便,因為第一步用7去除,能迅速地用口訣求商,所以比較簡便。
(2)教師小結:在計算時,要注意,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怎樣使計算比較簡便,就怎樣計算。
(3)反饋練習(幻燈出示)
350÷25 480÷32
4、新知小結:今天你又學得了哪些新知識?
教師提示:今后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使用使計算簡便。
三、鞏固發展
1、用簡便算法填空:(投影出示)
750÷2÷5=720÷()
420÷3÷7=420÷()
190÷5÷2=190÷()
180÷36=180÷()÷()
360÷24=360÷()÷()
420÷28=420÷()÷()
2、判斷哪種方法更簡便?
(1)360÷8÷5 360÷8÷5
=360÷(8×5)=45÷5
=360÷40=9
=9
(2)810÷45 810÷45
=810÷5÷9=810÷9÷5
=162÷9=90÷5
=18=18
3、簡便計算:
800÷5÷8 240÷48
四、全課小結:引導學生總結又學習了什么新知識?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還存在哪些問題
五、布置作業(略)
六、板書設計(略)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我國的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使學生經歷認識和使用計算工具的過程,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
2.利用計算器計算發現規律,并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制造沖突,引出課題
1.出示口算題1354×367,要求30秒鐘內完成。
2.師:這么大的數目的計算,要在30秒內算完,你們感到怎樣呢?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及用計算器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鞏固,為學習新知實現知識的遷移。給學生留下問題,制造懸念,提高學生的學習勁頭。
二、介紹幾種計算工具
1。認識算盤。
(1)介紹計算工具的演變過程。
(2)介紹算盤的組成;算盤的上軸上每顆珠子代表5,下軸上每顆珠子代表1。
(3)關于算盤你還知道什么?運用算盤計算要根據珠算的口訣,正確地撥珠。
(4)完成教材24頁看算盤,你能分別寫出下面的數嗎?(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集體訂正答案。)
2。認識電子計算器。
(1)現在人們常用的計算工具是電子計算器。
(2)拿出自己的電子計算器,結合第24頁圖示,了解各個鍵的名稱及使用的方法。
On/c:誰知道這個鍵有什么作用?
Off:誰知道這個鍵有什么作用?
(3)運用計算器計算要按題目的計算順序來按鍵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介紹計算器上一些常用鍵的名稱和作用,能很好地促進學生互相交流和學習,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三、用計算器計算
1。教學例1。
(1)板書386+179 825—138
先估算這道題大約得幾?怎樣估算?引導學生按步驟按鍵計算出結果,試一試CE鍵有什么作用。
練一練:4468+1792 32010—8925
(2)自己試一試:26×39 312÷8估算大約得幾?怎樣估算?再用計算器計算。
(3)練習用計算器計算:63×7842 365×734 327180÷492
(4)完成教材26頁做一做第1題。
2。教學例2。
(1)用計算器算出例2幾個算式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嗎?
小組討論。(從9999×2起,結果是一個五位數,中間是3個9,兩頭分別是1,8(9×2);2,7(9×3)…
(2)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結果嗎?試一試(寫在書上)那9999×6和9999×8的結果又是多少呢?。
(3)完成教材第26頁做一做第2題。
111105÷9=()
9÷9=1 1111104÷9=()
108÷9=()11111103÷9=()
1107÷9=()111111102÷9=()
11106÷9=()1111111101÷9=()
四、應用反饋
1.完成練習四第1題。
組織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計算的結果。
2。練習四第3題。
師先介紹收據上的內容,并指導學生如何計算相應的金額。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筆算,一人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3。練習四第4題。
先用計算器算出前三個算式的得數,再找規律,最后直接填寫后面算式的得數。
五、作業練習
教材練習四第7、8題(學生獨立完成)。
六、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蘇教版四年級的課程。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年、 月都是較大的時間單位,理解一年或者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需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因而教材注意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年、月、 日的有關知識。
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對本節課的內容已經有一定的感性經驗,一部分學生已形成初步的知識水平,因而本節課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在積極的環境中學到知識。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參與活動,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 這就需要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把教師的教反映在如何引導學生學的 一個優化過程。《年、月、日》教學設計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參與活動、經歷過 程,從而發展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初步建立大小月、平年、閏年的概念; 知道各月的天數和閏年的判斷方法。
2、培養學生合作、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從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3、通過收集材料等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產生對數學的 親切感。
4、通過對歷史年份的認識,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不同年份的年歷卡
教學流程:
一 激趣導入
師:老師聽說呀,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喜歡說兒歌,有一首兒歌叫《太陽、地球、 月亮》,還記得嗎?咱們一起來朗誦一下好嗎?
學生朗誦:太陽大,地球小,地球繞著太陽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繞著 地球跑。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究竟是怎么轉的。 (電腦顯示三球轉動圖。師生一起觀看。)
師:誰能告訴大家地球繞太陽轉一周需要多長時間? (板書:年)
師:小朋友們了解的知識真不少!月亮繞著地球轉一周大約需要多長時間呢? (板書:月)
師:地球在繞太陽轉的同時, 自己也在不停地旋轉,地球自己旋轉一周,又需 要多長時間呀? 對了,一天也就是一日。(板書:日)
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很多很多,小朋友們想知道嗎?今天這節課就請小 朋友自己去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有沒有信心? [兒歌引入新課,輕松有趣,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信心。]
二、 自主探究
1、 研究一個月有多少天
(1)觀察、比較年歷得出一個月有多少天
師:要想研究年、月、日的知識,我們得學會觀察年歷,現在請小朋友們打開 書,看看書上是哪一年的年歷?仔細觀察,你能發現什么呢?
師:咦,我們小朋友的節日是幾月幾日呀?找找看星期幾?國慶節又是幾月幾日啊?又是星期幾呢?
師:剛才小朋友們由1993年的年歷知道了這年有12個月,有些月有31天, 有些月有30天等等,那么其他年份是不是也這樣呢?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課 前自己收集的年歷比比看,又有什么發現?
(學生發言:我收集的年歷是1996年的,上面30天、31天的月份與1993 年的一樣,但是2月有29天) 學生答31天的月份有幾個月,哪幾個月時,教師追問:還有誰能告訴老 師3l天的月份有幾個月,有哪幾個月?一起告訴老師3l天的有哪幾個月?(板 書: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各月)
師:那么誰來告訴大家30天的又有哪幾個月的?其他小朋友看看是這樣嗎? (板書:30天:四、六、九、十一各月)
(2)大、小月的記憶方法 師:習慣上我們把每月31天的月份稱為大月、每月30天的月份稱為小月。(板 書:大月、小月)大月有幾個?小月呢?
師:我們怎樣能很快記住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呢?有什么好方法呢? 打開書看看,書上有哪些記憶的方法? (學生看書,小組交流)
師:誰說說的?書上有哪些記憶的方法? 拳頭圖 兒歌 當學生說用拳頭圖幫助記憶時,第一步:先讓學生介紹,然后演示。第二 步: 電腦顯示拳頭圖,大家一起數。強調:數到凸起的都是大月,凹下去的除 二月外都是小月。第三步:小朋友們,你數給我看,我數給你看。
師:我們可以用拳頭圖幫助記憶,還可以用兒歌幫助記憶,你自己還能想出什 么好的記憶方法呢?大家討論討論。 (學生發言)
師:課后小朋友們還可以編些兒歌,想些好方法幫助記憶大月和小月。 [觀察年歷、發現問題、合作解決,在開放性的'教學氛圍中得到一些開放性 的結果,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3)練一練。
師:剛才我們通過各種方法記住了大月、小月,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看誰記 得牢。九月是大月還是小月?八月呢?
師:現在,我們做個小游戲,老師說月份,如果是大月男生站起來,如果是小 月女生站起來。 三月 六月 七月 十二月 二月
師:唉啊,二月究竟是什么月啊?二月是大月嗎?是小月嗎?對了,二月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個特殊月,有多少天啊? (學生發言:有的年份二月28天,有的年份二月29天。) [一個小游戲,發現了問題,與前面知識發生了沖突,為探究新知奠定了 較好的思維基礎。]
2、研究: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師:我們把二月28天的這一年叫做平年,二月29天的這一年叫做閏年。 (板書 28天:平年二月 29天:閏年二月)
師: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書上1993年的年歷,1993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呀?你 怎么知道的?再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手中的年歷卡,告訴大家是哪一年的?是 平年還是閏年?你怎么知道的? (學生發言)
師:要知道哪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都要查年歷嗎?如果老師問你1925年是平 年還是閏年,沒有年歷怎么辦呢?小朋友們想知道新的判斷方法嗎?
師:老師幫小朋友們統計了一張表格,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張表,有什 么發現呢?引導學生得出四年一閏。
師:通常4年里有三個平年,一個閏年,我們稱為四年一閏。 猜想:咦!這個閏年的年份數會不會與四有什么關系啊?先猜猜看,然后 小組討論討論。 驗證:閏年的年份數除以4沒有余數,平年的年份數除以4有余數。
小結: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
判斷:1925年、20xx年、1949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多媒體出示表格,幫助學生發現了規律,解決了問題,優化了教學過程, 提高了教學效率。]
師:請小朋友們再看一看1900年,它是平年還是閏年呢?誰說的? 師:1900年是平年,不是閏年,為什么呢?聽了時光老人的話你就會明白了。 電腦顯示時光老人對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詮釋。 得出: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師: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這句話中的一般能改成一 定嗎?
練習:這幾個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電腦顯示) 1980年 1600年 20xx年 20xx年
3、研究一年有多少天
師:我們已經知道一年中各月的天數,那么你能算出平年全年的天數嗎?算算 看。
師:誰能一下子說出閏年全年的天數的?怎么想的? 板書:365天平年 366天閏年 [一年有多少天的探索,會碰撞出許多創新的火花,關鍵看教者的引 導和調控。]
三、鞏固提高
1、填一填
①一年中有( )個大月,( )個小月。
②七月份有( )天,八月份有( )天。
③四月份有( )個星期零( )天。
④今年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2、辨一辨
①36個月就是3年零6個月。( )
②每年都只有4個小月。
③1400年是閏年。()
④單月是大月,雙月是小月。( )
3、想一想
一個人出生以后已經過了10個生日,猜猜他可能多少歲?
四、歸納延伸
今天.,小朋友們通過自學研究知道哪些知識?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很多,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共同研究解決,還可 以通過什么方法解決呀? (課后去圖書室查資料、上網獲取信息等等。)
那么,剛才的幾個問題就請小朋友們課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解決,好嗎? [拓寬了課堂的空間,使人感到課已盡而意未盡,而鈴聲并不代表探索活 動的結束。]
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為建湖縣首屆青年教師三人行教學論壇活動而設計的一節課, 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自主探索,發展學習,不斷創新的思想,受到老師們 的稱贊。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這樣幾個收獲:
一、創設情境要有利于幫助學生學。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轉變小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的主要因素,是 讓學生學會、會學,切實掌握學科知識的可靠保證。教學中,從三方面創設了 情境:
(1)兒歌引入課題,輕松自然;(2)創設懸念,設置認知沖突,解決二 月份為什么有28、29天;
(2)創設問題情境,探究平年、閏年的規律。這些 都有利于增強學生探索的信心,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教師的安排要有利于引導學生學。 教學活動中,我安排了兩個活動讓學生探索:
(1)從教材1993年年歷卡 的觀察中尋找規律,再拿出自己帶來的年歷進行驗證,得出大月、小月的月份;
(2)當學生理解四年一閏的規律后,讓學生提出猜想,從而得出年份數 與4的關系,這樣安排有于學生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獲取知識,享受成功。
三、練習設計要有利于鞏固學生的學 , 練習的多樣化,講求精心設計,拾級而上。我設計了三個層次
(1) 是再現知識的基礎練習;
(2)強化新知的方式練習;
(3)發展新知的拓寬練習。特別是最后一個開放題的討論,為課的成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一個人已過了10個生日,他出生可能是在閏年二月二十九日或是其他日期,而四年才一閏,這樣答案不是唯一的,引起全班學生討論和爭論, 自然地鞏固了所學的知 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經歷“材料感知——聚類分析——歸納概括——抽象命名”的過程,感悟和理解畫圓的基本原理。
2、理解圓心和半徑的概念、認識半徑、圓心等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掌握圓的基本特征。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
教學重點:
理解圓心和半徑的概念、認識半徑、圓心等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掌握圓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能運用原理創造畫圓的工具
教具準備:
教學媒體、圓規,圓形紙片,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圓形物體。
看,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你能找到什么相同的圖形?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圓的?
2、比較圓、三角形和長方形的異同
二、感悟畫圓原理,形成圓的核心概念。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意思是說,如果沒有圓規,是不出圓的。同學們都準備了一把圓規,你能試著用它在白紙上畫出一個圓嗎?
第一層次:在不同情境中畫圓,感受事實,積累體驗。
1、學生用圓規在練習紙上畫圓。
演示方法:一種是先在紙上定一個點,再拉開圓規的兩腳,旋轉圓規一周。另一種是先在紙上定一個點,再拉開圓規的兩腳,然后旋轉紙張一周,同樣也得到了一個圓。
2、老師用在黑板上畫圓。
用眼睛看顧老師畫圓,用你的頭腦去思考,老師是怎樣畫圓的`?
3、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
剛才我們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在紙上也畫了一個圓,如果我們要在學校的操場上畫一個比較大的圓,老師的圓規不夠大怎么辦?看一下體育老師在操場上是怎樣畫圓的。邊看邊思考在操場上畫圓與在黑板上和紙上畫圓有什么異同?(播放錄像:體育老師伸直手臂,手拿長柄勺子,站在原地旋轉一周,勺子中的白粉隨人體的旋轉過程逐漸抖落而形成一個圓。)
第二層次:經歷材料聚類分析的過程,歸納并概括提煉畫圓的原理。
1、我們在黑板上畫了圓,在紙上畫了圓,在操場上也畫了圓,這幾次畫圓,盡管畫圓的地點變了,畫圓的工具也各不相同,但是它們有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組之間討論一下。
小結:通過剛才四個不同情境中的畫圓,我們發現它們都有三個共同的特點:一、確定一個點;二、確定一段距離;三、旋轉一周。
第三層次:抽象命名圓心和半徑,形成圓的核心概念。
1、剛才所有的活動中,固定點叫做圓的圓心,用字母O表示。圓上所有的點到圓心都有相等的長度,這個長度就叫做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
板書:圓心
半徑
2、學生在所畫圓中標出圓心,畫出半徑并用字母表示。
3、說出剛才幾個情景中的圓心和半徑分別在哪里。
橡皮筋4、生活中有沒有運動的圓,說說它們的圓心和半徑又在哪里。
第四層次:
學到現在,關于圓,還有沒有什么值得我們深入地去研究?
其實就圓心、半徑,還蘊藏著許多豐富的規律呢,同學們手中都有圓片、直尺、圓規等等,這就是研究工具。老師給大家準備了研究提示,請同學們動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反饋
1、發現圓有無數條半徑
還有什么新的發現嗎?說說你們是怎么發現的嗎?
預設:折:把一個圓先對折,再對折、對折,這樣一直對折下去,展開后就發現圓上有許多的半徑。
畫:不停地畫,在圓里畫出無數條半徑。
老師沒有折,也沒有畫,而是直接想出來的,知道我是怎么想的?
(因為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的半徑,而圓上有無數個點(邊講邊用手在圓片上指),所以這樣的線段也有無數條,正好說明半徑有無數條嗎?)
2、發現半徑長度都相等。
預設:所有的半徑或直徑長度都相等。
能說說你們的想法嗎?
量:在圓里任意畫出幾條半徑,再量一量,結果發現它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也是這樣。
折:將一個圓連續對折,就會發現所有的半徑都重合在一起,這就說明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長度相等,道理應該是一樣的。
既然圓心在圓的正中間,那么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應該都相等,而這同樣也說明了半徑處處都相等。
3、圓的大小和它的半徑有關
請在一張紙上任意畫兩個圓。
出示同心圓:為什么一個大一個小?(因為兩個圓的半徑長度不同)
還有什么新的發現嗎?
4、圓的位置和圓心有關
圓的大小和它的半徑有關,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關呢?
學生總結
三、拓展:
出示:橡皮筋、小棒、剪刀、三角尺、圖釘
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判斷哪些是能畫出圓的?
2、同學們正在操場上開展“投球”比賽。哪一種方式比較公平?
為什么站成圓形你們覺得比較公平呢?
四:總結
今天我們研究了圓,知道了畫圓的基本原理,理解了圓心和半徑的概念,發現了圓的基本性質。以后我們也會像研究長方形、正方形一樣,進一步研究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問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教案01-15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5-01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30
小學數學上冊教案01-29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4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秀教案01-25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5-11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4-30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13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