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地理《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地理《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實例,分析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分布;理論聯系實際,結合本地人口資料,分析人口問題的表現;通過案例分析,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
2.通過案例研究,加深對人口增長模式的理解,認識我國基本國情,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3.通過分析我國人口的變化,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人口增長模式的分布特點;理解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
難點:理解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探究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分布。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分布”
展示世界各大洲、地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圖分析人口增長模式,完成自主探究1:
(1)分析歐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模式。
(2)完成下列表格。
二、人口問題
【展示圖片】印度人坐火車、中國春運。
播放語言材料:德國人口問題
據《德國之聲》報道,德國人有時候懷著妒嫉的心理望著法國——因為那里沒有“后繼無人”這個問題。法國“費加羅”報不久前曾驕傲地宣稱:“我們有六千二百萬法國人”。正當德國人口在減少的時候,而法國人口卻在增長。有不少時事評論家和媒體刻意渲染德國社會走上了窮途末路,同時他們使用了像“出生率崩潰”或者“生育罷工”這樣的夸張辭藻。
思考:結合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差異,總結人口問題的表現積極思考,結合材料,思索人口問題的表現。
【模擬記者招待會】教師扮演記者,以采訪德國、印度總理的形式,展現人口問題及解決措施積極配合,選出兩位同學,分別模仿兩國領導人回答提問。
三、人口空間分布不均
自主探究問題2:“人口空間分布不均”。
展示1900—20xx年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完成自主探究問題2:
(1)目前哪個大洲的人口最多,哪個大洲的人口最少?
(2)從1900年以來,哪個大洲的人口增加得最多,哪個大洲的人口增加得最少?讀圖,理解人口的空間分布不均狀況,完成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問題3:“人口增長速度”。
展示世界人口增長率示意圖,完成自主探究問題3:按各大洲人口增長速度由快到慢進行排序。
自主探究問題4:“中國人口分布”。
教師板圖:中國輪廓圖、黑河——騰沖線。
思考:
(1)中國人口分布的大致狀況是怎樣的?
(2)哪些因素導致了中國東西部人口增長模式的不同?調動回憶初中已學知識,溫故知新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人口增長模式的因素。
環節三:小結作業【課后思考,論文呈現】播放語言材料:關注中國,關注民生。20xx年,我國總人口達到13.2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6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2.5%。未來幾十年,我國人口總量高峰、就業人口高峰、老齡人口高峰相繼到來,我國人口政策面臨巨大壓力。人口政策既面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艱巨任務,又要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突出矛盾與問題。新世紀的人口政策該何去何從呢?
展示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兩種觀點:
1.堅定不移的實行計劃生育政策;
2.鼓勵生育,緩解人口老齡化,要求學生課后思考,以論文形式呈現。
【高中地理《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中圖版)必修二《人口增長的模式及地區分布》02-10
高中地理教案11-02
差異的作文08-11
(精華)高中地理教案08-30
《人口增長與計劃生育》習題02-14
差異待遇作文05-05
面對差異 -資料04-26
尊重差異作文04-24
高中地理教案(精選15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