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科作業的創新研究(開題報告)
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開題報告)時間:2011-6-1
立項號2011XKT-ZXLS061課題名稱歷史科作業的創新方式研究
負責人張宇航所在單位周至一中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歷史作業是鞏固歷史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而在以往的
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作業往往被師生所忽視,教師布置的作業習題,不僅形式單調,而且內容機械死板,束縛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風起云涌的今天,這種傳統作業模式已在總體上背離了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不但影響了歷史科課改的推進,更使得學生感到歷史的枯燥甚至是厭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作業模式缺乏新意,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和作業的積極性,影響歷史教學和歷史科新課改的推進。
2、傳統作業模式下,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鍛煉欠缺,難以彰顯新課改的精神實質。
3、傳統性的作業方式,使學生的答題模式和思維模式容易程式化,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考察體現不足,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不是很明顯;另外,程式化的作業對學生沒有明顯的區分度,難以體現新課改下的分層教學。
4、歷史學科特點決定,學生認知層面的深度和廣度,看待問題的視覺和立場,對待人生和社會的態度及其基本的價值取向都通過特別的作業訓練才得以淋漓盡致的彰顯。
因此,歷史科作業的創新方式研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特別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之時,討論這一問題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本次研究主要針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出現的作業問題而設置,重點是作業的創新,通過集體反復調查和研究尋找出適合高中歷史教學和學生、家長承受心理的作業通道的新型作業方式,最為關健的是適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使得教學三維目標的最終實現。
做好作業創新的幾個關鍵方面:
1.好奇
好奇--創新意識的萌芽
一個學生不能把學到的知識用于發現新問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學習老師講的知識,只記憶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應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的基礎上,勇于探索,善于創新。除了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理外,科學合理的作業設置也會讓學生從好奇中掌握知識,并逐步產生了創新的意識。
2.興趣
興趣--創新思維的營養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他特別強調興趣的重要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感情的體現,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因素,事實上,只有感興趣才能自覺地、主動地、竭盡全力去觀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歷史作業的創新正是盡最大可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3.質疑
質疑--創新行為的舉措
質疑--發現教學,是以智力多邊互動為主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教學活動。質疑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多渠道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學習的過程,做學習的主人,開啟他們的創新思維的閘門。歷史作業的創新研究,也是基于培養學生的質疑和探究的能力。
4.探索
探索--創新學習的方法
為了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求知識的能力,發揮學習中的創新精神,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作業設置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只有在這種開放性的,多樣性的作業設置中,才能更大限度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好地進行學習和成長的探究。
綜上所述,在現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未來的教育不論作何種解釋、何種作法,如果不進行作業的創新,就難以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發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技能,也就不可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也就不可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創新性人才。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準備分為三個階段,用將近三年的時間來完成,具體研究的步驟和舉措如下:
1、籌備及初步實踐階段: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
從2011年4月,我們有了準備這一課題的想法之后,我們積極的翻閱資料,了解和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了解歷史作業和學生學習的現實問題,申請了這一課題并依據實際情況初步制定出自己的研究方案。這一工作歷時盡兩個月。對傳統作業形式和效果進行總結,找出優點和不足,為以后的作業創新研究做好鋪墊和準備。并集體討論確定研究的角度和方向,以及作業的創新類型,使得本次研究真正解決我們作業類型中普遍出現的問題,在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前提下能為教學服務,并明確分工和要求,保證課題研究按計劃順利進行。同時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如發放問卷調查、找學生談話等)了解學生和家長對歷史作業的認識、看法、作用和他們需要的歷史作業的方式的種類,以便教師了解學生需要什么,愿意以怎么樣的形式讓教師呈現出來。最后匯總分析研究,結合新課標要求以及歷史組教師的集體智慧,研究出歷史作業創新的種類、要求和具體實施步驟。到九月份開學時,以高一年級的學生為對象開始課題的正式研究,具體以兩個老師為基準,各自選出兩個程度相同的班級為研究對象,在歷史科的教學中,除堅持新課改的教學外,在第一學期不特意追求歷史科作業的創新,基本上以傳統作業模式為基礎,督促指導學生完成,讓學生學會基本的作業要求和答題技巧。為后期的繼續研究打下基礎。在第二學期的教學中開始逐步滲透我們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2、分層試典階段: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
這一階段是分層試典階段,此時段學生從認知和思維都有了一個提升,也是我們研究的黃金階段,依然是兩位老師及其高一時選定的學生中的大部分。高二年級時,文理分科,選定程度相同的兩個文科班,一個班作業分層布置,學生相互批閱,老師總體講解,試題選擇側重于主觀題,側重于表達能力、邏輯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考察,除選擇一些常規題目外,適時適地的選擇一些開放的題目,主要以小論文的形式來作業,另一個班以常規題目和題型為主,以老師批閱講解為主。
3、評估結題階段: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
這一階段為本課題的評估結題階段,重點在高三年級的第一學期。重點通過對兩個班的學生歷史考試成績進行歸納、匯總、分析,得出結論,總結得失,進行課題的結題。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第一階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前期準備階段
這是課題立項之前進行的工作,是預研究和課題立項的準備工作階段,成果形式預計將有調查和分析報告、研究綜述等。
第二階段:(2011年9月-2013年6月)核心研究階段
通過討論和研究,形成符合新課程理念,適應高中學生歷史學習、適合家長、學生承受心理的新的類型的作業,以歷史課作業創新的研究為課題呈現出來,以便為以后的教學工作服務,并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豐富和完善,使得教育教學的目標能夠較快的實現;并將在研究過程中形成的相關隨筆、課件、故事、設計及論文等整理匯總,形成資料,便于以后的教育教學的研究。
階段成果預計有教學隨筆、研究日志、專題論文、調查問卷等。
第三階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總結結題階段
1.對課題研究和開展的工作進行系統反思,整理和升華。
2.寫出研究總結報告。
3.接受專家評估。請上級課題主管部門進行課題成果鑒定。
階段成果預計有實驗報告和工作報告、系列錄象等。
注:正文楷體小4號,篇幅控制在A4紙6頁的范圍內。
【歷史科作業的創新研究(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0-14
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1-23
研究性開題報告12-12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2-22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2-16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01-01
研究性學習課題開題報告05-16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優選15篇】11-28
開題報告05-15
關于張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