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課堂小練筆設計例談
現在的閱讀課偏重朗讀感悟、交流對話,往往“君子動口不動手”,很少安排隨課練筆的活動。其實,“聽說讀寫”不可偏廢,閱讀教學中適時、適度地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既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涵的深入理解、體會,又能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還能培養學生用筆進行思考的習慣,觸發筆尖上的智慧。有效的課堂小練筆需要思考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寫什么?小練筆所設計的內容應是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自然生發出來的,話題明確而集中,學生有話想寫,有話可寫,且有足夠的思維空間,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進行個性化的思考與表達。二是為什么寫?每項小練筆都要有明確的目標,或為理解感悟,或為積累運用,或為遷移內化,或為想象延伸……且每次小練筆都應該體現學生在原有表達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現有表達水平的簡單復現。三是什么時候寫?適時的小練筆是在學生需要靜心思考之處、潛心體味之時,要有足夠的時間充分醞釀。如此,筆下的文字才有質的提升。三個問題中最關鍵的是寫什么,這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的解讀和恰當的運用,以發現教材的教學價值,選擇切合學生的練筆內容。我們不妨根據小練筆的不同目的,從下列幾個角度來設計小練筆的具體內容。
一、表達性的練筆
這類小練筆是在學生充分閱讀理解、感悟課文內容之后,產生了新的思想認識、獲得了新的情感體驗,有一種表達、交流的欲望,教師適時地選擇一個寫的話題,學生自然有話可寫。這樣的小練筆能展示學生的思維成果和情感體驗深度,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程度。
第7課《虎門銷煙》課后設計了一道寫話題目:以“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為題,抒寫自己閱讀課文之后的感想。
教例:我站在林則徐的塑像前,凝視著這位民族英雄,心潮澎湃。他那炯炯有神的雙目眺望著遠方,充滿了堅定,充滿了力量,讓敵人膽寒。(師:寫得很有氣勢!)他端坐在那里,似乎在沉思,在擔憂,在下最后的決心。(師:你前面已經說他的目光中充滿了堅定,這會兒又猶豫啦?想一想,虎門銷煙的意義?)哦,他端坐在那里,似乎在神定氣閑地指揮著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師:恰當地引用課文的語句,不錯!)他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抗擊外國侵略者的重任,(師:“柔弱”一般用于女子或孩子。眾大笑。建議改為“他用自己的雙肩”。)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每一個中國人都將牢記那段屈辱的歷史,銘記那個偉大的壯舉,將那個光輝的名字銘刻于心——林則徐!(掌聲)
第16課《李時珍夜宿山寺》課后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練筆題:看著這本《本草綱目》,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請你以“李時珍,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話。
第12課《開天辟地》以瑰麗的想象描繪了這樣一個千古神話故事,學生讀完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小練筆:寫一段話,贊美一下你心目中的盤古。提示學生可以引用課文中的語句,特別是課文描繪盤古的身軀化成萬物的語段。
二、理解性的練筆
這類小練筆是在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或者關鍵點設計一個思考的話題,引導學生就此聯系課文、聯系生活、聯系自己的積累進行個性化的解讀、體驗,并將自己的獨特理解、體驗用文字表述出來。
第6課《徐悲鴻勵志學畫》一文中,那個原來看不起徐悲鴻的外國學生看了他的作品,非常震驚。那個外國學生究竟為什么震驚?他會想些什么?這是課文留下的一個空白,而深入地理解這個外國學生的認識變化,恰恰能加深對“勵志”內涵的理解。由此,可以圍繞“震驚”設計一個補白的理解性寫話訓練:那個外國學生震驚什么?請你聯系課文,寫一寫他心里的想法。
第21課《九色鹿》一文中,國王聽了九色鹿的話非常慚愧,他斥責調達,并重重地懲罰了他,還下令全國臣民永遠不許傷害九色鹿。理解了國王這么做的原因,也就領悟了課文“貶斥貪婪與負義、頌揚善良與正義”的主題含義。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小練筆:假如你就是那個國王,聽了九色鹿一番義正詞嚴的話,你會為什么而感到慚愧?會怎樣斥責調達?會怎樣命令臣民?請你拿些筆,寫一段話。建議恰當地選用課文中的詞語:背信棄義、見利忘義、靈魂骯臟、恩將仇報……
教例:(學生朗讀)國王指著調達斥責道:“調達,你這個靈魂骯臟的小人!竟然出賣你的救命恩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忘恩負義?什么叫恩將仇報?你就是這樣的小人!卑鄙無恥!來啊,將調達重打一百軍棍,發配邊疆終身服役,用你的余生贖罪吧!(眾大笑。師插話:這國王原來信佛教!眾又大笑。)公公,(師:什么?)公公是國王身邊的太監。(眾大笑不止。師插話:哦!這里還有公公。)公公,昭告天下,九色鹿是神鹿,從今往后就是我國的國寶,是我國特級珍稀保護動物,(眾又大笑)任何人都不得傷害!
三、轉述性的練筆
課文有特定的敘述人稱與順序,如果轉換一下人稱或者變換一些敘述的方式,就會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學生會在這樣的轉述性練筆中體會到不同敘述方式的不同表現力。
第20課《珍珠鳥》從“我”的視角敘述了珍珠鳥逐漸親近我的過程,我們可以嘗試設計這樣的小練筆:請你以“珍珠鳥”的角色,敘述逐漸親近、信賴主人的過程。盡管是一個敘述人稱的小小轉換,但是,學生卻領略了一個全新的敘述角度,筆下的文字在課文的基礎上有了新的變化,既汲取了課文中精美的敘述語言,又有了自己特有的詞匯、語句。
第19課《誠實與信任》一文中描述了人物之間的一段對話,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練筆:你從兩個人的“電話”中知道了什么?請你用第三人稱簡要地說一說,然后寫下來。
教例:(學生朗讀)我從電話中知道了那個男人(師:哪個男人?眾笑。)那個陌生男人。(師:哪個陌生男人?眾又笑。)就是那個小紅車的主人。(師:這就明白了!)他已經換上了新的反光鏡,謝絕了我的費用,(師:賠人家的錢,叫……)賠款。(師:準確!)謝絕了我的賠款,并感謝我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主動留下了紙條,認為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誠實與信任。
四、遷移性的練筆
課文的語言一般比較規范、優美,一些語句、段落特別富有表現力,也蘊涵著表達的規律與藝術。經常在閱讀中借鑒、模仿、運用這些語句、段落,就能在遷移性的練筆中逐漸體悟到其中的表達規律,并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善于發掘那些典范的語言表達范式,引導學生閱讀、體會,進而設計遷移性的練習,鼓勵學生模仿寫話。
第1課《老師,您好!》一詩中,用“春蠶、甘露”比喻老師,形象地凸顯老師的無私與辛勞。老師還好在哪里?可以組織學生聯系自己的認識議一議,然后請學生模仿課文中的比喻手法,寫一兩個恰當的比喻,體現出老師這個職業的可敬與可愛。這樣的練筆,學生在議論中有了深刻的認識,在閱讀中有了模仿的句式,寫一兩個句子就變得容易了。當然,句式不能滿足于學生寫的一兩個比喻,而要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寫三個、四個不同的比喻,連成一首小詩,使學生在原先的水平上有新的提高。
第2課《但愿人長久》一文中,重點描寫了蘇軾在中秋之夜因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尤其是將蘇軾心中的所思所想,或直接或間接地表述于文字中。閱讀教學要觸及學生的情感世界,課后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筆:你有沒有“心緒不寧”的時候?為了什么事?當時心里會有哪些想法?請你將當時的所思所想有條理地寫下來。提示學生,可以模仿課文借月抒情的寫法。這樣的遷移性練筆著眼于“移情”。
第4課《秋天》是一首瑯瑯上口的詩歌,選取了這個季節里最典型的事物,運用擬人、比喻、夸張等語句形象地描繪出秋天的景象。不妨讓學生做一回小詩人,寫另外一個季節。提示學生選取這個季節里最典型的事物,模仿詩歌的寫法寫一兩段。這時候的練筆就是模仿寫詩,而各種修辭手法、句式都在這樣的模仿中真切地體會到了,有利于學生表達水平的提高。
第5課《天安門廣場》一文運用了移步換景的寫法,條理清晰地描述了天安門廣場的景物。我們可以借鑒“移步換景”的觀察與描寫方法,組織學生觀察校園或者班級,運用表示方位的詞語,準確地描述各種景物。這樣的小練筆遷移的是方法。
五、想象性的練筆
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在閱讀課文時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浮想聯翩。如果教師能緊扣課文中隱含的生動的畫面和鮮活的形象,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下來,既“還原”了課文語言所描繪的原貌,又培養了學生對語言的敏銳感。
第13課《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文的課后練習中,設計了這樣一道寫話題目: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想象人們得到火種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說一說,再寫下來。當然,如果轉換視角,還可以設計這樣一道小練筆,請學生想象一下:普羅米修斯看到人類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他會想些什么?這道練筆題目更貼近課文,也更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學生通過想象普羅米修斯的心里活動,進一步體會到他的勇敢而富有同情心。
第3課《古詩兩首》課后設計了一道題目:想象《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先說一說,再寫下來。實質上是要求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描繪個人心中的畫面。
第24課《古詩兩首》課后設計了一道題目:古人說“詩中有畫”。你能將《江雪》想象成一幅畫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其實,學完《元日》后,也可以啟發學生想象除夕夜的情景,將記憶中的元日情景描繪出來。這樣的想象練
【小學語文第七冊課堂小練筆設計例談】相關文章:
巧設小練筆化解非語文化現象例談04-28
例談閱讀教學情境中的隨文練筆04-29
初中語文課堂有效生成策略例談04-29
語文材料探究題例談04-30
小學英語網絡課教學設計例談04-30
例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創造教育論文04-30
小學作文指導例談04-30
語文教材使用策略例談04-30
例談語文詞語教學的方法04-29
例談語文教學視角的轉換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