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細節》讀后感范文(通用2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的細節》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1
書本中的這么一段文字:“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只手,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還有一百種聆聽問題的方式,驚訝和愛慕的方式。一百種歡樂,去探索,去發現;一百個世界,去發明;一百個世界,去夢想。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學校和文明,將孩子和身心分離。他們告訴孩子,不需用手操作,無須用腦行事,只要聽,不必說,理想世界不必伴隨快樂,他們要求孩子,去發現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個世界中,他們偷去了九十九。”說的真好,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去尋找孩子喜歡的語言,只做引路人,不做指路者。
翻閱了朱永通《教育的細節》一書,共五輯——“活在觀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變”“教育中的習以為常”“過有思考的較教書生活”,文字雖很樸實,卻正如網絡評論的那樣“能穿透靈魂、體現育人智慧”, 感觸最深的是書中《平等觀念在哪兒》一文,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一臉漠然或最多居高臨下地點點頭,是不是小事?卻可能給問好的學生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因為這是讓學生忘不掉的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教育的細節則首先是體現在課堂上。 我們面對的小學生,對于他們講大道理不能說沒有作用,只是要從根本上觸動孩子思想的神經,還要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情、小細節抓起。 在課堂教學中也注意細節,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而課堂互動往往是通過教學細節來實現的。教學細節推動師生課堂有效互動。當我把問題呈現給學生時,我的語調、眼神都很重要,面對我的問題,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判……這些細節的注重,都會使我的課堂變的有生命力。
教育真美,孩子更美,希望我能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找回孩子心中的好老師。通過看《教育的細節》這本書,我看到“一厘米之變”,對這些事例真的很震驚,句句說到了我們的生活中,難道我們不是這樣做得嗎?這讓我深思,不是不知道,而是我們沒有注意細節。最大的收獲也許并不是我要去注意細節什么的,而是讓我知道換位思考是多么的重要,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贏得信任的最好方法,好好去做好換位思考,就可以注意到每個教育上的細節了。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2
班主任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必須注意工作中的教育細節。我引讀了30個教育細節,與大家分享,以期對學生的教育更真切、更有效。
1、對所教班級學生姓名、住址、學習、家庭等基本情況要了如指掌。課余時間盡量多地與學生一起交談、研究、活動,縮小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增進學生對老師的親近感。
2、每天早上、下午第一節課,老師都要檢查學生到校情況,注意察看教室內外的設施設備是否完好,看看學生課桌內有無危險器物品。時刻不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3、上課前向學生問好,下課時要和學生說再見,這也是教育學生講禮貌的有效方式;找學生談話,要請學生坐下,體現師生平等,相互尊重,才更容易溝通和解決問題。
4、學生上課遲到,可請學生安靜地走進教室。課后再詢問學生遲到的原因,并要求學生自覺補上耽誤的學習內容。如果在課堂上詢問,無論老師還是學生,精力都無法馬上集中,影響和耽誤大家的時間,實在得不償失。
5、上課不要講與課程無關的事情。有的老師尤其是班主任上課總喜歡嘮叨幾分鐘,往往認為這是負責任、對班級有感情的表現。殊不知,如此占用上課時間講非課內知識的做法,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抗議。
6、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經常引導和教育學生讀書,豐富精神文化,彰顯儒雅風范。老師能如此,不僅能得到學生的敬仰,而且學生會更聽從你的教導,把你作為他們心中的榜樣。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3
自從開展了“讀書讓我更有魅力”活動后,感謝園領導為我們選購了《幼兒教師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這本書,這本必讀書籍它讓我學到了很多,我是一名工作2年的年輕教師,缺乏教育上的經驗,不關注細節問題,不能很好的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合理的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上,這本書舉了很多的例子,讓自己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看了這本書后的感想:
一、如何減少新入學幼兒的離別之苦
我所在的班級是中班班,孩子的年齡較小,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身邊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怎樣讓幼兒盡快的適應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和老師。剛開學時,我們會提醒家長下午起床后就來接幼兒回家,以后的幾天,每天增加半個小時,讓幼兒慢慢的適應新環境,看了這本書后驗證了我的做法是對的,逐漸增加幼兒在幼兒園的時間,讓幼兒輕松的適應幼兒園的一個途徑就是制定一個時間表。循序漸進的增加幼兒接觸新環境的時間,與其把孩子們強行的留在幼兒園太久使他們以后都不愿再來上學,還不如適當減少時間,讓他們回家時面帶微笑,盼著以后再來。
二、鼓勵幼兒開口說話
寶寶是一個比較內向害羞的孩子,在平時大家在一起可以大膽的唱歌說話,可是當上親子課時,確不敢上小舞臺上表現自己,我會笑著走到他的面前拉著他的手鼓勵他大膽的走到小舞臺表現自己,當他站在小舞臺上時,我會拉這他的手,給他鼓勵給他安全感,表達自己對他的肯定,相信他一定會做的很棒!這樣反復幾次下來,寶寶已經可以大膽的到小舞臺上表現自己,而且還可以自己獨自去跟小朋友拉手點數,一共來了幾位小朋友上親子課,豐豐的表現越來越棒了,所以細節的關注可以改變孩子,讓他變的勇敢越來越棒!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不僅僅需要言語,一個會心的微笑或是一種舒緩的語調對他們來說都沒有著吩咐的含義,對于任何年齡段的孩子來說,身體的觸碰和其他肢體語言都是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日常活動中,我們可以不借助語言就表達自己的贊成和肯定,或者抱抱,拍拍他或者輕輕的撫摸都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三、對于教師自身的形象
幼兒教師工作室穿的衣服和鞋不僅要讓自己能很輕松自如地坐在地上,還要注意色彩的搭配,我們不是在銀行或公司上班,那里的員工制服都是深顏色或是灰色,我們的“顧客”是小朋友,因此我們的著裝就應該讓這些小朋友感到賞心悅目,光鮮亮麗的色彩就是我們應該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形象的組成部分。我是一個在于穿著時比較喜歡暗色,例如:黑色,大部分時間都是穿黑色的衣服,看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可能自己的穿著也會影響孩子對顏色的感知和搭配,所以以后我會嘗試更多的顏色合理的搭配,呈現給孩子們一種光鮮亮麗的樣子。
讀了《幼兒教師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這本書,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作為教師是多么地不容易,處理事情要拿捏適當、哪怕一件小事情的處理也要體現出正確的教育觀。孩子就是孩子,我們成人不要用過高的要求來對待他們。威廉。詹姆士說過:“智慧就是懂得應該忽略什么。”我相信,細節決定成敗,不要放過日常工作中、與孩子們相處中、處理事情過程中的任何小細節,用心對待與孩子們的每一天,走向成功的職業人生。我會根據書中的實例合理的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加油!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4
一本好書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讓人不斷超越自己的局限,去領略百態人生。20xx年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在碎片化的信息時代下,紙質閱讀成為返璞歸真最珍貴的存在。一場疫情,給了我們更多的讀書時間,徜徉在墨香和文字中的每時每刻,沖淡了疫情帶給我們的不安與焦慮。
在非常時期,我積極配合國家有關疫情防控工作,積極響應我園教師線上“閱讀周”的活動倡議,認真閱讀了《幼兒教師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一書,不斷學習與思考,從閱讀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著名教育家老子說過:“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對教育細節的處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中的每一個對于幼兒教師來說都是那么的形象和貼合實際。下面根據書中案例,摘出幾點談談我的感受。首先,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兒童時期建立并維持社會關系的能力,對將來生活的重要性。有效地與幼兒交流,肢體、眼神、表情等都可以成為交流的工具。非語言方式的交流大多可以放在嬰兒或者稍大點的幼兒身上。用肢體觸碰一下嬰兒,給幼兒一個微笑或者擁抱,這都可以讓他們感覺到你在和他交流,都是在向他們傳達不同的信號。這些非語言的交流方式,可以直接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為自己的教育工作又增添新的方式與方法。第二,要重視具體的教育細節。在閱讀中,我有感于作者筆下的案例是形象鮮活的,故事中的老師將幼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細語,集成智慧,將她們的經驗與我們共同分享。
從這一點我就感悟到細節的重要性,如果自己也能重視日常教育中的細節,將工作中的點滴經驗積累起來,多記錄和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多思考和積累處理事情時的舉措是否妥帖,相信自己會成長的更快。第三,要積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中的每一個都發人深思。在閱讀中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相信細節決定成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關注與孩子們相處過程中的任何小細節,用心對待與孩子們的每一天,把書中所學恰當合理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不斷提升自我工作能力,對自己的行為做到了然于胸。只要我們明察秋毫,孩子們就會給我們指明方向。做一片綠葉、一絲春風、一縷陽光,把溫暖和愛帶給最可愛的孩子們!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5
第一次借到這本書,只是輕慢的瀏覽了一下,沒什么感覺。當這本書再次傳到我手中的時候,這么一本書不看那不是浪費嗎?當我看下去的時候,我發現書中講述的全是教育細節,細節中見精神。這些細節都是為了喚醒學生的心靈,喚醒內心深處的善良,喚醒青春的激情,喚醒年少的斗志,喚醒深埋心中的正義……心醒了,就會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心醒了,就會審視自己的生活;心醒了,就會揚長避短……教育就是要喚醒,就是要喚醒心靈。
第一輯:喚醒心靈需要智慧
有了智慧,教育能柳暗花明;有了智慧,教育能曲徑通幽;有智慧,教育能潤物無聲。
教育智慧從何而來?在經年累月的教育實踐中,我們以崇高的教育理想、堅定的教育信仰、豐富的教育理論作經,以健全的人格、深廣的愛心、廣博的知識為緯,啟迪心靈,陶冶情操,開啟心智,為學生"幸福度日,合理做人"(魯迅語)奠基,釀造出一杯杯最香醇的教育智慧之酒。
……
第二輯:喚醒心靈需要愛
愛,是教師最美的語言;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教育的生命。這份真愛來自于人性,更來自心靈。這份教育來自責任,更來自天職。它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它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教師的愛,無處不在。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細微的動作,一句鼓勵的話語……手執愛的鑰匙,走進學生心靈的秘密花園,迎接我們的將是鳥語花香。
……
第三輯:喚醒心靈需要生活充實
學生每天都有事情可做,每天都有事情能做,學生還會惹是生非嗎?還會打架斗毆嗎?我覺得不會,學生生活的很充實,生活很豐富,誰愿意落個不良學生的罪名?所以,作為班主任,作為任課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能學習,會學習,樂于學習。他能,讓他多做題;她行,讓她學會當堂內容;他弱,讓他鉆研簡單問題。他熱情,就發揮他的熱情,就鼓勵多為他人伸出援手做貢獻;她活潑大方,演講時就重用她;他威信不小,就讓他為班級負責;即使他什么也不會,你也能從班級中為他找到一個管校服、抄送宿舍分數的活兒……
"人盡其才,物盡其力",每個人都有事做,每個人都在負責任,這樣他們惹是生非的幾率就大大降低了,甚至他們能正確對待學習,理性對待生活。這樣的學生相對好管,這樣的班級相對好帶。
通過引導,讓學生感覺學習不難,生活也很有趣,雖然快樂和痛苦同行,成功與失敗并存,但他們仍會感覺自己的生活的充實的,也是快樂的。
與學習同行,讓孩子的生命因讀書而涌現快樂之美,因思考而展現知性之美,因交流而呈現絢爛之美!與生活同行,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當我們把引導孩子學習和生活當做一種神圣的職責,一種精神提升的境界,一種終身追求的目標時,我們定會收獲豐富的人生!
第四輯:喚醒心靈需要嚴格規范
無規矩不成方圓,更何況學生還都是個孩子,他們正處于青春時期,斗志昂揚,激情滿懷,所以情感常輸給理智,自制常敗給惰性。所以不僅要制定詳細、科學、客觀的班級制度,以此來規范學生的行為;教師管理雖然嚴字當頭,心卻是柔軟的`,管理的人性的、民主的。要我們把嚴格要求和愛心水乳交融,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教育一定變得美好而神奇。
嚴在左,愛在右,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老子說:"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第五輯:喚醒心靈需要細心、耐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慢工,需要等待,需要細心,更需要耐心。老師、家長總是習慣想,甚至習慣說:一年365天,你也一天也沒少過;一天三頓飯,你一頓沒少吃;你也不缺胳膊,也不少腿,腦袋瓜也不笨,怎么就學不會,怎么就老犯錯呢?家長也好,老師也罷,總喜歡比較,那學習差的和學習好的比,那表現好的和搗蛋的比,這一比較就不如意,這一比就發現差距,這一比心情就不能平靜,于是乎常常急躁,常常感慨……殊不知孩子成長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很發雜,需要細心發現,需要耐心引導,需要靜靜等待。
你總不能要求一身毛病的孩子,明天立馬就和所有的壞習慣再見吧?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慢慢欣賞他們的變化,只要有變化,就有進步;有進步,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會成功。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能參天的,為他們掃清障礙;能成豆莢的,就讓它接觸果實;是小草的,就讓它開一朵小花。各盡其能,才是真正的教育。這絕離不開我們的細心觀察,耐心引導。
細節,是優秀教師的"葵花寶典";耐心,是優秀教師的"靈丹妙藥".是教育大花園里綻放的兩朵奇葩。這奇葩需要教師用信仰來培育,用言行來示范,用智慧來催化,用心靈來感染。教育是塑造人的藝術,需要雕塑大師羅丹般的精心與細致。因為,成功源于細節,成才源于耐心。
第六輯:喚醒心靈培育思想
喚醒心靈真的需要培育思想。我們不僅應該教會學生什么是愛,更應該教給學生如何去愛;不僅應該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寬容,更應該讓學生懂得怎樣寬容;不僅讓學生熱愛學習,更應該讓他們清楚為什么學習;不僅應該教會學生做人,更應該率先垂范讓學生知道如何做人;不僅應該讓學生明白社會需要公平公正,更應該讓學生清楚通過制度、監督等能夠實現公平公正……
利用文章,利用生活,在學生幼小的心里種上一顆顆種子,用真善美去澆灌,春風一吹,它們便可以綻放出美麗的花花朵。點一盞心燈,便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
第七輯:喚醒心靈需要總結反思
當我們與孩子發生矛盾沖突時,當遭遇滿腔熱情付之東流的遺憾時,當班級管理陷入困境時,當我們的真情遭遇家長的誤解時……請在夜深人靜時分,為自己泡一杯熱茶。伴隨著裊裊茶香,我們啜飲溫暖。當心緒寧靜之時,便是思考開始之時。
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愛,只要頭腦中裝滿智慧,思考之門便會隨時為我們敞開。在燦爛的陽光下,我們思索,我們總結,我們沉淀,我們升華。
第八輯:喚醒心靈需要誠信
要求學生誠信,我們首先要誠信。答應學生的事情,哪怕有困難,也要做到,否則你就無法要求學生誠實守信。
擁有誠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點亮一片心空;擁有誠信,一片小小的綠葉,可以傾倒一個季節……只要擁有誠信,就一定能讓孩子的心靈綻放成圣潔的鮮花!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6
閱讀《優秀班主任99個成功的教育細節》這本書純屬“無心插柳”。這本書是我在網上為學生購書時順便買的,沒想到隨手一翻,卻如同遇到知音,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不得不承認,在工作繁忙的日子,閱讀那些理論性很強的書籍需要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而這一本書,與諸多學術著作不同,沒有長篇的教育理論,書中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個淺顯易懂卻引人深思的教育細節故事。書中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示了99個真實教育細節故事,對故事中的內在因素進行了深刻挖掘,遠比關于它的各種理性論述包含更多的真理。
書中收錄的都是優秀一線班主任的經典教育故事,我一邊細細品味其中生動的事例,一邊回憶我與學生相處的細節,一邊學習書中的教育方法,真是受益匪淺。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在班里開設了圖書角。圖書角有專人管理,但是因為取閱的人太多,有段時間圖書角狀況百出——圖書橫七豎八沒人整理,剛買的書沒過多久就成了飽經風霜的樣子,有些圖書甚至不翼而飛。我不厭其煩地給學生講愛書的大道理,卻收效甚微。讀過朱國紅老師寫的《聽老師講那閱讀的故事》之后,我也動情地給學生講述了自己小時候讀課外書的故事。聽了故事后,孩子們雖沉默不語,卻用后來的行動告訴我,他們也是愛書之人。沒有大動肝火,沒有講大道理,一個深情的故事,充分發揮故事情理交融的優勢,走進了學生的內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學生在鮮活的故事面前,自主反思,自我教育。
書中精彩的細節故事和教育小語不僅讓我創生更多的教育智慧,還給我的工作帶來很多啟發,現總結如下:
一、 用愛心走進學生的心里
愛是教師最美的語言,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本書12個愛的教育細節,向讀者展現了愛的內涵,愛的表達,愛的智慧,愛的回報等內容,以真實的故事告訴讀者:師愛,無處不在。《一次情不自禁的擁抱》中,教師用一個擁抱拉近了自己與學生的距離;《退一步,海闊天空》提醒我,在必要的時候,放下老師的權威,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和立場去思考,寬容的心態會給予彼此溝通的機會;《愛的“謊言”》使我明白,只要有愛,善意的“謊言”也會美麗,它能喚醒心靈、開啟心智,讓孩子綻放自信的笑顏,讓生命充滿活力……一個個愛的故事,使我對師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愛學生,就是蹲下來看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信任學生,欣賞學生,讓學生在關愛的陽光下健康茁壯地成長。只有手執愛的鑰匙,才能走進學生心靈,開啟孩子心靈的秘密花園,迎接教育的春天。
二、 用心靈滋養學生的心靈
學生成長是需要精神養料的,心靈也需要雞湯——了解過父母的不易,才懂得人生艱難;感受過醇美的真情,才會有孝道感恩;欣賞過高尚人格,才會有向上向善的榜樣。《相信你自己》中,教師用信賴讓學生在行動中重新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喚起了學生的自信;《假如你是老師》里,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換位思考,以假想的體驗獲得真切的感知,對學生進行了尊重老師的'教育;《榜樣的力量》中,教師借考驗的名義在開學之初尋找班級正能量,樹立了學生的榜樣,激發了學生求真向善愛美的愿望,建立了一個班風純正的集體……我從中得到的感悟是: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臺、工具、手段給學生積極美好的東西,讓積極美好占據學生的心,讓他們向上、向善、向真,在悄無聲息中熏陶學生,那么,完成心靈塑造指日可待。
三、 用細節鑄就成功的管理
老子說過:“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可見細節的重要性。教育,應該注重細節,細節是傳遞師愛的最佳手段,感動心靈的教育往往從細節開始。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透,真正做到細致嚴謹。本書中,《叫出每一個》里,初次見面,教師親切地喊出孩子們的名字,快速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是疏導不是堵塞》里,教師注意到班級中性格特殊學生的周記內容,進行了耐心地疏導,幫助學生完成了心愿;《善待學生的挑釁》中,教師用敏銳的雙眼觀察到學生的挑釁是一種試探,也是一場特殊的考試,用真心善待學生的挑釁,用細心感受孩子復雜的內心,用細膩的感情滋潤了一顆顆年輕的心靈……諸如這些,無一不是細心教育的具體體現。教師把教育做到了每一個細微處,隨時挖掘教育的契機,因此收獲了教育的芬芳。留心每一處細節,會讓我們的教育更精致,因為播種行為,收獲習慣。
上海市特級校長余慧斌評價這本書——本書看似平常的一個個教育細節故事里,展示了教師“用心對待每一個學生,用心呵護每一個心靈,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精神和智慧。看過這本書,我深刻地認識到,班主任工作不是訓斥、不是說教,它是一種用愛心、細心與耐心去精雕細琢的一種藝術。今后的教育中,我當結合書中所學,關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細節,用愛心、細心、耐心、智慧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7
我讀完朱永通老師的《教育的細節》,感受到朱老師偉岸的身軀內藏了一顆敏感細膩的心。《教育的細節》中有許多處說出了我的心聲,說出了我想表達卻表達不清的東西,引起我極大的共鳴。為此我做了大量的摘錄,比如:“學校的風格是一種說不出的味道,一個人的品位就是這種味道長時間培養起來的。有時候,一所學校的味道有可能在學生的記憶里嵌留一輩子。”“任何一所學校的細節,都不是與生俱來的,往往和它的文化有疏密不一的聯系。看一所學校是否有人文氣息,不用去琢磨那些貼在墻上給人看的標語或理念,也不用費心去加減乘除一個個考核指標的得分,有時一個細節,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前段時間,電視劇《太陽的后裔》成為熱門話題,劇中傳遞了許多正能量的東西。劇中有一個細節對我觸動很大,就是余震發生時,年輕的李醫生為保全自己撇開一時半會兒也救不了的傷員而逃離廢墟。事后這件事一直折磨著他的內心,在地震過后他不僅沒有向家人報平安,連即將臨盆的妻子都沒有聯系,他一臉愁苦抑郁地不斷投入更危險的工作,在工作中尋找救贖,直到那位傷員原諒了他,他才解脫,心靈如釋重負,微笑重返臉龐。這個細節沒有明顯的說教,而是通過人物的自責、內省、自救而詮釋人生的'意義。正如《教育的細節》中所說:“堅持一厘米之變,即從能改變的地方開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變。小如一厘米的改變,如果它挑戰了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中反教育的‘習慣無意識’,積少成多,就能引發更多更大的改變。在我看來,與其整日期盼外在強有力的制度變革來改變一切,不如向內求和向外做,秉持一厘米之變的信念和行動。”一部充滿正能量的電視劇可以贏得那么高的點擊率,對年輕人的影響那么大,不得不讓身為教育者的我們反思:對孩子的道德教育應該如何進行才有效?
學生的成長是如此的美妙和神奇,它不僅愉悅著教師的心靈、推動著學生自己的發展,也帶給家長們信心和希望。學生是成全和成就教師的貴人。所以我特別認同永通老師所說的:“好的教育,一定是讓人如沐春風的情感教育。教育的人間情懷,勝過無數的教科書和僵硬的規章制度。它是教育者伴隨自身的生存狀態而來的人生體驗和生命感悟,是教育彌足珍貴的精神資源。”
《教育的細節》是一本好讀的書,符合崇尚簡單質樸的我的胃口。書中無論理和例都通俗易懂,很接地氣。看得出身為編輯的作者是真正熱愛教育,真正走進了學校、走近了教師,不僅為中國教育的前途憂心忡忡,也設身處地地在為教師的發展著想。如同他在書中所寫:“事實上,在今天中國僵硬的教育體制下,不管是誰,都只能在體制的隙縫間做一些細小的嘗試和努力。如果你想跟游戲規則說‘不’,爭取一點個人自由呼吸的空間,結果可想而知:你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正因此,那些穿越俗世利益的拒絕聲,自然多了些許悲壯美。”經典的教育范例值得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反復咀嚼和回味。知微見著,守正待時。本書中,作者精心選擇的范例,無論從教育性、哲理性、典型性等方面來看都堪稱經典,相信閱讀此書的每一個讀者都會從書中得到啟發,激起對教育現狀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反思。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8
今天,孫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一本《教育的55個細節》的書。老師剛剛說完,班級里就亂轟轟地討論起來:“咦,孫老師為什么讓我們讀這本書呢?這本書應該是老師們看的,而不是學生看的嘛!”于是孫老師急忙解釋道:“今天要讀的5篇文章可是我從羅恩克拉克寫的《教育的55個細節》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哦!”我們仔細一看,原來老師選的那5篇是《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餐后要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與人相碰應主動說對不起》。這還真和我們小學生有密切的關系呢!
這幾篇文章中我最喜歡的是《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因為里面介紹了26種吃飯的禮儀,對我們很有幫助。比如說吃喝的`時候別出聲,別把食物拿在手中完,不要舔手指頭,給你餐巾的目的就是讓你擦手指頭用的等等。
我回到家一定要好好看一看另外的50個細節。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9
有禮貌是一個人一生保持良好品德的基礎。今天,孫老師推薦大家讀了《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我的好奇心一下子涌入心田。我看了5個片段,它們是《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與人相碰應主動說對不起》、《餐后要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
其中我最喜歡《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文中主要講羅恩。克拉克先生是怎樣教育他的學生養成道謝的好習慣的。克拉克先生還拿出了實際行動。“我”遞給你東西的時候,你要說“謝謝”。如果你在接東西的三秒鐘內不說謝字,我就把東西拿回來。一個十二年級的男孩回憶說:在他上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根棒棒糖作為獎勵,正當他滿懷欣喜地剛要把糖放進嘴里時,克拉克先生把它搶走了。因為他當時沒說“謝謝”。然后克拉克先生就把棒棒糖放進了自己的嘴里。
知道我為什么喜歡這一篇文章嗎?因為每次老師遞給我東西和發給我東西時,我從沒吐出過“謝謝”這兩個字,現在想來真是羞愧難當啊。以后我要養成感謝的好習慣,做一個文明人。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10
今天,孫老師讓我們讀美國羅恩。克拉克寫的《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我想:這本書應該是老師讀的,為什么要叫我們讀呢?于是,我就帶著好奇的`心情,讀了《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飯后要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別人遞給的東西要說“謝謝”》、《與人相碰應主動說“對不起”》這5個細節。 其中令我最感興趣的是《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一文。里面有“吃飯時不能把手肘放在桌上”、“不能用兩只手吃飯”……讓我懂得了吃飯時的很多文明禮儀。我一定要做到這5個細節,同時,我還要到網上查閱其他的50個細節,我要成為一個講文明禮儀的好孩子!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11
今天,孫老師給我們推薦了美國羅恩。克拉克寫的《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我想:這不是老師讀的書籍嗎?為什么讓我們讀呢?我懷著好奇心讀了《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飯后要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三篇文章。
其中我最喜歡《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一文。它主要講了克拉克記不清多少次了,他把東西給同學,他們都不說謝謝,于是他就把東西拿走。一次,幾個學生考了高分,獎品是書,可一個女孩高興極了,忘了說謝謝。他就只好把書收回了。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受很深。我在接過別人遞給的東西時,一直不說謝謝,直到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要改正這個壞習慣,養成良好的文明好習慣。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12
今天孫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一本書,名叫《教育的五十五個細節》。這是由一位美國教師克拉克寫的。聽孫老師說,這本書里的許多內容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對我們有幫助。我們很好奇。
孫老師選擇了五個內容給我們看:《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接到別人的東西要說:“謝謝”》,《餐后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與人相碰應主動說對不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文章主要寫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男孩幫作者撿起掉落的東西;第二件事是寫作者教育他的學生要及時撿起別人掉下的東西,第三件事是寫他的學生為一位女士撿起了丟棄的煙盒,便撿起它后還給了那位女士,那位女士羞愧的走了。看,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卻包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記得有一次,馮灝的作文紙被風吹到了地上了,那些經過的同學卻視若無睹,只有我撿起它交給了馮灝。真想向伙伴們大聲呼吁:讓我們從小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那么世界才會更美好。
但愿有更多的人能關注到這些小事,讓我們從小事做起。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13
今天,老師一進門,就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來讀《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有同學問:“為什么老師要給我們看這個,這不是老師看的嗎?”老師回答:“因為讓你們看這書有幫助!”于是我們帶著好奇的心理看了《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餐后要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和《與人相碰應主動說“對不起”》這五個片段。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一文。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克拉克的銀行卡不小心掉到了地上,一個小男孩連忙他撿起并還給了他。還有一事,一個學生的鉛筆從桌上滾了下來,而沒有人幫他撿,這件事使他非常生氣。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在學校里,有的同學扔了餐巾紙,路過的同學卻不理不睬。還有,我曾經看見同桌的本子被擠到了地上,別人都不幫他撿起來,我就幫他撿起來了。這些都只是舉手之勞啊!為什么我們的同學都不愿意去做呢?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文明習慣,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更美好!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14
今天,孫老師急匆匆地走進來,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來讀《教育的55個細節》!它的作者是美國教師羅恩。克拉克……”孫老師說著,說著,我就陷入了沉思:咦!今天怎么要讀書?我回過神來,帶著好奇的心情看起了當中的一篇《吃飯時保持禮儀》。之后,我又閱讀了《與人相碰應主動說:“對不起”》、《餐后要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主動幫別人揀起掉下的東西》和《接到別人遞的東西應主動說:“謝謝”》。它們寫的都是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文明禮儀的養成。
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與人相碰應主動說:“對不起”》了!我認為說“對不起”這三個字非常簡單,為什么有好多同學不會說呢?在生活中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下課時,兩位同學相撞了,可他們不會說對不起,而互相打斗起來。我想,如果他們各自說聲“對不起!”那不就大事變小,小事變沒了了嗎?看來“對不起”這三個字還真能看出一個人的.文明教養。伙伴們,我們不小心碰撞了別人真應及時說“對不起”哦,那才能養成禮貌、懂規矩的好習慣,才能成為一名禮儀好少年!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15
今天播音員班上,孫老師向我們推薦了《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這本書是由一個美國教師羅恩.克拉克編寫的他曾經在美國很多問題學校任教,現為紐約哈萊姆學校教師。我們疑惑不解,心想:《教育的55個細節》?應該是給老師看的吧,孫老師為什么要給我們看呀?雖然心里這么想,但還是很好奇。
孫老師給我們看了其中的5篇,分別是:《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餐后要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與人相碰應主動說“對不起”》,看完后,我明白了孫老師給我們看這本書的用意,原來其中的行為規范與我們息息相關。
五篇文章中,我最喜歡《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它講了一個故事:如果我把東西遞給學生,而他沒說“謝謝”,我會馬上把東西拿回來。雖然讓這條規矩成為習慣阻力很大,但我必須強制執行。
這篇文章幽默風趣,但是也讓我覺得慚愧不已。一次,一個同學把我掉在地上的東西撿起來給了我,我覺得同學之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便把東西拿了回來,連句簡單的“謝謝”也沒有說。現在想想,真是無地自容啊!
今后,我接到了別人遞給我的東西,一定會及時說“謝謝”。另外,我還要去網上搜尋其他50個細節,糾正自己的行為規范,做一個講究禮儀的好少年!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16
今天孫老師給我們讀了美國一位教師羅恩。克拉克寫的《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起初我想:孫老師怎么會叫我們讀這本書呢?這應該是老師看的呀!于是我帶著好奇的心情讀了其中的5個片段:《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餐后要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別人遞到的東西要說謝謝》和《與人相碰因主動說對不起》,感受頗深。
我最喜歡的是《餐后要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一文。主要講了我們用餐完畢后,要把自己應該清理的'東西收拾干凈。可想想平時,我們用餐完畢后,都是讓學校的食堂工作人員收拾桌面的。現在想想,我感到很慚愧。我想,今后用餐完畢后,我一定要自己收拾桌上的垃圾,并且要保持周圍環境的整潔。
同學們,我建議你們也去看看羅恩。克拉克寫的《教育的55個細節》,它會讓你成為一個講文明禮儀的好少年。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17
今天,孫老師讓我們讀《教育的55個細節》這本書。可我想《教育的55個細節》不是一本老師看的
書嗎?那為什么孫老師要讓我們讀呢?于是,我帶著好奇的'心情,讀了其中的5個片段:《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餐后要負則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與人相碰應說“對不起”》。讀了這5個片段,我對《接到別人的東西要說“謝
謝”》一文印象猶為深刻。它教育了我們接到別人遞給的東西時,要及時說“謝謝”。是啊!在生活中,許多人接到別人遞給的東西時,都不說“謝謝”。我想,我們應該要做一個文明人,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用一句簡單的“謝謝”反映自己的文明素質。“謝謝”,讓我們每天都做好朋友!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18
今天,我在上播音員班時,懷著好奇的心情讀了《吃飯時要保持良好的禮儀》,《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餐后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與人相碰應主動說“對不起”》等文章。宅主要講了作者的銀行卡和駕駛證掉了,還沒等他彎下要去撿時,一個小男孩已經跑過來幫我撿了起來。而正是那小男孩的媽媽教育了孩子要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于是作者也經常教育他的'學生要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當一個女士把一個空香煙盒扔在地上時,一個叫喬斯林的女孩把它撿起來并還給了她,那為女士起初像瘋子一樣看了她一眼,后來,她把空香煙盒放進了口袋,離開了。讀到著兒,我突然想起了有一次我看見有一個同學的尺掉了,不但沒幫他撿起來,還沒有告訴她,頓時,感到很羞愧。“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這是一個良好的習慣,我們都應該養成。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19
今天,孫老師向我們推薦了《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并從中選了五篇文章供我們閱讀。其中有《吃飯時要保持良好的禮儀》、《主動幫別人撿起掉下的東西》、《餐后要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別人遞的東西要說“謝謝”》、《與別人相碰應說“對不起”》。
我最喜歡《主動幫別人撿起掉下的東西》一文。里面主要講了一天,“我”的東西掉了,突然,一個男孩跑過來,幫“我”把它撿了起來。我非常高興,于是,我向同學指出了這一點。從此,同學們就有了這美好的品德。在國外,這些美好的品德是最基本的。別看這都是些小事,但是,我們能從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中看出一個人的品德是否美好。中國之所以沒有其他國家發達,就是因為有一些人沒有美好的品德。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做一個有良好品德的人。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20
今天孫老師推薦我們閱讀《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這是由美國一位教師羅恩.克拉克寫的。他曾在美國很多問題學校任教,現在為紐約哈萊姆學校的教師。我們想:孫老師為什么要讓我們閱讀這篇文章呢?這篇文章應該讓老師讀更合適!
孫老師給每個組發下了5篇文章,我懷著好奇的心情閱讀著這5篇文章。第一篇是《吃飯時保持良好的禮儀》,第二篇是《主動幫他人撿起掉下的東西》,第三篇是《餐后要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第四篇是《接到別人的東西要說“謝謝”》,第五篇是《與人相撞因主動說“對不起”》。讀完這些文章,我覺得羅恩.克拉克老師很偉大,他能通過55個小細節,讓那些問題孩子,變成好孩子。他寫的這本《教育的55個細節》一書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最喜歡第四篇《接到別人的東西要說“謝謝”》。這個故事主要寫了羅恩.克拉克教師給他學生的.東西,學生如果不說“謝謝”,羅恩就會在接到東西的三秒鐘后把東西拿回來。他認為既然你不尊重我,我也沒必要對你客氣!
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觸動,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別人遞給我東西后,我很少對他們說:“謝謝!”我覺得很慚愧,如果我在他們那里上學,我一定會失去很多東西,都是因為沒說“謝謝”的原故。今后,我一定在別人給我東西的三秒鐘之內說一句:“謝謝!”
以后,我一定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少年!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21
閱讀了這篇章,讓我覺的時的教育嚴謹又不失活潑。去過日本、看過日本動漫或者了解過本的人都知到本人通常都有較好的規則意識、安全意識和群體意識,這些都從小的教育和生治環境的影響息息相關。
舉一個小例子,日本小朋友在過人行橫道時,當信號燈變綠后,孩子會舉起一只手緩慢通過斑馬線,然后,過了斑馬線朋友會向停下的車流鞠躬教謝。(因為小朋友身量小,不容易引起司機的注意,起起手增加高度,提醒過往本輛有小朋友在過馬路)這些好習慣都提由父母家人、在幼兒園由老師在日常生活中點一滴培養出來的,在大了說是整個社會共同培養來的。
在此與大家分享一個我班孩子的小案例,在小六班時,一次放后快下班時,門衛徐師傅來到我們班,問道:那是你們班的小朋友嗎?我一愣,心想,難道是放學后有小朋友在操場上玩的不發回就啦?抬頭往外看去,正看到我們班的揚揚小州友拉著爸色的'手離開操場。徐師傅說:“你們班這個朋友真好,真懂事!別的小朋友玩具隨手丟在操場中間就離開了,但她沒玩玩具還和她的爸爸一起幫我把玩具歸類放好,還把地上的餐巾統丟到垃圾桶里。”
一個擁有良好行為習慣、注意細節的孩子,離不開老師的影響,來的卻在子周圍的環境,家人、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無小事,細節見本心。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22
“老師,我翻湯了”、“老師,我筷子壞了”,每當發生這種狀況的時候,有的孩子會立刻去拿抹布拖把、換筷子,有的孩子坐在那里等老師幫忙。或者,班上孩子輪流做值日生時,有的孩子不需要老師提醒就把事情做好了,有的孩子在提醒下還做不好。我認為這些現象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讓孩子參與家務,其實也是父母給孩子的一種陪伴,并且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因為勞動會給親子雙方都帶來滋養,更會讓親子關系更加融洽。
皮皮一歲多的時候,他就開始跟著我一起洗衣服了,所謂的洗衣服,其實就是玩水、玩泡泡。實際上,我們兩個人一起洗衣服花費的時間要比我自己一個人洗衣服多的多。因為我們常常把衣服都弄濕了,再換再洗。但是,在這過程中充滿了歡聲笑語,這是彌足珍貴的。
對孩子來說,廚房也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地方。家里的鍋碗瓢盆都是他的玩具,當然也闖過不少禍:廚房淹了、碗碎了、盤碎了、勺子弄斷了、有次還把我心愛的玻璃鍋蓋弄碎了……但是,我沒有阻止過他的行為,我認為他是在學習,不是在搗亂,我相信,正確的引導會帶來更好的效果。小的時候,我保證他能碰到的東西都是安全的,可以任意探索,我們父母應該為孩子準備一個自由地、安全地探索環境,而不是用“不可以”來制止孩子。
孩子都有好奇心,“不可以”只會激發孩子更濃厚的興趣。等皮皮長大一些,我就把他的專用刀子放在了他可以拿到的地方,我覺得與其阻止孩子玩刀,不如教他正確使用。現在,每天晚上他都自己削水果、切水果、擺盤,甚至還會幫我和他爸爸削好水果。我記得第一次在朋友圈里發皮皮削的`水果,點贊的人很多,但是擔憂的人更多,問題很一致:不怕削到手嗎?我可以很肯定地說:不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學習,一定會削到手。炒菜、煎雞蛋、洗碗、做蛋糕…….這些事我們都會一起去做,常常有人開玩笑的說我虐待兒童。真的是這樣嗎?我想肯定不是的。
除此以外,書房和皮皮的臥室是他的包干區,我從來不插手這兩個房間的衛生工作。雖然有時也不夠干凈整齊,但是我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因為,我要鍛煉他的能力,讓他自己意識到房間需要收拾了。而一旦意識到了,結果絕對是讓我大吃一驚,也是欣慰無比,我再鼓勵一下,收拾房間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這不就達到了我的目的的了嗎?是不是要比家長跟著后面收拾,可能還會伴隨著抱怨:“哎呀,你的房間怎么這么亂?你就不知道收拾嗎?”好的多呢?
其實,孩子天生是愛勞動的,只要家長給孩子機會。但是,現在太多的家長在讓孩子勞動的事情上走向了極端。要么什么都不讓孩子做,要么強迫孩子必須做,要么金錢利誘孩子做,比如洗一個碗多少錢、洗一雙襪子多少錢,我認為是不可取的。孩子是家里的一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應該的,應該有這個責任。真正的勞動會讓孩子體驗到勞動的樂趣、成就感、價值感、責任感,家長只需要做好安全保障和榜樣引導。
最后,我分享一下蒙臺梭利的名言,她說過:“兒童對勞動從不厭倦。勞動使他們成長,讓他們更具有活力。兒童從不要求減輕他的勞動量,他喜歡獨自完成某件事。甚至可以這樣說,不勞動,兒童的活力就會走向衰竭。”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23
《注重細節-教育教學成功的關鍵》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文章,它將教育教學中上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進行了詳盡而深刻地剖析,看過書之后我有了恍然大悟之感,有了茅塞頓開之意。他讓我感覺到最偉大的事業必起于平凡,起于平凡小事中細微的探索與積累,低年級數學教學亦是如此。如何讓看起來淺顯明白的知識、技能、方法如細雨潤物般滲透人心,成為學生自愿構建的知識方塊?教師應在每一堂課、每一細節處多留心、多思考,以求更大范圍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就如在針對低年級學生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教學中應經常采用直觀教學。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或學生容易出問題的地方設疑,促使學生思考問題,引起學生有意注意。比如,在學習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數的應用題時,學生往往容易不加分析地見多就加,見少就減,如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有8輛面包車,面包車比小汽車多2輛,小汽車有幾輛?這是一道求比一個數少幾的逆向題,難度比較大,我利用圖片直觀的給同學們演示了一下,這樣同學們很快搞清了數量關系,大多數同學都知道應該這樣做:8-2=6(輛)。另外我還要求學生每做一道題要默讀題目,想象實物,能畫出實物圖的要盡量畫出實物圖,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的畫畫興趣。學生理解題意后,分析條件和問題,再思考解體的.方法,這樣做題的正確率就會提高很多。
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除了注意教學細節,多采用直觀教學,化抽象為具體,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學生注意力以外,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前,應該先和孩子們聊一聊、拉拉他們的小手、摸摸他們的頭,有時,還夸一些孩子今天的衣服真漂亮、真干凈,誰誰今天真帥呀!等等鼓勵性的評語,這樣不僅一下子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這些師生互動的前奏,對于教師了解學生、熟悉學生、課堂實施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總之,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明白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要多觀察、多思考,時時刻刻關注自己課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視的細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的教學工作才能順利完成,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這樣我們的教學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24
教育是當今世界的一大關注的問題,現在的社會是知識的社會,是文化的時代。
我國的教育水平遠遠的低于許多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在我國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許多孩子連九年義務教育都無法享受到,更別說享受高等的教育。
回想現在的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著大學知識的潤育,現在擁有的這一切并不是全靠我自己創造的更多的是源于我的`父母,是他們給予我這一切,他們生活我養育我,把我撫養長大,撫養成人,還讓我享受著幸福快樂,不用我為自己的生活擔心,為自己的學費擔憂,我可以無憂無慮的學習。
所以當我擁有這一切時,我應該怎樣做呢?該安安心心的接受,該毫無顧慮的享用,不!
我認為不該怎樣做,父母所做的這一切,其實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我們能有一個好的前途,所以,身在學校的我不應該自私的享受著這一切的“美好”,應該更多的為父母考慮,盡量做到不讓他們的希望變成失望,所以我應該在學校里好好學習,盡我所能做到學有所用,學成有識,不辜負他們的希望。我要好好的做到這一切,做一個有知識,有前途,有能力的好兒子!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篇25
康德曾將心中的道德法則和頭上的星空,也就是無限的宇宙相提并論,并且堅定地認為道德法則高于自然法則。然而,現在部分領域道德失范的現象層出不窮,如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進行道德教育滲透成為教學活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我也暗自苦惱,手足無措,但這一困惑在讀完《守望教育》一書以后消失殆盡。
劉鐵芳先生在《守望教育》一書中提到,要善于利用美德故事去喚醒學生的道德情感,他認為,知識和故事是教育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讓人們對宇宙和世界擁有清晰的認知,一個通過真情實感、跌宕起伏的人生機遇來撫慰聽眾。作者還提到,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應該下沉,而不是高懸于天際,教學內容應該根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重視美德故事的運用,以美德故事作為道德教育的切入點,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人對人的理解”。為此,教師應該先學會理解和尊重學生,在學生偶爾調皮犯錯的時候,不過于苛責,而是以包容的心態給予學生改正的機會,讓學生明白,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正視和改正錯誤的決心,違反道德并非十惡不赦,違反道德卻不愿重塑自身的道德觀念才無法被原諒。
就像劉鐵芳所說,美德故事不具備道學家“道德推理”的系統性和嚴密性,但是卻具有直接性,便于學生理解,更加貼近生活實際。美德故事常常采用敘事的手段,讓聽眾在優美的文筆中體驗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以規范化的倫理闡述要求學生被動遵守相關行為準則。如今,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師要想擺脫道德教育的泥潭,在教學活動中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就應該讓道德教育走進日常生活,真正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而溫馨感人的美德故事,就是通往學生內心世界的鑰匙。因為,無論是誰,可能會對以講道理為主要呈現方式的規范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卻無法對貼近實際生活的美德故事產生反感。美德故事之于學生,如同冬日的暖陽,給予學生心靈以陽光般的溫暖,滋養學生心中的道德之花。
教育的本質是愛,愛存在于教育之中,教育之中也蘊藏著愛,愛人育人并非是單純化的職業素養,更是教育中人道主義的要求。作為教師,應該始終保持良好的人道主義情懷,對學生具有無限的關愛之情。為此,教師可以將自身對學生的愛寄托在點滴故事當中,讓學生在閱讀美德故事的時候,去感知教師對自身的關愛,去體驗世界的絢麗多彩。而我也始終堅信,當學生感知理解愛時,學生也會將一份真誠的愛意反饋于我。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的細節心得05-06
教育孩子要從細節抓起04-27
高中體育教育細節淺談04-29
注意細節才能教育好孩子04-27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09-20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01-18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03-04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03-04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05-30
教育的細節讀后感7篇03-25