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范文
一、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學設計的幾個層次
①、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書上的安排是由任意分引出平均分,由一般現象引出特殊現象。我的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后發現,他們對平均分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其知識基礎已高出了教材設計。因此為我直接由平均分這一特殊現象在實際中的應用入手,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再通過大量的判斷練習來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得出平均分的概念。
②解決如何"平均分"
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在這個環節主要研究按份數平均分,這里提倡多種分法。這樣的好處是更加接近日常分東西的實際情況,而且給孩子一定的自由選擇的權利,尤其鼓勵學生的直覺判斷。目的是突出除法的本質屬性:把一個數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把握教材時抓住除法的本質屬性,淡化其非本質屬性。
③、在建立表象的基礎上,把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初步認識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稱,掌握除法算式的讀寫方法。
解決了"平均分"之后,教師指出把8塊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塊,可以用除法來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結合除法算式教學除法算式的讀法和意義。然后通過有層次的鞏固練習加深對除法的認識,初步學會按份數分這種情況下列除法算式。
④、練習又分為這樣幾個層次:第一道是基本練習,第二道增加了一些難度,其中一個條件是隱含的,學生只有認真審題才能提取出這個數學信息,第三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借助手中的學具,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最后一題要根據所給除數和被除數的范圍來確定被除數究竟是幾,是一道難度較大的題目,首先需要學生對除法有一定理解,還需要乘法基礎,尤其要有較強的分析、推理能力。這幾道題各有側重,層次分明。所選素材盡量源于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縱觀這節課,我體會最深的有如下幾點:
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以教材為本并不是照搬教材,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平均分的認識就是本著這個原則設計的。這也是新課標要求的以學生為本。
要引起學生的興趣不僅僅是題目素材選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選擇切合學生利益的內容。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0-18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曾麗)04-30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01-28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01-24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04-25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04-25
認識除法的教學反思03-10
《除法的初步認識》二年級教學反思04-15
《除法的初步認識》二年級教學反思04-15
除法初步認識說課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