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利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點,記住海陸面積比例
2、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
3、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
重點和難點:
1、全球海陸分布特點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學準備:
1、小地球儀
課時安排:1.5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教學提示與建議
第一時:
導入:
世界上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人是誰?
(原蘇聯(lián)的宇航員加加林)
他到了太空,回頭看到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樣的?
(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在太空中地球是如此的蔚藍美麗)
提出問題:
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陸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識
板書:一、世界海陸分布特點
1、人類對地球面貌的認識過程
對地球面貌的探索,人類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其中有許多著名的探險家為人類認識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下面就請各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他們對人類所作的貢獻。
(學生介紹的過程中用向學生提供古“絲綢之路”路線、鄭和下西洋路線、哥倫布及麥哲倫航行路線等示意圖)
學生分組活動:
1、絲綢之路 2、馬可波羅游記 3、鄭和下西洋 4、哥倫布地理大發(fā)現(xiàn) 5、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學生互相評價)
(1)組織活動
①指導學生用準備好的線繩把地球儀平分成任意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比較海洋和陸地面積的大小
②指導學生先把地球儀按自轉方向轉動,閉上眼睛,讓地球儀停止轉動后用一個手指隨意按住地球儀的任意部位,然后統(tǒng)計分別陸地和海洋的人數并計算所占的比例。
(2)但是,由于我們只有40多人,所以我們算出的海陸面積是不準確的,那么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海洋和陸地各占全球面積的多少呢?
(出示教材圖2.2“世界海陸面積比較”)
學生活動
得出結論:地球上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的面積
按照要求參與活動,計算出陸地和海洋的比例
學生回答
71%為海洋,29%為陸地。概括說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板書:2、全球海陸分布比例
(3)問: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時認為它應叫什么?
提問:
同學們,你對地球的名稱有什么看法?
(鼓勵學生)(水球)
(這是由于古人當時并不了解地球的整體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體面積大于陸地面積的結果;人們已經叫了那么長時間的“地球”了,沒必要再改成“水球”。)
提問:
這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均勻地分布于地球表面嗎?顯然不是。看手中地球儀,南北半球海洋和陸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展示南北半球圖及南北半球海陸分布比例,幫助學生總結海陸分布特點。)
板書:3、世界海陸分布特征
學生活動:
觀察地球儀說明,并總結出海陸分布的特點為: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板書: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
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展示世界海陸分布圖)從地圖上看,全球的陸地都被海洋圍著,并被分割成幾塊面積廣大的部分和許多面積較小的部分;面積廣大的海洋也被陸地分割成幾大片。我們經常聽到大洋、大陸、半島、島嶼、海、海灣、海峽等眾多的稱謂,究竟是怎么回事?請看圖(用展示某地區(qū)的立體示意圖和平面輪廓圖,兩圖均標注注記),自學上述地理名詞的意義
2、我們把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合起成為大洲。看教材圖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回答:
①世界上有哪幾大洲和哪幾大洋?
②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幾個大洲?
(太平洋沿岸有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亞洲、歐洲、北美洲。)
③東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大洋洲、亞洲、歐洲、非洲)
④西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南、北美洲)
⑤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的陸地
(南美洲、大洋洲、亞洲、非洲)
⑥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和大洋?
(亞洲、太平洋)
⑦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洲和大洋
(大洋洲、北冰洋)
⑧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歐洲、北美洲)
⑨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南極洲、北冰洋)
⑩跨經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什么?
(南極洲、北冰洋)
3、有些大洲是相連的,在世界地形圖中找到這些大洲及其分界線,并把分界線描繪出。重點指導學生讀2.7,找到亞、歐、非三洲的分界線,并描繪說明。
學生活動:
通過兩圖對比,明確其地理意義。
邊查圖邊回答,進一步熟悉鞏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鞏固練習:
1、填圖:在教材圖2.1中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2、繪圖:在教材圖2.9中,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出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輪廓,并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緯度變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劃分。
3、了解24節(jié)氣劃分及對農業(yè)的意義。
4、理解地球上五帶的形成。
德育目標
通過理解地球公轉及其產生的 地理現(xiàn)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
學習過程中,通過 教師引導思維的方式方法,使學生獲取學習知識的進取精神。
教學建議
關于四季的劃分的 教學建議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劃分四季的依據,既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隨季節(jié)的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jié)變化的規(guī)律。這里需要強調季節(jié)的變化與日地距離無關。然后,引導學生讀《二十四節(jié)氣與四季》圖,明確我國和西方國家不同的四季劃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間的差異。最后,指出我國以二十四節(jié)氣劃分四季對農業(yè)生產的指導意義。
關于五帶的劃分的 教學建議
這部分 教學內容,可以從讀《五帶的劃分》示意圖引入。要求學生明確五帶劃分的界限和依據,掌握地球上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地區(qū)向高緯地區(qū)減少的規(guī)律。最后, 教師指出五帶劃分的 地理意義。
關于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 教學建議
正午太陽高度有在同一時刻隨緯度的變化,也有在同一緯度隨時間的變化。在 教學中,要緊緊抓住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這是產生正午太陽高度隨空間和時間變化的直接原因。在課堂 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陽高度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變化,然后找出變化規(guī)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qū)域,一年內可獲得兩次太陽直射,其正午太陽高度的最大值的'出現(xiàn),要視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而定。 教師在 教學中要力求使學生明確這一點。
關于晝夜長短的變化的 教學建議
晝夜長短的變化,有在同一時刻隨緯度的變化,也有在同一緯度隨時間的變化。在 教學中,可利用課本中《二分二至晝夜長短變化示意圖》,從晨昏線的位置變化入手,分析晝弧和夜弧的長短對比,找出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需要強調的是,晝夜長短的變化是一個漸變過程,其中有量變也有質變。不論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夜長隨緯度逐漸縮短為0時,就會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晝長隨緯度逐漸縮短為0時,就會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從赤道到兩極的任何地點,晝夜長短都會出現(xiàn)由極大值到極小值的周期性變化。只有赤道上無晝夜長短的變化,全年晝夜平分。
教學設計方案
〖導入新課〗復習地球公轉運動中有關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知識,引出不同季節(jié)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 教學〗
1. 讀圖:《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陽高度角》
2. 提問:分別找出二分二至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說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3. 講解: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4.板書: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冬至日 南回歸線最大,向兩極遞減。
夏至日 北回歸線最大,向兩極遞減。
春、秋分日 赤道最大,向兩極遞減。
〖晝夜長短變化的 教學〗
1. 讀圖:《二分二至全球的晝長》
2. 提問:結合生活實踐,說明北京冬、夏季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分析說明在二分二至時北半球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情況。
3. 講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間,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大于夜長,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晝漸短夜?jié)u長;夏至日時,晨昏線(圈)與經線圈的夾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間,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大于晝長,且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jié)u長晝漸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jié)u短晝漸長;冬至日時,晨昏線(圈)與經線圈的夾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夜最長晝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晨昏線(圈)經過南北極點,與某條經線圈重合,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
4.板書: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
春、秋分 全球晝夜平分
夏至日 晝長夜短且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極晝)
冬至日 晝短夜長且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極夜)
〖四季劃分的 教學〗
1. 讀圖:《二十四節(jié)氣與四季》
2. 提問:歐美國家和我國在四季的劃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種四季劃分方法與我國氣候更加吻合,對農業(yè)更具指導意義。
3. 講解:歐美國家和我國在四季的劃分上,都是屬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轉軌道上,每轉過90°劃分為一個季節(jié);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都是將一年之中白晝最長、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jié)定為夏季;將一年之中白晝最短、太陽高度最低的季節(jié)定為冬季;冬夏的過渡季節(jié)定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體的劃分時間上有先有后。我國以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劃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節(jié)開始早于歐美國家,與我國氣候更加吻合,對農業(yè)更具指導意義。
4.板書:四季的劃分:我國 以“四立”劃分
歐美 以“二分二至”劃分
〖五帶劃分的 教學〗
1. 讀圖:《五帶的劃分》
2. 提問:說出五帶的劃分界線和劃分的依據。
3. 講解:在同一季節(jié),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隨緯度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緯度分異的規(guī)律,形成了五帶。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為熱帶、南北溫帶和南北寒帶。五帶反映了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地區(qū)向高緯地區(qū)減少的規(guī)律,它是人們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帶分布規(guī)律的基礎。
4.板書:五帶的劃分:名稱和界限
劃分的依據
探究活動
【活動主題】
南極圈內地區(qū)與北極圈內地區(qū)相比,其同緯度的地區(qū)的極晝、極夜天數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不一樣?
【活動步驟】
理解極晝和極夜的產生的原因
理解產生極晝和極夜有何規(guī)律
地球公轉的規(guī)律(尤其是在公轉軌道上不同位置的線速度變化規(guī)律,以及這種變化如何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停留時間的相應變化)
描繪發(fā)生極晝時太陽在天空中的運行軌跡
查找與以上資料相關的媒體資料(圖片,錄像等)
制作多媒體演示材料
制作能說明本主題原因的模型
【成果展示】
可以選擇這樣兩種方式:
(1)制作出演示模型,把極晝和極夜相關的知識制作成板報
(2)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高技術產業(yè)的主要特點。
2、通過舉例讓學生掌握高技術產業(yè)在工農業(yè)發(fā) 展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高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
4、掌握高技術產業(yè)在地域上分布特點及未來變化趨勢。
教學指導:
高技術產業(yè)是 最具活力的產業(yè)。由于我國各地經濟水平有較大的差異,城市與鄉(xiāng)村,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與西部貧困地區(qū)學生的學習設施,條件相差甚遠,他們對高技術產業(yè)的了解和認 識也不盡相同。在教學中應根據各地學生的實際情況,多聯(lián)系學生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因材施教,不強求千篇一律。
新課導人:
方案①:同學 們,大約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電話在我們國 家還是稀罕之物,連城市里也只有機關單位才有,鄉(xiāng)村幾乎不見其蹤影。人們大多通過書信聯(lián)系。現(xiàn)在,電話已進人我國尋常百姓家,城鄉(xiāng)都已基本普及,移動電話也已成為普通消費品。你們知道這一變化是由于什么帶來的嗎?(高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對,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高技 術產業(yè)"。
方案②:用電腦播放多媒體教學課件,營造一種網絡教學氣氛。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條件與過去相比真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多媒體電腦、投影儀、錄像設備等都已進人教室,輕點鼠標一下,我們就可以縱覽天下大事,深人知識的海洋,探索我們未知的世界;打開電子郵箱,就可以測覽從異國他鄉(xiāng)發(fā)來的電子郵件,信息溝通方便之極。你知道這一切是什么帶給我們的嗎?對,是高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帶給我們的。
講述"高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設問:同學們,高技術產業(yè)是如此神奇,如此獨具魅力。你們知道哪些高科技產業(yè)部門呢?(學生會答出多種,教師略作總結,使學生對主要高技術產業(yè)部門有個大致的了解。)
2.討 論:(1)高技術產業(yè) 在工農業(yè)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舉實例說明。(2)說說我們身邊有哪些高技術產品,它們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產生了什么影響?
3.布置學生從媒體上搜集有關材料,了解我國高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概況。然后舉行一 次小型討論會或出一期墻報。
講述"高技術產業(yè)的分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P.18~P.19正文部分。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當前我國的高技術產業(yè)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其形成原因是什么?(2)將來我國的高技術產業(yè)區(qū)將呈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趨勢?在地域上將 有什么樣的分布特 點?(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可參考本節(jié)的"教材分析"部分)
2.學生讀"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分布"圖,了解我國一些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了解居住地是否有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如果有,分析其形成和發(fā)展的條件有 哪些?
3.出示材料 :20世紀 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我國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建設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的熱潮,不僅大 中城市規(guī)劃建設一個個規(guī)模大小不等的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不少鄉(xiāng)鎮(zhèn)也圈起了一片片土地,作好了建設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的前期工作。若干年過去了,有些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生產紅紅火火,一片繁榮景象,而有些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的土地上卻雜草叢生,一片荒涼景象。就這一現(xiàn)象,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對一個省區(qū)的介紹,其自然環(huán)境的概述是必不可少的,是介紹其他各方面的基礎。本區(qū)首先介紹了海南省自然環(huán)境。從教材左上角的一幅小圖介紹海南省在我國的位置,結合地圖,可看出其地理位置特征,隨后介紹了其范圍和海南島面積。教材通過"海南島地形圖"結合文字描述介紹了海南島的地形特征和水系特征。地形和水系特征是相輔相成的,中高周低的 地形特點使海南島水系呈放射狀流人南海。海南省地處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又受海洋影響,具備一定的海洋性氣候特征。總的來說是以冬季暖熱,夏季高溫多雨為主要特征。這種氣候特征決定了海南省農業(yè)以熱帶作物為主,加之風景秀麗,使其成為我國熱帶風光旅游勝地。從這一角度看,海南氣候特征是本節(jié)難點。海南省獨特的。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yè)"和"豐 富的旅游資源"是本節(jié)的重點。濃郁的民族風情,是與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相關聯(lián)的,也是海南旅游資源的一部分。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
在我國南部有一 島嶼,因交通閉塞,人煙稀少,歷代封建帝王都將此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內陸的,人們把它視為天之涯,海之角,有去無回,故有"天涯海角"之稱。你知道它是我國的哪一島嶼嗎?
方案②:
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的藍天碧海、沙灘椰林、紅樹林、珊瑚礁等熱帶風光及具有海南特色的黎村苗寨、篝火歡歌等民族風情的錄像片。引人對海南省新課的講授。
在講述海南省 "自然環(huán)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用多媒體投影儀展示"中國 政區(qū)"圖(或出示"中國政區(qū)"掛圖X請一個學生指出海南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2.結合地圖說出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位于 祖國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部和南部瀕臨南海,是我國最年輕省份,也是省級經濟特區(qū)。
3.展示"海南島地形"掛圖,進行以下練習:
(1)找出五指山、萬泉河、黎母嶺、昌化江、南渡江。
(2)海南島地形有何特點?水系有何特征 ?
(3)這種地形特點同水系特點有何關系?(海南島中高周低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海 南島水系呈放射狀流人南海。
3.結合 "中國政區(qū)"圖,請學生描述一下海南所處緯度區(qū)域、當地的氣候特點。(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又深受海洋影響,高溫多雨為其主要氣候特征。全年無冬,最冷月 的平均溫度為16~24℃。
在講述海南省"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yè)"時,按下列步驟進行:
方案①:
(1)為什么海南省農業(yè)以熱帶經濟作物為主?
( 2)海南省有哪些主要熱帶作物?
(3)海南省有哪些熱帶水果?
(4)為什么海南漁業(yè)資源豐富?你知道有哪些水產品嗎?
(5)完成教材 p.67活動題1,了解海南豐富的鹽業(yè)資源。
方案②:
2.用多媒體展示天然橡膠、椰子、胡 椒、咖啡、腰果、劍麻、檳榔、菠蘿蜜、芒果等熱帶作物畫面 。
3.出 示椰子、胡椒、腰果、擯榔、菠蘿蜜等實物。(教師可去超市預先購買)
講述海南省"旅游資源"時,可按以下步驟:
1.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的藍天碧海、沙灘椰林等熱帶迷人風光,及黎村苗寨,黃火歡歌的民族風情片段。老師可補充講述:在現(xiàn)代旅游業(yè)中,有所謂"三S"指的是太陽、海洋和沙灘這三種最受人 們歡迎的旅游資源,而此三者都與海 濱有關。中國海濱旅游最大的潛力在海南,這里一年四季都適宜海水浴。
2.討論:海南有哪些豐富的旅游資源?(對照教材"海南島地形"圖)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66活動題3和P67活動題2。
附板書:
一、自然環(huán)境特征
1.地理位置
2.范圍面積
3.地形特點
4.水系特征
5.氣候特點
二、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yè)
三、豐富的旅游資源
1.秀麗的熱帶風光
2.濃郁的民族風情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掌握經線的基礎上,了解經度的概念。
2.使學生掌握經度的劃分方法。
二、教學時間
約10分鐘。
三、教具
地球儀,一張直徑30cm的圓紙,一條注出經度的寬3cm的長紙條。
四、教學過程:
師:[指地球儀上經線]我們已經講過了經線,它是連接兩極的半圓線;所有經線長度都相等;兩條相對的'經線組成經線圈;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為了區(qū)別每條經線,給經線標出度數,這叫經度。它是怎樣劃分的?[出示一張直徑約30cm的圓紙片]我們來看,這圓紙的兩邊是兩個半圓線,代表兩條經線,它們現(xiàn)在是相對的,組成了一個……[指圓紙周邊]
生:經線圈。
師:對,現(xiàn)在把圓從中間折起,這折出的直線相當于地軸,它和經線之間形成兩個半圓的面。請看現(xiàn)在這兩條經線之間[折成直角]所夾的角是多少度?
生:90°
師:[又縮小一半]這樣呢?
生:45°
師:對,[展示圓面]現(xiàn)在這兩條線中間多少度?
生:180°
師:很好,[指圓紙背面]如果再看這面呢?
生:也是180°
師:對,所以經度一共有360°,為了區(qū)別清楚,要找一個0°作起點,經過各國共同商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板書]的經線作為0°經線[指地球儀],叫作本初子午線[板書],現(xiàn)在大家都從圖上找一找。
生:[看圖]
師:0°經線確定后[在地球儀上指出并演示]向東10°、20°、30°……越向東度數越增加,到180°;從0°經線向西10°、20°、30°……越向西度數越增加,也到180°。[板書]向東為東經度(E),向西為西經度(W)。0°和180°是東、西經共有的。[畫板圖]請看這兩幅圖(圖1)有什么不同?并和我一起畫。
生:0°經線向東是東經度,數字遞增;0°經線向西為西經度,數字也是遞增的。
180°經線向東為西經度,數字遞減;180°向西為東經度,數字也是遞減的。
師:對,我們注經度時一定要注明東經度或西經度。地球儀的經度常注在赤道上,地圖多注在圖下。
[出示注好經度的紙條,并圍成一圈]
大家回去裁一張紙條(2cm—3cm寬,40cm長)從0°開始,注上經度(每1cm作10°),最后在180°處粘在一起,成一紙圈,幫助你加深對經度劃分的了解。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設計
1.了解農業(yè)的主要部門、農業(yè)的重要性、我國農業(yè)分布的差異。
2.學會用網絡查閱資料,能夠進行信息的分析與綜合。3.培養(yǎng)識圖能力。明確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的重要性,增強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地理知識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讀圖能力,在教學中,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其“自主-協(xié)作”的學習習慣。農業(yè)是很重要的生產部門,但要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農業(yè)分布情況,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的`觀念。
重點:農業(yè)在我國地理分布上的差異。
難點:理解農業(yè)分布差異的原因。
三、教學模式
這節(jié)課是基于局域網絡下的“學”與“教”,上網查閱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協(xié)作學習和動手動腦的能力。教學過程中通過人機交互、生生交互、師生交互開展教學活動。《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如下。
四、教法設計
本節(jié)課利用網絡,采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實現(xiàn)知識的落實。
五、教學過程設計
授課程序教 師 活 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網絡應用分析導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都和農業(yè)有關,說明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農業(yè)。回憶。復述。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新課探究(過渡:農業(yè)與我們有怎樣的關系呢?板書課題)我們先來談談農業(yè)與我們的關系。
(一)農業(yè)與我們〖明確〗我們的吃、穿、用都來自農業(yè)。什么是農業(yè)?農業(yè)的主要部門有哪些?發(fā)展農業(yè)有什么意義?(教師小結)學生閱讀課文后舉手回答。發(fā)揮學生的觀察力,培養(yǎng)表達力。過渡:我國的農業(yè)是怎樣分布的呢?
(二)我國農業(yè)的地區(qū)分布1.我國的種植業(yè)分布在哪里?以種植什么作物為主?為什么這樣分布,與什么有關系?2.畜牧業(yè)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業(yè)的分布與降水有怎樣關系?我國有幾大牧區(qū)?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種?3.我國的林業(yè)主要分布在哪里?屬于什么地形區(qū)?降水情況怎樣?屬于什么干濕地區(qū)?4.我國漁業(yè)是怎樣分布的?我國淡水漁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是哪里?(教師評價、小結)〖明確〗表現(xiàn)為東部與西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
上網查詢,把全班分成四個大組,每組查一個問題。師生互動。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把范圍大的事物縮小化。創(chuàng)設視覺平臺。分析我國的農業(yè)為什么這樣分布。(師生互動共同完成)學生思考、回答。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反饋練習
課本活動1(教師指導并評價) 學生讀圖分析、填圖。訓練讀圖能力。
課本活動2(教師指導并評價)學生思考、分析、作答。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了解影響農業(yè)的因素除了氣候、地形之外還有海拔。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查漏補缺,重申重點,進行愛國教育課外作業(yè)設計十年后理想農村的圖畫。創(chuàng)設學生大膽設想的平臺。
六、板書設計
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一)
農業(yè)與我們 (二)
農業(yè)的地區(qū)分布1.農業(yè) 1.種植業(yè)、畜牧業(yè)、林業(yè)和漁業(yè)的分布
2.農業(yè)的主要部門 2.分布特點
3.農業(yè)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教案 篇7
一、 教學目標:
1.運用事例,說明地球的形狀;
2.學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過了解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過程,初步培養(yǎng)科學探索的精神
二、 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三、 教學難點:
地球大小的單位。
四、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地球是圓的嗎?
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的歷史過程
1. 天圓地方
2. 渾天說
3. 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4. 地球衛(wèi)星照片
5. 地球是圓的
6. 證明地球是圓的證據
1.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歷史,主要的理論和人物介紹
2.由于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地球形狀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環(huán)節(jié)二、給地球量一量“身”
認識地球大小的`歷史過程及認識地球的真實面貌
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飛機航行用兩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別從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的表面積來回答。
環(huán)節(jié)三、地球儀
1、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
2、認識地球儀上的裝備。
3、緯線和緯度。
4、經線和精度
5、練習如何利用經緯網定位。
環(huán)節(jié)四、本節(jié)主要知識小節(jié)(標題)
附:板書
地球和地圖:
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地球儀
3、緯線和經線
4、經緯網定位
環(huán)節(jié)五、作業(yè)布置:
練習冊第一節(jié) 地理填充圖冊第一節(jié)
【初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的教案01-05
初中地理教案04-14
初中地理備課教案05-01
初中地理教案【熱】01-13
【熱】初中地理教案01-08
【推薦】初中地理教案01-10
初中地理教案【熱門】01-09
初中地理教案:地形05-03
【精】初中地理教案12-31
【薦】初中地理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