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統計與概率》教學反思

時間:2024-08-30 21:23:0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統計與概率》教學反思范文

  聽了陳傳榮老師的“聯系生活提高學生的統計與概率意識”的精彩講座和經過幾天的網絡研究學習,讓我對新課程中“統計與概率”這部分的內容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了解。

《統計與概率》教學反思范文

  “統計與概率”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四大學習領域之一。《課標》也首次將“統計觀念”作為重要的目標之一,提出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做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這樣做的最主要原因是“統計與概率”和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太密切相關了,在以信息和技術為基礎的現代社會里,人們面臨著更多的機會和選擇。常常需要在不確定情境中,根據大量的數據,做出合理的決策,這是新時代公民都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統計正是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為人們更好地制定決策提供依據和建議。

  一、如何理解統計觀念:

  以前我就認為:統計不就是計算平均數,畫統計圖嗎?這些事情計算器、計算機就能做得很好,還有必要從小就開始學習嗎?確實,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計算平均數,畫統計圖等內容不應再占據學生過多的時間,事實上它們也遠非統計學習的核心。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統計的核心目標是發展自己的“統計觀念”。一提到“觀念”,就絕非等同于計算、畫圖等簡單技能,而是一種需要在親身經歷的過程培養出來的感覺,于是也有些人將“統計觀念”標為“數據感”或“信息觀念”。無論用什么詞匯,它反映的都是由一組數據所引發的想法,所推測到的可能結果,自覺地想到運用統計的方法解決有關的問題等等。

  二、統計的解釋:

  《現代漢語詞典》中關于“統計”的解釋有兩條:(1)指對某一現象有關的數據的收集、整理、計算和分析等;(2)總結地計算。不難看出,第一種解釋把“統計”描述成為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包括一系列的活動,有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對數據進行計算,以及最后通過數據進行分析等等。這種解釋為我們進行簡單統計的教學提供了依據,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該把統計知識的教學拆成一個一個的知識點,而要注重統計的過程性知識,即談到統計必然會涉及到一個統計的全過程:發現并提出問題——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收集和整理數據——運用合適的統計圖、統計量來展示數據——分析數據做出決策——對自己的結果進行交流、評價與改進等。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如何統計,為什么要統計等知識。因此,可以這樣說,統計是一個過程。

  第二種解釋讓我們看到“統計”也是一種方法,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在信息社會中,數據無疑是重要的信息之一,如何面對數據,從數據中獲取信息,這就需要用到統計的方法。例如,我們在學《我們的姓》時,我要學生統計一下全班有幾種姓,各有幾人時,學生在班級內進行了一次小統計,先寫出人名,然后進行統計。

  《數學課程標準》中有關“統計”的描述是這樣的“統計與概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數據和客觀世界中的隨機現象,它通過對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人做出合理的推斷和預測。”這句話也突出了統計的過程中它的價值。

  三、統計觀念的體現:

  1、認識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數據有關的問題。

  培養學生“統計觀念”的首要方面是,要培養他們有意識地從統計的角度思考有關問題,也就是當遇到有關問題時能想到去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

  舉個例子來說,當你無事出去溜彎時,就會看見許多車人你身邊走過,問你這條街哪種車經過的多時,你不能因剛才看到的就下結論,而要進行長時間的觀察,收集一定的數據同時進行整理分析,這樣才能判斷出哪種車經過的多。

  2、能通過收集、描述、分析數據的過程,作出合理的決策。

  學生不但要具備從統計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而且還要親身經歷收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并能根據數據作出合理的判斷。

  還以“經過哪種車”為例,學生不僅意識到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收集數據,而且還要討論需要收集哪些數據,采取什么樣的辦法進行收集,還要把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使之清晰,這樣才能進行合理的判斷。

  四、實施時應注意的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總目標指出:對數據統計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

  本學段學生關注事物的新奇性和趣味性,所以對統計與概率的學習應側重于初步的感受和體會,避免處理成單純計算而不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活動。

  1、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第一學段的學生很難理解統計的全過程,為此,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統計活動,比如:“我們班要舉行特長培訓,應設幾個組,每個組有幾人?”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孩子們就會想做一個調查,就產生了統計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體的統計方法,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接觸越來越多需要統計才能解決的問題,不會出現只重教知識而忽略體驗的情況了。

  2、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學時,教師應通過問題促進學生分析和解釋數據。具體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判斷統計圖表能否表達原始問題。如通過統計圖能否判斷出有幾個特長班,參加哪個特長班的人多,參加哪個特長班的人少。

  第二、判斷統計圖表是否還能顯示出其他的信息。主要引導學生回答兩個方面的問題:①描述性問題,如“參加美術班的有多少人?”②比較性問題,如“參加美術班的人數比參加書法班的人數少幾人?”

  第三、根據統計圖表作出合理推斷,引導學生交流讀圖表的心得。

  總之,義務教育階段的統計學習應使學生體會統計的基本思想,認識統計的作用,既能有意識地正確地運用統計來解決一些問題,又能理智地分析他人的統計數據,以作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

【《統計與概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統計概率與小學數學教學04-30

統計實驗寓于概率統計教學的探索與實踐04-29

《統計與概率》教案03-13

概率復習教學反思11-12

初中統計與概率05-01

統計與概率教學設計數學教案04-25

《統計與概率》教案設計04-30

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教案02-09

《建立古典概率模型》教學反思09-06

統計教學反思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