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樣依托文本進行寫作教學
每當談起寫作文,學生總會覺得不知怎么寫,也不知道該寫些什么?每每寫作后,學生繳上來的作文,要么是造假,胡編亂造,要么是抄襲,拿來主義,要么是空發議論,瞎編,沒有真情實感的,有的學生雖能寫出一篇作文,但是過分重視作文的技巧,目前的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著這些現象,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需要關注的重點。今天的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一種重閱讀、輕寫作的不好傾向,大多語文老師,對于閱讀課分析得非常的詳盡,可是對于學生的寫作,上課時有的干脆在黑板上,出一個題目叫學生寫去就完事了。
其實,寫作教學比閱讀教學更難,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寫作教學呢?筆者認為依托文本進行有效的寫作指導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現行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名家精品之作,無論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材料,也是中學生學習寫作的很好的范文。比如以記敘為主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風箏》、《爸爸的花兒落了》、《最后一課》、《社戲》、《貓》、《背影》、《我的母親》等。以寫景為主的如《紫藤蘿瀑布》、《行道樹》、《春》、《濟南的冬天》等;以抒情為主的如《土地的誓言》、《安色腰鼓》、《海燕》等,以議論為主的如《敬業與樂業》、《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談讀書》、《談生命》等。
從寫作技巧上來看,教材中有許多涉及到寫作方法的文章,有托物言志的,如《紫藤蘿瀑布》、《行道樹》、《海燕》、《陋室銘》、《愛蓮說》等,有以小見大的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等。也有側重外貌描寫的、有側重心理描寫的、有側重景物描寫的、有側重借景抒情的、有獨抒胸臆的等。
從寫作主題來看,現行教材就是以主題分類進行編排的,有關于人生的、關于生命的、關于自然的、關于親情的、關于科學的、關于成長的、關于歷史人物的、關于文化藝術的、關于探險的、關于戰爭的、關于愛的、關于名勝古跡的、關于民俗文化的、關于求知的、關于愛國思鄉的等。
從文章的題材來看,先行教材中分別有記敘文、散文、議論文、詩歌、小說、戲劇等幾乎全包括在內。
從文章的選材上,有古代的、現代的、包括近代的,幾乎是各個時期的文章都有,上至《詩經》、下至時文。
綜觀教材,就是一個寫作的萬花筒,里面蘊涵了很多極其有用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好好利用文本,認真對文本中的寫作因素加以分析指導,學生的寫作能力定會提高。
如何依托文本進行寫作指導,就要從文本入手,不脫離文本空談寫作,要讓學生實實在在明白怎樣寫作,該從文本中學到哪些寫作的知識和方法。可以利用文本進行仿寫,也可以利用文本寫讀后感,也可以對文本中的人物、思想進行評價,也可以學習文本中描寫人物的外貌描寫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也可以用文本中的景物描寫的方法,進行片段寫作,或寫詩歌、或寫小說、或寫評論、或寫片段,可長可短,隨時可以進行練習,也可以圍某一主體進行寫作,方法是很多的。
下面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為例,探討如何依托文本進行有效的寫作指導。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既簡單又復雜的記敘文。說它簡單,是因為,它所記敘的是一件我去爬懸崖,擱在懸崖上不敢下來,到后來在父親的指點下,慢慢地爬下懸崖的過程。說它復雜,是因為文章寫得很有情致,幾乎用到了記敘文的常見手法,對于處學寫作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值得借鑒的范文。
文章綜合運用了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景物描寫、神情描寫等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文章還運用了議論、記敘、描寫等多中表達方式;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是文章采用卒章顯志的手法揭示文章的主旨。
從一篇記敘文的寫作角度來看,文章首先點明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當時的天氣狀況"那是費城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一句簡單的話,就把時間、地點、天氣狀況點明了,緊接著寫了事情發生的起因,是由于"玩彈子游戲玩厭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樣來玩。"
從這里,我們可以教學生,寫記敘文時,可以先點明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天氣情況以及事情的起因。
接著是具體描寫這次爬懸崖的經過,我一開始拿不定注意,不想去,在好朋友的激將下,我就跟著他們去爬懸崖。在這個寫作過程中,已經對后面我擱在懸崖上不敢下來,埋下了伏筆。這里我們就可以學到寫文章需要前有伏筆,能引起讀者的思考,我究竟能不能爬上懸崖呢?
文章接下去,描寫了懸崖的兇險,在行文中間穿插景物描寫,能起到鋪墊作用,面對"高不可攀的險峰",我能爬上去嗎?這就引起了讀者的深思。
文章讓讀者難忘的是"我"的心理描寫,"我"在爬懸崖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恐懼感,寫得非常的細膩。從"我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到"嚇得幾乎暈到"到"我軟弱的哀求",到"感到頭暈目眩","我伏在巖石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等等一系列的心理描寫中,把我在懸崖上的心理描繪得神態畢顯,真實可感。
后來在父親的指導下,我一步一步的從懸崖上爬下來,描寫得又非常的具體,其中動詞的準確運用,是我們值得借鑒之處。文章寫道"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
最后,文章將這次爬懸崖的所得經驗通過議論的方式表達出來,起到卒章顯志的作用,可謂水到渠成,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通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學習,我們在寫作記敘文上可以給學生以下指導:
1、記敘文要把事情寫清楚,尤其要把事情起因、發生、發展、經過、高潮和結果寫清楚。要具備記敘文的必要的六要素。
2、寫記敘文,我們要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要學會什么是記敘、議論、抒情、寫景。并將四者巧妙的結合起來。
3、對于人物的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心理描寫一定要做到細致。
4、學習記敘文,要有必要的鋪墊,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5、記敘文還要注意細節的刻畫,細節刻畫越細越真實。
6、用詞要做到準確。
7、用卒章點明主旨時,要做到語言的簡潔明了。
8、景物描寫要符合景物特點。
9、我們要善于通過一件細小的事中發現所蘊涵的深刻的道理,學會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的材料,尋找細節。
對于剛剛進入初中的一年級學生,這篇文章無疑是寫作極好的例子。
陶行知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我們要善于從教材中挖掘出有用的寫作因素和寫作的基本方法,教師在上課時要對學生講明白,為什么要怎么寫以及怎樣寫。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起來,學生既學到文本的解讀能力又學到作文的寫作方法,可謂一舉兩得!
【怎樣依托文本進行寫作教學】相關文章:
依托文本進行識字教學04-30
怎樣進行說話教學04-30
怎樣進行教學反思04-29
怎樣進行作文教學05-06
怎樣有效進行科學教學反思07-16
依托大學英語精讀課堂的寫作教學實驗04-27
怎樣進行克隆04-28
怎樣進行文言文教學?05-01
怎樣高效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04-28
怎樣在化學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