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地形
教學要求
1.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征,記住位于階梯分界線的山脈名稱。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能力。組織學生討論地勢特征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學生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圖上熟悉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理解山脈在我國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過讀地形圖總結我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分析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初步樹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觀念。
3.通過閱讀統計圖表,總結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的地形特征。討論山區開發、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條件,了解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以及這些災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基本地理觀念。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2~3課時。
【引入新課】
1.過渡引入:復習上一章所學習的有關中國的人口、民族等知識,進行過渡:我們中國人生活在怎樣的一個自然環境之中呢?這樣的新課引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把人類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初步的交代。
2.設問引入:根據這節課所要學習的有關地勢和地形的知識,向學生提問:你知道中國有哪些地形區嗎?還可以進一步引導:你知道哪些高原、平原、山脈、盆地、丘陵的名稱?這樣的引入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學情景,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聯系實際引入:從學生所在的地形區講起,如果學生不知道名稱,可以先從地形的特征引入,從學生可以看到的地形景觀說起。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入新課使學生有親切感,也培養了學生對日常事物的觀察能力。
【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1.帶領學生讀分層設色中國地形圖,明確不同顏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據顏色的分布總結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
2.進一步觀察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顏色的分布,推測中國地勢是否有可能呈階梯狀分布。復習有關地形剖面圖知識的基礎上,讀我國沿北緯32°地形剖面圖,證實剛才的推測。
3.完成第23頁“活動”的第一項內容,明確三級階梯的界線,同時提出問題:三級階梯的高度分別是多少?每級階梯分別以什么地形為主?建議教師在帶領學生分析第22頁圖2.2時,準備一些景觀圖片,讓學生對三級階梯內部的地形區有一個形象的認識。這里不必過早地出現大量的地形名稱,掌握地形種類就可以了。
4.對我國的地勢特點進行評價。這一教學過程可帶領學生完成第23頁活動的第2題到第4題?刹捎梅纸M討論的'辦法,將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討論一個專題,然后派一個代表發言,闡述自己小組的觀點。最后教師應作適當的補充和總結。這幾個問題的答案要點歸納如下。
地勢對河流的影響: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古詩云“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
地勢對交通的影響: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地形復雜多樣】
1.復習地形的五種基本類型:高原、平原、山脈、丘陵和盆地。讀第24頁圖2.4我國地形分布大勢,找一找這五種地形在我國是不是都有分布,從而得出我國地形復雜多樣的結論。教學中也可以和已經學過的一些國家進行對比,突出我國地形的這一特點。
2.講解關于山脈走向的概念,完成第26頁的活動1。講解山脈的走向,板圖的效果也很好。我國主要山脈的分布如下。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六盤山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
巨大的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3.對照第24頁中國地形圖,完成第26頁活動2和3。鼓勵學生將這個練習深入下去,嘗試多分析練習中所沒有的山脈界線。
4.不同種類的地形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是本節的學習重點之一,教師可以分三步進行教學。
首先通過第25頁的四幅景觀圖,配合黃土高原的窯洞、內蒙古高原的畜牧業、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貴高原的梯田,說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對人們生產生活的不同影響,以及人類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條件的。
第二步針對教科書第24頁的4幅景觀圖,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這些地形種類的特點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最后帶領學生閱讀第26頁的閱讀材料,并提出問題: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形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是越來越大了還是越來越小了?
【山區面積廣大】
1.過渡: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我國地形是多種多樣的,你們知道各種地形分別占我國領土總面積的多少呢?哪種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2.完成第29頁活動的第一項,在繪制餅狀圖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先計算出所對應的圓心角,再將相應的份額標注在圖上,最后涂上顏色并添加圖例和注記。
3.向學生介紹山區所包括的范圍,并得出我國山區面積廣大的結論。
4.討論山區開發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結合第30頁活動的第2項,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兩組,一組討論有利條件,另一組研究不利條件,在組內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發言,相互補充,鼓勵不同意見的相互爭論。
5.完成第30頁的活動第3題,這項活動應在學生充分搜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地處山區的學校應盡量聯系實際,探討解決本地經濟發展的方法和途徑;平原地區的學校可以展開如何幫助山區脫貧致富的討論,研究平原和山區經濟的互補性等問題。教師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研究、討論。
參考資料:
我國的山地類型
我國的山地形態萬千,依照海拔高度和切割的深度,可分為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五個類型。
類型海拔高度(米)相對高度(米)
極高山>5000>1000
高山3500~5000100~>1000
中山1000~3500100~>1000
低山500~1000100~1000
丘陵<500<200
三大板塊運動示意圖
我國主要山脈的形成
山脈主要是由內力作用而形成的。當地表巖層受到來自地球內部的力的作用時,會發生褶皺—斷層,使有的地方隆起而成山。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是地殼運動時受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從板塊運動的觀點看,我國東西走向的山脈,是因亞歐板塊南移,產生南北向的力的擠壓而形成的;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是受太平洋板塊向西北方向擠壓所形成的;喜馬拉雅山脈,則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而產生的。
珠峰仍在不斷增高
據人民日報1990年9月13日報道:科學家測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每年增高1.27厘米。它現在的高度比1953年增加22.86厘米。珠穆朗瑪峰增高的原因是,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以每年5.08厘米的速度互相擠壓,把珠穆朗瑪峰往上擠。
大約在1000萬年前,珠穆朗瑪峰還淹沒在海里。它不斷增高的趨勢將會繼續下去。
【初中地理教案:地形】相關文章:
地勢與地形的初中地理教案10-25
初中地形的類型地理教案11-09
地勢與地形的地理教案12-13
地形的變化地理教案10-01
地形和氣候地理教案10-31
地形與表示的地形的地圖教案03-04
關于初二地理教案:地勢與地形12-24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區域地理教案11-03
中國的地形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