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

時間:2022-11-23 22:30:59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1

  【課程標準】

  以某經濟發達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進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了解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措施。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進程。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進程、城市化分布等相關案例的剖析,提高學生從圖文資料中提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通過分析、討論“工業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動作用”,來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在案例的分析過程中,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實、求真的科學態度。

  2. 在分組辯論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實、求真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1. 工業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動作用。

  1. 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方法】

  1.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教師指導結合

  2.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對比深圳改革開放三十年前后的圖片,提請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是深圳發展如此之快?深圳發展成功的經驗給我們什么啟示?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一下今天的內容——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

  [進入主題]

  活動1:體會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

  合作探究:對比P66圖2-35和2-36,與1983年相比,到20xx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這種變化從哪些方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自主學習: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較高的表現。

  活動2: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原因

  讀下列資料,獲取、提煉并歸納促進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背景條件。

  歸納:珠江三角洲的優勢背景條件

  國際背景:發達國家或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契機)

  國內背景:我國改革開放的政策(先機)

  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

  良好的區位:包括優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且廉價、地價低廉、等條件。

  思考:在以上優勢條件中20世紀80年代促進珠三角工業化與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條件是什么?

  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政治因素)

  活動3:閱讀P64“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進程”,完成下表。

  階段 特征 原因

  改革開

  放初期 城鄉一體化 以發展小城鎮為主導,工業企業發展迅速,分布具有廣泛性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 城市群體系

  區域中心城市廣州、深圳等發展,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活動4:自主學習:閱讀P66“珠江三角洲的工業發展”,完成珠江三角洲工業化進程的表格。

  工業化進程

  夯實基礎階段 穩步發展階段

  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力發展“三來一補”企業。引進外資、技術和管理方法,發展了以勞動密集型工業為主的多種出口加工業和制造業,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的輕型工業體系 。 20世紀90年代以后,工業發展在高速度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工業結構得到優化調整,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工業增長速度保持較高水平 。高新技術工業獲得發展。

  活動5 :理解第一階段的“三來一補”企業

  結合課本材料和圖片思考:“三來一補” 企業的特點;企業性質;珠江三角洲為什么要發展“三來一補”企業;發展這種企業的好處是什么?這種企業大量建立以后會給珠三角帶來怎樣的變化?

  活動6:閱讀并總結工業化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動作用的表現:

  第一,工業化加速了非農產業向城市的集中。

  第二,工業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民工潮)。

  第三,工業化加速了人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

  [教師引申]

  珠江三角洲工業化與城市化對我們的啟示:

  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率先推進工業化;當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及時根據區位條件的變化因時制宜進行工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因時制宜);充分發揮工業化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促進城市化快速發展(按客觀規律辦事)。

  【板書設計】

  第六節 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

  一、珠三角發展的區位條件

  國際背景

  國內背景

  僑鄉

  良好的區位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進程

  以小城鎮為主導——城鄉一體化——核心城市帶動——城市群體系

  三、珠江三角洲工業化進程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對城市化的推進作用

  【課堂練習】

  1.圖中能正確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發展一般規律的是( )

  2.深圳在改革開放以前還是一個人煙稀少的邊陲小鎮,設立特區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一個大都市。

  (1)深圳開始迅速發展的主導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政治因素

  C.交通 D.科技因素

  (2)我國加入WTO以后,成為影響深圳發展的新的主要因素是( )

  A.環境 B.旅游 C.交通 D.科技

  3.關于發達國家和地區20世紀70~80年代產業結構調整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第一產業所占比重上升,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下降

  B.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C.在工業內部,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D.在工業內部,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

  4.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于其他地區吸引外資的特定國內背景是( )

  A.良好的區位條件

  B.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

  C.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

  D.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

  5.珠江三角洲經濟開始騰飛時,美國的產業結構中,降幅最大的產業可能是( )

  A信息產業 B輕紡工業

  C旅游業 D精密儀表工業

  6.讀圖分析,珠江三角洲工業化經歷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工業發展有何特點?試分析造成如此特點的原因?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2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系,以及它們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導致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諸多因素,并通過比較,認識到對外開放政策是其中的關鍵因素。

  3.比較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的兩個主要階段,歸納出不同時期的主要發展特點,并能夠結合具體案例分析工業化進程對城市化的巨大推動。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并嘗試評價目前的一些調整措施和發展方向。

  教學重點:

  1.導致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的兩個主要階段即及主要發展特點

  3.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調整措施和發展方向

  教學難點:

  1.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的兩個主要階段即及主要發展特點

  2.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調整措施和發展方向

  教具準備:有關掛圖等、自制圖表等

  教學方法:比較法、案例分析法、圖示法等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三、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推進

  改革開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化進程呈現出兩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第二階段

  時間1979~1990年1990年以后

  問題①原有工業基礎薄弱②礦產資源貧乏①政策優勢不明顯(隨全國對外開放范圍的不斷擴大)②勞動力成本優勢喪失(經濟發展帶動工資提高)

  優勢①勞動力資源豐富②政策優勢③僑鄉優勢④發達國家與地區第一輪產業結構調整時期①工業實力大為增強②恰逢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化蓬勃發展和發達國家和地區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時期

  主導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

  如生活消費品加工工廠等高新技術產業

  如電子信息產業

  特點工業增加值的增長相對較慢工業增加值的增長相對較快

  原因①處于改革開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風險考慮,投資規模相對較小②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附加值相對較低①外商不再擔心風險,投資規模擴大

  ②高新技術產業的附加值相對較高

  影響①帶來的就業和發展機會,吸引各方面人才和農民工,保證該區工業化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②在國內生活消費品處于緊缺時期,該區依靠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促使一些工廠迅速成長為國內同類產品的主要生產廠家。該地區的工業化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①許多鄉村地區迅速變成城鎮,使城鎮數量猛增,呈現出城市與鄉村交錯分布的景觀②城市的規模迅速擴大。兩方面綜合的結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為我國城市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

  閱讀

  通過此閱讀材料,使學生大致了解以下內容

  東莞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

  1.起步:“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圖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

  2.發展優勢:

  ①地理位置優越

  ②著名的僑鄉

  3.抓住兩次機遇:

  (1)在改革開放初期,東莞抓住香港地區產業向外轉移的機遇,大量引進港資,發展“三來一補”。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東莞完善了能源、通信、廠房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優化了投資環境,促進了農村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2)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恰逢臺灣產業開始大規模向祖國大陸轉移,東莞又一次抓住機遇,大量引進臺資的電腦資訊產業項目,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升級。共4頁,當前第1頁1234

  活動

  根據圖4.24所示的.我國區域城市化的幾種典型模式,比較各區域城市化推進動力的差異。

  點撥:在教材所列舉的區域城市化幾種典型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出除云南德宏是因為邊貿發展而促進了城市化外,大多數地區是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而推進城市化。東北地區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是建國后伴隨著我國重工業基地的建設和工業體系的完善而逐步推進的,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隨著20世紀80年代后期這些老工業基地的逐步衰退,東北地區的城市化發展也遇到很多新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先后出現了區域發展的三種模式:即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溫州模式、蘇南模式。每種模式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點:

  蘇南模式

  “蘇南模式”誕生在我國經濟最發達、城市密集度最高的江南水鄉,其特點是:

  第一,與“珠江三角洲模式”不同,“蘇南模式”是一種依靠“內向”型經濟起步,既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包括生產因素的聚集、產品市場的獲得,主要不是依靠國外,而是依靠地域內部和國內市場,其外向性是在區域內部和國內市場發展壯大的必然結果。

  第二,“蘇南模式”是通過發展鄉鎮企業和非農產業,推動農村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鄉鎮企業的發展是這一模式的核心和主體。

  第三,“蘇南模式”中鄉鎮企業的發展,是為大中城市的工業配套和拾遺補缺起步,逐步推動這一區域的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和優化。

  溫州模式

  “溫州模式”與“珠江三角洲模式”和“蘇南模式”都不一樣,是一個自下而上由農民自發推動的、以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以發展小商品起步的發展模式,其特點是:

  第一,與發展鄉鎮企業起家的“蘇南模式”不同,“溫州模式”的發動者和創業者是千萬萬萬的農民,農民辦企業,經營企業,承擔風險,個體和私營經濟的發展是“溫州模式”的核心和主體。

  第二,與“珠江三角洲模式”和“蘇南模式”不同,溫州既沒有毗鄰香港的地理優勢,又不在城市密集、交通發達的江南水鄉,遠在浙江南部山區丘陵地帶,交通閉塞,資源缺乏。與內地相比,惟一的優勢是沿海,但義遠離經濟中心,發展經濟的優勢不多。

  第三,不貪大求洋,從日用小商品起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把小商品做大,把小企業做大做強,以小商品為主的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逐漸占領了國內國外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使溫州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這是“溫州模式”的突出特點。

  東北地區城市的發展

  20世紀30年代以后,隨著東北地區煤炭、鐵礦資源的開發,鐵路和港口的建設,出現一批以重化工工業為主的城市。如沈陽(機械)、鞍山(鋼鐵)、本溪(煤、鐵)、大連(機械與化工)、齊齊哈爾(重型機械)、撫順(煤炭與化工)等。

  1949年后,東北地區國家重點建設的重要工業基地,一些城市成為新興的工業城市,如長春、吉林、哈爾濱等。隨著國家工業項目的布局,東北地區又出現了一些以重工業為主的城市,如石油開發(大慶、遼河)、化工(遼陽)、建材(吉林、本溪)、森林工業(伊春、大興安嶺)等。xx年,東北地區城市化水平達到46.55%(全國為26.08%)。

  云南德宏的邊境貿易

  由于流量達十億元計的邊境貿易活動在近年劇烈擴張,云南的德宏景頗族傣族自治州,毗鄰緬甸,作為改革開放之前的邊疆貧困州,在1979年至1988年有了超常的發展。這十年中,該州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9.7%,而云南省僅為13.3%,全國是13.7%。以國民收入為例,全州平均增長率每年達19.6%,云南省僅為12.9%,全國平均為13.4%。國民收入增加,財政稅收亦相應有了增長。這十年內,全州年財政收入增長率為21.7%,而全國僅為8.6%。其奧秘所在,便是以83%的年增長率擴張的邊境貿易,拉動了地方經濟的迅速發展。共4頁,當前第2頁1234

  尤其1985年德宏州全州開放為邊境貿易區后,邊境貿易迅速發展,不僅為地方開辟了新的財源,加快了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為國家和整個大西南地區開辟了一個新的產品銷售市場和可供利用的原料基地,使德宏一躍成為云南乃至大西南對外開放的前沿。

  四、問題與對策

  問題對策

  1.產業升級面臨困境

  ⑴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基礎(重工業和機械制造業不發達)科技實力和人才隊伍都處于劣勢。

  ⑵外商投資區位的選擇也由原來追求降低成本轉變為擴大市場規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區由于南嶺的阻隔,國內的腹地范圍較小,支撐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升級的動力正在減弱。1.產業結構調整

  ⑴以產業基礎較好的廣州市為基地,發展石化、鋼鐵、汽車、造船等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圖4.26),以此推動地區的產業升級。

  2.城市建設相對落后

  ①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嚴重滯后

  ②城市規模結構不合理,城市之間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競爭力下降。

  ③對外來人口管理跟不上,引發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問題,“城中村”的現象普遍。2.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區各城市在積極努力,加強相互分工與合作,構建以香港、廣州、深圳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目前該地區的各城市功能不清,結構趨同。另外該地區各城市與港、澳的功能和結構也逐步趨同,使得該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動力逐步減弱。)

  3.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珠江三角洲地區能源、交通、工礦企業的迅速發展,導致“三廢”排放量大,但是處理量小,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露出來。主要表現在:(1)大氣污染日益加劇,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全國酸雨中心之一;(2)水污染嚴重,“水質性”缺水問題突出;(3)噪聲擾民,城市生存環境質量下降;(4)耕地銳減,土壤肥力下降;(5)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日趨嚴重。3.加強規劃與管理

  ⑴該地區各城市制定了發展規劃,加強了交通、通信、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污染的治理。

  ⑵對于外來人口加強管理,①要求企業依法辦理招工備案手續,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對私招濫雇的企業加大查處力度;②出臺一系列的相關政策,保障外來員工的合法權益。

  思考:

  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地區的國際直接投資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國的比重有何變化?試分析其原因。

  點撥:圖4.25直觀的反映了長三角地區對珠三角地區的沖擊。左圖“國際直接投資占全國的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所吸納的國際直接投資總和占到全國的一半以上;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長江三角洲國際直接投資持續增長,并逐漸超過珠三角。

  從右圖“進出口貿易占全國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特征很明顯,但正在緩慢的發生轉變;而長三角地區的外貿依存度在xx年內迅速增長。

  由此可見,珠三角地區城市化過程,是伴隨著該地特殊的經濟發展相對自發地快速推進,缺乏宏觀而理性的規劃。

  閱讀

  通過此閱讀材料,使學生大致了解以下內容

  深圳作為珠江三角洲地區迅速城市化的一個典型代表,到目前為止,對其未來發展道路的構想,主要集中在:如何聯合和依托臨近區域、聯合優勢資源,擴大發展空間;如何明確功能,重新定位,合理分工,突出特色。共4頁,當前第3頁1234

  活動

  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的協調發展

  1.讀圖4.28,如果按人口規模>500萬人、100萬~500萬人、50萬~100萬人、20萬~50萬人和<20萬人將城市分為五級的話,分析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的等級規模結構是否合理,這對其城市的協調發展有何影響?

  點撥: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的等級模式結構比較合理。不同等級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夠實現各級城市之間的合理分工,發揮城市群的整體優勢。

  2.結合圖4.23,比較長江三角洲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等級規模結構的差異。

  點撥: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的等級是以上海為中心,以南京、杭州為二級

  城市中心,兼顧輻射、擴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以廣州和深圳作為

  區域中心。長江三角洲是單核模型,而珠三角是雙核模式(其實我國大部分省都是,例如山東的濟南和青島,福建的福州和廈門等。)

  3.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化與城市化,主要是靠上海對外擴散而不斷發展的。各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上海,這對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的協調發展有何影響?

  點撥:可以從兩方面綜合考慮:一是上海所擁有的強大的經濟實力,盛譽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長始終保持二位數增長的良好發展勢頭,可為長三角周邊地區的聯動帶來眾多的經濟實惠和創造巨大的發展商機;二是上海作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經濟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發展具有輻射、擴散、示范和帶動的核心作用與服務作用,從而形成以上海為技術龍頭,帶動周圍其他地區的經濟共同發展。

  4.一般來說,中心城市的擴散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近域擴散,即向中心城市的周圍地區擴散;另一種是等級擴散,即一級城市向二級城市擴散,二級城市再向三級城市擴散,依此類推。在長江三角洲地區,上海屬一級城市,南京市和杭州市屬二級城市,但是,二級城市與其他各級城市在接受上海的擴散方面處于同等地位,尤其是南京市因距上海市較遠,其鄰近的城市主要與上海市進行聯系,因而缺少腹地支持,地位很難發揮。你認為南京市應該怎么辦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點撥: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蘇,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首要要解決自身的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對外開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經濟帶動郊區縣的發展,打破“二元經濟“格局。其次要經濟開展長江三角洲的區域市場整合。

  5.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是我國三大城市群,目前,三大城市群有結構趨同的趨勢。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應如何確立分工地位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點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塘城市群其實無論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優勢所在,要根據各城市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區位優勢,關鍵是突出長三角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塘的高科技性,珠三角的外向型經濟。

  板書設計

  三、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推進

  第一階段第二階段

  時間

  問題

  優勢

  主導產業

  特點

  原因

  影響

  四、問題與對策

  1.問題

  (1)產業升級面臨困境⑵城市建設相對落后⑶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2.對策

  (1)產業結構調整⑵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⑶加強規劃與管理

  共4頁,當前第4頁1234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3

  【課標要求與分析】

  課標要求:

  在新課標中,對《城市化》的第一個小知識點“城市化”有如下要求:運用有關資料,概括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對于上述內容,課標還提出了活動建議: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時期的地圖、照片,或進行走訪,討論城市的變化,交流感想。

  課標分析:

  本次課程內容主要學習四個內容,根據上面課標的要求,本節課不僅要求學生對城市化有理性的概念及特點的認識,還要求學生在感性上去感知城市化。同時,課標說明了本節內容的教學方法,運用圖片對比及學生參與活動來讓學生對城市化形成更深的認識。

  【教科書分析】

  本次課包括四個內容:一是城市化的概念及其過程;二是衡量城市化的標志;三是推動城市化的的動力;四是城市化的影響。重點為城市化的概念及其過程;城市化的特點;推動城市化的的動力。難點是城市化特點的概括。對于“城市化的影響”這一內容,只要求簡單了解。

  【學情分析】

  “城市化”研究是我們身邊的地理現象,從學生的.已有基礎知識來看,他們對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這種了解往往是粗淺的、片面的,本節教學將以圖片、講解及分組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更加理性、深入地了解城市化相關問題。

  在前兩節從靜態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化的空間結構與服務功能的特征之后,本節教材主要從動態的角度探討城市化。

  【設計理念與思路】

  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學習。主要以講解+小組討論為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生通過影像與教材的學習,能準確的說出城市化的定義及其衡量標志。 2、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學習推動城市化的動力。 3、理解城市化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展示武漢的一些照片,讓學生從感知上認識城市。 2、展示課本圖片,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城市化的定義。 3、以城市化的概念入手,講解衡量城市化的標志。

  4、小組討論推動城市化的動力。

  5、展示城市化前后的建筑、交通、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圖片,讓學生理解城市化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讓學生對城市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方法】

  講解法、演示法、小組討論實驗法

  【教學媒體】

  黑板、多媒體

  【教學過程】

  1、學生觀看有關武漢的一些照片,讓學生從感知上對城市有個大概印象。

  2、課件展示倫敦1801年、1851年和1981年的城市擴展圖提問:倫敦市的區域范圍呈現一種什么趨勢?

  3、課件展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發展先引導學生看圖例,并提出問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等級及數量上有哪些變化?”,然后讓學生觀察圖片并進行思考,在此期間,將我國城市等級分類標準補充到板書上,最后請一位學生進行回答,并對其回答進行判斷和補充。

  4、由上面的環節歸納出城市化的概念。

  5、由城市化的概念,引導學生分析、學習衡量城市化的標志。

  6、通過練習題目對剛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題目一:城市化最主要的標志是:(C)

  A、城市人口數量增加

  B、城市規模擴大

  C、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

  D、城市數量增加

  題目二: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對城市化的理解正確的是:(D)

  A.大批的農民遷移到城市,由農民變為市民

  B.農民進城的數量越多,就說明城市化率越高

  C.農民進城越多,這個地方的社會發展越先進

  D.農民生產方式的工業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7、由上面的題目二,提出“我國最近幾年出現的大量農民工涌進城市與城市化的關系”這一問題,并進行解釋,解釋時說明這只代表老師個人觀點。

  8、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是什么原因推動向農民工等農村人涌向城市,推動城市化的動力有哪些?”,根據班級學生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別分析使農業人口離開農村的原因有哪些,吸引農業人口進入城市的原因有哪些,并結合自己身邊的事例進行說明分析。 總結學生討論結果,并不斷進行解釋、補充。

  展示課本上的《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驅動示意圖》,以比較形象的方式讓學生對推動城市化的動力進行學習。

  9、展示城市化前后的建筑、交通、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圖片,讓學生理解城市化的影響。

  10、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回顧,并指出本節課的重難點。

【高二地理城市化教案】相關文章:

中國地理高二教案12-18

高二地理教案01-02

高二地理教案(必備)10-16

高二地理優秀教案02-12

高二地理選修5教案11-30

高二地理教案教學反思09-19

高二地理教案11篇01-04

高二地理教案14篇02-13

高二地理教案(15篇)01-31

高二地理教案15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