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1
自從開展了“讀書讓我更有魅力”活動后,感謝園領導為我們選購了《幼兒教師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這本書,這本必讀書籍它讓我學到了很多,我是一名工作2年的年輕教師,缺乏教育上的經驗,不關注細節問題,不能很好的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合理的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上,這本書舉了很多的例子,讓自己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看了這本書后的感想:
一、如何減少新入學幼兒的離別之苦
我所在的班級是中班班,孩子的年齡較小,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身邊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怎樣讓幼兒盡快的適應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和老師。剛開學時,我們會提醒家長下午起床后就來接幼兒回家,以后的幾天,每天增加半個小時,讓幼兒慢慢的適應新環境,看了這本書后驗證了我的做法是對的,逐漸增加幼兒在幼兒園的時間,讓幼兒輕松的適應幼兒園的一個途徑就是制定一個時間表。循序漸進的增加幼兒接觸新環境的時間,與其把孩子們強行的留在幼兒園太久使他們以后都不愿再來上學,還不如適當減少時間,讓他們回家時面帶微笑,盼著以后再來。
二、鼓勵幼兒開口說話
寶寶是一個比較內向害羞的.孩子,在平時大家在一起可以大膽的唱歌說話,可是當上親子課時,確不敢上小舞臺上表現自己,我會笑著走到他的面前拉著他的手鼓勵他大膽的走到小舞臺表現自己,當他站在小舞臺上時,我會拉這他的手,給他鼓勵給他安全感,表達自己對他的肯定,相信他一定會做的很棒!這樣反復幾次下來,寶寶已經可以大膽的到小舞臺上表現自己,而且還可以自己獨自去跟小朋友拉手點數,一共來了幾位小朋友上親子課,豐豐的表現越來越棒了,所以細節的關注可以改變孩子,讓他變的勇敢越來越棒!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不僅僅需要言語,一個會心的微笑或是一種舒緩的語調對他們來說都沒有著吩咐的含義,對于任何年齡段的孩子來說,身體的觸碰和其他肢體語言都是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日常活動中,我們可以不借助語言就表達自己的贊成和肯定,或者抱抱,拍拍他或者輕輕的撫摸都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三、對于教師自身的形象
幼兒教師工作室穿的衣服和鞋不僅要讓自己能很輕松自如地坐在地上,還要注意色彩的搭配,我們不是在銀行或公司上班,那里的員工制服都是深顏色或是灰色,我們的“顧客”是小朋友,因此我們的著裝就應該讓這些小朋友感到賞心悅目,光鮮亮麗的色彩就是我們應該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形象的組成部分。我是一個在于穿著時比較喜歡暗色,例如:黑色,大部分時間都是穿黑色的衣服,看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可能自己的穿著也會影響孩子對顏色的感知和搭配,所以以后我會嘗試更多的顏色合理的搭配,呈現給孩子們一種光鮮亮麗的樣子。
讀了《幼兒教師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這本書,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作為教師是多么地不容易,處理事情要拿捏適當、哪怕一件小事情的處理也要體現出正確的教育觀。孩子就是孩子,我們成人不要用過高的要求來對待他們。威廉。詹姆士說過:“智慧就是懂得應該忽略什么。”我相信,細節決定成敗,不要放過日常工作中、與孩子們相處中、處理事情過程中的任何小細節,用心對待與孩子們的每一天,走向成功的職業人生。我會根據書中的實例合理的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加油!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2
利用寒假時間拜讀了朱永通先生新作《教育的細節》,感觸尤深。這部書是深入教育現場多年觀察和思考的結集,“散發著親切的泥土氣息”。這部作品是一個獨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識的框架內的平實述說,說出了教育的本質,是以敏銳的眼光,透視了教育行為中的真善美和虛假丑。讀完之后能明晰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學校,什么是好的教師,感受一種“夢在遠方,路在腳下”的平靜和力量。整本書沒有高深的理論,拋卻新潮的術語,矚目于教育的小事、細節,帶你抵達教育現場,為教育做最真實、深刻的“側寫”——這些書評都極為中肯。感觸最深的是書中《平等觀念在哪兒》一文,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一臉漠然或最多居高臨下地點點頭,是不是小事?小到不可能影響學校在區里、市里的排名,卻可能給學生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因為這是讓學生忘不掉的細節;某數學老師偏愛某個學生(很不幸,剛好是個富豪家庭的孩子)也是小事,卻讓其他學生都討厭她的課,班里數學成績年級最差——這位老師可能絞盡腦汁也不會想到是這么個原因。《潤澤的座位》一文中,班級學生數為奇數時,怎么安排那一個單獨的座位,永通問過許多校長,竟問不出答案——校長哪有心思考慮這么小的事……作者不動聲色地真實記錄這些年他在教育界的所見所聞,他在那冷冷地說著,尤其是那篇《三個詞匯里的學校文化》,那個轉自崔永元的關于貧困地區孩子沒見過足球、清洗足球的故事,讓我笑出了眼淚,笑過之后,眼淚卻還止不住地往下流——在當下充滿“荒誕”的中國教育場,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太多。這樣的事情我也常常看到、聽到,許多來咨詢的家長向我訴苦時,我發現他們說的`也都是小事,而對這些小事我卻無能為力。例如,孩子班里新來了一位老師,來了十天還叫不出孩子們的名字;教師節那天,不諳世事的孩子毫不遮掩地向班主任說,要去送禮物給新老師,班主任聽了臉一沉,居然不同意孩子去送禮物。晚上孩子把事情告訴媽媽,媽媽一夜未眠,倒不是為禮物沒送出去,只為孩子以后如何在這位老師“手下”學習、生活而擔憂。
在書中作者指出;當前教育存在一些誤區。比如,無視過程,無視原理,無視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及思索,甚至隨心所欲”。于一些隨意的教育細節中滅失了學生的天知,我與此有著很深的共鳴。現在讀讀朱老師的作品,我發現,這個問題其實也體現了很多老師,平時對一些教育細節的忽視,其中包括對學生內心的仔細觀察,漸漸的導致自己累積了一些教育的“惡習”,生出許多“反教育”的行為,滅失學生的天性,這其實是極為可怕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選擇很多時候取決于對細節的觀察與領悟!朱永通《教育的細節》一書共五輯——“活在觀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變”“教育中的習以為常”“過有思考的教書生活”,文字雖很樸實,卻正如網絡評論的那樣“能穿透靈魂、體現育人智慧”,確實是一本教育界的好書。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3
今天,孫老師讓我們讀美國羅恩。克拉克寫的《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我想:這本書應該是老師讀的,為什么要叫我們讀呢?于是,我就帶著好奇的心情,讀了《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飯后要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別人遞給的東西要說“謝謝”》、《與人相碰應主動說“對不起”》這5個細節。 其中令我最感興趣的'是《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一文。里面有“吃飯時不能把手肘放在桌上”、“不能用兩只手吃飯”……讓我懂得了吃飯時的很多文明禮儀。我一定要做到這5個細節,同時,我還要到網上查閱其他的50個細節,我要成為一個講文明禮儀的好孩子!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4
我讀了朱永通寫的《教育的細節》一書,下面就說說自己閱讀之后的收獲和體會。
書中我讀到了很多生動的故事和作者對這些故事的解讀。比如,可以讀到“一厘米”的故事,讀到賈春英老師改變一個同學著裝的故事;讀到原泉州第二實驗小學林校長對非教育行為說“不”的故事以及他的認識:“學校不是為榮譽而生存的,學校是為孩子健康發展而存在的'”。從這些故事中,讓人內心感觸很深。
閱讀本書,使我意識到細節的力量。研究細節可以幫助我們關注細節,從習以為常的細節審視和反思自己整個的教育觀念,研究和改進自己的實踐操作,從細節入手的改變可以使教育觀念和教育的原理、原則落地生根;提供細節變革的參照可以幫助我們教師找到變革的抓手,使變革變得更加真實可靠。閱讀的本質是閱讀自我,閱讀帶來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閱讀中,我不時審視自己是否關注了這些教育細節,在處理這些細節時自己是否合格。審視的結果不時使自己坐立不安,恨不得重新來過。希望自己重新來過,我把這看成自己讀《教育的細節》的最大收獲。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意思是說,不要因為這件好事是小事而不做。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你不能在細節上影響學生,便不能當好學生的導師。要照亮別人,自己身上必須要有火種。空洞的教育不如言傳身教。教育孩子愛祖國,那么在舉行升旗儀式時,教師首先要做到嚴肅,莊重,不交頭接耳;要求孩子保護環境,教師自己看到校園中的紙屑時,應該第一時間彎腰拾起,而不是漠然走過;教育學生要愛勞動,教師就應該熱愛勞動。教師的勞動是一種以人格培育人格,以靈魂塑造靈魂的勞動。教師的人格和靈魂并不只是表現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里,表現在與學生相處的一點一滴中。這些細節就如同一絲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夜喜雨。抓在細微處,落在實效中,品德教育緊靠講道理,提要求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把生活中的小事做好,做到位。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5
有禮貌是一個人一生保持良好品德的基礎。今天,孫老師推薦大家讀了《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我的好奇心一下子涌入心田。我看了5個片段,它們是《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與人相碰應主動說對不起》、《餐后要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
其中我最喜歡《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文中主要講羅恩。克拉克先生是怎樣教育他的學生養成道謝的好習慣的。克拉克先生還拿出了實際行動。“我”遞給你東西的時候,你要說“謝謝”。如果你在接東西的`三秒鐘內不說謝字,我就把東西拿回來。一個十二年級的男孩回憶說:在他上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根棒棒糖作為獎勵,正當他滿懷欣喜地剛要把糖放進嘴里時,克拉克先生把它搶走了。因為他當時沒說“謝謝”。然后克拉克先生就把棒棒糖放進了自己的嘴里。
知道我為什么喜歡這一篇文章嗎?因為每次老師遞給我東西和發給我東西時,我從沒吐出過“謝謝”這兩個字,現在想來真是羞愧難當啊。以后我要養成感謝的好習慣,做一個文明人。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6
拜讀朱永通先生新作《教育的細節》,感觸尤深。這部書是深入教育現場多年觀察和思考的結集,“散發著親切的泥土氣息”。
這部作品是一個獨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識的框架內的平實述說,說出了教育的本質,是以敏銳的眼光,透視了教育行為中的真善美和虛假丑。讀完之后能明晰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學校,什么是好的教師,感受一種“夢在遠方,路在腳下”的平靜和力量。整本書沒有高深的理論,拋卻新潮的術語,矚目于教育的小事、細節,帶你抵達教育現場,為教育做最真實、深刻的“側寫”——這些書評都極為中肯。
感觸最深的是書中《平等觀念在哪兒》一文,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一臉漠然或最多居高臨下地點點頭,是不是小事?小到不可能影響學校在區里、市里的`排名,卻可能給問好的學生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因為這是讓學生忘不掉的細節;某數學老師偏愛某個學生(很不幸,剛好是個富豪家庭的孩子)也是小事,卻讓其他學生都討厭她的課,班里數學成績年級最差——這位老師可能絞盡腦汁也不會想到是這么個原因。
《潤澤的座位》一文中,班級學生數為奇數時,怎么安排那一個單獨的座位,永通問過許多校長,竟問不出答案——校長哪有心思考慮這么小的事……作者不動聲色地真實記錄這些年他在教育界的所見所聞,他在那冷冷地說著,尤其是那篇《三個詞匯里的學校文化》,那個轉自崔永元的關于貧困地區孩子沒見過足球、清洗足球的故事,讓我笑出了眼淚,笑過之后,眼淚卻還止不住地往下流——在當下充滿“荒誕”的中國教育場,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太多。
這樣的事情我也常常看到、聽到,許多來咨詢的家長向我訴苦時,我發現他們說的也都是小事,而對這些小事我卻無能為力。例如,孩子班里新來了一位老師,來了十天還叫不出孩子們的名字;教師節那天,不諳世事的孩子毫不遮掩地向班主任說,要去送禮物給新老師,班主任聽了臉一沉,居然不同意孩子去送禮物。晚上孩子把事情告訴媽媽,媽媽一夜未眠,倒不是為禮物沒送出去,只為孩子以后如何在這位老師“手下”學習、生活而擔憂。在書中作者指出;當前教育存在一些誤區比如,無視過程,無視原理,無視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及思索,甚至隨心所欲”。于一些隨意的教育細節中滅失了學生的天知,我與此有著很深的共鳴。現在讀讀朱老師的作品,我發現,這個問題其實也體現了很多老師,平時對一些教育細節的忽視,其中包括對學生內心的仔細觀察,漸漸的導致自己累積了一些教育的“惡習”,生出許多“反教育”的行為,滅失學生的天性,這其實是極為可怕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選擇很多時候取決于對細節的觀察與領悟!朱永通《教育的細節》一書共五輯——“活在觀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變”“教育中的習以為常”“過有思考的較教書生活”,文字雖很樸實,卻正如網絡評論的那樣“能穿透靈魂、體現育人智慧”,確實是一本教育界的好書。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7
“細節決定成敗”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這句話對幼兒園的教育尤為重要。教師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話語,傳遞出的積極的或消極的意義,對稚嫩而敏感的幼兒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書中的每一個事例都很貼近我們的教學生活,以下就將我的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正話”為何總要“反說”
在這個案例中對于幼兒不好的行為,教師想運用過了“正話”反說的方法制止一些幼兒的不好的行為,如:當活動中有幼兒在說話時,王老師說:“還有誰沒有做好?還有誰在那里說話?”幼兒暫時安靜了一會,又開始說話。
當一名幼兒將繪畫作品畫到桌子上,王老師說“你真夠可以啊,都能在桌子上作畫了,行為藝術啊!”結果不僅沒有達到效果,反而其它的小朋友也學著在桌子上亂畫。在案例中教師說的這些語言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有時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老師也會說出上面的話語。在案例中這些語言明顯是無效的,并沒有達到效果。那為什么我們還會說呢?在這本書中進行了分析。
對于教師而言,一些教師對幼兒說話隨便,很少考慮自己說出的話對幼兒的.身心影響。教師的心情處于消極狀態時,會用“正話反說”的形式來宣泄自己的情緒。對于幼兒而言,6歲以下的幼兒,他們理解反語的能力還十分有限,特別是小班中班的幼兒,他們很難理解反語背后的真正含義。
我的感悟:教師在指導幼兒教育行為的時候,應該先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尊重、信任幼兒,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要給幼兒正面、積極的心理暗示,要正話正說。老師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耐心的指導幼兒的行為。
二、你終于做對了
這是一個操作活動的案例,活動中幼兒操作時教師沒有關注指導幼兒,而是忙于給完成的幼兒貼一朵小紅花。當有一個能力弱的幼兒操作空白的時候,教師沒有通過提問進行指導,而是運用表情暗示,讓這個幼兒最終完成操作。
最后,老師還說了一句“你終于做對了”。這雖然是一個小細節,在案例的后面卻反映了教師的理念及行為。“你終于做對了“說明老師關注于操作結果。教師的表情暗示,說明這個老師很重視幼兒的操作結果,而忽視了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是如何與操作材料進行互動的。因此,在最后能力弱的幼兒已經不去想如何通過嘗試來解決操作的問題,而是依賴于教師表情暗示來判斷操作的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沒有通過操作得到發展,而在無形中喪失了自己的思考的意識,可能會養成依賴的習慣。在綱要中提到:“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通過提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帶動幼兒自主的去參與活動,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對于這個案例中的情況,老師可以給予幼兒犯錯的機會,讓幼兒在反復操作中真正體會到操作的方法。
我的感悟: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原有水平,允許幼兒犯錯。教師教育觀念要不斷更新,不要只關注于結果,要更多關注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獲得的收獲和得到的發展。教師還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學語言,盡量用啟發性的語言,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積極主動地完成操作和探索的過程。
教學中的細節無處不在,只要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關注幼兒,相信會有更多的發現。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8
暑假里,我有幸拜讀了朱永通先生的《教育的細節》一書。拿到書本,一行小字躍入眼簾——警惕細節中的魔鬼,讓天使常駐。何為魔鬼?何為天使?當我一頁一頁翻看著的時候,我想我似乎明白了。
《教育的細節》這一書其實是一個個案例,一個個故事片段,有他女兒教育成長的真實經歷,有他到各地學校的所見所聞,以小見大,娓娓道來,他不似教育類書本中的大段大段的道理哲學,更像是話家常般的闡述,讀之讓人耳目一新。
如《單獨的座位》、《課堂中的道具》、《怎么和孩子說話》,這些細節常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遇見,可也常常被我們忽略。當我讀完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不禁在想,如果換做是我,我會怎么做?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朱永通先生提到的《一厘米之變》,看到這個標題,我就想到了我們班的一個小朋友哲哲。哲哲小朋友,長得非常帥氣,很聰明,上課回答問題都能回答到點子上,數學操作也做的又快又好。可就是這樣一個本來應該很討人喜歡的小家伙,在班級的一日活動中,你會聽到很多的告狀聲,哲哲搶積木了,哲哲把小朋友弄哭了。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都會想怎么讓他變好呢?其實改變他人何其不易,不如試著改變自己。也許你會覺得你改了他怎么還是這樣?那么不如想我改的是不是不夠,再多一厘米如何?抱著這樣的心態,我們兩位老師、阿姨、孩子的媽媽甚至孩子的整個家庭都在悄悄的變化,在這樣的.變化中你再去觀察孩子,你會發現孩子也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從原來的迫不及待到現在的學會等待,從原來的不敢放手到現在的其樂融融。也許有時候還是很調皮,但是只要我們繼續堅持每天一厘米,相信孩子也會越來越好。
俗話說: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教育的細節關系著教育的成敗。而“一厘米之變”所變化的就是種種細節,包括觀念的“一厘米之變”、教育重心的“一厘米之變”、對教育中習以為常的事情的“一厘米之變”。堅持一厘米之變,從能改變的地方開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變,積少成多,量變產生質變。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9
今天孫老師推薦我們閱讀《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這是由美國一位教師羅恩.克拉克寫的。他曾在美國很多問題學校任教,現在為紐約哈萊姆學校的教師。我們想:孫老師為什么要讓我們閱讀這篇文章呢?這篇文章應該讓老師讀更合適!
孫老師給每個組發下了5篇文章,我懷著好奇的心情閱讀著這5篇文章。第一篇是《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第二篇是《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第三篇是《餐后要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第四篇是《接到別人的東西要說“謝謝”》,第五篇是《與人相撞因主動說“對不起”》。讀完這些文章,我覺得羅恩.克拉克老師很偉大,他能通過55個小細節,讓那些問題孩子,變成好孩子。他寫的這本《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最喜歡第四篇《接到別人的東西要說“謝謝”》。這個故事主要寫了羅恩.克拉克教師給他學生的東西,學生如果不說“謝謝”,羅恩就會在接到東西的`三秒鐘后把東西拿回來。他認為既然你不尊重我,我也沒必要對你客氣!
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觸動,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別人遞給我東西后,我很少對他們說:“謝謝!”我覺得很慚愧,如果我在他們那里上學,我一定會失去很多東西,都是因為沒說“謝謝”的原故。今后,我一定在別人給我東西的三秒鐘之內說一句:“謝謝!”
以后,我一定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少年!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10
《幼兒教師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的作者格溫·斯奈德·可特曼是一位曾從事幼兒教育第一線工作30年的幼教工作者,所以書中的內容不是單純的教條式,而是和生活、日常工作息息相關的,同時作者的觀點又都是以許多心理學家、教育家關于兒童成長學習的理論和研究為基礎的,在讀過之后,讓人感覺收獲頗豐,并感到對我們日常的幼兒工作有實際的幫助作用。
本書每一章都是以一小段導言開頭,之后則是一系列與主題相關的小故事,每個小故事的后面都附有稱為 “小貼士”的建議以及請讀者自問的幾個問題,每一章都有小結,這樣的記述方式,使文章內容條理分明而又生動有趣,引導讀者用一個正確、客觀的角度去讀這本書,并給人啟發。而書中的小故事更是貼近生活,生動地讓我們掌握了幼兒教育的技巧。
在讀過這本書后,《不妨試試問問自己》這一篇章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因為在日常工作中都是以實踐為主的教育模式,“不妨試試”章節中的內容,對我們的`日常教育工作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導航作用,可以讓我們的日常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充實,真正地把書中的理論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展現了本書的價值。而“問問自己”則又常常引發讀者的深思,每每看過各個章節的內容后都特別喜歡看一下作者留下的問題,這些問題大都是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寫照,可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至于怎樣處理和解決問題,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結合自己的日常工作經驗,分析研究這些問題,從而改進、優化自己的日常教育工作,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通過對本書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教育教學方法、家園共育等方面的知識,也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嶄新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自省,并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11
開學初,學校給每位老師發了一本書《教育的55個細節》。我認真地閱讀了這本書,本書是一位美國的優秀教師羅恩.克拉克所著。作者從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了55個細節,涵蓋了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禮儀,大到積極心態的培養。作者還針對這些細節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許多學生在他的教導下,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成了優秀的學者,成功的人士。看完這本書,我很快產生一種想法:多好的一本書呀,我也要讓我的學生養成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終身受益。那么,我除了平時在教育教學中要積極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引導學生外,如何能讓學生自主地去養成這些好習慣呢?我嘗試了以下的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周一的思想品德課上,我鄭重地拿出了此書《教育的55個細節》,并欣喜地告訴同學們,趙老師這段時間發現了一本好書,書名是《教育的55個細節》。為什么要說這本是好書呢?因為這55個細節,就是55個好朋友,只要你能和他們交上朋友,交的朋友越多,你就會發現,喜歡你的人也會越來越多。我在我兒子身上做了實驗,讓他和本書中的細節交朋友,結果呢,兒子每天回來都會快樂地告訴我:“媽媽,你昨天教我的細節真好,我做到了,老師又表揚我了!”
同學們聽了,眼睛都亮起來了,都驚奇地看著我,似乎都在想:到底這些細節是什么,怎么會這么神奇呢?我趁勢問學生:“想知道這55個神奇的細節是什么嗎?想和他們交朋友嗎?”全班同學迫不及待地說:“想!”看見孩子們有看這本書的欲望了,我高興地說:“既然你們都想看書,我很高興!這樣吧,這本書,我放在我們班的書架上,你們有空自己看。誰看懂了哪個細節,馬上告訴老師,老師會觀察你平時的行動,看是不是真的學會了這個細節,真的和這個細節交上朋友了。如果是,老師要在全班表揚他。你們說,好嗎?”早就想一睹為快的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好!”
下課了,同學們都圍在書架邊上,排隊看這本書。連續幾節下課,我都到教室里觀察孩子們的表現。我發現,看這本書的同學,熱情不減,還有不少同學在討論書中的一些章節,遇到不認識的字,他們還主動去查字典呢。我心里暗暗高興,期待著第一個學生來告訴我,他看懂了書中的哪個教育細節。
第二天,我盼來第一個來告訴我和書中細節交朋友的孩子。他是鄧恩皓。皓皓來告訴我:“老師,我看懂了第二個細節。”我說:“你真棒!能告訴我,第二個細節是什么嗎?”皓皓認真地看著我,說:“第二個細節是說用眼睛和他人溝通。就是說,有人對你說話時,眼睛要注視著他;有人發表意見時,你的身體和臉要正對著他。這是有禮貌的行為。”聽了皓皓這么說,我激動地摟著他說:“你真的`好棒呀!說得真好!老師真喜歡你!”我開心地看著他,繼續說:“是呀,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老師在你的眼里已找到了開心和快樂了。相信你會越來越受大家的歡迎。”皓皓開心地看著我說:“謝謝老師!”然后天真地蹦著跳著回教室了。
我在班里表揚了皓皓。接下來幾天,我發現,往日和別人說話不太禮貌的皓皓,現在和別人說話時,都很有意識地看著別人的眼睛,臉上的笑容多了。我從心底里為他感到高興。
現在,找我說書中教育細節的孩子越來越多了,有的說知道了“要向表現出色的人表示祝賀。”有的說知道了“接到別人的遞的東西要說謝謝。”還有的說知道了“上課時,從一種科目換到另一種科目,換學習用具等各種動作要迅速,安靜和有秩序。”“進出門時,為別人扶住門”......更難得的,是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告訴我:“趙老師,我發現您的這本書放在書架上這么久,有這么多同學爭著看,但這本書都沒被弄爛。所以,我發現我們身邊也有細節,那就是我們學會尊重愛護別人的東西。”我情不自禁地拍拍孩子的肩膀,開心地說:“你是個細心的孩子,你真是棒極了!”我在班里大力表揚了這個細心的男孩,稱贊他是個會讀書的孩子,不但能讀懂這本書的細節,還能通過讀此書,去觀察書以外更多的事物。接下來,找我談細節的孩子越來越多了,不只是談《教育的55個細節》,更多談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所發現的細節。
其實這些教育的細節,有些也是我們教師平時有對孩子教育過,滲透過的內容。可有的孩子就是做不到,或者是為了應付老師而膚衍去做的,并沒有化做他們真正的行為習慣。現在我換了這種方式,用心地和孩子們一起閱讀此書,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學習,他們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這些細節已逐步化為他們個人和班級的日常規范,我真的為他們感到高興。我深信,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的知識,才是他們理解得最透徹、最深刻的。
和孩子們共同成長,是一件讓人快樂、幸福的事!當老師,真好!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12
最近,我閱讀了《教育的細節》這一本書。接下去談談自己教育的一點感悟。從大學畢業至今已從事初中英語教學十三年了。從當初一個懵懂、稚嫩的小后生,我變得更加成熟。回顧這些年的教學經歷,我覺得是快樂與痛苦并存。和學生在一起,心情會變得愉悅,心態也會更年輕。但面對成堆的作業和班級的瑣事時而會變得煩惱。
但雖然工作中有少量苦楚,我從沒有放棄過。因為對于我來說,它就是一份事業。雖說平凡又微不足道,但它是我人生前進的動力和心靈的寄托。的確,就是這份對工作的執著和熱情,讓我每次都能精力充沛地走上三尺講臺,和同學們一道去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教學工作繁雜而又有些枯燥,但有時靜下心來去思考、去總結,定會發現許多樂趣和那片屬于自己的沙漠綠洲,給人無限遐想。
在教學中,和同學們談談英美文學,中西方文化差異會讓學生們覺得你知識淵博;和他們談談人生會讓他們覺得你很有人生閱歷;和他們一起課堂互動,會讓他們覺得你很有親和力。是的,這就是我教學經歷的真實寫照。每每想起,都會喜悅涌上心頭,心情自然舒暢起來。
談到自己的教學觀,我覺得可以用“與生為友,共同發展”這幾個字來概括,雖說語言樸實,但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那么,我該怎么做呢?
第一,與學生為友,相互理解。
自己也是從一名普通的初中生成長而來的。初中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的一個階段。所以,我都會正視學生成長中的一些錯誤,想方設法地幫助學生改正。
第二,永葆年輕心態,跟上時代的節拍。
從剛工作時的90后學生到現在面對的00后學生,我發現我所教的學生們的觀念有了很大的差異,社會賦予給他們的責任和榮辱觀也有不少的.變化。教的學生越來越年輕,而我們老師年紀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我們更應該保持一種年輕心態,更好地融入新鮮事物中,而不會變成學生口中所謂的“老人”。
第三,教書育人,從我做起。
為了不被社會所淘汰,我經常學習。更多去了解學生的心理,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關心幫助他們。
以上,就是我個人教育的些許感悟,或許很平實,但我會繼續慢慢摸索,去開辟更為廣闊的教學綠洲,和學生們一道,共同發展。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13
書本中的這么一段文字:“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只手,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還有一百種聆聽問題的方式,驚訝和愛慕的方式。一百種歡樂,去探索,去發現;一百個世界,去發明;一百個世界,去夢想。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學校和文明,將孩子和身心分離。他們告訴孩子,不需用手操作,無須用腦行事,只要聽,不必說,理想世界不必伴隨快樂,他們要求孩子,去發現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個世界中,他們偷去了九十九。”說的真好,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去尋找孩子喜歡的語言,只做引路人,不做指路者。
翻閱了朱永通《教育的細節》一書,共五輯——“活在觀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變”“教育中的習以為常”“過有思考的較教書生活”,文字雖很樸實,卻正如網絡評論的那樣“能穿透靈魂、體現育人智慧”,感觸最深的是書中《平等觀念在哪兒》一文,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一臉漠然或最多居高臨下地點點頭,是不是小事?卻可能給問好的學生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因為這是讓學生忘不掉的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教育的細節則首先是體現在課堂上。我們面對的小學生,對于他們講大道理不能說沒有作用,只是要從根本上觸動孩子思想的神經,還要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情、小細節抓起。在課堂教學中也注意細節,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而課堂互動往往是通過教學細節來實現的。教學細節推動師生課堂有效互動。當我把問題呈現給學生時,我的語調、眼神都很重要,面對我的問題,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判……這些細節的注重,都會使我的課堂變的有生命力。
教育真美,孩子更美,希望我能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找回孩子心中的好老師。通過看《教育的細節》這本書,我看到“一厘米之變”,對這些事例真的很震驚,句句說到了我們的生活中,難道我們不是這樣做得嗎?這讓我深思,不是不知道,而是我們沒有注意細節。最大的收獲也許并不是我要去注意細節什么的,而是讓我知道換位思考是多么的重要,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贏得信任的最好方法,好好去做好換位思考,就可以注意到每個教育上的細節了。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14
這個寒假里,我閱讀了由陳遷老師主編的《幼兒園教育的50個細節》這本書。一拿到這本書,我先粗粗的翻閱了全書,感覺這本書的每個案例都比較典型,都是我們幼兒園教育中比較常見的事情,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讀性的書籍,于是對它產生了興趣,我就一口氣用了幾天的時間把全書細細的閱讀了一遍。本書重點圍繞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細節問題展開論述,全書50個細節以案例的形式呈現,從語言運用、非語言行為、教學探索、環境創設、因材施教和處理突發事件這六個不同的側面來反映當前我國幼兒園教育中需要引起高度關注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語言和行為。每個案例通過“細節描述”來展示一定的情境,并通過“細節透視”進行簡明的理論闡釋,剖析細節背后的意義,進而提出富有針對性的教育建議。案例典型豐富,語言簡明扼要,對一些幼兒園教育中的常見問題提出了質疑,使我在教學中得到了一定的啟發。
在幼兒園里我們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傳遞出積極或消極的意義,對稚嫩而敏感的幼兒的身心,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只有從細節入手,才能不斷積少成多。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這句話我覺得寫的非常好。書中的很多案例都是我們在工作中時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比如細節一對“你最棒”這句話的評價質問。案例中,張老師的評價方式與評價語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我平時在教學中也經常這樣評價我們的孩子,“你最棒”、“你真厲害”這類語言,看了案例后,我才真正意識到如何更好的,更恰當的來評價幼兒的各種表現,才能對幼兒有更大的幫助。
首先我們老師對幼兒評價,要在思想上明確評價的目的,要促進每個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的發展,而不要在幼兒之間進行橫向比較,要避免使用“你最棒”,“你真行”之類容易導致幼兒間相互比較的語言。
然后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以每位幼兒過去發展的水平作為評價的基礎,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和現實狀況使用恰當的評價語言,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和優點。寫到這里,我想起了我們孩子在區域活動用雪花積木拼搭各種圖形的時候,有的孩子搭了花籃,有的做成了眼鏡,他們時常會很興奮地跑來展示給我看,我常會以一種很肯定的態度,給他們一個大拇指表示你真棒,這時我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的正確評價方式與評價的語言,讓不同幼兒認識到自己不同的進步。其實我可以仔細觀察,比較孩子過去與現在的拼搭水平,發現孩子進步時,用更真誠的鼓勵和評價如:某某小朋友你很有進步,你搭的花籃真漂亮,而且顏色也配的很好,如果下次搭的更大些那就更完美了等等,這樣孩子對下次的活動就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比老師單單說你真棒要更有評價的針對性。
最后我們老師還應當有一個正確的評價態度,并注意恰當的運用積極的體態語言,老師能用熱情、關注的'態度去評價幼兒,幼兒就會從教師的積極態度中得到鼓勵和支持,相反,如果老師的態度冷待或心不在焉,幼兒就會由于教師的消極態度的暗示而產生抵觸、懷疑等心理,從而影響到評價的效果。象我們平時指導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時,我們老師可以配合使用積極的身體姿態,面部表情和語音語調,如適當的俯下身子,面帶真誠的微笑,目光和藹,語音親切等。
這本書讀來非常親切,其中一個案例就讓我學到了很多,我很喜歡閱讀這類實例性比較強的書籍,書中一個個小故事就展現在眼前,有些事例自己也曾經歷過。在閱讀中,真切地感受到作為一線教師是多么地不容易,處理每個教學活動,日常活動都要有正確的教育觀。更要有理論的支撐,閱讀《幼兒園教育的50個細節》對我啟發很大,我還將繼續經常閱讀它,弄懂各細節背后的理論要點,使我今后在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借鑒和幫助。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15
四月,我們閱讀了朱永彤老師的專著《教育的細節》。 這本書取材于教育過程中的生活細節,深深地啟發了我。 教育的路漫漫其修遠兮,那些美好的教育細節,如春雨一般,陶冶著師生的心靈,連接著師生的心靈。
朱老師說:“總有老師有獨創性,基于愛和尊重想出辦法,獎勵表現最好的孩子下周在這個位子上坐一周,不能坐太久 ” 提到:學生遲到,是教育生活的一部分。 它就像一張試卷,可以快速檢測出不同教育行為背后的黃金價值。 對于遲到的學生,多數教師采取學生認同的教育行為。 比如有一次遲到,你就做班級志愿者,幫助當天值班的同學打掃衛生,或者在班會上講一個小故事。 這樣的處罰是可以理解的,學生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一次,朱老師去河南鄭州聽課,發現這里的學生遲到了,但他們從來不打電話報告,而是靜靜地坐在座位上,絲毫不影響上課進度。 全部。 微笑。
書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叫做《萬念俱灰》。 文章提到了這樣一件事。 一個孩子回家告訴父母,上舞蹈課時,C老師不允許沒有穿舞鞋的學生上課,只能在場邊練習。 沒有帶舞鞋的'學生受到嚴厲批評,但有些人會忘記帶舞鞋上課;另一位W老師面對沒帶舞鞋的學生,沒有生氣,而是笑著走出了儲藏室。 給這些孩子找一雙大小差不多的舞鞋,并告訴他們一個方法,買兩雙舞鞋,一雙放在書包里,另一雙留在學校。 沒有學生忘記帶舞鞋。
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觀念下,不同的處理方式,會激起截然不同的情緒反應。 可見,情感是教育中不可低估的人文因素。
朱老師在《如何與孩子交談》一文中提到:語言是師生之間的橋梁,說話者無心,聽者有心。 教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與孩子交談的方式。 師生互動中,老師一句暖心的話讓同學們信心滿滿、充滿力量。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教育的細節心得05-06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03-04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03-04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7篇03-13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9篇03-04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8篇03-30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通用21篇)06-13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09-20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