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課題實施方案(開題報告)
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開題報告)時間:2011.4
立項號2011XKT-XXSX155課題名稱小學數學課堂講解有效性的研究
負責人雷文卿所在單位西安市蓮湖區勞動路小學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教育教學理論的不斷深入,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論研究者對有效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有了新的認識,更加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加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數學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以課堂的有效講解為突破口,深入研究,不斷實踐,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做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引自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傳統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的結論,不能給學生足夠的學習體驗,新課程改革之初盲目地讓學生瞎合作,削弱老師的講解作用,熱鬧的課堂活動后學生一無所獲。
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應當也必須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動態過程。教師在課堂講解中要明確講什么,怎樣講,什么時候講,只有在精心的思考和組織下,才能讓自己的課生動豐富,讓學生的靈感產生火花,既重視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又注重學習方法的提煉和數學思想的滲透。
小學數學課堂有自身的學科特點,它對教師的課堂講解水平要求更高。數學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更是準確表達數學、感受數學、應用數學的特殊符號。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通過語言這座橋梁傳授知識,教師的語言又是思維的工具,通過語言,教師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的養成。
教師本身的心理、興趣、態度、情緒等非認知因素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教學中,教師希望利用課堂主渠道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學生合作,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教師期望成功,在教學上獲得成功,要求教師恰當掌握和利用語言行為和非認知因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新課標下課堂教學的教師講解一定要打破"教師講授為主、反復強調為主、機械記憶為主、反復練習為主"的陳舊方式。教師要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從模仿再現到探究發現、從封閉讀書到合作交流。因此,教師在重點、講解的時機、講解的方法等問題的把握上一定要作出相應的調整,讓自己的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課堂講解要做到培養學生的能力。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通常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要方式進行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因此,課堂中基本找不到猜想、試驗,觀察、推斷等學生親身體驗的實踐探究活動。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讓學生一知半解。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所以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客觀實際出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師的講解要讓學生弄懂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感受數學的應用性,知道數學就在生活當中,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重視課堂教學的講解。對培養學生的能力是顯而易見的。教師的講解并不是走回頭路,再沿用傳統的"灌輸法"教學,而是要明確講什么,有選擇,有重點地講解。對學生學習上有難度、認識上有困惑的部分,教師應有重點、有針對地多講,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在講解中還要講究方法,歸納提煉出關鍵的知識點,以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的遷移。
課堂講解要把握學生的具體情況。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說過:"灌輸法未必不好,啟發法未必全好,關鍵是看你用在什么階段、什么地方什么場合。"對于基礎較好、思想活躍的班級,學生參與積極互動性強,對教師的授課內容容易接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究,教師的講解要少而精,要深入淺出。對于基礎較差、思想不很活躍的班級,學生囿于理解不準、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錯誤,囿于知識的缺乏、閱歷的淺顯,往往"動"不起來,教師的"啟"引不動他們的"發",而且對于他們不知不懂且現在就要必知必懂的內容,就需要教師的講解,適當的"灌輸"也許能讓學生掌握得更好。好的講解能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的熱情,同樣具有啟發性,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教師要根據具體的學生情況組織教學,決定"多"講還是"少"講。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重視課堂教學的講解,講多講少并非根本問題,關鍵是合適、得體。教師有了熟練的課堂教學駕馭能力,對學生分析得透徹,同樣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樣能讓自己的課堂豐富而精彩。課堂講解要把握知識的難易程度。每堂數學課都有難有易,這需要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得到成長。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數學課本中有許多知識的教學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特別是幾何初步知識、統計知識及一些應用題的學習,都是從實際出發,經過分析整理編成數學問題的;另一方面,由于課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許多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生活事例未能進入課本。因此,教師應處理好數學的學與用的關系,注重學用結合,進一步認識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我校數學教研組決定從低年級開始指導學生記數學日記,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記下來在全班分享,到學期末,一、二、三年級各編寫一本數學日記。
1、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著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制約著學習的結果,由此而產生的差異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并不意味著搞"填平補齊",而是在致力于絕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發展的同時,還要使那些在數學方面學有余力的優生脫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在我校數學組內開展教師研討課,每位課題組教師每學期不少于4節,通過備課-上課-評課-研討-上課等環節促進教師間教學相長,提高教師課堂講解的能力。
2、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許多東西是教師難以教會的,要靠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會。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學習。一堂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概念、法則的形成過程,暴露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過程。在實際教學中鼓勵學生擔任"小老師",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加強變式練習,鼓勵學生編題,原創題。在學期末每名學生出一本自編題的小冊子。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牢固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以學生能力發展為重點的教育質量觀,以完善學生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價值觀,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我校學生中流動人口子女較多,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數學教師應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看做發展中的人、可發展的人,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就會充滿活力。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參與課題教師堅持寫好課后反思、案例分析、課題研究日記,并定期交流。
在教研活動過程中各位教師要通過反思、分析,不斷更新觀念,改進工作、思維方式,精益求精,做好課題的落實與實踐,認真做好階段性課題實驗工作小結,收集整理研究成果科學、準確、有效的完成結題報告,數學組教師完成教學論文集及教學案例的匯編。
在本課題研究結題時,我校數學教師每人撰寫一篇關于課堂有效講解的教學案例,通過課題研究活動的開展使我校數學教學呈現新的面貌,教學質量得到大幅提升。
注:正文楷體小4號,篇幅控制在A4紙6頁的范圍內。
MSN空間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小課題實施方案(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小課題開題報告02-06
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1-23
課題開題報告08-09
小學小課題開題報告(通用7篇)08-27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0-14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06-17
課題開題報告15篇09-01
語文課題開題報告03-29
數學課題開題報告05-17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