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二地理中國北方地區教案

時間:2022-10-15 10:23:46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二地理中國北方地區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中國北方地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二地理中國北方地區教案

高二地理中國北方地區教案1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課本29頁圖2.1)

  高度溫度大氣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20xx-3000千米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50-55千米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運動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溫;有利于高空飛行

  對流層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對流運動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系最密切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于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云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于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溫,由于大氣對于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于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大氣的熱力作用

  1)熱力環流: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高二地理中國北方地區教案2

  第一節:自然界的水循環

  【教學目的】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地球上有著豐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點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環的概念主要環節及其類型及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教材P58圖3.2,使學生能夠分析出河流的補給類型和特點,思考徑流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及其原因;

  2.學生運用圖解方法正確表示出水循環的全過程

  三、情感目標

  1.認識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體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環和水平衡對淡水資源更新的重要意義,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的思想。

  2.通過自然界水循環的學習,樹立事物之間普遍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水循環的分類及過程、意義圖析

  【教學媒體與教具】

  計算機軟件、地球衛星圖片、地球水體儲量表、地球水儲量百分比圖、水循環示意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講授過程】

  【新課導入】

  出示計算機圖片:地球衛星圖片、太陽系九大行星圖片。

  請同學們看,這是人類的家園——地球,與太陽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特點是什么呢?(有豐富的水)是的,我們所居住的這顆行星,表面四分之三為水所覆蓋,是一顆“水的行星”。我們這一章要學習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書】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節 自然界的水循環

  【引導】水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固液氣三態變化、比熱、脹縮、溶劑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澤、大氣、生物體等)

  【總結】水在地理環境中以氣態、固態和液態三種形式相互轉化,形成各種水體,共同構成了一個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這實際上就是水圈。

  【板書】一、水圈

  1、定義

  在水的三態中,氣態水數量最少但分布最廣;液態水數量,分布次之;固態水僅在高緯、高山或特殊條件下才能存在。

  【計算機顯示】水圈的構成圖(教材第58頁圖3.1)。

  【引導】在地球上的各種水體中,主要包括哪些類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種類型?占總水量的多少?

  【學生回答】地球上的水體包括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儲量的96.53%。

  【引導】分布在陸地上的各種水體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澤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體是什么?約占淡水總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們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澤水)它們能占到淡水總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為淡水資源直接加以利用的還不多。從運動更新的角度看,陸地上的'各種水體之間具有水源相互補給的關系。

  【板書】2、陸地水的相互關系:

  【計算機顯示】陸地上的水體及其相互關系圖(教材第58頁圖3.2)。

  【引導】結合陸地上的水體及其相互關系圖思考教材第58頁的讀圖思考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講解】陸地水的相互關系,是指它們之間的運動轉化,及其水源補給關系。從陸地水體的水源補給看,大氣降水是最主要的補給。我國大多數河流主要靠降水補給,河流流量變化與降水量變化相一致,具有明顯的季節和年際變化。在我國西北地區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補給作用明顯,河流徑流量變化與氣溫變化有密切的關系。

  此外,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間,依據水位、流量的動態變化,具有水源互相補給的關系。湖泊對河流徑流還起著調蓄作用,修建水庫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攔蓄洪水,并按人們的需要來調節河川徑流變化的作用。

  【引導過渡】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中,占主體的冰川及永凍土底冰是目前人類尚不能利用的。另外,在地下淡水中,由于它們非常分散,而且絕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淺層水可供人類利用。既然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這么有限,那么,隨著人類對淡水的利用越來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資源豈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嗎?淡水是不是越來越少了呢?

  【學生討論回答】不會。

  【點題】自然界的水資源是不會枯竭的,因為,水在地球上是循環運動的,在這種循環運動中,水資源得以不斷更新。下面,我們就來分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環運動。

  【板書】二、水循環

  面對滔滔黃河水,李白曾嘆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但若果真水不復回的話,黃河早就干涸了。那么,黃河水是怎樣更新的呢?

  【學生討論回答】海洋中的水蒸發成水汽,風將水汽送到陸地上,形成大氣降水,從而為河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水源。

  【板圖】(教材第59頁水循環示意圖)邊畫板圖邊講解:

  水在常溫下就會發生三態變化,一方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陸地上的水通過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不斷地注入海洋中。另一方面,海洋上大量蒸發的水汽也會克服重力的束縛,隨大氣的運動被輸送到陸地上,在適當條件下形成降水,從而補充到陸地表面、下滲到地下、被植物吸收。這樣,在海洋和陸地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大的循環。這被稱為海陸間的循環。當然,海洋上蒸發的水汽大部分還是降回到海洋中,形成一個海上內循環;而陸地表面水體蒸發、植物蒸騰的水汽降回陸地表面,就形成了內陸循環。

  【板書】1、類型

  1)海陸間循環

  2)海上內循環

  3)內陸循環

  【計算機顯示】

  思考題

  (1)海陸間的循環實際上應該是雙向的,為什么我們常常畫成單向的?

  (2)三種形式的水循環中,哪種最重要,為什么?

  (3)水循環對于整個地球的自然環境來說,有什么意義?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總結講解】

  (l)海陸循環畫成單向。是因為海洋到陸地的水汽輸送量要比陸地到海洋的大得多。

  (2)三種循環類型中,海陸間循環最為重要,因為正是它形成了陸地上淡水資源得以更新。

  (3)水循環促進了水資源的更新、全球范圍內的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意義極大。

  【過渡提問】關于水循環對于整個地球的自然環境的意義還有哪些呢?請大家閱讀教材第60頁教材內容進行總結。

  【板書】2、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學生回答】

  1、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即從總體來看,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

  2、對地表太陽輻射能起著吸收、轉化和傳輸的作用,緩解了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過陸地徑流源源不斷地向海洋輸送大量的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

  4、自然界最富動力作用的循環運動,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

  【教師總結板書】

  1)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2)緩解了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過陸地徑流源源不斷地向海洋輸送大量的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

  4)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

  【總結全節】

  【課后作業】根據以上的學習完成教材第60頁的活動題。

  【板書設計】

高二地理中國北方地區教案3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節 自然界的水循環

  一、水圈

  1、定義

  2、陸地水的相互關系:

  二、水循環

  1.類型

  1)海陸間循環

  2)海上內循環

  3)內陸循環

  2.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1)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2)緩解了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過陸地徑流源源不斷地向海洋輸送大量的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

  4)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

  補充材料: 河水補給來源

  河流水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但有些河流,即使在較長的時間不下雨,河流水源仍然比較豐富,如我國華南地區河流;有的河流則干季甚至斷流。由于流域氣候不同,降水形式也不一樣,有的是雨水,有的是雪,或兼而有之,這些對河川徑流動態有著不同的影響。河流水源的補給途徑,通常分為以下幾類:

  1.雨水補給 雨水是河流水源補給最重要的一類。熱帶、亞熱帶濕潤地區,河流水源主要是雨水補給。其特點是河流水量及其變化與流域境內降雨量及其變化關系十分密切。例如,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降水相對集中在夏秋雨季,且多暴雨,所以夏秋雨季發生洪水的次數較多,匯水過程迅速,來勢較猛,流量過程線呈現鋸齒狀尖峰。冬季河川除部分雨水補給外,地下水補給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仍有相當徑流。

  2.融雪水補給 溫帶與寒帶地區,冬季降雪,地面形成雪蓋,至翌年春季氣候轉暖,積雪融化補給河流。高山上的積雪,在氣溫的夏季融化補給河流。我國東北地區的黑龍江、松花江等,春季積雪融化補給河流的水量占一定比例。融雪水補給特點是,河流水量及其變化與流域積雪及流域氣溫變化有關。由于氣溫的年際變化通常很小,因此它補給河流的時間比較穩定而有規律。

  3.冰川水補給 高山及高緯度,冰川運動至雪線以下或達到正溫度地區,冰川融化補給河流,如我國西部高山冰川夏季融化補給河流。冰川補給河流水量多少,與流域境內冰川或永久積雪貯量大小及氣溫高低密切相關,而河流的水情變化與氣溫變化,尤其是氣溫日變化有密切聯系。

  4.湖泊與沼澤水補給 某些位于山地高原的湖泊沼澤,本身是河流的發源地,直接補給河流;有的湖泊匯集了若干河流來水后又轉而補給河流,例如江西鄱陽湖接納贛、修、信諸水及百多條小河來水,通過湖口注入長江。湖南洞庭湖也屬此類,湘、資、沅儲水洞庭湖,再由洞庭湖幾個出口注入長江。湖泊沼澤補給河流的.水量大小及其變化,與湖泊、沼澤補給流域的來水量及其變化有關,水量變化一般比較緩慢,變幅較小,因而在月、年、年際間水量變化比較均勻。

  5.地下水補給 大氣降雨、降雪(融化后)下滲到地下成為地下水,再由地下水補給河流。在濕潤地區,地下水成為河流水源的重要來源。在巖溶地區,如我國的貴州、廣西、云南等地,地下水成為河水的主要補給者。珠江全年水量豐富,除流域降水量較多以外,與流域境內地下水埋藏豐富,地下水補給河流較多有一定關系。一般說來,地下水對河流的補給是穩定的。在沒有地面水的補給,而河流又能持續不斷地保持一定水量,就因為有地下水作為河流的可靠補給者。根據地下水埋藏情況。通常可分為淺層地下水與深層地下水補給。淺層地下水是貯存于地表松散堆積物中的潛水。主要受降水、氣溫、蒸發等氣象因素影響,有明顯的季節變化與日變化,并與河水有相應補給關系,即河水高于潛水面時,河水補給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補給河流;深層地下水是長時間內滲入地下深入儲存起來的,它緩慢地流出補給河流,受氣象因素影響很小,通常只有年變化,季節變化已不明顯。

  當然,一條河流的河水補給來源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以某一種形式為主的混合補給形式,對流域自然條件復雜的大的河流來說尤其如此。我國長江上游地區除雨水、地下水外,高原高山上冰川、積雪在夏季融化也補給河流;東北地區的河流,由春季融化積雪補給,夏季則由雨水和地下水補給;西北內陸盆地除雨水外,夏季高山冰川、積雪融化成為河流的主要補給形式。我國季風地區,大部分河流以雨水補給為主,而冬季則由地下水補給。

高二地理中國北方地區教案4

  區域地理學習方法

  一、區域地理的考查方式

  學業水平考試是通過概括區域特征、比較區域差異、解決區域問題和分析區域發展條件來考查地理學科特點之一區域性的。

  二、目標

  當一個經緯度坐標給出的時候,學生的地理思維不僅能反映出這一區域的位置,而且[關于這一區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會源源不斷地展現出來。

  三、原則及方法

  解決區域“在哪里”、“有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的問題

  區域 → 在哪里 → 有什么 → 為什么 → 怎么辦

  位置 事物分布 聯系與差異 環境與發展

  區域特征 人地關系 區域差異 可持續發展

  區域學習時,我們要掌握:

  ①定位:本區[在全球的絕對位置(經緯度)及相對位置。

  ②掌握本區域內氣候、地形狀況,并以此推斷水文、土壤、自然帶、工農業生產特點、城市、人口及交通等[。

  ③比較區域差異,進行跨區域比較異同,如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生產與河西走廊農業生產的區別。

  ④發現區域問題,做出合理評價,制定發展策略。如我國黃土高原和南方山區的水土流失問題、中東的水資源問題、歐洲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等等。

  ⑤關注熱點地區

  在哪里(位置與范圍)——區域定位

  1、絕對位置(經緯度定位)

  2、相對位置:一個區域相對于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記憶一些主[要的經緯度及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們為參照物進行定位。

  3、政區的輪廓特征

  4、利用特殊地理事物來定位

  局部地區圖的空間定位:根據經緯度、根據政區的輪廓特征、根據山河大勢或形狀、根據圖中的特殊地理事物。

  [

  [

  有什么——通過圖掌握本區域內[氣候、地形等事物狀況,并以此推斷其它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等。

  其它自然地理特征: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帶(土壤、植被等)、自然資源。

  人文地理特征:人口、民族、農業、工業、城市、交通、[人文景觀等。

  為什么——地理事物的聯系和差異

  通常要分析影響##的地理因素。如##與##的相互關系;##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區域的開發優勢;發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與##地區發展的差異等問題。

  簡要分析河西走廊成為綠色走廊的主導自然條件。如果農業開發強度超過上述自然條件的承載力,分析將會產生什么環境問題?

  主導自然條件是水。由于有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帶形成許多綠洲,(這些綠洲彼比相連,)形成了綠色走廓。

  如果農業開發超過水資源的承載力,耕地得不到足夠的`水源[灌溉(祁連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氣候干旱)(在強烈的太陽輻射、蒸發和風力作用下,)將出現土地荒漠化問題。

  [[

  怎么辦——區域的環境與發展問題

  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整治

  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退耕還林還草、恢復植被;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

  再如長江中下游[的洪澇整治:營造長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修建水庫,控制洪水;中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退耕還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等。

  區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二地理中國北方地區教案5

  【教學目標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概括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演變歷史。

  2.熟悉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和原則。

  3.解釋可持續發展戰略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

  4.結合實例,闡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途徑。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根據圖表和習題分析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的演變的規律。

  2.通過案例分析,掌握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科學資源觀,樹立環境意識。

  【教學重點】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內涵和原則。

  【教學難點】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樹立。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計算機。

  【教學過程設計】

  承轉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環境問題的表現與分布、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要解決環境問題,又要繼續發展經濟,我們應該怎么辦?

  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可持續發展。

  一、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學生閱讀教材。

  多媒體展示圖表。

  學生填寫表格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謀求人地協調

  生產力水平

  生產力低下,發展緩慢

  生產力斷提高

  科技突飛猛進,生產力迅速提高

  生產力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

  人類活動

  處于采獵文明時期,以動、植物為取食對象

  步入農業文明,開發利用土地、水、氣候等資源

  進入工業文明時期,人類試圖主宰自然界,犧牲自然,積累財富

  人類被迫重新審視自己的經濟行為,國際社會旁邊關注環境和發展問題

  人地關系

  恐懼和依賴

  依附性大大減弱,對抗性增強

  全面呈現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謀求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相協調

  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對人類的威脅不嚴重

  生態系統變得簡單和脆弱,地理環境趨于惡化

  環境污染演變成社會公害,生態破壞,危及人類生存

  人類開始認識環境問題,逐步解決環境問題

  讀圖8.9,教師提問:從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的關系來看,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物種滅絕、人類被動地適應環境,環境對人類制約作用強;人口增加,使自然資源遭到破壞,地理環境趨于惡化、人類與環境對抗性增強;環境污染、人地關系全面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教師總結歸納:隨著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人們為了追求的經濟效益,采取了以損害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從而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對人類已經產生嚴重的影響,為此再也不能走傳統的以高消耗、單純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須尋求一條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與原則

  1.概念

  學生閱讀教材。

  提問:什么是可持續發展?

  學生回答:可持續發展是這樣的發展:它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其豐富的內涵概括起來有三點:生態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

  2.原則

  學生閱讀教材。

  提問: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有哪些?

  學生回答:

  ①公平性原則:這包括同代人之間和代際之間、人與其他生物種群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公平。

  ②持續性原則:地球面積是有限的,這決定了地球的承載能力也是有限的。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

  ③共同性原則:地球是一個整體,地區性問題往往會轉為全球性問題。這就要求地方的決策和行動,應該有助于實現全球整體的協調。

  投影展示問題。說出以下人類行為違反了可持續發展的什么原則?

  1.毀林開荒,擴大耕地面積

  學生回答:主要違反了持續性原則。人類應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處理好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關系。)

  2.濕地的大面積破壞,導致某些物種滅絕

  學生回答:主要違反了人與生物種群之間公平性的原則。

  3.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學生回答:主要違反了不同國家之間公平性的`原則。

  三、可持續發展從觀念走向實踐

  教師提問:讀圖8.12,你有何感想?對治理環境問題有何看法?

  學生討論回答: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我們只有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觀,進而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和行動來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續發展從觀念走向實踐。為此,讓我們每個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主要措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建立和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檢測檢驗;強化源頭管理,消除引發農產品質量問題的隱患;建立市場機制,整頓規范好農產品市場秩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發展產業化經營,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建立有利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的營銷機制等;

  課堂練習鞏固

  1.讀人類社會演進和人地關系兩幅示意圖,回答問題:

  (1)甲圖所示三種社會形態中,哪些屬于乙圖所示人地關系原理的范疇?

  (2)在我國江南丘陵地區廣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態環境變化有哪些?

  (3)影響人地關系演變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

  (2)森林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變得脆弱。

  (3)科學技術,社會生產力或生產工具,人類對人地關系的認識,人口數量。

  2.目前能緩解華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緊張狀況,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的開采量 b.縮減農田面積以降低農業用水總量

  c.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廣噴灌、滴灌、發展節水農業

  答案:d

  【板書設計】

  一、環境問題與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與原則

  1.概念

  2.原則

  三、可持續發展從觀念走向實踐

【高二地理中國北方地區教案】相關文章:

中國地理高二教案12-18

高二地理教案01-02

《中國的疆域》地理教案(精選6篇)08-28

高二地理優秀教案02-12

高二地理教案(必備)10-16

高二地理教案14篇02-13

高二地理教案13篇02-14

高二地理選修5教案11-30

高二地理教案11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