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通用1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1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初中學習金屬的置換反應以及金屬的活動順序、鎂等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鈉、鋁等活潑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對比,掌握越活潑的金屬越易與氧氣反應的規律。
二、教學對象分析
1、在初三階段學習了一年的化學知識,對金屬的活動順序、金屬與氧氣的反應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過金屬是否能發生置換反應來判斷金屬的活動順序。
2、能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在“通過實驗探究獲得關于物質知識”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本中的圖片、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鞏固和加深初中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知識和規律。
2、通過觀察了解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其保存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能力,掌握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
3、通過實驗了解活潑金屬鈉、鋁與氧氣的反應,歸納出活潑金屬易與氧氣發生反應的知識,了解金屬氧化膜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培養學生習慣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身邊的物質和發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況下,通過對比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條件難易、劇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屬活動順序的思維方法。
5、通過實驗進一步熟悉和規范藥品的取用、酒精燈的使用等基本實驗技能。
四、教學策略
1.舉例身邊的金屬材料和回顧初三化學知識,引入新課,通過對比鎂、鋁、鐵分別與氧氣反應引出“鈉與氧氣怎樣反應”的問題。
2.以實驗探究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去探索鈉的物理性質、鈉在空氣中存放所出現的問題以及實驗鈉與空氣中的氧氣的反應,并分析其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產物;通過鋁在空氣中加熱的現象分析得出金屬氧化膜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
3.通過四幅金屬與氧氣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圖片,結合金屬活動順序表,歸納出金屬活動性和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劇烈程度有關。
通過圖表歸納出鈉、鋁、鐵、銅與氧氣反應的有關知識,使知識系統化。
五、教學過程
[引入]在實驗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屬制成的,在家里呢?
[學生回答]水龍頭、鐵凳、鐵窗筐,鐵架臺。
[引言]大多數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態形式存在,說明大多數金屬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今天我們再來進一步學習有關金屬的化學性質。
[板書]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根據書本圖片,回顧初中階段學習過的反應,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
[提出問題]這些反應都表現了金屬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歸納復習]金屬與鹽反應金屬與酸反應金屬與氧氣反應
[板書]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投影]鎂、鋁、鐵分別與氧氣反應的圖片。
[設問]是否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都需要加熱呢?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2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鈉、鋁的性質,掌握有關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過對鈉與氧氣、鋁與氧氣的反應的學習,了解金屬與氧氣反應的規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科學素養。
2、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他們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從而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2、培養學生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并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與生活問題做出初步的解釋。
教學方法
誘思設疑、實驗探究法教學重點
鈉與氧氣的反應。教學難點
有關鋁氧化膜的實驗探究教學設計
[引言]在人類已發現的一百多種元素中,有4/5是金屬元素,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金屬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研究幾種重要的金屬及其化合物。[投影板書]
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復習]
1、初中學過的有關鐵的性質。
2、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
[學生]回顧、思考、探究。
[思考與交流]自然界中的元素有哪兩種存在形態?金屬主要以什么形態存在?
為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探究。[學生探究]教材P38[思考與交流]
1、舉例說明金屬能發生那些化學反應?
2、分析圖3-2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并寫出化學方程式,分析這些化學反應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如果是,金屬在反應中做氧化劑還是還原劑?[學生]思考與交流。
(對于問題1,學生可能會圍繞初中學過的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與酸的反應、金屬與鹽的反應、金屬活動順序等知識以及生活中所觀察到的現象展開討論。對于問題2,學生一般能寫出方程式,并能得出金屬在反應中做還原劑的結論。)[師生互動]共同完成結論:金屬最外層電子數較少,在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做還原劑。
[引入]剛才我們復習了一些金屬的共同性質,我們知道大多數金屬能跟氧氣發生反應,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金屬與氧氣的反應。[投影板書]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各自桌面上的儀器與藥品,請特別注意金屬鈉的保存有什么不同?
[學生]金屬鈉保存在一瓶液體中。
[思考與交流]鈉為什么要浸末在一瓶液體中?[學生]思考與交流
(學生可能會想到鈉會與空氣反應,或是與空氣中的水蒸汽反應,總之,鈉保存在液體中是為了隔絕空氣。)
[教師]請大家聞一聞液體的氣味,這種液體是什么物質?要注意聞氣味的方法。[學生]聞液體的氣味,得出結論:鈉保存在煤油中。
[教師]既然大家都認為鈉保存在煤油中是為了隔絕空氣,下面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鈉,并探究鈉到底能不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反應的條件是什么?現象如何?請同學們做課本P39的實驗3-1,注意觀察實驗現象;注意鈉要用鑷子取用,不能用手拿。
[學生]動手實驗、觀察并描述實驗現象:鈉的表面有銀白色金屬光澤。[思考與交流]通過這個實驗,能否歸納出鈉的物理性質。[投影板書]2
1、鈉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質軟,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熔點低。[教師]請同學們觀察鈉的表面,看看與剛切開時有什么不同?[學生]鈉的表面變暗并失去光澤。
[問題探究]
剛切開時看到鈉有銀白色光澤,但很快就變暗,并失去光澤,為什么?請大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判斷這個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如果是,注明氧化劑和還原劑。
[學生]鈉與氧氣發生了反應:4Na+O2==2Na2O氧化劑是氧氣,還原劑是金屬鈉。[投影板書]
2、鈉與氧氣的反應
(1)常溫時鈉與氧氣很快發生反應生成白色的氧化鈉:
4Na+O2==2Na2O
現象:鈉的表面變暗并失去光澤。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鈉在常溫時就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白色的氧化鈉。那么,如果加熱,鈉又會發生怎樣的反應呢?下面我們把一小快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請大家做實驗3-2并注意觀察現象。[學生]實驗探究教材P39的實驗3-2[投影板書]
(2)加熱時,鈉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的固體——過氧化鈉:2Na+O2==Na2O2(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鈉燃燒時的現象,要求學生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說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40科學視野:過氧化鈉的特殊用途。
[學生]閱讀、思考、交流。[教師]請同學們做下面的實驗。
[投影板書][科學探究]取少量過氧化鈉放入試管中,然后把水滴入試管,再把帶火星的木條靠近試管口,有什么現象?再往試管內滴加酚酞試液,又有何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做實驗、觀察并歸納實驗現象:產生大量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滴加酚酞試液后溶液變紅色后又變無色。說明過氧化鈉與水劇烈反應生成氧氣和氫氧化鈉。
[教師]滴加酚酞試液后溶液變紅色后又變無色的原因是過氧化鈉有很強的氧化性,能使一些有色物質褪色,因此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學生一般不能說出溶液褪色的原因,因此教師要適當說明)[教師]請大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寫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教師]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也能發生類似的反應,請寫出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寫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教師]請同學們分別找出這兩個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學生]思考、討論并得出結論:兩個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都是過氧化鈉。[思考與交流]過氧化鈉有什么特殊用途?利用了過氧化鈉的哪些性質?
[總結板書]過氧化鈉與水、二氧化碳反應都產生氧氣,因此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為氧氣的來源,潛水艇在緊急情況下也可用過氧化鈉來供氧;過氧化鈉有漂白性,可作為漂白劑,用來漂白織物、麥桿、羽毛等物質。
[思考與交流]你認為硫、氯氣等活潑非金屬單質能否與金屬鈉發生反應,如果能,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思考、討論并寫出方程式:
2Na+S===Na2S2Na+Cl2===2NaCl
[教師]注意反應的條件分別為研磨和點燃。
[練習]下列關于鈉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金屬鈉是銀白色金屬,硬度很大;B、將金屬鈉放在石棉網用酒精燈加熱,金屬鈉劇烈燃燒,產生黃色火焰,生成過氧化鈉;C、金屬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鈉;D、金屬鈉的熔點很高。
[教師]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鈉、鎂、鋁是三種相鄰的活潑金屬,我們已經知道金屬鈉常溫下就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鈉,加熱時燃燒,生成過氧化鈉,鎂在空氣中也可以燃燒生成氧化鎂,那么,鋁的情況又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鋁與氧氣的反應。[投影板書]
3、鋁與氧氣的反應
[思考與交流]鋁是一種比鐵還活潑的金屬,鐵在空氣中很容易生銹,但是鋁在空氣中卻能穩定存在,為什么?
[學生]閱讀課本、思考、交流,得出結論:活潑金屬在空氣中易與氧氣反應,表面生成一層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護內層金屬,如鐵表面的鐵銹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護內層金屬不被繼續氧化,如鎂、鋁表面的氧化膜等。[教師]鎂和鋁的表面都有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護內層金屬不被繼續氧化,因此,在點燃鎂帶前常用砂紙打磨,這樣更容易點燃,鋁的情況如何呢?請大家動手進行課本P40的科學探究實驗,仔細觀察,看到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投影板書]用坩堝鉗夾住一小塊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熔化,輕輕晃動。仔細觀察,看到了什么現象?為什么?
[學生]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并討論交流。
[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板書:
現象:鋁箔熔化,失去光澤,但熔化的鋁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層膜兜著一樣。原因:鋁箔的表面有一層氧化鋁保護膜,氧化鋁熔點高,鋁熔化時(660℃),氧化鋁并未熔化,固體氧化鋁不僅包住了熔化的鋁,而且還隔絕了空氣與鋁接觸,阻礙了鋁與氧氣的'進一步反應。
[教師]既然鋁表面的氧化膜能保護內層的鋁,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可以象點燃鎂帶一樣,先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熱,那如果這樣做,情況又會怎樣呢?請大家繼續課本的科學探究。
[投影板書]再取一塊鋁箔,用砂紙仔細打磨(或在酸中處理后,用水洗凈),以除去表面的氧化鋁保護膜,再加熱至熔化,又有什么現象呢?[學生]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并討論交流。[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板書:
現象:熔化的鋁仍不滴落。
原因:鋁很活潑,除去原來的氧化膜后,在空氣中又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教師]大家能否寫出鋁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分析其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如果是,請說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學生]寫出方程式:4Al+3O2===2Al2O3,氧化劑和還原劑分別是氧氣和鋁。[思考與交流]怎樣才能使鋁燃燒起來?
(學生可能會提出很多見解,如把加熱的鋁伸入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用鋁粉代替鋁箔以增大接觸面積等)
[教師]同學們都很積極,所提的見解也很有新意,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查閱有關資料,也可以到實驗室在實驗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探究,現在我們小結一下這節課的內容。
[投影板書]小結:思考與交流
(1)根據金屬鈉、鎂、鋁與氧氣的反應情況,結合已有的知識以及生產、生活中的實例,推斷其他金屬能否與氧氣反應?反應的條件、現象怎樣?產物又如何?這些不同的情況與什么有關?[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板書:
[結論]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情況與金屬的活動性有關,按照金屬活動順序,金屬與氧氣的反應越來越難,反應條件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慢等。
(2)是不是所有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中金屬做氧化劑還是還原劑?為什么?
[結論]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中金屬都做還原劑,因為金屬最外層電子數較少,容易失去電子,被氧化。反饋練習:
1、下列關于鈉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鈉燃燒時發出黃色的火焰;B、鈉燃燒時生成氧化鈉;C、鈉有很強的還原性;D、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
2、下列關于鋁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B、鋁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C、常溫下鋁不能與氧氣反應;D、在化學反應中,鋁容易失去電子,作還原劑。
作業:課本P45第一題。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3
一、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在全章以及在整個中學化學課程中的地位:本章開始學生初步、系統地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在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之后。在本章和本節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去探索(金屬)物質化學性質;從基本原理(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節教學的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了解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系,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本領。
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驗通過實驗發現化學問題,揭示物質性質的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要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我們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面面俱到的講清楚所有的金屬的所有的性質,要有所側重,其中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以及如何從實驗的角度揭示這些反應的過程是本節課堂的重點。但是由于學生以前沒有看到過鈉,更談不上鈉的化學反應了,燃燒后得到的過氧化鈉化學式特殊,學生比較難以接受,因此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及其產物的比較分析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同時也應該由點到面,能夠學會幾種金屬之間性質的比較具體情況,以及金屬的性質和金屬原子的結構之間的密切關系,這些都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所在。
三、教法和學法
以上的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是本節成功與否的關鍵,通過什么樣的教法和學法顯得非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邊講邊實驗。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了建構理念。具體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師演示和學生演示相結合,比如用小刀切鈉,為什么不能讓學生去做呢?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思考,這樣做完全符合新課程的學生主體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師做學生看,老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問題,是在啟發不假,但常常啟而不發。當然教師要注意引導。2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及時歸納。可以是老師提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如可以在鈉、鋁和氧氣反應學習完了以后,及時這些物質和氧氣反應時表現出來的還原性,從反應的難易程度還原性的強弱,從整體上把握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學法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多做比較,如學生在學習鋁和氧氣反應的時候可以去比較,兩個實驗做法不同但是現象一樣,又如鈉在不同的條件下和氧氣反應,不比較難以深刻認識過氧化鈉和氧化鈉的區別。
那么,這種教法和學法如何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呢?下面談談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堂。其實,書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的意思就是引導學生展開對金屬部分的學習,但是不具體。我將讓學生自己暢所欲言,去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銹,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學習興趣。
(二)復習舊知。初中已經接觸到一些金屬,這里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通性;復習和金屬相關的化學性質,并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生置換反應等。最后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系。
(三)由此及彼,提出問題。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四)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探究鈉的相關性質。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思考,去認識鈉的化學性質活潑,并根據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與氧化鈉的新的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五)比較著做實驗,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從鈉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層次,讓兩位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與否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象,后學生自發思考為什么現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生,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為課外的作業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并加工的能力。
(六)課堂。由點到面,讓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生反應,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到這些反應中金屬都體現出還原性。這樣和前面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呼應,并和本節課開始的時候金屬的物理性質的通性相呼應,增強課堂的完整性。還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從反應的難易程度入手讓學生認識到不同金屬還原性的強弱區別。
五、個人的認識和思考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廣大教師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讓廣大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但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這種“漁”的過程。當然本節課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給予指正和批評。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3)能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順序表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能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能用圖表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信息。
3)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與價值觀
1)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
金屬活動性順序
教學難點:
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初步探究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多媒體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什么是金屬材料?金屬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質?
情景導入:拿破侖的故事
在拿破侖時期。一次宴會上,皇宮貴族們為了顯示自己地位的高貴,都選用金制、銀制的餐具。惟獨拿破侖用的是鋁制的.餐具,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當時拿破侖已經是一國元首。)
講授新課: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1、在常溫下,鎂和鋁可以和氧氣反應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在高溫時,鐵和銅也可以和氧氣反應
3Fe+2O2====Fe3O4高溫2Cu+O2====2CuO
3、金在高溫時也不能與氧氣反應
結論:鎂和鋁比較活潑,鐵和銅次之,金最不活潑
二、金屬與酸反應
〔活動與探究〕金屬與酸反應
高溫金屬鎂鋅鐵現象(A組)稀鹽酸屬溶解,反應劇烈有較多氣泡產生,反應較劇烈有少量氣泡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A組)稀鹽酸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有大量氣泡產生生,金Fe+2HCl====FeCl2+H2
無明顯現象四位先生的表情:銅
結論:金屬活動性Mg>Zn>Fe>Cu
〔活動與探究〕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原理:活動性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應出來
思考:通過實驗1、2、3,你可分別得出什么結論?
能否據此得出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回答:實驗1說明鐵的活動性強于銅。
實驗2說明銅的活動性強于銀實驗3說明銅的活動性弱于鐵。結論:金屬活動性順序為鐵>銅>銀.
三、金屬活動性順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應有何特點?
四、置換反應單質化合物化合物單質
定義: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表達式:置換反應A+BC==B+AC
反應類型的比較
化合反應A+B+……==AB……
分解反應AB……==A+B+……
置換反應A+BC==AC+B
判斷:由單質和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是否叫
置換反應?
回答:不是,例如:
S+2KNO3+3C==K2S+3CO2+N2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位置越靠前,活動性越強
2、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
練習:
1、下列物質能否發生化學反應?寫出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判斷它們是否為置換反應。
(1)銀和稀鹽酸(2)鋅和硫酸銅
(3)銅和硫酸鋅(4)鋁和硝酸銀
2、黃銅(含鋅和銅)與黃金的外觀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屬的化學性質采用兩種方法來鑒別它們嗎?
回答:用火燒變黑的為銅,2Cu+O2===2CuO
放入稀鹽酸中,有氣泡產生的是黃銅,
Zn+2HCl==ZnCl2+H2↑放入硝酸銀溶液,能置換出銀的為黃銅,
Zn+2AgNO3===Zn(NO3)2+2Ag
作業:新學案
教后: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5
一、實驗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金屬鈉與水的反應過程,了解鈉的性質。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并分析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觀察描述能力和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重視實驗的科學態度和對學科實驗的興趣,培養與人合作的精神。
二、實驗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鈉與水的反應現象及其分析。
難點:鈉與水的反應現象及其分析,促進學生探究學習。
三、實驗準備
實驗用品:小燒杯、小刀、玻璃片、濾紙、鑷子、酚酞、水、鈉。
四、實驗教學方法
實驗法、問題探究法、講解法
五、實驗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通過理論課上我們對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的'學習,已經對鈉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那么本次金屬鈉與水的反應實驗將會讓大家與金屬鈉有深度的熟悉。
【實驗探究】出示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的樣品
(學生觀察現象,得出結論:鈉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鈉與煤油不反應)
【實驗探究】用鑷子取一小塊金屬鈉,并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層,觀察表面的顏色;將其放置在空氣中,觀察表面顏色的變化。(同學觀察并說出現象,以及能得到哪些結論?)
結論:鈉質軟,銀白色。
【實驗探究】向一只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然后切一小塊金屬鈉投入燒杯中,觀察實驗現象。(學生討論現象,教師歸納)
浮鈉浮在水面上,小于水的密度;
熔鈉熔化成銀白色的小球;反應放熱,熔點低;
游小球在水面到處游動;有氣體產生;
響水面上有嘶嘶的聲音;有氣體產生;
紅燒杯中的溶液變紅;有堿生成,NaOH。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跟大家一起討論了鈉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保存方法等,總結如下:
1.物理性質:
色狀:銀白色固體;熔點低;硬度小,質軟;密度小于水而大于煤油。
2.化學性質:
金屬鈉與水反應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6
一、設計思想
1、生活即化學,化學即生活的思想
新課程化學教材對元素化合物部分摒棄了傳統的編寫思路,倡導在自然界和生產生活的背景中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體現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從自然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應用”的編寫思路,表達了生活即化學,化學即生活的教學思想,化學不再只是一門科學性的高中課程,而是與我們的生活生產實際密切聯系的科學。因此在本教學設計中體現了“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新課程化學教材編寫的意圖。
2、課堂的動態生成思想
走進新課程,教學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是一個生成性的動態過程,有著一些我們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境。我們在組織教學時,考慮最多的往往是目標意識:這個課如何達到預定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卻很少去想學生的體驗,去了解他們關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學生的思維與活動總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縛中。因此,課堂上,教師不要急于教給學生什么,也不要滿足于教給學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斷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闊發展時空,要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想關注的內容、希望接受的信息,從而產生動態課程效果。
3、實驗探究教學思想
現代化學教學觀認為,化學教學不僅應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探索化學知識的過程和學習方法的訓練,以此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形成求學所必需的質疑態度和批判精神,從而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實驗探究的教學是以實驗為中心主題的探究教學。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歸納等科學方法,對某些化學反應實質、現象以及化學實驗裝置從多角度、多層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進行探究其規律的學習,有力地解釋客觀事實的實驗屬性,從而有效地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在實驗探究教學中,把實驗作為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要求課堂教學盡可能用實驗來開展,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使學生親自參與實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實驗的能動性,引導學生根據實驗事實或實驗史實運用實驗的方法論來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變化規律。
二、教材分析
1.《課程標準》、《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要求
《課程標準》的要求:1.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鈉等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
《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的基本要求:①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索和理解鈉的重要性質,②了解鈉的制取,③通過經歷實驗探究和問題討論的過程,了解實驗研究化學物質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綜合歸納的能力。
2.本課內容的組成成分和在模塊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課內容的組成成分
本節教材包括三部分內容:鈉的物理性質、鈉的化學性質,以及鈉的制取、存在和主要用途。在鈉的化學性質中,重點討論了鈉與氧氣的反應以及鈉與水的反應。在鈉的存在和主要用途中,首先介紹了自然界里元素的兩種存在形態——游離態和化合態,然后結合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引導學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鈉只能以化合態存在,鈉的用途只作簡單介紹。鈉的制取以拓展視野的方式展示,讓學生了解工業制取的原理。
(2)在模塊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學生已經在初中學過金屬活動性順序,知道鈉是活潑的金屬,能跟鹽酸等反應生成氫氣;另外,剛學過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通過對鈉的原子結構的分析,學生可以預測鈉具有強的還原性;還有之前學過的研究物質的方法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探究習慣及操作能力。這些都為本節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鈉是一種典型的金屬元素,是必修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識,也是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種金屬元素,學習本節內容對以后其他金屬元素的學習具有指導性作用;本節內容安排在氧化還原反應之后,可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做進一步鞏固;最后本節內容安排在氯、溴、碘之后,而在鎂之前,這樣使學生在了解了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后,再了解典型的金屬元素,這就為學生學習《化學2》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率的知識提供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實質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
在前面學生已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理論、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理解鈉的'化學性質,認識鈉的活潑性奠定了理論基礎;已學習了氯、溴等非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化合物的性質,初步了解了元素化合物的學習方法,建立了從物質類別和化合價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方法基礎;通過前面實驗的探究教學,對本節教材中的鈉與水的反應實驗能進行合理的探究,并能對產生現象的原因進行。
我校屬于省一級重點中學,學生的基礎較好,學習化學的興趣較高,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在課堂教學能與教
師進行有效的“互動”,體現自己的主體作用。
2.分析學生學習本課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1)學生觀察能力尚有不足,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不全面。
(2)表達能力不足,對實驗現象的描述和現象的解釋可能會辭不達意。
(3)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足。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記住鈉的物理性質。
(2)能描述鈉與水、鈉與氧氣反應的實驗現象,能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3)了解鈉的工業制取方法和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科學、合理地運用觀察方法,體會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實驗現象、生產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運用探究活動,在不斷發現問題的基礎上,運用討論交流、使學生不斷獲取新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認識化學知識在公共危險性事故中的重要性。
(2)通過實踐調查,培養學生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五、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鈉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實驗探究教學、STS教學、閱讀-分析-思考-結論的自主學習模式。
七、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
準備化學I教材、筆記本
2.教師的教學準備
搜集相關新聞、圖片、音像資料并結合教學設計制作成多媒體課件
3.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布置
(1)多媒體設備
(2)實物投影儀
(3)實驗展示臺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
實驗儀器用品:燒杯、鑷子、濾紙、石棉網、鐵架臺、火柴、酒精燈、滴管、培養皿實驗試劑:金屬鈉、水、稀鹽酸、酚酞、硫酸銅溶液
八、教學過程
活動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新聞資料]我們說生活之中有化學。如果大家平常多關注新聞,可以看到許多與化學有關的問題。閱讀下面一段新聞,思考你從中發現或想到什么化學問題?
網上信息摘錄:若干神秘“水雷”驚現珠江。20xx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飄著七個白色的來歷不明的金屬桶。突然,從飄在水面上的一個金屬桶內冒起一股白煙,竄起亮黃色火苗,緊接著一聲巨響,蘑菇狀的水柱沖天而起,這個鐵桶接著又連續爆炸了多次,爆炸騰起的白色煙霧有近十米高,還有許多未燃盡的白煙飄進旁邊的公司內,這些灰白色的物體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時甚至還突然著火。
據悉,其中另有一鐵桶被過往船只發現,并將其打撈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當船員把蓋子打開后,桶內冒起濃濃白煙,一接觸桶內物質,雙手立即感到劇烈地疼痛,于是他們又將其推入江里,一遇水,這個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該船只迅速逃離,傷亡不大。
珠江水面上尚有五個一觸即發的“水雷”漂浮著,消防隊員、民警及廣州化工集團的化
學品專家趕來湊在一起,緊張地調查爆炸物的性質及研究“水雷”的處置對策。
[問題討論]:
1.引起爆炸的物質是什么?
2.為什么會發生爆炸(金屬桶為什么會成為水雷)?
3.如何防止爆炸(另五個沒有爆炸的金屬桶如何處理)?
4.事故的啟示是什么?
生1:引起爆炸的物質可能是鈉,因信息中“竄起亮黃色火苗”是鈉元素的特征焰色反應。發生爆炸是因為鈉與水發生了反應。
生2:發生爆炸應該是鈉與水反應生成了大量的氣體,氣體膨脹就產生了爆炸。生3:也有可能鈉是爆炸物。
生4:也有可能鈉與水反應的生成產物是爆炸物。
師:非常好,同學們提出很多的想法。鈉是怎么樣的物質?它能與水反應嗎?若反應又生成什么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說明吧。
活動2:實驗演示,科學探究
[實驗](投影)取出一塊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成一小塊鈉,投入盛有滴入幾滴酚酞試液的水的玻璃皿中。
師:實驗中我們到了什么現象?又得到什么結論?
生5:實驗現象是金屬鈉浮在水面,熔成閃亮的小球,向各個方向迅速游動,同時發生嘶嘶的響聲,溶液變為紅色。結論有:說明鈉的密度小,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低,反應有氣體生成,生成的產物呈堿性。
生6:生成的氣體可能是H2,堿性物質可能是NaOH。
師:同學們的觀察很仔細,所得結論也比較合理。請大家寫出此反應的方程式。
教師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又回到問題解決上,進一步提出問題:模擬實驗證明了鈉與水能發生劇烈反應,但為什么模擬實驗中鈉與水沒有發生爆炸,而新聞中卻發生了爆炸?生7:我覺得發生爆炸的原因應該是鈉與水反應生成大量的氫氣,氫氣在反應中燃燒從而發生爆炸。
[知識拓展]爆炸原因分析:
由于金屬鈉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與自然界的很多物質到會發生反應,尤其是當它遇到水的時候,會釋放出氫氣,氫氣的著火點相當低,大量的金屬鈉在水里迅速的化學反應就會產生劇烈的爆炸,所以必須用煤油在儲存罐里做隔離層。在珠江水面上發生爆炸的桶裝金屬鈉就是因為在鐵皮桶里起隔離作用的煤油泄漏,引起金屬鈉與空氣和水接觸造成的。
活動3:聯系實際,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師:現在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試著討論解決第3個問題:3.如何防止爆炸(另五個沒有爆炸的金屬桶如何處理)?
生8:用炸藥炸掉。
生9:用滅火器處理。
生10:把它們撈上來,再把桶浸在煤油中。
師:有三位同學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請大家以4人為一小組,討論一下他們的方法哪個更合理?或者提出自己的合理方案。
歸納:實際做法:消防隊員找來一個竹制的籮筐,在上面固定好纜繩,用來打撈鐵桶。又找來一個較大的白色塑料桶,準備將打撈上來的鐵桶放在里面,再用煤油浸泡,因為金屬鈉在煤油里是不會燃燒的。
活動4:興趣延續,自主提出學習內容
針對這一新聞,大家還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鈉還有什么化學性質。
生:我想知道鈉的結構和用途是什么?
生:我想知道哪些金屬與鈉的性質類似?
生:我想知道鈉的物理性質和鈉怎樣保存?
生:我還想知道鈉是怎樣制備出來的?
生:我想知道新聞中的“水雷”從哪里來的?
生:我想知道新聞中一桶鈉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老師與學生一起就以上的知識點進行共同學習,下面以教學片斷的形式對教材設計的重要部分進行展示)
【金屬鈉的化學性質】
[過渡]鈉能與自然界的很多物質到會發生反應,那么鈉還有其他的哪些性質?[交流與討論]從鈉的物質類別猜測鈉的化學性質?
1.與非金屬單質反應(O2、Cl2等)
2.與水反應
3.與酸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
4.與鹽反應(金屬活動性順序)
鈉的化學性質:
1.鈉與水反應
2.鈉與非金屬反應
[實驗2](投影)展示一塊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切開。用玻璃管插入鈉塊,觀察顏色。
[師]實驗現象說明鈉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了氧化鈉。
[師]鈉在常溫下能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鈉,在加熱時能否反應呢?
[實驗3]把一小塊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
[師]鈉在加熱時與氧氣反應生成淡黃色的物質,它是過氧化鈉,反應式為:
2Na+O2=Na2O2
過氧化鈉中鈉的化合價是+1價,氧的化合價是-1價。
[過渡]鈉還能與其它非金屬單質發生反應,如氯氣、硫等。
[實驗4]將2塊鈉放在一團棉花中,放入一個盛氯氣的集氣瓶,觀察現象。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夠書寫Na、Al與O2反應化學方程式;理解金屬的性質與其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操作和觀察實驗現象,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
通過實驗發現化學問題,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系,學會在化學反應現象的過程中推導物質性質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鈉的切割、鈉的燃燒等奇妙的化學實驗操作和精彩的化學現象,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
【難點】
通過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及產物的比較分析,深化金屬的性質與金屬的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教師提問】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金屬嗎?它們有哪些性質?
【學生回答】學習過鐵、銅等金屬,具有的性質:固體、有金屬光澤、不透明,具有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能夠以氧氣、酸等反應……
【教師總結】那么像是鈉、鋁等金屬有沒有不同于鐵、銅等金屬的性質呢?這節課一起來學習《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
環節二:新課教學
1.鈉與O2的反應
【教師指導】學生展示保存在煤油中的鈉,提供小刀、濾紙等實驗用品。
【學生實驗】取出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煤油,用刀切開,觀察新切面的顏色及變化。
【教師提問】通過觀察與實驗,能夠總結出鈉的哪些性質?
【學生回答】①保存在煤油中是為了隔絕空氣,也說明鈉的密度比煤油小;②可以用小刀切開說明柔軟;③斷面的顏色很快發生改變,說明常溫下,金屬鈉在空氣中就會發生變化,說明鈉比鐵等金屬活潑很多;……
【教師提問】銀白色的光澤變暗是為什么呢?性質發生了變化是不是生成了新的物質?那我們可以寫出它的化學方程式嗎?
【學生回答】有白色物質生成,化學方程式為4Na+O2=2Na2O。
【多媒體展示】把一小塊金屬鈉放在坩堝里并加熱,請學生觀察現象。
【學生回答】鈉先熔化成銀白色小球后燃燒,火焰呈黃色,最后生成淡黃色的固體。
【教師講解】鈉是一種活潑金屬,容易與氧氣發生反應,條件不同時,生成的物質不同。在加熱的情況下,會與O2劇烈反應,生成過氧化鈉(Na2O2)。
【教師提問】能否書寫鈉與氧氣在加熱時的反應方程式?
【學生書寫】
2.鋁與O2的反應
【教師引導】活潑金屬在空氣中易與氧氣反應,表面生成了一層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護內層金屬,如鐵表面的鐵銹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護內層金屬不被繼續氧化,如鎂、鋁等表面的氧化膜。
【教師提問】在做鎂條與氧氣的反應實驗時,在點燃鎂條之前,常用砂紙打磨,這樣點燃起來更加容易一些,這是為什么?
【學生回答】除去鎂條表面的氧化膜。
【教師提問】鋁的情況是怎樣的?
【學生實驗】分別加熱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鋁箔,觀察有何現象?分析原因?
【學生討論之后回答】加熱未打磨的鋁箔,鋁箔發紅卷縮,變暗失去光澤,熔化不落下。加熱已打磨的鋁箔,鋁箔也發紅卷縮,變暗失去光澤,熔化不落下。這是因為打磨后的鋁箔表面也很快形成氧化膜,因此與未打磨過的鋁箔現象一致。
【教師提問】我們觀察到熔化的鋁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層膜兜著,這是什么原因?閱讀教材回答。
【學生回答】鋁會與空氣中的氧氣生成氧化鋁(Al2O3),形成一層薄膜保護鋁,構成薄膜的Al2O3的熔點高于Al的熔點,包在鋁的外面,因此熔化了的液態鋁不會滴落下來。
【教師總結】鋁表面的氧化膜比較致密,阻止了鋁的燃燒,我們平時用的鋁制品就是因為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才得以廣泛的應用,同時這也是性質活潑的鋁在空氣中能穩定存在的原因,下面大家可以寫出鋁與氧氣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嗎?
【學生回答】
3.金屬性質與原子結構之間的關系
【教師提問】為什么金屬易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請同學們結合金屬的原子結構進行回答。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金屬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較少,最外層的電子容易失去,單質往往表現出還原性,當遇到氧化劑時,就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教師講解】常見的這些金屬,除了能被氧氣氧化外,還能被氯氣、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質所氧化,生成相應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環節三:鞏固提高
小明家中有一只20世紀50年代初的鋁鍋,至今仍保存完好。該鋁鍋未銹蝕的主要原因是()。
A.鋁不易發生化學反應
B.鋁不易被氧化
C.鋁的氧化物容易發生還原反應
D.鋁易被氧化,但生成的氧化鋁具有保護內部鋁的作用
【答案】D。
環節四: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這節課的收獲。
布置作業:①課后習題;②課下認真閱讀教材或其它關于鋁的氧化膜的資料。
四、板書設計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8
一、教學設計
從課標要求、學情分析、過程分析三個方面展開加以說明。
(一)課標要求
《金屬的化學性質》第1課時,是20xx版新課程標準一級主題《身邊化學物質》下的二級主題《金屬與金屬礦物》的課題2的內容,新課標對這部分的教學要求是以常見金屬為載體,讓學生獲得探究金屬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親身體驗,通過實驗探究金屬與氧氣反應以及金屬與稀酸溶液發生的置換反應及其規律,認識常見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利用實驗探究,通過對比、歸納的學科方法來探究物質的性質,享受探究金屬化學性質帶來的樂趣,體會金屬的活動性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探究的重要作用。
基于課標要求,金屬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屬于核心知識范疇。學生已經在前面比較系統的學習了氧氣、水、碳和碳的化合物等非金屬元素化合物的性質,感悟到學習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教學設計時謝老師想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探究,幫助學生形成一般的`探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建構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一類物質共性的思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學情分析
基于以往教學的經驗和對學生的了解,謝老師所教學生的具體學情是: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對書寫稀硫酸的化學式及書寫一般化學方程式、物質的簡單分類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教學中需要對這部分知識做一些鋪墊。因此建議她在學案設計中“舊知回顧”部分先讓學生對以前所學的知識中涉及到本課題的化學式進行書寫并分類,為后續置換反應的概念辨析奠定基礎。
(三)過程設計
1.第一次磨課的爭議
在第一次磨課時,謝老師設計了做完鎂條與酸的反應演示實驗后,就由教師引導歸納出置換反應。考慮到學生以前接觸到的置換反應不多,學生的認知體驗尚不充足,我們建議謝老師將置換反應的認識調整到幾種金屬與酸的反應之后,采取利用對比、比較的方法歸納得出概念。
在第一次磨課時,謝老師還準備將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先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去記憶,讓后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判斷金屬與酸能否發生化學反應。我們一塊討論的結果,認為這樣不太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養,而且與新課程理念不符,建議將金屬活動性的順序表的介紹安排在下一課時呈現。
2.第二次磨課達成共識
謝老師的課堂采用環節教學法,分為四個環節:新課引入、金屬與氧氣反應、金屬與酸反應、置換反應。
二、教學實踐分析
1.第一個環節——問題引入
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中,充分關注學生的已有的認知體驗,從“鑒別真假黃金的化學方法”的問題情境引入,設計問題“你能設計一個實驗鑒別真假黃金嗎?”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第二個環節——金屬與氧氣反應
通過回顧不同金屬與氧氣反應條件的難易程度對比,反映出不同金屬的活潑程度不同,再讓學生分析原子結構不同點,從而強化“結構決定性質”這一學科思想,也培養學生探究一類物質性質的一般方法,再以“能否利用金屬的這一化學性質檢驗黃金的真假?”達成知識的遷移應用,體現化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再設問“還有沒有其它性質去檢驗黃金的真假?”過渡到下一環節學習,過渡自然。
3.第三個環節——金屬與酸反應
以“生活中用鐵質小刀削蘋果、梨時小刀顏色的改變”作為情景設置問題,進入鎂、鐵、鋅、銅能否與鹽酸和稀硫酸反應的實驗方案設計,學生先思考后小組討論,擬定驗證方案。
接下來學生實驗。邊實驗邊完成學案上的現象記錄及教材上的化學方程式書寫,教師巡查實驗情況并檢查學生方程式的書寫情況,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金屬與酸反應的通式“金屬+酸→化合物+氫氣”,再引導學生按照反應物及生成物的類別和種類分析反應特點,得出“單質+化合物→化合物+單質”,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得出置換反應的概念。再與金屬和氧氣的反應類型對比,讓學生舉例并回憶還學過什么反應類型?
這樣的處理,老師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掌握通過對比、歸納的學科方法得出結論的能力。
但是遺憾的是老師沒有及時設計跟進練習,反饋學生對置換反應的掌握情況。比如可以給出以下幾個反應:鎂在氧氣中燃燒、高錳酸鉀受熱分解、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一氧化碳與三氧化二鐵反應、新反應“氯氣與溴化鈉溶液反應”,讓學生判斷哪個是置換反應。再在此基礎上總結出置換反應的兩種類型,就更好了。
4.課堂小結
讓學生回顧本堂知識,畫出思維導圖。這是謝老師的學生學完本單元知識畫的思維導圖,相當精美。
5.教學實踐理論分析
接下來我分析一下,謝老師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都用了哪些方法與策略?
(1)應用元認知策略
由于該老師的省級科研課題是《應用元認知突破初中化學學習難點的策略的研究方案》,在本課題的教學實踐在中嘗試運用“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促進學生積極開展認知監控與調節的元認知策略,提升學生的元認知水平”來突破金屬的常見化學性質這一學習難點。
(2)滲透學科思想
關注化學與生活,從生活中引出所講的金屬,最后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從金屬原子結構不同引起不同金屬與氧氣、稀酸發生反應的難易程度不同,期間滲透了“結構決定性質”這一學科思想。
(3)突出化學用語教學
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逐步在新課教學中落實。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教師首先演示鎂條與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反應,讓學生體驗到同種金屬能與不同的稀酸溶液反應的實驗事實,然后引導學生書寫Mg、Zn、Fe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將方程式排成縱列,為置換反應概念的得出打下基礎。
(4)注重方法引導
在置換反應的教學中,通過兩次引導學生利用對比、歸納的學習方法,體會科學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5)巧用思維導圖
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新課后自主建構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幫助學生形成“物質的變化觀”的學科觀念。
三、問題討論
1.設計金屬與鹽酸反應后又與硫酸反應,是多此一舉嗎?
教材的探究實驗在設計了金屬與鹽酸反應后,有用稀硫酸代替鹽酸進行實驗,是不是多此一舉?2.金屬活動性順序表能叫金屬性順序表嗎?
金屬性與金屬活動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比如金屬性Na>Ca,但是,金屬活動性卻是Ca>Na,就是這個道理。當然,這些知識老師知道就好,沒必要教學時過度強調,反而給學生帶來困惑。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地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金屬和化合物溶液的反應,判斷金屬活動性順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實驗操作中,獲得科學方法的體驗,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習化學興趣
二、教學重點
1.金屬和化合物溶液反應
2.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
三、教學難點
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
四、教學準備
教學設備(投影儀,計算機)、試管、試管架、鋁片、鐵片、銅片、硝酸銀溶液、硫酸銅溶液、硫酸鋅溶液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新課導入3分鐘
通過對金屬化學性質的學習,你能說出用哪些化學方法可以鑒別金和銅鋅合金。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來鑒別呢?
學生活動
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的金屬和氧氣、酸反應,回答鑒別真假黃金的方法。
設計意圖
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
新課教學25分鐘
鐵和硫酸銅溶液能夠發生反應,那么鐵能和其他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嗎?其他金屬能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嗎?
教師在學生實驗時進行指導。金屬和化合物溶液能夠反應,說明了什么?
展示金屬和酸反應,金屬和化合物溶液反應的方程式,從中找出共同點,得出置換反應的定義。學生猜想并設計實驗探究金屬和化合物溶液的反應。
實驗結束后,根據現象填寫實驗報告。學生討論得出金屬和化合物溶液能夠反應,說明金屬比化合物中的金屬活潑。總結出金屬和鹽酸、稀硫酸反應,金屬和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是置換反應。培養學生猜想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體會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體驗探究學習的樂趣。在實驗探究活動中,體驗到互助、合作的快樂。在交流和表達中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
經過大量的實驗,得出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根據剛才的實驗結合金屬活動順序表,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金屬活動性順序從左到右依次減弱,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夠把鹽酸、稀硫酸中的氫置換出來,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概括總結的能力。判斷金屬活動性強弱的方法有幾種?
學生回憶本節課內容后,回答
(1)與氧氣反應。根據與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判斷。
(2)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根據能否反應、反應劇烈程度判斷。
(3)與另一種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
根據金屬能否和金屬化合物的溶液反應。概括第一課時和本課時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完本課題,你還可以用哪些化學方法鑒別黃金的.真偽呢?
學生回答:將樣品置于硝酸銀溶液(硫酸銅等只要是排在金前面鋅后面的金屬的鹽溶液均可)中,表面有灰黑色物質(紅色物質)出現,則是假黃金,無現象是真金。讓學生體會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課堂小結2分鐘
金屬的化學性質
1.和氧氣反應
2.和鹽酸或稀硫酸反應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應
4.置換反應
5.金屬活動順序表金屬活動性順序從左到右依次減弱,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夠把鹽酸、稀硫酸中的氫置換出來,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鉀、鈣、鈉除外)。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10
課程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金屬與氧氣,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和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并且能用金屬活動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
難點:
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置換反應作出判斷
教學過程:
1.對于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教學,可以再次做鎂條、鋁箔、鐵絲、銅絲等與氧氣反應的實驗,以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要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進行認真的對比和分析,從中得出金屬與氧氣反應的一些規律性知識
2.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討上,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在這個活動與探究中,結論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實驗條件,以及對實驗現象的正確對比和分析,是該探究活動獲得可靠結論的重要保證。
3.置換反應的概念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歸納得出的,即通過對鎂、鋅、鐵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分析,從反應物和生成物類別的角度歸納得出的。這樣的方法比較直觀,學生容易接受。置換反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練習來感受的。教師也可以補充一些有關這方面的聯系實際的習題,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金屬活動性順序是通過實驗,并在置換反應概念和其他一些實驗事實的基礎上分析得到的。探究分三步進行:
(1)從金屬與鹽酸或硫酸反應是否有氫氣生成,可以把金屬分為兩類,能生成氫氣的金屬其活動性比較強,不能生成氫氣的金屬其活動性比較弱。
(2)從一種金屬能否把另一種金屬從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可以比較出這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能置換出來的,則這種金屬比另一種金屬活潑。
(3)經過了很多類似實驗的探究過程,人們歸納和總結出了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鈍化金屬表面形成氧化膜保護層而使金屬不易腐蝕或與其他物質反應;或經化學、電化學方法處理使金屬由活潑變為不活潑狀態的過程叫鈍化。鈍化的金屬活動性大減,叫鈍態或鈍化態。例如用冷濃硝酸處理鋁而生成堅密的氧化膜保護層即鋁鈍化的一種方法。
鐵與濃硫酸、濃硝酸接觸,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應的進一步進行,稱為鐵的鈍化。
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在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好討論,這是有關金屬活動性順序探究活動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證。
由于學生還沒有鹽的概念,因此教材中只能說“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具體例子來進行教學。
5.可以通過對一些實例和習題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感受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應用,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可以作為有關金屬能否在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
鋁與鐵常溫下和氧氣反應的難易
取一塊鋁片,用細砂紙打磨其部分位置,觀察沒有打磨及打磨部分的色澤。發現打磨后鋁的色澤比沒有打磨的色澤更光亮。過一段時間,兩者色澤又變得一樣。
同樣方法,用鐵片重復上述實驗,觀察打磨前后的鐵的不同及變化,則發現打磨后的鐵不會變得與打磨前的鐵一樣。
(1)從上述實驗事實推測:鋁和鐵哪種物質更容易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
(2)鋁的化學性質比鐵活潑,為什么我們通常看見鐵生銹而沒有看到鋁生銹?
(3)在清洗鋁制品時應注意些什么?
(4)根據鋁的這種抗銹蝕“特性”,試推測防止金屬銹蝕可采用的一種方法。
鋁的性質和用途
物質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質的性質。由于鋁有多種優良性能,因而鋁有著極為廣泛的用途。
(1)鋁的密度很小,僅為2.7g/cm3,雖然它比較軟,但可制成各種鋁合金,如硬鋁、超硬鋁、防銹鋁、鑄鋁等。這些鋁合金廣泛應用于飛機、汽車、火車、船舶等制造工業。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飛機、人造衛星也使用大量的鋁及其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飛機約由70%的鋁及其合金構成。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鋁,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鋁量常達幾千噸。
(2)鋁的導電性僅次于銀、銅,雖然它的導電率只有銅的2/3,但密度只有銅的1/3,所以輸送同量的電,鋁線的質量只有銅線的一半。鋁表面的氧化膜不僅有耐腐蝕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絕緣性,所以鋁在電器制造工業、電線電纜工業和無線電工業中有廣泛的用途。
(3)鋁是熱的良導體,它的導熱能力比鐵大3倍,工業上可用鋁制造各種熱交換器、散熱材料和炊具等。
(4)鋁有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僅次于金和銀),在100℃~150℃時可制成薄于0.01mm的鋁箔。這些鋁箔廣泛用于包裝香煙、糖果等,還可制成鋁絲、鋁條,并能軋制各種鋁制品。
(5)鋁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膜,不易受到腐蝕,常被用來制造化學反應器、醫療器械、冷凍裝置、石油精煉裝置、石油和天然氣管道等。
(6)鋁粉具有銀白色光澤(一般金屬在粉未狀時的顏色多為黑色),常用來做涂料,俗稱銀粉、銀漆,以保護鐵制品不被腐蝕,而且美觀。
(7)鋁在氧氣中燃燒能放出大量的熱和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銨鋁炸藥(由硝酸銨、木炭粉、鋁粉、煙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機物混合而成)、燃燒混合物(如用鋁熱劑做的炸彈和炮彈可用來攻擊難以著火的目標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如含硝酸鋇68%、鋁粉28%、蟲膠4%)。
(8)鋁熱劑常用來熔煉難熔金屬和焊接鋼軌等。鋁還用做煉鋼過程中的脫氧劑,鋁粉和石墨、二氧化鈦(或其他高熔點金屬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均勻混合后,涂在金屬上,經高溫熾燒而制成耐高溫的金屬陶瓷,它在火箭及導彈技術上有重要應用。
(9)鋁板對光的反射性能也很好,反射紫外線比銀強,鋁越純,其反射能力越好,因此常用來制造高質量的反射鏡,如太陽灶反射鏡等。
(10)鋁具有吸音性能,音響效果也較好,所以廣播室、現代化大型建筑室內的天花板等也采用鋁。
“水”中長“銅樹”
取一支大試管,內裝硫酸銅溶液。把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絲稍加彎曲后,立即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段時間后,剩余的鋁絲上附著有大量的紅色銅,就好像銅樹,同時溶液的顏色由藍色變為無色。
(1)解釋上述變化的原因:
(2)該實驗說明鋁和銅的化學性質哪種更活潑?
(3)若一根質量為m1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過一段時間取出附有銅的鋁絲,其質量為m2,試比較m1與m2的大小(相對原子質量請查課本)。
(4)m1與m2的質量之差是不是生成的銅的質量,為什么?(5)溶液的顏色由藍色變為無色,溶液的質量會發生什么變化?判斷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方法之一
問題:如何判斷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請你回憶:將鐵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產生的實驗現象。
實驗:在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淺綠色氯化亞鐵溶液,把用砂紙打磨、擦亮的鋁絲插入溶液中,觀察實驗現象,發現溶液由淺綠色逐漸變為無色。
把一根光亮的銅絲插入硫酸亞鐵溶液中,觀察實驗現象,沒有發現任何變化。
(1)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根據實驗事實推測:鋁、銅和鐵的化學活動性強弱順序。判斷全屬的活動性順序方法之二
問題:把鋁片、鐵片、銅片分別跟稀硫酸反應,哪種金屬反應最快?
實驗:在三支試管中分別放入兩小塊打磨光潔的鋁片、鐵片、銅片,加入5mL稀硫酸,觀察實驗現象。發現鋁跟酸反應劇烈,產生大量氣泡。鐵跟酸反應緩慢,鐵片表面產生少量氣泡。而銅片表面無任何變化。
(1)寫出本實驗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試推測鋁、鐵、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為什么包括氫
1865年,貝開托夫在實驗的基礎上,根據金屬和金屬離子間互相置換能力的大小,以及金屬跟酸、跟水等反應的劇烈程度,首先確定了金屬活動性順序,在這個順序里就已包括了氫。因為氫可以被位于它前面的金屬從稀酸里置換出來,而氫也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而氫后面的金屬不能從酸中置換出氫。這就是說,貝開托夫當時區分金屬的活潑與不活潑,是以氫作為標準的。
當然,早期的化學家把金屬跟酸、跟水等反應的劇烈程度作為衡量金屬活動性大小的標志是不嚴格的。準確的方法是以金屬的標準電極電勢來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大小,而標準電極電勢也是以氫電極定為零作為標準來測定的。標準電極電勢為負值的金屬比氫活潑;標準電極電勢為正值的金屬活動性小于氫。
另外,氫的原子結構決定它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與堿金屬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例如,氫具有還原性,能和大多數非金屬反應顯示+1價;等等。
由于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因此把氫排進了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性和金屬活動性的區別和聯系。
金屬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通常表現出失去電子成為陽離子的傾向。金屬性的強弱通常用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的電離能(氣態原子失去電子成為氣態陽離子時所需要的能量)大小來衡量。
金屬的活動性是反映金屬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離子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屬在水溶液里起氧化反應的難易,它是以金屬的標準電極電勢為依據的,從能量角度來看,金屬的標準電極電勢除了與金屬元素原子的電離能有關外,同時還與金屬的升華能(固態單質變為氣態原子時所需的能量)、水合能(金屬陽離子與水化合時所放出的能量)等多種因素有關。
金屬性強的元素,一般來說它的活動性也大,但也有不一致的情況。例如,鈉的第一電離能比鈣的第一電離能要小,因此鈉的金屬性要比鈣強。但是鈣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離子的傾向比鈉大,即鈣的標準電極電勢比鈉要負,所以鈣的金屬活動性比鈉大。銅和銀也有類似上述的情況。由此可見,金屬性與金屬活動性兩者概念是有區別的。
鐵生銹的條件
問題:鐵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生銹呢?實驗:
(1)如右圖所示,在試管①中把鐵釘放在一團濕棉花球上,使鐵釘與空氣和水接觸;
(2)在試管②中放入鐵釘,注入經煮沸迅速冷卻的蒸餾水,蒸餾水要浸沒鐵釘,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層植物油,使鐵釘只與水接觸;
(3)在試管③中加入少量干燥劑(袋裝餅干等食品中放的小袋中有氯化鈣干燥劑),再放一團干棉球,把鐵釘放在干棉球上,塞緊橡皮塞,使鐵釘只與空氣接觸。
注意每天觀察鐵釘銹蝕的現象,連續觀察約一周。
(1)通過探究,你對鐵制品銹蝕的條件能得出哪些結論?
(2)通過上面對鐵制品銹蝕條件的探究,你對防止鐵制品銹蝕有什么建議?與同學們交流你所知道的各種防銹方法。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11
一、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題是初中化學的重點內容,在教學中以學生已知的內容為基礎,以實驗探究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采取分類研究、對比分析的方法認識置換反應,并通過對規律的應用,達到落實知識、形成能力的目的。
在上一課題介紹金屬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本節課側重介紹金屬的化學性質,重點介紹金屬和氧氣、酸等的反應,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九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事物的認識正處于感性到理性的轉變時期,實驗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好方法。因此,在本節課中我按如下流程設計教學過程:問題引入——實驗探究——分析總結——應用規律。重點放在對金屬活動順序的探究上,通過對實驗事實的分析,層層誘導,由學生自己歸納得出置換反應的特點,并通過對某些金屬活動性的比較,進而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為節省時間,在做金屬與酸的反應時把全班學生分為兩部分,一半做金屬與稀鹽酸反應,一半做金屬與稀硫酸反應。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酸的置換反應,能利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過程與方法
1、能進行探究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實驗設計,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
2、學習和體驗對實驗現象進行比較、分析、概括并獲取結論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生親自做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
2、通過對實驗的探究、分析,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使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增強協作精神。
三、教材分析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九年級化學第八單元課題2的內容,具體內容主要是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和置換反應的定義。在課題1介紹金屬的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本課題側重介紹金屬的化學性質,重點介紹金屬與氧氣的反應,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
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將此內容單列一章,體現了“化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這一主題。本課題重點放在對金屬活動性的探究上,采用實驗——討論的探究模式,通過對實驗事實的分析,層層誘導,由學生自己歸納得出置換反應的特點,并通過對某些金屬的活動性的比較,進而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應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教學重點: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歸納得出置換反應的特點
教學難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置換反應的理解和應用
四、教學策略
1、教法
根據新課標及教學目標的要求,本節課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為主線,結合使用啟發法、歸納分析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教材的重點放在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上,采用問題——實驗——討論的探究模式,設計這些探究過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善于動手、觀察、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從客觀事實中歸納得出結論的方法,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2、學法
根據學習目標要求,學生的學習主要采用以下學習方法:實驗法、歸納總結法。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邊觀察、邊記錄、邊思考,在教師指引下按科學的方法處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結論。這樣強化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逐步學會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結合歸納總結法,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歸納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對所得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
五、活動準備
多媒體計算機、實物投影儀。鎂帶、銅片、鋅粒、鋁條、鐵釘、稀鹽酸、稀硫酸、試管、燒杯、滴管、砂紙等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②初步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置換反應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信息。
②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通過實驗探究熟悉金屬活動性順序。
難點是: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1.金屬活動性順序。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金屬的置換反應能否發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尤其含亞鐵的)。
【教學方法】
問題情景→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練習鞏固→聯系實際。實驗探究法、問題教學法、討論法【學法指導】探究法、對比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教師用具:投影儀、鎂條、鋁片、銅片、被氧化了的鎂條與鋁片、酒精燈、坩堝鉗、火柴、砂紙。
學生用具:稀鹽酸、稀硫酸、硝酸銀溶液、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鋁絲、銅絲、
鎂釘、鋅粒、銅片、鐵片、砂紙、火柴、試管(若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問題導入】展示古代金、銀、銅、鐵等金屬制品的圖片。
為什么有的保留這么完整,表面沒有什么改變;而有的金屬表面卻有這么大的改變呢?這些金屬制品的“化妝師”是誰呢?
【互動合作】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回憶相關反應的現象、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3Fe+2O
2Fe3O42Mg+O2
2MgO4Al+3O2
2Al2O3
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請一位同學上黑板書寫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小組討論并匯報本組的實驗方案或生活實例。聽講,進一步理解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板書】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
【課題引入】確切地說應該是空氣中的氧氣在偷偷在起作用。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金屬和氧氣的化學反應有哪些呢?它們反應的現象是什么?化學方程式怎樣寫?【展示】鎂、鐵燃燒的圖片
【演示】將一根銅絲和金戒指分別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燃燒。
【補充】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金入于猛火,色不奪精光”,由此說明,金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發生反應,金最不活潑。【板書】活動性:Mg、Al>Fe>Cu>Au
【解說】這就解答了一開始提出的問題。鐵的活動性比較強,因此鐵制品被腐蝕地比較嚴重。
銅活動性較弱,被腐蝕的程度比較輕。而金的活動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蝕。【思考】鋁的化學性質比鐵活潑,為什么我們通常看見鐵生銹而沒有看到鋁生銹?在清洗鋁
制品時應注意些什么?
學生討論并回答:鋁制品耐腐蝕是由于鋁可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之故;若用鋼刷、沙等來擦洗鋁制品,容易把氧化鋁薄膜除掉,從而起不到保護作用。
【小結】鎂、鋁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如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Al2O3)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氧化,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這也是鋁的產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廣泛的運用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過渡】很多金屬不僅能與氧氣反應,而且還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金屬與鹽酸或稀硫酸是否反應以及反應的劇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屬的.活潑程度。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比較鎂、鋅、鐵、銅的活動性。【活動與探究】
將學生分成A、B兩組。
A組:在四支試管中分別放入兩小塊打磨光潔的鎂條、鋅粒、鐵片、銅片,各加入約5mL稀鹽酸,觀察現象,比較反應的劇烈程度;用燃著的木條放在試管口,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B組: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進行實驗,并比較發生的現象。分組實驗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并通過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引導對信息進行處理,并獲取結論。A組: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B組: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交流】(1)鎂、鋅、鐵可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銅不與鹽酸或者稀硫酸反應。
(2)鎂、鋅、鐵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時的劇烈程度不同。鎂反應最劇烈,其次是
鋅,然后是鐵。
(3)與酸反應時,能生成氫氣的金屬活動性強;否則,就較弱。(4)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
【導思】同學們,你們的觀察真實可靠嗎?【投影】“金屬與鹽酸反應的比較”
【過渡】一些金屬不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如銅和銀,如何確定它們之間活動性順序呢?
要求:對鋁、銅、銀活動性順序的探究:
1、設計探究方案
2、預測實驗現象
3、作出合理判斷
觀看圖片,對照自己的探究反思
【展示】銅與硝酸銀反應圖片——銀樹,鋁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圖片——銅樹。(若有條件,演示銀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導入】我們作出了這么多探究,但規律還是零碎的,請同學們將已經探究的規律歸納起來。【介紹】“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辛勤智慧的結晶,我們應該加倍努力把我們祖先的業績發揚光大。
【過渡】下面,是我們本節課探究時所發生的一些化學反應:
【討論】
回憶第五單元鐵釘與硫酸銅的反應
猜想:可用這種方法解決銅、銀等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確定的困難。【設計探究方案】
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設計,也可以自己創新設計,但記錄必須真實。
(當學生提出用Ag與硫酸銅溶液反應,不可否認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條件,教師應事先作好準備)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2Al+3CuSO4==Al2(SO4)3+3CuCu+2AgNO3==Cu(NO3)2+2Ag
【討論】請大家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類別如單質、化合物的角度分析,這些反應有什么特點?它與我們學習過的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特點是否相同?【學生各抒己見,思考,回答】
這些反應的特點是: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其特點不同于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板書】置換反應
特點:A+BC=B+AC【課堂練習】
有X、Y、Z三種金屬。X、Y、Z分別放入稀鹽酸中,X溶解并放出氫氣,Y、Z無變化;將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無變化;Z放入Y的化合物溶液中有Y析出:則X、Y、Z的活動性順序如何?【布置作業】
1、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活潑性Zn>Fe>Cu
2、課后習題3、6、8
【板書設計】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一、金屬的化學性質
1、與氧氣的反應
2、與酸的反應
3、與鹽溶液的反應
二、金屬的活動性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三、置換反應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地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課堂中,教師組織、引導和點拔,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討論交流,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及其活動性順序。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能用圖表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的信息。
(4)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五彩紛呈的化學現象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實踐、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3)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密切關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有趣的實驗與老師的點撥中輕松掌握化學知識,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金屬活動性順序。
2、認識金屬的重要化學性質
難點:
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置換反應的判斷,對實驗事實進行篩選、分析、歸納、綜合等科學方法的建構。
三、課時安排1課時
我們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來證明不同金屬活動性的相對強弱呢?
[問]大家還記得鐵釘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嗎?能不能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講解]鐵比銅活潑,所以鐵可以把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
[投影]活動性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中反應出來。
[過渡]下面,我們通過此結論來探究鋁、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投影展示活動與探究的內容]
1.把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2.把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3.把另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問]通過這幾個實驗你可分別得出什么結論?能否據此得出鋁、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小結]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的金屬化合物和新金屬。
[板書]金屬+金屬化合物→新金屬化合物+新金屬
[投影]比較剛才實驗中用到的這3種金屬的活動性
[講解]經過了許多類似上述實驗的探究過程,人們進行了認真的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歸納和總結出了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
[板書]二、金屬活動性順序
[投影并講解]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重要應用,它可以給你以下一些判斷的依據: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
[投影練習]下列物質能否發生反應?寫出能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判斷它們是否為置換反應。
(1)銀與稀鹽酸
(2)鋅與硫酸銅溶液
(3)銅與硫酸鋅溶
(4)鋁與硝酸銀溶液
思考題1:波爾多液是一種農業上常用的殺菌劑,它是由硫酸銅、石灰加水配制而成,為什么不能用鐵制容器來配制波爾多液?
思考題2:黃金飾品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時常以黃銅冒充黃金進行欺詐活動。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的外觀很相似,我們可用什么辦法來鑒別它們呢?
[小結]通過本課題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多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且不同金屬的活動性各不相同。根據金屬與酸或金屬與另一種金化合物的反應,可判斷出金屬活動性的相對強弱。我們也了解幾種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同時,我們也認識了一種新的反應類型──置換反應。
[布置作業]習題3,6,8[回憶并寫化學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并填寫表格]
現象
化學方程式
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
溶液藍色變淺,鋁絲上附著一層紅色固體
2Al+3CuO4=Al(SO4)3+3Cu
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
銅絲上附有白色固體,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Cu+2AgNO3=Cu(NO3)2+2Ag
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
無明顯現象
[答]實驗1說明鋁的活動性強于銅。
實驗2說明銅的活動性強于銀。
實驗3說明銅的活動性弱于鋁。
[思考回答]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Al>Cu>Ag
[答案](1)(3)不反應;(2)(4)反應,且均為置換反應,化學方程式略。
[思考答案]:1、因波爾多液中的硫酸銅要與鐵反應:CuSO4+Fe==FeSO4+Cu,從而腐蝕鐵制容器;
[思考回答]:1、“真金不怕火煉”,用火燒一下,變黑的為黃銅,不變色的為黃金。2、能更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為黃銅,不反應的為黃金3、黃銅與黃金的密度不同,測一下它們的密度即可區別。4、黃銅與黃金的硬度不同,把它們互相刻畫,硬度大的為黃銅,小的為黃金……設懸念,引導學生思考溫故而知新,為金屬與鹽的反應做鋪學生認識水平有限,先把這個結論給出,以便進一步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這個實驗現象明顯,豐富學生的感性材料,輕松地掌握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每個小組派學生代表回答匯報。提高學生把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對比、總結歸納的能力。
通過小節,把金屬與鹽反應的知識系統化
輕松得出結論
經過探究和討論,得出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自然而然,順利突破難點,學生體會到獲得知識的喜悅
系統地介紹金屬活動性順序的運用
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地判斷
能利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把化學運用到生活中來,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分析能力。
小結本課內容,知道本課的內容
課后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5分鐘檢測題
1、下列各組金屬中,按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順序排列的
是()
A、Na、Fe、MgB、K、Cu、Fe
C、Ca、Ag、ZnD、AI、Zn、Hg
2、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出的固體中滴加稀硫酸,有氣體生成,則濾出的固體一定為()
A、Ag、Cu兩種單質的混合物
B、Cu、Fe兩種單質的混合物
C、Ag、Fe兩種單質的混合物
D、Ag、Cu、Fe三種單質的混合物
3、X、Y、Z三種金屬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應;將Y放入X的鹽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則X、Y、Z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A、X﹥Z﹥YB、Y﹥X﹥ZC、Y﹥Z﹥XD、Z﹥Y﹥X
4、能用鐵制容器盛放的試劑是()
A、鹽酸B、稀硫酸C、硫酸銅溶液D、酒精
5、某金屬單質R,不能跟稀硫酸發生反應,但能跟硝酸汞溶液發生置換反應,則R可能是()
A、FeB、MgC、AgD、Cu
6、現有鐵、銅、銀三種金屬,限用一種試劑一次性就可驗證它們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則該試劑是()
A、ZnSO4溶液B、CuSO4溶液
C、KNO3溶液D、稀硫酸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1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多種常見金屬與化合物溶液反應實驗的對比、觀察,總結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體會其意義,并能運用此表對酸與金屬、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定;
2.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進一步探究→總結規律→揭示本質”這一過程的研究,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進一步強化實驗操作能力,發展觀察、分析、歸納等能力。
3.在完成常見金屬與化合物溶液反應的實驗過程中,進一步學習如何觀察、分析、描述化學實驗,并在此基礎上認識化學變化的規律。
4.通過利用與金屬有關的置換反應鑒別金幣的真偽的`活動,感受化學對于人們生活的積極作用,增強學好化學知識的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金屬活動性順序。
【難點】自主設計實驗方案比較金屬活動性順序。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小組討論法、實驗法。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問:結合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與酸的反應談一談如何比較金屬的活潑性?列舉實例說明。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二)新知探究
1.學生實驗:①鐵與硫酸銅的反應;②鐵、銅分別與鹽酸的反應。
提問:結合這兩個實驗分析哪種金屬更加活潑,由此你對比較金屬活動的方法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總結:比較金屬活動性的方法:①金屬與酸反應,比較是否與酸反應、與酸反應置換氫氣的難易程度;②利用金屬之間的置換反應,較活潑的金屬可以置換較不活潑的金屬。
2.提問:能否設計實驗比較Al、Cu、Ag三種金屬的活潑程度呢?應該利用什么方法?結合已經給出的儀器和藥品選擇、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實驗方案,自主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得出結論。
分析總結:①Al能夠與稀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但是Cu、Ag不反應,因此活潑性有Al>Cu、Al>Ag;②Cu能夠置換AgNO3中的Ag,說明活潑性有Cu>Ag。因此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有Al>Cu>Ag。
3.提問:那么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怎樣的?
多媒體展示: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提問:結合常見的金屬進行回答,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來看,金屬所處的位置與活潑性有什么關系?排在H前面的金屬有什么特點?排在前面的金屬與后面金屬的鹽溶液能否發生反應?
總結:①在金屬活潑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潑性就越強;②在金屬活潑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③在金屬活潑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三)鞏固提高
1.請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判斷下列反應能否發生?并且說明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適用條件是什么?
(1)鐵和稀鹽酸
(2)鋁和硫酸鋅溶液
(3)鐵與硫酸銅晶體
2.嘗試設計實驗方案比較金屬鎂、銅、鐵的活動性順序。
(四)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補充。
(五)作業布置
布置作業:有一種“黃銅”又稱為“愚人金”,實為銅、鋅合金。“黃銅”外觀與黃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販用來冒充黃金牟取暴利。能不能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實驗來鑒別金與“愚人金”?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1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人教版高一化學新教材“第三章金屬的化學性質”第一節的內容,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起始節。元素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重要的基礎知識,也是學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需要了解和應用的基本知識。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既可以為前面兩章所學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又可以為在化學2中學習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的基礎。本節作為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起始節,以學生在初中學過的有關金屬的性質及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基礎,選取典型的金屬如鈉、鋁、鐵等進一步學習拓展金屬的性質,而在本節學習中所用到的許多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歸納法等也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方法,所以學好本節內容可為后繼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方法論基礎。本節內容分兩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思路。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及高一學生的特點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方面:通過閱讀課本中的圖片、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鞏固和加深初中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知識和規律;通過觀察了解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其保存方法,通過實驗了解活潑金屬鈉與氧氣、與水反應、鋁與氧氣反應的知識,了解金屬氧化膜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通過實驗進一步熟悉和規范藥品的取勝、酒精燈的使用等基本實驗技能。
過程方法方面:通過對金屬鈉、鋁與氧氣反應的實驗探究活動,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并學習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歸納法等重要的化學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方面:通過了解金屬及金屬氧化膜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知道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身邊的物質和發生的事情;在實驗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金屬鈉是最典型的活潑金屬,學好它的性質對其它活潑金屬的學習有著舉一反三的作用,所以鈉的性質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本節課學習所涉及的一些方法如探究法、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歸納法等是今后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方法論基礎,所以方法教育是本節課的又一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我突破了傳統元素化合物課堂中采用的結構——性質——存在——用途的一條線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化學學科特點及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選用“實驗探究法”,從日常生活中金屬的廣泛用途引入新課,通過讓學生觀察金屬鈉的存放提出問題“金屬鈉為什么要存放在煤油中?”,引導學生猜想與假設,再用實驗來進行驗證,從而歸納出鈉的化學性質。通過實驗,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深刻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思考、討論、歸納與總結,認識實驗的本質,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效果。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用實驗、觀察、對比、歸納等方法,在親自實踐中,通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教師的啟發誘導,運用貯存在自己頭腦里的知識,來認識對它們來說是未知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產生新見解。這樣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達到發展學生智能的目的,同時讓學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學會學習。具體教學程序如下: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金屬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常用的物質,所以在課的開始可讓學生列舉金屬在日常生活及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在學生興趣盎然、七嘴八舌之時,我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有沒有考慮過這些金屬從何而來?自然界中的金屬以什么形態存在?此時還可通過多媒體打出幾張金屬礦石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討論及觀看圖片學生發現只有少數金屬以游離態存在,絕大多數金屬是以化合態存在的。那么這是為什么呢?很顯然,這是與金屬的化學性質密切相關的,即本節課討論的重點內容(板書)。這樣揭示出課題,自然流暢、水到渠成。2.復習舊知,以舊帶新。
這時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與交流,讓學生回顧初中階段學習過的有關金屬的反應,并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然后提問:這些反應都表現了金屬具有哪些化學性質?師生共同總結金屬的化學性質
(1)金屬與鹽反應;
(2)金屬與酸反應;
(3)金屬與氧氣反應。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并將學生頭腦中散亂的金屬知識進行了整理歸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金屬鈉的性質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3.實驗探究金屬鈉的性質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主要應用實驗探究法來進行教學。
(1)提出問題:同學們在初中曾經接觸到一些金屬如鎂、鋁、鐵、銅等,在大家的桌上有一種新的金屬——鈉,找到它,并看一看它是如何保存的?學生通過觀察和聞鈉瓶中液體的氣味,不難發現鈉是保存在煤油中的,那么我就可以順勢提出問題:為什么要把鈉存放在煤油中呢?為什么不能把它暴露在空氣中或存放在水中呢?
(2)猜想與假設:學生會想到也許金屬鈉會與氧氣或水發生反應
(3)實驗驗證:此時就可引導學生來做實驗3-1,實驗3-2,及實驗3-3,在學生實驗前我會提醒學生實驗中的注意點。
(4)實驗現象與結論:實驗結束后引導學生描述、歸納實驗現象并總結得出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接下來我將引導他們閱讀教材“科學視野”部分的內容,讓學生了解過氧化鈉的性質和用途,拓寬知識面。
(5)拓展延伸:在學習了鈉、氧化鈉、過氧化鈉的有關性質后,我可以順勢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個消防員,有人打119告訴你鈉著火了,你該如何去滅火。根據所學知識,學生自己會分析得出鈉著火只能用干沙子覆蓋進行滅火而不能用泡沫滅火器來滅火,用泡沫滅火器進行滅火只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通過這樣一個問題不僅對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有了一個加深與鞏固,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享受了成功感、喜悅感,從而增強了學習的欲望。
4、實驗探究鋁的性質
對鈉及其氧化物的學習告一段落后可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了鈉、鎂、鐵等與氧氣的反應情況,金屬鋁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鈉、鎂之后,鐵之前,大家預測一下鋁與氧氣反應的情形如何,由此創設問題情境自然過渡到鋁與氧氣反應的探究學習。在觀察鋁箔的燃燒實驗時,學生會發現鋁箔燃燒不會像鎂條燃燒后滴落下來,而是表面像有一層膜兜著。經過探究原因讓學生明白:正是由于氧化膜的存在使得性質活潑的鋁成為一種廣泛應用的材料。那么,怎樣才能觀察到鋁劇烈燃燒的現象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將其設置為學生探究實驗。在探究教學中要注意開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種情況都有可能,學生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甚至是違反常規的結論,在探究中這些都屬于正常的。學生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也就越廣,取眾人所長,考慮的問題就越全面,設計的方案就越完美。對探究的評價我會注意策略,多肯定學生好的方面;對于違反常規的設計也不會立即否定,而是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或重新再試。
5.整理歸納,強化方法
在課的結尾師生共同回顧總結本節課的核心內容鈉和鋁的重要性質以及學習這些知識的重要方法,再將鈉、鋁與氧氣的反應以及初中所學過的鎂、鐵、銅等與氧氣的反應進行歸納比較,讓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總之,實驗探究在本節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廣泛參與并積極探求中一步步揭開金屬有關性質的面紗。不僅使重點變為學生主動探求的知識得以落實,并把難點通過實驗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給大家,做到了深入淺出。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1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現象。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能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課堂中,教師組織、引導和點撥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討論交流,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
3.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能用圖表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的信息。
4.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五彩紛呈的化學現象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實踐、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3.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密切關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有趣的實驗與老師的點撥中輕松掌握化學知識,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探究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
難點
初步運用金屬的化學性質,掌握新的化學反應及反應類型。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實驗用具:鎂條、鋁片、銅片、鐵片、酒精燈、坩堝鉗、火柴、砂紙、稀HCl、稀H2SO4、試管(若干)。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鐵、鎂等金屬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以及化學方程式。
二、新課導入
師:鋁和鐵相比較,具有哪些優良性能?為什么飲料罐通常都用鋁做而不用鐵?
目前一些人在一些黃金市場能用黃銅冒充黃金進行詐騙,為什么有些人會上當?可用什么辦法來鑒別它們呢?
生甲:黃銅與黃金的密度不同,測一下它們的密度即可區別。
生乙:黃銅與黃金的硬度不同,把它們互相刻畫,硬度大的為黃銅,小的為黃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煉”。用火燒一下,變黑的為黃銅,不變色的為黃金。
師:甲、乙兩種方法利用的是金屬的物理性質,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屬的化學性質。
師: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屬,就需了解金屬的各種性質。上個課題我們學習和研究了金屬的物理性質,本節課我們來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
[板書]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
三、新課教學
金屬的化學性質
[板書]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課件展示黃金項鏈、銀戒指、學生用的小刀、鎂條等金屬物品。學生觀察其表面顏色。
師:是誰給純凈的金屬穿上了“外衣”呢?
生:是空氣!
師:確切地講,是空氣中的氧氣。
【實驗探究1】
步驟:1.分別把鎂條、鋁片、銅片用砂紙打磨后放在空氣中,過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現象。
2.用坩堝鉗夾住鎂條、鋁片、銅片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并記錄現象。
現象:1.鎂條、鋁片表面變暗,銅無變化。
2.鎂條在空氣中劇烈燃燒;鋁片表面失去光澤;銅片表面變黑。
結論:金屬可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
[學生活動]請三位同學上黑板書寫: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師:鐵在純氧中點燃能反應嗎?若能,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3Fe+2O2Fe3O4
師:根據上面的反應,我們可得出金屬具有什么樣的化學性質?
生:金屬能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
[討論]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發生反應,但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相同嗎?
生:鎂、鋁等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鐵、銅等在常溫下幾乎不與氧氣反應,但在高溫時能與氧氣反應;“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金即使在高溫時也不與氧氣反應。
[講解]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性質除了可用于鑒別物質(如黃銅與黃金的鑒別)外,還有其他的一些用途。如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就是由于鋁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在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鋁的進一步氧化。鋁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產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廣泛應用,除了因為改進了鋁的冶煉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鋁的密度較小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鋁的抗腐蝕性能好。
師:鋁的化學性質很活潑,為什么通常鋁制品卻很耐腐蝕?為什么不宜用鋼刷、砂等來擦洗鋁制品?
生:鋁制品耐腐蝕是由于鋁可以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若用鋼刷、砂等來擦洗鋁制品,容易把氧化鋁薄膜除掉,從而起不到保護作用。
師:我們平常所說的“電化鋁”實際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鋁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鋁保護層的鋁制品。
[板書]二、金屬與酸的反應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現象:綠豆在鐵鍋里煮了會變黑;蘋果和梨子用鐵刀切了以后,表面也會變黑。請問這是為什么?
資料:綠豆、蘋果和梨子等水果的細胞里含有一種物質叫鞣酸,鞣酸能與鐵反應生成黑色的鞣酸鐵。
【實驗探究2】探究金屬能否與酸反應
(將學生分成A、B兩大組)
實驗步驟:
A組:在四支試管里分別放入適量的打磨過的鎂條、鋅粒、鐵片和銅片。各加入約5mL的稀鹽酸,觀察現象。比較反應的劇烈程度;用燃著的木條放在試管口,觀察并記錄現象。
B組: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進行實驗,比較反應現象。
[實驗記錄]
A組:課件展示
B組:課件展示
[結論]1.很多金屬不僅能與氧氣反應,而且還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
2.不是所有金屬都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鎂、鐵、鋅等金屬能與稀硫酸和稀鹽酸反應,而銅等金屬卻不能與稀硫酸和稀鹽酸反應。
3.產生的氣體能燃燒,經檢驗是氫氣。
4.金屬種類不同,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鎂、鋅、鐵與鹽酸或硫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鎂反應最劇烈,鋅次之,最后是鐵。
5.與酸反應時,能生成氫氣的金屬活動性強,否則就較弱。反應的劇烈程度也可以反應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三、置換反應
[提問]請大家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如單質和化合物的角度,分析上述四個反應有什么共同點,與我們學習的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是否相同。
生:這些反應的特點: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其特點不同于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板書]定義: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特點:A+BC===AC+B
課后小結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金屬化學性質的兩個方面:一是與氧氣反應,二是與酸反應,同時還學習了置換反應。在實驗探究過程中,要學習如何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歸納問題,找出規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逐步認識不同金屬在化學性質上的差異。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17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的置換反應,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和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2、能用金屬活動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
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置換反應作出判斷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歸納整理
教學用品:
試管、鑷子、銅片、鋅粒、鐵絲、鎂條、鋁絲、稀鹽酸、稀硫酸、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新課:
1、所有的金屬都可以和氧氣反應
2、你知道它們和氧氣反應的條件嗎?
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鎂、鋁在常溫下與氧氣反應
鐵、銅在升溫時與氧氣反應
金在高溫時也不與氧氣反應
請依據:金屬能否與氧氣反應,以及與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判斷出金屬的活動性
過渡:從氫氣的實驗室制法引導學生思考:
1、是否所有的金屬都能與酸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和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一樣嗎?
活動探究2:教師演示
依據:
根據金屬能否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將金屬分為活潑和不活潑金屬。
請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寫出化學方程式,并總結化學方程式的特點
教師小結:
置換反應AB+C=A+CB
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而熟悉金屬的化學性質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相關文章: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01-22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04-25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04-26
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2-18
關于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02-27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反思04-08
九年級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08-26
九年級化學下冊《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08-26
碳的化學性質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