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品德與社會》教案

時間:2023-04-04 08:30:11 教案 我要投稿

《品德與社會》教案模板匯總七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品德與社會》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品德與社會》教案模板匯總七篇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火藥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發明。

  2.理解火藥的發明加快了人類前進的腳步,同時了解火藥也增加了戰爭的危害。

  3.初步了解科學與迷信的復雜關系。

  4.進一步認識四大發明的偉大,萌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古代火箭圖和現代火箭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教師提問:“提起火藥,誰都知道它的厲害,不過,你們知道火藥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嗎?”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17頁的課文,并觀察煉丹爆炸圖。

  2.講解與討論。教師講解:“火藥是古代煉丹師偶然發現的。本來煉丹師是為了求得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卻意外地煉出了能夠置人于死地的火藥。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科學與迷信往往是奇妙的結合在一起的,火藥的最初發明就是這樣的。當硫磺、硝石、木炭這三樣東西混合在一起,達到一定的比例時加熱,極容易著火甚至發生爆炸。說不定還有一些煉丹師曾為此喪生呢!雖說他無意為科學獻身,但科學史上卻永遠不會忘記是煉丹師發明的.火藥。但是僅僅靠偶然發生的事故是不能產生真正的發明的,人們在煉丹爐經常發生的爆炸事故中,經過反復摸索、嘗試,才最終有了火藥的發明。”

  3.閱讀與討論。請學生觀察教科書第17頁下方的圖(它們分別是古代不同時期的火箭),然后請學生想像一下,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樣發揮火藥的威力的?

  請學生閱讀和欣賞關于萬戶的文字和圖畫,閱讀和欣賞教科書第18頁關于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文字和照片。教師強調:“當你們為宇宙飛船遨游太空而贊嘆的時候,應當記得像萬戶這樣偉大的先行者,更應當記得發明火箭的是我們的祖先。現代火箭是高科技的產物,比早期的火箭不知進步了多少倍,但它們在原理上卻是相同的。”教師還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人類航天事業發展的歷史,如關于前蘇聯第一次進入太空、美國宇航員登月等,不必詳細,但應當簡單予以說明,以開拓學生的視野。

  4.小小辯論會。教師向學生說明:“火藥發明的利與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學們對此可能也會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們召開一次小小辯論會,題目就叫做“火藥的出現是不是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教師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

  5.。教師對學生的辯論活動進行,應特別強調的是,問題的關鍵在于人們如何利用火藥,火藥是否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最終還是由人類自己決定的。

  布置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

  1.完成教科書第18頁關于四大發明的作業。

  2.搜集一些有關孔子的語錄和事跡。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提升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2.嘗試自己處理和解決班級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強化自覺遵守班級規則、學校紀律的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教師引導:“作為集體的一員,同學都愿意為集體做好事,但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試著解決這些問題。”

  2.閱讀與討論。教師引導:“今天,我們不僅要解決教科書中‘紅領巾信箱’中提到的問題,還要打開我們班的‘心里話’信箱,并在下節課召開‘我的心里話’發布會。讓我們先從教科書中樂樂所在班級同學的來信開始吧!”

  教師請學生分別朗讀教科書第5~6頁上同學們的“苦惱”,然后請學生以自由發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看法,并聯系實際談談體會。教師可以適當加以引導,使學生懂得在班集體中,同學間應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理解、互相幫助。

  3.小組探究。教師拿出課前搜集到的同學中的“心里話”,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并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也可以讓各個小組閱讀事先準備好的故事,并做好向全班介紹的準備。教師在巡視學生的'討論時,應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思考解決辦法的妥當性。

  4.教師。督促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為下次的發布會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1.以小組為單位,繼續為“心里話”發布會做準備。

  2.全班交流。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說“心里話”,并根據小組的討論結果,說說解決的辦法,同時引起全班學生的討論與交流。

  3.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和。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俄羅斯的社會概況、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和國際理解。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96~97頁。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有關俄羅斯經濟發展、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上一節課,透過格林和安徒生的家鄉,我們了解的只是部分歐洲的狀況。其實,還有一個國家在歐洲占有很大的面積,這就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2.識圖練習。在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上查找俄羅斯的位置和范圍。

  3.閱讀與探究。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44~45頁的課文,欣賞教科書上的圖片。教師將自己準備的材料也給學生。

  思考:(1)俄羅斯的國旗、國徽有什么含義?(2)俄羅斯有怎樣的氣候特點

  (4)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有什么特點?(4)俄羅斯著名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有什么特點?(5)俄羅斯在科學技術、文化技術、社會經濟等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4.交流與講解。讓學生根據前面活動充分展開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給予補充和講解。

  5.自由討論。教師引導:“俄羅斯是我國的近鄰,兩國人民有著長久的友誼和交往,同學們可能也知道一些有關的情況,大家可以交流一下。”鼓勵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并且給予必要的補充與糾正。

  6.教師,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要準備好有關俄羅斯經濟發展、社會狀況的圖片和資料。

  2.要準備好世界政區圖、兩半球圖。

  3.教學中對俄羅斯的介紹,不要搞成地理知識介紹,也不要面面懼到;只要側重與比較簡單的社會狀況、特點和俄羅斯在科學技術、文化技術、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就可以了。

  家庭作業

  預習與探究關于北美洲的社會狀況。

  建議

  就學生對俄羅斯的了解程度給予口頭。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使學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點;知道近代以來通信的主要種類和特點。

  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主要內容,并能有條理的表達大意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向學生滲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使學生初步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教學重點:

  古代通信的特點和方式

  教學難點:

  古代通信到近代以來的通信變化即如何體現“發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教師啟用電腦點擊圖片一,提問:畫面反映了什么內容?(提示:烽火狼煙)。

  2.教師點擊電腦,提問:你聽到了什么?畫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內容?(提問:電波或電信號的聲音,反映信息傳遞的快速。)

  3.講述:以上兩組畫面反映了通信在人類社會中的變化。導入新課。

  (二)新課傳授:

  討論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煙之外,古代還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為依靠人力、畜力傳遞信件實物的郵政通信。第二,擂鼓傳信和飛鴿傳書。(教師追加提問“擂鼓傳信傳遞什么信息,飛鴿傳書又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古代通信的特點是什么?”

  教師:燃起烽火點燃狼煙這是我們祖先創造的當時社會最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說是現代預警信號的前身。那么在我國還有哪些傳遞信息的方法。在國外,古代的人們又是怎樣進行通信的?

  提示從通信工具、業務種類、傳遞的速度與數量、傳遞的內容四方面進行。

  教師過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傳遞速度慢、數量少。傳遞的'主要信函等實物沒有民間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來通信出現了哪些變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對照表,學生討論。

  (三)探究活動:

  1.過去的電話什么樣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現了哪些電話,有什么用途?

  2.學生發言,教師根據回答進行歸納。

  3.師生共同:過去的電話有話筒(聽筒)、話機、話線、電線、很笨重,不能攜帶。只能聽到聲音。現在,有錄音電話,電話有錄音機的功能;可視電話,在打電話時能夠看到地方,聽到聲音,拉近了打電話人的距離;傳真電話有傳真機的功能;電話現在可裝分機;無線移動電話、攜帶方便,可打電話、發收短消息、存儲信息、照相等多種功能,科學技術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社會生活。

  4.師生暢想未來的通信還會有哪些變化。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著許多華人,他們和我們有著同樣的血脈、同樣的根。

  2、知道海外華人雖身在異鄉卻有著割不斷的中國情節,他們時刻關注著中華民族的繁榮興旺,并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各個國家里的中國城資料和海外華人的故事。

  2、教師準備相關音樂,制作課件;指導排練相關節目。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引入教學。

  1、同學們,我給大家推薦一首傳唱多年的歌,來,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2、聽著音樂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達了他們怎樣的心聲?

  3、揭示課題:是啊,每當聽到《我的中國心》這首歌。我們就會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華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中國城——華人的“家”。

  1、理解中國城

  (1)由來: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炎黃子孫的足跡已隨著祖國的強大而遍布世界各國,在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獨立的華人區,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國城”、美國的“唐人街”等等。(課件展示)

  (2)、解釋中國城:所謂“中國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頗具規模的商業中心——以經營中國產品、中國飲食為主,以中國式建筑為格調的城區。

  2、展示交流中國城資料

  (1)、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展示關于中國城的資料,師巡視發現有特色的資料(圖片、文字資料、影碟、錄像等)。

  (2)、抽生在班內交流。

  3、小結:風格各異的中國城,充分展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中國城就是華人溫暖的“家”。

  三、中國城——中國心!

  1、探究活動:海外華人為什么要建中國城?過中國節?

  (1)、四人小組內探討,各選兩人分別負責記錄、發言,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想法又多又合理。

  (2)、匯報探究結果,師相機給予適當的點評。引導學生感受海外華人的濃濃的思鄉情結,理解海外華人的一顆中國心。

  2、小結激情:欣賞中國風格的建筑,感受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品嘗中國風味的飯菜,用漢語談笑聊天……在中國城里,華人們仿佛回到祖國溫暖的懷抱。

  3、想象中國城的幸福生活

  (1)、假如你是一位久居異國的華人,當你走進中國城,你會有什么感受?可能想到什么說些什么?

  (2)、生自由發言,師給予適當的追問、點評,再次引導學生感受海外華人濃濃的思鄉情結,理解海外華人的一顆中國心,明白中國城——華人的“家”的真正含義。

  四、你在他鄉還好嗎?

  1、過渡引入:海外華人和我們有著同樣的血脈、同樣的根,他們在異國他鄉生活過得怎樣,始終是我們難舍的牽掛,有一首歌曲表達了我們的心聲。

  2、播放音樂《你在他鄉還好嗎》,學生欣賞完后說說自己對這首歌的體會和感受。

  3、介紹了解到的海外華人的生活情況,體會他們在海外生活的酸甜苦辣,進一步體會他們的思鄉情結。

  4、演唱歌曲《我的中國心》,引入第二課時。

  五、板書設計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

  中國城——華人的家

  中國城——中國心

  你在他鄉還好嗎?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應當認真執行集體中經大家民主決策出的行動計劃,這是自己的責任。

  2、學會管理自己,形成主動管理自己和參與校內各項工作的意識。

  3、能根據自己的特點,愿意并主動為集體做力所能及的事,服務。

  教學重點:集體討論的時候,我們有積極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和義務,經過民主決策訂出的行動計劃,我們也有遵照執行的責任。

  教學時間: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說一說

  1.回憶一年中班級、學校、少先隊組織了哪些集體活動,自己參加了其中哪些活動?沒能參加哪些活動?沒參加的原因是什么?

  2.說一說自己參加活動有哪些體會?

  二、讀課文,并思考:

  你對三位同學在一次集體活動中的表現滿不滿?

  組織討論

  1.三位同學說得有道理嗎?

  2.集體做出的決定,是不是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為什么?

  三、引導行為

  集體討論的時候,我們有積極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和義務,經過民主決策訂出的行動計劃,我們也有遵照執行的責任。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愿意為集體服務嗎?

  二、說一說

  1、書中幾位同學為集體做事的情景.

  2、在集體生活中,出集體組織的活動外,還有哪些讓我們參與的渠道?自己參與過其中的哪些工作?

  3、小組交流:班級、學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們直接參與?自己參與過哪些事情?有什么收獲體會?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三、班級交流

  我們可以參與的事情:

  我們參與的體會:

  我們參與的經驗:

  我們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四、情感交流

  說說自己的'收獲。

  第三課時

  一、讀課文,說一說這些同學在集體生活中自我管理的一些做法。

  1、他們在自我管理中做了哪些事?

  2、想想說說:如果是你,你會做嗎?

  二、思考說一說:

  學校或班級生活中還有哪些現在沒人管或是老師在管的事情,可以由我們自己來管?

  三、討論交流

  聯系實際說說,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進行自我管理?

  四、深化交流

  1、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實際,給自己尋找一個合適的崗位。

  2、說說你怎樣來履行職責?

  第四課時

  一、讀課文,思考:

  1、看到同學打架,周圍的人該不該管?

  2、發現問題后該怎么辦?

  二、組織討論:

  從自身或別人的經歷中,你認為集體中類似的“閑事”還有哪些?該不該管?為什么?

  三、小組交流

  在集體生活中,我遇到過哪些“閑事”?是怎樣等待的?有什么體會?有哪些經驗或教訓?

  四、引導行為

  學校,班里有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管一管,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出面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向老師反映等。作為學校和班級的小主人,多學校的事情,可不能分分內和分外。

  五、指導完成“我的發現和金點子”。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7

  (一)學生準備

  課前通過自查、調查、訪問,了解身邊的人(包括同學、朋友、家長、老師甚至陌生人等)曾經有什么不誠信的行為;準備幾個有關誠信的故事或幾條格言。

  (二)教師準備

  收集古代、現代有關誠信的故事;準備幾條有誠信格言的條幅。

  本課教學目標

  1.通過討論,思考并認識誠信在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

  2.以誠信為標準反思和自己和別人的行為,找出差距與不足。

  3.牢固樹立做誠信人的信念。

  教學結構

  1.導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殺豬》等。

  2.匯報:課前采訪的身邊的人的不誠信的行為表現。

  [1]社會上存在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2]發生在家里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3]學校、班級里不誠信的人和事。

  3.討論:不誠信的危害。

  4.解決問題:給同學寫建議;送格言;與“誠信”握手,爭當“誠信星”。

  5.,布置課后練習

  六、實施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師深情并茂地講《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匯報、討論采訪與調查的結果:課前采訪的身邊的人的不誠信的行為表現。

  [1]組長匯報課前布置的采訪、調查等情況。

  媽媽為她有這樣的好兒子感到驕傲。

  我也想起了這樣一段話“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個星空;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樹葉可以傾倒整個季節;擁有誠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個海洋。”

  [2]社會上存在的.不誠信的人和事

  誠信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經遇到過什么事給你印象最深刻?

  過渡:這是發生在社會上的不誠信的事例。那么,在我們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呢?

  [3].討論:學習上不誠信的危害。

  (1)學生上臺講古今中外嚴謹治學的故事。

  (2)小組交流、討論考試作弊的危害性。

  (3)學生代表陳述自己的看法。

  (三)、閱讀課本,了解圖意

  看書上的插圖,談談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

  樂樂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處理的?你有什么看法?

  假如說你跟別人真承諾了一件事,經過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發現這件事不對了,這時候你還去做到嗎?

  假如你對他承諾的事是錯的,不能做的,你得講哥們義氣,你還得去?

  還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壞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說“說到了做到,承諾了兌現”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誠信的、美麗的故事。誠信,說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國家的命運,說它小,就是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我們不用喊那么高的口號,其實我們身邊的小事真能做到“說到了做到,承諾了兌現”,“是真理去堅持,是謬誤去斗爭",就是好樣的!

  (四).提高認識見行動

  (1)寫格言,送格言

  同學們課前準備了一些有關誠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創作了格言,要送給好朋友。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這句話送給誰?

  (2)嘗試給同學寫建議

  老師分發精美的小卡片,針對同學平時的言行,寫一寫你的建議,提出你的希望。然后,把卡片鄭重地送到對方的手中。

  (3)與“誠信”握手,爭當“誠信星”,制作“誠信卡”

  為自己列出“清單”,請同學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條款。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給自己帖上“誠信星”。

  (五).,布置課后練習

  1.教師:

  誠信的品質要從小培養,我們要從小事做起,用誠信來要求自己,也用誠信來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學和其他身邊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業:

  繼續完成自己的“誠信卡”,征求老師、同學、家長的意見,并取得他們的支持和督促。

【《品德與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教案12-16

品德與社會教案01-31

《品德與社會》教案0412-16

《品德與社會》教案0312-16

品德與社會教案12-16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02-23

品德與社會教案15篇04-18

品德與社會教案 15篇03-16

四下《品德與社會》教案12-17

第五單元 《品德與社會》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