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的教學反思范文
“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嗎?”教材這句過渡語,很自然地把教學活動引入對下沉物體的浮力研究。那么,怎么研究?該讓學生嘗試設計實驗方案了。
師: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浮在水面的物體都會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和排開的水量有關。現(xiàn)在我這有一個圓柱形鐵塊,放入水中它是下沉的,請問它在水中會受到浮力的作用嗎?
生:應該有。
師:你有什么辦法證明?或者說你可以通過什么實驗來測量?(經(jīng)常聽見這樣的對答:你說有,那怎么證明呢?做實驗。這已經(jīng)成為學生熟悉的套路,然后是教師講解怎樣去做實驗。如今我要讓學生去思考做怎樣的實驗才能證實自己的猜測,而不僅僅是個實驗操作者。)
生有些遲疑,看來這個實驗設計還是有點難度的。
師:這樣吧,如果我把這個鐵塊掛在彈簧秤上,鐵塊受到哪幾個力?(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拉力)它們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相等,彈簧秤上的讀數(shù)就是物體受到的重力大小)如果我把彈簧秤移到水槽上讓鐵塊浸在水中,你們覺得彈簧秤上的讀數(shù)會不會變化?如果會變化,是變大還是變小?
生:變小。
師:你為什么認為變小?能說說你這樣猜測的理由嗎?(在水中的鐵塊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同時也受到了向上的拉力和浮力,因為物體是靜止的,重力的大小=浮力+拉力,重力不變,有浮力的幫助,拉力就小了。)
然后就出示相關材料,進行第一個實驗“下沉的物體浸水體積不同的浮力大小”的研究。這個實驗操作比第5課測量泡沫塊的實驗要簡單多了。寫到這,我突然想到教材的順序,編寫者讓學生先研究浮物再研究沉物,主要是從學生的思維角度上考慮,但是忽略了實驗的難易程度,如果把順序換過來,在討論沉物、浮物是否會受到浮力之后,先做操作簡單但有爭議的沉物實驗,再研究操作復雜的浮物實驗,會不會更方便實驗的指導呢?
書上的第二個實驗,是用三塊大小不同的石頭來做實驗,我不喜歡,首先是石頭不好綁線,其次是不同石頭其質地不同實驗不規(guī)范,最后這個實驗和前一課雷同無變化。我把它改為測量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在水中浮力大小的比較,先讓學生進行猜測和分析,再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雖然鐵塊和鋁塊的重量不同,在彈簧秤上的讀數(shù)不同,但是浮力大小(浮力=重力—拉力)是相同或相近的。從而讓學生建構了比較完整的科學概念;和上浮的物體一樣,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和物體排開的水量有關,排開的水量越大浮力就越大。
【《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浮力教學反思04-30
《浮力》的教學反思范文04-27
浮力課的教學反思04-28
《浮力》教學反思范文04-28
10.4浮力教學反思04-28
浮力教學反思(精選20篇)05-17
浮力課的教學反思范文04-28
物體的形狀教學反思04-11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04-12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