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合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律。
2.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交替。
3.用實例解釋時差現象,并說明再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的知識。
4.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5.利用圖說明五帶的界限,并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
教學準備:地球儀、地動儀、手電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課件、投影
教學方法:演示、觀察、討論、比較、歸納
學法:觀察現象、結合生活實際、填表比較
課時: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導入]當遇到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時,我們通常說:“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那么太陽有可能從西邊出來嗎?(太陽東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陽在升落嗎?
一.地球的自轉
[學生演示]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不停地旋轉。
[小組討論]地球自轉的規律,填寫下列表格有關自轉規律的項目。
。ū1)
自轉公轉
方向自西向東自西向東
周期24小時(一天)一年
旋轉中心地軸太陽
轉動特點地軸傾斜地軸傾斜,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產生的地理現象晝夜交替和時差
四季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學生結合實際說明]太陽東升西落其實就是地球自轉方向的證據
[設問]地球的自轉會產生什么地理現象?
[學生演示]一名學生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轉,地球表面會產生什么現象?(有晝半球和夜半球,卻不會有每24小時一次的晝夜交替)
[演示]老師在地球儀上用紅筆標出廣州的位置,自西向東轉動地球。。
[觀察討論]
。1)廣州在地球儀轉動一周的時間里出現什么現象,說明什么?
。2)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天我們處在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大約
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晝夜交替需要多長時間?(24小時)
地球的自轉會產生晝夜交替的地理現象
[學生閱讀]課本第10頁“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產生時間差異的原因。
[觀察演示]在地球儀上標出北京、紐約和東京,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老師自西向東轉動地球。觀察北京、紐約和東京分別被光源照到的時間。
[教師說明]地球自轉還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產生時間的差異。在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時刻,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經度每隔15度就相差一小時,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時刻的計算一般是“東早西晚,東加西減”。
地球自轉還會產生時間的差異
[設問]1、日本東京于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日足球賽,在北京中央電視臺直播的時間應是幾點?(下午2點)
2、俄羅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俄籃球友誼賽,我們應在幾點鐘打開電視收看直播?(15+5=20點)
[學生填表]將地球的`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和時差的地理現象填在表1。
[課后想一想]我們為什么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現在的廣州處于什么季節?你最喜歡什么季節?為什么會有季節的變化?
[地動儀演示]地球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的公轉。
二.地球的公轉
[學生觀察討論]地球公轉的規律,將結論填在表1
[設問]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有什么關系?
[學生演示]用手電筒在黑板上演示陽光直射和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陽光直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多,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少)
[分組討論]結合生活實際,逐一討論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的最厲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厲害)這一現象說明什么規律?(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與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天中的變化規律同理,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么規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廣州什么季節的中午太陽照射的最厲害?什么季節最溫和?為什么?(夏季中午太陽升得最高,冬季較低)
(4)一年之中,廣州每天白晝的時間一樣長嗎?什么季節較長?什么季節較短?(不一樣,夏季白晝較長,冬季較短)
[教師引導]綜上所述,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季節得到的太陽光熱
有多有少,而產生了季節變化。這一現象與地球的公轉有什么關系?
[演示觀察](1)假設地球直立著(地軸不傾斜)自轉和公轉,太陽直射點在那里?(赤道)
(2)假設地球傾斜著自轉,但沒有公轉,太陽直射點有變化嗎?(直射在某一緯度不變)
(3)當地球傾斜者自轉的同時又公轉,太陽直射點會有變化嗎?
[CAI演示]地球的公轉,顯示地球公轉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學生觀察思考]觀察二分二至日時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緯度位置,總結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律。完成下表(斜體字為填寫內容)
(表2)
節氣太陽直射的緯度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北半球白晝時間季節(月份)
夏至
6、22前后北回歸線接受光熱多,氣溫高最長夏季(6、7、8)
秋分
9、23前后赤道過渡,溫和晝夜平分秋季(9、10、11)冬至
12、22前后南回歸線接受光熱少,氣溫低最短冬季(12、1、2)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ǖ1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理解氣溫變化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ㄐ抡n引入)請同學們根據當天的天氣狀況大致估計一下今天的氣溫是多少度?
關于氣溫大家想了解哪些內容?
。ò鍟┮、氣溫與生活
(提問)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是與氣溫有關的?
學生討論,閱讀書上例子,說明氣溫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ㄌ釂枺┪蚁雴柎蠹疫@樣一個問題,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氣溫是變化的還是無論在任何時間或任何地方都是不變的?
可從空間與時間上進行多方引導,例如:一天、一個月、一年,國內與國外,我國南方與北方等等,得出結論。
。ò鍟鉁氐淖兓
。ǜ卑鍟┪鐭岢繘,冬寒夏暑
(提問)通過這句話你能得出一個與氣溫有關的'什么結論?
我們在研究氣溫的變化規律時,經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氣溫的值,請大家閱讀課文,自己都有哪些值,這些值是如何得出來的。
常用于描述氣溫的值有: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這些值都是通過觀測與計算得來的。
。ㄌ釂枺鉁厥侨绾斡^測的?(視頻鏈接:氣溫觀測和記錄)
。ㄌ釂枺┳x圖“氣溫日變化”和“氣溫年變化”圖,回答大屏幕上的問題。
圖上縱坐標代表什么?橫坐標代表什么?
讀出一天中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的時刻及讀數。
日最高氣溫與日最低氣溫的差叫什么?
讀出一年中北半球陸地上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的月份與讀數。
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什么?
(展示圖片)出示孟買和亞庫茨克兩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讓學生比較兩地氣溫年較差大小,并氣溫年較差與氣溫年變化大小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氣溫年較差大氣溫年變化就大,反之則相反。
。ㄐ抡n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
一、氣溫與生活
氣溫的變化
。ǖ2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閱讀氣溫分布圖。理解氣溫分布規律。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閱讀氣溫曲線圖,今天請大家根據所給數據親自繪制一張氣溫曲線圖。(南半球某地氣溫資料)
提問:這幅圖的形狀與我們上節課閱讀的氣溫曲線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說明什么問題?
南半球為波谷形,北半球為波峰形;
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不同地點在同一時間的氣溫不同。
板書:三、氣溫的分布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的等溫線特性示意圖
提問:回憶等高線的概念,了解什么是等溫線。
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等?
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溫線的疏密與氣溫變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相鄰兩條等溫線的差。
大屏幕或掛圖展示世界一月氣溫分布圖(動畫鏈接: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提問:從赤道向兩極氣溫是如何變化的?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以北回歸線為例觀察海洋和陸地氣溫有何差別?說明什么問題
冬季,海洋氣溫高,陸地氣溫低;夏季相反。
爬山時,感覺山頂比較涼爽為什么?
。▽W生討論)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攝氏度。
。ㄐ抡n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三、氣溫的分布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教學目標 知識 與 技 能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周長
過程與 方 法 通過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滑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情感態度
價 值 觀 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秘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具器材 地圖
導 學 過 程 批 注
(一)新課引入
課前:[歡迎畫面]自制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你進入地理知識殿堂!(制造一個研究地理學科的學術氛圍,利用文字和女孩頭像使氣氛嚴肅而不失親切。這對剛剛進入地理學習的學生來說很重要,他們有了被尊重的感覺,也激發他們熱愛地理科學,愿意學習地理學科的愿望。)
(二)新課講授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說,配合黑板文字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據課堂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設計1﹏5個有關問題,在考察學生的同事引入教學,下劃線處是連接內容。)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狀的?
2、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么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說明嗎?
4、你怎樣用數據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過程,是師生交流過程,學生討論過程,也是從生活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是圓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球體,至于為什么不一樣,有的學生也許能夠說出來,說不出來也不要緊,告訴學生以后我們會研究;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的,只是因為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說,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
問題3:球體,這點學生已經知道,為什么呢?不同學生獲取這一概念的來源不同,可以任由他們敘說,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為地球是什么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了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根據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請同學們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學是經過人們的不斷探索,不斷積累而來的,今天認為正確的真理,明天也許就會……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但不迷信書本,要敢于質疑并勇于證實之。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更設更正確。
●追求真理很多時候要以付出生命為代價,讓我們向為真理獻身的勇士們致敬!
4、地球衛星照片——證實地球是一個球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問題4、用手可以比畫出籃球的大小,可要用數據說明,就要用到數學知識,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應該能夠回答出用半徑就可以求出籃球體積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計算方法同理。
分組活動,完成書中第11頁要求填寫的內容。
教師給出準確的地球周長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等數據,并通過以下形象的說法讓學生體會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們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沿著赤道繞地球飛行一周,得用50個小時。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這個面積相當于53個我國領土(960萬平方千米)那么大。
二、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先有學生來說,老師最后總結。
板書設計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赤道半徑:6378千米
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作業設計 復習
小結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課標要求]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2、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臧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在地圖上識記秦嶺—淮河線的位置
2、根據已學的知識,說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3、運用地圖指出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位置。
4、培養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組內的討論探究,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必答和搶答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認識我國遼闊的美好河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教學方法] 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工具,啟發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
[學習方法] 討論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準備] 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由《晏子使楚》這篇課文中的“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這句話提出為什么?從而引出秦嶺—淮河一線這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秦嶺—淮河的位置
。ㄒ唬┱J識秦嶺—淮河的位置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
1、 根據地圖請你說說秦嶺的走向?
2、 淮河的流向是自 至 。
3、 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經 注入東海。
4、圖上填注秦嶺—淮河經過的省級行政區
5、判斷下列,位于秦嶺—淮河線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 B、山東 C、江西 D、山西 E、河北 F、浙江
。ǖ1、2題為讀圖基礎題;第3題為知識拓展題;第4、5題既復習了省級行政區的`分布,又為進一步明確位置奠定基礎)
(二)、介紹秦嶺和淮河
1、 介紹秦嶺:學生看景觀圖并閱讀課文材料
2、 介紹淮河:學生在閱讀材料后,完成下列問題
A、 黃河奪淮入海是怎么回事? 黃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黃河奪淮入海后,淮河成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黃河攜帶的泥沙,沉積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暢
二、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1、從復習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溫度帶的分布、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濕地區的分布、水資源的分布,加深對秦嶺—淮河線地理意義的理解。( 0℃、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濕潤區的分界線。)
2、課本P76活動
3、課本P77活動
1955年1月發生強寒潮時,秦嶺北側的西安最低氣溫為-20.6℃,秦嶺南側的安康最低氣溫為-7.6℃。請你解釋兩地氣溫差異的形成原因?(由于秦嶺的阻擋,冷空氣的影響,在秦嶺南側減弱。)
4、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 (競賽)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拓展)
綜上所述: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課本P77)
三、四大地理區域 (課本P78活動)
看一看下列山脈是哪些地區的分界線。并用線連接起來。
陰山 第二階梯與第三級階梯
太行山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秦嶺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
課本P79活動根據課本閱讀材料,用直線將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連接起來。
沙漠廣布
東南半壁 農耕為主
牧業為主
西北半壁 人口眾多
四、課堂小結及課后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對一個省區的介紹,其自然環境的概述是必不可少的,是介紹其他各方面的基礎。本區首先介紹了海南省自然環境。從教材左上角的一幅小圖介紹海南省在我國的位置,結合地圖,可看出其地理位置特征,隨后介紹了其范圍和海南島面積。教材通過"海南島地形圖"結合文字描述介紹了海南島的地形特征和水系特征。地形和水系特征是相輔相成的,中高周低的 地形特點使海南島水系呈放射狀流人南海。海南省地處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又受海洋影響,具備一定的海洋性氣候特征?偟膩碚f是以冬季暖熱,夏季高溫多雨為主要特征。這種氣候特征決定了海南省農業以熱帶作物為主,加之風景秀麗,使其成為我國熱帶風光旅游勝地。從這一角度看,海南氣候特征是本節難點。海南省獨特的。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和"豐 富的旅游資源"是本節的重點。濃郁的.民族風情,是與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相關聯的,也是海南旅游資源的一部分。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
在我國南部有一 島嶼,因交通閉塞,人煙稀少,歷代封建帝王都將此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內陸的,人們把它視為天之涯,海之角,有去無回,故有"天涯海角"之稱。你知道它是我國的哪一島嶼嗎?
方案②:
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的藍天碧海、沙灘椰林、紅樹林、珊瑚礁等熱帶風光及具有海南特色的黎村苗寨、篝火歡歌等民族風情的錄像片。引人對海南省新課的講授。
在講述海南省 "自然環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用多媒體投影儀展示"中國 政區"圖(或出示"中國政區"掛圖X請一個學生指出海南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2.結合地圖說出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位于 祖國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部和南部瀕臨南海,是我國最年輕省份,也是省級經濟特區。
3.展示"海南島地形"掛圖,進行以下練習:
(1)找出五指山、萬泉河、黎母嶺、昌化江、南渡江。
。2)海南島地形有何特點?水系有何特征 ?
(3)這種地形特點同水系特點有何關系?(海南島中高周低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海 南島水系呈放射狀流人南海。
3.結合 "中國政區"圖,請學生描述一下海南所處緯度區域、當地的氣候特點。(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氣候,同時又深受海洋影響,高溫多雨為其主要氣候特征。全年無冬,最冷月 的平均溫度為16~24℃。
在講述海南省"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時,按下列步驟進行:
方案①:
。1)為什么海南省農業以熱帶經濟作物為主?
。 2)海南省有哪些主要熱帶作物?
。3)海南省有哪些熱帶水果?
。4)為什么海南漁業資源豐富?你知道有哪些水產品嗎?
。5)完成教材 p.67活動題1,了解海南豐富的鹽業資源。
方案②:
2.用多媒體展示天然橡膠、椰子、胡 椒、咖啡、腰果、劍麻、檳榔、菠蘿蜜、芒果等熱帶作物畫面 。
3.出 示椰子、胡椒、腰果、擯榔、菠蘿蜜等實物。(教師可去超市預先購買)
講述海南省"旅游資源"時,可按以下步驟:
1.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的藍天碧海、沙灘椰林等熱帶迷人風光,及黎村苗寨,黃火歡歌的民族風情片段。老師可補充講述:在現代旅游業中,有所謂"三S"指的是太陽、海洋和沙灘這三種最受人 們歡迎的旅游資源,而此三者都與海 濱有關。中國海濱旅游最大的潛力在海南,這里一年四季都適宜海水浴。
2.討論:海南有哪些豐富的旅游資源?(對照教材"海南島地形"圖)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66活動題3和P67活動題2。
附板書:
一、自然環境特征
1.地理位置
2.范圍面積
3.地形特點
4.水系特征
5.氣候特點
二、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
三、豐富的旅游資源
1.秀麗的熱帶風光
2.濃郁的民族風情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聯系。
2.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關系。
3.使學生掌握我國工業發達地帶和主要的工業地區、工業城市分布,初步學會分析工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4.使學生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
結構分析
本節教材分為“工業與我們”“工業的空間分布”和“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個標題內容。這三部分內容是前后聯系的,形成一個整體。教材內容貫穿的一條主線是:發展工業的重要性,我國工業的分布現狀,工業未來發展方向。
教材第一個標題下,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以鋼鐵工業和汽車工業為例,利用景觀圖片結合文字說明,形象地介紹了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對工業生產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其次,強調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第三,強調了工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幸福和快樂。并且,教材通過活動練習“觀察我們的家……”,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過程的認識,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通過第一個標題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要實現國強民富,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充分認識到發展工業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個標題下,內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點”的呈現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紹了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使學生對我國工業的空間分布現狀有一個總體了解。然后,在活動練習中,以“遼中南工業區”和“滬寧杭工業區”為例,分析其工業分布的類型及特點,分析影響工業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條件,從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個標題下,首先介紹了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第二,介紹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第三,講述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地區發展差異和不同的產業開發重點。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動練習。通過活動練習內容可以使學生明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代表了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內容點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紹了什么是工業,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的相互聯系性。教材運用圖4.24直觀地進行了說明。處于工業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將出現不同的工業部門和類型。例如開采礦產,采伐森林等,是“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的工業;冶煉鋼鐵,制造水泥等,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的工業;生產汽車,制造機器,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業。工業生產過程中上一個生產階段的產品,是下一個生產階段的原料,體現了工業生產具有階段性、相互聯系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2.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教材利用插圖表現了農業生產、城市建設、科學研究、國防現代化與工業的關系。通過幾個側面,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3.工業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快樂和便利。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設計了“仔細觀察我們的家……”的內容,讓學生由某一件家具找出人們生活與各工業部門的聯系,同時找出在工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各工業部門的相互聯系。通過活動練習,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了解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我國的工業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線分布的特點。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集中在沿海地區,包括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教材運用圖4.26(“我國工業的分布”)突出了上述重點內容。
5.合理分布工業是工業建設中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需要綜合考慮。首先,要考慮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第二,要考慮發揮地區條件的優勢,揚長避短;第三,要考慮城鄉結合,帶動鄉鎮經濟的發展;第四,要考慮帶動老、少、邊、窮地區的經濟發展;第五,要考慮當地的工業基礎和勞動力構成;第六,要考慮國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以資源配置較好的遼中南工業區為例,提出了本地資源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的問題;在活動練習2中,以資源配置不好的滬寧杭工業區為例,提出了如何發揮本區市場條件和交通運輸條件優勢的問題。通過這些練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分析工業分布問題的方法。在活動練習3中,安排了由學生選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運輸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這使學生又一次獲得鍛煉其分析能力的機會。在活動練習4中,涉及到工業的分布與鄉鎮企業發展的關系,這在我國當今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6.關于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高新技術產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現代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產品更新換代很快。
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教材運用圖4.31(“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展示了我國沿海開發區、內陸和沿邊開發區的分布。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除青藏地區外,各省區多在條件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形成了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8.關于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結構。沿海地區科技力量雄厚,經濟發達,形成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利用其地理優勢,依靠國家的開發政策,發展了以組裝、加工為主的貿易導向型產業;內地地區依靠資源優勢和工業基礎,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機械制造、電子、航空航天等工業為主的.與國防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
9.教材在最后的活動練習中,安排了材料閱讀內容。三則短文中,第一個短文介紹的是高新技術產業對上海這個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所起的作用;第二個短文介紹的是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對北京市的經濟發展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第三個短文介紹的是國際互聯網這一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應用于工業企業的供、產、銷中,將會改變企業的傳統生產方式,帶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三則短文共同明確了一點,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2~3課時。
【引入新課】
1.引導學生觀察:①圖4.25“張夢的家”,②我們的教室,找出工業產品,并說出相關的工業部門,使學生認識到工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習工業生產的興趣。
2.播放有關工業生產過程的錄像,增加學生對工業生產過程的感性認識,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
【工業與我們】
1.關于工業生產過程的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讀圖4.24“什么是工業”,并分析得出工業生產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階段,對原材料進行加工階段,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后再加工階段。然后,可以汽車的輪胎為例,“追根尋源”上個生產階段,即合成橡膠工業和石油工業。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汽車工業和輪胎制造業相互的按比例發展關系。由上述內容可讓學生歸納出工業生產過程的階段性、相互聯系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2.關于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的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閱讀農民、建筑師、科學家、軍人對工業重要性的評述,使學生認識到工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之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扮演多種角色,例如醫生、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售貨員等,從各自行業角度尋找與工業生產的聯系,體會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3.完成活動練習1、2兩題內容。
由于電視機內部零件復雜,學生繪制生產聯系圖的難度較大,故只要求學生繪出燈具、餐桌、食品的生產聯系圖。在此基礎上,再找出分屬于重工業和輕工業的各個部門。
【工業的空間分布】
1.引導學生讀圖4.26“我國工業的分布”,分析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圖中找出:京廣線、京滬線、哈大線等鐵路沿線的工業城市;黃河、長江沿線的工業城市;沿海四個工業區的位置和范圍,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的工業區是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應作為重點內容。
2.完成活動練習1內容。引導學生讀圖4.27“遼中南地區”,識別礦產符號,了解遼中南地區有哪些主要的資源;識別表示各種工業部門的圖例符號,了解遼中南地區的工業分布。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①遼中南工業區資源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②遼中南工業區各工業部門的相互聯系。
3.完成活動練習2、3內容。引導學生讀圖4.28“滬寧杭地區”,組織學生討論:①上海有哪些主要工業,對比遼中南地區的工業有什么不同?(上海的輕、重工業都很發達,遼中南的工業則以重工業為主)。②上海附近煤、鐵資源匱乏,從市場的角度,分析上海發展鋼鐵工業的原因。③讀圖分析滬寧杭地區有哪幾種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交通運輸條件對其工業分布的影響。
4.完成活動練習4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使工業的分布和農業的分布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有利于因地制宜地發展工業,促進農業的發展,縮小城鄉差別,增加農民收入,整體脫貧致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介紹鄉鎮企業的典型事例,例如江蘇的華西村、北京的韓村河等,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針對活動練習4內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的資料(報紙、雜志、因特網),組織學生課堂討論。
【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30“高新技術產業結碩果”,幫助學生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內涵: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2.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29“北京高新技術園區”,找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位置。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中關村科技園區或其他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錄像,引導學生分析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特點。
3.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31“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析得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分布特點: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除青海和西藏外,其他省區的中心城市都建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具有不同的產業開發重點。針對這一內容,教師可以舉出我國沿海、沿邊和內地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實例,向學生介紹。
5.完成活動練習1、2、3內容。教師可讓學生閱讀三則短文,然后重點針對練習2內容,進行分組討論,最后班級交流。
初中地理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 能讀圖說明歐洲西部所處的地理位置及特點,并能在圖上指出主要的島嶼、半島、海灣、海峽和內海
2、 讀圖熟悉歐洲西部的主要國家的名稱和位置
3、 了解歐洲西部實際世界上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
4、 了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發展最繁榮的地區并分析原因,熟悉本區主要旅游景點的分布
[教學重難點]
各國經濟發展概況、特點;繁榮的旅游業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歐洲西部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在我們地球上有這么一個地區,它的面積只比我國的`陸地面積稍大,卻分布著30多個國家,這個地區是世界上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大家猜一猜,這是哪個地理區域呢?
一、 位置和范圍、國家
1、 展示“世界地圖”,指出歐洲西部的范圍:即歐洲的西半部。
2、 學生觀察‘世界地圖“,從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說明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按如下步驟進行:
(1) 歐洲西部的北、南、西分別瀕臨什么;蜓螅
(2) 歐洲西部的東面與什么大陸相連?這種三面臨海,一面連陸的的分布可稱作什么?
。3) 歐洲西部最南端的緯度大約是多少?最北端的緯度大約是多少?在五帶中大部分處于什么溫度帶?
。4) 學生小結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特點
3、 觀察“歐洲西部圖“,思考:歐洲西部的海岸線有什么特點?這對歐洲西部的氣候和經濟有什么影響?(討論)
4、 引導學生在“歐洲西部地形圖”上找出歐洲西部的主要島嶼、半島、海峽和海灣及歐洲西部的主要國家
5、 設問:歐洲西部各國,從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大多屬于何種性質的國家?
二、雄厚的經濟實力
1、 引導學生閱讀P54圖2-26,設問: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歐洲西部的經濟在世界上處于什么地位?
(過渡)歐洲西部作為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地區,主要可以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
2、 學生閱讀P54文字,思考回答,教師小結:發達的經濟可以從工業、農業、發達的交通業等方面說明
3、 一學生朗讀P55“閱讀”,了解歐洲部分國家的特色產業,教師結合有關資料適當補充說明。(見教參P77)
(過渡)歐洲西部發達的經濟還可以從其繁榮的旅游業表現出來
三、繁榮的旅游業
學生自讀,思考:
1、 歐洲西部為什么能成為世界上旅游業最發達的地區?有哪些豐富的旅游資源?
2、 引導學生在地圖冊上熟悉歐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資源
3、 討論:歐洲西部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什么借鑒意義?
4、 學生自讀P56“閱讀”,了解瑞士的自然風光和德國的啤酒節
5、 完成P56活動
[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布置]見基訓、填充圖冊
[板書設計]
【初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的教案01-05
初中地理教案04-14
初中地理教案:地形05-03
【熱】初中地理教案01-08
【薦】初中地理教案01-11
初中地理教案【熱門】01-09
初中地理備課教案05-01
【推薦】初中地理教案01-10
初中地理教案【精】01-01
初中地理教案【熱】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